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与光辉灵性按摩导引术八部疏通经络养身功 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目录

·• 一、简介

·• 二、功法介绍

·• 三、易筋经全文

·• 四、翻译后的易筋经全文总论

·• 五、国家版《易筋经》习练要领

·• 六、国家版《易筋经》功法问答

·• 七、少林易筋经洗髓经传人解读

  易筋经为中国气功传统功法之一。“易筋经”以强筋健骨为最,因此对于筋骨肢体及肾虚、阳痿、早泄、失眠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一、简介

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彩图六)。达摩会议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如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所以“易筋”原属道家思想,再加上《易筋经》中有“配合阴阳法”,是用少女少妇按摩,甚至还有类似于道家房中术的内容,以及《易筋经》第一次出现时是由天台紫凝道人宗衡公布的这些事实,因此可以断定《易筋经》实为道家功法,与达摩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说法。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

二、功法介绍

1、韦驮献杵第一势

(一)口诀:立身期正下,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二)动作姿势

①预备桩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继而放松,轻轻闭合,眼若垂帘。心平气和,神能安详,洗心涤滤,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头颈、肩、臂、平、胸、腹、臀、大腿、小腿、脚依次放松,躯体各关节及内脏放松,做到身无紧处,心无杂念,神意内收。

继而再做内观放松,神意内收,导引气血内观泥丸,自觉头脑清新,清莹如晨露。
  引气下行,内观咽喉,自觉颈项放松。
  引气下行,内观小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引气下行,内观脾骨,自觉中焦温涧,胃脘舒适。
  引气下行,内观下丹田,自觉命门相火温煦,无气充沛,腹内暖意融之。
  引气下行,内观会阴,自觉会阴放松。
  引气沿两腿内侧下行,内观涌泉,自觉无限生机自足下涌出。

②拱手当胸:两臂徐徐前手举,掌心相对与肩等宽,两臂平直,再屈肘,肘节自然向下提坠,两手慢慢内收,距胸约一拳后,两手指尖相叠,拇指轻触,掌心向内。此时要求沉肩坠时,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舌抵上腭,面带微笑。

2、韦驮献杵第二势

(一)口诀: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二)动作姿势
  ①接上势,翻转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在体前缓缓下接至小腹前,同时引气下导。两掌左右分开,翻转掌心朝上,缓慢上抬呈侧平举意念在无限远处。两手微高于肩,两眼平视前方,极目远眺,舌尖放下平铺,松腰松胯,两足趾抓地,似要生根之状,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摒弃诸缘。

3、韦驮献杵第三势

(一)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二)动作姿势

①掌托天门目上举:接上势,两臂上举,掌心相对,翻转掌心向上,十指相对,舌抵上腭,仰面观天,眼看九天之外,脚跟提起,足尖着地。

②俯掌贯气:两掌心翻转朝下,肘微屈,头正,眼平视前方,舌尖放下,两身在身前缓缓下按至小腹前,神意自九天之外收回,自头顶白会穴透入,径咽喉,脊髓至尾闾,沿两腿直达涌泉。下导时,足跟随之着地。

4、摘星换斗势

(一)口诀:双手擎天掌覆头,再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二)动作姿势

①双手擎天掌覆头:右手径身体右侧缓缓向上举起,掌心朝天,五指朝左弓,松肩直臂左手臂外劳宫紧贴命门。舌抵上腭,仰面上观手背,透过手背看九天之上,身体自命门起上下双向伸展。

②俯首贯气:右掌翻转向下,生屈肘,头正,舌尖自上腭自然放下,眼平视前方或轻闭,同时"神返身中"。久练后与双手擎天连续练习时有"人在气中,气在人内",内外一气的感觉。松腰,则左掌劳宫穴发气,与上式"俯掌贯气"同,可参阅。

左手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5、倒拽九牛尾势

(一)口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二)动作姿势

①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上举,拳稍过头顶,拳心向内,屈肘。前臂与上臂所成角度略大于直角。肘不过膝,膝不过足,成半圆形,两腿观左拳。右手握拳,直肘向后伸展,拳心向后,前后两拳成绞绳状,称为螺旋颈。松肩,两肩要平而顺达。背直,塌腰收臀,胸略内含,藏气于小腹,鼻息调匀,舌尖轻抵上腭。

②导气下达两拳放松成半握拳状。舌尖自上腭放下,肩、腰放松,左手劳宫穴发气,闭目。气自天目穴遂入,依次贯穿脑髓,脊髓、两腿骨髓,直达两脚涌泉穴。

③转身向右,与前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6、出爪亮翅式

(一)口诀:挺身兼怒目,握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二)动作姿势

1、握拳护腰由第一势预备桩功,上身前俯,两臂在身前松垂,两手握拳,由身前缓缓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顺气,身直胸展,舌尖轻抵上腭,青少年,年轻力壮或以增强力量为目的者,提起握紧拳。

2、两拳变掌,缓缓向前推出,至终点时掌心朝前,坐腕屈指,高与肩平,两眼平视指端,延展及远。

3、松腕,虚掌,十指微屈,屈肘,两手缓缓向胸胁收回,势落海水还潮,两眼轻闭,舌尖轻抵上腭,配以缓缓吸气。

7、九鬼拔马刀势

(一)口诀:侧道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二)动作姿势

①右手后背,掌心朝外,置于腰部。左手上举过头,屈肘贴枕部抱头,手指压拉右耳,左腋张开。同时头颈腰背拧转向左后方,眼看右足跟。舌尖轻抵上腭,稍停片刻。

②拧身复正,侧头上观。两眼延展及远。舌尖轻抵上腭,身直气静。两手沿体前缓慢下落,恢复预备桩功。动作3、4与1、2同,唯左右相反。

8、三盘落地势

(一)口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各翻起,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二)动作姿势

①同第一式预备柱功,屈腰下蹲,同时两掌分向身侧胯旁,指尖朝向左右侧方(微微偏前),虎口撑圆,眼看前方,延展及远。上虚下实,空胸实腹,松腰敛臀,气蓄小腹。要做到顶平、肩平、心平气静。练虚静功者可闭目敛神,铜钟气功即脱胎于比式,故亦可做单独桩法练之。
  两腿伸直,翻掌托起,如托千斤。同时及气,舌抵上腭,眼向前平视,全身放松。
  俯掌屈膝下按(恢复马步蹲按),配以呼吸,如此反复蹲起3次。年轻体装者则宜全蹲,站起进宜缓,同时握拳上提。

9、青龙探爪势

(一)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必谧。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吸气。舌尖轻抵上腭。右拳以拳面抵于章门穴,左拳变掌上举过头,腰身缓缓屈向左侧,使左腰充分收缩,右腰极度伸展。掌心朝下,舌尖轻抵上腭,自然呼吸,眼看左掌。

屈膝下蹲,左手翻转掌心朝上,手背离地面少许,沿地面自左方,径前方划弧至左脚外侧;右拳变掌落下,同时身体亦随之转正,两握拳。直立,左掌同时提置左章门穴。右手动作与左手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10、卧虎扑食势

(一)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息息调远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直形也卫生。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径腰间肘掌心朝上,身直胸展。不停,两拳顺着胸部向上伸至口手,拳心转向里,同时屈膝、屈胯、微蹲蓄势,配以深长吸气。

左脚踏前一步,顺势成左弓步,同时臂内旋变掌向前下扑伸,掌高与胸齐,眼视两手。在扑伸的同时发"哈"声吐气。不停,身体前倾,腰部平直,将胸中余气呼尽,顺势两手分按至左脚两侧。头向上略抬,两眼平视及远。极目远眺。

前两个动作要协调一致。两脚不动,起身后坐同时两手握拳,沿左腿上提。其他动作与前述之动作同。如此共扑伸3次,左脚收回,右弓步动作与左弓步同,唯左右相反。

11、打躬势
  (一)口诀:两手齐持脑,垂腰直膝间,头唯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听散寒,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腰,力在肘双弯。

