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1
大境从民办到重点的历史足迹
62年―――79年(17年)
1962年
3月 大境建校,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建校背景:国家适逢经济困难,又值中、小学入学高峰,为此中央提出“两条腿走路,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办学方针,南市区新办12所民办中学,除大境外,有:东华、求进、先锋、望云、跨龙、新义、西林、沪南、文光、周莲和塘董。大境设高、初中,余11所均只设初中。
南市区民办大境中学的校址选定在河南南路246号,大境路口,故取名大境中学。
此处原为邑庙区产科医院用房。
首任校长:戴仁德,联合党支部书记:胡军(女),(跨龙校长)。
大境办学经费由政府支持人力物力,区工商联出资十万元。
学校设董事会,成员为:
葛维庵(副区长、民主人士)、李维棠(区工商联主任)、戴葭今、刘葆真、倪集清及戴仁德;
葛维庵为董事长,李维棠为副董事长。国家经济好转后,大境办校经费全部由区教育局拨款,董事会自动解散。
9月秋季招收高、初中各4个班级(原招6个班后编为4个班),共约500人。
【图】大境昔日校门照片已难以收集,此照从网上下载,依稀可见当年校门概貌。
前排右一为刘振华老师,二排右立二为张维新老师,后排右四为朱师明老师,其余皆非老大境教师。
1963年
3月为加强师生对学校初建及对民办的信心,学校提出“苦战三年,赶超文建”的口号,以鞭策、鼓励。
6月建校后首度组织高中师生下乡到金山朱泾公社参加“双抢”(夏收夏种)劳动,由戴仁德校长亲自带领。由于学校重视,作了充分准备,组织有力,公社农民反映很好。区内各校较早组织下乡劳动的学校共9所,大境是其中之一。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组织纪律与刻苦耐劳精神,在区里小有名气。
7月招收初中新生8个班,全校共达18个班级,学生900多人,教职工人数增至60人。
9月为落实“赶超文建”目标,学校邀请文建中学领导来校传经,全校师生认真听取报告。学校又多次组织本校教师上门去文建听课,并与各对口教研组交流教学经验。
注:65届高中校友任万美提供
1964年
9月秋季招收初中7个班级新生,全校班级总数达25班,学生数1300余人,教师增至78名。
10月学校明确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出“勤俭、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因材施教、实事求是”的办学思想。
注:65届高中校友任万美提供
1965年
7月学校首届高、初中学生毕业,多数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未能升学者百分之九十以上得到就业安置。
高中毕业班女同学陆彩华被市“招飞办”选中,经层层审查合格,录取进航校学习,后来成为一名女飞行员,翱翔兰天。
10月南市区民办中学在沪南体育场举办首届运动会,大境学生在开幕式上表演团体刺杀获好评。学生参加各项田径比赛项目也取得好成绩。
1966年
6月文革开始,校内出现大字报。揪牛鬼蛇神,打倒走资派,校内形势出现混乱,无法正常上课。
7月 南市区政府派工作组进驻大境;一个月后又撤离。
8月18日毛主席首次接见红卫兵。学生纷纷外出串连,全面停课。
11月11日 “安亭事件”发生。
11月 校舍暂作串连接待站,接待来沪串连人员。
12月 戴仁德校长靠边审查。
1967年
1月13日 校长、教导办公室被撬,文件橱内多年帐册及学生材料等散失。
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中、小学复课闹革命通知”,外出串连师生陆续返校,学生成立红卫兵组织,教师成立造反组织,批判当权派校长戴仁德。
9月29日教师响应“大联合”号召,成立教师革委会,选举产生主任倪集清,副主任庄加宝,委员刘振华、金宏裕、屠由益等。
10月学生各派红卫兵组织大联合,成立“大境中学红卫兵团”。
1968年
4月 戴仁德解放。
7月66、67两届毕业生同时开始分配,根据市革会通知要求,分配去向有工矿和农村。学校大多数毕业生分配去了市郊各县农场。
8月南市区革委会批准大境成立革委会,在嵩山体育馆召开“南市区民办大境中学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任命戴仁德为主任,倪集清为副主任,委员庄加宝、刘振华、金宏裕。
9月5日区手工业系统派工宣队进驻大境(成员来自江南木桶厂和制绳一厂等)。并增加赵才忠进革委会,负责日常工作。
10月 开始清理阶级队伍,戴仁德再次靠边。
12月军宣队进驻大境,对所谓有这样那样问题尚未搞清的教工集中在郊区开办学习班,涉及20多位教师。
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示。
1969年
2月 戴仁德被审查清楚,再次解放。
(4月1-24日中共召开九大)
7月 69届下乡,去金山“双抢”劳动。
外语组吴翼鹏、薛铭暄、施民贵和邵汉恩等四位教师自编外语教材,使用后,收效很好。
11月 69届二度去金山,参加“三秋”劳动。
1970年
2月上级决定71届学生延长一年毕业并改称72届,各用半年学工学农。
3月21日69届“一片红”,首批插队落户同学出发。
4月上搪四厂工宣队进驻大境,正、副连长为钱桂忠和俞金德,指导员张公民,参与领导学校工作和毕业分配工作。
7月为吸引同学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校成立了“红色娘子军文艺小分队”、“魔术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去他校、工厂及里弄演出,颇受欢迎。
8月经南市区革委会批准,调整原革委会领导班子,组成人员七人:张公民(工宣队)、戴仁德、蒋汉荣(工宣队)、沈惠琴、屠由益、史林勇(72届学生)、桑建林(70届学生)。召集人为张公民,副召集人戴仁德。
中共南市区委同意建立“中共大境中学党支部,张公民、戴仁德为正副书记。
1971年
