教学最优化的导入艺术 最优化方法 教学视频
一长列游行队伍从大街上经过,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是走在前人。
一部小说要吸引人,首先是开头部分。
青年男女相会,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见面。
这前头、开头,以及第一次,为什么最能抓住人?这就是“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系列集团效应。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讲课导人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人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第一节 教学最优化导入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般地说,导人新课、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为取。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不能拿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导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5.导语要短小精悍
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练,一般二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开头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人胜的作用。
第二节 教学最优化的导入艺术
教学最优化的导入艺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L温故导入法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如教分式,先温习分数;教无理数,先温习有理数等。
2。衔接导入法
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人新课。如学《老山界》一文后再讲《草地晚餐》,教师可用下列语导人新课:“同学们,在《老山界》一文中我们领略了红军当年爬雪山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红军过草地的壮举。”(板书:《草地晚餐》)
3.设疑导入法
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每到春天我们就会看到姹紫嫣红的桃花、杏花、芍药花,那么,这些花儿为什么呈现出红色呢?”接下去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自然能抓住学生的思维。
4.布障导入法
在讲授新知识前有意设立小小的障碍,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如有位教师讲用配方法分解因式,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分解x‘一1。
(1)x‘——l
=(x‘)’一1=(xs牛1)(x’一1)
x(x十1)(X2一x十1)(x—1)(xZ+x十1)
(2)x6—1=(X2)3—1
:(x2—1)(x‘斗x2+1)
;(x+1)(x一1)(x‘+x9十1)
剔除相同的因式(x十1)(x—1),剩下的因式形式上不同。那么同一个因式用不同的方法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还有没有办法使它们变得相同?适度的障碍自然能激发学生探求真谛的欲望。
5.目的导入法
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目前进行的目标教学法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6.作用导入法
讲课前先把所要讲的知识的作用介绍给大家,以激起大家的学习欲望。如讲解比例应用题时,有位教师开头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谁能不爬树就能测出我们教室门前这棵大树的高?(学生沉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用比例解应用题。,’
7.直接导入法 ’
开头直接点出课题。如有位教师讲《玻璃》一课,一上讲台就出示玻璃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玻璃。”教师板书课题:玻璃,接着说:“你知道玻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制成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玻璃的一些知识。”
8.间接导入法
由相关的问题导人新知识的学习。如一位教师讲写作的素材问题,她先给学生一支没有墨水的钢笔,让他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句子。那位学生左划右划就是写不出字,着急地说:“老师,钢笔没水怎么写?”“是啊!”那位教师点点头,“钢笔里没水写不出字,我们没有素材也写不出好文章。如何积累写作的素材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接下去讲课,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
9.切入导入法
抓住要学内容的某一重点或难点,单刀直人,直插课文精彩部分。如讲授《卖油翁》,可由文章中心——“熟能生巧”单刀直人。先让学生画圆,连叫了三个同学都画不圆,然后教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圆的圆圈,并问:“同样画圆,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圆,我却画得很圆?”从而引入“熟能生巧”的中心议题。
10.迂回导入法
先解决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触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孔乙己》一文,开头的三段写的不是孔乙己,而是咸亨酒店,这是为什么?如果直接问学生,恐怕难以回答。如果教师用一段类似的小说描写,说明这是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描写,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了。
11.引趣导入法
以引发学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教《蜘蛛》一文时,教师首先设问:“你们知道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丝织品是件什么东西吗?(稍停片刻)那是一副用蜘蛛丝织成的手套,现在珍藏在法国巴黎博物馆。”这不禁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去学习《蜘蛛》,效果自然很好。
12.激情导入法
讲课前,教师依据要讲的内容,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多变的动作,造成浓厚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师可先用悲戚的语调叙述周总理遗体被送往八宝山时十里长安街人山人海、哭声动地的悲恸场面,将学生置于悲痛的氛围之中。
13.悬念导入法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上课伊始,教师要善于结合所教内容的性质,根据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如有位教师讲代数式的值,首先让学生比较a和—a的大小,大多数学生顺口答曰:a大,因为a是正数,—a是负数。教师首先肯定同学们的答案,并举出实例,当a=2时,a>—a。但是接着教师把话锋一转:如果a=o,也就是说0与-0哪个大哪个小?学生自然地想到二者相等,即a=-a;接着教师又说:如果a=—2,即—2与-(-2)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又自然地想到a<-a。为什么a与-a相比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又相等呢?教师先造成这样的悬念,接下去讲代数式的值,学生很自然地集中精力听讲了。
14.铺路导入法 .
