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估题资料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一、填空题(13/33)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一部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年间篇作品。

4.《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5.诗经是按 、、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根据音乐的不同分类的。

6.《诗经》十五“国风”共篇。

7.诗经中“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8.诗经中颂包括颂、颂、颂,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9.汉代传习诗经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10.《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践,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11.《诗经》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它们是、、、、、。

12.《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3.诗经中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5篇。

14.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15.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语言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16.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17.被司马迁称之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18.《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19.《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20.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2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的表述中的。

2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24.《孟子》散文的特征是。

25.“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26.我国先秦时期法家之集大成者是。

27.标志我国说理文体制的形成的著作是。

28.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

29.屈原的代表作品是、、、、。

30.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31.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其内容与离骚基本相近。

32.“天问”的意思。

33.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答案:1、山海经2、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3、诗经500 305 4、诗诗三百5、风 雅 颂6、1607、大雅 小雅 31 74105 8、周 鲁 商 314 59、鲁 齐 韩 毛鲁人申培 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鲁人赵亨 赵人毛苌 毛诗10、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郑玄孔颖达 朱熹 11、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世态人情民俗风习 12、风雅 颂赋 比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13、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4、甲骨卜辞15、商周铜器铭文 16、《尚书》 17、《春秋》 18、鲁隐公元年鲁哀公十四年19、城濮之战 殽之战邲之战 鞌之战 鄢陵之战20、《战国策》 21、语录体

22、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23、《荀子》《韩非子》24、长于论辩 25、

26、韩非子 27、《墨子》28 楚辞29、离骚 九歌天问 招魂 九章30、香草美人31、《九章》32、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33、《九辩》 《风赋》 《高唐赋》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 《对楚王问》

二、名词解释(5/22)

1、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2、神话的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3、风雅颂----《诗经》的三种分类。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用于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曲。

4、赋比兴----赋比兴指的则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比:比喻。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为后代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5、四家诗----《诗经》到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韩诗和古文毛诗,后世称其为“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6、毛诗----是西汉鲁人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的古文《诗》,也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

7、先秦叙事散文----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8、《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是一部编年史。

9、《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战国初年。主要反映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10、《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史书,凡三十三卷,杂记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之事,主要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11、“春秋笔法-”---顾名思义,是一种笔法,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笔法。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评断,用恰当的文字暗寓褒贬之意,表现了严格的历史倾向性。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

12、百家争鸣----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的衰微,礼乐崩溃,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关怀,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促成了学术文化的兴盛繁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史称“百家争鸣”。

13、《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成书在战国初年,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14、《孟子》----P93《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

15、《庄子》----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16、《荀子》----P99《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在批评各家的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汇贯通,自成一家。《荀子》现存32篇,是其学说的集中体现。这32篇绝大多数是说理散文。荀子另有一篇《成相》辞和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17、《韩非子》----P100韩非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其文多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韩非子》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最具文学意味的还是寓言故事。

18、楚辞----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是由屈原等人根据楚地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制的,具有浓厚的楚地地方色彩。西汉末年,刘向集屈原全部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称之为“楚辞”。

19、《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 屈原 的代表作,是 中国古代诗歌 史上最长的一首 浪漫主义 的政治抒情诗,带有自传性质。

20、《九歌》----《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

21、《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九

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内容与《离

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

22、“香草美人”----美人、香草是《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的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23、《墨子》----《墨子》中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和代表其说理风格的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大量的“子墨子曰”,表明这些仍是墨子后学对墨子讲学之辞的记录。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三、翻译题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堵住百姓的嘴比堵截江河更危险。江河被堵塞而溃决,必会伤害很多人;堵塞百姓的嘴的危害性也是这样。所以治理河流的人就疏通河道使河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就宣导百姓使他们畅所欲言。(3分)出自《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1分)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译: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地方而都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都清晰。螣蛇(专心致志)虽然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虽有五种技艺却(因不专一)最终走投无路。(3分)出自《荀子·劝学》。(1分)

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叔段修葺城郭,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政。武姜打算为他开城门。庄公得到情报叔段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连同配套的马匹士卒讨伐京邑。京邑士兵背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城。

四、简答题(6/21)

1.1谈谈你对文学史研究基本方法的认识: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

1.2简谈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情况。

答: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一个由巫到史,到贵族、到士阶层的演变过程。(1分)夏商到周初,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今天所见的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都是出自巫觋之手;(1分)周王朝建立后,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当今保存下来的先秦史传文学作品,主要出自史官之手;(1分)西周时期,文化由贵族垄断,贵族是西周、春秋时期文学的主要作者,《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就是贵族所作。(1分)春秋末期至战国,文化知识由贵族转到了士的手中,这时期的说理散文,即主要出自士的手中。(1分)

1.3试述先秦文学的形态。

首先,文史哲不分,先秦有些文学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其次,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在楚地民风、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最后,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指实。

