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分类,如果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从唐初开始,格律诗开始形成。这种诗体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唐朝人称为近体诗,后人沿用至今。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古体诗,也是唐朝人的说法,后人沿用。
如果具体再划分,还可以按字数来分,如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等。三言是比较少见的。近体诗也叫格律诗,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叫长律或排律;也有六句律诗,称三韵小律。五言的叫五律或五绝,七言的叫七律或七绝。排律,一般都是五言,句数不定,但必须超过八句,句数是偶数,可从十句直至二百句以上。还有一种试帖诗,限定十二句。
诗的名称。
(一)风雅颂 这三个名称和《诗经》有关。一是指《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二是指《诗经》六义:风雅颂和赋比兴中的三种。
风,又叫国风,即地方民歌的意思,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有诗一百六十篇。
雅,卫西周王畿一带的乐歌,包括小雅和大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雅,有记事的意思,多是叙事诗。
颂,有形容、赞美的意思,是祭祀乐歌,也有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有四十篇。风雅颂又是诗的分类名称。
(二)楚辞。原是一本诗歌总集的名称。总集里收有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十六篇。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三)骚体。楚辞异名。由屈原的《离骚》而得名。
(四)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为诗歌总代称。
(五)辞赋辞,原指楚辞一类的诗歌。赋,始于战国时苟卿的《赋篇》,到了汉代,学习了楚辞的手法,并更多地揉进了散文的特点,以铺叙为主,形成了宏篇巨制的汉赋。汉代以后,又出现了文赋、骈赋、律赋等名称。文赋,接近散文;骈赋、律赋,接近骈文。汉代人认为辞和赋是一个体裁,故合称辞赋。
(六)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汉武帝时开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游行等情况下所用的音乐,并从民间采集乐歌。后来乐府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乐府又是宋、元、明以后的词、曲名称,因词、曲原是入乐的。
(七)。古风。古体诗的异名。风,即诗歌的意思,是由《诗经》中的国风引申出来的。唐代及其后人写作古体诗,还以古风作为诗题名的,如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八)。歌、行、乐、曲、引、吟、叹、怨、弄、操等。这些名称原来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用的。南北朝乐府民歌诗题用歌者较多,有《子夜歌》、《企喻歌》、《琅邪王哥》等。汉乐府民歌诗题用“行”者较多,《陇西行》、《妇病行》、《雁门太守行》等。文人拟乐府民歌写的古体诗,诗题也常标以“歌”“行”。歌、行有时在诗题中连称,如汉乐府民歌有《怨歌行》,曹植有拟作的《怨歌行》。除歌、行外,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及文人拟作的乐府民歌的古体诗,其诗题还有的标以“乐”“曲”“引”“吟”“叹”“怨”“弄”“操”等,如乐府民歌有《石城乐》、《西洲曲》,《梁甫吟》等,文人创作有李白的《估客乐》、温庭筠的《西洲曲》、李贺的《箜篌引》、鲍照的《代东武吟》、皮日休的《橡媪叹》、李白的《长门怨》、李贺的《江南弄》、刘禹锡的《飞鸢操》等。明朝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长短,委屈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吁嗟慨歌、悲忧深思,以呻其郁者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这些解释虽有一些道理,但在古体诗中采用歌、行等名称的,并未这样严格区分。歌行连称时,又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歌行体,即形式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的古体诗。歌行体的诗,题目上并不不一定都有“歌行”等字样。
(九)新体诗。这是指南北朝后期的诗体。当时的诗歌创作,特别注意声律、对仗和词藻,同以前的诗比较,在形式上有了显著的区别。因而,称为新体诗。新体诗,在近体诗形成中,起了过度作用。
常见词牌的来源和含义
词牌,只是说明词所配的的乐调,并不是词的题目。大部分词所写的内容,是同词牌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大部分词,在词牌下还要写上词题,以概括说明词的内容。也有一部分词,词牌就是词题,属于此类的,有的在词牌下写上“本意”二字。词牌的数目很多,以下就常见的词牌,对其来源和含义,分类作一简要说明。
一,原为唐教坊曲的。在唐教坊中,曾教习、演出过不少乐曲。这些乐曲,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外域,有的来自边地。后来,这些乐曲中的一部分演化成词。原为唐教坊曲名的词牌,是很多见的。