所谓铺路,即根据所学内容,先回顾、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并将此化作一个个的铺路石(也有的叫做架桥),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如有的教师教“两步计算应用题”,先出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某班第一天栽树50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20课,第二天栽树多少棵?两天共栽树多少棵?这样导人,可分散难点,降低坡度,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15.比较导入法
所谓比较,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人新课。有的可同类相比,如数学课教分式,可通过分数导人,教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可通过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导人;有的可正反对比,如物理课的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化学课的合成与分解等,均可用正反对比导人法。
16.归纳导入法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导人新课。如有位教师教《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先把文言“其”等词的多种解法归纳在一起,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看本文中的“其”等词各作什么解释。复习课最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17.观察导入法
教学新知识前,先让学生观察有关的事物。如教授长方形,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东西哪些属于长方形。有的也可课前观察,如讲授《中国石拱桥》时,可让学生提前观察学校附近有哪些石拱桥。小学自然课、中学生物课、物理课可多采用这种方法。
18.实验导入法
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如讲授物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时,可先给学生演示“喷泉”实验,即通过加热让壶里的水溢出来。然后再导人课入,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增强。小学自然、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可多采用这种方法。
19.实践导入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加某种实践活动,来导人新课。如讲授摩擦力时,教师先拿出一个盛满米的玻璃瓶放在讲台上,并拿出两根筷子,看谁能巧用筷子把米瓶挪到桌子另一端。有的学生用筷子夹,也有的聪明学生试着用一根筷子插入米瓶当中,最后竟用一根筷子把米瓶提起来。这时教师问:“为什么一只筷子能把米瓶提起来?原来摩擦力帮了大忙。什么是摩擦力呢?它有哪些作用和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这样导入,学生有亲身感受,学习起来注意力集中,记忆准确。
20.作业导入法
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目标,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弓1起学生的注意,或者使学生产生压力感,让他们急于听教师讲解。语文、数学等课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有笔答的,也可有口答的,具体可参见第二章《教学最优化的练习设计艺术》。
21.提问导入法
通过口头提问导人新课。如有的教师讲授《七根火柴》时,开始就向学生发问:“火柴是很平常的、微不足道的,这篇小说为什么还要以‘火柴’为题呢?而且仅‘七根’?本文通过微不足道的‘七根火柴’表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呢?”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收到良好的效果。
22.讨论导入法
上课伊始就组织学生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有位政治教师教《人生观》一课,首先让学生讨论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奥秘何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学生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再导人新课,学生接受起来比较亲切、自然。
23.摘录导入法
讲课前先让学生摘录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然后过渡到全文的讲授,这样可使重点、难点突出。如讲授《谈骨气》,可先让学生摘录文中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重点语句,在启发学生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板书课题,导人新课。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理解。
24.课题导入法
直接分析题目的含义,以此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如语文课中的《多收了三五斗》、数学课中的正比例、反比例、近似数,物理课中的《运动和静止》等,均可以采用这种导人法。
25.游戏导入法
上课伊始,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人对新授知识的学习。如有位英语教师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按组进行说写单词比赛,要求下一位同学说的单词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和上一位同学说的单词最后一个字母相同。这样既帮助大家熟悉了单词,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锐力,还为新授单词打下了基础。小学低、中年级宜多采用这种方法。
26.故事导入法
开头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导人新知识的传授。如讲《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从“和氏璧”的故事人手,过渡到秦始皇向赵国索璧、蔺相如奉璧西秦而不辱使命。
27.珍闻导入法
通过介绍人世间罕见的珍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教运动和静止》时,教师首先问学生:“你们听说过用手抓子弹的事吗?”待学生凝神倾听后,教师便介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一个小虫在身边蠕动,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用手抓住飞行的子弹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运动和静止》,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可以弄明白其中道理。接下去讲课,学生注意力自然集中了。
28.歌谣导入法
歌谣,特别是儿歌,是小学生喜闻乐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诱导,可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有位教师讲词语的正确搭配,开始时先念了一首儿歌:“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大轿;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你说可笑不可笑?”随着儿歌的结束,孩子们放声大笑,笑声中,已初步体会到正确搭配词语的重要。接下去讲课,效果当然好了。