1.4谈谈先秦文化对先秦文学发展演变的促进作用。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

2.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

答:(1)保存神话最多且相当古老,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2)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象。(3)《山海经》神话看似零散,却有某种“系统性”。书中的神话形象按其神权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尊卑次序。)

4.《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试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答:(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如《大雅·生民》;(2)农事诗,如《豳风·七月》;(3)战争徭役诗,如《小雅·采薇》、《王风·君子于役》;(4)政治美刺诗,如《大雅·崧高》、《魏风·硕鼠》;(5)燕飨诗,如《小雅·鹿鸣》;(6)婚恋诗,如《卫风·氓》《秦风·蒹葭》。

5.《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荀子》议论文的特色:(1)特别强调论辩的重要性,思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反复推详,一篇中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整体理论系统严密,各篇之间颇有照应,故而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2)《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荀子》还喜欢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韩非子》议论文的特色:答:(1)文风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2)论辩透彻,逻辑严密;(3)大量使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

6.《九歌》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九歌》的主要内容: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诚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1分)

艺术特色:(1)具有明显的表演性。(2)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人神杂糅的写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活的神灵形象。(3)《九歌》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善于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景物、环境气氛的描写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4)语言清丽华美,简练传神,音调铿锵,韵味悠长。(4分)

7.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后生爱民意识,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8.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其次,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感性材料。

再次,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在神话传播、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情感的体验,这是神话之所以感人的魅力所在。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所谓象征、隐喻,就是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

9.《诗经》包括了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订的一些消息。《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燕飨中的乐歌等。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也可能是周王朝乐官在《诗经》的编辑和成书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概在公元前六世纪,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10.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采薇末章将叙写景、记实、议论、抒情结合起来,通过兴与赋的完美结合,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到生命流逝的体验,对战争的否定,感人至深。(2分)

其中前面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既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通过今与夕、春与冬不同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的生命在战争中流逝的感伤。可谓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发人深省。(3分)

11.分析《君子于役》写景的特点。

《王风·君子于役》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似的写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12.分析《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的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到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13. 分析《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
先秦文学估题资料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下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运用比兴手法的好处:生动形象,不会单调乏味

14.尚书》的文章特点?

《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典奥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而且这些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11、《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长于叙事。

第一,《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第二,《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第三,《左传》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这集中体现了它高超的叙事艺术。第四,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五,《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第六,《左传》的叙事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

15.《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国语》是一部国别史,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西周以来的敬天保民思想在书中得到了继承。第二,《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第三,《国语》虽然记言多于记事,但《国语》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6.《战国策》与《左传》、《国语》相比在思想上呈现出什么新特征?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不过,《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又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其是策士行迹的生动写照。

17.《侍坐章》展现了哪几位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此章描写孔子与学生进行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孔子循循善诱,引导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篇末的评论表现出他对学生个性和才能的了解。

本章成功的描写了孔子和蔼可亲、诲人不倦的形象,四位弟子的个性也跃然纸上:子路勇于作为,性格直率;冉有、公西华态度谦虚,说话谨慎,一个侧重政治经济,一个侧重说说孟子的仁政思想内容。

18.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首先,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其次,《庄子》的文学价值还在于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再次,《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最后,富有诗意的语言,《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19.《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荀子》议论文的特色:(1)特别强调论辩的重要性,思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反复推详,一篇中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整体理论系统严密,各篇之间颇有照应,故而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2)《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荀子》还喜欢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韩非子》议论文的特色:(1)文风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2)论辩透彻,逻辑严密;(3)大量使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

20.《庄子》和《韩非子》的寓言各有什么特色?

首先,《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

其次,韩非子的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最后,其题材的平实,但韩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庄子》寓言奇幻玄虚、怪庭神奇,寓言恢诡谲怪,

21.简述屈原“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

屈原“美政”理想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另外,《离骚》批评现实,显示了屈原对制度法令的重视,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

2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楚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楚辞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2)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为汉代赋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楚辞突出的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4)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

2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受屈原影响的楚辞作家只有宋玉的作品流传了下来,其《高唐赋》、《神女赋》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汉大赋的先河。宋玉的辞赋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而成的,并在文辞等形式方面有所发展。它们是由楚辞而至汉大赋的一个过渡阶段。

五、论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左传》的文学成就。

答:1.(1)叙事详密精彩,善于描写战争,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要点1分;结合4分)

(2)塑造了生动人物的形象(要点1分;结合2分)。

(3)行人辞令高妙,语言简洁含蓄,富于文采(要点1分;结合2分)。

2.结合作品,谈谈为什么说《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答:《离骚》取得了崇高的艺术成就,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具体表现在:(1)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2)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创造了香草美人的比喻象征系统。(3)有大量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技巧。(4)有丰富的神话和历史传说,运用了浪漫主义的题材。