1,《渔歌子》。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居江湖,常垂钓,写过渔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渔歌子》中的“子”,是曲子的简称。其它亦然。
2,《天仙子》。原唐教坊曲,来自西域。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天仙”二字成其名。
3,《长相思》。又名《长相思令》、《吴山青》、《忆多娇》、《双红豆》等。《长相思》一名,取自南朝乐府“长相思,久离别”诗句。
4,《河满子》。也作《何满子》。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一个叫何满的人,临就刑时进此曲以赎死罪。后来以何满人名为此曲名。
5,《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为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
6,《西江月》。又名《江月令》、《步虚词》、《壶天晓》等。《西江月》一名,取自李白的“只今惟有西江月”的诗句。另有《西江月慢》。
7,《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等。刘禹锡、白居易都写有《浪淘沙》,其内容就是咏浪淘沙,《浪淘沙》一名由此而来。
8,《虞美人》。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等。《虞美人》一名,借用项羽的宠姬虞美人之名。
9,《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卷珠帘》等。《蝶恋花》一名,取自肖纲的“翻阶蛱蝶恋花情”诗句。
10,《破阵子》。又名《破阵乐》、《十拍子》等。唐《破阵子》舞曲,歌舞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又有马军入场,很是壮观。当时藩镇多用这类舞曲来慰劳军队。
11,《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入蜀,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日,栈道中闻铃声,由此想念杨贵妃。就其事而制曲,名《雨霖铃》。
另外,如《南乡子》、《诉衷情》、《浣溪纱》等词,也都是来自唐教坊曲。
二,由大唐曲摘取部分而成的。唐教坊曲中,有些是大型歌舞剧曲。大曲由许多乐曲组成,全部演唱不容易,常常取其一段或几段单独演唱,逐渐演化为相对独立的词调。此类词,有的标以“摘遍”,即摘取某大曲的一遍,如《薄媚摘遍》、《泛清波摘遍》等词;有的标以“歌头”,即摘取某大曲的歌头部分,如《水调歌头》、《六州歌头》等词;有的并未有“摘遍”、“歌头”字样,但也是摘取某大曲的部分,如《采桑子》就是摘取唐大曲《采桑》中的一遍而制成的,又名《丑奴儿令》。
三,原有词调变格后而成的。词调变格的情况比较复杂,下面分别做些简要介绍,并对一些词牌的来源和含义作一些说明。
1,犯调。《花犯》、《凄凉犯》、《四犯剪梅花》等词便是。犯调,包括宫调相犯和句法相犯两种。宫调相犯,即西乐中所说的转调;句法相犯,即集合两个以上词调的句法而成一新词调,如陆游的《江月晃重山》词,由《西江月》、《小重山》二词的句法集合而成。
2,转调。《转调贺圣朝》、《转调满庭芳》、《转调踏莎行》等词便是。转调,指在原有词调的基础上,进行增损而转换成一新词调,不同于西乐中所说的转调。转调后的词,有的用韵不同,如《转调贺圣朝》由原押仄韵转为押平韵;《转调满庭芳》由原押平声韵部分转为押仄韵的;有的句数、字数不同,如《转调踏莎行》,由《踏莎行》的五十八字,增至六十六字;有的则没有多大不同,如《转调蝶恋花》与《蝶恋花》比较,仅上片第四句及换头处平仄不同。
3,促拍。《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长寿仙促拍》等词便是。促拍,繁声促节的意思,相当于现在音乐上的快板。促拍之词,字数比原来的多,如《促拍采桑子》,有五十字或六十二字,比四十四字的《采桑子》要多。
4,摊破。又名摊声。《摊破江城子》、《摊破南乡子》、《摊破浣溪沙》等词便是。摊破,指乐曲摊开后,发生破句现象,或多数句合成少数句,或少数句破成多数句,字数随之有所增减。
5,添声。《添声杨柳枝》等词便是。添声,与摊破的情况相同。
6,减字。《减字木兰花》、《减字浣溪沙》等词便是。减字,指在原词调的基础上,减去若干字,使句法、字数稍有变化,而成一新词调。如《木兰花》原为七言八句,将上下片的一、三两句各减三字,使上、下片各是四言、七言、四言、七言的句法,成为《减字木兰花》。
7,偷声。偷声与减字的情况相同。《偷声木兰花》,只将上下片的第三句各减了三字,使上下片各是七言、七言、四言、七言的句法。
创制词调取现成诗句,或概括其内容,或借用别名称而命名的。这类情况,原在唐教坊曲的词调中也有,这里介绍的不属于唐教坊曲的词调名称。
1,《点绛唇》。取江淹的“明珠点绛唇”诗句而命名。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2,《卜算子》。借用骆宾王的“卜算子”称呼而命名。(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又名《百尺楼》、《楚天遥》等。另有《卜算子慢》。
3,《清平乐》。借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名称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等。
4,《更漏子》。因温庭筠用此词调多咏更漏而得名。又名《无漏子》、《独倚楼》等。
5,《鹊桥仙》。因用此词调多咏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而得名。又名《广寒秋》等。
6,《钗头凤》。取《无名氏》的“可怜孤似钗头凤”诗句而命名。又名《折红英》、《撷芳词》等。