29.谜语导入法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再导入课题。如教《奇妙的“眼睛”》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由谜底导人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
30.诗词导入法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用诗词导入,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名诗、名句,也可以自己编写。如教《碳酸钙》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引用“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名句,也可以自己另写一首:“烈火中,您愈炼愈强,百炼成钢;洁水中,您粉身碎骨,清白依在;楼房里,您身负重压,凝聚砖瓦;马路上,您坦坦荡荡,铺向未来。啊,多么伟大的精神,多么高尚的品格,即使千百万年,人们也将牢记您的名字,石灰——碳酸钙。”诗句虽然有些粗糙,但也另有一番韵味和魅力。
31.歌曲导入法
以歌曲来导人新课,可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有利于发展人的智力。如教《人生观》一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唱《篱笆·女人·狗》中的主题歌:“人生是一条路……,人生是一杯酒……”以帮助学生体味人生的深刻含义。教《葡萄沟》时,领学生唱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也别有一番韵味。
32.图画导入法
通过图画导人新课,可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学生学习兴趣。如《雨中登泰山》,可事先画一幅“登泰山”图,教学时以图作为“向导”,指导学生看书,对号入座,也可让学生自己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上课伊始的导人艺术和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如笑话导人法、录像导人法、幻灯导人法、幽默导人法、形象导入法等等,但最基本的是这32种,其他有的大同小异,我们可以由此及彼;有的形式相近,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只要我们勤于动脑,肯于钻研,新颖别致的艺术导入方法是不难设计的。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精练、灵活,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要紧扣课堂教学中心,简明、实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人艺术的作用。
第六章 教学最优化的结课艺术
结课,是一堂课上完了之后的体现。科学的成功的课堂教学结课艺术,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如果一堂课仅有“凤头”和“猪肚”,缺少“豹尾”,也算不上一堂好课。
第一节 教学最优化结课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般地说,要搞好课堂教学的结课,体现出其科学加艺术的特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水到渠成,过渡自然
课堂教学的结果是一堂课结束的自然体现,不是硬加上去的。因而课堂教学时,要依照课前的设计,导人、讲授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有意识地照顾到课堂教学的结课,有目的地调节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结课时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贴。要避免出现两种现象,一是课堂教学节奏过快,结课时留的时间过多,学生无事可做,教师只好胡乱布置一些杂事,搪塞过去完事;一是课堂讲授内容过多,这边打了下课铃,那边还在讲着课,然而时间不饶人,最后只好三两句话仓促结束,学生既无法回顾当堂所学的知识,更无法消化。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允许的。正确的做法一般是在打下课铃前二三分钟结束讲课,然后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当堂所学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如果作业需要当堂完成,结课的时间就要提前一些。当然这要因结课的方法不同而不同。这一点,下面我们还要专门谈及。
2.照应开头,结构完整
写文章,一般地要注意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课堂教学也应如此。结课时要适当照应开头,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觉,不能有头无尾,或“头”大“尾”小,或“头”小“尾”大。
3.语言精练,干净利索
这一点同课堂教学开头导人的要求相同,即结课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要紧扣当堂的教学中心,干净利落地结束全课,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就会给人以淹没主题的感觉。
4.梳理归纳,画龙点睛
课堂教学结课时一定要注意梳理一下当堂所讲的知识,然后;归纳总结出几个要点。当然,这里的归纳总结,不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机械重复,原样照搬,而是画龙点睛,提炼升华,或揭示课堂讲授的中心,或归纳所讲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个既清晰完整又主题鲜明的认识。
5.内外沟通,存疑开拓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和形式,课堂教学结课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本身。,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沟通,还要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问题,以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
第二节 教学最优化的结课艺术
教学最优化结课的方式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梳理内容式
讲课结束前,把当堂所讲内容作一番梳理,把重点、难点再突出强调一下,把知识结构与脉络理清。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通过谈话法让学生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有哪些疑难问题需要提出来?等等。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归纳总结式
这种方式与第一种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侧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所讲知识进行总结,以归纳出一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和方法等。这种归纳可以是当堂课,也可以是有联系的几堂课。如讲完一篇课文后,归纳一下这篇课文应掌握的字、词、句等,讲完几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后,把这几种方法归纳总结一下。
