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张籍》译文及赏析 秋思 张籍 ppt

《秋思·张籍》译文及赏析 秋思 张籍 ppt

《秋思·张 籍》 译文及赏析

文/小儒丸子


王安石在《题张司业诗》评张籍此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果没有王安石对此诗的高度评价,光凭当代人对文学的认知能力,我们哪里会看上张籍《秋思》这首诗?

【张籍】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

【创作年代释疑】

张籍这一生,最感触深的:一是求师经历,二是一辈子感激孟郊、韩愈、白居易三个老师,三是最感激韩愈。韩愈最有名的恐怕是《师说》,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最令张籍感触良多。‘秋思’就张籍个人感情而言,主题是“思念老师韩愈,兼及老师孟郊、白居易两人”;‘秋思’就张籍就文学主张而言,推崇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就诗而言,韩愈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以文为诗”,张籍这首诗作看来是晚年追思韩愈所作,这是《秋思》语言如此平淡的原因。这首诗作,系张籍依据韩愈“词必己出、陈言务去、以文为诗”主张而精心创作的佳作。

张籍的五律、七律,不是‘不事藻饰,不假雕琢’,而是其隐语功夫达到‘大隐隐于市井之言’的大隐无形之境界,整个唐代都推崇这种系辞风格。

【秋思与求是】

‘秋思’主音‘qiu/si’、类音‘qiu/jiushi/si’,‘秋思’与‘求是’这两个词组,就语音思维体系而言‘性相近’,没有区别。杜甫“流连戏蝶(揲)时时舞(悟),自在娇莺(校音)恰恰啼”意思是说“性相近的类音,是可以‘揲之移于异思’的。”

韩愈说‘求是’就是“道之所存,师(思)之所存。”‘道’是什么?子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文法上理解,‘道’是语音、拼音、声母、韵母思维体系,‘器’是字器、文字思维体系。

‘求是’,“求是”是浙大校训,是竺可桢老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确立的。1935年8月,竺可桢发表题为《利害与是非》的讲演,他指出,中国近30年来提倡“科学救国”,但只看重西方科学带来的物质文明,却没有培养适合科学生长的“科学精神”。他说“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没有道德的云帆,无以济智慧的沧海。就个人修为而言‘求是’,小篆字形从‘求日正’。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什么?‘传’是‘文明之火,薪火相传’,不相信文明、不亲近文明,学点害人的智慧吗?就政治而言,‘是’是什么?‘是’是‘德音孔昭,君子是则是效’,君子以弘扬、实践道德准则为己任。

【译文】

我遇到写《师说》的韩愈了,他很是赏识我。因为有韩愈这样的文学大师提倡古文运动,提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主张;洛阳城里‘求是’之秋风盛行;我很高兴。想写一篇赞美大师韩愈‘积善之家’的文章,思绪万千、意万重之下,不敢轻率写违背古文运动提倡儒学道统主张的文字,写赞美个人的文章有‘巧言令色鲜以仁’之嫌疑。真写出了有‘巧言令色鲜以仁’嫌疑之文章,那就百口莫辩了,既抹杀老师的威望,又生恐老师责备。因此,我给韩愈老师的书信,总是讲究‘嘉之会’,我谓之‘家书’,要制作‘嘉之会’的家书,需要尽心尽力的言辞达意,上有语音思维体系的带来的思维严密,下有道德文章、方法论的开阖。不知道有多少次,临到要寄出的时候,深恐不和老师提倡的文学主张,又把寄信人叫回来,仔细打开看看,心音之上是否有一法不可收拾的错误,是否破坏了音学理论、心学理论、儒家经典理论。孔子说积善之家的家书有”君密不失臣,臣密不失身”的基本要求,生怕字音之间有漏洞,引起别人的误解,误国、误人、误己。言念及此,我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之感。“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说立体思维体系真难把握。

【翻译难点】

扣住《师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韩愈古文运动、张籍表达韩愈提携感激之恩这三点,来训诂,要注意重音字隐含在原文字器之上的分解。张籍这首诗作,最有价值的地方,可以训诂出其对语音思维体系的独特见解。

解读这样的诗作,要多找几个同音字,同音字又翻译为白话,一句诗语,不断置换字器,意境越推越高,基本采用三句音同、意义不同,运用三句式方式解读,其译文中,基本围绕境界高低不同,不断变换角度、主语、宾语、动词,围绕诗语主音进行演绎。一句隐语诗,需要三四句有诗意或、哲学意味的白话来解读,才基本可以解读清楚。用字器之象来组词、添加主谓宾,不可能解读出诗语中隐含的真意。

【赏析一】

《秋思》这首诗作犹如间谍的 谍文,其实隐含许多哲音思维理论文法。对易理的理解,极有好处。

“洛阳城里见秋风”,洛阳城里学风、求师重教的风气日趋浓厚起来,那是老师韩愈提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果。儒家语音思维体系、儒家文字思维体系,都离不开儒家道德体系支撑,孔子说“君子德风”,老师韩愈的师德,没得说。秋风,应理解为“求形而上谓之道的求道之风”,此解读也源自《师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一语。