7,《青玉案》。取张衡的“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而命名。又名《横塘路》等。
8,《风入松》。借用古琴曲“风入松”乐调名称而命名。又名《风入松慢》、《远山横》等。
9,《黄莺儿》。因最初用此词调咏黄莺而得名。
10,《念奴娇》。借用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歌妓念奴的名字而命名。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
11,《水龙吟》。取李白的“笛奏龙吟水”诗句而命名。又名《龙吟曲》、《鼓笛慢》等。
12,《沁园春》。借用反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之事的诗意而命名。又名《念离群》、《洞庭春色》等。
五 ,词调定名或改名取本调词中字句的。这一类词牌,数量也不少。
1,《忆江南》。此调原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句,而改名为《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等。
2,《如梦令》。此调原名《忆仙姿》,因李存勖(后唐庄宗)词中有“如梦、如梦”句,而改名为《如梦令》。又名《无梦令》、《宴桃园》等。另外,此调复加一叠者,名《如意令》。
3,《忆秦娥》。据传李白首制此词,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定名为《忆秦娥》。又名《秦楼月》、《碧云深》等。
4,《人月圆》。王诜始制此词,词中有“人月圆时”句,故定名为《人月圆》。又名《青衫湿》等。
5,《一剪梅》。周邦彦词中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定名为《一剪梅》。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
6,《渔家傲》。此调在北宋时多为文人所采用,晏殊因而在词中赞道:“神仙一曲渔家傲”,故定名为《渔家傲》。又名《添字渔家傲》、《吴门柳》、《荆溪咏》等。
7,《贺新凉》。此调原名《贺新郎》,因苏轼词中有“晚凉新浴”句,而改名为《贺新凉》。《贺新郎》一名仍通行。又名《金缕曲》、《乳燕飞》等。
押韵规则
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在押韵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在古代诗词中,因诗和词、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押韵情况也是有区别的。近体诗和词的押韵,有着明确的规定,是诗词格律的内容之一。
隋唐以前,是从当时口语的近似音中选择韵脚字。在隋唐以后出现了韵书,便从韵书规定的同韵中选择韵脚字。韵书的出现以至定型,是几经修改的。现在所说的古代诗韵,指的是平水韵。金代的王文郁合并《广韵》、《集韵》中的旧韵为一百零七韵,刘渊将其刻成韵书印行,因为王、刘的籍贯都是平水(今山西绛县),所以称为平水韵。到了元末,阴时夫在平水韵的基础上,考定诗韵为一百零六韵,为后人所沿用。清代及其以后通行的《佩文诗韵》,也是这一百零六韵。
在此,解释几个名词。
宽韵:顾名思义,韵字多的就叫宽韵。如平声韵里的:东、支、虞、真、先、阳、庚、尤。
中韵:比宽韵略少的,如:冬、鱼、齐、灰、元、寒、萧、豪、歌、麻、侵等韵。
窄韵:微、文、删、青、燕、覃、盐。
险韵:江、佳、肴、咸。
写诗用宽韵,选择韵脚的余地就大,险韵是最难写的。但是,古代文人有时争强好胜;或故意为难别人,就写险韵诗让别人去和;或以险韵联句。李易安就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词句脍炙人口。
词韵和诗韵有些区别。在南宋以前,还没有人所共守的词韵;在南宋以后,不少人参照诗韵制定词韵,也是几经修改,到清代,戈载作《词林正韵》,定词韵为十九部。词韵的第一部至第十四部,包括平、上、去声韵,第十五部至第十九部为入声韵。词韵的每一部,是几个诗韵的合并。如词韵的第一部,就是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韵的合并;词韵第十五部,就是入声屋、沃韵的合并。因而,词韵比诗韵要宽。
介绍几个名词。
和韵:像唱歌时一唱一和似的,写诗填词时,数人相唱和,后者用前者的韵,称为和韵。和韵情况有三种:
1,用原韵,而不必用原字,称为依韵。
2 用原韵也用原字,并且韵脚字先后次序相同,称为次韵。
3,用原韵也用原字,但韵脚字先后次序不同,称为用韵。
限韵:数人写诗填词,限定一个韵。限韵情况有两种:
1,是限韵不限字。
2,是限韵也限字,限定某韵的某几个字。
另外,还有叠韵,用自己作过的诗词原韵,再作一首或几首,称一叠或几叠。
近体诗的押韵,是很严格的。诗词格律的一个内容,即明确规定了近体诗押什么韵和怎样押韵。
格律规定,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在平水韵中,总共有三十个平声韵。在律诗和绝句中,其韵脚都是平声韵,但也有例外,如刘禹锡的《蒙池》: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
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
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这首五律的韵脚字“力”、“色”、“逼”、“侧”,属于入声十三职韵。近体诗不押平声韵,是极特殊的情况。虽然这个刘禹锡写出来了,但我们读起来,应该承认,音律确实不如平声韵作韵脚好听。
格律规定,近体诗押韵,有如下规定:
一,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的句尾。有部分是首句起韵的。
二,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三,必须在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不能邻韵通押,更不能四声通押,只有首句起韵的,可用邻韵。