3.首尾呼应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呼应开头提出的问题,以便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如在阐述设疑导人法时曾举例说,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设问学生:桃花、杏花、芍药花等为什么呈现出红色?讲完课文后可以回应一下这个问题,使学生有一个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的感觉。
4.左右沟通式
所谓左右沟通,是指相关的知识结构之间、相关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如讲完一篇议论文,结束时可与相关的{己叙文或说明文比照一下;讲完行程、溶液等应用题解法时,可与有关的物理、化学知识相对照。
5.指明规律式
课堂上分层分步讲完知识后,结束时应综合归纳一下,指明知识的联系规律或解题规律。如有的教师讲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结束时给学生归纳了四步解题规律:(1)分解图形,(2)分别求出,(3)求和或差,(4)验算并写答案。数学、物理、化学课等,可多采取这种方法。
6.画龙点睛式
在讲完课堂内容的基础上,结课时用几句话点明课的精华所在,可以一语破的,使学生对关键问题豁然开朗。如讲解《药》,分析完全篇之后,末尾点明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药”作为题目,这样有什么深刻含义,能较好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概括中心式
课堂结课时用几句简练的话把这一堂所讲的知识中心概括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删繁就简,把握中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如语文教师经常在讲课结尾时指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数理化教师也常给学生点明“今天我们这堂课讲的中心是……”这样学生可以明确一堂课的中心是什么,以便集中精力理解和记忆。
8.提炼升华式
如果说概括中心式是就讲授内容进行概括、总结,那么提炼升华式就是对讲授内容进行挖掘、提炼,以揭示其深刻的内涵。如有位政治教师讲“一国两制”,在讲完一国两制的提出、内容、意义之后,末尾又着重阐述“一国两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这样就使所讲内容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9.省略中止式
把课堂教学的高潮放在结尾,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学生留有余味,留有思考的余地。如讲授《荔枝蜜》,作者在文章末尾写道: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小蜜蜂。教师讲到这里时可提问:作者为什么写“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小蜜蜂”?其含义是什么?同学们课下可以考虑、讨论。然后戛然而止,课虽完而思未尽,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0.延伸开拓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有目的地把所讲知识延伸到课外,以便沟通课内课外的联系,为课外学科活动创造条件。如对“多种方法解应用题”,课堂上可只讲一种,结束时布置学生课下用别的办法解。物理、化学、生物课等牵扯到实验采集标本的,可以布置学生课下进行实验、采集标本等,这样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11.含蓄暗示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不把某些问题的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稍微启发之后让学生课下去思考。如讲完《七根火柴》一文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飞七根火柴的启示》。结课前可以暗示一下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这样既把教师的意图体现出来,又能启发学生思维。
12.象征寓意式
讲课结束时揭示讲授内容的象征意义或其包含的深刻寓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雨中》一课,在讲述了放学的小学生及各色行人帮助一位姑娘捡翻落在地的苹果的故事后,末尾写道:那满满的一筐大苹果,又回到姑娘的货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显然,这“亮晶晶的光芒”别有一番象征意义——一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思想的美好和精神的高尚。讲授结束时给学生点明这一象征寓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3.异峰突起式
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有意制造一个小高潮,使其异峰突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讲授“质数”时,一位教师在课尾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我们根据已学知识也来做一道“哥德巴赫猜想”题。出示24=( )+( )=( )+( )=( )+( )。请找出不同的三组质数,使它们的和分别是24。学生积极动脑,争着发言,结课前形成一个小高潮。
14.激发感情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用饱满热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启发鼓舞,进而变成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如学了《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课文,末尾可用一些简短而又充满激情的话激发和鼓励学生像白杨树、松树那样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15.展现成果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前或堂上所布置的作业练习,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6.引导观察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着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有关事物或社会现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学了《看云识天气》,可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云的变化;学了《水的循环》,可引导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气温下的变化等。
17.联系实际式
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结束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相联系,以解决懂、信、用的问题。政治课应多采取这种方法。
18.存疑探索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意留下一些疑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后,结尾布置这样一道题:已知:如图,AB=8米,甲、乙、丙三人从A出发,分别沿三条长短不同的路线到达B。三人谁走的路线近?为什么?学生多做这样的练习,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练习巩固式
