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青花鉴 DM 清朝青花瓷 值钱么
完善
清顺治青花瓷清康熙青花瓷清雍正青花瓷清乾隆青花瓷清嘉庆青花瓷清道光青花瓷清咸丰青花瓷
清顺治青花瓷 清康熙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瓷 清乾隆青花瓷 清嘉庆青花瓷 清道光青花瓷 清咸丰青花瓷 清同治青花瓷 清光绪青花瓷
400余件文物珍宝亮相辽博
(2011-09-22 05:32:10)
辽宁省博物馆 沈阳故宫博物院 文物 天球瓶 红山文化 文化
分类: 海外遗珍/馆藏精品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今年,辽宁省文物总店将迎来建店五十周年纪念日。辽宁省文物总店决定,把自1961年建店以来经几代人艰辛收集的文物珍宝,选其最有代表性的珍品400余件,于今天(21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届时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哥釉贯耳尊等珍贵文物将与观众见面。
据悉,本次展览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凤毛麟角的精品文物”、“文雅大方的陈设用品”、“清雅脱俗的文房用具”、“雅俗兼具的生活用器”、“雅致艳丽的装饰用品”、“庄严肃穆的佛教用器”。展品中既有国之重器,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哥釉贯耳尊等历代官窑精品;也有揭示中华五千年文明曙光的红山文化的玉器;还有文人墨客喜好的各类文房雅玩,明代椆木瑞兽摆件、明代玉狮子砚滴、清代玉和合二仙、各类材质的砚台、印章和墨宝等;还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各种材质的龙带钩、扳指、鼻烟壶等;另外,在“庄严肃穆的佛教用器”单元中,突出展示了藏传佛教的神秘与庄严。
辽宁省文物总店建店于1961年,隶属辽宁省文化厅,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老字号国有文物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逝去的五十年中,文物店征集文物近百万件,先后提供给辽宁省博物馆、省图书馆和沈阳故宫博物院、南开大学、长春伪皇宫博物馆、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以及国家、省市的文博单位藏品三千余件,其中包括堪称国宝的宋元名家书画、红山文化玉器、历代瓷器及其它品类的文物。从今天开始至11月15日结束的展览期间,省文物总店将在每个周末(周六或周日),组织店内两名专家,为观众现场答疑解惑。
乾隆青花
乾隆青花呈色稳定,早期与雍正时无甚区别,常有晕散出廓的现象,中期则形成正蓝呈色明快的风格,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民窑中落斋堂款的,无论工艺或青花呈色,均可与官窑比美。乾隆青花瓷制早期与雍正基本一样,胎质洁白细润,晚期略显逊色,官窑与民窑无多大区别。釉面仍以青白色为主,匀净光润,也有呈粉白色的釉面,民窑中多见。微度的波浪釉偶有出现。浆胎青花康、雍、乾三朝均有。
浆胎是指明、清两代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薄、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康乾时胎体微泛土黄色,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一般青花细腻,底款多书“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或秋叶等图记款识。雍正、乾隆时浆胎青花釉与康熙无大差别,少数有釉面不太平整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矩图案化。晚清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制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点,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丰富多彩,传统的人物、动物、植物均有,吉祥图案到此时已规范化和普遍化,福、禄、寿寓意画及多子、登科、见喜等祈求美好愿望的心理,完全融于各种寓意的图案中,成为以后各代工匠创作的楷模。其他称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如歌舞升平、安居乐业、人寿年丰等,则是乾隆统治60年的必然产物。因乾隆喜欢作诗,不少瓷器上也有他的诗作。但以青花书诗者较少,多是釉上彩作品。