四,不能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在近体诗中,只有首句起韵的,才允许在首句句尾用一个邻韵字。举个特例,陆游的《三峡》: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
一夜猿啼明月中。
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得多。古体诗的韵脚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上、去、入声。有些绝句,用的也不是平声韵,而是上去入声韵。这样的绝句,不是近体诗的绝句,即非律绝,而称为古绝。如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体诗的押韵,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还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一句一押韵的,南北朝以前较多。此后便少了。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可以从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也可以从相邻的的两个甚至几个韵中选择韵脚字,即通韵。古体诗还可以重复韵脚。总之,古体诗在押韵上自由得多。
词的押韵
词的押韵,同诗比较,比近体诗自由得多,比古体诗又多了许多限制。不同词牌的词,有着不同的押韵规定,押什么韵,怎样押韵,词谱都有明确规定。词的押韵,也是诗词格律的一个内容。
词押韵不同于近体诗,词可以押平声韵,还可以押上去入声(合称仄声韵)。但是,在押平声韵或仄声韵时,要受格律限制。词谱规定押平声韵的,不能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不能押平声韵。规定押平声韵的,如:《忆江南》《河满子》《鹧鸪天》《破阵子》《八声甘州》《水调歌头》《沁园春》等;规定押仄声韵的,如:《卜算子》《醉花阴》《钗头凤》《鹊桥仙》《青玉案》《摸鱼儿》《念奴娇》《贺新郎》《水龙吟》等。有的词牌,如:《浣溪纱》《如梦令》《声声慢》等,有两体,一体押平声韵,一体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往往是押入声韵的自成一类,如《忆秦娥》《满江红》等,要押入声韵。
词在怎样押韵方面,也都由词牌作了明确规定。有多少词牌,就有多少押韵格式。要想全面了解词的押韵格式,只有把全部词谱都列出来。但简单点说,可以大致归纳几条。1,押韵有密有疏。2,有的一韵到底,有的可以换韵。3,有的用本韵,有的用通韵。4,有的可以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有密有疏的,有一句一押的;两句一押的;三四句一押的;五六句一押的。一句一押的,如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两句一押韵的,比较常见,如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主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有一种押韵方式称回环押,先是由甲韵换乙韵,到了下片,又由甲韵到乙韵。如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上片的“手”“酒”“柳”和下片的“旧”“瘦”“透”分别属于《词林正韵》第十二部的“有”韵和“宥”韵。上片的“恶”“薄”“索”“错”和下片的“落”“阁”“托”“莫”属于第十六部的“药”韵。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专用形式,用的最多。这种情况,一般可分为四类。
一, 仄仄平平平。如:“欲取鸣琴弹”(孟浩然《怀辛大》)。
二,平仄平平平。如:“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三,仄平平平平。如:“醒时同交欢”(李白《月下独酌》)。
四,平平平平平。如:“长歌吟松风”(李白《下终南山》)。
平仄平,这种情况一般也分为四类。
一,平平平仄平。如:“清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二, 仄平平仄平。如:“草深狐兔肥”(崔颢《古游侠》)。
三,仄仄平仄平。如:“草色新雨中”(邱为《寻西山隐者》)。
四,平仄平仄平。如:“松月生夜凉”(孟浩然《宿叶师山房》)。
仄平仄。这种情况一般也分为四类。
一,平平仄平仄。如:“心随雁飞灭”(孟浩然《秋登兰山》)。
二, 仄平仄平仄。如:“况之异乡别”(王昌龄《行子苦》)。
三,仄仄仄平仄。如:“竹露滴清响”(孟浩然《怀辛大》)。
四, 平仄仄平仄。如:“衣上灞陵雨”(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仄仄仄。这种情况,一般也分为四类。
一, 平平仄仄仄。如:“登临出世界”。(岑参《登慈恩世浮屠》)。
二, 仄平仄仄仄。如:“十殇亦不醉”(杜甫《赠卫八处士》)。
三, 仄仄仄仄仄。如:“幼为长所育”。(韦应物《送杨氏女》)。
四, 平仄仄仄仄。如:“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
七古的平仄,同五古一样,就三字尾而言,也有四种类型。不过,七古比五古多两字,变化式样更大一些,不再举例。
入律的古风,在平仄方面,不同于一般古体诗。入律古风的作者,争取尽可能用律句。因而近于律诗的平仄格式。但也有不同。主要是:
第一,入律古风句数不定。
第二,入律古风既可用平声韵,又可用仄声韵,而且平韵和仄韵还可交替使用,四句或六句一换韵最为常见。为了解这两点,看一看王维的《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古津。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口潜行始隈隩, 山开旷望旋平陆。
