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亚的历史与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 新疆

作者:乾坤文章发于:鼎盛军事

以下全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研究成果,本人所做的工作仅局限于编辑整理。

目录

一、维吾尔族的来历

二、维吾尔的历史变迁(10世纪中叶前)

三、维吾尔的突厥化

四、中央对新疆的管理

五、突厥简史(在大中华区的历史)

六、西去的中华支派:西突厥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衰

七、泛突厥主义的起源及其流毒

八、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

九、苏联的操纵:疆独的最早炮制者

十、在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双重影响下:东突问题初现

十一、东突组织在当代的累累恶行(2008年前)

十二、土耳其:回荡在中亚上空的罪恶幽灵

1、泛突厥主义的语言文化背景

2、苏联解体前後的发展

3、泛突厥主义获难逢黄金机会

4、近年来土耳其的活动

5、泛突厥主义和中国关系

6、新疆的“民族矛盾”大有可能继续成为中国甚至国际政治的焦点

十三、美国对热比娅的支持:美国是东突另一个后台的铁证

十四、“世维会”,西方世界的另一只恶毒走狗

1、隐蔽的目标

2、“第二个达赖”的阴谋

3、“非暴力”假象

4、恐怖轮回策略

十五、“7•5”事件让“世维会”摘下假面具

1、与恐怖主义难脱干系

2、“7•5”事件摘下假面具

3、“世维会”三大头目大起底

(1)热比娅•卡德尔:多起暴力事件的幕后元凶

(2)艾尔肯•阿力普提肯:“老疆独”后代

(3)多里坤•艾沙:狂热的暴力分子

十六、东突及7•5事件背后有着更大的战略背景:嗜血美国的大中亚战略

1、中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2、美国实施中亚战略的意图

(1)北边围堵俄罗斯,阻止俄东山再起。

(2)东部构筑对华包围圈,遏制中国崛起。

(3)西南孤立伊朗,以压促变,图谋改变伊现政权。

(4)争夺对中亚地区的能源控制权。

(5)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3、美国中亚战略的实施面对的抵抗

4、美国在中亚的操纵出的颜色革命

十七、美国更大的战略手:陆上战略珍珠链

1、马纳斯的平静

2、美俄吉“三国演义”

3、美军构筑陆上“战略珍珠链”

4、美国的战略部署还不止这些

十八、中俄的联合应对:上合组织

1、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

2、上合斐然成绩

3、“上海精神”:生命力旺盛

4、锦绣前程:多方的期盼

十九、一场正在博弈的大棋局:美国的邪恶联盟与上合的文明联盟的对抗

1、与美国开始战略对视

2、美国的担心:上合组织构建强大军事集团欲终结美霸权

二十、美霸权帝国的崩溃?

1、霸权战略下的美国意识形态

2、美国经济的衰退和霸权思维空前高涨的矛盾

3、国际复杂形势的多变与权力争夺

4、世界进入不稳定阶段

一、维吾尔族的来历

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里,被译写为“韦纥”,指的是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回纥”(《新唐书》卷217);788年又改译为“回鹘”(《资治通鉴》卷233),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1934年,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此后这一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成为现代维吾尔民族。

二、维吾尔的历史变迁(10世纪中叶前)

回纥源于丁零。早在公元前3世纪,在蒙古草原和南西伯利亚地区,活动着很多被统称为丁零的游牧部落。丁零人相继受草原上的匈奴、鲜卑和柔然汗国的统治,长期局促于山地森林和蒙古草原的北部边缘,以狩猎和畜牧为生。公元4世纪以后,丁零又被称为“铁勒”,由于使用一种"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的大车,又被称为“高车”(《魏书》卷103)。他们分布于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兴安岭的东西万余里的欧亚北方大草原上。其中,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的被称为东部铁勒。东部铁勒中较大的部落有9个,回纥是其中之一。为了抵御异族的侵扰和压迫,这9个部落经常结合成暂时的地域性联盟,因此又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回纥部原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最初可能由10个氏族组成,也可能是他们有尚“十”的习俗,因此又自称“十回纥”。十回纥以药逻葛氏族为首,部落酋长都由药逻葛氏族选出。

5世纪中叶以后,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出现了一个以阿史那氏为核心的铁勒部落,被称为“突厥”。公元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囊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回纥和其他铁勒部落成为它的属部。突厥贵族对广大铁勒部落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各铁勒部落的反抗。在反抗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回纥部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铁勒部落,力量逐渐强大,与突厥贵族相抗衡。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回纥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此后,在汗国存在的近百年中,草原上的各游牧部落以回纥部为核心,逐渐融合团聚为一个统一的回纥族,诸部落原有的名称从此基本消失而统称"回纥"。从那时起,"回纥"名称的内涵也就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单纯地指一个原始部落,而已经成为一个包括了草原上各游牧部落的古代民族的名称。回纥汗国是唐朝的属国,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有三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因此,历代回纥可汗都认唐朝为母家,称中原皇帝为舅。这种甥舅的关系一直持续了几百年。同时,回纥贵族亦有将女儿嫁与唐朝亲王为妃者。当时,中原汉人迁居到草原的也多了起来,他们大多融入回纥人中。

9世纪中叶以前,新疆南北的语言文字和人种都有明显的差别。在北疆游牧的多为操突厥语的铁勒部落,他们是6世纪中叶所建突厥汗国的遗民,并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了在北疆的突厥语化过程。根据当时的石雕、壁画和文献资料可以看出,他们都属于宽脸、细眼、鼻子较矮而又少胡须的蒙古人种。而当时南疆的居民则多表现为"高鼻深目"、多胡须的欧罗巴人种特征(耿世民:《试论塔里木盆地民族的融合和近代维吾尔族的形成》,载《新疆历史论文续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南疆各绿洲的语言文字也不统一,据德国古文字专家的研究,共有7种语言24种文字,大都属于印欧语系。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塞语:焉耆-龟兹语,在焉耆、库车和吐鲁番一带使用;于阗语,在和田、喀什和巴楚一带使用。而东疆则受到较浓厚的汉文化的影响。

三、维吾尔的突厥化

10世纪中叶以前,新疆的居民多信仰佛教、摩尼教和萨满教。公元943年,喀喇汗国的沙土克•布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公元960年,喀喇汗国的20万帐突厥人和回纥人皈依伊斯兰教,就在这一年,阿斯兰汗确定伊斯兰教为国教。从此,喀喇汗国以"圣战"为旗帜,向东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纥和于阗国发动连年进攻。1006年,南疆最后一个土著人的政权于阗国战败灭亡,在塔里木盆地只剩下回纥人的两个汗国东西对峙,这标志着回纥人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的统治民族。从此以后,土著人的语言和文字逐渐消失,南疆的突厥语化过程基本完成。由于两个回纥汗国宗教信仰根本对立,并且宗教教义已渗透到各自的社会生活、文化的各个方面。高昌汗国境内佛教寺院遍布,通行回鹘文;而喀喇汗国到处是清真寺,使用阿拉伯文拼写的突厥语。他们互相视为异教徒,人民之间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对立情绪,经常发生宗教战争。因此这两部分回纥人并不具备形成一个统一民族的条件。

1125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以巴拉沙衮为首府建立强大的西辽政权,高昌回纥和喀喇汗朝相继成为它的属国。1211年,成吉思汗西征,新疆和整个中亚地区都归入蒙古大汗国的版图,塔里木盆地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后来发展成察合台汗国。1370年左右,察合台汗国分裂为多个地方割据政权。尽管各割据政权的首领都是蒙古贵族,但是当他们进入塔里木盆地和中亚河中地区后,由于长期生活于操突厥语的居民中间,蒙古贵族和士兵从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上也都逐渐突厥语化和伊斯兰教化了。

16世纪初,察合台的后代赛义德汗在喀什噶尔建立“叶尔羌汗国”。1513年,赛义德汗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统一了整个塔里木盆地,完全肃清了佛教势力。从此以后,塔里木盆地各绿洲的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上完全统一。现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形成了。

四、中央对新疆的管理

维吾尔族居住的新疆地区从公元前60年就已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了新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当时,在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上生活的是匈奴人,他们建立的游牧政权经常对西汉中央政权进行骚扰,威胁到西汉边疆的稳定。为此,西汉中央王朝多次派兵,联合西域各国,展开对匈奴的军事征服。到公元前60年,匈奴的日逐王被迫降汉,西汉在吐鲁番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各地,从此西域统一于中央政府。此后,无论中原政局动荡与否,天山南北始终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1755年清朝军队灭亡了准噶尔部,统一了新疆。不久,阿帕克和卓的后人大、小和卓在南疆发动反清叛乱,1759年被清军镇压。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于1762年10月设立伊犁将军府,在新疆实行以伊犁将军为首的军事统治。伊犁将军对于新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又分别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在北疆实行的是扎萨克制度,在东疆汉人较多的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在南疆维吾尔族大部分地区沿袭原有的伯克制度,但取消了伯克的世袭制。1820年至1828年,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曾几次从中亚浩罕国窜回南疆,策动叛乱。1865年,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又伙同浩罕军官阿古柏攻入南疆,曾一度占领新疆大部。1878年,左宗棠从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1882年沙俄被迫归还中国伊犁地区以后,清朝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

辛亥革命后,1912年3月新疆巡抚袁大化遵旨承认共和,从此新疆进入民国时期。1919年,阿勒泰地区改归新疆省长管理。1944年9月以前,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相继在新疆实行封建割据式的独裁统治,他们使新疆处于封闭的状态,与中原的联系被人为地切断。这期间,新疆制度多变,局势动荡。1933年8月,英国、印度政府派出间谍利用印度商人在南疆的广泛联系,收买许多当地人充当英国间谍和宣传员,鼓吹“大土耳其主义”和“大伊斯兰主义”。1933年11月12日,在英国驻喀什领事的精心策划并给予1000支来福枪和200名士兵的支持下,“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在喀什宣告出笼,并提出“保护宗教,杀汉灭回”的口号,推行极端的宗教主义和民族主义,对回、汉等民族人民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1934年2月6日,马仲英所部军队开进喀什,“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不堪一击,土崩瓦解。

1944年9月,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爆发了一场由多民族群众参加的起义。民族军打到了玛纳斯河西,与国民党军队对峙,时称“三区革命”。

1949年1月,国民党当局为缓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斗争情绪,改组了省政府,任命包尔汉为新疆省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于1949年8月26日解放兰州后,直插张掖,解放酒泉,兵临玉门关,进逼新疆。同时,中共中央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和平解放新疆。

1949年9月25日和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接受中共的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张,相继通电起义。正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赛福鼎也发表声明,代表新疆各族人民表示支持陶峙岳和包尔汉的正义行动。新疆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解放,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立即设立新疆分局,直接领导新疆的各项工作。1949年12月17日,以包尔汉(维吾尔族)为主席,高锦纯、赛福鼎(维吾尔族)为副主席,由新疆各民族和各界代表组成的新疆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9月,新疆省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代表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新疆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首先从帮助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开始。1953年先后成立了3个民族乡;1954年成立了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锡伯、回、蒙古、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有了自治地方。

1955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撤消新疆省建制,并以原新疆省的行政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区域”。1955年9月2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消新疆省建制〉的决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选出了37人为委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其中维吾尔族19人,赛福鼎(维吾尔族)为主席。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五、突厥简史(在大中华区的历史)

突厥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突厥民族在几乎所有的文明中心都留下了他们的历史,并至今生生不息着。他们曾是欧亚草原的霸主,他们在历史上首度在西域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他们做过中国的皇帝。他们主宰过伊朗高原,他们征服了神话般的罗马帝国,他们统治了半个欧洲。也是他们,是伊斯兰人民中的第一个觉醒的民族,开展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由于突厥民族的部落非常多,因而突厥人在历史上建立了非常多的国家,这里只能按照时间顺序,把一些重要的突厥国家历史介绍一下。

突厥民族可能是诞生于阿尔泰山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在这一地区,出土过许多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古代文物,包括青铜面具,匕首,动物饰片,铁制马具,以及棺木中的木雕等等,从这些文物的纹饰和风格看,他们应该是突厥人的早期文化,俄罗斯人将这一文化称为塔锡蒂克文化。

随着匈奴人的衰落,突厥人开始在欧亚平原崛起。

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大国,根据突厥史家的观点,就是大名鼎鼎的拓跋部落国家,但中国历代史家拒绝承认拓跋氏是突厥部落,而认为他们属于拓跋鲜卑部。

公元6世纪初,统治漠北的是蒙古柔然部,当时各突厥部落臣属于柔然汗国。6世纪中叶,突厥部在西域崛起,西魏为了拉拢突厥共同对付柔然,把一个公主家给了突厥首领土门(看来真有可能是同族的阿),552年突厥和西魏一起夹攻柔然,柔然阿拉瑰可汗自杀,柔然败亡,突厥于是占领了柔然故地,土门称可汗。建立了广大的突厥帝国。

土门可汗不久去世,他的庞大帝国,被他的儿子和弟弟继承,其子木杆可汗得到蒙古地区建立了东突厥汗国。其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域的疆土,包括准噶尔、额尔齐斯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直到怛逻斯河流域,建立了西突厥汗国。

先来看看东突厥汗国。

从木杆可汗统治期间553-572年,东突厥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560年前后,木杆打败了契丹人,势力到达了辽河西岸。

565年,北周武帝为了全力对付北齐,谦卑地向木杆之女求婚。并向东突厥进献了大量财富。

581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达头联络辽西的契丹一起进攻沙钵略。当时隋文帝立国不久,在面临突厥有可能重新统一的关头,非常英明地排部队地支持了沙钵略可汗一同对付达头,并在达头退走后,在东突厥内部不断制造权力纠纷。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企图统一突厥,为了吓唬隋朝,西突厥于601年进攻长安,602年进攻内蒙的突利。可惜他们遇到的还是老辣的杨坚。随文帝不用军事手段,只是暗中利用小恩小惠在达头的后方策动西域各部落反叛达头,达头准备不及,偌大帝国居然被迅速瓦解,其本人也只能逃往青海。隋文帝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玩弄政治最娴熟的一个。其分裂鼎盛时期突厥的功绩,对于刚从大分列时期走出的中国来说,值得大笔称颂。

西突厥瓦解后,东突厥政权落到了亲隋的突利可汗中,隋文帝也被尊为了突厥的保护者和“天可汗”,突厥的威胁似乎已经要过去了。

可惜隋炀帝东征高丽的失败,使隋朝威信扫地,也大大鼓舞了突厥人,615年,突利的儿子东突厥始毕可汗叛乱,在山西雁门关大败隋军,隋炀帝本人几乎成为了俘虏,于是隋文帝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一切都要重来了。

618年隋朝的覆灭,中国开始了大内战,东突厥的实力急剧膨胀,内战各派纷纷拉拢始毕和继任者颉利可汗。东突厥又迎来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624年,颉利可汗率突厥精锐骑兵,打到长安附近,京城一片震怖。对突厥来说,不幸的是,遇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李世民。

当时颉利可汗占据战场的绝对优势,李世民不仅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反而率少量部队直接来到颉利对面,与突厥大军对峙.李世民以坚定的姿态,通过欺骗,威慑的手段,未发一箭,让对手慑服,颉利与各部首领在一起协商,他们被李世民的气势所震慑,认为唐军早有准备,居然决定退军了。正当颉利退军时,天降大雨,李世民鼓励众将 “突厥人众,如鸟铩翮”, 命令唐军“此而不乘,夫复何时?”,李世民身先士卒,唐军居然利用突厥不习水战,大破颉利,东突厥败退后乞和。李世民几乎以一人之力,挽救了大乱后的中国,不愧千古中华大帝。

继续说东突厥和李世民。

新疆、中亚的历史与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 新疆
626年,李世民即位,东突厥颉利可汗以为唐朝政局不稳,有机可乘,再次发动骑兵远征,10万大军直抵长安城下,唐太宗似乎只有很少人马,他采取了大胆的行动。他召集了所有可用的人,打开城门,把他们置于各城门前,而他亲自率领小部分骑兵沿着渭水向敌军背后扑去。突厥诸首领见其不可思议的英勇,皆大惊,下马便拜。太宗纵马到突厥营前,训斥颉利可汗及众首领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颉利可汗羞愧低头。次日,太宗与颉利按传统习俗,歃白马而盟。此役李世民恩威并重,其光辉形象如同天人。

为了继续削弱颉利可汗,唐太宗学习隋文帝,支持薛延陀部反叛(627年),随后在630年派出由李靖和李世绩率领的唐军猛攻颉利,击溃其部落。颉利本人被俘。在随后大约50年中(630-682年),东突厥汗国臣属于中国。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