(二)动作姿势

两臂展直,自身侧高举过头,仰面观天,头颈正直,屈肘两手抱后脑,掌心掩耳,两肘张开,与肩平行。

上身前俯成打躬状,头部低垂,大约至两膝前方。两膝勿屈,微微呼吸,掌心掩耳。两手以指(食、中、无名指)交替轻弹后脑(风池穴附近)各36次。

缓缓伸腰站直,先左侧拧腰侧转,再向右侧拧腰侧转,往返7次,两脚勿移,腰直目松,膝直不僵,舌尖自然放下,面带微笑。

在身体转至正中后,抬起脚跟,同时两手自脑后高举过头,仰掌呈擎天状,躯体充分舒展,并配合吸气。

12、掉尾势

(一)口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21次,左右伸脑,以七为志,更坐作功,盘膝重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准备。

(二)动作姿势

两手分别自身侧高举过头。两掌相合,提顶、伸腰、展臂、提起脚跟极力高举。

脚跟落地,两脚踏实,同时两掌落至胸前。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朝外,两臂也随之前伸,展直。翻掌朝下,在身前徐徐下降至裆的部位后,弯腰前俯,继续下按至地。膝不可屈,如有未达,不可勉强。下按至终点时,昂头,舌抵上腭。如此俯仰躬身重复举按3-5次。天长日久,掌可逐渐靠近地面,则腰身柔若童子。

转腰向左方,两脚不移,仅左脚步变虚,右腿变实,右膝微屈。同时两手保持交叉状态,沿地面划弧移至左脚外侧。两臂保持伸展,自左方高举转头,掌心朝上,仰面观天,拧腰180度转向右方,徐徐弯腰右方俯身,下按至右脚步外侧,如未达到,不可勉强,可继续俯仰3-5次,以后逐渐靠近地面。

最后一次下按右脚外侧时,伸舒腰身两臂随之高举过头。继之拧腰转身至正前方。两掌相合,徐徐降至胸前。两掌缓缓分开,十指相对,下按,两手分开,自然下垂于两胯旁,恢复成预备桩功势。两脚跟起落顿地3-21次。

三、易筋经全文

【达摩易筋经】

『达摩易筋经』相传是由少林寺『达摩大师』所创,为中国武术界中最负盛名的内功心法。之所以神秘,则源之於千百年来达摩易筋经向来只传内门弟子,而坊间虽然仅凭著一些片段的印象抄练,却已然能进艺无穷,而流传开来,使得『达摩易筋经』的功效备受肯定。长久以来各方为求『达摩易筋经』古本,均不遗余力。故事也一个个发生小说家的丰富题材於斯而生,虽不如小说笔下的神力无穷,却亦已是相去不远。

以发扬国术为宗旨的『中国武术名拳录』教学录影带,发行以来承蒙各界的关怀与爱护,对本产品建言良多,其中尤以『劲』寻『气』为盛。然『气』之导引与调息,『劲』之刚、柔、收、发、非专章无以明述。有监於此,本公司不惜钜资特别情商『北螳螂自然本门』,第六代忠字辈掌门周宝富老师,公布向来不予外传的内功心法,正宗古本一0八式『达摩易经』,以利各方同好之练功与修行。

修行『达摩易筋经』,能使人神清气明,通身舒畅,经由『导引』更能强化人体细胞组织之新陈代谢,对於『精、气、神』的强化以及美容养颜均有助益。『达摩易筋经』为中国武术界最有效的练气内功,每日运行,日久自然於运劲上挥霍自如。长时间较技时亦不致感到呼吸困难。同时,於拳术演练上更能增进动作的速度,而拳法的劲道亦能相对增强,实乃习武之人不可缺少的练功心法。『达摩易筋经』向有传内不传外之规,此即是内门弟子不同於外门弟子之所在,时值今日工商社会科技先进。国人运动量相形减少体能日渐虚弱,有感於此,特破旧规嘉惠大众,期藉『达摩易筋经』之公开,延众之精,强众之气,增众之神,进体魄之强健於无形。

『达摩易筋经』可改善骨骼的结构,对於发育中的青少年,是最佳的健身术。青少年每日修习『达摩易筋经』持续半年后,会让人有虎虎生风之感;儿童持续修习『达摩易筋经』,对虚弱的体质会大为改善;中年人修行『达摩易筋经』后,平时常见之倦怠顿行消失,一般常见之忧郁紧张渐行消退,体质因值改善而体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动不便以及痼疾缠身之人,练习『达摩易筋经』对於改善虚弱的体质,及身体的健康与复健均能有所助益;女性练习『达摩易筋经』因呼吸的调息促进体内氧气的供给,而使精神焕发,体态均匀恢复青春,更因行功时能燃烧大量脂肪,实为美容、养颜、瘦身之最佳运动。

『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后天、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为『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为一0八式。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一0八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之气为主,故名曰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然因岁月增长日渐疏远,徒有先天之气却未能使用,天门功是藉由肢体之运行广纳先天之气,以强身健魄。所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动以养生、健身、病顺生节欲、取利去害』,牵引『天门之功』导引『先天之息』则获益无穷。初学『达摩易筋经』之时会有内急排便之现象,此乃排除体内污浊废气之正常现象,又每次修习之时以不超过三节,三十二式为宜,实因『达摩易筋经』动作看似简单,然演练起来功效非凡切忌贪功。

『中国武术名拳录』教学带的制作一向严谨,以期对中国武术之传承能尽棉薄之力,尽量保留原貌,此次制作之,正宗古本天门一0八式『达摩易筋经』先天导行气功。仍一本初衷,以让修习者易学易懂为目标,现今已经拍摄完成,正式推出共计九卷,每卷十二式,影带内容前段以教学为主,讲解每一式之动作与调息之方法,后段为带领修习只要跟著影带练习轻松易学,随处可练不限空间,老少咸宜。

养身口诀

『动以养生、健身、顺生节欲、取利去害』

『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春三月』,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使神得爽

『夏三月』,天地之交,夜卧早起,使气得泄。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收 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冬三月』,水冰地折,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

『导引之息』,以鼻纳气,以口吐气,纳者一息,吐者六气,吹呼唏呵嘘泗。

『吹之去热,呼之去风,唏之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泗以解极』

『达摩易筋经』据传是由少林寺『达摩大师』所创,为中国武术界最负盛名的内功心法,『达摩易筋经』之运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牵引,导行『先天、后天、自然』三门之气,每门各分『九节』行功,每节十二式,共计为108式,

练习『达摩易筋经』是以『天门108式』为先行,『天门功』乃是萃取先天之气为主,故名为『先天导行气功』,先天之气,与生俱来,随孕而生。

【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
  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

四、翻译后的易筋经全文 总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注:①寿,《易筋经》作"圣"。
  ②二竖,指病魔。
  ③之,《易筋经》"之"后有"为寒为暑者易之"七字。
  ④节侯岁月,《易筋经》作 "火候岁月"。
  ⑤跻(ji基),登。
  ⑥筋,《易筋经》作"经"。

五、国家版《易筋经》习练要领

一、精神放松,形意合一习练本功法要求精神放松,意识平静,不做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导。通常不意守身体某个点或部位,而是要求意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即在习练中,以调身为主,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的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起到健体养生的作用。同时,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适当地配合意识活动。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中双手上托时,要求用意念观注两掌;“摘星换斗势”中要求目视上掌,意存腰间命门处;“青龙探爪”时,要求意存掌心。而另一些动作虽然不要求配合意存,但却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识思维活动。如“三盘落地势”中下按、上托时,两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势”中伸肩、撑掌时,两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势”中拽拉时,两膀如拽牛尾;“打躬势”中脊椎屈伸时,应体会上体如“勾”一样的卷曲伸展运动。这些都要求意随形走,用意要轻,似有似无,切忌刻意、执著于意识。

二、呼吸自然,贯穿始终习练本功法时,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不喘不滞,以利于身心放松、心平气和及身体的协调运动。相反,若不采用自然呼吸,而执著于呼吸的深长绵绵、细柔缓缓,则会在与导引动作的匹配过程中产生“风”“喘”“气”三相,即呼吸中有声(风相),无声而鼻中涩滞(喘相),不声不滞而鼻翼扇动(气相)。这样,习练者不但不受益,反而会导致心烦意乱,动作难以松缓协调,影响健身效果。因此,习练本功法时,要以自然呼吸为主,动作与呼吸始终保持柔和协调的关系。此外,在功法的某些环节中也要主动配合动作进行自然呼或自然吸。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中双掌上托时自然吸气;“倒拽九牛尾势”中收臂拽拉时自然呼气;“九鬼拔马刀势”中展臂扩胸时自然吸气,松肩收臂时自然呼气,含胸合臂时自然呼气,起身开臂时自然吸气;“出爪亮翅势”中两掌前推时自然呼气,等等。因为人体胸廓会随着这些动作的变化而扩张或缩小,吸气时胸廓会扩张,呼气时胸廓会缩小。因此,习练本功法时,应配合动作,随胸廓的扩张或缩小而自然吸气或呼气。