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月明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神仙遂不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平。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首诗全篇共三十二句,几乎都用律句。另外,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使用,如:
一至四句用上平十一真韵。
五至十句用入声一屋韵。
十一至十四句用上平十三元韵。
十五至十八句用入声十四缉韵。
十九至二十二句用上平十五删韵。
二十三至二十八句用去声韵十七霰。
二十九至三十二句用下平声十二侵韵。
词的平仄格式很多,可以说有多少词牌,就有多少格式。这与律诗不同。律诗的平仄格式基本的有四种,因为律诗的字数、句数相同,又都押平声韵。而不同的词,其字数、句数都不同,又平仄韵均用,这就决定了词的格式必然变化多端。所以,人们只说写诗填词,而不说填诗写词。填词,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了。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词牌平仄格式
《忆江南》
本名《谢秋娘》又名《望江南》《望江梅》《梦江南》等。单调,五句,二十七字。第二、四、五句押平声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如梦令》
本名《忆仙姿》又名《无梦令》《宴桃园》《比梅》等。单调,七句,三十三字。
第五、六句是叠句。第一、二、四、五、六、七句押仄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长相思》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忆多娇》《双红豆》等。有平仄两体,这里是平韵体。双调。上、下两片同调,各四句,共三十六句。每句都押韵,押平声韵。末句不能犯孤平。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生查子》
又名《陌上郎》《梅和柳》《楚云深》《愁风月》《丝罗裙》等。
双调。上、下两片同调,各四句,共四十字。
逢二、四句押仄声韵。第一句不能犯孤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十八香》《沙头雨》等。
双调。上下片不同调,上片四句,下片五句,共四十一字。上片第二三四句和下片第二三四五句押仄声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纱》
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玩丹砂》《满院春》等。有平仄两体,此为平韵体。双调。上下片各三句,不同调,共四十二字。上片一二三句和下片第二三句押平声韵。下片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双调。上下片同调,各四句,共四十四字。逢二四句押仄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采桑子》
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伴登临》《忍泪吟》《罗敷歌》等。
双调。上下片同调,各四句,共四十四字。逢二三四句押平声韵。上下片第二三句有用叠句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吕本中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诉衷情
又名《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等。
双调。上下片不同调,上片四句,下片六句,共四十四字。
上片第一二四句和下片第二三六句押平声韵。
陆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菩萨蛮》
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花溪碧》《梅花句》等。
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不同调,共四十四字。共用四个韵。
上片第一二句押仄声韵,第三四句换二句再换仄声韵,第三四句又换平声韵。上下片后两句字数平仄相同,上下片末句均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平声韵。下片第一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减字木兰花》
又名《天下乐令》《木兰香》《金莲出玉花》《减兰》等。
双调。上下片同调。各四句,共四十四字。
逢一二句押仄声韵。逢三四句押平声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见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故国山河落照红。
《忆秦娥》
又名《秦楼月》《碧云深》《玉交枝》《双荷叶》等。
双调。上下片各五句,不同调,共四十六字。上下片逢一二三五押仄声韵,而且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上下片第三句均叠第二句后三字。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更漏子》
又名《无漏子》《独倚楼》《付金钗》《翻翠袖》等。