李世民面对蛮族,不求和,不献金,决不妥协,偌大的东突厥帝国在十年间就被他征服,造就了一个史诗般的大唐王朝。但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崛起在欧亚平原的突厥民族来说,遇上了盛唐和李世民这样的人物,运气也是实在是太差了。

借东突厥汗国臣服之机,让我们把注意力从东突厥汗国转移一下,回头看看西突厥汗国。突厥帝国的缔造者土门可汗死后,他弟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部地区,称为西突厥汗国。这时波斯的萨珊王朝日趋强盛,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很大威胁,于是拜占庭人看中了在波斯后方的室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568年与西突厥结成反对共同敌人萨珊波斯的牢固联盟。接着,这位突厥王向波斯宣战。572年,拜占庭人也亲自向波斯宣战,这一战争持续20年(572-591年)。在此期间,西突厥与拜占庭人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575年,室密可汗去世,达头可汗即位。由于君士坦丁堡宫廷与柔然的残部,也就是阿瓦尔人达成了友好协定,达头非常不满,作为对该条约的报复(达头认为这一条约撕毁了两国之间的联盟),他派出一支由某个名叫波汗的统帅率领突厥骑兵去攻打拜占庭在刻赤附近(黑海沿岸)的潘蒂卡派(576年)。581年,突厥又兵临刻赤城下,直到590年,他们才完全撤出该地区。

西突厥与拜占庭之间的争吵没有妨碍前者继续对波斯的战争。在588至589年期间,他们入侵了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西突厥汗国完成了对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巴克特里亚的征服。630年,当玄奘途经该地时,巴克特里亚是昆都士的西突厥可汗儿子的封地。当时的西突厥从哈密一直延伸到威海和波斯。以阿姆河南岸为界与波斯相邻。

正如所述,如此强大的西突厥,由于达头可汗妄图重新统一突厥,被隋文帝动用政治手腕,鼓动西域的铁勒族(回纥的祖先)叛乱,抄了达头的后路,603年达头逃往青海,西突厥立刻瓦解。

达头之孙射匮可汗只获得了塔什干附近一小块地盘。但射匮可汗以此为中心,又开始了统一西突厥的事业。611年,阿尔泰地区的薛延陀部归降于西突厥。611至618年间射匮可汗统治着从阿尔泰山到里海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几乎恢复了西突厥全境

射匮之弟、继位者统叶护可汗进一步扩张势力。他已经征服了叛乱的铁勒部,重新获得了对阿富汗的统治,并取得了对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的霸权。

但面对盛极一时的唐王朝,西突厥的复兴必然只能是昙花一现,。

630年,葛逻禄部反叛并杀害了统叶护,西突厥分裂为葛逻禄部和咄陆部两部互相混战,咄陆部可汗为了避免唐朝插手,统一西突厥,不惜进攻唐朝在哈密地区的屯军,但是唐将郭孝恪在今天的乌鲁木齐附近的博格达拉山附近打败了他(约642年)。逼其逃往阿富汗。唐朝获得了对西突厥汗国的宗主权。

651年,咄陆部贺鲁可汗得到葛逻禄部的承认,恢复了西突厥汗国。为了谋求独立,贺鲁可汗发动了反叛中国的宗主权的叛乱,为了.这次叛乱,唐和回纥突厥人(从前的铁勒部)结成联盟。

唐高宗派遣大将苏定方直入西北部不毛的荒凉之地。当时冬季来临,地上覆盖着两英尺厚的雪。苏定方对其部下说:“虏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超,则莫能禽。” 于是,唐军冒着暴风雪袭击了敌人,在准噶尔地区艾比湖击败贺鲁,后来然后又在楚河流域再次打败了他,迫使他逃到西突厥的老巢塔什干(657)。而塔什干人民抓了贺鲁,把他交给了中国。此后,唐朝宫廷任命忠心为中国效劳的突厥人阿史那弥射为咄陆部新可汗(657),而立另一位依附于唐朝的突厥人阿史那步真为葛逻禄部的可汗(659)。

从此中亚重新恢复中华秩序。

六、西去的中华支派:西突厥建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衰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亚阿姆河,属于西突厥 乌古斯人。自古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继其父担任部落首领,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素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1324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1324~1360)继位后,改称总督,建立了常备军,吞并了罗姆苏丹国之大部分地区。于1331年,打伤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并攻占了尼西亚城,并迁都于此。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奥尔汗对内确立国家行政组织,中央设立迪万,任命维齐尔(即大臣),向各地派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铸造统一钱币,成为奥斯曼国家的真正缔造者。1360年素丹穆拉德一世(1360-1389在位)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1362年,采取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埃迪尔内,并以此为都。接着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洛尼卡和整个希腊北部,迫使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统治者称臣纳贡。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庭帝国,派出了援军。素丹巴耶塞特一世(1389~1402在位)在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拜占庭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突厥族帖木儿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庭,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向欧洲的扩张。素丹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结束分裂局面,收复帖木儿征战时丧失的领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在瓦尔纳战役打退了欧洲基督教王国的反扑。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继位不到两年,亲率八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见君士坦丁堡战役)钜战53天,终于5月29日攻克,并迁都于此,东罗马帝国灭亡。

攻灭东罗马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在巴尔干,先征服了摩利亚和雅典公国,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1478年征服克里米亚汗国;1749年征服阿尔巴尼亚;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统治时期,1514年向东打败伊朗 萨非王朝。1517年更向南征讨,灭亡埃及 马穆鲁克王朝。随後麦加、麦地那亦相继被占领,苏丹因而自称为“两个圣城之仆人”,成为穆斯林世界之首脑哈里发。

苏莱曼一世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其被尊为“大帝”。1521年,占领贝尔格莱德;1529年围攻维也纳;1555年进占两河流域。至1574年,势力更达到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之大帝国。

自苏莱曼一世死后的200多年间,奥斯曼帝国渐趋衰落。在内部,地方封建割据加强,土地高度集中,对农民的徭役赋税加重,国家财政危机。国内民族压迫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小亚及西亚各地先后爆发了数十次农民起义和教派起义,尤以16~17世纪的杰拉勒运动、18世纪初伊斯坦布尔的帕特罗纳•哈利勒起义时间长、规模大,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1656年,帝国执政太后启用老臣柯普律吕•穆罕默德•帕夏重振朝纲,对内整顿纪律,对外击败威尼斯,平定特兰西尼亚和安纳托利亚、叙利亚。168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丧失大量土地。遂进行第一次西化改革,1711年在多瑙河畔击败俄国彼得大帝,收复亚速夫。1737年又击败奥地利-俄国联军,收复贝尔格莱德。但积众难返,终于没能赶上现代化的速度,18世纪末对叶卡捷琳娜二世领导下的俄国两次战争失利,帝国所属黑海北岸土地划归俄国。19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埃及、叙利亚、也门脱离控制,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在帝国衰败时,促使一些政治家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曾实行的主要内政改革有,1789~1839年的“新秩序运动”、1839~1856年的“坦志麦特”运动、1876~1878年的立宪运动等,素丹哈米德二世(1876~1909在位)又鼓吹泛伊斯兰主义,企图维护帝国摇摇欲坠的统治。但均收效甚微,却扩大了西方列强对土耳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后英、法、俄、奥、意等加紧争夺和瓜分了帝国在欧、非、西亚的大部分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同盟国作战失败后,其领土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国民政府宣布罢黜素丹穆罕默德六世,废除素丹制,奥斯曼帝国告终。

七、泛突厥主义的起源及其流毒

泛突厥主义,又称大突厥主义,是一种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它主张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成一体,组成一个有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统治的大突厥帝国。泛突厥主义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先在俄国克里米亚、伏尔加河沿岸、阿塞拜疆的鞑靼人中找到适宜生长的沃土,而后扩展于中亚的乌孜别克人、土库曼人、吉尔吉斯——哈萨克人和其他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当时,在喀山鞑靼人中,操突厥语族语言的商业资产阶级有了很大发展,早于其他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反抗沙皇俄国民族压迫的暴政,同俄罗斯资产阶级和他们极力主张的泛斯拉夫主义相抗衡,泛突厥主义在鞑靼人中间应运而生。出生于克里米亚贵族的伊斯马依勒•普林斯基(1815-1914),是俄国泛突厥运动的终生思想鼓动家,有“泛突厥主义之父”的称号。他先后创办过《土库曼报》和《译文报》,大肆鼓吹泛突厥主义。在他们领导下,以泛突厥主义为指导,在俄国全境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中发起了“扎吉德”运动。“扎吉德”一词乃“新的”之意。这一运动成为当时进步的鞑靼资产阶级及其追随者们进行政治斗争的一面旗帜,而且对于整个操突厥语族语言诸民族的资产阶级也发挥着动员组织作用,从而为俄国泛突厥运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他们主张俄国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为了争取民族复兴,首先通过建立共同的、规范的语言和文化,而后通过建立统一的政治组织而在思想上、行动上联合起来;既要同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又要把全体民众从泛伊斯兰主义的愚昧中解放出来。但实际上,由于鞑靼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但没有触及沙皇的专制制度,而且到后来反而成为沙皇制度“奉公守法的臣民”。同时,随着泛突厥运动在鞑靼人中逐渐发展,除了对泛伊斯兰主义偶尔有所攻讦以外,始终没有同它划清界限,而且两者愈来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表明了泛突厥主义的思想观点同泛伊斯兰主义的思想观点在实质上是相通的。以后,随着俄国处于司托雷平的反动时期,俄国加紧了对泛突厥运动的迫害,使得不少的俄国泛突厥主义者和泛伊斯兰主义者纷纷逃往土耳其,与青年土耳其党人密切配合,出版刊物,大肆鼓吹“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俄土战争爆发以后,他们更号召俄国穆斯林与土耳其合作,对异教徒进行圣战。这样,发源于俄国鞑靼人的泛突厥主义,就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找到了拥护者和崇拜者,并在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支持和推动下,逐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泛突厥主义在奥斯曼土耳其得到广泛传播并扎下根,决不是偶然的。因为这种思想正好适应了奥斯曼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1889年建立的青年土耳其党,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妄图由奥斯曼土耳其来统一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建立一个其范围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阿尔泰山,甚至从地中海延伸至太平洋的突厥大帝国,因而极力推崇和鼓吹泛突厥主义。青年土耳其党中央理事会成员孜牙•乔加勒甫(1876~1924)所著的《突厥主义原理》,就是一部狂热鼓吹泛突厥主义的代表作。他说:“突厥主义意为发扬光大突厥民族。”说什么:“民族不是种族、血亲、地理环境、政治和意志等的集团,而是一个由分享共同语言、宗教、道德、美学,也就是说受同样教育的许多人组成的团体。”“惟一的结论是承认那些自称‘我是突厥’的人为突厥人”。并且说:“突厥主义的远期理想是‘土兰’……‘土兰’意为Tur,即突厥的后代”,“土兰是所有突厥人的伟大祖国,它过去是个事实,将来也会成为事实”。宣称:“将1亿突厥人联合成一个民族是突厥的极大愿望”。[2] 这些都充分暴露了奥斯曼土耳其极力推行泛突厥主义的狂妄的政治野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大战期间,由青年土耳其党组阁的执政机构,便积极支持泛突厥主义者开展各种活动,致使各种泛突厥主义组织纷纷出笼。尤其是“突厥之心”这一组织活动时间较长,影响也大,直到1931年才被停止活动。俄国鞑靼人尤素福•阿克舒拉,在“突厥之心”的机关刊物《突厥故乡》上发表大量鼓吹泛突厥主义的文章,说什么“突厥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明确的文化联系和实际纽带”,“突厥指的是所有源自突厥的人”,为他们妄图建立突厥大帝国极力制造舆论。

在这种野心勃勃的大沙文主义思想的驱使下,青年土耳其党的决策人恩维尔等把泛突厥主义作为国策加以推行。他们设想以中亚的撒马尔罕为首都,建立一个囊括地中海到太平洋沿岸的大帝国。他们建立秘密机关,建立以德国人冯•亨蒂希为首的特务组织,向有关国家进行渗透。仅在1915~1916年就向阿富汗、俄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派遣间谍,散发传播“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的小册子上万册。他们还在布哈拉和高加索地区贩运枪支,煽动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闹事,这类活动也蔓延到中国边境。不仅如此,他们还继承了哈米德二世的衣钵,实行民族迫害政策,对马其顿人、亚美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阿拉伯人进行大规模屠杀。他们还投靠德国帝国主义,企图借助德国力量在世界上推行泛突厥主义,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德国结成同盟,终于落得一个可耻的失败下场。

1923年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说:“伊斯兰团结和土兰主义都不能成为我们的原则和必然政策”,并于1926年取缔了青年土耳其党这个组织,使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再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是,“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反动思想并未遭到清理和批判,时沉时浮,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思想影响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渗透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八、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

泛伊斯兰主义(Pan—Islamism) 是近现代伊斯兰教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之一。亦称大伊斯兰主义。强调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共同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应团结起来,捍卫、复兴伊斯兰信仰。其思想基础源自伊斯兰教义,认为伊斯兰教为普世性宗教,不受民族、肤色、语言、国界的限制。号召全世界穆斯林在共同信仰基础上联合为一个广泛的共同体(即乌玛),在一个德高望重的哈里发领导下,对入侵的欧洲殖民者举行“圣战”(吉哈德),直至取得胜利。

近代历史上的泛伊斯兰主义系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是伊斯兰国家各族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一种传统思想武器。19世纪下半叶,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的伊斯兰国家大部分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而昔日强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在西方列强的打击下亦日趋没落。面临着民族危机的各国穆斯林为自己的独立和生存寻求出路,泛伊斯兰主义正是为摆脱民族危亡所作的政治选择之一。其创始人为哲马鲁丁•阿富汗尼(1839~1897),他曾目睹过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侵略暴行,亲身感受到各国穆斯林人民在西方列强奴役下贫困、愚昧、落后的处境,从而萌生出统一伊斯兰世界、共同反抗基督教欧洲进攻的思想,并为此奋斗了终生。1857年,阿富汗尼开始在麦加朝觐者中间宣传“伊斯兰世界大联盟”思想,并在麦加成立了名为“温姆•古拉”(Umm al-Qura)的泛伊斯兰会社,还创办了同名刊物。他认为,政治分裂是伊斯兰教衰落的根本原因,而出路在于实行宗教改革,包括重新解释以经、训为基础的基本教义,重建各项宗教制度,复兴伊斯兰教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为此,首先需要实现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哈里发的领导下进行宗教改革和社会改革。他曾寄希望于麦加的圣族后裔谢里夫•侯赛因,并拟以伊拉克的库法为哈里发国家的首府。后因奥斯曼素丹的干预,计划未能实现,在麦加的泛伊斯兰组织亦被取缔。此后,阿富汗尼周游阿富汗、印度、伊朗、中亚、俄国、土耳其、埃及、阿拉伯半岛等地,到处宣传其主张。1871年,阿富汗尼定居埃及,任教于爱资哈尔大学,其思想曾对其弟子穆罕默德•阿布笃等一批进步青年产生过很深的影响。1884年阿富汗尼同流亡巴黎的阿布笃共同创建了“坚柄协会”并创办了同名阿拉伯文周刊,继续从事泛伊斯兰宣传鼓动,对唤起伊斯兰各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带有强烈的反帝色彩,但同时又主张保存封建制度,其活动仅限于上层人物中,同下层人民缺乏联系,故以失败告终。

泛伊斯兰主义的另一鼓吹者是奥斯曼帝国的素丹,企图以此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自赛利姆一世(1512~1520在位)起,哈里发制已不复存在,统治者多称为素丹。19世纪60~70年代,素丹阿卜杜勒•阿齐兹和素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开始自诩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哈里发”,以增强其地位,防止内部解体,并以虚假的统一同欧洲列强抗衡,并将哈里发制载入1876年《奥斯曼宪法》。但哈米德二世的泛伊斯兰哈里发运动,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障碍。不仅什叶派穆斯林历来不承认其地位,摩洛哥、桑给巴尔、阿曼、菲律宾苏禄群岛等地各自为政的素丹及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派也都不予承认,而麦加的圣族后裔谢里夫•侯赛因、苏丹的马赫迪、埃及的海迪夫也都企图争夺哈里发地位。为此,哈米德二世向世界各地派遣了大批代理人,联络各地的教派首领、毛拉、圣族后裔、苏菲派导师、圣地领袖、各地素丹等,并以重金收买印度、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的伊斯兰王公贵族的子弟进行培训,作为“圣战”的基干力量。他还派特使同什叶派的伊朗国王秘密磋商,以加强逊尼、什叶两派的团结。条件是奥斯曼素丹承认伊朗国王为全世界什叶派信众的首脑,伊朗什叶派承认奥斯曼素丹为世界穆斯林的哈里发。但泛伊斯兰主义未能挽救奥斯曼帝国的危亡,哈里发制亦随着土耳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被废除。

