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华,一个响亮的名字,饶河两岸赣鄱大地,那个不知,无人不晓。
胡瑞华,原来叫胡水花,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描写她,“声似黄莺出谷,人似水中荷花。”
胡瑞华天生一副好嗓子,15岁开始学戏,打从那开始,把全部精力倾注自己一直热爱的赣剧(饶河戏)事业。
她对记者说,我学戏还是晚了点,15岁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小姑娘。采访她时,她正在指导一位来自湖城小学三年级,年龄只有8岁的小女孩表演赣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小女孩名叫赵芮,胆大心细,聪慧过人。胡瑞华年逾古稀,却很精神。胡奶奶怎么唱,小赵芮就怎么唱,胡奶奶怎么动作,小赵芮就怎么动作,包裹表情和细节,她都一一模仿。
胡瑞华对记者说,每个星期六的上午,赵苪都会上门来,她的确是个好苗子,年龄小,单纯,不受干扰,学起来就感觉轻松,成
这天上门来的,除赵芮外,还有刘泳琴。刘泳琴也是经胡瑞华指点、指导和精心培植的倾心赣剧的戏迷之一,如今她是拥有50个会员的鄱阳镇戏迷协会的会长。胡瑞华指着刘泳琴对小赵苪说:“这是你的一位师姐。”小赵芮看了看刘泳琴,点点头。说罢,刘泳琴也加入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彩排之中,师徒三人作为同一个剧中人李铁梅,完全融入赣剧饶河戏的唱腔及表演境界。
刘泳琴对记者说,“胡团长很关心我和我的戏迷协会,她也很喜欢我。”看得出,她们一见面,彼此都非常热情,促膝谈心,三句话离不开赣剧。
当谈到《装疯骂殿》时,两个人不禁同时起身,胡瑞华一边说戏,一边又唱又做,刘泳琴一边聆听,一边谦学苦练,在这出戏中,师徒两个练了一遍又一遍。师父胡瑞华,对怎样体现“羞”,在“骂”中怎样装疯,怎样脱衣,怎样摘去凤冠,如何揣摩男子的“摇摇摆摆,摆摆摇摇”(装疯学男子步态),全心全意传授后人。
聊戏不知不觉聊到了《薛平贵》中的“三击掌”,胡瑞华说,我昨日午夜失眠,突然回忆起曾经多次表演过的《三击掌》中的戏词和说白,反复推敲,有必要这样修改。她滔滔不绝把原来的与她改后的一一对照,点明为什么更要这么改,才适合“父女”(剧中人)两人所处环境和人物心理的道理,在场的业内人士和刘泳琴一致表示赞同和敬佩。
作为记者的我似懂非懂,但我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七十多岁的胡瑞华,为了鄱阳赣剧的发扬光大,继承和发展,一直没有停止她的执着追求。
胡水花改为胡瑞华,是1959年8月她上庐山为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做献礼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的接见之后,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使她终身难忘,受到了鼓舞。她暗下决心,在今后的戏剧生涯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意寓瑞气不断,华而芬芳。
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下来,她始终把艺术当着自己的生命,把赣剧视为自己的天地。她退下来之后,还经常深入到农村乡镇民营剧团了解情况和给予指导。不少民营剧团还聘请她担任艺术指导和名誉团长。
胡瑞华从一个爱唱饶河戏的小姑娘成长为国家二级演员,她表演的许多赣剧都被推为经典之作,从一个普通公民成为“鄱阳县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她的表演艺术和人品和谐融为一体。
有人评价她:“经典所以永恒,永恒所以源远流长”。深信,鄱阳人一定会把饶河戏一代一代往下传,把她苦心经营的艺术成就和表演风格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