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演讲稿写作素材大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专题

来源:中华励志网

以“三种意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历经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代中国,迎来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全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集结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刻揭示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发展之道。35年来,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从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到国家和人民面貌的深刻变化,莫不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天,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旗帜,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这次三中全会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为的就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中国梦释放强大动力。这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并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在35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谱写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靠的是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今天,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领导改革开放这一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伟大事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进取意识,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够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机遇最可宝贵,历史上的中国曾多次与机遇失之交臂。18世纪中叶以来,我们失去了工业革命、世界现代化浪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直到1978年以来,我们抓住了机遇,中华民族才大踏步赶了上来。今天,从我国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到经济发展能力和潜力巨大,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我们从未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我们不能丧失,抓住就能赢得战略主动,否则就有可能陷于被动。“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科学判断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就一定能够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今天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我们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三中全会发出了攻坚克难的动员令,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以强烈的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挑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我们就一定能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和勇气,凝聚共识和力量,迎接我们的将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新胜利。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二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目标明确,才能定位好前进的方向;任务清晰,才能把握好奋斗的路径。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设定历史航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的方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治理体系搭建好了,治理能力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了,治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效能。全会确立这一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马克思、恩格斯未能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其他国家也没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在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历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局面,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然而,相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如何通过方式的转变,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需求?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总目标、总抓手,才能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治理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内容,才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才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尤须把握好这个总目标,从各个领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今天,中国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提出长远目标可谓正当其时。向着这一目标奋力前行,中国改革的航船一定能劈波斩浪,带领13亿人民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航程。

坚持做好“三个进一步解放”

三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回望35年改革开放历程,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解放思想;一个主旨从未改变,那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个特点分外鲜明,那就是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正是这“三个解放”,使我们不断冲破重重观念障碍,极大释放了社会创造活力,推动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以思想引领变革、以创新激发活力的宝贵经验,明确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和条件。

在“三个进一步解放”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面对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大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姓社姓资”思想交锋,观念的桎梏一旦突破,就会推动实践获得裂变式发展;而改革在更大范围的突破,又为进一步思想解放提供了丰厚资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既是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也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现实可能。在这个意义上,“三个进一步解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实践的力量。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要为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也正是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在更高起点上解放社会生产力,让发展的空间更广、改革的动力更强、社会的活力更大。

当然,我们强调解放思想,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解放思想,而不是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信马由缰;我们推动增强社会活力,也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活动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必须是有序释放的。换句话说,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我们明确方向、判别是非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处理好“三个进一步解放”关系的重要标尺。

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以“三个进一步解放”不断改革创新,让我们的制度在创造社会财富上更有效率,在激发人民活力上更有优势,我们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坚定“三个自信”,推动中国迈上新的发展高度、引领世界进步潮流。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四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把握发展的主要问题,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六个紧紧围绕”全方位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重点。全会描绘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判断,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把握好这一战略重点、主攻方向。

方向的明确、路径的清晰,源于对现实状况的清醒认识。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马克思曾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回溯35年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从“一大二公”到“包产到户”,开启改革开放的全新篇章;从计划到市场的转轨,激发了中国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中国的改革历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克服秩序不规范、规则不统一、竞争不充分的弊病;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财权事权合理划分,这些都关系我们能否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破解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无论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全会已经具体部署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才能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 之路已经开启,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中国号”巨轮驶得更稳、行得更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五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过20多年不懈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遥望前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依然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引航之灯。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推进,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活力之源。曾经,粮票、布票、肥皂票见证了一个商品短缺时代,我们落后于迅猛发展的外部世界。而今,市场机制催生蓬勃的生产力,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成就了中国道路举世瞩目的辉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将市场经济的种子播撒入社会主义的土壤,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这次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决定性作用”并非“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两只手”相得益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迈出新的步伐。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一些体制机制,需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及时推进、相互协调,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要使各领域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心协力、同频共振,才能聚合起协调推进的强大能量。