3.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答: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4.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答:(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特别是那些“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篇,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真率地抒发内心情志,处处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豳风·七月》《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诗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场面描写和事实的陈述之中,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这种方法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给人以整体感,既有深度,又有概括力。如《豳风·七月》。比是用与之相类的事物来打比方,可增强事物的可感性、形象性,加深诗歌的感染力,深化诗的主题。如《魏风·硕鼠》。

(3)、《诗经》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结构;以四言为主搀以杂言的句式,每句二拍的节奏;叠字、联绵词和语气词的大量运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词汇丰富。如《秦风·蒹葭》。

5.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所创立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6、分析《蒹葭》的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开头借景起兴,勾勒了一幅蒹葭秋水图。

(2)、虚实结合,尤其善用虚笔。对伊人的追求是实,伊人的美好是虚。

(3)、动静相生。芦苇、霜露为静,但时空的推移尽在其中。

(4)、重章复唱的形式,一唱三叹,内容逐层加深,意境步步深入。

7、结合作品谈谈《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答:《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左传》对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被人们赞不绝口。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上下齐心。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如,作者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不仅是城濮之战,整个《左传》叙事中,礼、义、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

8、论述《战国策》写人成就。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由于作者对这些人物心仪不已,颇为倾慕,甚至不惜脱离史实,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战国策》中,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颇多。如《秦策一》写苏秦夜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夜室独语,有谁知道,显然是作者根据传闻虚拟而成。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动展现。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在《战国策》中很突出,如《秦策一》中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冯谖一生的主要事迹尽在一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类作品,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

纪传体的过渡。

9、结合具体作品探讨《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答:《战国策》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

战国时代,君德浅薄,多庸主暴君,游士为说服君相,说辞大都不以直接方式,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的目的。如:《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从切身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贴切深刻,饶有风趣,很有说服力。

《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如《燕策二》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

《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如《齐策一》记苏秦说齐王合纵,极力夸张渲染齐国之强,临淄之胜,排比对偶层出不穷,文辞瑰丽多姿。

《战国策》的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苏秦始将连横”(《秦策一》)写苏秦说秦王不行时的狼狈之状,发迹后路过家乡时的踌躇满志。

《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0、谈谈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答:《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是我国史传文学最初成就。《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

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战国策》的文章,对汉赋的产生也起过促进作用。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风格,都可以看出对《战国策》的借鉴。

最后,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一,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第二,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11、结合《齐桓晋文之事章》谈谈《孟子》的散文特征。

孟子的散文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善用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长于论辩,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感情激越,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

12、结合《逍遥游》谈谈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首先,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其次,《庄子》的文学价值还在于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再次,《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最后,富有诗意的语言,《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13、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1.表现了屈原忠君与爱国的思想情感。2.表现了屈原的忠而被疏的身世之感。3.表现了屈原的美政理想。

《离骚》取得了崇高的艺术成就,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具体表现在:1.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2.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创造了香草美人的比喻象征系统。3.有大量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技巧。4.有丰富的神话和历史传说,运用了浪漫主义的题材。5.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

14、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

《九歌》的主要内容: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诚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

《九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叙述身世和遭遇”。《九章》的思想内容与《离骚》大体相似,区别在于《离骚》是综合性的自叙和抒情,而《九章》则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其中《橘颂》内容和情调颇为独特,它借咏物以述志,以橘之“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的精神,激励自己。

先秦文学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102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1.分析:&、简析思想主题、艺术特色思想主题:通过林震的眼光,描写了林世吾这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揭露了人民群众与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思想僵化和官僚主义等消极现象,对生活进行大胆地批判。艺术特色:1、

北大中文系书单 北大中文系必读书目

“最低限度书目”中国古代文学 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先秦文学(4) 先秦文学概述

第一编先秦文学(68学时)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教学目标】了解先秦文学主要现象和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和特点【教学重点】先秦文学主要内容和特点【教学难点】先秦文学与整个文化浑融共处的现象和特点【学时数】2学时●先秦是中国文学萌芽

葛红兵:成为作家十讲

葛红兵:成为作家(十讲) 【作家简介】葛红兵,1968年11月生,新生代作家,中国当代中篇小说经典文库主编,20世纪中国文化散文精选编委。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出版有长篇小说《我的N种生活》等4部,随笔集《人为

文学知识题库大全8 文学类知识竞赛题库

文学知识题库大全(8)2009-01-034473成语典故“讳疾忌医”中的君王是指哪一位?A:秦始皇 B:楚庄王 C:蔡桓公C:蔡桓公FLYSO4472成语戴圆履方之中戴圆是指:A:戴一顶帽子 B:头顶天空 C:头顶是圆的 D:头上的建筑物是圆形的B:头顶天空

声明:《先秦文学估题资料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为网友丶限量版帥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