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主教十大朝圣地 中国天主教七苦山视频

(一) 上海佘山朝圣地

佘山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山上有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佘山圣母大教堂, 它是位于佘山山顶的大型天主教堂,是中国天主教著名的圣母朝圣地。

1844年,天主教在中国恢复合法地位后,江南代牧区的法籍耶稣会会长南格禄来到佘山,认为这里满山竹林,环境幽静,可以在这里为传教区年老体弱的传教士建造一座祈祷所。南格禄于1856年去世。1863年,继任的法籍耶稣会会长鄂尔璧从徐家汇来到佘山,在半山建造了五间供神父休养的平房,内设小堂。1864年,松江总铎杜若兰神父在山顶建造六角亭,供奉圣母像。山下张朴桥等地教徒开始上佘山朝圣。到1873年4月15日,希腊式的山顶大堂建成,郎怀仁前来祝圣教堂,同时从半山腰到山顶修筑了一条“之”字形的苦路,在每个拐弯处共树立了14个苦路亭。当年5月1日和24日,郎怀仁又前往佘山,主持朝圣仪式。当时约有一万到一万五千人前来朝圣。从此佘山圣母成为江南代牧区的特别主保,当年五月被称为佘山历史上第一个圣母月。

这座罗马过渡风格的教堂,有“四无”之称,即无钉无木无钢无梁,堪称不对称的建筑典范。五彩花玻璃大小不一,神像各异。建筑造型南长北短,东宽西狭,内圆外尖,内石外砖。大殿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其拱形、甬道为罗马式,廊柱为希腊式,尖顶为哥特式,橄榄形钟楼为以色列式,东端小圆顶为西班牙式,清水壁和斗角地砖为中国民族式,硫璃瓦则为中国宫廷式。殿内冬暖夏凉,采光极好。廊柱和斗拱之间的壁槽具有良好的吸潮功能和清洁功能。

1942年9月12日,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册封佘山教堂为乙级宗座圣殿(minor Basilica),这是远东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圣殿。

朝圣活动

每年5月的“圣母月”,都有数以万计来自各地的天主教徒前往佘山朝圣。由于河北东闾的朝圣活动受到政府管制,佘山成为中国境内唯一仍然活跃的全国性天主教朝圣中心。

佘山朝圣多年来已经形成传统固定程序:教友们来到佘山,先到中山堂念经祈祷,崇敬佘山圣母,表示对圣母的孝爱;再列队沿经折路公拜苦路上山。拜苦路毕再进大堂望弥撒,向圣母求恩。最后,再回到“三圣亭”念经祈祷。另外,由于传统上渔民在江南地区天主教徒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许多渔民教徒都是自己划船到佘山脚下,再上山朝圣。于是在5月,佘山附近的小河浜中,常常聚集了不少渔民教徒的小船。



(二) 保定东闾中华圣母朝圣地

东闾中华圣母堂是位于中国河北省清苑县东闾村(在保定市东南20公里)的大型天主教堂。

东闾是华北平原上一个大型村落,全村近9,000人口,近7,000村民信仰天主教,可能是中国天主教信徒最集中的一个村落。

庚子事件

1900年6月,义和团事变期间,有9000名附近地区(包括保定城内)的天主教徒来此避难。当时东闾的本堂神父张芳济滞留北京,无法回来,由在此避难的蠡县高庄的王神父带领村民在村子周围挖掘了很宽的壕沟,里面插满了带刺的树枝,在壕沟内侧建造了防御工事。不久4万名义和团从姜庄撤围后转向东闾,扎营安寨,三面包围东闾,宣称将杀尽“二毛子”(教徒)。教徒们在外国传教士的带领下,使用洋人提供的火枪和铁炮,击退了义和团的4次进攻。在7月,又击退了清军的44次进攻。直到8月15日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的消息传来,清军才撤退。

成为朝圣地

1901年—1903年,为了感谢圣母的庇护,遣使会神甫在东闾村建成了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一所修女院和几所学校,并且加固了村子周围的工事,建起了4座坚固的门楼,分别题名为“援助基督徒”、“大卫塔”、“圣米迦勒”和“圣路易王”。1915年,东闾成为拥有42000名教徒的总铎区的中心。1939年,本村已经有3500名天主教徒。