双调。上下片各六句,不同调。共四十六字。上片第二三句押仄声韵,第五六句换平声韵。下片第一二三句再换仄声韵,五六句又换平声韵。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对仗,也就是对偶。对仗中的“仗”字,来于仪仗中的“仗”字。仪仗,两两相对,排列整齐。诗词中用对仗,也是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在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修辞需要。而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
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
一是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
二是在两句相对时,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要相同或相近。
两句相对,指的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形成对仗。这是对仗的一般形式。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又是形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在这两句中,“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
五六两句也是对仗。
相连的两句,往往形成对仗,但不是所有的相连句子都要求对仗。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和七八两句,虽然相连,但不对仗。
下面介绍对仗的两条基本要求。
一,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词性要相同或相近。
那么,词性是如何划分的呢?它与现代汉语语法中的词类划分,又一致,又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十三类(各类的名称,有的借用了现代汉语的)。同类中的字词就算词性相同,邻类中的字词就算词性相近,都可用作对仗。
1, 名词类。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等等。
2,专有名词类。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自成一类。如“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等。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3, 方位词类。表示方位的字词,也是自成一类。如: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等。
4,数词类。如:一二三四五六七,百千万亿,孤,独,单,双,两,众等。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对联中,如果严格要求工对,那么,一二三四百千万亿这些数词是不能和孤、独、单、双这些特有的数词作对的。孤对独;单对双,这是绝对。
5, 代名词类。如:吾余汝尔他谁君子等等。
6, 形容词类。
7, 颜色词类。
8,动词类。这类对仗,有种情况要注意,古人对词性的分类并没有现代人这么细致刻板。个人认为,古人常常有意动或使动的用法。比如这一句:“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伴谁飞?”“老”是形容词,而“飞”,现在叫作不及物动词。但我们如果从字的本身意义上去领略,这个“老”,就有光阴使人老的意思。所以在这句诗中,就有动词的意味。
9,副词类。从虚词类分出,自成一类。如:将、已、忽、渐、皆、俱、频、屡、只、但、又、复、更、却、不等。
10,虚词类。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如:与、同、而、则、于、为等。
11,连用字类。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两个字为连用字。分同义和反义的两种。同义的连用字,如:骨肉、宾客、兵马、干戈、星斗、风尘、少壮、老病、战伐等。反义的连用词如:天地、今古、前后、表里、浮沉、兴亡、有无、往来等。作对仗的例子: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同义词连用对反义词连用)
12,联绵字类。联绵字和连用字不同。连用字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而联绵字是个双音词。名词性的联绵字,如:苜蓿、葡萄、芙蓉、鹦鹉、鸳鸯、蟋蟀等。形容词性的联绵字,如:磅礴、依稀等。动词性的联绵字,如:踌躇等。一般的,名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动词性的,各自相对。
13,重叠字类。如:悠悠、萧萧、茫茫、密密、历历、滚滚、粒粒、年年等。
对仗,如果要求严格,就应是同类字词相对。如形容词类对形容词类,颜色词类对颜色词类,动词类对动词类,副词类对副词类。这种对仗,是严对,通常称为工对。名词类相对,必须是同一小类相对,才算是工对。如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事类对人事类等。举个例子:“柳条绿日君相忆,梨叶红时我始知”,这就是工对。如果放宽一点,也可用邻类字词相对,这种对仗,称为邻对。如名词类中的天文对地理,器物对衣饰,等等。如果再放宽一点,相对的两句,其中的字词,有的相对,有的不甚相对,这种对仗,称为宽对。
在两句相对时,除了要求词性相同或相近外,还要求相同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
工对的两句,句子组成情况是相同的。如林浦的《梅花》中的句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描写的情景是一样的,是属于同时而且同景所见的。
古体诗的对仗,不同于近体诗,是不受格律限制的。对仗在古体诗中,仅仅是一种修辞上的需要。