三、刚柔相济,虚实相兼本功法动作有刚有柔,且刚与柔是在不断相互转化的;有张有弛,有沉有轻,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倒拽九牛尾势”中,双臂内收旋转逐渐拽拉至止点是刚,为实;随后身体以腰转动带动两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为虚。又如“出爪亮翅势”中,双掌立于胸前呈扩胸展肩时,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为刚,是实;当松肩伸臂时,两臂肌肉等张收缩,上肢是放松的,为柔;两臂伸至顶端,外撑有重如排山之感时,肌肉张力再次增大为刚,是实。这些动作均要求习练者在用力之后适当放松,松柔之后尚需适当有刚。这样,动作就不会出现机械、僵硬或疲软无力的松弛状况。因此,习练本功法时,应力求虚实适宜,刚柔相济。要有刚和柔、虚与实之分,但习练动作不能绝对地刚或柔,应做到刚与柔、虚与实的协调配合,即刚中含柔、柔中寓刚。否则,用力过“刚”,则会出现拙力、僵力,以致影响呼吸,破坏宁静的心境;动作过“柔”,则会出现疲软、松懈,起不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四、循序渐进,个别动作配合发音习练本功法时,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身体条件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各势动作的活动幅度或姿势,如“三盘落地势”中屈膝下蹲的幅度、“卧虎扑食势”中十指是否着地姿势的选择等等。习练时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另外,本功法在练习某些特定动作的过程中要求呼气时发音(但不需出声)。如“三盘落地势”中的身体下蹲、两掌下按时,要求配合动作口吐“嗨”音,目的是为了下蹲时气能下沉至丹田,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紧张,引起气上逆至头部;同时口吐“嗨”音,气沉丹田,可以起到强肾、壮丹田的作用。因此,在该势动作中要求配合吐音、呼气,并注意口型,吐“嗨”音口微张,音从喉发出,上唇着力压于龈交穴,下唇松,不着力于承浆穴。这是本法中“调息”的特别之处。

六、国家版《易筋经》功法问答

一、易筋经能单个动作练习吗?一天练习几遍最合适?
  答:《易筋经》是一套完整的套路式锻炼功法,练习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进行全套完整练习,或有选择性地进行单个动作的练习。根据《易筋经》原文的要求:初练者,“日行三次”为宜。即:早、中、晚三次。但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与古时相比已有很大程度的差别,“日行三次”很难坚持。笔者通过练功实践提出:日行1—2次,每次练2遍。首先,日行1—2次,是指早晚各行一次。晨练空气好,情绪相对稳定,是练习的黄金时段。晚练,在完成了一天的事务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宽裕,练习后可以更好地促进睡眠。如果每天早上或晚上练一遍,只要坚持也是可行的。其次,每次练2遍是因为《易筋经》属意、气、形高度协调的练习方法。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易筋经属于小强度运动项目,每次只练一遍对内脏器官有一定的锻炼价值,而每次练2遍则能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二、易筋经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习练?
  答:经过实验研究和专家鉴定,易经筋适合中、青、老年人群习练。针对不同健康水平的人群,个别难度较大的动作可以通过不同的动作幅度和调息次数来适应。
   三、如何配合音乐练习?
  答:易筋经习练音乐古朴、大气、悠扬、空灵,配乐练习有助于更好地入静,提高练功效果。但在配乐练习中应做到有音乐而不唯音乐。既要顺着音乐的旋律又不能受音乐节奏所限制。易筋经的特点之一就是自然流畅并无明显的节拍。如果规定每个人都按一定的节拍进行练习,那就把“功”变成 “操”了。由于每个人的体能、情绪、精神、健康状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练习体验和习练行进速度。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以上因素的改变,也会产生不同的习练体验。所以《易筋经》原文说“人各成其人也,而人勿为阴阳所罗(限制)”。在练功中,阴阳都不能所“罗”,又怎么能为音乐所“罗”呢。因此,在配乐练习中,要做到有音乐而不唯音乐。
   四、易筋经习练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易筋经》原文指出:“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练习中“必以神贯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练动式,必心力兼到”。易筋经全套功法习练过程中要求形意相合,伸筋拔骨。所以在练习前和练习中对习练者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应做好习练前准备,如穿上合适的服装(最好是宽大、有弹性的),排除二便(不要忍便习练)。其次,要做好准备活动,如压腿、踢腿、活动各关节,使人体在生理上产生“预热”,以免在练习中由于过度牵拉而受伤,尤其是冬天或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准备活动就更为重要。第三是心理上,练功前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逐步由复杂趋于简单,习练中要做到眼随手走,神贯意注,心力兼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习练效果。若在练习中神散意驰,心君妄动,形意不合,就会徒具其行而不能获实效了。第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习练中绝对不能因为追求某一标准动作而不顾动作要领。有些动作暂时达不到标准可以先做“意到”,在熟悉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再逐步达到标准动作的要求。

七、少林易筋经洗髓经传人解读

对武侠迷而言,少林寺易筋经是至高无上的绝学,但易筋经的内容是什么,恐怕没有人知道。少林寺易筋经的传人说,易筋经其实是一套吐纳功法,还可以帮助人体对抗疾病。

日前,《三联生活周刊》的报导说,少林寺功夫有一个庞大体系,少林寺流传下来的拳谱,共记载了七百零八种功夫,其中拳术和器械五百五十二套,七十二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一百五十六套,目前实际收集到的仅五百四十五套。其中,易筋经、铁布衫、二指禅、少林棍、达摩剑、少林错骨擒拿手为华人世界耳熟能详。

少林易筋经洗髓经传人延王法师说,易筋经的版本非常复杂,他总共看过几十个版本,少林寺里则有一份手抄本。刚开始时,他和老和尚学、和少林寺附近的武师学,谁都知道一招半式,但没有人全懂。

易筋经的来历考证则有完全不同的说法。少林寺的「寺传版本」是,一千五百年前,达摩祖师在嵩山五乳峰面壁九年。达摩离开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一个用蜡封住的铁盒,打开后发现盒中有两部梵文写成的书,分别是易筋经和洗髓经。

当时少林寺精通梵文的人只有二祖慧可法师,他将易筋经留在寺内,带著洗髓经云游天下。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少林寺僧人只好各自翻译留下的易筋经,导致后来少林功法多如牛毛。直到后来,在峨眉山天竺僧人般剌密谛的协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而慧可法师云游归来,带回已翻译完成的洗髓经,众人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是一体的。

据称易筋经曾经在延王法师身上发生功效。八年前,延王法师病重,他躺在病床上,想起易筋经里有躺著也能练的「卧式」,他便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练功增强体质。一年后身体恢复,便专心研究易筋经。

延王法师还搜集易筋经的各种版本和民间功法,将其拼凑完整,残缺的部分则自创招式来过渡。现在可以看到的易筋经,实际上是一套运气吐纳的动作。延王法师说,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一般人都能练。

道家法术是道家修真文化的精华之一,历来在门内师徒口耳相传,其秘诀不著于文字。法术是一种通灵修炼术,通过师尊引渡(也叫过执、赐封)、设坛祭炼、符咒运用,达到沟通历代道家祖师之信息、调动宇宙灵性能量为我所用的目的。由于它主要是借用外力,所以具有速成、高效之特点,不必象传统丹道法门需要多年苦修,一般在7至49天即可见效,具备一定的能量、能力,因此有的道家师父誉之为“一步登天”。正因为如此,法术的传承是极其严格的,自古以来少有人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道家法术作一粗浅介绍,以期有更多同道研究、掌握这一道家瑰宝,造福于众生。

一、法术修炼之要诀

近年来,市面上流通着《祝由十三科》、《万法归宗》、《鲁班书》等法术秘籍,许多爱好者依书修炼,却不见成效;更有某些老师大谈法术修炼的简化之道,其结果是程序虽然简化了,效果却一落千丈。那么,怎么才能使法术灵验如神呢?主要有以下要点:

1、 师尊引渡

学法术必须拜师,由具有正统传承的师父给你“过执”即引渡入门,其仪式是为帮助你接通本派历代祖师、上界仙师的信息,获得其加持、扶助,才能在施术时得心应手、百用百灵,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切记这是最主要的步骤!这种“过执”,一般是由师父开坛、写好疏文焚化,再令弟子服下相应的灵符或用其它方式予以加持,其原理如同现代社会之引见、委托、授权。经师父、祖师“授权”后,你才能调动该派之信息能量,使用该派之符咒,否则光从书上看来符咒,就如小偷虽盗得某部门的公章、却无法行使该部门的权力一样,是无效的。

2、设坛祭炼

修法术者,必须相信上界隐态仙师之存在,并通过一定仪式(主要是设坛供养、祭炼)与之沟通、建立联系、加深感情,这样才能在施术时随请随到,给予帮助。由于法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仙师,如无仙师相助,只*自己之功力、符咒本身之灵性,则最多只能发挥十分之一的效果,而高层次的大法根本无法施用。

3、严守戒律

这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各法术流派均有其禁忌,违之则法术失灵。主要的禁忌与戒条包括:尊师重法、忌口(一般禁忌吃狗、牛、龟、蛇、无鳞鱼类、胎盘等)、忌污秽、忌借术敛财、忌借术害人等。

4、内功修真

法术虽然主要依*外力,但自身也应具备一定功力,“同气相求”方能“感而遂通”。符录门本身也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修炼方法,如《祝由十三科》里的合气法。

补充:关于神仙问题的简单解释

神仙是中华民族古代对于宇宙中存在的超高级生命的一种称呼,按现在科学的解释,理解为外星人也可以。他们具有超乎想像的能力,居住在高次元的宇宙空间里。

按照道家原理,人还可以继续进化,其进化的目标就是仙人,更高级的生命体。这种进化是通过自我修炼实现的,古称修真。

二、符咒原理初探

符的原理

一是符里有祖师、仙师的特定暗记,是沟通他们的超强能量的“接收器”。这些暗记各门派不同,一般体现在符头、符脚上,如符头上三个勾是代表三清……

二是符里有许多汉字结构,汉字本身是象形字,具有灵性,是天地万物的缩影,能感应大自然的能量。如金、木、水、火、土、日、月、雷、雨等。

三是符里有一些特殊的曲线、圆圈、直线等,都是模拟天地人的气机运化,可以说也是宇宙能量符号。

四是符本身在书写过程中,注入了施术者的功力或灵力。

《易筋经洗髓经》讲述了最古老养生功法修炼秘技,一招一式精彩呈现,练习技巧全真解析!

上丹田“形如练,白如棉”练法首度公开;下丹田“顺则生人逆成仙,只在其中颠倒颠”练法独家揭示。

壶中日月,掌中阴阳;虚为实易,寒为暑易;身之筋骨,可不易哉?

乾隆年间曾引起无数高手争夺的内功修炼宝典,中华健身养生史上最古老最具影响的传奇功法。

一、顺则生人逆成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对于内功修炼,一代宗师张三丰曾提出了“顺则生人逆成仙,只在其中颠倒颠”的修炼法则,但因大师语焉不详,其实际修炼法门成了千古之谜。本碟不仅独家披露此内功修炼的颠倒之术,还将其实际应用于修炼之中,可谓“千古谜案,一朝而解”。

二、伸筋拔骨“易筋比”
本碟首次披露的易筋经十六式秘传功法,得自师尊之直指心传,被多位宗师认为是目前养生价值最高的内功功法!先生曾将此功法传授给香港原飞虎队员,使数人从伤病缠身变得矫健如昔!

三、伐毛得神“洗髓经”
易筋、洗髓二经,一动一静,一夕卜一内,可谓相辅相成。然纵观各类内功或养生著作,少有真正介绍洗髓经修炼方法的,本碟不仅深入介绍了洗髓经功法特点,还首次独家披露了十二式洗髓经修炼方法,其中包括多种久已失传的功夫。

易筋经光辉灵性按摩:

导引术

一、疏肝利胆术:

两手对应肝脏的相应位置,以气感通络,缓转36次,手心不要对肝脏用力,然后十指合拢,两手以对应胆的相应位置轻揉36次,以促进胆经通顺,表里相和;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合拢,轻揉眼轮,引导肝血上行濡养眼球,此法可调理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头晕、头痛等疾病。

二、舒心平血术:

两手重叠,手心对应心脏,随心脏的跳动以气感摇动,手不要对心脏用力,而后轻轻按摩36次,并轻咬舌尖6次,此法可用于调理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中风后遗症、失眠、健忘等疾病。

一、和胃健脾术:

两手重叠,手心对脾脏相应位置,先以气感,启醒脾阳,绕脾转动36次,手心不要对脾脏用力,然后再用手心按住脾脏对应的位置轻揉36次,最后两手心在脾胃之间,上下揉按,似揉面状,以促进升清降浊,以舌尖轻洗牙龈,口水自出,当口水丰沛时,吞咽,反复6次,此法可调理胃炎、胃溃疡、糖尿病、消化不良、高血脂等疾病。

二、益肺养气术:

两手外展后,头顶交叉,接天之气,做深呼吸,吐故纳新36次;两手心对肺尖位置,以气感宣肺气36次,再以两手心贴肺,手从胸口沿肺的脉络向外做疏理状,伴随深呼吸,一次深呼吸,一次疏理,共36次,用手指自鼻旁上部分(睛明穴)向下部分(迎香穴)推揉36次,些法可调理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鼻炎、便秘、腹泻等疾病。

五、育真补元术:

两手心搓热,手心对应肾脏相应位置,先以气感温养双肾,绕肾转动36次,手心不要对肾脏用力;然后双手对搓,热捂肾区36次;再以手心紧贴膀胱对应位置顺时针轻揉36次,以手心捂耳,指敲后脑36次,似听鼓鸣,激荡脑髓,此法可调理前列腺疾病、肾炎、膀胱湿热、水肿、脱发、阳痿、早泄更年期综合症、耳聋、耳鸣、慢性疲劳、小儿(五退、五软)等疾病

易筋经[全文]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易筋经与光辉灵性按摩导引术八部疏通经络养身功 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内壮神勇后行说


  前言内壮神勇功夫,先行之,既恐入外壮,兼行之,又虑震惊元神。不如于内功行至病去身强,内充气积,任督交通,导引路熟,河车运动,存想愈纯,过后择一暇闲处,循其规矩,按其部位,壹其心志,运炼一周,外壮成而内壮愈至,最为良法。

初月行功法


  初行功时,当解襟仰卧,心上脐下,适当其中,按以一掌,自右向左揉之。徐徐往来均匀,勿轻而离皮,勿重而着骨,勿乱动游击,斯为合式。当揉之时,冥心内观,着意守中,勿忘勿助愈不外弛,则精气神皆附注一掌之下,是为如法火候。若守中纯熟,揉推匀净,正揉之际,竞能睡熟,更为得法,愈于醒守也。如此行持,约略一时,时不能定,则以大香二柱为则,早午晚共行三次。以日为常。如少年火盛,只宜早晚二次,恐其太骤,致生他虞。行功既毕,静睡片时,醒起酬应无碍。

二月行功法


  初功一月,气己凝聚,胃觉宽大,其腹两旁筋皆腾起,各宽一寸余,用气努之,硬如木石,便为有验。两胁之问,自心至脐,软而有陷,此则是膜。较深于筋,掌揉不到,不能腾起也。此时应于前所揉一掌之旁,各开一掌,仍如前法,徐徐揉之,其中软处,须用木杵深深捣之,久则膜皆腾起,浮至于皮,与筋齐坚,全无软陷,如为全功。此揉捣之功,亦准二香,日行三次,以为常则,可无火盛之虞矣。

三月行功法


  功满两月,其间陷处,至此略起,乃用木槌轻轻打之。两旁所揉各宽一掌处,都用木槌如法捣之。又于其旁至两肋梢各开一掌,如法揉之,准以二香为则,日行三次。

四月行功法


  功满三月,其中三掌皆用槌打,其外二掌先捣后打。日行三次,俱准二香。功愈百日,则气满筋坚,膜亦腾起,是为有验。

行功轻重法


  初行功时,以轻为主。一月之后,其气渐盛,缓缓加力,渐渐加重,乃为合宜。切勿太重,以致动火,切勿游移,或致伤皮。慎之慎之!