毁灭与重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地区。1941年,东闾教堂被日军烧毁。朝圣活动随之停止。

1989年3月12日,在东闾教堂被毁48年之后,热心的东闾教徒在请示保定教区范学淹主教后,自筹资金百万余元,义务劳动,在村北开始重建一座规模更大的新教堂,于1992年5月1日竣工,重新奉献给圣母。建堂期间,在1990年10月3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向东闾建堂教徒和建堂工程颁赐祝福。

1992年建成的大堂规模比以前更为雄伟(扩大了近1/3)。大堂长66米,宽18米,占地面积1548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哥德式。钟楼两侧双塔对峙,高43米。顶部还覆盖有闪闪发光的金属片。该教堂可容纳3000余人,是中国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这座高大的西式教堂,耸立在华北平原的乡村,周围是生长小麦和玉米的广阔田野。

1992年重建新堂后,曾有一个短暂的时期恢復了若干朝圣活动,如圣体在东閭村街道游行,但不久后受到限制,仅能在圣堂院墙内举行。1995年5月23日,据称有3万名朝圣者目睹圣母显现。

东闾圣母像

1901年,东闾教堂祭台上供奉的圣母画像是任神父(GIRON)请一位贞女画师所画,名为东闾之后圣母像。1908年,任神父调离,雷孟诺(P.Fla—ment,C.M)接任本堂神甫,他认为祭台上原先的所供圣母像人物繁多、不够典雅庄重,不适宜祭台供奉。他前往上海,聘请了一位旅居上海的法国画家重新绘制东闾圣母像:圣母的面容是以慈禧太后的一张大型油画像作样板,以显示圣母为天地之后,地位崇高、雍容华贵。她穿着中国皇后服饰,穿戴着珠翠金冠,坐在宝座上。小耶稣穿着中国太子服饰,云鞋锦袍,头戴金冠,站立在宝座左侧。在圣母像的上边还写了“天主圣母东闾之后,为我等祈”的标题。这张圣母像,后来在1924年在全国主教会议上被尊为中华圣母,流传到整个中国。

朝圣活动

教会规定每年5月第2个星期日(母亲节)的前一日是中华圣母的庆日。此庆日祈求圣母为中华民族转祷基督,祝福中华民族国泰民安。每年五月为朝圣季,全国教友前往朝圣的人络绎不绝,5月24日的进教之佑圣母节则为朝圣的最高潮。

每年5月,每天上午九时,由当日的朝圣团神父主持大礼弥撒。每天午后两点,开始上街进行热烈的圣体游行,沿街住户负责清扫、张贴标语,各户门前插上彩旗。圣体巡礼走完预设的路线后,队伍回到堂院,众人整队齐跪院里,等候圣体降福,最后再回堂内。


中国天主教十大朝圣地 中国天主教七苦山视频

(三)山西太原板寺山朝圣地

山西板寺山,又称作阪泉山,是中国山西太原的一座山。属于系舟山脉,海拔1760米。因其后山腰的圣母堂而成为天主教的朝圣地。

每年8月2日,有成千上万教徒到板寺山圣母堂做弥撒和拜苦路。朝圣一般分为拜苦路、参与弥撒、圣体降福三部分,其目的在于身临其境地体会耶稣当年上加尔瓦略山之苦难,圣母陪伴之痛苦,对天主教的信徒内心产生一种净化。朝圣团高举十字架、彩旗,沿路诵念着经文,顶着烈日按意向朝拜苦路,默想耶稣基督背十字架时的痛苦及圣母为此而所忍受的苦痛。



(四) 陕西宝鸡市十字山朝圣地

十字山圣地是位于中国陕西省眉县青化镇跑窝村秦岭山麓的著名天主教朝圣地。

跑窝十字山位于陕西省眉县东部终南山南麓,泥峪河西侧。城固刘嘉禄神父1771-1777年建八角亭型十字小堂,并报教宗庇护十六世批为十字山圣地,并放了大赦。堂座落於1000米高山峰上,沿途有十四处苦路十字架。后又在山下50米高小丘上建六角亭圣母亭,直径5米。清末均毁于战火。20世纪初,侯志文神父恢复圣地。1940年高一志神父在山上建小堂,文革再毁。开放后高与几神父于1984年建八角圣母亭。1987年许文治神父在圣母山下建成8间若瑟大堂,堂面高25米,又扩建十字山面积1200多平方米,1990年建一座圆顶12角苦难亭,直径5米,高15米,沿途栽有十四个水泥十字架。每年5月3日和9月14日十字架瞻礼时,各地信众2万余人前来朝圣。