8月为筹集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自筹资金,在南王医马弄分校建立了校办工厂,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从最简单的形式拆纱头起,到制作小玩具,逐步发展到修理马达,积累资金,最后到生产印刷电路板,装配pmos、cmos计数器,社会订单络绎不绝,经济效益明显。大境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建立校办工厂的经验,受到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市教育局陈源副局长专门来校了解后,充分予以肯定。后来陈副局长曾约请戴仁德参与起草校办工厂章程。
9月 70届学生分配。
9月13日发生林彪事件。
1972年
2月为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建立文艺小分队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体育、卫生、音乐、科技等课外活动小组。
4月体育教研组龚焕民等老师克服场地狭小的困难,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土法上马、自力更生,制作了土爬杆、土吊环等设施,充分利用总校厅堂、天井开展体育活动,一时大有热火朝天的气氛,“螺丝壳”做文章,热气腾腾。
12月由区统一组织,全校开展野营拉练,历时十天左右,步行至郊县金山,行程百余公里。
注:裘琴琴老师提供
1973年
9月新学期里,各班学习76届1班学生自我教育方式,在课毕放学前开展“天天评”活动,大大改善了全校校风、学风。
10月市、区教育领导到校检查工作,对学校克服校舍艰苦条件,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加赞扬,作了充分的肯定。
12月10日下午市教育局、市体委在同济大学礼堂联合召开“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各区、县分管教育工作负责人、全市各校负责人、体育教师以及市教卫办、市总工会、团市委等领导近4500人出席此会。
注:龚焕明老师提供
1月13日《解放日报》、《文汇报》详细报导10日会议,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解放日报》另发专文:“蓬勃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大境中学的调查报告”。
12月24日《文汇报》刊登“‘螺蛳壳’里龙腾虎跃”的报道,及大境党支部所写“路线是根本、领导是关键”文章。大境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工作名扬全市。
注:裘琴琴老师提供
1974年
3月大境被评为“上海市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
7月大境获“上海市除害灭病、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12月一年中大境陆续接待了全市数十批兄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前来参观学习。
注:裘琴琴老师提供
1975年
3月14日《体育报》第二版发表长篇报道:“思想路线搞对头,‘螺丝壳’里天地大”,介绍大境发动群众、创造条件,开展体育活动。
4月11日《解放日报》第三版发表通讯员文章:“体育教师的好助手”,介绍大境体育骨干学习班中,同学们能者为师、互帮互学的好经验。
8月20日《解放日报》刊登通讯员文章(第二版):“体育锻炼不放假”,介绍暑期中大境体育活动依旧热气腾腾。
9月16日《文汇报》刊登大境党支部文章:“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10月大境获“上海市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大境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应邀出席第三届全国运动会。11位教师获评区先进工作者:黄吉人、陈国梁、朱青婉、李明珣、吴翼鹏、林培珏、杨世琴、裘琴琴、龚焕民、邱为民等。
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革会主任张公民调离大境,顾家生接任。
注:裘琴琴老师提供
1976年
1月8日 周恩来总理逝世,全校师生沉痛悼念。
6月3日《解放日报》、《文汇报》同日发表文章:“进一步搞好卫生与体育相结合的工作”,介绍大境的经验。
6月16日 《体育报》刊登“促进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的通知,其中提及大境的经验。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师生们心情悲痛,全国举行悼念活动。
12月 大境获评“上海市体育、卫生先进单位”。
顾家生调离大境,王志清接任支部书记兼校革会主任。
注:裘琴琴老师提供
1977年
3月 全校师生明确:
校风:“严谨治学,勤奋学习,求实作风,俭朴生活”。
学风:“勤学好问,敢于创新,尊师守纪,团结奋斗”。
校科技小组制作的“自动跟踪向日器太阳灶”获市科技一等奖。
8月2—5日邓小平在北京召开科教座谈会,会上决定恢复中断十年高考。
9月一开学,学校对77届按成绩重行编班,成绩相对优良者集中在一个班级,为提高班,提出目标:迎接明年夏季高考。
12月11-13日全国唯一一次冬季高考,考生为历届中学毕业生。
11月13日《文汇报》长篇通讯:“青少年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风气逐步形成”,文章介绍了大境科技小组活动情况,还附上相关照片。《解放日报》作了同样的报道。
【图】教师们也积极参加锻炼(龚焕明老师提供)
1978年
1月29日参加“上海市78年迎春长跑比赛”,得中学男子组冠军。
3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讨论、制定大境中学《教育常规守则》、《学习条例三十条》。
