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公路上,开阔的视野,让人对车速的反映迟钝了,100多公里的时速感觉像是80公里。
壮美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顿感词汇贫乏,只剩下“太美了!”的赞叹。
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古族发祥地之一,又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走向中原、走向世界的地方。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继承帝位,建立大元帝国,并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筑了著名的元上都;之后的元朝八位皇帝也都在元上都继位。因此,自世祖忽必烈始,元朝历朝历代皇帝已经真正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的家乡人。
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
斟满一杯杯马奶酒
嘹亮的敬酒歌像清泉伴着深情在屋中流淌
“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请你喝一杯下马酒,
洗去一路风尘,来看看美丽的草原。”
“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请你喝一杯下马酒,
草原就是你的家,来尝尝香甜的美酒。”
“远方的朋友尊贵的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
献上一片草原的深情,请你喝一杯下马酒。”
哈达是藏、蒙民族表达敬意和祝贺用的长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
白色哈达象征纯洁、美好、吉祥、善良,人们珍视洁白的颜色,因为在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上,白色是最为常见的颜色,漫长冬季的茫茫雪原,用青稞磨出的面,白色的蒙古包,骑的白马,放养的羊群,挤的牛奶、羊奶等,都是白色。
然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人们更加崇尚蓝色,因为蓝色是天空的色彩。蓝色又称为青色,蒙古语“呼和”意为青色,在人名、地名中多用,“呼和浩特”即青城之意。蓝色在草原上象征着永恒、兴旺、坚贞和忠诚,牧民特别喜爱穿蓝色的袍子,在生活中的装饰图案多采用蓝色,所以蓝色的哈达是内蒙最常见的哈达。
蘸一点马奶酒弹向天空,再蘸一下弹向大地,最后将马奶酒抹向自己的额头,像成吉思汗那样,敬天,敬地,敬祖先。
马奶酒、手把肉是蒙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饮料食物和待客佳肴。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应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欢快的蒙古歌曲一支接着一支,哈达、奶酒一一敬上,尽管我们听不懂歌词,但优美的旋律,热烈、欢快的气氛,让我们感动,这充满深情的节目是锡林浩特的博友阿远(网名风中的草原)送给我们的意外惊喜。
洛队在他的博文:感谢风中的草原(阿远)带给我们的惊喜中有精彩的记述。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味道酸酸的,虽然品尝起来有点酒精的感觉,实际酒精含量不到2度,所以我们一再被告知,马奶酒不是酒,放心大胆的喝!尽管不是很习惯马奶酒的味道,但蒙族朋友的盛意满满,我们必须一口气喝完!汗裔巴爷还特别介绍,马奶酒营养丰富,是养生养颜的好饮品,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锡林浩特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明珠,原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之后裔领地。明朝时,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别勒古代第十七世孙诺必特默克图的游牧地,其部落号为阿巴嘎哈纳尔。清乾隆八年(1743年)在此建贝子庙,故俗称贝子旗。
贝子庙毁于“文革”,现有的建筑是近些年复建的,没啥参观价值。
在贝子庙后面的山坡上,坐落着额尔敦敖包,特别请教巴爷,“敖包”有什么特殊的宗教含义吗?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宗教含义,敖包就是人为堆起来的石头或土堆。古时候,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路标或界标,后来,鉴于中原民族以山为天之象征,祭山祈年,离山较远的草原上的人们,便“垒石为山,视之为神”,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额尔敦有“宝”之意,额尔敦敖包可译为“宝山”或“宝地”。
额尔敦敖包始建于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由十三个敖包组成,额尔敦敖包已有二百多年的祭祀历史,却在“文革”中被毁,直到2000年以后才重新复建。
五彩的哈达挂满敖包,包含了多少人衷心的祈愿。
我们也学着蒙族人们,绕着主敖包顺时针转三圈,祈求佛祖保佑。
苍天之下,愿所有的生灵自由、快乐。
蒙元文化广场,锡林浩特市标志性建筑。
雕刻着蒙古民族的发展史
跃马扬鞭的成吉思汗
背靠背的男人和女人,环视着辽阔、生生不息的大草原。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但同时又是脆弱的、需要人们好好保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