泛伊斯兰主义与哈里发运动虽遭到失败,但这一传统的宗教社会思潮在当代仍有广泛的影响。继阿富汗尼之后,巴基斯坦著名的宗教理论家伊克巴尔曾提出过一种新的泛伊斯兰主义观点,认为泛伊斯兰主义与哈里发制是两回事,后者已经过时,而前者仍然有效,在当代条件下,泛伊斯兰主义的组织形式只能是松散的、自由协会式的国家联盟,即在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联合体。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3个泛伊斯兰国际组织:伊斯兰大会(1955)、伊斯兰世界联盟(1962)、伊斯兰会议组织(1971)。这些组织有力地促进了泛伊斯兰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影响。

九、苏联的操纵:疆独的最早炮制者

沙俄政权灭亡后,尤其是西突厥斯坦的苏维埃政权巩固后,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插手新疆,意图将其“外蒙古化”,建立一个脱离中国的、为苏联控制的独立地区,或者一个象外蒙古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维吾尔族这名称是苏联在1921年在塔什干提出的,之前是以地方来命名,一直不存在统一称呼。

1933年,苏联在北疆的阿山地区策划了反新疆金树仁政府的政变,由阿山地区哈萨克族头人沙里福汗策划宣布独立。但是被新疆主席金树仁及时派兵镇压下去。同年接受苏联资助和培训的和田人伊敏•布格拉成立了“和田埃米尔国”,自任“和田埃米尔”。随后任新疆省主席的盛世才曾经先后向苏联驻迪化总领事兹拉什金(Злащкин)和阿布列索夫(Априсюв)表示,要求将新疆作为苏联的一个自治区或加盟共和国。条件是苏联出兵帮助他击退马仲英部队对迪化等地的进攻。苏联派兵,伪装成“阿勒泰军”。但是顾忌到国际社会的反对和干涉,没有贸然宣布吞并新疆。

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苏联多次试图吞并新疆地区,将其改为“东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为此扶植了很多新疆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团体,最有影响的是阿不杜力克木•阿巴索夫的“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1944年,在苏联支持下,新疆爆发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三区革命”(“三区”是指当时新疆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三个地区)。“三区革命”领袖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包尔汉回忆说,“苏联方面大力援助了这个革命运动,使伊犁革命形势不断发展,一直扩大到塔城专区、阿山专区,成立了‘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这就是所谓三区革命。它的影响还扩展到了南疆和西藏。

1944年9月,蒋介石将盛世才调到南京[来源请求],派吴忠信任新疆省长,并把各厅厅长都换成国民党方面的人。蒋介石还命令马步芳派一个军的骑兵驻扎在新疆各地,对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活动进行镇压。

1944年11月12日,在新疆还没有完全掌握在起义军手中时,艾力汗•吐烈(苏联乌兹别克人)获得了“三区革命”初期的领导权,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自任“主席”。

1945年1月伊宁被攻克后,大批极端维吾尔族民族主义者手持木棒大刀,以杀回灭汉为口号,四处残杀汉族和回族人。到事态被制止时,已经有大批汉人被杀,其中东北汉人几乎无一幸免,连伊宁救济院的残疾汉人及汉人小学生都被拖到河边用木棒打死。1945年1月5日宣布“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脱离中国而独立,宣扬反汉反回,青海地区的回族军阀因此进攻新疆以保护新疆的汉族和回族(回族和汉族使用相同的语言,在维吾尔人看来,其差别很小,甚至回族被当成汉族的一种)。

1945年期间,经南京政府与苏联交涉,双方同意派代表进行谈判。南京方面派出了张治中,三区派出了热黑木江(团长)、阿不都哈依尔•吐烈、阿合买提江三人代表团。苏联派出一位代表。经过八个月谈判后,制定了十一条和平条款,取消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名称,恢复伊犁、塔城、阿山三个专区的建制。

此后苏联仍试图控制新疆地区,国民党军队与“三区”军队隔玛纳斯河而武装对峙。苏联代理人包尔汉称,“……以后尽管国民党不断破坏和平条款,企图派国民党占领三区,但是由于苏联的支持和各族人民的坚决斗争,这一企图始终没有得逞,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整个新疆才完全统一,三区军队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阿合提买江和阿巴索夫等人由伊宁经苏联领空飞往北平,参与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伊尔库茨克附近失事。

“三区革命”中被杀害的汉族平民数量至今没有准确的统计。一般的估计是在二万至七万之间。

在1960年代中苏决裂之后,苏联又开始策动新疆地区的分裂活动,在哈萨克斯坦的塔拉斯、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设立训练中心,从逃亡苏联的中国难民中培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特工,派遣他们回中国窃取情报、煽动分裂活动,并印刷宣传资料,设立维吾尔语的广播电台。直到1985年才将其撤消。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中越战争爆发后,中苏关系极度紧张,驻扎在中苏边界西段的苏军曾经在中亚腹地进行过入侵新疆的大规模演习。

十、在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双重影响下:东突问题初现

东突厥斯坦”这一称谓,最早是由欧洲人作为地理名词提出来的。他们把俄属的中亚地区称为“西突厥斯坦”,把中国的新疆(主要是南疆地区)称为“东突厥斯坦”。

“东突厥斯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受历史上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双重影响。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开创了泛伊斯兰主义运动。泛突厥主义运动则源于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其目的是要联合从小亚细亚到中亚的所有突厥斯坦语系的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重振当年奥斯曼帝国的雄风。这两个思潮从20世纪初开始传入新疆。土耳其人艾买提•卡马尔和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维吾尔知识分子麦斯武德是宣传这两种思潮的代表。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活动一开始就受到当时的新疆统治当局的钳制,一些代表人物被驱流亡国外。到30年代初,麦斯武德、穆罕默德•伊斯敏等“双泛主义”者相继返回中国。他们在“双泛主义”的基础上,发起了“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此时,新疆地区处于兵荒马乱之中。他们发起哈密农民起义,得到了具有日本背景的甘肃回族军阀马仲英的武力支持。马仲英与新疆省督军盛世才发生激战。1933年11月,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个“国家”虽然存在了仅仅三个月便被击溃,但却是“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之始。

“东突独”问题的复杂化和持久化,还缘于列强的介入和利用。从第一次大战时期起,为了在从中亚到北非的伊斯兰国家中扩大自己的影响,英、德、日、土耳其以及沙俄(以后的苏联)等国均扶植和支持过泛伊斯兰主义分子和泛突厥主义分子。

1933年,为了抵制苏联在新疆的影响,英国插手在新疆南部制造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虽然是昙花一现,但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分裂的旗号。日本在推行大蒙满计划的同时,也策划在中国建立伊斯兰国。于是收留了奥斯曼帝国末代苏丹阿卜杜尔•海米德二世之子,并计划让他出任新疆独立后的首脑。英日在新疆的活动引起苏联的警惕。苏联出兵帮助盛世才击败了有日本背景的马仲英,又出动红军铲除了喀什伊斯兰共和国以及马仲英在南疆的残余势力。“东突独”运动的主要人物再次逃亡国外。

40年代初,前苏联帮助伊犁、塔城地区伊斯兰秘密组织了“解放组织”。1944年解放组织在苏联伊宁(伊犁地区首府)领事馆的直接领导下,在伊犁、塔城和阿尔泰三个地区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斯大林帮助建立这个政教合一的伊宁政权的目的,并非是要帮助新疆伊斯兰独立,而是要以新疆问题做筹码,迫使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1945年8月的中苏友好条约,让斯大林的计划得以实现。苏联调解伊宁政权与国民党谈判,成立新疆省联合政府。伊宁政权则掌握在反对独立的亲苏人士手中,并放弃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称号,一直维持事实上的独立到中国共产党解放新疆为止。

因为这个伊斯兰政权是反对国民党的。新疆解放以后,中国政府为了团结新疆的伊斯兰民族,把这一事件解释为“三区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尽管这个伊宁伊斯兰政权在苏联压力下放弃了独立的要求,但是至今在伊犁、塔城和阿尔泰三区,要求重新竖起当年绿色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星月旗的还大有人在。

抗日战争时期,麦斯武德、伊敏、艾山等东突独立运动主要人物回到中国,在中国内地办刊物,宣传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思想。伊宁事件爆发后,国民政府把麦斯武德、伊敏、艾山等安排在新疆省联合政府中任职。伊敏30年代流亡印度时写成的宣扬新疆独立的《东突厥斯坦史》一书此时也在新疆广为流传。此后,该书一直被东突独运动视为经典,在年青一代的伊斯兰教徒中传阅。新疆解放后,麦斯武德被关押,伊敏、艾山等再次逃亡。但此时的东突独立运动并没有因为中国革命在新疆的胜利而绝迹。

十一、东突组织在当代的累累恶行(2008年前)

90年代是新疆“东突独”发展最为迅速、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在全球性民族分离思潮的刺激和影响下,疆内民族分裂势力秘密发展组织,内外勾联,频繁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呈恶性膨胀的态势。目前,在境内外的“东突独”组织有50余个。主要有:“东突厥斯坦星火党”、“东突厥斯坦青年党”、“东突厥斯坦燎原党”、“东突厥斯坦独立组织”、“东突厥斯坦人民革命党”、“东突厥斯坦民族解放组织”、“东突厥斯坦中央执行委员会”、“天山民主联盟”、“天山民族拯救者党”、“星火党”、“星火联盟”、“新疆伊斯兰天山党”、“探索”及“独立党”等。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境内外的“东突独”势力大多各自为政。苏联解体和中亚各国独立后,它们根据新形势,达成了“由各地区的分散活动向统一集中的方向发展”的共识,提出了“统一组织、统一纲领、统一领袖、统一武装、统一行动”的联合目标。先后出现了“伊斯兰真主党”、“伊斯兰改革党”等全疆性联合组织。1992年12月,境外分裂主义集团在沙特、土耳其政府的资助下,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东突厥斯坦民族代表大会”,来自中亚、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德国、沙特、土耳其、瑞士等国的30多个民族分裂组织的头目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加强了各分裂组织间的联合,壮大了“东突厥斯坦”分裂活动的实力。会上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国际民族联合委员会,确定了国名(东突厥斯坦国)、国旗(月牙旗)、国歌(夏迪雅)和国徽。1993年4月5日,美国、德国、法国、巴基斯坦、沙特及中亚等17个国家的维吾尔族代表再次在土耳其举行了“东突厥斯坦”国际会议,宣布建立统一流亡政府,任命艾沙集团的继承人热扎彼肯为“政府首脑”,发表了独立宣言,并呼吁联合国、国际人权组织和伊斯兰组织向中国施压,声称将着手联合“民运”组织、达赖集团进行“联合行动”。1994年4月,在“维吾尔人国际联盟”举行的纪念“东突厥斯坦革命英雄”会议上,哈萨克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的一位领导人再次强调,为了突厥人的子孙后代,必须联合起来尽快完成重建“东突厥斯坦”大业。

境外“东突独”势力还不断派遣骨干分子入境,以加强对境内“东突独”势力的扶持和领导。他们立足中亚这一前沿阵地,对新疆进行思想渗透;设立专门出版机构,编篡出版的书刊和音像制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输入新疆;设立专门电台,使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乌兹别克语对新疆广播;召开各种名目的国际研讨会、举办展览和发表公开信,叫嚷新疆独立,寻求国际敌对势力支持;拉拢、收买、策反大陆驻外人员和出国探亲、朝圣、留学人员,进行情报搜集、勾联和颠覆活动;以探亲旅游为名,来新疆四处游说,煽动群众,宣传“赶走汉人,建立独立国家”;用金钱收买新疆中上层知识分子、干部和宗教人士,藉以建立关系,扩展分裂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煽动宗教狂热,“以奠定独立的群众基础”。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境内的“东突独”活动逐步走上正规化、武装化、规模化。1996年10月在和田成立的“伊斯兰真主党”,标志着境内分裂势力开始由分散走向联合。在成立大会上,来自新疆十几个州(县)的分裂组织代表先后通过了党纲、组织建设等七个文件。目前,境内外“东突独”分裂分子已联成一体,以达到“境外指挥,境内行动;境外培训,境内破坏”的目的。

近年来,暴力思想已逐步在“东突独”分裂势力内部占据上风。1993年3月,艾沙集团在土耳其成立一个“东土耳其斯坦青年民主联盟”。这是一个“新疆化”和“暴力化”的分裂组织,其核心领导成员几乎都是近几年从新疆叛逃出去的年青人。这些人文化层次高,对新疆情况极为熟悉,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基础,仇恨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1993年5月至9月,该组织在新疆境内策化制造了一系列爆炸恐怖活动,造成了重大的人财损失。该组织还制定了继续在新疆境内制造恐怖爆炸活动和偷袭边境一线哨所的计划,并聘请德国教练为其培训恐怖活动骨干。1997年,中亚地区的分裂组织召开会议,批判艾沙的“和平斗争”主张。1999年12月,来自18个国家的40多个分裂组织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暴力“建国”的方针,并就“武装夺取政权”达成共识。他们计划:要在10年内建立一支万人以上的正规军队,对大陆新疆地区进行恐怖战、游击战,甚至正规战。活动在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的“东突独”民族分裂势力,组织大批“东突独”民族分裂成员在阿富汗、车臣、克什米尔战场接受实战锻炼,然后秘密潜回新疆地区进行暴力恐怖活动。据披露,他们已在中亚、西亚、阿富汗等地建立了20余个训练基地,训练了近千名恐怖分子。哈萨克境内的“东突厥斯坦委员会”主席玉素甫•莫合里索夫近日在阿拉木图召集近100名曾在原苏军中服过役的军官和士兵,策划组建一支武装部队,以骚扰大陆边境地区。利用沙特维吾尔族商人的援助,购买了700支手枪、200支冲锋枪、10多挺机关枪及2枚火箭筒等苏式武器,企图从中吉边境偷运新疆,以支持新疆民族分裂势力搞破坏活动。哈萨克境内的分裂组织还叫嚣“解放东突厥斯坦不能用和平方式,不能等待,要靠武力”。

仅90年代以来,恐怖分子在新疆共制造恐怖事件350余起。武装对抗事件逐年增多。随着中亚和西亚地缘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些民族分裂组织基本上由地下转为了公开。

中亚地区分裂势力的总头目莫哈里索夫曾在一次核心层会议上说:“要实现独立的目标,没有国际的支持不行,没有西方的支持不行,仅有少数国家的支持也不行。要打‘国际牌’,使新疆问题国际化”。近年来,他们确立了“扩大在中亚、西亚等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影响和生存空间,淡化分裂活动的民族宗教色彩,将所谓民族宗教问题与人权问题挂钩,把分裂活动提升为“民族解放运动”,争取西方大国的支持”的策略。为此,频繁造访西方大国,年年在西方国家举行的听证会上作证,到处举办“东突厥斯坦问题”研讨会、展览会,不断组织示威活动,并借助网络,歪曲历史,编造谎言。

1994年4月,“维吾尔人国际联盟”在召开纪念“东突厥斯坦革命英雄”会议上决定,进一步将新疆问题国际化。盘踞在哈萨克斯坦的“东突独”组织在阿拉木图举行游行集会,打出“支持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标语,并宣称“科索沃”的今天就是“维吾尔斯坦的明天”。“东突独”组织首领还拜会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向其递交了关于“东突厥斯坦”历史与现状的有关材料,希望美国政府能像帮助科索沃阿族那样帮助“东突厥斯坦”的维吾尔人。

在“东突独”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反华势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现任总统布什等政要多次秘密会见新疆民族分裂分子。国会召开新疆问题听证会。美中央情报局指定专门机构的人员负责培训新疆民族分裂分子。1999年,美国政府发表的《中国人权报告》首次指责中国新疆政策,克林顿在公开场合与“东突厥斯坦民族代表大会”执委会主席艾尼瓦尔会面。其它一些西方国家也利用“东突独”问题在国际上给大陆制造麻烦。土耳其和一些中亚国家也或明或暗地支持“东突厥运动”,允许其在本国境内建立民族分裂组织和训练基地,向外输出“泛突厥主义”。

