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课文内容要升堂入室
——以《泥人张》的教学为例
唐建新
昨天听了一节初二的语文课《泥人张》,感到我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务必注意引导学生在内容上要升堂入室。
这是一堂很原生态的带有很大普遍性的课,学生是比较优秀的,教师的素质也是不错的。
先是要求对本课在预习基础上的字词的信息检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四五个词语,请学生去注出汉语拼音,并着了其他同学进行纠正。其次是提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主问题:泥人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术的回答后,教师板书了“技艺高超”四字。接下来再问,哪些地方表现出了泥人张的技艺高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板书出了“正面描写、神态、语言”“侧面描写、动作、外貌、心理”等。接下来,就转入了海张五,黑板上也随着提问和解答,板书出了“海张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字样。再继续下去,教师把话题一转,说到,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现在就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之中,来描绘一下自己班上的熟悉的同学,注意要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方法说出特点,也就是不说名字,全班同学都能够猜出来是说的哪一位。学生很活跃,纷纷举手争着发言,两三位同学在班上讲到,这位同学,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圆圆的脸蛋,穿一双鲜艳的波鞋,常常说……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做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以及教辅资料上的作业。
像《泥人张》这样的课文,估计班上没有一个学生看不懂,没有一个学生自己看了课文以后得不出泥人张手艺高超这样的结论。而正面侧面描写之类的写作知识,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耳朵里至少灌进过三两百次吧,就是最后的即兴发言,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之类的话,从小学到现在恐怕也说过十多次了。
那么,对学生来说,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的内容呢?在分析这一节课,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主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一有简单的初步的结论,就马上转到了写作概念的再次验证上去,将生动的丰富的内容进行了被批评多年的支离破碎的肢解,去验证学生早已熟知的正确而无用的写作知识的重复上,接下来的所谓运用,也是在过去已有的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课文后面的第一道题,俗世奇人的奇,奇在什么地方,却被淡淡的一提就过去了,把学生精力转到了教材以外的教辅资料上去。
我以为,《泥人张》的教学,应该紧紧扣住第一个主问题进行,即泥人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通过什么样的斗争来描写的。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泥人张高超的绝活技艺是基础是外在的内容,其内在的做人的尊严不能够接受邪恶的羞辱,并敢于和善于进行斗争,其间体现出来的做人的智慧,其闪烁出的人性光芒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没有高超的技艺,就不敢在天津卫混,更不敢与海张五斗,没有聪明才智,也难以重新获得做人的尊严。
学习这一课对学生是必要的吗,应该获得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怎样使得我们的学生读书明理越来越理解社会生活越来越聪明呢?要让学生讨论并理解和懂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也需要我们通过刻苦努力具有一定的本事做基础。当邪恶势力极其强大时,也是需要讲究斗争策略的,绝对不要草率的以卵击石,要学会保护自己。
以上道理,要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要在充分理解和熟悉内容的基础上组织进行,脱离了内容就不是学习语文了,而我们组织学生学习语文,就应该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泥人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进行人物形象理解,泥人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结论是怎么来的,体现在什么地方;那些地方最有趣最吸引自己,为什么吸引;在这些最传神最吸引人的地方,自己悟出了什么道道,获得什么启发。也可以一开始就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在熟悉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去寻找“奇”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整体把握内容的方式。
我们在看春晚小品之后,总有几句话常常挂在嘴上,这就是语言表达上的收获,如“太有才了”“为什么呢”“不差钱”。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学生学习了一篇课文,也应该有几个词语或者句子能够挂在嘴边,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学生的语料库就丰富了起来,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自然会多样化起来。而就是“贱卖海张五”之类的话,能够在学生下课后的玩笑中溜出来“贱卖XXX”也是一种语言学习与积累。
至于人物描写,则需要具体指导学生抓特征,抓出与众不同的差异处,不要说套话,说了也白说,别人仍然不明白。
总之,我们的现代文教学一旦要从教学内容上多下功夫去研读,让学生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能够明白一些新的做人的道理,都能够学到一些语言表达的方式并积累起更多的丰富精妙的基本语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