从建立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啻为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深信,改革大业一定会在向纵深推进中,开拓新境界、创造新光荣。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在我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面临经济社会双重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动、矛盾冲突多发易发等多重考验之际,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在哪里、目标是什么,亿万人民充满期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指明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道路开拓奋进的重要遵循。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方向明确才能步履坚定。35年来,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党带领人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不懈探索强国富民之路,开辟出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了一个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有机结合的体制,形成了一套为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提供根本保障的制度。在党和人民的探索实践中,我国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而焕发勃勃生机,彰显独特优势,令世界为之瞩目。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制度体现,也是不断推进改革从而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

目标清晰方可凝神聚力。当前,中国改革正处于克难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转型的阵痛和成长的烦恼交织叠加。相比改革之初普遍受益的“帕累托改进”,今天的改革更多遭遇“众口难调”的困扰。既要确保效率,也要维护公平;既要鼓励竞争,也要保障底线;既要尊重差异,也要凝聚共识。诸多两难甚至多难的状况,无疑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到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到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再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核心就是要全方位完善、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妥善应对和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

有西方学者提出:“现代化孕育着稳定,现代化过程孳生动乱。”审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用30多年走过西方几百年现代化历程的同时,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奇迹”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也只有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仍在继续。我们对实现这样的改革总目标充满信心。因为,这样的目标,是汇聚改革磅礴力量的旗帜;这样的实践,是造福亿万人民的事业。

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让活力迸发

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界惊叹。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仅用30多年就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世界经济重要引擎,国际舆论为此探究“中国为什么能?”

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块地,一旦摆脱“一大二公”认识误区的束缚,推行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蕴藏在农民和土地间的巨大能量便迅速释放,由此掀起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全面改革开放的浩荡波澜。

一次次观念的突破、思想的解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也不断释放和激发出社会的活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实践的力量。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既是一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不断冲破观念束缚的思想解放史。在这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伟大变革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摆脱教条禁锢、带来行动突破、实现发展超越,闯出一条国家振兴、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举改革大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个进一步解放”,深刻揭示出从转变观念到转变行动的客观规律,浓缩了我国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探索,以变革创新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经验,蕴含着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路径选择。

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推动实践。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需要不断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实践探索的不断拓展,为解放思想提供了丰富滋养和强劲动力;而思想观念的桎梏一旦冲破,又会带动实践产生更大突破。从思想观念的突破到体制机制的变革,从探索实践的深入到对规律认识的深化,改革只有始终把握住“三个进一步解放”这三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维度,才能让发展的空间更广、改革的动力更强、社会的活力更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演讲稿写作素材大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专题
当前,原有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社会转型期矛盾交织叠加,思想多样与利益多元错综复杂,改革进入了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当此之时,我们决不能瞻前顾后、畏葸不前,而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破解转型发展的时代课题,义无反顾担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

气可鼓不可泄,力可聚不可散。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从而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进一步冲破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目的,进一步革除束缚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弊端;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导向,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改革大业必将创造更大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展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以重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

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有人这样形容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表述尽管未必正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有既目睹了发达城市的摩天大楼,也访问过贫困地区的茅屋陋室,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一个复杂的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

和30多年前相比,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论平均,也已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大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乃至收入差距提醒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任务依然繁重,仍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所面临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未来发展关键环节的准确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是硬实力。没有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所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总体小康;没有继续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就不会有明天的全面建成小康,也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发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改革面临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等诸多纷扰与挑战。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回应人民关切,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执政基础稳固。

不发展问题和矛盾会越积越多,最终积重难返,导致改革前功尽弃;发展慢了也不行,错过解决问题的“窗口期”,让危机跑过改革,同样面临危险。值此改革勇涉险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唯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放,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全方位改革,以更大经济成果筑牢科学发展的基座,就能从容面对任何风险挑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凸显我们党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着更加完善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的作用,使“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就能充分释放,形成牵引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破题的中国改革,必将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做好协同推进的大文章