“欲作家书意万重”,欲作表彰老师师德之文,感慨万千之下,竟然无从下笔,我实在无法用言辞表达出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家书’从字面理解为‘道相同为一家,到不同不相为谋’,‘家书’之音‘jiashu’,实际隐含‘嘉书、嘉疏、积善之家书’等许多字器,王安石看来从《秋思》这句诗语起,开始有‘字、音、中拥中庸’这‘三味’感觉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可以说是最有份量的一句话。

字面意思解读为:感慨良多之下,恐怕情不能止于礼,失去了道德分寸、文理分寸,误入献媚的‘巧言令色鲜以仁’的俗语里,那就违背了韩愈老师的崇儒道主张。

哲学意思解读为:儒家‘字、音、中拥儒术’,文字思维体系不足部分,需要语音思维体系来严密其哲思,需要字器来利其政务,可以宽泛以哲理,亦可以精确以《采薇》,言念及此,常恐经营四方的文书词不达意,延误国事,那就误国、误己、误儒道、误了老师们对我的期望,我每每想起,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之感。‘复’解读为‘复关’,《诗经·氓》有‘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系辞》有“君密不失臣,臣密不失身”之教导。自此。王安石大概渐入《秋思》佳境了。

“行人临发又开封”,

字面意思不需多讲。如果从文法上理解,从这句诗语里揭示的是用‘心音’制作的隐语的开与封,需要因时而变化,隐喻‘革卦‘之礼,革卦位居周易四九卦,孔子取‘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立三位一体立体思维的主要目的是‘求时变,演新政,而不丧仁道’,这就是孔子以‘革易’又演绎了一套《周易》的道理。到此,《秋思》彻底征服了大宋名相王安石。

一首诗作,既读不出形而上学,又读不出形而下的方法论,那是打油诗,打油诗不称之为诗。方法论讲究‘素’,人性讲究情,维圣人对‘情愫’知进退,能耕人情之田。你这个学期要学的张籍《秋思》这首诗,就很有‘以愫为主,情在方法论中隐’的知进退领悟。孔子说‘以情为首来读书,亦泛其流,如有隐忧’,就算建立了语音思维体系,也如李白、杜甫式的一事无成,这就是《秋思》这首诗作的大意境。

【赏析二】

李白、杜甫的地位,真高不可攀吗?在以情定音方面,李白、杜甫似乎意境高。但儒家提倡‘黄裳元吉’,这就需要情窦初开的时候及时调整读书的方向,应该追求潜在的更多的东西,来完善、严密我们的立体思维体系,‘坤以简能’不是那么好掌握的,尤其在应对战争特定时期的思维,那决不是逻辑思维能博弈得最恰当方法的。我从李白、杜甫所谓诗文里找不到这方面的哲思、方法论,这就是李白、杜甫不如韩愈、王安石、房谋杜断、白居易、刘禹锡、张九龄等人的地方。文学不是摆看的,尽管可以摆看。我们决不能以好看而否决其中的方法论,宁信其无方法论,不信其有系辞理论,孔子说:“子言政,何言杀?”谐隐诗语说的是思无邪的‘正气、政治’,你怎么傻里傻气,硬要对朦胧诗语‘抱元守一’,非要抹杀诗语中隐含的方法论,你才舒服?

这么评价李白、杜甫的字音学问,可能不被当今之人接受。为什么呢?西方有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所以用李白应证西方浪漫主义在中国也有;西方有现实主义文学,所以用杜甫来应证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也有。这种方式是完全建立在对西方文学理论一知半解译文基础上的附会,已经完全失去汉语语音思维体系感觉上的附会,文学上有附会理论,这种附会理论需要母语语音思维体系来验证,西方文学理论需要西方语音思维体系理论来验证,汉语诗语需要汉语语音思维体系理论《易经》、《诗经》来验证,比较元之前对唐诗的鉴定,大多采用文言、诗语、隐语来评价,这是因为这些文学理论家对语音思维体系还有点感觉,五四之后的解读,却是完全失去语音思维感觉的人对唐诗的附会,甚至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鉴赏唐诗,这些人实质是完全西化思想主导下的思维,却不甘于中国民族不如西方民族。这种论证的逻辑思维错在哪里?‘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显然不同,当代对唐诗的解读方法,其实崇尚的是没有任何文化含义的解读,既没有西方文化的成分,也没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当代文学鉴赏的理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现在不是‘文学理论、鉴赏理论之路任重而道远’的问题,是怎么重头再来的问题,没有这种勇气,孔子说:“见《易》不为,无勇也。”

一个民族,都沦落到了失去解读母语经典的勇气了,还会有未来吗?除墨守成规者不敢博弈、既得利益者不敢放弃既得利益外,我就不相信,这个民族就没有文学斗士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3800.html

更多阅读

《晋书王猛传》原文及译文 晋书译文

《晋书王猛传》原文及译文原文: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成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所谓伊人,在水之湄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7。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声明:《《秋思·张籍》译文及赏析 秋思 张籍 ppt》为网友气质小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