“东突厥伊斯兰运动”是被联合国2002年9月11日公布的恐怖组织,也是公安部2003年12月15日第一批认定的4个“东突”恐怖组织之一。认定其为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有现行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认定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标准和法律依据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三是上海合作组织通过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上海公约》,以及联合国通过、中国已经签署的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等11项有关反恐国际公约,还有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系列的反恐协议。

4个“东突”恐怖组织包括:“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和“东突厥新闻信息中心”。

中国政府依法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有效保护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维护了中国,尤其是新疆地区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安全权和发展权,同时有利于中国周边地区和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大量的事实,包括这次搜捕活动发现的大量证据表明,东突恐怖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同流合污,在中国策划、组织、实施一系列的恐怖活动,“东伊运”组织已经被联合国列入恐怖组织名单。

1990年4月5日,恐怖分子在新疆阿克陶县巴仁乡制造恶性恐怖事件。一伙恐怖分子明目张胆地鼓吹“圣战”、“消灭异教徒”,叫嚣要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恐怖分子劫持10名人质要挟政府,并在交通要道炸毁2辆汽车,残杀6名武警官兵,还用冲锋枪、手枪等武器向被围困的政府人员射击,投掷炸药包、手榴弹。

来自公安部的数字显示,最近十几年来,新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在中国境内外共制造了260多起恐怖事件,造成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基层干部和宗教人士等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2007年1月5日,新疆公安机关捣毁“东伊运”(东突伊斯兰运动)的一处恐怖训练营。搜捕过程中,这伙暴力恐怖份子进行武装反抗,致我公安民警一人牺牲一人负伤,我公安机关进行还击,击毙恐怖分子18名,捕获17名,缴获自制手雷22枚、半成品手雷1500多枚。2008年8月4日上午8时许,新疆喀什公安边防支队集体出早操,行至怡金宾馆前时,突遭两名犯罪嫌疑人驾车袭击,并引发车上的爆炸物,造成16人死亡,16人受伤。

十二、土耳其:回荡在中亚上空的罪恶幽灵

1999年8月新疆发生骚乱,伊宁和乌鲁木齐都有死伤。土耳其国防部长居然劝北京政府“小心”,中共的回应也不很客气,断然警告该国不得干涉中国内政。双方关系顿时紧张。

其实中国和土耳其之间一直有冲突的潜在因素,可说是历史的一大伏笔。今日之事,自有其必然性。以前隐而不发,时辰未到而已。

具体讲来,新疆骚乱的的关键之一便是自苏联解体以後,在欧亚大陆“徘徊的幽灵”——泛突厥主义。苏联存在一日,土中两国便无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是不少有识之士预见的苏联解体的后果之一,便是土中两国在中亚的角力。

1、泛突厥主义的语言文化背景

Turkey及Turkish一般译为“土耳其”,“学术上”一般仅指现代土耳其共和国及其主要民族成分(所谓Osmanli,包括土耳其境外特别是巴尔干地区前奥斯曼帝国的大量“遗民”),而“突厥”一般译Turkic,作为土耳其语所属语族及其使用者的总称。但从其华语宣传品,以及与之心有灵犀的台独刊物看,新疆分离主义者的提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扬言要建立的是“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而不是“东突厥斯坦”。

泛突厥主义常被译作泛土耳其主义,其目标一言以蔽之,便是所有突厥民族的政治大一统。比较准确的英文名词是Pan-Turkism,早期文献中亦常称土耳其主义(勿与凯末尔主义的另称混淆),另一颇具“诗意”的别名便是(狭义)图兰主义(Turanism),语出自古伊朗词Tura(首见典籍《Avesta》)和地理名称Turan/Turania。泛突厥主义“大师”Ziya Goekalp(1876-1924)的名诗《图兰》有如下总结:

谁为突厥人之家园兮?

或谓此土耳其兮?抑云彼突厥斯坦?

我心知其皆非兮,

我宗邦乃靡疆而斥远,永宝其图兰!

突厥语族属于阿尔泰语系。“原始阿尔泰语”是否存在不论,突厥语族似乎确有单一起源。就泛突厥主义而言,突厥语两大历史特点便是其区域的扩张和突厥语的历史及地理稳定性。近两千年来,突厥语自长城内外和蒙古高原浩荡西进,所向披靡,大片原属印度—伊朗、高加索、闪族、希腊等语言的地理区域被一一蚕食乃至鲸吞,至有“一旦突厥化便永远突厥”之说(保加利亚的“斯拉夫化”算是近代之前少见的例外)。其中的政治、文化和种族演变错综复杂,此处无法深究,但其现实结果,借用故土耳其总统奥扎尔的名言,便是创造了今天从亚得里亚海直到中国长城的“土耳其利益区”(Turkey's Zone of Interest)。

出现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便是突厥语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和广袤的地理区域里的极端稳定和保守性:除了少数“孤立”语种,这一大片“土耳其利益区”中的各种突厥语今天仍能彼此大致相通。打个欧美澳通俗的比方:前天安门民运领袖新疆人吾尔开希要从南疆一路搭顺风车直到爱琴海东岸不会有任何语言障碍。汉语的北方方言区(大致以哈尔滨、南京、昆明、乌鲁木齐为端点的四角形)也可作一个近似的比拟。

泛突厥主义的另一个导机是宗教因素:由于历史原因(甚至不如说巧合),上述“土耳其利益区”中的绝大部分突厥族人都先后成为回教徒(哈萨克人的伊斯兰化要等到帝俄时代才算基本完成,对各种“清规戒律”仍多有不遵),这不仅为“一统”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是当今美国地缘政治考虑的重要出发点。

2、苏联解体前後的发展

泛突厥主义因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和帝俄属下中亚突厥族人的政治觉醒而兴起,一次大战中直接导致亚美尼亚大屠杀,然後在凯末尔的现代土耳其共和国初期“韬晦”二十余年,直至程颇为复杂。为了着重时事,笔者另将泛突厥主义简史作一附录供有兴趣者参阅。

二战後土耳其加盟西方,结束凯末尔主义的“睦苏”国策,泛突厥主义雨过天晴,回到政治主流,在塞浦路斯岛上初露锋芒,旗开得胜。此事因美国希裔利益集团有力游说,导致美、土关系15年的低潮 。此间土耳其自身地位却持续改善,尤其是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後,其 力量明显上升。

与此对比,阿富汗冒险惨败後,苏联对中亚和阿塞拜疆突厥族各国的控制受到致命打击,伊朗革命则使美国丧失重要盟友,被迫全面调整区域战略,特别两伊战争中西方对伊拉克的支持必须经过土耳其 之手。这一系列发展使得土耳其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前夕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这期间的土耳其总统奥扎尔和总理德米雷尔(Suleyman Demirel)又都是极具政治眼光和决断力的出色人物,例如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土耳其断然切断有重大经济利益的伊拉克输油管,又一次正确押宝。

与此同时是美国对土耳其政策的重大改变:面对伊朗的激进伊斯兰革命,受凯末尔主义几十年陶冶的欧化、世俗(secular)然而信回教的土耳其便成了对美国利益极具吸引力的“另择”(alternative)。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机构的政治战略专家当然精通有关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土耳其暨图兰主义在高加索、中亚突厥语区的号召力,更重要的是支持土耳其向中亚“扩展影响”对美国的地缘战略有一石数鸟之利:牵制俄、中之外,更有置伊朗于“死地”的前景。一反15年之久的袒希(腊)压土(耳其)政策,美、土关系出现下列发展:

海湾战争中土耳其与美国全面结盟,境内的空军基地成为盟军轰炸伊拉克的主要出发点。

战后西方继续利用这些基地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运动,而同一独立运动在土耳其本国却大受镇压,土军甚至大规模越境,对库尔德族组织进行“三光”式扫荡。美国却一再强调“土军越境有理”,任由西欧(尤其德国)饱尝由此造成的族间(库、土移民之间以及两者与当地白人种族主义分子之间)骚乱苦果。

土耳其总统奥扎尔和新任克林顿总统作“非正式”会面,打破美国新总统首先会见小兄弟加拿大总理的惯例。

苏联崩溃後,美国让土耳其得到了用军用运输机对前苏联中亚传送救济物资的独家权力。(想象如果伊朗也想得到这样的独家权力救济操伊朗语的塔吉克共和国,或韩国得到类似权力救济被苏联从中朝苏边境附近强行迁往中亚的25万朝鲜族人。)

联合国干预索马里期间,土耳其将军接任当地联军总司令。更有甚者,不管美国右翼的强烈反对,该将军可对所属美军发号施令,世界上如此国家除土耳其外至今无二。

3、泛突厥主义获难逢黄金机会

不顾北约成员希腊的强烈反对(以及国会内传统希裔势力),美国让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土耳其参与北约对波斯尼亚的军事干预。希腊因此拒绝让土耳其空军飞机过境,造成北约内部巨大分歧。美国在波斯尼亚危机中奉行偏袒土耳其,对塞尔维亚—希腊—俄国“东正教轴 心”不利的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官方和“学术界”不断放出支持土耳其扩大对高加索和中亚以至新疆各突厥族“影响”,成为“区域领袖”的风声。

如此种种,包括“伊朗与前苏联中亚回教国家结盟”的“狼来了”宣传,美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一目了然。

4、近年来土耳其的活动

苏联的解体为一度绝望的泛突厥主义提供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土耳其领袖们也见机而作,“当仁不让”,故总统和继任总统均公开宣布土国从亚得里亚海直到中国长城的“利益区”。对突厥诸国的“独家救济权”之外,奥扎尔鞠躬尽瘁,猝死前对中亚进行旋风式访问 ,在各突厥国受到盛大欢迎。土耳其关于“亚洲安全问题”的声明,公开显示它利益范围的扩大。土耳其在阿塞拜疆的积极活动,在亚美 尼亚—阿塞拜疆军事冲突中的角色,以及国内铁杆图兰组织“灰狼党”(即国家劳工党;狼是突厥族传统图腾)发展中亚上层人士等等屡 见报端。豪言壮语不一而足,选摘几条土耳其上层人士的言论:

“三个重要区域—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在土耳其面前展开。”——故总统奥扎尔,1992。

“你们从不孤立无援:我们一起共命运。”——德米雷尔总理1992年2月对克里米亚鞑靼族领袖如是说。

“从2010年起土耳其可能成为最强大的西方国家。”——土耳其“国务卿”英南1992年3月。

“在大突厥共同体的青史中你们芳名永垂。”——德米雷1992年4月在哈萨克对突厥人的演讲。

“一个新突厥世界已经展现;……一幅新地图正在形成。”——德米雷尔1992年5月。

“土耳其的影响能够一直伸展到黄河。”——著名作家依汉1992年12月。

如此豪言壮语不一而足,最醒目的自然是1993年奥扎尔死後美国 《新闻周刊》杂志引用的故总统名言:“土耳其的利益区是从亚得利亚海直到中国长城。”

颇说明大势并充分显示伊朗政治力不从心的是土耳其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大胜利:苏联崩溃後,伊朗和土耳其在中亚进行了一场激烈但鲜为人知的“文化战”:两国向中亚各国免费赠送大量打字机——只不过土耳其的机器用拉丁字母,而伊朗则是阿拉伯字 母,此外土耳其更向中亚突厥国提供大量“奖学金”名额。结局是阿塞拜疆、哈萨克、土库曼、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五共和国的代表于 1993年3月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致同意废除前苏联强加于它们几十年的西里尔字母,而采纳以现行土耳其文为基础的统一新拉丁字母( 与土耳其最近的阿塞拜疆共和国在1992年就引进了这种字母)。中国人应该最能领略这个“书同文”计划对于“亚得里亚海至长城”的政治涵义和潜在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和突厥族的渊源世界第一,从中世纪起和突厥/土耳其一直纠缠不休的拜占庭/希腊对此望尘莫及。

灭商而代之的周族是否如某些喜标新立异的史家所称含“原始突厥”成分姑且不论,周武王击纣所用的“轻吕”(《逸周书•克殷解》),夏德(F.Hirth)认定即匈奴的“径路刀”和土耳其语的 kingrak,代表可考的“最古老突厥词汇”。从考古结果看,此事颇有几分证据。匈奴部落联盟含原始突厥成分也不容置疑。尽管匈奴“ 领导阶级”看来并非突厥,现代土耳其人(包括大师Goekalp)仍喜以匈奴“传人”自居,一代雄主冒顿单于则被奉为“炎、黄”。

5、泛突厥主义和中国关系

突厥因西魏/北周宇文集团之助崛起金山之前,华北政治舞台上的突厥语族人物及其影响已历历可考,华夏文化的千古名篇《敕勒歌》及其作者(或集成者)斛律金家族即为一例。更有甚者,对中国历史具有无可比拟的关键影响、其语言在唐初尚被奉为“国语”的拓跋鲜卑,古突厥语权威克捞逊爵士(Sir Gerard Clauson)便认定属于所谓l/r突厥语支。作为拓跋传人的李唐与突厥(以及突厥语族回纥)的恩怨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拓跋“国语”不论,李唐家族中也颇有能说突厥语的,李世民父子即为显例。唐以後的例子亦比比皆是,就连创立“纯粹汉人”朝代的宋太祖兄弟也是靠老爹赵弘殷作沙陀突厥後唐政权的禁军“飞捷指挥使”起家。总之,龙的传人和狼的传人自有其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这种关系也导致中国对早期突厥文化的巨大影响,以致古突厥语中“书写,书籍”的词根便是汉语“笔”的译音(蒙文、满文至今仍然,例如尽人皆知的“笔贴式”),甲乙丙丁、十二生肖、都督刺史等也一并输入。反映这种密切政治、文化关系的妙例:泛突厥主义大师Goekalp认作“妻子”的古突厥词赫然是汉语“公主”的译音。这样的渊源导致今天突厥族人,尤其是“重新发现”其亚洲祖根的土耳其人对他们古老东方邻居的复杂情感。李先念访土时安卡拉万人空巷的场面便是这种情感的表现,然而包含维吾尔、哈萨克诸族,“从亚得里亚海到长城”的“利益区”则决定了关系的另一面。

一次大战之前,奥斯曼帝国“图兰思想宣传队”的足迹便远及新疆。1944-49年的“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固然由斯大林导演(苏共党员、“教育部长”赛福鼎(Sayf-ud-Din 'Aziz)乃是其中真正实力人物),但泛突厥主义的“幽灵”也时隐时现。主要人物之一伊敏(Muhammad Emin Bugra)事败後便终老土耳其。

六十年代初中苏交恶,“突厥斯坦”问题沉渣泛起:苏联驻新疆领事大发护照,十月革命以後陆续逃离“共产迫害”、受中国新疆政府收容的大量突厥族人又发现苏联国籍的吃香,“几十万中国公民” 因此被苏联“诱骗”。

如今苏联不再,中亚各突厥国纷纷独立,文化、经济各方面唯土耳其马首是瞻。让我们看一下土耳其与中共自1949年来的恩恩怨怨:

韩战中土耳其出兵加入联合国军,尽管“众才一旅……人唯八千”(《哀江南赋序》),但土族被长期压抑的“英武”终得一泄,成为联军最出色的一部,其“英雄事迹”传播遐迩,而中共也首次认识到一旦沙场相遇,土耳其将是“劲敌”。

六十年代初,由原“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部队改编的第五军在中共文件突然变成“前五军”,所部祖龙太也夫少将,1958年元月还是“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六十年代却在安卡拉公开露面——从“解放军高级将领”变成图兰主义者,可谓脱胎换骨。此事也是土耳其对新疆的态度从凯末尔的少管闲事逐渐向右翼泛突厥主义演化的实例之一。

七十年代初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大主教访华,受到几乎破格的欢迎,同时中共私下表明对塞岛分治方案不感兴趣,如此种种显然不为土耳其视为友好姿态,在新疆等问题上双方亦无达成任何谅解的迹象,安卡拉和北京还是正式建交。土耳其1974年出兵扶植的(北)塞浦路斯土族傀儡“共和国”,中共始终未予承认。

八十年代中期驻安卡拉的一名中共突厥族外交官“叛国”,土耳其一反其“暂转第三国”的例行外交公事而直接接纳,後来又同样处理据说来自新疆的某著名游泳运动员“避难”。两案的处理都基于当事者的突厥族身分——泛突厥主义情感终于在土中外交关系上占了主导地位。