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任何一个问题乘以13亿,都会大到超乎想象。难怪曾有西方人士就粮食问题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而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收入升至中等水平的巨大成就,则生动展示了“中国奇迹”的精彩。中国改革开放在推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之多、规模之大、复杂程度之高,堪称前所未有,世所罕见。成功应对如此巨大的问题考验,凸显奇迹背后的“中国智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导向。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敢于并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强烈问题意识的充分体现,也是党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退缩的责任担当,和驾驭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卓越能力的生动写照。当改革行至潜流涌动、暗礁横亘的深水区、攻坚期,如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新的考题又摆在了全党全社会面前。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遗留的问题、发展以后的问题、转型升级的问题、公平正义的问题、保护环境的问题,诸多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既相互关联,也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全局和整体上谋划,从统筹和整体上推进,从更高层次上协调和督促落实,才能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大方面为整体谋划、系统协同、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阐明了基本思路,提供了行动指南。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各自为战,而要协同配套。改革攻坚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打破 旧有不合理利益格局,调整形成新的更有利于科学发展、更能体现公平正义的合理利益格局,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情况下,改革必须跳出一时一地、一部门一行业局限,在更长时期、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才能啃下“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块硬骨头。

做好大文章,奏好交响乐,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强化中枢指挥、凝聚共识合力至关重要。全会决定在中央层面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改革合力,推动全面落实改革目标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军中,还将奏出怎样雄浑壮阔的时代交响曲,我们满怀信心,充满期待。

坚持实践积累的“最重要”经验

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来就是一部实践探索与总结经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历史。历史、现实、未来,在新的起点交汇,给人以深刻昭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从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到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四个坚持”的论述,从根本上阐述了改革的性质和方向、道路和途径、改革主体和价值取向及改革的科学方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下大功夫”总结35年改革开放实践后对成功经验做出的最新概括,也是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认真贯彻。

总结经验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全面落实“四个坚持”,用成功经验指导改革开放新的实践。

方向决定成败,道路关乎命运。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不断推进。35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根本遵循。和前几次三中全会同样聚焦改革但主题侧重某一方面不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程度之复杂、攻坚之困难,都超过以往。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用已有成功经验为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又要紧密结合具体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进创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改革开放的成功之道。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既要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更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胆子和步子、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关系:既要强调改革发展,又要以稳定为前提;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既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又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也要重点突破,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全面改革。

经验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角,在这场攻坚战中,深刻理解从改革开放成功实践中总结出的最重要经验,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加以实际运用,我们就能在改革开放之路上走得又快又稳,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1229.html

更多阅读

小说写作素材 小说写作素材吧

面向女生的玄幻小说里面怎么平衡言情元素和面向女生的玄幻小说里面怎么平衡言情元素和玄幻元素的分量呀要是言情太多会不会把玄幻小说写成四不像?言情太多的确会使得故事变样,大部分人写成四不像的原因是故事的本质还是言情,并非玄幻

写作素材 赞美男人帅气的词 成语和句子集萃 赞美写作

形容男人帅的词和成语才貌双全 逸群之才 玉树临风 温文尔雅 淑人君子清新俊逸 品貌非凡 才貌双绝 惊才风逸 风流才子雅人深致 城北徐公 堂堂正正 七尺男儿 英俊潇洒顶天立地 血性男儿 足智多谋 风流倜傥 正义之士英勇好斗 武艺高强

2014年中考语文写作素材必备 中考必备语文答案

中考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做支撑。为此,辑录作文材料若干,供同学们参考。同时,自己也要多收集,认真阅读,认真领会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以期举一隅而反三,为中考作文备好料。预祝同学们中考成功! 一、人物类孙膑

声明:《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演讲稿写作素材大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专题》为网友潇洒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