用功浅深法


  初功用揉,取其浅也,渐次加力,是因气坚, 稍为增重,仍是浅也。次功用捣,方取其深。再次用打。打外虽属浅,而震入于内则属深。像内外皆坚,方为有得。

两肋内外功分


  功愈百日,气己盈满,譬之涧水平岸。一稍为决导,则奔放他之,无处不到,无复在涧矣。当此之时,切勿用意引入四肢,所揉之外,切勿轻用槌杵捣打,略有引导,则入四肢,即成外勇,不复来归行于骨内,不成内壮矣。其入内之法,为一石袋,从心口至两肋梢骨肉之间,密密捣之,兼用揉法,更用打法。如是久久,则所积盈满之气,循之入骨,入骨有路则不外溢,始成内壮。内外两歧于此分界,极难辨审。倘其中稍有夹杂,若轻用引弓努拳打扑等势,则气趋行于外,永不能复入内矣。慎之,慎之。

木杵木槌说


  木杵、木槌皆用坚木为之,降真香为最佳,文楠、紫檀次之,花梨、白檀、铁梨又次之。杵长六寸,中径五分,头圆尾尖,即为合式。槌长一尺,围圈四寸,把细顶粗,其粗之中处,略高少许,取其高处着肉,而两头尚有闲空,是为合式。

石袋说


  杵、木槌用于肉处,其骨缝之问悉宜石袋打之,取石头要圆净,全无棱角,大如葡萄,小如榴子,生于水中者乃堪入选。山中者燥,燥则火易动;土中者郁,郁则气不畅,皆不选者也。若棱角尖硬,定伤筋骨,虽产诸水,亦不可选。袋用细布缝作圆筒,其大者长约八寸,其次六寸,再次五寸。空准石头大小,松松放下。大者石用一斤,其次十二两,小者半斤。分置袋中,以指挑之,挨次扑打,久久行之,骨缝之间,膜皆坚壮也。

五、六、七、八月行功法


  功愈百日,心下两旁至两肋之梢,已用石袋打,而且揉矣。此处乃骨缝之交,内壮、外壮在此交界。不于此时导引向外,则其积气向骨缝中行矣。气循打处,逐路而行,宜自心口打至颈,又至肋梢,打至于肩。周而复始,一切不可倒打。日行三次,共准六香,勿得间断。如此百日,则气满前怀,任脉充盈,功将半矣。

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


  功至二百日,前怀气满,任脉充盈,则宜运入脊后,以充督脉。从前之气,已至肩颈;今则自肩颈,照前打法,兼用揉法。上循玉枕,中至夹脊,下至尾阁,处处打之,周而复始,不可倒行。脊旁软处,以掌揉之。或用槌杵,随便捣打。日准六香,共行三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揉打周遍。如此百日,气满脊后,能无百病,督脉充满。凡打一次,用于遍搓,令其匀润。

下部行功法


  积气至三百余日,前后任督二脉悉皆充满。再行此下部工夫,令其通贯。盖以任督二脉,人在母胎时,原自相通;出胎以后,饮食出入,隔其前后通行之道。其督脉,自上龈循顶行脊间,至尾闻。其任脉,自承浆循胸行腹,下至会阴。两不相贯合,行此下部之功,则气至可以通接而交旋矣。
  行此工夫,其法在两处,其目有十段。两处者,一在睾丸,一在玉茎。在睾丸曰攒、曰挣,曰搓、曰拍;在玉茎曰咽、曰摔、曰握、曰洗、曰束、曰养。以上十字,除咽、洗束、养以外,余六字用手行功。皆自轻至重,自松至紧,自勉至安,周而复始,不计其数。日以六香,分行三次,百日成功,则其气充满,超越万物矣。
  凡攒挣拍摔握搓六字,皆手行之,渐次轻重;若咽,则初行之始,先I吸一口清气,以意咽下,默送至胸;再吸一口,送至脐间;又吸一口,送至下部行功处;然后乃行攒、挣等功。握字功,皆川努气至顶,方为有得,日以为常。洗者,用药水逐日荡洗一次。一取透和气血,一取苍老皮肤。束字者,功毕,洗毕,用软帛作绳束其根茎,松紧适宜,取其常伸不屈之意。养者,功成物壮,固能惯战,然不养之,难免无虞。故又宜安闲温养,切无弛聘多战。行满百日,久久益佳,弱者强,柔者刚,缩者长,病者康,居然烈丈夫。虽木石铁槌,亦无所惴,以之戮战,应无敌乎;以之采取,可得元珠;以之延嗣,必种元胎。吾不知于地间,更有何药大于是法。

下部汤洗水药方


  行功之时,频宜汤洗。盖取咸能软坚,功力易入;凉能散火,不能聚热。一日一洗或二日一洗,以此为常,功成乃止。法用地骨皮,食盐各适量入煎水,乘热汤洗。则气血融和,皮肤舒畅。若于汤洗之时,加吞吐呼吸之功相间,行熟,则为泥水采补最上乘功也。
  又方:蛇床子、地骨皮、甘草各量,用煎汤温,乘热洗。日一二次,以为常则。

行功禁忌


  自上部初功起,至此凡三百余日,勿多进内。盖此功以积气为主,而精神随之。初功百日内,全宜忌之。百日功毕后,方可进内一次,以疏通其留滞。多不过二次,切不可三次。向后皆同此意。行至下部时,五十日疏放一次,以去其旧,令生其新。以后慎加保守。此精乃作壮之本,万勿浪用。侯功成气坚,收放在我。顺施则人,逆施则仙,非凡宝可喻价也。

应用内壮余技


  精气与神,炼至坚固,川立根基。希仙作佛,可立而待。设人缘未了,用之临敌对垒时,其切要处在于意有所寄,气不外弛,则精自不狂,守而不走。设欲延嗣,则按时审候,应机而射,一发中的,无不孕者。设欲戮战,则闭气存神,按队行兵,自能无敌。若于应用之时,加吞吐呼吸之功,更精神百倍,气力不衰,昼夜不寝,数日不食,亦无碍矣。

内壮神勇加功法


  壮有内外。前虽言分量,尚未究竟,此再明之。前行胁肋打揉之功,是使气入骨分,令至任督二脉气充遍满前后交接矣。然力尚未见,何以言勇。盖以气未到手也。法同石袋,照前打之。先向右肩,以次打下,至于右手中指之背;又从肩臂打之大指、食指之背;又从肩前打至无名指、小指之背;后从肩里打至掌内大指、食指之梢;又从肩外打至掌内中指、无名指、小指之梢。打毕,用手处处搓揉,令其匀和。日限六香,分行三次,时常汤洗甲以疏气血。功毕百日,其气始透。乃行左手,仍准前法。功亦百。至此则从骨巾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努拳可碎虎胫,然皆小用之末技也。

炼手余功


  行功之后,余力炼手。其法常以热水频频汤洗,初温次热,最后大热。自掌至豌,皆令周遍。洗毕,不用拭干,即乘热摆撒其掌,以致自干。摆撒之际,以意努气,至于指尖,是生力之法。又以黑、绿二豆拌置斗中,手插豆,不计其数。一取汤洗,和其血气;一取二豆能去火毒;一取磨砺,坚其筋骨,厚其皮肤。如此功久,则所积之气行至于手,而力充矣。其皮肤筋膜,两坚着骨,不软不硬。如不用之时,与常人无异。用时,注意一努,坚如铁石。以之御物,莫能当此。盖此力自骨中生出,与世俗所谓外壮迥不相同。内外之分,看筋可辨:内壮者,其筋条畅,其皮细腻,而其力极重;若外壮者,其皮粗老,其掌腕臂指处处之筋,尽皆盘结,状如蚯蚓,浮于皮外,而其力虽多,终无基本。此内外之辨也。

外壮神力八段锦


  内牡既得,骨力坚凝,然后可以引达于外。盖以其内有根基,由中达外,方为有本之学。炼外之功,概以八法:曰提,曰举,曰推,曰拉,曰揪,曰按,曰抓,曰拧。依此八法,努力行之,各行一遍,周而复始,不计其数。亦准六香,日行三次,久久成功,力充周身。用时,照法取力,无不响应,骇人听闻。古所谓手托城闸,力能举鼎,俱非异事。其八法若逐字单行,以次柑及,更为精专,任从其便。

