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郑和不是太监 郑和为什么是太监


上学时,在地理课本上知道有个马六甲海峡,只知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国际航运水道,是亚洲与大洋州的十字路口,连接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这次来到马六甲,才知道这里也是一座城市,而且还是一座古城,海峡是因古城而得名。现在该城有80万人口,很繁华,游客也比较多。

由于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水流平缓,所以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通过海峡。日本称其为“海上生命线”,因为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

马六甲海峡的特殊战略、经济地理位置,引起过许多国家的关注。公元1511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公元1641年为荷兰殖民者占领,1826年成为英殖民地一部分。1956年才宣布独立。

站在马六甲市的三保山前,遥想郑和当年率船队七次下南洋到印度洋,从1405—1433年。带领着浩浩荡荡的上千艘船的船队,几万兵士,在马六甲海峡来回穿梭,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那真是历史上的空前的壮举。我们不难想象,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他的船队中既有最大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的宝船,还有“马船”、“粮船”、“坐船”,甚至还有“战船”。宝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船队。再加上郑和不仅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他还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可以想见,郑和的船队不管到哪里,都会令那些岛国上的人们战战兢兢,不寒而栗。但郑和和他的船队却没有占领任何一个国家或城池,只是在传播“以和为贵” “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国传统理念。我想是不是他的太监身份限制了他的非分之想。马六甲,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郑和及其当局们就没有想到在这里建立自己的管理机构?反而是西方的航海家们一到这个地方,首先想到的是应该据为己有,因为它太重要了。西方国家的航海家们一到马六甲就马上与马六甲人协商,这地方太重要了,你们管理不好,让我们替你管理吧,于是,马六甲就成了西方人的殖民地。而郑和却空把一个名字“三保”留在了这里(郑和钦封为“三宝太监”)。这里有三保山、三保庙、三保井便是历史的见证。

唉,真为郑和遗憾。如果郑和不是太监,会不会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岛会姓郑,也许就连钓鱼岛也不需要无止境的口水战了。


三宝庙


三宝井
如果郑和不是太监 郑和为什么是太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2346.html

更多阅读

SJ-M 不是故意不爱你们。-HENRY、周觅 henry和周觅谁人缘好

听说sj-m的队长变成周觅了听说 SM公司在与庚的公司洽谈想12个人录五辑听说 sj-m要活动了又加入了恩赫和成民。。。。。。。。。每次谈到sj-m 总是很纠结 曾经为了这个问题哭过吵过 闹过 可是 有时候 有些事不是我们不想我们不要

孩子,你爸爸也不是郑渊洁 郑渊洁孩子

孩子,你爸爸也不是郑渊洁《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这是女儿推荐给我的一篇文章,而且还要求我写读后感。文章读了,很有感触,但读后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文章作者胡子宏,是河北省作协会员,据说他的博客点击率很高,发完这篇博文一定去看看。毕

元朝和清朝是不是中国? 元朝和清朝

元朝和清朝是不是中国?——揭开历史大骗局的真相!由于长期洗脑教育的缘故,现在的很多人都把元朝和满清当成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甚至不加任何思考。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极其荒谬,根本就不符合基本的历史逻辑。我们都知道,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由 西徳隆东墙 发表在虎扑篮球·湿乎乎的话题 http://bbs.hupu.com/votelz认为评价斯托克顿的两个点是1991年和1996年,先看1991年(梦一内容转帖自网易考古系),1991年是斯托克顿进入联盟

声明:《如果郑和不是太监 郑和为什么是太监》为网友注意我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