课堂教学结束时,通过布置练习与作业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实践操作技能。如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请根据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把得数用加法、减法算式表示:
先用加法算式表示:
其次用减法算式表示:
再用连加法表示:
再用加减混合算式表示:
最后进行思维练习:
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
20.竞赛抢答式
把所学知识化为竞赛试题,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用小组竞赛或个人抢答的方法,使学生在热烈的竞赛抢答中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学了“名”的几种含义后,可让学生列举带“名”字的成语,然后解释“名”在成语中的意思,看谁列举得又快又多。
21.分组讨论式
讲授结束时,把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摘出来,让学生前后桌两人一组,或者几人一组讨论,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2.表格填充式
课前预先设计·好表格,结课时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填写。如讲授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时,可预先设计好三大战役填充表,分时间、地点、歼灭敌军人数等栏目,让学生填写。另外,课堂教学结课的方式还有图示式、游戏式、故事式、儿歌式、猜谜式、音乐式等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说明。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已自觉采取了以上方式,可不断总结,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结课艺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层楼。
第十章 教学最优化的体态艺术
第一节 体态语在教学最优化中的功用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以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部主任罗伯特·布鲁克斯曾说:“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注意以便于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其产生和运用要早于有声语言。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和苏联早期语言学家马尔都认为手势语(即体态语言)先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前,它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即使在口语、书面语(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指出:广义的语言包括声音语(口语)、文学语<书面语>和态势语{体态语))都很发达的情况下,体态语言仍然没有失掉其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口语、书面语不能表达、不易表达或表达不清的时候,体态语有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比如,当你走进课堂,发现学生不太安静,你扫视一下整个教室;当你提问某个学生,发现他犹犹豫豫,想答又怕说错,你向他投去信任、鼓励的目光;当你发现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或做小动作,于是你一边讲课,一边给他一个严中有爱的注视……都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首散文诗《教师的眼睛》,曾这样描绘和歌颂教师的眼睛:
母亲的眼睛,慈祥而宁静。
恋人的眼睛,热烈而纯真。
那么该怎样形容人类工程师的眼睛?
说它如晶亮的明灯,引导孩子们在人生的长途上学步,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
说它如清澈的溪水,滋润稚嫩的幼苗,吐露出一片鹅黄、一片绿意或几点红晕?
说它为跳跃的火苗,点燃无数探索的思想、无数闪光的青春、无数壮丽的人生?
哦,翻遍所有的词典,我找不出一个词足以准确地描绘教师眼睛的丰富内涵和深沉的感情。
有时,它像柔和的月光,静静地泻在全班学生的身上,让几十颗幼稚的心在一片柔静的氛围中编织美丽的憧憬。
有时,它像和煦的春风,给犯有错误的学生送去勇气、送去温暖、送去自尊自强的信心。
但我要说,教师的眼睛更像船长手中的望远镜,从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就可预知他的未来将会遇到怎样的“风情”,于是引导他绕过暗礁、避开漩流、搏风击浪,向胜利的彼岸航行。
哦,教师的眼睛,没有贪婪,没有凶残,没有阴冷;教师的眼睛,燃烧着热情,融汇着睿智,流淌着真诚。
假如,10亿人有10亿双教师一样的眼睛;假如,我们的人生能在教师的目光组成的海洋上航行……我们的社会何来败雪残冰?我们的生伞怎会冷落沉沦?我们的事业啊,就会像璀璨的朝阳,喷洒出一片霞彩、一片辉煌的美景。
这仅仅是一双眼睛,就有如此大的作用,如果再加上举止、表情、手势,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英国心理学家米谢尔·阿盖依尔等人在1970年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语言交流对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1968)通过实验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资料的总效果=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阿伯特·梅哈拉也说:“在感情交流上,无言的举止往往比语言更传情。”
也许正因为如此,近20——30年来,世界各国有成就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非常注重体态语的研究,把它作为未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发展方面,并预示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科。我国对于体态语的研究也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打开各地的教育报刊,你会经常看到有关体态语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文章。
体态语在教学最优化中的功用,概括起来有以下6点。
1.帮助组织教学
上课铃响,教师步人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学生,学生即可安定下来,班长就会主动喊“起立”。这样教师不费一言,上课就会正式开始。讲课过程中,个别同学不注意听讲,教师讲课的同时用目光注视一下那个学生,既可保持正常上课,又不会“语惊四座”,干扰教学。启发同学发言时,以手势助提问,也可减少语言的重复,节约教学时间,维护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
2.增进师生感情
当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时,或者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如果教师带着善意、真诚的微笑注视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等提问或回答完毕,教师亲切、赞许地点点头,然后面带微笑地答疑或纠正学生的回答,这无疑会给学生以鼓舞和安慰,这必然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效果还能不好吗?