18世纪,城固县刘嘉录神父在传教时发现这里的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加尔瓦略山,绘图上报罗马教廷,教宗庇护六世命名为十字山,刘嘉录在此购地兴建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和十四处苦路,营建工程于1777年告竣。山陕教区主教纳大纳尔甘宣告:定于每年5月3日的寻获十字架日与9月14日的光荣十字架瞻礼为朝圣日。

清朝末年,眉县大旱,灾民聚集圣山逃税抗赋,官府发兵围剿,大炮将山上的教会建筑夷为平地,因山上的弹坑随处可见,故又名为炮窝山。

20世纪初,当地的侯志文神父恢复了十字山圣地的旧观。1932年,圣地划归新成立的周至教区,刘一志神父又加以扩建,并招来商州、山阳等地教友来此居住。

1984年圣地归还教会管理,圣地再次恢复,每年前来朝圣的人多达两三万人。

山上有始建于1776的天主教教堂。于1941年得到一次较大翻修。在创建60周年时,罗马教廷圣部曾颁发谕令,恩准于当年5月和9月内赴十字山朝圣地朝拜圣十字架的教友,每日可获一次全大赦。2002年教廷再次颁发谕令,将该恩准予以永久延伸。此后,每年前来朝圣的人就更多了。



(五)山东平阴尖山圣母朝圣地

尖山圣母堂位于山东省平阴县城西南8公里的胡庄村,是中国天主教一处著名的圣母朝圣地。每年5月份(圣母月)有众多教友前来朝圣,也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平阴胡庄是一个天主教徒聚居村,1604年,天主教传入该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到1966年共建了村内和山上大小教堂7处。1911年,成立了胡庄总铎区,辖平阴、梁山、长清等7县的9个分堂和本县的16个支堂。

村北的圣母无染原罪堂,原来建于1906年的哥德式教堂规模很大,已经毁于文革,1998年在原址上重建。新堂为罗马式建筑,多圆弧形设计。南北52.25米,东西宽28.37米,前面双钟主塔楼高27米,后穹顶加十字架高50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花岗岩外墙。

村西山顶的露德圣母堂,始建于1895年,1927年夏被雷击焚毁,1928年重建,1966年毁于文革,1989年6月修复,1990年5月开堂。露德圣母堂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哥特式建筑,高25米,可容纳三百余人。

上下两堂之间从圣路坊到山顶教堂平台,有200级石阶。沿路为14座罗马式苦路亭,描绘耶稣受难画面。



(六) 山西七苦山圣母堂与洞儿沟教堂朝圣地

七苦山圣母堂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郊洞儿沟的圣母朝圣地,在太原市区以南30公里处。山脚下有洞儿沟天主堂,山上是新建的中国古典建筑式样的七苦圣母大殿,殿前广场中央建有仿北京天坛的圆形祭坛,供朝圣日举行神圣感恩祭之用。每年的四旬期第五主日星期五和圣母痛苦日(9月15日)为主要朝圣日。

“七苦山”得名在百年之前。据说那时每到白露秋分季节,从南山顶上就会出现一片黑云,紧接着就会有冰雹袭击,导致村民年年外出逃荒。因村民皆为教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祈求天主。神父带领众教友举着十字架爬山祈祷游行,把十字架插到南山顶上,恳求天主免去村民的冰雹灾难,结果从此冰雹不再落下,村民的庄稼有了保障,从此洞儿沟在教会史上写下一页传奇的篇章。

方济各会院

方济各会院静静地坐落在七苦山脚,会院由圣艾士杰主教从山东请来建筑师法国籍神父潘德盛设计绘图,1891年动工,1893年建成,它曾在中国教会史上有其重要的一页。它不仅是方济各会培养修士的重要基地,还是方济各会传教士的大本营,凡来山西的方济各会士几乎都来过洞儿沟。改革开放后,来太原洞儿沟旅游朝圣的海内外天主教人士,定会参观这座会院。这里曾做过预修院,也曾做过大修院,通过这里,为太原、榆次两教区,输送了不少修士、也培养出了不少本国籍神父。