此外,中共与土耳其的“世仇”希腊关系不断发展。在最近的阿尔巴尼亚危机中,希腊军方援救出几乎全部身陷乱邦的中国人。

在新疆“民族矛盾”据传有增无减之际,土耳其“从亚得里亚海到长城”的“利益区”值得世人注目。举例来说,近期内的要点之一便是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两共和国的政治稳定与否。

6、新疆的“民族矛盾”大有可能继续成为中国甚至国际政治的焦点

由于亚美尼亚大屠杀等“业绩”,泛突厥主义的国际“口碑”颇恶。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土耳其联邦”更会引起对奥斯曼帝国“德政 ”记忆犹新的巴尔干、高加索基督教诸国和俄、中、伊朗的强烈反应。种种顾忌使得今天“大突厥共同体”推动者小心翼翼,手段之一便是强调经济和文化,少提“政治合作”,甚至有“泛突厥主义是欧人的发明,土耳其/突厥政治史中实无其事”的妙论,全不顾近年还有阿塞拜疆内政部长因与“灰狼党”关系密切成为政治包袱而被迫辞职的丑闻。

尽管心仪奥斯曼当年荣耀,但土耳其数十年局促小亚细亚一隅, “区域领袖”地位岂能一蹴而就?“独家救济权”对中亚“苏维埃经济”也是杯水车薪,土国近来颇感力不从心,几年前的豪情壮志也略有所敛。另一面,俄国经济固然一团烂污,然数百年帝国之余,在国际政治上乃是百足之虫,虽给小小的车臣弄得焦头烂额,对付高加索和中亚突厥诸国的亲土耳其势力却颇有斩获。

俄国在南斯拉夫危机中的出色表演以及和中国、伊朗“合作”无不大显其地缘政治手段,切切不可等闲视之。“突厥共同体”在中亚这个“火药桶”里会引起其他什么後果也无法逆料,已有“专家”预言哈萨克—(外)蒙古的传统矛盾全面爆发,看来中—俄—伊朗“轴心”尚有扩展余地。

美国当前的政策显然仍是大力鼓励土耳其这样的“温和”“亲西方”的世俗回教势力,它在波斯尼亚危机中与欧洲“盟邦”的矛盾与此政策不无相关。但大国无恒友,土耳其现在在美国地缘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大致不外1971至1991年间之中共(当年这个美—中—巴基斯坦 “轴心”的最出色成果是在阿富汗,因而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能持续多久自然取决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演变(可以参考美国20年来对中、越政策的沧桑)。

应该看到,如果世界银行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预测正确,而“ 后邓期”得以和平渡过,则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必须抑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在近年不会大变。

土耳其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一系列最新发展也发人深省:福利党在土耳其上台执政,内政上主张回教教义,外交上开始向伊朗靠近,从而引起美国的不安。与此同时,传统亲西方的土耳其三军却激烈反对福利党的内政外交方向,土军参谋长公开在美国华府指责伊朗为恐怖主义国家,另一位军方领袖在以色列受到国家元首级的欢迎,而以色列空军则继续利用土耳其的领空进行训练。军方最近更用强硬摊牌手段迫使民选的福利党政府修改内外政策,包括驱逐伊朗外交官。如此紧张国内政治空气和美国“关怀”“引导”之下,“东土耳其斯坦”问题更有可能成为各方“消除歧见,一致对外”的工具。

在这样的前提和国际环境之下,新疆的“民族矛盾”大有可能继续成为中国甚至国际政治的焦点。

十三、美国对热比娅的支持:美国是东突另一个后台的铁证

7月5日,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数千名暴徒在市区多处大肆破坏,并攻击无辜群众。至7月6日傍晚,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这起暴力事件已经造成140人死亡,800多人受伤。新疆自治区有关部门指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活动。其背后的操纵者就是成立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维吾尔大会”(简称“世维会”),这个恐怖组织的头目,就是臭名昭著的疆独顽固分子热比娅。热比娅这个企图分裂中国的野心家,像藏独分子达赖喇嘛一样,与美国政府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热比娅1951年生于新疆阿勒泰,曾经离婚。1981年再婚,第二任丈夫司地克肉孜曾经是一位大学教师。热比娅早年长期在新疆做生意,据说10年间,资产达到1亿元人民币。1995年,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估计热比娅拥有2亿人民币的财富,将其列为中国富豪第8位,新疆女首富。美国《福布斯》的这一举动在我看来是有深刻寓意的。如果说在此之前,热比娅同美国的关系还处于秘密和间接的状态,那么在此之后,热比娅开始了与美国的紧密配合。

热比娅当时的资产究竟有多少?并不一定有《福布斯》公布的那么多,《福布斯》当年对热比娅的财产总数也只是“估计”。这个“估计”在我看来大有水分。热比娅此后不久被查出的欠债、透漏税款等,超过5600万元人民币。因此,《福布斯》有意无意地放大了热比娅当年的财产,目的很可能就是替热比娅在中国造势,利用某些中国人崇拜金钱、崇拜财富、崇拜美国的心理,将心领神会的热比娅塑造成一个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人,从而方便地掩护热比娅的下一步行动。

记住这个时间表:1995年,《福布斯》捧出了热比娅;1996年,热比娅的第二任丈夫司地克肉孜前往美国。司地克肉孜长期从事新疆分裂活动,曾经为此而入狱。他在新疆期间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对著名作曲家、歌手王洛宾大肆谩骂,将王洛宾称为“西部歌贼”,显示了他对汉族的强烈仇视。热比娅曾经与丈夫一起到土耳其,拜会“东突”势力的代表人物艾沙。热比娅还在乌鲁木齐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大厦里,以外语培训班的名义,培养分裂势力的骨干成员。1996年,司地克肉孜前往美国后,在美国的幕后指挥下,中国新疆境内“东突”分裂势力的犯罪活动进入一个高潮。热比娅的犯罪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东突”势力受到美国的资助,并且与阿富汗的本-拉登有密切的关系。当时,“911”还没有发生,美国扶持本-拉登的后果还没有出现,“东突”势力在美国的暗中唆使下,日益变得嚣张。1996年,“东突”势力叫嚣“96年动手,97年大干,2000年实现疆独”。此后几年,新疆境内发生了一系列由“东突”分子制造的恶性暴力事件,其中1997年发生在乌鲁木齐的公交车爆炸案,震动了整个中国。我曾经采访过南疆地区的公安机关,“东突”分子制造的一系列暴力事件,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事后证明,刚刚被美国人捧为“新疆女首富”的热比娅,与其丈夫里应外合,暗中给了新疆境内的“东突”组织很多资助,被称为“东突”势力的国内“钱袋子”。同时,热比娅还利用丈夫在美国的关系,非法向境外提供情报,并配合美国的行动。

例如,热比娅的丈夫在美国起草了一个污蔑、丑化中国政府新疆政策的稿子,传给热比娅后,由热比娅亲手抄写,命名为“告美国人民书”,直接向美国摇尾,乞求美国的慷慨帮助。1999年,一个美国国会议员助手代表团访问乌鲁木齐,热比娅试图同这个美国代表团的成员见面,将她抄写的“告美国人民书”以及其他一些情报资料交给美国人,中国方面将热比娅逮捕。丑化中国的“告美国人民书”是由热比娅有学问的丈夫起草的,为何非要热比娅抄一遍,并以热比娅的名义发布?因为热比娅的名气大,比其他人更有影响力。因此,我就能理解,为何几年前,美国会动用《福布斯》的能量,将热比娅捧成社会名流,以至于她的贩毒和其他经济犯罪活动都被忽略。

1999年8月,热比娅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被批捕。2000年,热比娅因向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情报罪,被判处8年徒刑。2001年,美国发生了“911事件”,“反恐”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内外政策。为了做表面文章,美国不得不同意中国政府的要求,将“东突”等组织定性为恐怖组织。由此,热比娅资助“东突”的活动,使得美国无话可说,难以继续利用热比娅。但是,美国并不甘心在新疆问题上给中国制造麻烦的失败,既然“东突”已经不能再成为美国的直接爪牙,美国就需要寻找新的傀儡。于是,我们就看到又一个时间表——

2004年,挪威一个机构授予尚在狱中的热比娅“人权奖”;与此同时,热比娅在监狱内对自己分裂国家的行为表示深刻反省,认罪态度非常好,并因此获得减刑一年;2005年3月,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华前夕,刑期未满的热比娅,以“保外就医”的名义被释放;释放前,热比娅一再保证:出境后绝不参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任何活动。释放当天,热比娅在美国外交官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一下飞机,刚踏上美国领土,热比娅立即背叛了自己无数次的承诺,开始攻击中国;第二天,美国一名高官向媒体透露,热比娅的获释,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交易”;2006年,热比娅在美国成立“国际维吾尔人权与民主基金会”,并担任美国维吾尔人协会主席;同年9月,热比娅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之一(此事不止一次);同年11月,热比娅担任“世维会”主席;2007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称赞热比娅是维吾尔族的优秀代表,是一个民族斗士。布什还接见了中国的国家公敌——热比娅。

十四、“世维会”,西方世界的另一只恶毒走狗

“9•11”之后,“东伊运”遭受沉重打击,在境外“东突”分裂势力中的地位也进一步被边缘化,而另一些“东突”分裂组织,为了避免站在国际反恐的对立面,则改换策略,打起了“人权、宗教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幌子。

1、隐蔽的目标

2004年4月16日至19日,德国慕尼黑,由“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和“东突民族代表大会”两个分裂组织牵头,联合世界上十多个国家的20多个“东突”分裂组织,成立了“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

至此,曾于2003年12月被公安部认定为“东突”恐怖组织的“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自行解散,开始全面融入“世维会”。

这次会议选举了领导机构,曾逃亡国外的老“东突”分子艾沙的儿子艾尔肯被选为首任主席。

值得关注的是,在“世维会”的成立宣言中,竟然对“独立”一词刻意回避,甚至一次也没有提到这个词。

对此,有海外学者在题为《两条腿走路:维吾尔分裂组织及‘东突’独立前景》的文章中提到,“世维会”发起成立时,分裂分子判断,由于中国的日益强大及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决心,“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独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因此他们确立了‘渐进疆独’的战略议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赵国军博士告诉《环球》杂志,“他们的分裂策略体现了渐进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征,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目标。”

现阶段“世维会”着重强调其短期目标,即利用西方价值观作宣传,诉诸“人权、宗教自由和民族自决”。据美国多维新闻网报道,该组织的发言人曾说,“我们并不是要求独立,我们要的是‘复国’……”

虽然“世维会”面对西方媒体时时常玩弄文字游戏,诡称“复国”不同于“独立”,但到了2005 年7月该组织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它明确地将“东突独立”定为终极目标——长期战略终于暴露无遗。

“实际上它把最终分裂新疆的政治阴谋隐藏在了短期实用主义策略之中。”赵国军说,现阶段,它想以“人权”和“民主”来改换旗帜,洗刷恐怖主义色彩,蒙蔽国际社会,因为只有搞西方所宣扬的“人权”和“民主”,他们在海外才有立足之处。

2、“第二个达赖”的阴谋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人权”、“民主”这类欺骗性的主张,似乎也正是达赖喇嘛所宣扬的东西。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亚洲项目官员格雷夫认为,为了改变几十年来相对不为外人所知的状况,塑造新的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世维会”正在从达赖喇嘛那里“吸取经验教训”。

“世维会”的网站简介中提到,艾尔肯是达赖喇嘛的“亲密朋友”。而“美国之音”也报道,境外“东突”分裂组织曾经想将艾尔肯塑造成“维吾尔人的达赖喇嘛”。但这种努力并不成功。

2005年3月17日,热比娅假释出境。

热比娅•卡德尔,维吾尔族人,女性,曾以两亿人民币的财富成为新疆女首富,并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因经济犯罪和出卖情报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8年徒刑……

“她的资历得到了境外‘东突’的认可,她的经历也成了能让西方‘动心’的资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大正告诉《环球》杂志,热比娅出境之后,“东突”分裂组织和西方反华势力随即开始了联手打造“第二个达赖”的进程。

2005年,热比娅在美国成立了“国际维吾尔人权与民主基金会”。2006年5月29日起,她担任“美国维吾尔协会”主席,同年11月26日,在“世维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热比娅成为该组织主席。现在,在“世维会”的网站上,“东突”分裂分子还刻意效仿达赖集团,把热比娅吹捧为“精神母亲”。

“‘东突’将热比娅炮制成达赖式的人物,是企图以此扩大国际影响。与此相适应的,就是借鉴达赖的套路,谋求新疆问题‘国际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说,热比娅出境后的一年内就走遍了美国的50个州,为分裂活动造势。

2008年3月22日,“国际维吾尔人权与民主基金会”在华盛顿举行了所谓的“妇女政治培训会议”。在此期间,热比娅带着50多名妇女走进了美国国会山庄。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7月29日,热比娅又见了美国总统布什。

另一方面,在日本,“世维会”秘书长多里坤•艾沙也在记者会上大放厥词,诬蔑新疆“到处有人被抓,房屋旅馆被搜查”。据日本媒体披露,多里坤还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现首相麻生太郎等人会过面,大肆攻击中国。

“世维会”的新闻发言人迪里夏提•热西提曾宣称,他们的工作就是使新疆问题“国际化”。

“但‘世维会’效仿达赖集团的背后还有一个很深的意图。”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指出,因为达赖个人与中央政府有接触的管道。在这个背景下,“世维会”走“达赖路线”,目的就是企图成为一支能与中央政府“对话”的力量。

3、“非暴力”假象

根据“达赖路线”,“世维会”在改头换面后,宣称自己是一个“非暴力”、“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连”的团体。

“其实这是吸取了‘东伊运’等极端恐怖组织遭受国际打击的教训,所以‘世维会’极力洗涮自己的恐怖色彩,转而宣称通过‘非暴力’的政治斗争来达到目的。”赵国军说,“但是从‘世维会’对‘东突’恐怖活动的反应来看,它对此是纵容和支持的。”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披露,拉萨“3•14”事件发生后,热比娅及“世维会”等“东突”组织立即发表声明,附和“藏独”势力,并要求“世维会”下属组织尽快派人潜入国内,效仿拉萨事件策划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推动国际社会进一步关注所谓“东突”问题。

他指出,热比娅及“世维会”极力鼓动国际反华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破坏北京奥运会,还反复策划针对奥运的恐怖袭击。“8•4”喀什爆炸等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热比娅又一次跳了出来,公开袒护“东伊运”。

从组织和人员构成来看,“世维会”的发起方之一、现已融入该组织的“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是被中国政府首批认定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之一。而参加“世维会”成立活动的另一个组织“东突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同属此列。

“东突信息中心”看似一个独立的组织,但迪里夏提在接受匈牙利《欧洲中华时报》采访时曾承认,它是附属于“世维会”的,是所谓“维吾尔独立运动”的一个协调组织。

“‘东突信息中心’实际上就是‘世维会’的喉舌机构,虽然前者的网站还是独立的,但它与‘世维会’完全是互相配合的。”郝时远告诉《环球》,“‘世维会’中还有很多‘东伊运’的成员,目前有的已经进入了该组织的领导层。”

2006年11月26日,热比娅成为“世维会”新一任主席,随后的2007年1月5日,新疆公安机关就在帕米尔高原摧毁了一个“东伊运”的恐怖训练营。

“‘世维会’新一届班底组建不久,‘东伊运’武装人员就潜入中国境内,类似的时间上的配合相当值得警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伟说,从“东突”各派别的实际行动上看,他们其实是在搞“两手策略”,表面上各走各路,实际上相互呼应。

4、恐怖轮回策略

2008年3月7日的南航炸机未遂事件发生后,“世维会”新闻发言人迪里夏提马上站了出来,诬蔑这是“中国政府的阴谋,目的是使维吾尔人的活动污名化”。而8月份新疆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迪里夏提又将之描述成“宗教冲突”、“维吾尔人与汉族警察的冲突”,还呼吁“国际介入”。不过,对于“东突”是否策划了恐怖袭击,迪里夏提没有给出回答。

在郝时远看来,每一次发生恐怖袭击后,“世维会”马上把责任推给中国政府,然后通过媒体放大,甚至要求国际干涉,是他们斗争策略的轮回表现。

不过,披上了所谓“非暴力”外衣的“世维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小了很多。商人出身的热比娅缺乏政治根基,没有历史背景,文化教育水平比较低,也不是宗教人士,所以想在国际上塑造“人权斗士”的努力也不成功。而“世维会”内部的统合程度不高,开展国际活动的资源非常有限。