3.激活学习情绪
在教师提问后,如果有的学生处在想说不敢说的境地,教师用手势往上—一比划,或者冲他一抬脸,那位学生就会大胆地站起来。如果再配以教鞭等教具的指点,简短的启发式语言的点拨,整个课堂就会活起来。
4.突出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难点处,如果教师配合加重处理的手势、慷慨激昂的情绪或恰当贴切的动作,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使重点、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5.调控教学进程
体态语绝大多数是人的潜意识的表现。对学生体态语的观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主要手段。眼神、表情是学生内心状态的晴雨表。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看出自己讲课的效果,然后随时调节自己的教学进度,或改进教法,或放慢速度,或重复讲解,或增删内容,并通过教师的体态语,配以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把教学的变化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地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更优化,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6.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是语言听觉器官,二是语言视觉器官。语言听觉器官的职能是感知和理解教师的有声语言,语言视觉器官的职能主要是感知教师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时,只有这两条渠道都保持畅通,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单靠一种听觉渠道,势必影响和削弱这种效果。同时,体态语言的运用,还可增加有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时,特别提出以姿势助说话。
第二节 体态语在教学最优化中的运用艺术
关于体态语言的分类,各家说法不尽一致。有的说,它包括身姿、手势和面部表情;有的说,它包括举止、表情、手势、眼神;还有的说,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它还包括距离和服饰。限于本书的目的,笔者在这里不想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它的分类,只从眼神、表情、手势、距离、举止风度等5个方面谈一下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1.眼神的运用艺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至理名言,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识。从一个人眼中瞳孔的大小、亮度的明暗、视角的俯仰、注视的时间与变化的快慢等,都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劳夫·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艺术而又科学地用好眼睛,对于辅助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变化中(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教学的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速度,或唤醒学生的注意。东缨同志说:
学生一张脸,是一本无字的书,它好比一面心灵的镜子。
每一本书,各具的特色互不雷同,记载和映照着千差万别的思维文字和心灵投影。
对这本书,要做到真读而不是假读,细读而不是粗读,全读而不是选读,……的确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易事。……
这里,我把课上读到的无字书种种及破译的心灵语言用一条线连起来:
眼里进发欢乐的闪光一—“答案在这里!真理找到了!”(茅塞顿开);
前望授课教师,手指课本,连连点头——“对,讲得真好!真高!”(灵悟其妙);
左手托腮右手握笔,像一幅剪影——“解这道题究竟从哪儿入手呢?”(迷云漫布);
听他人对答,自己下意识吐舌搔首一—“唉,我咋没想到?!叫我答就砸了!”(相形见绌);
望师焦灼,几次晃动身子一———“老师,我有个疑问!”或“老师,我有个新证法广(心波忽起);
飞眼左右,低语暗议——“老师这样读(讲),错了!”(发现破绽);
哗哗翻书查字典,眼光急急扫瞄——“这样讲(读),这样答,对吗?”(急寻证据);
无目的地面向棚顶或室之一隅,目光呆滞一一……(心猿意马);
默默地向前翻读,时而瞅一眼正讲课者—一—“请原谅,您讲的我都预习会了!”(快鸟先飞);
打开书戳起遮脸,头像“晌午歪”(一种土虫)东歪歪西歪歪——“老师,我们唠的喀有趣极了!”(暗渡陈仓);
……
可见,在学生眼神和表情里大有“文章”。
其次,“看眼色行事”,运用好自己的眼神。换句话说,根据学生的眼神反馈出的信息,报之以相应的眼神,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体说要运用好以下3种方法。
(1)环视法
环视法是针对全班同学运用眼神的一种方法。它既是维持课堂秩序,督促学生听讲的一种艺术,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示。讲课时,教师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可使全体学生都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讲不认真,通过环视也可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
(2)注视法
注视法,又名专注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出于教学的某种需要,把视线短暂地停留在教室的某一处,或个别学生身上的方法。局部专注,这是眼神运用中最有实效、最富有内涵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讲授的结果如何;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学生的走神和骚动,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也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在进行因材施教、个别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好这种方法。
(3)虚视法
虚视法是一种似看非看的方法。教师不时地把视力“焦点”对准某一个学生,或者出于教学的需要对某些或某个学生仅仅一瞥。这主要是针对不认真听讲程度较轻,或平时偶尔有些“开小差”现象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一般来说自尊心较重,自觉性也较强,教师的一瞥,就能唤起他的注意。如果注视时间较长,反而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眼神的运用还可能有别的方法,但主要是这3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区别情况,灵活运用。