古体诗的对仗,一般是位置不定,句数不限。诗中的任何句子相对,都是可以的。但是,最后两句不常用对仗。只有换韵的七言古诗,对仗有一定位置。四句一换韵的七言古诗,对仗常常在每韵的第二联。如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词的对仗,比近体诗要自由,但比古体诗要严格。词是讲究格律的,哪些词用对仗,哪些词不用对仗,用对仗的词,对仗用在哪几句,这些,在词谱上,一般是有规定的。
一,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存在对仗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词便用了对仗。如《西江月》的上片一、二句和下片一、二句,《鹊桥仙》的上片一、二句和下片一、二句,《南歌子》的上片一、二句和下片一、二句,《河满子》的上片一、二句和下片一、二句,《东风第一枝》的上片一、二句及四、五句,《满庭芳》的上片一、二句,等等。举个例子,辛弃疾的《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相连的两句字数虽不相同,但去掉领字后,后面字数就相同,这种情况也存在对仗的可能性。
例子 如: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辛弃疾《声声慢》)
更暮草萋萋,疏烟漠漠。(方千里《瑞鹤仙》)
看半砚蔷薇,满鞍杨柳。(文天祥《齐天乐》)
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张炎《高阳台》)
诗的起、承、转、合
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
这指的是诗在结构方面的规律。将诗的结构规律总结为起承转合,是到了元代才明确提出的。在元代之前,包括诗的创作极为繁荣的唐代,那时的诗人写诗,在结构方面,并没有按一定规则。然而,似乎不约而同地遵守着起、承、转、合这一规律。在近体诗的创作上,尤为明显。
在近体诗中,几乎每首都合于起承转合这一规律。看首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
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平就相当于普通话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但要注意,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里的“入”声字已经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
词牌中的平平仄仄是什么意思?。
汉语里字的发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举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浅析平仄与诗词格律
五言绝句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张祜《何满子宫词》)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鸣筝金栗柱 素手玉房前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唐李端《听筝》)
平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花明倚陌春 柳拂御沟新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为报辽阳客 流光不待人
(《闺人赠远五首之一》唐 :王涯 )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唐,西鄙人《哥舒歌》)
七言绝句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 王翰《凉州词》
)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阳歌舞新际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王昌龄《春宫曲》)
五言律词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客路青山下 行舟绿水前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心断新丰酒 消愁又几千
(李商隐《风雨》)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七言律诗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几处起渔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 律诗典范性作品《阁夜》)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的《野望》)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云开远见汉阳城 犹是孤帆一日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估客昼眠知浪静 舟人夜语觉潮生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三湘愁鬓逢秋色 万里归心对月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旧业已随征战尽 更堪江上鼓鼙声
(唐 卢纶《晚次鄂州》)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据《古代诗词常识》摘录 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