神勇余功


  内外两全,方称神勇;其功既成,以后常宜演炼,勿轻放逸。一择园林诸树大而且茂者,是得木土旺相之气,与众殊也。有暇之时,即至树下,任意行功,或捶或按,或推拉踢拔,诸般作势,任意为之。盖取得其生气以生我力,而又取暇以成功也。一择山野挺立大石,秀润完好殊众者,时就其旁,亦行推按种种字法,时常演之,盖木石得天地之钟英,我能取之,良有大用,稽古大舜,与木石居,非漫然也。

运拳掌法


  其法,川意蓄气周身处处,挺立运之。立必正直,彻顶踵,无懈骨,卷肱,掌指稍屈,两足齐踵,相去数寸,立定。两手从上如按物难下状;凡至地转腕,从下托物如难上状,托过其顶;两手则又攀物如难下,至肩际,转腕掌向外微拳之,则卷肱立如初。乃卷两肱开向后者三,欲令气不匿膺间也。却舒左右肱拦之,欲右者由左,欲左者由右,左右齐拦,左手撑而极左,右手拉而却右,复右手拉而却右,复右手撑而极右,左手拉而却左,左右交互撑拉之,卷两肱立如初。又出左足,斜舒左股拦之,左手推物向右倾,肩际随倚右,右手拉向后,出右足,向左换如右,向右换如左,左右向前互撑拉各三。接缩左足,右手撑而极左,左手拉而却后,肩际亦随倚向左。缩右足,左向者换如右,右向者换如左,左右交退亦各三。卷两肱立如初。气定两手,平股如掇重物,作举势极,仍拔下平股。左右先单举者三次,交举者三,终双举者又三,卷肱立如初。
  凡与人交手,彼左来我左迎,彼右来我右迎,手半足斜,掌抓拳劈最为善法。运拳掌后,又仰卧卷肱如立状,睡作枕,脊欲起者数十次,运力更妙。但行功必酒醒后及食后一时,方可行。行之先后,宜以拳遍自捶,勿使气有所不行。或坐时着手指头捣户、壁,桌、几,立时以足指尖紧抓地上,亦能使周身之气不滞。

搓膀腕法


  行功毕,先伸左膀,请道伴以两手合斗虎口,用力搓之,由渐而增。如初搓以十数把,渐加至百把为度,右亦如之,务使膀腕发热透骨。无道伴者,两手更换搓之亦可,请有力者教之搓亦可,须轻重如一,不可闪气。

炼手足法


  初炼量力,缝做夹布口袋一个,装米砂五六十斤,悬挂架上。用功毕,常用掌推拳击,足踢脚蹬,务致动摇,仍用拳脚踢打,迎送,日久渐加砂袋斤重。

炼指法


  量自力之人小,拣圆净一、二斤重石子一个,用五指抓拿,撒乎掷下,不令落地,仍用手指赶抓。如是掷抓,初惟十数次。日久渐加次数及石子斤数,则五指自觉有力矣。又法:每于坐时,不拘时刻,以左右五指着座微欠身躯及指自出力。无论群居独坐,皆可行之,日久自能见效。
  右功仿自佛门,以禅定为主。将欲行持,先须闭口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必以神贯意注,勿得徒具其形。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炼时,必心力兼到,静中默数三十数,日渐加增,至百数为止。日行三次,百二十日成功。气力兼得,则可日行二次,气力能凝且坚,则可日行一次。务要意念不纷乃成。

木铲说


  木铲取材与木杵、木槌同,用时不必拘定百日功满。壮年强盛者,行功至来复可用;老病赢弱者,效验到皮着肤肉附骨时亦可用,不必俟筋坚膜起。用法审势推运,遍及周身,轻重适宜,以不伤皮肤为宜。行功前后用之运炼,能锁孔窍,通穴脉,和气血,炼皮肉。后加木杵、木槌、石袋炼之,更收全功。但木铲用之最宽,修炼家宜常佩之,随时俱可推进。


正照反照图说


  此二图为运炼筋骨皮肤而设,防内壮功夫未到,误中穴道而有阻也。修炼之士,凡用木铲、木杵、木槌、石袋等器,运炼筋骨皮肤,必明穴道所在,方知运炼部位。大凡内气未积,只运空处;内气既积,始炼穴道。故图中注明前身后身穴道,使修陈者知所禁避,运有分寸。故与法器等合为一卷。
  正照图穴道:太阳,肩井,华盖,膻中(或乳中),上脘,中脘,下脘,章门,关元。丹田,膝眼,膝弯,脚踝,曲池,手腕。

  反照穴道图:风门,肺腑,肾,命门,膀胧,骨脊。

运炼始末


  运炼之法,先用木铲擦炼皮肤,再用木杵木槌捣炼筋骨,后用石袋打炼周身。内气未积,运硬处避穴道;内气已积,运软处兼及穴道;至体成金刚,然后以石袋专运穴道,收闭关窍及遍体毛、眼、骨缝等处。斯为合法,千万不可邋等。

八部疏通经络养身功

第一部分,健头功

1,搓脸功:也叫干洗脸,就像平时洗脸一样在脸面部位搓揉。眼睛疾患,重点搓揉眼睛周围,鼻炎重点搓揉鼻子两侧部位,牙疼、牙肿等牙不好,还可配合“磕牙功”“磨牙功”,固牙利齿。这些功法主要改善面部血液循环,长期坚持,可使面部皮肤细腻,美容祛斑祛痘,还可重点防治感冒、面麻及五官疾患等。

2,揉耳功:食指和中指从下方叉于耳朵部位,上下搓揉,也可夹住耳朵反复搓揉。大拇指按压下巴部位,自耳后到下巴反复搓揉,感冒时能触摸出淋巴结肿大,配合拔罐或贴灸,既可预防经常感冒、发炎,感冒也能快速痊愈。中指重点搓揉耳门下方部位,这里可触感到动脉搏动,对耳疾有特效。加上“挖耳功”效果更好,把中指插进耳朵眼,再快速抽出,循环往复。还可以加上一个配合功法“鸣天鼓”,用手心下部压住耳朵,四指抱于后脑勺,食指、中指反复敲击“风府穴”部位,耳朵会发出“咚咚”鼓声。这些功法不仅对耳疾有疗效,还可防治牙疼,扁桃体发炎,发烧、三叉神经疼等。

3,梳头功:五指张开,大拇指对应“风池穴”部位、小指对应“太阳穴”部位,其余三指均匀叉开,用指肚反复按压。然后五指尖上下搓揉,交会于头顶。最后沿“百会穴”向后脑散开疏下,直到后发际。对头发细、掉头发,斑秃,白发,头皮屑等,有明显效果。

综合这些健头功法,重点改善头脑的血液循环。时间以自己而定,平时看电脑、看书等疲劳时,搓揉后马上精神焕发。长期坚持做,对中风、癫痫、失眠、视力、听力、记忆等头脑疾患都有显著效果。

第二部分,健颈功

1,转头功:第一步,向前低头至最大幅度,再缓慢后仰至最大幅度。后仰时可以四指交叉抱住脖子,然后头使劲向后仰。第二步,向左偏头至最大幅度,再缓慢向右摆至最大幅度。第三步,头前低自左向后转,从右转回;再从右向后转,从左转回。配合揉肩功:双手可交叉抱肩,左手伸开搭于右肩,右手伸开搭于左肩,食指压住“百劳穴”部位。然后向外逐点按揉至“肩髃穴”,再从肩髃穴按揉回来。

2拨颈功:四指交叉抱于后脑勺,大拇指从“风池穴”起沿脖子两侧向“百劳穴”搓揉,然后两母指肚夹于颈椎(中间肌肉部位)向回捋至后发际。然后再从后发际向“双百劳”搓揉,从脖子两侧捋回来。发现结节、僵硬、粘连、肿大等情况,重点以拨、揉、搓为主,直到症状消除。这样做,对缓解头痛、头晕效果最快,对降血压更有明显效果,每天早晨起床后马上做十分钟,血压能下降十个点左右。