“因此,为了提高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它的重视程度,‘世维会’只有一条道路,就是重回本质,制造恐怖事件以引起人们注意。如果能将这些恐怖事件嫁祸给中国政府,通过媒体渲染,他们就可以借此诬蔑、宣扬中国‘侵犯人权’,为所谓的‘东突独’争取国际支持,甚至引起国际干涉。”郝时远说,今年“东突”分子制造的一系列事件都与这个轮回策略有关。

十五、“7•5”事件让“世维会”摘下假面具

1、与恐怖主义难脱干系

从“世维会”的组织构成可以看出,其与恐怖组织难脱干系。其成员包括被中国公安部门认定为恐怖组织的“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世青会)”和“东突资讯中心”。

另外,从人员构成来看,“世维会”突出体现了“疆独”的分裂性质。其头面人物都是些顽固从事分裂活动的积极分子。其中包括其首任主席艾尔肯•阿力普提肯及现任主席热比娅等。

“ 世青会”与“世维会”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世青会”1996年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该组织主要领导成员、下属组织积极从事暴力恐怖活动。其下属组织“东突厥斯坦青年联盟”曾实施喀什农机公司办公大楼爆炸案和莎车录影厅爆炸案,共造成2人死亡,22人受伤。而“世维会”现任秘书长多里坤•艾沙正是“世青会 ”前主席,还曾担任恐怖组织“东突解放组织”的副主席。

“东突资讯中心”,则擅长利用网际网路进行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宣传,教唆以暴力恐怖手段进行“圣战”。2003年1月至3月,发生在中国境内甘肃兰州至新疆哈密铁路上的爆炸破坏活动正是出自该组织之手。该组织头目阿不都吉力力•卡拉卡西也同时任“世青会”的副主席一职。

2、“7•5”事件摘下假面具

赵国军曾和上海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联合撰文指出,“世维会”的成立预示着境外“疆独”分裂势力的主流开始了一个“转轨”进程:一是组织整合,二是策略调整,三是加大国际化进程力度。

赵国军介绍,自成立以来,表面上“世维会”向国际社会传递最多的资讯,就是反覆强调自己是一个非暴力、以和平民主方式“推动民族自决权”的团体。

“但是此次事件却撕下了它的面具。”赵国军说:“从‘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来看,我们应该把它定义为恐怖组织。”

3、“世维会”三大头目大起底

(1)热比娅•卡德尔:多起暴力事件的幕后元凶

作为“7•5”事件的幕后操纵者,“世维会”现任主席热比娅在该组织成立之时,尚在乌鲁木齐的监狱中服刑。

此人1951年出生于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的阿勒泰市,曾坐拥“新疆女首富”名号。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新疆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并且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然而,2000年,热比娅因向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情报被判8年徒刑。

2005年,她信誓旦旦保证绝不参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任何活动,得以赴美保外就医。然而翌年,她摇身一变成为“世维会”新一任主席,并连任至今。正是从她开始,“世维会”凭藉“民主”、“人权”的外衣,逐渐将所谓“新疆问题”国际化,向中国政府施压。

当然,在“非暴力”的外衣之下,热比娅从来不吝啬暴力的使用。现已证明的是,2008年发生在新疆的“8•4”、“8•10”、“8•12”三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热比娅之流是真正的幕后元凶,是名副其实的罪魁祸首。

其实,热比娅在“疆独”分裂势力中的口碑并不“完美”,“主意多变”、“贪财”和“任人唯亲”被认为是她的三大特点。很多“疆独”分子认为她文化程度不高,虽然总想拉拢西方势力,但自己却不懂英文。

为了巩固自己在“疆独”分裂组织中的地位,她联合支援者借“世维会三大”加大对自己的宣传。为此,在今年还出版了德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的自传——《搏龙斗士》,书中将热比娅塑造成“一个与中国争取和平的女人”形象。

据悉,这本书由达赖喇嘛作序。

而热比娅正是要成为境外分裂势力中的“另一个达赖喇嘛”。而在“世维会”网站上,“疆独”分裂分子还将热比娅吹捧为“维吾尔人的精神母亲”。

(2)艾尔肯•阿力普提肯:“老疆独”后代

作为“世维会”首任主席,艾尔肯•阿力普提肯在热比娅•卡德尔当选之前,是该组织的头号人物。

此人是“疆独”分子艾沙•阿力普提肯的儿子。艾尔肯•阿力普提肯1939年6月出生于乌鲁木齐,但1949年以后,他就随其父母逃往印度克什米尔地区首府斯利那加,并且在那里完成新闻学学业。

艾尔肯•阿力普提肯曾长期为设在慕尼黑的“自由欧洲电台”服务,后来曾参与创立并担任“无代表国家及民族”(UNPO)组织的秘书长。此人一直以“维护维吾尔人的人权、民主和宗教自由”自居,以这个幌子骗取世界的同情。

他最拿手的一招是创立各种组织,以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由其推动成立并担任职务的组织至少有“东突厥、西藏、内蒙古人民联合委员会”、“东突厥联盟”以及“无代表国家及民族”等。

需要指出的是,炮制“精神领袖”是“世维会”增强凝聚力、显示整合“疆独”势力成功的重要手段。为使“世维会”在“疆独”势力主流整合进程中更具影响力和代表性,该组织希望能炮制出像达赖喇嘛那样的“精神领袖”。

“疆独”分裂组织曾经想利用阿力普提肯,因为此人曾“被普遍看作是下个可能成为达赖喇嘛式的人物的人”。在“世维会”网站上,就有阿力普提肯和达赖喇嘛的合影。

不过,“世维会”第二任主席热比娅逐渐取代了阿力普提肯的影响力,成为所谓“精神领袖”。而后者现在只任“世维会”的总顾问。

也许正因如此,两任主席之间关系并不好。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三次世界维吾尔大会上,阿力普提肯藉故没有出席。

(3)多里坤•艾沙:狂热的暴力分子

现任“世维会”秘书长的多里坤•艾沙1967年9月2日出生在新疆,后潜逃土耳其,任“东突解放组织”副主席。

从此时起,此人一直在多个“东突”恐怖组织中担任职务。1996年11月,他任“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后连续担任该组织三届主席职务。2002 年11月,担任“东突厥斯坦维吾尔代表大会”筹委会副主席。曾在新疆与多名犯罪分子组成团伙,从事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和爆炸等恐怖活动,此外,还大力宣传、支援、从事各种暴力恐怖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与其他恐怖组织有密切联系,还大力救助“东突”恐怖分子。 2002年,多里坤•艾沙与“东突解”成员买合买提•托乎提相勾结,派人到哈萨克阿拉木图市将一名叫穆罕默德•吾甫尔的暴力恐怖分子送往阿富汗与乌兹别克的交界处的训练营地,后又将其带到德国,提出“避难要求”。而买合买提•托乎提是中国公安部首批认定的“东突”恐怖分子之一。“9•11”事件后,“东伊运”头目艾山•买合苏木也向多里坤•艾沙领导的“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靠拢,依靠他为其洗刷“恐怖组织”的恶名。

除了替恐怖分子洗刷罪名,多里坤•艾沙的另一项“成绩”就是与“藏独”势力相勾结。在2004年的一次讲话中,多里坤•艾沙就曾号召“海外流亡藏人”与境外“流亡维吾尔族人”联合对抗中国政府。

十六、东突及7•5事件背后有着更大的战略背景:嗜血美国的大中亚战略

1、中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著名地缘政治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其纵横捭阖、指点全球的《大棋局》一书中指出,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美国能否保持在欧亚大陆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美国在21世纪的霸权地位,影响美国对全球事务的支配权。因为欧亚大陆强国的联合是美国不能承受之重。然而欧亚大陆之大又是美国难以轻易驾驭的,这就促使美国需要施展更高超的地缘政治战略手段,并需要在欧亚大陆大棋局中更审慎地、有步骤地、有策略地配置和部署美国的力量。

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国。它们北靠俄罗斯,南邻伊朗、阿富汗等伊斯兰国家,东接中国,西达里海,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60万,是历史上“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也是举世闻名的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链接点。根据西方地缘战略理论,该区属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是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枢纽,亦是大国强国控制欧亚大陆、维护霸权利益的必争之地。

冷战时期,中亚属于苏联的领土范围;苏联解体后,中亚出现了所谓的“战略真空”。近年来由于受能源争夺日益激烈和严峻的国际反恐形势,以及与中东在地理上临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亚地缘战略价值凸显,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关注点。

中亚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据估计,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再加上阿富汗,探明的石油储量总计达150亿桶,探明天然气储量不少于9万亿立方米。中亚各国紧邻的里海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约有70亿~100亿吨,被认为是 “第二个波斯湾”,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舆论认为,在与油气资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图谱中,谁控制了中亚石油,谁就能在全球能源战略格局中争得主动。

欧亚大陆结合部是全球战略大棋局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或者是美国人所称的“战略岛”。“战略岛”是指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些“岛屿”,包括波兰、迪戈加西亚、关岛、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等。其中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就是欧亚大陆的结合部地区。企图继续维护自己霸权的美国自然不会置这个具有举足轻重战略地位的结合部于不顾。

美国作为世界上的惟一超级大国,谋求世界霸权。中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必然会被美国纳入其谋求全球霸权的战略视野,因此控制中亚是美国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9•11”事件发生后,中亚地位迅速上升。美国中亚战略成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实施中亚战略的意图

美国中亚战略的意图是“一石数鸟”:通过中亚驻军和使之“民主化”,在欧亚大陆中心打入“楔子”,北堵俄罗斯,东遏中国,南压伊朗,控制石油,反恐和防扩散,从政治、资源和军事等方面全面控制中亚,进而控制欧亚大陆,为维护其世界霸权服务。

(1)北边围堵俄罗斯,阻止俄东山再起。美国视苏联解体为它几十年“冷战”所得到的最大“战利品”,既然赢得了这场胜利,就决不允许俄罗斯再崛起与之对抗。俄罗斯尽管由于综合国力下降而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但仍然保留着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基本条件,更具备重新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巨大潜力。从各个方面围堵和打压俄罗斯,防止俄重新崛起,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美国一方面操纵北约东扩,构筑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纵向防线,北约战车直抵俄西北边界;另一方面 ,美国亲自出马,运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手段,以阿富汗战争和各类“颜色革命”为契机,力图实现在中亚的全面存在,并尽量缩小俄在中亚的影响。

(2)东部构筑对华包围圈,遏制中国崛起。美国亚太新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崛起。小布什公开提出中国是美国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以及2002年3月美国继前期调整核战略之后再次将中国列为七个核打击对象之一即是明证。美国包围中国的战略企图为:在我国东部,与日、韩建立军事同盟,南部加强与澳、菲、新三国的军事合作,西南与印度进行军事交流,北部加强与蒙古的军事合作;西部驻军阿富汗,使美国军力冷战后首次直指我西北边境;再加上驻军中亚,使我四面处于美国的战略包围之中。

(3)西南孤立伊朗,以压促变,图谋改变伊现政权。伊朗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是中东地区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在美国看来,伊朗是其“民主改造中东”战略的一大障碍,是“无赖国家”、“邪恶轴心”、和“暴政前哨”,必欲除之而后快。伊朗周边国家中,土耳其、巴基斯坦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独立后就倒向了美国,阿富汗和伊拉克又被美国所控制,美国驻军中亚,就形成了对伊朗的合围之势。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以伊朗“核问题”为借口,加大了对伊朗施压的力度,有关军事打击伊朗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美国在伊朗周边驻有大约19万的重兵,这些都和图谋改变伊朗现政权密切相关。

(4)争夺对中亚地区的能源控制权。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由于石油需求的迅速增加和国内石油产量的日趋减少,导致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美国需要确保石油来源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控制世界重要石油产区,垄断国际石油市场,建立所谓的“石油霸权”,既能确保本国石油供应以维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能实现对依赖进口石油国家的间接控制,这对美国建立和维持全球霸权来说至关重要。美国进军中亚的意图之一是控制该地区的油气资源以及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边境线上的输油管道,企图在能源供应问题上牵制俄罗斯和中国,从而在经济方面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

(5)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9•11事件”使美国认识到恐怖主义是其面临的头号威胁。布什在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这种威胁解释为“激进主义与技术的结合”,宣称目前它所代表的主要力量是恐怖分子和“流氓国家”以及他们可能获得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把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作为反恐战略的首要任务。中亚毗邻的不仅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势力聚集的地区如阿富汗、克什米尔、外高加索等,还包括一些被美国视为支持伊斯兰激进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的国家如伊朗、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和中东恐怖主义以及阿富汗前“基地”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其本身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势力十分猖獗;此外,苏联解体后,遗留在中亚地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核原料等并没有被俄罗斯全部收回,美国“必须防止这些武器从中亚各国容易渗透的边界地区泄流到美国不希望看到的国家(如相邻的伊朗)和恐怖主义组织手中”。

3、美国中亚战略的实施面对的抵抗

美国在中亚已有所得手,这表现为:借助反恐战争,美国军队顺利进入了中亚地区。美军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有6个军事基地,一共驻有6000名官兵,上百架飞机;阿富汗更成为美军在中亚的大本营;在中亚及其周边国家中,已经有13处军事基地插着美国的星条旗。美国长期以来不遗余力所推行的“民主革命”在中亚大地上已见成效。继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之后,3月20日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成为中亚第一个“变色”的国家。5月12日乌兹别克斯坦又发生骚乱。情况表明,中亚其他没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正面临着“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能源方面,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基本上被美国几家大的石油公司所控制。目前,美国公司在中亚能源开发、油气输送方面已投入数百亿美元的巨资,掌控了区内75%的新开发和待开发的油气区块。美国不惜高成本推动的从阿塞拜疆的巴库—格鲁吉亚—土耳其的杰伊汉—地中海的油气运输管道建设接近尾声,巴库—杰伊汉管线工程已经上马。

中亚地区相关国家因有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诉求,接受乃至欢迎美国的存在。美国的经济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亚的经济发展,但是美国中亚战略中的霸权主义意图,在推行中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在打着反恐旗号进入中亚后,美国调整了中亚政策的目标顺序,把“民主”改造中亚国家置于首位,为其长期控制该地区作社会政治准备。但是,中亚国家国内问题重重,政治、经济、社会诸问题突出且相互交织,尤其是受宗教和民族问题长期困扰,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猖獗,中亚未来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美国在这个地区“传播民主”不仅会加剧民族冲突,导致多民族和多种族地区的国家分裂,还极有可能被宗教极端势力所利用。中亚地区难免不会出现类似中东的反美局面。

从国际上看,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亚将是大国合作与竞争的最重要地区之一,包括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北约以及印度、日本、伊朗、土耳其等国家都在这一地区积极活动和扩大影响,美国在这里挑动政治变革首先将引发大国间的角力。目前来看,美欧在此问题上意见相对一致,利益受影响的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中亚国家是前苏联共和国,美国利用“民主革命”在这些国家扶植亲美政权,会大大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在中亚有传统影响和“特殊利益”,对美国的步步进逼非常不满,并有所动作。2004年10月17日,俄罗斯正式启用在塔吉克斯坦的军事基地。这是俄在收缩国外驻军的情况下,在国外规模最大的军事基地。这表明,如果美国继续不顾俄罗斯的感受,俄将会使用自己拥有的反击能力。

受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和中亚国家推行的多元平衡外交战略的综合影响,可以预期,今后一段时间内,中亚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都会呈现多元化格局。美国尽管实力超群,但有其局限性,不可能垄断中亚事务;中亚周边大国对中亚的传统和现实影响力也不能忽视。值得关注的是,2005年7月5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峰会发表宣言,要求西方势力制定从中亚撤军的时间表。这是美军进驻中亚以后第一次遇到外界以书面形式提出的撤军呼吁,而且是中国、俄罗斯同为组织成员且在该地区发挥重要影响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出的声音;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也公开要求美撤军。2005年7月26日,拉姆斯菲尔德往访吉尔吉斯斯坦,吉转而同意美国在该国保留军事基地。7月下旬,乌兹别克斯坦则正式要求美军基地180天内从其领土撤出,美国不得不表示同意。

4、美国在中亚的操纵出的颜色革命

美国先后在独联体内的国家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颜色革命”——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还有第一次发动未获成功、反对派领袖发誓还要再来的白俄罗斯的“雪花革命”。

这些“革命”使用这些符号和象征,首先是在仿效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榜样,那时的革命者用他们所戴帽子的红色来称呼其革命。例如,之所以称2003年的格鲁吉亚“革命”为“玫瑰革命”,是因为格鲁吉亚盛产鲜花;2004年的乌克兰“革命”原来叫“栗子花革命”,后因栗子花呈橙色,发动“革命”的人又穿橙色衣服,所以改称“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革命”因其首都比什凯克的市花是黄色迎春花,所以,原来称作“黄色革命”、“柠檬革命”,后来才改称“郁金香革命”。这些颜色革命又同苏东剧变时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一脉相承,意指用鲜花、天鹅绒一类的优雅方式,通过非暴力的柔性政变去夺取政权。

尽管这两三年来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仿效法国大革命时代使用符号和象征,但就其内容和性质来说,却全然不同于法国大革命:它们并不是打碎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时机就要瓦解的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而是用种种借口制造政治危机,通过非暴力的街头抗议去推翻原来由选举产生的合法政权,换上一批亲美的政治领导人。例如,为了让白俄罗斯爆发颜色革命,美国国务卿赖斯不仅把白俄罗斯政府宣布为是“暴政据点”,还亲自接见白俄罗斯的不同政见者,对他们说“现在是白俄罗斯实行变革的时候了”,并为他们夺取政权提出建议、出谋划策;而美国共和党的国际问题研究所则为资助白俄罗斯的反对派每年投入50万美元,2005年的投入更达到500万美元。

那么,具体地说,这些颜色革命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他们又是怎样爆发的呢?