2.表情的运用艺术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它是心灵、思想、神经的显示屏幕。按中医观点,一个人的面部汇聚了五脏六腑之精气,是肺腑之外窍。…个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全都可以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据体态语学者分析,以上7种“面部语言”,是具有特殊作用的非语言交流信号。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同样说“坐下”,笑着说对学生是个赞许和鼓励,而生着气说,则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否定、不满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在面部表情的运用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笑的运用。因为微笑是一个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反应,如果经常用在学生身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据医学研究,笑能使肌体放松,促进内分泌加快;能减少紧张、压抑,使人神采焕发,有效地思维。因此,一些教育家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美国1988年总统教育奖获得者埃斯卡兰就把自己的教育哲学归结为爱的微笑,他认为这是自己多年来征服学生的诀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好微笑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启迪学生的睿智。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要用微笑给他以鞭策和鼓励;当学生学习暂时遇到困难时,要用微笑激起他克服困难的斗志;即使学生有时犯了错误,也应用微笑给学生以理解和期待。总之,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当然,严厉、严肃有时也必要,但要有分寸,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至于如何把微笑带进课堂,美国心理学家格林·沃特提出了8条途径,现摘录如下供参考。
(1)与学生分享自己经历中幽默的事。
(2)学生……是你发笑时最大的同盟者,他们能够使最黑暗的日子变得光彩夺目。
(3)从图书馆中找出幽默的书念给学生听。
(4)让学生从报刊杂志上找些幽默的故事。
(5)谈论你所喜爱的戏剧和影片。
(6)让学生编写并演出滑稽可笑的课堂故事或短剧。
(7)嘲笑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不找借口或掩饰。
(8)培养自己幽默的生活观,对你自己、对生活和学校少点严肃。你的笑声会帮你摆脱偏见。最终你会说:“教育的确重要,却无须板着面孔对待它。”
3.手势的运用艺术
手势是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许正因为手势具有形象、指示、情意、象意等多种功能,所以有人把它称为讲课的“第二语言”。
手势又分为奉送手势、抗拒手势、分离手势、摇摆手势、升腾手势及握拳手势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手势。比如提问学生时,可以用手往上——抬,示意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完了之后,可以把手往下一压,示意学生坐下。讲到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教师可用简明有力的手势(如挥手、指点等)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识记。但要注意,不能过多过滥,否则就会显得不稳重,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4.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如果学生对于教师处处敬而远之,那说明这位教师与同学不亲密、不融洽;如果师生经常打成一片,那说明这位教师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而且关系亲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一,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结果效应。有一项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站在讲台上,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信息,就可以控制全班。如果某些同学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违犯纪律的现象,教师可以走到这些同学附近,对他们产生一种威摄,虽不说一句话,也可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有时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也可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讲课,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举止的运用艺术
举止是指人的身体动作,也是表达体态语言的一种信息系统。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不仅能表示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能力水平,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注意,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课堂上,如果发现个别学生低头做小动作、看课外书,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慢慢地踱到他身边,在他课桌上轻轻敲两下,既引起那位同学的注意,又不致中断自己的教学,还不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举止动作来辅助教学。如一位教师讲《荷花淀》——文中的细节描写,当讲到水生把自己明天就要上部队的事告诉妻子,“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为突出句中的两个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句中的含义,这位教师顺势做了个“震”和“吮”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水生嫂心情的震动与手指震动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字的理解。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有的同志在谈及体态语的时候,还提到“风度”—词。所谓风度,实际上是一个人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和衣着打扮等外在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它是一个人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算作体态语言,它又是好几种体态语言的综合体现,况且它既具有道德意义,又具有审美意义,是道德和审美的统一,还具有人格力量。一个人风度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单独哪一方面的因素,所以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风度必须从各方面去努力。因为风度二方面具有审美欣赏意义,间接地影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认识能力;另—方面还具有吸引意义,吸引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节 运用体态艺术应注意的事项