3,伸缩脖:配合“耸肩功”,伸脖子时,肩尽量向下“塌”,头尽量向上抬,能抬多高就多高,最好能向上挺一会儿;缩脖子时,肩尽量向上“耸”,最好能缩住脖子停一会儿。

颈椎病是现代常见病,但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却仅限于颈肩部位的病患。其实,颈椎病不仅对头脑病患有重要影响。而且和全身很多病患都有牵连。经常坚持做健颈功,不仅解除颈肩不适,还能解决像美尼尔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脑萎缩、痴呆、癫痫等头脑疾病,而且也是开启全身病患调理的大门。

第三部分,上肢

1,拍手功:就是我们平时鼓掌那样手心对着拍,这个功很简单,但作用却不小。对手、胳膊、臂麻、凉、疼、酸等,都有明显效果。血糖高的人,特别是左右胳膊相差很大的人(肩周炎一个胳膊疼得厉害),拍手时右手稍微用力大点,每天坚持300下,1—2个月内血糖明显下降。五指连心,有功夫的朋友还可以习练“弹指功”——手指握于手心依次弹出或大母指依次压住其它手指弹出,“插指功”——双手手指相互交叉夹住再用力拔出,“压手指”——手指对手指双手撑开用力对压,“掐甲功”——用大拇指分别掐压另一手指的各个指甲根部。这些功法,不仅对上肢经络的疏通有很好的疗效,对心脏病、类风湿病的调理也有配合作用。

2,旋腕功:五指自然伸开,手腕自由旋转,正旋一圈,再倒旋一圈,圈数灵活掌握。对手麻、手凉、曲伸不力、中风后遗症有明显效果,对关节炎、类风湿、腱鞘炎、高血压、糖尿病等有辅助疗效。

3,展肘功:手微攥拳,双胳膊平行贴于上肢,曲肘至双拳贴近双肩,然后再将胳膊伸直平挺。主要目的是活动肘关节,对胳膊血液循环障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上“叩臂功”——手指微握叩拍另一胳膊小臂(手三里)部位,颈椎病这里有痛感。痛感越重说明瘀堵越严重,经常叩拍不仅对颈椎有好处,对头痛、网球肘也有辅助作用。

4,抡臂功:不是真正抡臂,只是模仿抡臂动作,缓慢地向前“抡”一圈再倒回来即可。不仅对肩周炎、胳膊不能上抬、胳膊后背吃力(疼痛)有明显效果,而且对高血压,特别是对双胳膊血糖不一样的糖尿病,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加上“捋肌功”效果更好,就是用大母指与食指叉开夹住胳膊(以心包经为主),从手腕到上臂以捋、捏为主要手法。特别是肱二肌处,多有颗粒结节,要长期坚持捋、捏。这样做,同时疏通胳膊上的三条阴经,再兼顾拿捏上臂的三焦经(有僵硬结节),对于平时心情不好、爱生气、爱发火的人也有辅助疗效。

第四部分,健胸功

1,扩胸功:双手平于胸前手心朝下,双手自然松开相交于胸前,然后缓慢向后摆到最大限度,能停顿一小会儿最好。节奏可快也可慢,年轻体壮适合快,年老体弱适宜慢。加强肺、心的收缩能力,促进心、肺的吐故纳新。不仅对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且对心脏病(特别是肺源性心脏病)都有独特效果。

2,搓胸功:就像洗澡一样,自然伸开左手,手掌低部由心口窝(膻中穴)向右胸外上旋搓揉至右臂。再用右手掌搓揉左前胸,交叉反复,对发现的痛点要重点梳理,以揉为主(也可以改用手指肚揉);不仅对肺、心病症的各种不适症效果好,对妇科乳腺各种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3,挤腋功:把左手攥拳(拳心向里)夹于右腋窝里,右胳膊用力挤压。完后,再把右手攥拳夹于左腋窝下,用左胳膊用力挤压。这里有两个胆经的重要穴位:极泉穴、渊液穴,不仅胆病在此处有痛点,有疗效,我在《糖尿病考》里讲过,凡是糖尿病,此处多长有“肉猴”,属于瘀毒外拱而成,因此梳理这里对糖尿病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如果把拳头伸出臂外,再用力向回抽,在后胸部位的肌肉有明显痛感,这是冠心病的一个反射区,配合刮痧加温灸,对心脏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4,搓包功:渊液穴下三寸,有一个“大包穴”,是脾经的终点穴。大包穴很重要,浑身尽痛、全身关节松弛无力、血瘀等,皆取大包治疗。再加上糖尿病本身就与脾胃(胰腺)的吸收消化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梳理这里对糖尿病有独特的意义。双手自然伸开,手掌下起于两肋下,由后向前上转圈搓揉一周,再反向转回;对岔气、爱生闷气,爱打咯(或打咯不停)等,也有明显效果。

第五部分,滚背功

背部功法,很多都是介绍撞背功,撞墙或者撞树,这对墙体和树木都会造成损害。为什么我不提倡撞背功呢?也有更重要的一面:撞墙、撞树比较硬,并且有震荡,用力不当对身体会造成撞伤。特别是夏天衣服穿得少,对身体会造成摩伤、擦伤、划伤。特别是老年人,心脏承受不了。我向大家推荐的滚球功,就是借助一个小皮球(双手抱拳这么大小),不仅有缓冲作用,而且挤压时产生的弹力对背部的梳理作用恰到好处。具体做法,就是坐在沙发上,上身后仰把球“夹”在后背与沙发之间,然后对准相应部位后用力向后压。

背部的调理,对80%的慢性功能性病变有独特的疗效,下面介绍长见病症的滚背功。

滚压重要经络:

督脉:从下向上滚压,起于骶椎(长强),止于大椎穴。主调: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膀胱经:从下向上滚压,起止点平行于督脉;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调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滚压重要部位:以穴位为中心,旋转挤压。

长强穴(骶椎区域):长:循环无端,长大,旺盛。强:健行不息,强壮,充实。主调阳痿、泄泻,便血,痔疾,脱肛,便秘,腰脊痛,痫证。八髎穴: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命门穴(肾区):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主调: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

脊中穴(胃脾区):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主调: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糖尿病,失眠等。

筋缩穴(肝胆区):止痉熄风,健脾调中。主调: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目昏,胁肋疼痛,健忘、失眠。

神道穴(心区):养心安神,熄风止痉,清热通络。主调: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呕吐、神经官能症等。

身柱穴(肺区)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主调: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

大椎穴(区域):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主调:热病,疟疾,骨蒸盗汗;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癫痫,咳喘。

第六部分,根元功

主要是指肚腹地带,为什么把这里称为根元呢?从人类生命角度讲,这里是“发源地”,养育子女,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是生命之源。从人体能量角度讲,这里是“加工厂”,吸取精华,排泄糟粕,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这里既是保障生命质量的起点,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根元。可以这么认为,这里既是人体保健站,又是能源供应站。这里功能最复杂,工序最多,对于疾病来讲,这里出现的问题也最多,所以这里是养身的重中之重。

这里有两个人体最重要的穴位:神阙穴和命门穴,它们分别居于人体的前后正中部位。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所以,人们通过对神阙穴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关于神阙穴的重要及应用,我还将专门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它的养生意义和养身之妙,这里先介绍根源功的几个简单功法。

1,点腹功:四指交叉抱于胸前,两大拇指(指肚相交),用大拇指尖从神阙穴开始向上点、按至中庭穴,重点是下脘穴、中脘穴、上脘穴。然后用两手掌根部,沿两侧压(捋),回到神阙穴,正好是胃经的路线。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2,捶肚腹:也可以用手掌摩(揉)。捶法:双手微攥拳,手心向里,以肚脐为中心,双拳轻微捶打分向两肋,再用手掌根部从两类压(揉)回。如果肚子(小腹)特别胖者,再加上一趟捶打路线:以气海、关元处为中心。摩法: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压揉,起点于左下角(阑尾处),向上(升结肠),向右(横结肠)平揉,再向下(降结肠),再向左回到起点,这叫“正摩”。然后,再反方向摩一圈,这叫“反摩”。正一圈,反一圈,反复循环。有疼痛感的地方,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重点按揉。这些办法对肚腹减肥效果最好,坚持两三个月,会有很明显的效果,而且还会感觉浑身轻松。