真福雅松达与方济各修女院

圣富格拉主教带来七位外籍修女于1899年春在太原府内大北门街主教座堂创立了圣巴斯卦修女院,后于1900年被毁,第二批修女6人,继承先圣,奉命于1903年元月2日,来到山西太原县洞儿沟开展工作,因当时省城会院尚未建成,临时在此设立修女院。1904年6月20日,第三批修女6人来到洞儿沟,其中就有真福玛利亚雅松达修女。该修女于1904年3月19日启程来中国,经山东到太原,来到洞儿沟她们的会院。这里有一座孤儿院,她负责厨房与洗衣房和喂牛、挤奶、种菜等杂活。1905年3月洞儿沟发生伤寒,孤儿们不幸染上伤寒,3月19日雅松达修女自己也染上了这病,病情日渐加重,4月7日进入临终状态。忽然,一股柔和的清香弥漫整个病房,在场的人都很惊讶。这股奇香直到雅松达逝世三天后才完全消失。年仅27岁的雅松达虽然没有做过大事,但她把一生献给主,用她的谦卑赢得了天主的喜悦。1954年教宗比约十二世立雅松达为真福品。

洞儿沟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西南部,姚村镇政府西北侧,隶属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七苦山脚下。全村人口1263人,共285户。全村村民系天主教徒。在太原教友中流传有“洞儿沟、圪潦沟,主教神父不断头”的俗语,这个村子出过许多天主教神父。



(七)广东上川岛朝圣地

上川岛成为朝圣地已有几百年历史,她是中国第一处朝圣地。自1662年方济各·沙勿略被教廷封圣后,尤其是1927年被列为“传教士主保”以来,这座中国南海平淡无奇的岛屿,成了普世天主教徒的向往之地——圣人病逝在这里,圣人的介入圣化了这片土地。

方济各·沙勿略1506年4月7日出生在西班牙。18岁进入巴黎读大学,他的理想是成为法学及神学博士。自结识了决志一生持守神贫、贞洁、以传道为使命的依纳爵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成为耶稣会创始人之一。来亚洲传教原本派遣的不是沙勿略,不巧那位神父病了,依纳爵便指派沙勿略代替,沙勿略只说了一句话:“很好,我已准备就绪。”第二天便启程。经过十三个月艰苦卓绝的海上航行,终于踏上亚洲土地。在他十多年的传教生涯里,涉足印度、斯里兰卡、马六甲海峡等大半东亚地区,劝导了三万多人领洗入教。在日本虽然传教受到阻碍,仅仅200人皈依,但福音的种子已撒在日本国民的心田,三十年后教友竟达15万人。沙勿略之于日本,正如利玛窦之于中国。数百年后的日本掀起纪念圣人的热潮,这是当时谁都不曾想到的。

据沙勿略书信记载,他两次登上上川岛。1551年12月,首次登上小岛,他把传教目光瞄准未被圣教开垦的伟大国土——中国。第二次是1552年8月,这是他在以使团身份来中国的行动,在马六甲被扣后的又一次冒险计划——以离大陆最近的上川岛为跳板,等待商船秘密将他带入。11月,沙勿略不幸染上热病,12月3日凌晨,在“达味之子,可怜我吧!”的祈祷声中,主的忠仆被主接纳怀中,时年46岁,巧合的是,他在东方传教事业的继任者利玛窦,于当年出生了。冥冥之中莫非天主之安排?沙勿略虽然未能真正进入中国进行传教事业,倒在了进入中国的门槛之上,但是他那句“基督中国、基督中国”豪言壮语却深扎入每位中国基督徒心中,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效法他的行为,继续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传教事业之中。



(八)台湾五峰旗圣母朝圣地

民國69年11月9日,五位好友組隊上山,夜路崎嶇、險象環生…偶然回頭,巧見一女性白影,如黑暗曙光般,引領登山客們回家,詢問各方,方知為「聖母瑪利亞」。為此,建立了朝聖地,世世傳頌聖母顯現事蹟!目前五峰旗圣母朝圣地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朝圣地,也是驰名世界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慕名而来。