如果把中亚国家这两年来几起颜色革命的爆发经过对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它们几乎是按照一个剧本演绎出来的:

一是先由西方国家的基金会之类的非政府组织,与准备在其发动颜色革命的目标国中潜在的资助对象即未来的反对派建立联系、搭建桥梁。美国现有非政府组织150多万个,在受命从事策动颜色革命的非政府组织中,著名的有:美国民主党的全国民主研究所、美国共和党的国际问题研究所、 国际选举制度基金会,还有1983年在里根的倡议下成立的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等等,这些非政府组织从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国际开发署接受资助。国际开发署原是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主要实施机构,但2002年9月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要求它改变功能:向"友善"国家提供资金促进其发展,而对于"敌对"国家,则要由非政府组织出面进行“改革”,首先是“给那里的改革派提供资金,让其创立联盟,发动群众,展开公开活动”。2005年5月18日,布什在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的一次午餐会上说,该所“成立20年来,一直站在100多个国家民主改革的最前沿”,“近18个月来,我们成为‘玫瑰革命’、‘橙色革命’、”‘紫色革命’、‘郁金香革命’和‘雪花革命’的见证人”,“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在高加索、中亚和大中东地区,人们希望变革,这种变革已为时不远”,布什在位五年,已经用46亿美元“援助世界各地的民主改革”,2005年5月18日他又表示要拨款1.24亿美元建立由文职人员和与政府无关的志愿人员组成的“快速反应工作组”,向不久前脱离独裁统治的国家提供帮助,资金由不久前在美国国务院框架下成立的重建与稳定办公室支配。

二是西方国家派专家访问目标国,从那里引起群众不满的诸如高失业率、政府、行政或司法部门专横、营私舞弊、裙带关系等等问题中,找出最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能够将这些矛盾加以政治化的群体,形成和组建反对派。例如,在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前,美国就派出1000多人前往乌克兰14个州,为行将到来的“革命”网罗、培养、输送大批骨干;接着又在乌克兰的邻国成立“促进民主”办公室,把后来在“橙色革命”中成为总统的尤先科召去面授机宜。

三是由西方国家举办培训班,训练目标国的反对派代表,给他们传授创建"抵抗"组织网络的经验,然后将他们派回国去把希望变革的公民集结起来。例如,在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中就任总统的萨卡什维利,就在那年夏天应邀前往美国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办的培训班接受过塞尔维亚式"温和革命"的培训。

四是密切关注目标国的大众传媒,从中物色对象,使它们成为煽动群众抵制和反抗政府当局出台的种种举措、制造政治危机乃至大规模骚乱的工具。例如,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就是始于反对派报纸《我的首都新闻》在议会选举之前刊登了一幅总统阿卡耶夫正在修建中的豪华住宅的照片,从而激起民众的愤怒和反抗情绪。而这家报纸是由其主编亚历山大?金靠美国政府的赠款创办,受美国一个名为“自由之家”的组织操控,在美国政府资助的一家印刷厂印刷的。他先后得到美国政府7万美元的援助,自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中,“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媒体的作用是这场变革的重要因素”。

五是在目标国组织总统或议会选举时,由反对派宣布拒绝承认有利于政府的选举结果,鼓动民众走上街头。当政府不屈从于示威群众的要求时,反对派就煽动示威群众占领政府大楼、电视台,同时由西方国家发表强硬声明迫使政府当局不敢动武,一旦选举结果被宣布为无效,政府当局辞职,反对派组建新政府时,西方国家立即承认新政权,而不对其非民主方式提出任何政治、法律质疑。

从中亚几个国家颜色革命的发生经过,不难看出它们全是由美国总统布什的输出民主战略所导衍出来的。而布什之所以要把输出民主奉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因为布什就任总统以来,把美国的国家安全、世界和平的获得,同在世界各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搞“全球民主化”。例如,2002年9月的《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安全战略》就说,“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民主国家的经历”,说明在民主制度之下“传统和信仰各异的人能够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因此,标准的西方民主制度是普遍地适用于每一个地方的;同时,也只有在敌对国家建立起民主政权,才能保证美国本身的安全。所以,“我们将积极努力,促使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我们将在各大洲促进社会自由和开放以扩大和平”。布什则在2003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推广民主的价值观明显符合世界利益,因为稳定、自由的国家不会培养出谋杀的意识形态,他们鼓励人们以和平的方式追求更幸福的生活”。2005年1月20日,布什在其第二任期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更把输出民主奉为其战略重点,“我们获得和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自由扩散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在他看来,世界上若干政权的存在本身就对美国国家安全乃至一切西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因此就把其反恐战争的重点由第一任期内的“邪恶轴心”扩大到“暴政据点”。

美国利用反恐在这个结合部上建立军事基地,不惜金钱扶持“颜色革命”,培植亲美政权,就是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在欧亚大陆结合部上打进一个格格不入的楔子,使得欧亚大陆难以整合起来与美国为敌。

十七、美国更大的战略手:陆上战略珍珠链

美国在海外的基地约有50个,其中德国14个、日本8个、韩国8个。控制德国就控制了欧洲,控制了日韩就掌控了亚洲,控制了土耳其、沙特、伊拉克就钳制了中东。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美军仍未能控制中亚地区:阿富汗局势前景未定,中亚基地充满变数。

不过,不惜血本的策略,让美国人暂时保住了插进中亚地区的“楔子”—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美国空军基地。尽管站稳脚跟尚需更多的角力和金元,但美军在中亚、南亚、中东、东南亚、东北亚陆上“战略珍珠链”已初见雏形。

以“Manasab”的用户名,马纳斯美国空军基地在Twitter上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在6月15日。发布消息的是美陆军附属空军376部队公共事务部,其工作人员写道:“指挥更替已经完成。克里斯托弗•本斯上校将指挥权移交给布莱恩•霍尔特上校。更多详情请参阅官方网站。”

此时,距离吉尔吉斯斯坦议会要求美军撤离马纳斯空军基地的最后期限仅剩3个月。

1、马纳斯的平静

马纳斯空军基地的哨岗门口,挂着一块用英俄两种语言写成的告示牌:此区域有军犬巡逻。全副武装的美军士兵把守着坚固的防护门,基地范围内的帐篷以及临时建筑物周围,都环绕着障碍砾块和铁丝网。

距离马纳斯没多远的地方,一个吉尔吉斯斯坦妇女正在晾晒刚洗好的衣服。晾在木棍上的旧衣服后面,是一栋没有窗的水泥平房,墙壁和房顶的石棉瓦片之间,依稀留着一些通气的缝隙。房屋的边上,停着一辆俄罗斯产的旧汽车。

半年以来,马纳斯几度成为新闻头条,但这一切,似乎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民众没有多大关系。国内经济的不景气,苏联解体留下许多问题,他们首先要想着如何填饱肚子。盘踞在首都的美军基地,不过是另一个世界的禁区,与生计无关。

对于普通的美军士兵来说,回家更有吸引力。

吉政府首次宣布将关闭马纳斯空军基地的消息后,一名美国士兵在马纳斯的官方网站上写道:“我们当中的不少人都收到来自美国的邮件,问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能回家了,是否要一直待到基地关闭的那一天,关闭的决议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度假计划。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筹划婚礼、期盼退休、或者等待孩子的降生。我们的家人热切期盼得到确定的消息。”

2、美俄吉“三国演义”

不过,变化似乎总是出乎意料。

6月23日,全球大部分媒体报道了马纳斯空军基地争夺战的最新进展: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三大委员会突然宣布,取消原定8月关闭马纳斯美军基地的计划,现有基地转为运输非军用物资的“美国物资中转中心”,但吉方“没有权利搜查进出马纳斯基地的任何物资”。目前美军部署在马纳斯空军基地的全部设施和装备将直接转到该中心名下。

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而言,这一决议让他卸下了心头一块石头,马纳斯空军基地一旦关闭,奥巴马政府增派赴阿军队至6万人的计划将会严重受阻。据美联社报道,奥巴马甚至还给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发了一条私人消息,感谢他为维护阿富汗和平的反恐行动而作出的努力。

而俄罗斯方面,则显示了出人意料的平静态度。尽管还是有不少俄媒体指责吉政府态度180度的大转弯,俄外交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对俄媒体说,吉当局允许美国保留军事基地“对我们来说是极不愉快的意外”,毕竟俄罗斯曾为吉作出关闭马纳斯空军基地的决议付出了高昂的费用:提供总额20亿美元贷款和1.5亿美元无偿援助,免除吉1.8亿美元债务,还要在吉境内建设一座耗资17亿美元的水电站。

国际危机研究小组的保罗•奎因说:“吉尔吉斯斯坦不过是想做成一桩好买卖,赚更多的现金。”

美国给的价码很充足。租用马纳斯国际机场作为“中转中心”的价格从过去的1740万美元涨到了现在的6000万美元每年。而且,吉尔吉斯斯坦为了不得罪俄罗斯,合同的期限仅有一年,一年之后,吉尔吉斯斯坦也许还能“坐地起价”。除此之外,华盛顿政府还将支付3700万美元用于修建新的停机坪和仓库,3000万美元用于更新导航系统。而且,美国还将另向吉提供2000万美元设立“美吉经济发展基金”,出资3150万美元帮助吉开展禁毒和反恐行动。美国为保住马纳斯空军基地一次性总花费为1.781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姜毅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现在已经获得了在中亚地区‘可进入’的状态,那么它最主要的下一步的问题是要解决‘可站住’。马纳斯基地这个问题已经凸显出来,美国在中亚这个地区的基础不是特别牢固……对俄罗斯来讲,是要‘保住’。通过这些年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在这里能够和美国进行争夺的一些手段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双方还是传统型的争夺方式,也就是不断地对这些国家施加影响。”

3、美军构筑陆上“战略珍珠链”

对美国来说,物有所值。

从2001年建立以来,无论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发生任何变故,马纳斯基地似乎都未受影响。即便2005年3月发生的吉政府革命推翻了前任吉总统,马纳斯基地也没有停止它的正常运转,一位驻马纳斯军官说:“一切照旧……我们没有错过任何一个计划中的飞行。”

这个也被称为“甘奇空军基地”(纪念在“9•11”中殉职的纽约消防队长彼得•甘奇)的禁区,一直承担着向阿富汗运送作战部队、非军事人员、各类物资装备以及为飞机提供油料补给等任务。如果丧失马纳斯基地,美军将被迫把空中补给中转站转移到沙特阿拉伯或土耳其等国,运输路线还要绕过伊朗,操作难度加大,运输成本和效率也将备受影响。

但马纳斯空军基地的意义远不止物资、人员中转基地这么简单,它也许还是美国人全力打造的一个超级情报中心。

俄罗斯国营电视台曾报道称,美国秘密将马纳斯空军基地改为情报侦察中心,窃取周边国家的情报。电视台指责美军通过“多频度、多功能无线电电子侦察系统”,截取数以十亿计的传真、电邮及电话通话。

这或许可以与美国与北约在阿富汗的军事动向联系起来。

据悉,巴格拉姆空军基地日渐成为美军在阿富汗的最大基地,也是美军在整个中亚地区最大的基地。该基地原本被视为美军攻打阿富汗时的临时基地,而现在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美联社报道说,目前,美军在阿富汗总共驻扎着大约2.5万人,该基地就容纳了其中一半。

此外,美国“战略事件”网站曾报道,美国空军正考虑将F-22部署到巴格拉姆。而且,该基地能够起降最大运输机C-5。这意味着美军任何大型轰炸机,包括B-52H、B-1B和B-2都可以在此起降。三大远程轰炸机航程均达1万公里左右,既可发动常规战,又可发动核战。

4、美国的战略部署还不止这些。

据报道,北约已决定向阿富汗增派4架E-3空中预警机。这是北约多年来第一次在中亚地区部署预警机。一旦北约在阿富汗部署空中预警机,将使北约最现代化的空中侦察系统东移几千公里。随时可以监视周边国家的空中情况,包括作战飞机的部署、战术地空导弹和弹道导弹的试射等。北约E-3可以探测400公里范围内100多架飞机的活动。

塔利班只是一支2万人左右的游击武装,没有任何制空能力。北约国家重兵集结阿富汗,还要部署4架最现代化的空中预警机,似乎远远超过了空中作战的需求。

现在,从阿富汗、巴基斯坦、菲律宾、伊拉克、韩国等地闪动的美军身影似乎可以看出,美军在中亚、南亚、中东、东南亚、东北亚陆上“战略珍珠链”已见雏形。

当然,在美国与北约东进的态势下,俄罗斯也在积极谋划对抗。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今年一致同意组建集体快速反应部队,以“抵御军事侵略、救灾、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有组织跨国犯罪等”。此前,该组织秘书长博尔久扎就曾宣称,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在中亚地区建立联合军队集群,部署重兵应对阿富汗局势。

十八、中俄的联合应对:上合组织

1、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6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6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9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首次会议在阿拉木图举行。会议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的备忘录,并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

2002年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宗旨、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原则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2003年5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在莫斯科举行,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协调、扩大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并达成广泛共识,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时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被任命为该组织秘书长。

2003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通过了2004年上海合作组织的首个预算。

2004年1月1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的成立典礼。秘书处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最终形成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4年6月1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四次会晤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塔什干峰会标志着成立3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式结束初创阶段,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这次峰会上,蒙古国被吸收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应东道国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邀请,以总统客人身份出席峰会。

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五次会晤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6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等重要文件,并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

2006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上,为了完善和优化常设机构的工作,上合组织执行秘书职位更改为秘书长,并任命努尔加利耶夫及苏班诺夫自2007年1月1日起分别担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和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主任。

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16日在比什凯克举行,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了《比什凯克宣言》。

2008年8月28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胡锦涛在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等重要文件,会议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 》。

2009年6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叶卡捷琳堡宣言》等重要文件,会议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

2、上合斐然成绩

上海合作组织5年和它的前身“上海五国”机制10年的成果,体现在政治、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中。

在政治合作方面,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的签署,使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相互信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随着双边与多边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俄、哈、吉、塔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成员国在重大地区和热点问题上加强协调与合作,多次阐述对阿富汗等国际问题的共同立场,发表对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文明多样性、人权等问题的共同看法,努力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安全是合作的重点领域,核心是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当天,成员国即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在国际上首次对“三股势力”作出明确定义,并提出成员国合作打击的具体方向、方式及原则。这发生在“9•11”事件之前,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打击恐怖主义的远见卓识。为震慑恐怖分子,上海合作组织多次举行联合反恐演习。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成员国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收集、分析有关“三股势力”的信息,建立关于“三股势力”组织、成员、活动等信息的资料库,培训反恐专家及相关人员。

经济是合作的另一重点领域。2003年9月,北京总理会议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规定了区域经贸合作的目标、重点领域和步骤以及实施机制。《纲要》规定要推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到2020年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技术自由流动。2004年9月,比什凯克总理会议通过《纲要》的措施计划,提出了127个项目,覆盖贸易投资、海关、金融、税收、交通、能源、农业、科技、电信、环保、卫生、教育等领域。

目前,成员国建立了质检、海关、电子商务、投资促进、交通运输、能源、电信等7个专业工作组,开通了区域经济合作网站,建立了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联合体。文教、环保、救灾等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