3,暖肚脐:双手掌对搓几分钟,搓热后马上捂肚腹,一手捂神阙穴部位,一手捂气海穴、关元穴部位。长期坚持,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4,拨腿根: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伸直,分别插于两腿根(三角裤头外边),从下向上拨(提),到小腹时加上向上托(揉)。做时最好加上“提肛功”,长期坚持,对尿频、尿急、前列腺、子宫炎症、便秘等男科、妇科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第七部分,健腿功

1,碰腿功:两腿微分再向一起碰撞,相交的部位是血海穴部位。血海穴,是主治气血循行不畅之要穴。血闭不通,带下,逆气,腹胀,暴崩不止等。身体矮小,粗胖之人,血海穴部位会有一块“多余”的赘肉,其实是瘀堵“增生”,长期坚持碰撞,增生就会变软、变小,腿疼也会减轻。大腿内侧又是“动脉”下行主干道,是疏通腿部循环的关键。碰腿时,可将双拳相对夹于大腿内侧,从大腿根部一点一点向下移动,这样大腿内侧都能得到按揉。这些功法,能解除很多病症,像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等。

2,捶腿功:捶腿功主要是针对大腿的上侧和外侧,胃经和胆经。因为这两条经络处在身体的暴露位置,迎风、受风较重,所以容易造成瘀堵。捶打胃经(大腿上部),双手微攥拳,用手掌下部(小鱼际到后溪部位),从膝盖开始,捶到大腿根。再伸开用手掌压(揉),回到膝盖部位。特效:下肢瘫痪,股内外肌痉挛,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重症肌无力等。捶打胆经,微攥拳,手心向里,从膝盖外侧膝阳关穴开始,捶打到屁股(环跳穴)。再将手掌伸开,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掐(揉)捋回到膝盖部位。长期久坐,腿脚活动较少的人应该多做此功法,对营养不良、头发稀少、少白头、坐骨神经疼、股骨头坏死等也有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捶胆经以后血糖会升高,糖尿病人会害怕,这是因为刺激胆经,增强了吸收。疏通了以后,停捶以后血糖慢慢还会恢复正常,不必担心。

3,扣膝功:膝盖很重要,不仅承载几乎全身的重量,还有承担向外用力的转轴功能,是全身关节摩擦受损最为严重的灾区。所以,膝盖的保养也是最重要的;双手指微曲,与手心形成一个“碗”状,围绕膝盖上、下、左、右,正反转圈扣拍;不仅对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膝关节病变等有疗效,而且对胃痉挛、胃炎、腹泄、乳腺炎痛经等也有好处。   

第八部分,健脚功

脚的重要性,这里就不用细说了。但对脚部的保养,人们了解的多是一些“足疗”知识,对“足疗”以外的功法和作用,可能就不多了。

提醒康友,为了防止骨折,习练下面的功法,老年体弱的人,适合做在沙发上做。

1,踮脚功: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长期坚持,对脊椎弯曲有很好的效果。当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最好1小时左右做1次踮脚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还可以消除长时间用脑集中及突然站立而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男性踮起脚尖小便,则可起到强肾的作用,能连带达到强精的效果。女性坐蹲的同时,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用力着地,踮一踮,抖一抖,也可起到补肾利尿的效果。从经络角度看,还有利于足三阴经的通畅,亦可缓解因长时间站立而导致的足跟痛。若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小便时踮脚亦有尿畅之感。

2,翘脚功:就是脚跟着地,脚尖翘起来,能翘多高翘多高。也可以和踮脚功同时做,脚尖着地顿一会儿,然后脚跟着地再顿一会儿。也可以一个脚跟抬起的时候,另一个脚尖翘起,就像“踩鼓点”。这样是练小腿前侧的伸肌,两者交替进行可以祛病强身。与踮脚功不同的是,它可以疏通足三阳经;脚跟为“精气之跟”,而人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肾气虚衰,刺激肾经穴位,就能达到健身延寿的效果。长期坚持,对降血糖、降血压有很大帮助;另外,对膝盖疼痛、腰酸腿疼、痛风、减肥也有很好的效果。

3,挠地功:双脚微分或与肩对齐,双脚十个脚趾伸直,用力弯曲“挖挠”鞋底(地面),再伸直再挖挠;长期坚持,能很好地帮助腿上六条经络的疏通,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对脚凉,脚麻、腿肿、腿虚、甲沟炎、灰(黑)指甲等也有明显的疗效。

颠倒五行(天道五行)

天道五行

天道五行,天道五行是我在幼年时家父传授给我的,家父说:“能把五行颠倒颠,此为人中仙”,俗话中所说的五行是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

颠倒五行就是天道五行:土能生木、木能生水、水能生金、金能生火、火能生土。天道五行可以让万物自然有序进行,和谐相处。

土能生木,湿润的土,土中有水,适合蚯蚓生存,因此植物的根系发达,草木得太阳之温煦才会茂盛。

木能生水,草木茂盛的地方水土就会得到涵养,夜间草木从大气中吸收水分,把他送到根部,白天在日光照射下,通过导管把土壤中的营养液送到树叶进行光合作用,然后通过筛管把合成的营养物送到根部,这样循环往复,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增多,水上于天则为云,云受冷则降为雨水。

万象都不能脱离天道五行的规律,这样认识自然也了知人体。

水能生金,有水的地方,金子才会储存,因为金水不分家,金子还需要水的淘洗才可以显现,所以水生金。

金生火,现代人已经不知道火的来源了,几十年前没有火材、打火机等现代取火工具时,取火是用火石(二氧化硅)碰撞取火。

火生土是不争的事实,可燃物被火焚烧后的残渣就是土的原料,所以天道轮转循环无端。

同时,佛说万法皆因心想生,也就是说都是心的化现,因此只有原始的、善良的、也就是没被愚痴学说染污的心才会爱护本来美好的自然,这样万物才会有所依。

就象土为诚信之性德能生木之仁愛,仁愛之心又会生慈悲之水,水又会荡涤出净湛的本性慧光(金是纯洁的象征),纯洁之心(金)可以生出火温暖十法界。

天道五行与人体五行的生理关系是湿土能生草木,草木茂盛皆赖土厚有水阳光明媚,表现在人体脾喜湿而恶燥,肠胃之消化皆赖肝胆(木)之疏泄,而这些皆以肾中之精为本,心中之火为火种。草木有情能把坚地(金)疏松,也就是木能克金,表现在人体就是是肝木气血充盈,荣通百脉,升发清阳,肺金才得以将津液气血肃降输布。凡是草木茂盛的地方,溪水潺潺,这就是木能生水。寒凉秋风克之炎炎烈日,也就是金能克火,表现在人体,就是从水果蔬菜中获得的汁液可以润肠宣肺,以此大便湿润而成形,呼吸顺畅,鼻腔湿润而不燥,咽喉清利。炎炎烈日水分蒸发为水气,水量减少,表现在人体,起心动念煎灼肾中精汁而导致火水未济而失眠。

因此学习中医就要观察自然,自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的导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2876.html

更多阅读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有什么用

“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 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

易筋经一至十二式体验解说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一至十二式体验解说第一式 韦驮献杵--韦驮捧杵身体直立如柱,两眼平视半垂帘,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两手劳宫相对,徐徐升起与肩平,两手劳宫慢慢相合曲肘,双手心相合,置于气会檀中穴处,两足与肩同宽.。体验评论:“身体直立如柱,头

波浪理论四十二浪图与口诀_胡杨林 波浪理论口诀

四十二浪图:口诀:五升三降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波浪起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喇叭斜三现一浪(楔形起动),二浪之后走势强;五浪若是此模样(第5浪是楔形),分批减磅远危墙;A

四大家族与蕉园十二钗的生活轨迹 民国四大家族

《三生石畔勘红楼》第二章:四大家族与蕉园十二钗的生活轨迹在第一章中我们全面分析了《红楼梦》闺阁故事的创作素材来源,这些素材虽然具有时间上和地点上的一致性,但在红楼故事演绎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并非具有同等重要性。《红楼梦》所

白话文: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四十地品之一【题 解】此卷为八十卷《华严经?十地品》的第一卷,包含《十地品》的“序分”以及“正宗分”的开首——“本分”、“请分”以及初地“欢喜地”的全部内容。依照世亲在《十地经论》中的解释,此卷分为八

声明:《易筋经与光辉灵性按摩导引术八部疏通经络养身功 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为网友怪我难拥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