如前所说,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体态语也不例外。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体态语运用不当,或运用得过多过滥,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甚至会产生恶劣的影响。我们在运用体态语来辅助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恰当准确
人通过任何一种器官,特别是面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等可以表现很多复杂的感情。单说眼睛,人的“七情六欲”都可以从眼睛里折射出来。所以我们运用体态语时,一定要恰当准确。比如,讲到兴奋处,应睁大眼睛,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悲痛处,最好眼皮下垂,甚至让眼睛呆滞一会,给人以一种痛苦之感;讲到愤怒时,可以二目圆视,固定眼珠,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重点或严谨处,可以冷静地注视着学生,并且让目光带有期望的色彩,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体态语就可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要自然得体
课堂上教师的体态语言行为,一定要和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活
动相——致,做到亲切自然、庄重大方,一举手、一投足、一顾一盼,都要体现师长的风度,使学生看到表里如——的美好、真实形象。千万不可故意造作、扭扭捏捏,这样不但起不到好的影响,还会损害教师的形象。
3.要协调一致
所谓协调一致,在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教师运用体态语要服从教学目的的要求,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二是要与课堂教学的气氛、情境及学生的心理需要相统—,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比如,讲一些庄重严肃的课文不能用轻浮的举止,讲一些悲痛的课文也不能用喜悦的神情。发现学生不喜欢某一种体态语,或者某—种体态语用得过多过滥,引起反感,这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体态,或因势利导,采用受学生欢迎的体态。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心理的沟通,感情的一致。
4.要整体配合
这里的整体配合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各种体态语言之间的整体配合。各种体态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而综合使用往往更能发挥其综合效果。比如,为了制止课堂的违纪现象,可以眼神(注视或怒视)、手势(指点)、表情(气愤、发怒)、距离(靠近)等并用,以产生强烈的效果和作用。单用某一种就可能显得威力单薄。
第二方面的含义是体态语言即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配合使用。体态语作为一种无声语言虽然有它的长处,但也有不足,在表情达意方面不如有声语言来得简洁明快,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进行优化组合,使其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比如讲解《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可以把悲痛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与有情有声的口头语相配合,以产生更强的感人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一出戏要唱功、做功都好是不容易的。……学戏开始,不是从整戏人手的,一定要练基本功,唱腔、道白、身段、眼神、——举手、一投足。都要严格训练,——丝不苟。起初当然勉强,后来逐渐熟练表演起来就合乎规矩。”教师运用体态语也是一项基本功,和唱戏中的“做功”相似。教师要想教好,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必须像唱戏练“做功”…样,练好体态语的运用,并逐步做到熟练、协调、运用自如。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成为讲台上的“表演艺术家”。
更多阅读
法学论文发表的写作步骤及方法 法学论文写作 pdf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法学论文发表的写作步骤及方法:1、立论要客观,具有独创性论文的观点要来自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
跑跑卡丁车双喷教学视频详解教程 跑跑卡丁车双喷视频
跑跑卡丁车是韩国NEXON公司出品的一款休闲类赛车竞速游戏。与其他竞速游戏不同,跑跑卡丁车首次在游戏中添加了漂移键。游戏以“全民漂移”为宣传词,而角色则使用了泡泡堂中的人物,角色可以驾驶卡丁车在沙漠、城镇、森林、冰河、矿山、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的教学视频和课件 新型玻璃名师课堂实录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的教学视频和课件《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烦琐的分
收藏的大量教学视频目录,上千多门视频在线观看 小次郎 77收藏家 观看
收藏的大量教学视频目录,上千多门视频在线观看,查找视频 请按Ctrl+F进行查找收藏的大量教学视频目录,上千多门视频在线观看,查找视频 请按Ctrl+F进行查找健康评估 视频教程 郑州大学护理英语(1) 视频教程 郑州大学护理英语(2) 视频教
萨克斯入门基本吹奏方法教学视频 全集 高音萨克斯的吹奏技巧
萨克斯入门基本吹奏方法教学视频 全集评分: 0(暂无)分视频类型:音乐教学人气:144 次点播更新时间:2013-05-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