(九)吉林露德圣母圣山

吉林露德圣母册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松花江畔,吉林市市郊,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大型敬礼圣母之地,每年都有海内外的神长教友到这里来敬礼观光。

吉林圣母山于1920年仿法国露德圣母山建造,总面积48391.18平方米,屹立于山巅万树丛中的乳白色的圣堂建于1928年。

文革期间圣母山遭到严重破坏。落实宗教政策后,1986年在吉林教区已故李雪松主教的带领下,重建了圣母山和教堂,并在山顶增建了十四处苦路。每年九月八日圣母诞辰日,各地教友云集于此,盛况空前。



(十)狼山露德圣母堂

狼山露德圣母堂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镇狼山北麓的一座天主教堂,是属于天主教海门教区的宗座圣母朝圣地。

狼山本是佛教名山,周围尚无天主教徒,相传1925年因圣母以脚踏七彩云霞,手捧玫瑰花束在狼山北麓一湖泊前显现给该地主人黄齐诗一家,随后该地建立教堂一座,因所用材料皆为长江塌陷的弥额尔天神堂所有,故奉“圣弥额尔”为主保。过后两年间朝圣人次渐多,堂内安放一幅露德圣母像,1930年,佛教信徒许江氏因圣母显现而剧病痊愈,遂托上海信友到法国购置一尊造型独特的狼山圣母像,狼山教堂改称“狼山圣母堂”。1933年罗马教廷下达诏书,颁赐“全大赦”特恩,敕封狼山为“求赐圣教广扬”之专门圣地。1936年,素有“中华国籍主教第一人”之誉的海门教区首任主教朱开敏主持兴建狼山北麓圣母新堂堂,由清末首批留法巴黎大学的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潘世义设计,1937年竣工,马相伯、孙科、于右任、蔡元培、邵力子、朱志尧、陆伯鸿、蔡宁、惠济良、于斌以及和海门教区和朱开敏个人素有渊源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各国等政、商、教界人士发来贺电或亲书对联题词祝贺。新教堂坐西朝东,建筑风格为古典立体式,大堂前建有高33米的钟楼,钟楼形似战斗机,以潘世义之兄潘世忠设计的我国第一架飞机的作为参考蓝本,钟楼上部设为灯塔,整体风格多达数十种,被誉为“建筑中的里程碑”,是苏北新式建筑的鼻祖。1951年,罗马教廷特准“狼山圣母像”加冕,为此狼山位列中国天主教十二大朝圣地之一,在当时的远东地区享有很高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每年的5月9日是该堂的“狼山圣母朝圣日”,而中国著名教会爱国音乐家朱希圣谱写的《狼山圣母歌》与传唱大江南北。[1]。

文革期间一度关闭。其后恢复开放。2004年列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华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1448.html

更多阅读

盘点十大搞笑的狗狗图片 高加索的视频

盘点十大搞笑的狗狗图片——简介狗狗似乎已经大部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有它们的存在更为我们生活增添了不少光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狗狗搞笑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吧。盘点十大搞笑的狗狗图片——工具/原料摄像机盘点十大搞

中国非主流年轻人的十大心态 中国年轻人的末日心态

中国非主流年轻人的十大心态 (李笑天)平时阅读和浏览网络信息,发现当今中国非主流年轻人虽然始终是少数,但是他们的社会影响力非常大,很多主流青年也自觉不自觉地追捧他们的言行,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是非主流年轻人一种很吃香的样子。所以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 古代皇帝玩妃子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乌有先生`一、尾生之信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庄子曾经用简短的话语概括过这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20111109 中国十大古琴曲下载

中国十大古曲简介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黄金资料:中国十大金矿

黄金资料:中国十大金矿从目前勘察的阶段性成果来看:我国已查明的金矿资源量有1254吨、银62119吨。目前未查明的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天山、秦岭中西段、滇黔桂邻区、阿尔金-柴达木北缘、东昆仑成矿区带以及西藏等地,中东部地

声明:《中国天主教十大朝圣地 中国天主教七苦山视频》为网友时光任你轻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