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lt-riddenpeoplemakegreatleaders?
为什么容易感到内疚的人会是集体中的一笔重要财富,而且也往往称为团队中很好的领导者?
其实这个理论很好理解。简而言之,容易产生内疚感的人,往往也是那些主动对整个集体、对他人和自己承担起责任的人。内疚不等同于羞愧或者不自信,因为一个人的内疚其实是建立在自己明确的是非观和强烈的责任感之上的。
一个guilt-ridden的经理,不是不会炒掉表现不好的员工,反而,他会觉得自己有义务做好公司的守护者,剔除少数的给整个集体带来消极影响的人来让整个公司得益。
这样的人往往也能很好地处理争端——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内在地那种清晰地是非观念,即使是在激烈地争论中,他们也会小心自己地任何言论和举动,并会为自己一时过激和冲动言论负责,他们很少是那种只顾自己、一位为自己辩护、蛮不讲理地人。
但说到这里,不得不区别一下内疚和羞愧。虽然这两种情感地表现方式很接近,让人容易混淆。但内疚是对事,而羞愧是对人。内疚是由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羞愧则更偏向于对自己能力、性格等的否定。内疚的人会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错和主动承担责任,而羞愧的人往往变的很defensive、回避问题、变得易受伤、言语带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由于强调的更多的是人应遵守的道义和道德,而非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很多中国人在做错事情时,更多时候会由于自己在道义上处于弱势而感到羞愧、抬不起头,以取得他人的原谅和重新接纳。而西方的价值观则一直很强调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和应该承担起的义务,所以西方人在面对自己的过错时,最根本的感受,是内疚,他们的”I’msorry”就等同于“我做错了(我会对此负责)”,而东方文化中的“对不起”往往是表明自己意识到自己在道义上处于弱的那边。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亚洲人,美国人很少讲“I’msorry”。东方人的道歉,目的是祈求原谅和接纳,西方人的道歉,目的是认错和揽下责任。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两种情绪,有些人多内疚、有些人多羞愧,在多元化、商业化的今天,如果能够区别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究竟是内疚(guilt)还是羞愧(shame),就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剔除掉不必要的负面情绪,更恰当地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