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合作组织已建立起国家元首、总理、总检察长、安全会议秘书、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经贸部长、文化部长、交通部长、紧急救灾部门领导人、国家协调员等会议机制,并拥有两个常设机构——2004年1月和同年6月分别在北京和塔什干正式启动的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怖机构。

3、“上海精神”:生命力旺盛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区域性组织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在这些区域性组织中,上海合作组织通过5年的成功实践向世人展示了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该组织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上海精神”。

根据“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确立了新安全观、新国家关系模式和新区域合作模式。所谓“新安全观”,就是指相互信任和共同安全;“新国家关系模式”,就是指结伴而不结盟、开放和透明,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新区域合作模式”,其特点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协商一致、共同倡导、安全先行和互利协作。在上海合作组织里,没有霸权和特权、没有假想敌国,不搞对抗;在反恐方面,上海合作组织既注意治标,又努力治本。

人们不妨这样理解“上海精神”:

“上海精神”倡导以互信为安全之本,以诚相待,言而有信,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互信意味着以合作求安全,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各国的安全是相互依存的,再强大的国家,离开国际合作也难求真正的安全。“上海精神”承认并尊重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文明背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而且应该和睦相处。

“上海精神”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在国际关系中充分发扬民主,在处理事关世界与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时,遵循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原则。“上海精神”倡导加强相互协作、谋求共同发展。经济不振兴,生活不富裕,欧亚地区和世界就得不到具有牢靠基础的安宁和稳定。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奉行的是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致力于地区稳定、安全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尽管幅员大小、经济实力不一样,但在组织内一律平等,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

4、锦绣前程:多方的期盼

上海合作组织取得辉煌业绩,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与之加强交流合作。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正向世人展示着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正从安全、经济领域向人文、科技、环境等其他众多领域推进。地缘相近、悠久的历史联系、经济上互补性强、共同的利益都使这种合作具有广阔的潜力。

除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外,上海合作组织还与蒙古、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4个观察员国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联系和沟通,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东盟等其他国际组织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人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合作组织将继续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使欧亚地区和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十九、一场正在博弈的大棋局:美国的邪恶联盟与上合的文明联盟的对抗

1、与美国开始战略对视

美国担心,“上海精神”不仅将使中亚国家彻底“折服”,而且会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国家间关系模式,挑战美国在 “变革外交”中倡导的“主权过时论”和“民主至上论”。

美国为何要担心上合组织的崛起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害怕中俄联手,重新形成“二对一”的冷战格局。二任布什政府的对外战略,逐步从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议题向传统的大国政治回移。在布什政府大国战略的雷达屏幕上,有两个亮度超常的点,即“经济快速崛起的中国”和所谓“民主严重倒退的俄罗斯”。赖斯、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人多次声称,中俄两国的发展方向,将决定21世纪的国际战略格局。冷战时期中美俄三角互动的历史记忆使美国担心,为制衡美国的全球霸权,中俄两国可能会借助上合组织的平台迅速靠近,联手同美国对峙。

不仅如此,美国还担心,中亚诸国向中俄靠拢,使美国最终失去对中亚的控制。中亚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连接南亚、中东等重要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对美具有重大的地缘和经济价值,但美国的中亚渗透战略开展得并不顺利。9•11后,美国借反恐之际实现在中亚驻军,但近二三年来,上合组织发展迅速,安全合作成果卓然,削弱了美军存在的必要性;“色彩革命”后,中亚各国政府“恐美情绪”骤升,加紧向中俄领导的上合组织靠拢。美担心中亚国家借助中、俄两国,抵制美国的势力渗透,从而形成一个实质性的排美集团。

而在这些背后,还有美国并未明言的、更深层次的担忧,即美担心上合组织的新型理念会“侵蚀”美在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软实力”。长期以来美一直认为,其以美式民主与自由市场为基本指针的全球扩张政策,不仅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而且在实践方面具备高效率和广泛的吸引力。但上合组织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新型理念,更能得到各成员国和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同。美国长期以来搞的那套“对政府诱压结合、对基层加紧整改”的传统中亚政策,其吸引力正在快速消退。美国担心,“上海精神”不仅将使中亚国家彻底“折服”,而且会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国家间关系模式,挑战美国在 “变革外交”中倡导的“主权过时论”和“民主至上论”。

上合组织成立几年来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同美国进行“战略对视”的阶段。

2、美国的担心:上合组织构建强大军事集团欲终结美霸权

从2009年6月15日起,上合组织峰会以及首次“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相继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日前撰文称,上合峰会以及“金砖四国”峰会将是21世纪迄今为止意义最为重大的会议,这次会议将预示着美国金融、军事霸权的终结。

赫德森在题为“叶卡捷琳堡转折点:脱美元化,瓦解美国金融军事霸权”的文章中称,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广为人知可能不仅仅因为它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安息之地,美国霸权在此终结也将会是一个原因;美国U-2高空侦察机1960年在此被击落使叶卡捷琳堡名噪一时,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秩序从这里走向灭亡也将使它再次被人们记住。

赫德森称,挑战美国将会是叶卡捷琳堡峰会的核心内容。“与会者安慰美国外交官员说,瓦解美国的金融以及军事霸权不是会议的目的,他们想讨论的只是多边援助,不过却是美国、北约或者美元发挥不了作用的援助。”

赫德森写道,“美国外交官可以理直气壮地问,如果会议不是要终结美国霸权,那到底目的何在,毕竟会议讨论的就是多极世界秩序。2005年上合组织要求华盛顿制定撤出中亚军事基地的时间表,两年后上合组织成员国正式与前独联体国家结盟,而这些国家属于2002年成立的、以对抗北约为目的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美国评论家克里斯.赫奇斯也认为,这次峰会意味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正在构筑一个能够将美国驱逐出欧亚大陆的金融、军事集团。

不仅如此,赫德森与赫奇斯都不约而同地将“上合组织”与“金砖四国”两者联系在一起。赫奇斯在题为“美帝国已破产”的文章中称,本周在叶卡捷琳堡举行的峰会将是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统治地位终结的开始。赫德森称,上合组织以及“金砖四国”成员国打算在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以便从目前美国处于垄断地位的体系中获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国已经在与阿根廷、巴西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英镑或者欧元。两周前,中国还与马来西亚达成了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协议。

赫德森写道,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让这些国家被迫无限制地买入美元,如今,他们想挣脱这个体系。“那就意味着创造一个新的体系,而不仅仅是如某些国家以及国际金融组织所想的那样装点门面似的修修补补。”

赫奇斯认为,这将是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首次采取行动取代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行为。如果它们取得成功,美元将会大幅贬值,包括石油在内进口货物的成本将会飙升,利率大幅攀升,工作机会锐减,联邦政府机构将因为缺乏资金而裁减或者关门。美国将会变得如历史上长期陷入经济危机的魏玛共和国或者如今的津巴布韦那样。

赫德森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被视为华盛顿在世界金融体系的代理人,而世界金融体系又由美国海外军事基地以及遍布各大洋的航母做支撑。但是这种绝对的军事优势只是美帝国尚存的一丝残余,它已没有了经济实力的支撑。“如果中国、俄罗斯以及他们“非结盟”的盟友自行其事的话,美国将没法再依靠向其他国家借款过日子,也不会再有钱用在无节制的军事扩张和冒险上。”

二十、美霸权帝国的崩溃?

2008年9月,各大媒体都转载了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而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自去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不但没有结束的迹象,反而越来越严重,现在有人和1929年的经济危机相比,但此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同。美国的经济现在已经处于一种下降趋势,而且多年的穷兵黩武导致了错过最好的补救时机,现在美国经济已经越来越倚赖军事工业来阻挡下滑的趋势。随着新兴国家的不断壮大,一场世界权力的争夺也许将会使世界重新进入一种不稳定状态!

1、霸权战略下的美国意识形态

美国建国的时间虽然短暂,其发展的速度却是很快的,而且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之国内从未遭受外部势力的打击,由此产生了一种优越的心理。在美国的很多关于战略的论文中,几乎都可以看出美国人的这种思想。由于美国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扩张的方式,因此他们对侵略有一种和亚、非等不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认识,对侵略是一种崇尚与赞美。在一本《缔造战略》的书中,作者对于罗马帝国的侵略行为发出由衷的赞美,并切称之为“英雄主义”!而在另一篇关于美国核战略的论述中,将美国称为“上帝的选民”“肩负上天的使命”,并且认为美国“应该支配世界”!而奇怪的是在另一个关于中国明代战略的论述中却发出了一种奇怪的论调,日寇侵扰中国沿海成了“正当的生意”,而北方蒙古族的入侵成了“发展和中国的商业”,称中国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为“民族偏见”,而那些为抵抗外族入侵的中国民族英雄成了“民族的罪人”,也难怪今天的许多中国的精英们要抹杀中国的传统文化,那思想简直和美国的政治家们一脉相承!

而宗教是世界屠杀的另一个罪魁祸首,多少屠杀都是披着“救世”的宗教外衣来进行的。美国人的宗教意识也不例外,在他们看来,除了基督教之外的其他一切文化和宗教都是罪恶的。 这和古代的欧洲独裁者们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话也只在与古代的人还不知道用“民主和自由”来作掩护,无论怎么说民主也不是美国人的专利,虽然这些只是有阶级性和局限性的“民主”。在一个神的社会里是不会有什么民主可言的,因为“神”的存在就是权利垄断的象征,还恬不知耻的谈什么民主呢!

美国霸权思维正是建立在这么多的“优越性和神的恩赐”上的,因此美国自然要利用一切手段去“拯救”世界,用美国文化和基督教的精神去吞噬其他民族和国家!

2、美国经济的衰退和霸权思维空前高涨的矛盾

正因为前面所说的种种原因,美国致力与建立一个在基督教统治下世界帝国,并且利用军事和舆论手段不断推进自己的战略进程。但由于美国其资本主义帝国的性质决定了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其经济开始出现增长停滞的现象。而且随着世界民族觉醒,新兴国家开始有意或无意的阻止美国霸权的脚步,对美国经济产和国际政治生一定的冲击。

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已经不是什么新的事物,早在“911”袭击前夕就已经开始,但是凭借美国对外军事行动的刺激,美国经济得以暂时摆脱困境。但是由于体制问题产生不可扭转的形势,自去年以来,美国开始在金融领域出现重大挫折,次贷危机的恐惧开始西方世界迅速传播,美国对次进行了多次积极的救助,但没有丝毫的成果。这次位于美国第三、四位的投资银行出现的问题对美国及西方世界带来的打击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投资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动力,而金融是其血液,如果这些都出现了问题,也就预示着一种时代的终结!正如同农业对封建社会的支柱地位一样,农业地位的衰退必然导致封建社会的终结!

但是美国是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的,而资本家们也不会轻易的放弃手中的权利。

美国长期以来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在于其凭借二战积累的雄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而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资本正渐渐的流失,而这又会带动人才的变化,这两者结合的后果就是技术上的变化。美国现在依靠这些优势已经不能维持其经济上的发展动力,那么只有利用军事工业和活动的不断增加来刺激经济。

美国由于其霸权战略的需要,军事一直处于一种强大的扩张阶段,在其对手苏联解体之后反而变本加利。一方面是其霸权战略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的霸权压力并没有减轻,新兴国家的不断壮大使得美国只有不断增加对军事的投入。现在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的一半以上,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和庞大的军事力量虽然刺激了美国经济但也消耗了美国大量的资本。“反导”系统的组建是美国霸权达到了一个高峰的标志,但美国经济上的表现也证明了美国也很难再前进一步。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美国的表现似乎也证明了这个问题!正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现在美国的强大已经失去了经济上的支撑动力!

3、国际复杂形势的多变与权力争夺

随着世界霸发展到了鼎盛,其衰落也成为必然。而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对世界权力的争夺必然有加剧的趋势。但是由于目前核威慑形成的势力平衡,世界冲突一直处于一种可以控制的局势,因为谁也不想两败俱伤。但是由于地区冲突可能导致的大规模战争是当前最大的隐患。

美国在占领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凭借本身的力量已经很难再同时控制其它国家和地区,而且随着中俄对美国霸权的认识,对于美国的军事行动开始保持警戒状态,这样美国就转而进行代理人战争。在去年的以叙战争中就是明显的代理人战争,而前但时间的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军事冲突也可以说是美国一手策划的。

伊朗一直是美国的心腹大患,因为其是国际社会反美中坚,在宗教上又和美国有强烈的冲突,而且有丰富的石油,地理位置上处于亚洲国家和西亚、非洲的路上咽喉,并且和中俄关系密切,是美国推行其霸权的一个重大障碍。关键的是伊朗现在进行的核实验正好成为美国的借口。美国目前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虽然可以击败伊朗,却不能控制他,而且会受到国内反战势力的阻扰和国际社会的谴责,中俄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支持伊朗这个最后的战略要地。但是美国为了挽救自己的霸权末日,必然要加强对世界的能源等控制,那么一个合适的代理人是当前所必须的。以色列和伊朗是夙敌,双方都多次表达了消灭对手的言论。以色列能不能担当如此大任呢?

以色列的空军是很有名的,目前依然保持着对伊朗的优势。目前美国已经决定向以色列提供1000枚钻地精确制导炸弹,目的不言而喻,除了伊朗在没有什么对手能让以色列动用此类武器。而且美国曾与去年宣布在以色列建立一个武器库,那时候美国就已经开始部署了针对伊朗的一整套进攻战略,而前段时间美国又曾经宣布将在海外某秘密地点建立一个“反导”基地,有人说可能是以色列。而在本月15号,美国等北约国家和哈萨克肆坦举行了军事演习,上合组织并不牢固,而美国则可能借助“颜色革命”等手段进行破坏,中俄将告别后院,进入一个没有战略纵深的时代。而韩国也可能成为下一个以色列。显然,美国越来越多的会利用地区之间的冲突进行此类的代理人战争,一方面可以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消除国际负面影响,而同时有可以将自己的军火销售到这些地区或者更多的地区。因为此类战争将会起到骨牌效应,导致更多的地区冲突。现在美国的军火已经开始打破了先前的很多条文规定,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比如象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国家都成为美国的军火客户!

4、世界进入不稳定阶段

霸权的衰落和新兴国家的崛起对世界来说是一个挑战,旧有的核威慑机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发生变化,随着核技术的不断扩散,新的防御体系成为未来军事平衡的基础。随着航天技术、激光武器、基因武器、电磁、脉冲等武器的发展,未来军事的胜负越来越以来科技和经济基础。以美国的“反导]系统为例,未来的防御系统将更加的成熟,谁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显然就会获得优异的军事优势,平衡一旦打破世界将迎来更加动荡的战国时代。

世界性的大战现在似乎离我们太远,其实战争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叠加而成,无论多么精密的战略筹备,终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虽然美国通过对阿富汗、伊拉克、南斯拉夫等战争中象我们展示了战争的可控制性,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既双方军事实力的悬殊性。在战争之前这些国家基本上已经被剥夺了战争的权利,成为美国战争秀的牺牲品。而大国之间的战争则完全不同,在战略上有完全超乎人类想象力的潜力存在。这些潜力不仅在于地理上漫长的战略纵深,还在于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还有战术上对总体战略的影响,自然和国际力量的不确定和微妙变化等等。

其实世界上大的战争基本上都是由于局部地区的冲突而引发的,在利益和胜利面前,人往往会目前基于核威慑的力量平衡正在科技等众多因素面前发生转变,新的战争方式也许会最终改变这种平衡,世界新旧势力的相互争斗和地区冲突的不可控制等因素随时会对旧的体系形成挑战。世界正进入一个充满变数的动荡时期!

(全文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3919.html

更多阅读

苏、黄的书法与诗法 苏士澍书法价格

内容提要 苏轼、黄庭坚倡导的“尚意”书法,追求“出新意”和“生新奇”,其笔意的纵横曲折与“以文为诗”而重气格的宋诗章法相通。他们的书体,或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或雄健奇崛、丰筋多骨,一如其诗体而风格独特,具有“一笔书”的气韵,

发廊女、小姐的"罪与罚" 漂亮的发廊女

[编者案]“小姐”、“发廊妹”就生活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甚至到处都是。一道玻璃门,一盏暗红色的灯,凉快的服饰,肆无忌惮的疯笑和招手。更深的了解都来源于网络,编辑把这些年来网络上关于小姐的“罪与罚”罗列出来,这里所说的罪是“所受之

声明:《新疆、中亚的历史与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 新疆》为网友带著魂魄散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