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地在河南南阳卧龙岗,有确凿的史料和遗迹为佐证,历代名人都在南阳卧龙岗留下了名言和诗篇,但出于经济利益和地方知名度宣传的驱使,强势的襄阳人一直在跟南阳争夺诸葛亮的躬耕地。给较多的中国人造成了不少误解。 人为造成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的“历史罪人”就是东汉时期的襄阳人习凿齿(史学家:其研究的史料一直受后人、学者诟病,主观性太强),他可能是太热爱诸葛亮和自己家乡的缘故,硬把诸葛亮躬耕地把南阳说成襄阳。因为其为东汉一史学家,曾著书《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
史学家对习凿齿的评论
习凿齿治史不严谨也备受诟病。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五十二》评价习凿齿“习氏、徐公俱云笔削,彰善瘴恶,以为惩劝。夫蹈忠履正,贞士之心,背义图荣,君子不取。而彦威(习凿齿)迹沦寇壤,逡巡于伪国。野民(指徐广)运遭革命,流连于旧朝,行不违言,广得之矣”。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外篇·卷十八》:“自战国已下,词人属文,皆伪立客主,假相酬答。至于屈原《离骚》辞,称遇渔一讹“汉”。父于江渚;宋玉《高唐赋》,云梦神女于阳台。夫言并文章,句结音韵。以兹叙事,足验凭虚。而司马迁、习凿齿之徒,皆采为逸事,编诸史籍,疑误后学,不其甚邪!必如是,则马卿游梁,枚乘谮其好色;”裴松之在《三国志·蜀书·董允传注》中,引用了《襄阳记》的记载后,又说到与《汉晋春秋》说法不同:“此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以此疑习氏之言为不审也。”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中,裴在作注时对《汉晋春秋》的记载评论到“臣松之以为如此言之类,皆前史所不载,而犹出习氏。且制言法体不似於昔,疑悉凿齿所自造者也”。
习凿齿"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五点疑问
1、习凿齿是襄樊人,立场可疑,而且非常敬仰诸葛亮,他硬把诸葛亮躬耕地拉到襄樊名下,情有可原;
2、习凿齿要说明诸葛亮家的地点只用说“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即可,为何偏偏要在前面加上“亮家于南阳郡之邓县”,如果不是脱裤子放屁,就是别有用心,故意而为之;
3、襄樊有邓城遗址和邓城大道,显然与南阳的邓县不是一回事,习凿齿很有可能把邓城和邓县混为一谈了,诸葛亮可能在邓城住过一段时间,便被习凿齿认为是诸葛亮的家;
4、隆中并非单指襄阳的隆中,南阳卧龙岗在秦汉时期始亦称隆中,所谓《隆中对》起源于《草庐对》;襄阳人就是光知道拿隆中对说事,孰不知隆中对的故事源于南阳卧龙岗;
5、襄阳隆中在汉水南,不可能属于汉水以北的南阳郡(关于这点已经有过太多的论述,在此不多说)
另外,关于《辞海》等解释,根本不足采信,一个国家的教科书都可以随意更改,何况区区一本《辞海》呢?只要有经济利益,什么都可以是人为的,但史证和史实是无法再更改了。
诸葛亮自己多次说过躬耕於南阳,可信度远在他人的说法之上,舍此而求其他,是很荒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