6月 戴仁德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7月13日大境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市里举办的“横渡黄浦江活动”。
8月5日 《文汇报》刊登文章:“大境中学体育夏令营侧记”。
9月大境77届高中毕业生报考高校、中专,考试成绩达分数线比例在全区54所中学中名列第一;另,该年毕业的173名“三三分段”初中部学生全部升学,其中录取进入重点中学为43名,考试成绩名列全区前茅。
市、区召开大会,介绍大境中学工作经验,区先进教师吴翼鹏在会上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经验,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9月19日《文汇报》刊出文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大境中学抓了体育促进智育”,同时登出短评:“体育锻炼不可少”。
10月《新体育》期刊(第10期)刊登王安忆文章:“长长的跑道,”记述大境先进教师黄吉人的动人事迹。
11月3日《光明日报》刊登通讯报道:“大境中学实践证明:‘三育能够一齐抓,也应该一齐抓’”。
12月2日《文汇报》刊登“既提高教育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文章,介绍大境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文汇报》登出三篇短文:“她跨进先进行列”、“做时间主人”及“琢磨,再琢磨”,介绍初三(一)班三位同学刻苦学习的事迹。
1979年
1月15日参加上海市迎春长跑,再获男子组冠军。
1月24日《体育报》文:“比翼齐飞”,介绍大境抓好卫生和体育促进教学 ,附多帧照片。
1月27日《中国青年报》文:“千方百计挖潜力,因陋就简搞体育”,报道大境组织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
2月11日 获“上海市体育红旗标兵”称号。
6月15日 《青年报》文:“‘螺蛳壳’里龙腾虎跃――大境中学课间十分钟见闻”
7月3日《文汇报》刊登北京体育学院文:“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作者曲宗湖,该文中提到了大境经验。
8月6日 《文汇报》记者姜留义文:“体育――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教育》七月号刊登:“大境中学――因地制宜搞好体育卫生工作”文章。
8月30日 高考结果:应届高中毕业生145名,参考143名,各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区前茅。
南市区教育局印发调查报告:“民办大境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0月市、区教育局领导对大境各项工作作了全面检查、评估后宣布:
1、大境中学定为区重点中学;
2、优秀教师提前晋级;
3、确定大境实行企业管理试点,以改善教工福利待遇。
陈国梁老师代表学校应邀赴京参观“全国科技展览会”。
10月20日市教卫办在文化广场召开“上海市大境中学教育经验报告会”,市委书记夏征农、市革会副主任杨恺、教委办、教育局和团市委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各区、县负责同志、全市各中、小学领导及教师代表等近万人参加了会议。区委书记张瑞英、上师大教育科研所普教研究室、上海师院教育科研室以及学生、家长等在会上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大境中学教育经验;受党支部委托裘琴琴老师向大会表了决心。
杨恺副主任讲了话,充分肯定大境中学办学经验,号召全市中、小学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学习大境的精神、经验,努力办好学校。
最后他郑重宣布:经市教卫办和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大境中学改为市、区双重领导的重点中学。
大会以后,市教卫办还组织了部分同志到大境中学现场参观学习。
《文汇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大境在挑战”和通讯报道:“领导和教师奋发向上、艰苦创业精神――大境中学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解放日报》长篇报道文章:“大境中学――一所全面发展的好学校”。
即日起,“上海市南市区民办大境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大境中学”―― 从62年建校算起,至今17年。
10月21日 《文汇报》文:“党风正、人心齐”――大境中学办学经验调查之一。
《光明日报》报道:“上海大境中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0月22日《文汇报》文:“认真落实党的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境中学办学经验调查之二。
《解放日报》文:“大境中学经验点滴”。
10月26日 《文汇报》文:“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大境中学办学经验调查之三。
10月《上海教育》第十期出版专辑,全面介绍大境办学经验,短评:“赞大境中学”。
中共南市区委文:“关于大境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调查报告”。
中共南市区教育局党组文:“党风正、人心齐”。
上海师院教科研究室文:“坚持教学为主,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思想教育”,
市教育局体卫处文:“从高中女生爬竿谈起“。
记者文:“贵在努力,功在坚持”――记大境中学怎样做好防近工作。
市少科站文:“他们是怎样开展科技活动的?”。
南市区教育局文:“一个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校办工厂”。
市教卫办教育处文:“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
10月29日学校召开教工大会,动员教师认真学习市革委会杨恺副主任在万人大会上的讲话,并指出,成为重点中学以后,各方面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如今大家学大境,大境怎么办?提醒全体教职员工头脑清醒、戒骄戒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工作要更上一层楼,好上加好。
11月12日全校开展法制教育,号召“三交”:凶器、黄色书刊和赃物。
11月15日全校开展科技月活动,内容是:三次科普讲座,每周一次科普广播,建立太阳能、电工、集成电路和无线电等科技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奋发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典型事迹,宣讲英雄少年何勇刚刻苦学习文化的动人事迹等。
11月《上海教育》(11期)继续刊登介绍大境经验的文章:
上师大教科所普教研究室:“大境中学是怎样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
上海教育学院教科研究室:“大境中学行政管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淮中中学:“大境是我们的好榜样”。
复旦中学:“上下一心,贯彻方针”。
学生家长季兰英:“从我孩子的成长看大境”。
12月3日 扬州市教育代表团到校参观交流。
12月13日《解放日报》记者吴德宝采访记:“访大境中学有感”。
12月25日 大境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12月28日特邀戴仁德校长赴京出席国务院表彰“全国先进单位”、全国劳模授奖大会,戴校长接受国务院嘉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出席国宴。
12月29日大境获称“上海市79年度国家体锻标准达标先进学校”。
1980年
1月2日张维新副校长在市中学校长讲习班上发言:“积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月大境被评为“79年上海市中、小学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2月《人民教育》80/第一期刊登记者刘树喜的文章:“螺蛳壳的奇迹――访上海市大境中学”。
2月23日《解放日报》通讯报道:“力量来自强烈的事业心――记大境中学体育教师裘琴琴”。
2月29日上海市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开幕,会上戴仁德校长被授予“模范校长”称号,授体育教师裘琴琴为特级教师。
4月大境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奖状:“上海市1979年度先进教育单位”。
4月1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刊登“螺蛳壳里出雄鹰――大境中学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的署名文章。
4月23日教育部中教司、教学研究所几位同志到大境调研学校工作。
4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到校作录音采访,接受采访的有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张维新、体育特级教师裘琴琴和三名学生骆建铭、江佩华和姜伟。
5月1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节目自13-15日连续三天播放4月26日到校所作录音采访。
7月学校认真对待招生工作,此次招生,是17年来大境定为重点中学后首次可以择优录取生源。
8月教育局为改善大境办学条件,决定把隔壁原大境小学校舍拨给大境中学使用,该校舍为三层教学楼,有活动场地约80平米,两校隔墙打通后,使大境校舍比原先几近扩大一倍,学校大门从河南南路改到大境路上。
9月学校进一步健全各学科教学档案,建立教研组长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日记、实验卡,还增设了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等。
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特聘请上海师院教师到校开设“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德育心理活动”、“如何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等讲座。
10月 全校各班举行广播操比赛。
参加“区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竞赛”得团体第二名。
11月3日 《体育报》登载通讯报道:“大境中学重视健美教育”。
11月20日 建立理、化、生三个实验室,并加强了实验室管理员力量。
举办教学活动周,各教研组展开教学研究活动。
12月全校学生举行迎春环城长跑比赛。
在市九中学大礼堂举行文艺演出。
大境被授“80年度上海市国家体锻标准达标先进学校”称号。
以后 ……
1983年6月南市二中口并入,迁人民路830号,校舍面积从600多平方米扩大至4000多平方米。
1997年6月保屯路18层新教学楼落成,嵩山中学并入,迁新校址:保屯路210号,校舍面积6000多平方米
2000与上海外语大学合作,改名为“上海外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2005市教育局批准大境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