嘉庆青花
嘉庆朝的青花颜色,大多深蓝也有浅淡闪灰或稍微鲜亮点的,比较稳定,不晕散,但细看青花纹饰不象前朝的青花有下沉感,而是飘在釉面上。有的纹饰相当精细,基本和乾隆朝差不多,不看款识,不易区分。
嘉庆时流行的纹饰有夔凤、婴戏等,其他常见的纹饰还有云龙、龙凤、团凤、松鹿、锦鸡牡丹、山水、八仙、仕女、人物、花卉、花鸟、三友、缨络、鱼藻、博古、暗八仙、福禄寿等。嘉庆青花胎子白细、坚致,后期略粗,釉面光润闪青,渐稀薄,大器、粗器有“荞麦地”及“波浪釉”现象。
嘉庆官窑瓷器出现帽筒,流行成套餐具、盘、碗、汤盆、温锅、盖碗、茶具、罐、炉、五供、马蹄形杯、格盘、水仙盆、赏瓶等。民窑青花瓷胎釉略粗,釉面青白稀薄;器型稍粗笨,多大瓶、大罐、盘、碗、小罐、笔筒、小瓶、格盘、四节盒、水仙盒等。纹饰多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中写“喜”字或“寿”字,还有山水、人物、花卉、博古、蟠螭等。款式多篆书,有的略规整,有的极草,有半边字或识不出来的款识。
清代的制瓷业,无论从质量、数量还是花色品种自嘉庆朝开始慢慢下滑,嘉庆早中期,乾隆皇帝退位,当上了太上皇,旧制却不改,一切如故。此时瓷器瓷器制造不敢逾越半步,没有创新,基本是乾隆时的老样子,但品种远不如乾隆时的丰富。乾隆帝去世后,嘉庆帝利用国殇的机会,力图振作,希望一扫乾隆晚年官场享乐腐败的风气,于是一面惩治贪官污吏,一方面减缩政府预算,官窑造器,便当然成为削减的项目之一。嘉庆四年(1799),将每年烧造官窑项目,由1万两银减为5000两;到了嘉庆十一年(1806),又从5000两减为2500两;其后到了嘉庆十五年(1810)十一月,便下令终止了嘉庆朝御窑厂的工作。因此现在市场上看到嘉庆官窑器很少。
道光青花
道光朝的青花比嘉庆青花的瓷又差了一截,早期和嘉庆朝的差不太多,有一部分稍精细一点。道光瓷的总特点是器型粗笨,青花颜色部分淡雅,部分深蓝,呈色较稳定,浮在釉面上。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线条纤细浅淡。瓶罐等大器上多加“喜”字,而盘、碗、水仙盆等一般无“喜”字。常见纹饰还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三果、石兰、山水风景、婴戏、仕女、八仙、云龙、夔凤、花鸟、鱼藻、博古、八宝、瓜蝶等。
道光青花瓷胎子细密坚致,大件器物胎子厚重,小件盘、碗有的比较薄细,釉子较肥呈粉白色,而大件器物白中泛青,釉面呈微波起伏状,有的是“荞麦地”。道光间还出现“冬瓜罐”,形状像冬瓜,有的带盖。另外还有花口盘、盖碗、温锅、笔筒、墩式碗、将军罐、赏瓶、盆、洗、灯笼尊、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烛台、鱼缸、花觚等。道光时的盘、碗和雍正时的一样,口面比较大。绣墩从道光开始较前代矮、胖,墩面平、有的下凹;墩面中心部位和捉手部镂空钱纹或联钱纹;鼓钉小而密,直到清末都是如此。一般器物的造型都比较笨拙。
道光青花窑款六字三行篆书,笔道细而有力,写的很规矩。这时很盛行“堂明款”,最著名的是“慎德堂制”、“退思堂制”款。“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本人的堂名号,款字用侧锋写出,很规矩。“退思堂“”款写法和“慎德堂”一样,也应是官窑瓷。
咸丰、同治青花
咸丰朝青花瓷器颜色深沉稳定,有的略艳,有的黑灰,没有层次,细看像浮在釉面上。常见的纹饰有缠枝莲、松竹梅三友、八宝、云龙、夔凤、八卦、寿星、仕女、婴戏(这时的人物鼻子都高直有勾)、鸳鸯莲花、石榴、兰草、博古、“喜”字勾莲等。咸丰朝瓷器小件的胎子轻薄,稍粗松;釉面粉白或泛青,基本都是稀薄的波浪釉。咸丰釉主要器型有玉壶春瓶、赏瓶、大或小双耳瓶、方瓶、葫芦瓶、炉、渣斗、斛、盖碗、杯、盘、碗、罐、缸等;民窑常见的有瓶、罐、茶壶、餐具、花盆、四季盒、香炉、各式瓶、印盒、皂盒等。修胎不精细,口沿较厚,其余地方薄厚不均。咸丰青花瓷官窑款以楷书为主,字体柔秀精细,一般没有圈或框。民窑瓷楷书及篆书款都有,篆书多图章式印款,有的很草率,甚至笔画不全。
同治的青花瓷有的色泽清丽,有的色深发黑,都比较稳定,青花亦都漂浮在釉面上,没有往下沉的感觉。这时常见的纹饰除传统的龙凤、云鹤、夔凤、缠枝花卉、荷池鸳鸯、八仙、婴戏、仕女、山水、博古外,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同治青花瓷胎子粗松,釉面不平整,署“体和殿”款的瓷器做工较精致,胎子坚密,釉面均匀,代表了同治时的最高制作水平,应属官窑范畴。同治瓷常见器型有盘、高足盘、碗、缸、玉壶春瓶、罐、赏瓶、花盆等。民窑还有皂盒、油盒、四季盒、壁瓶、大瓶、文房用具等。同治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多楷书,六字两行款,写的工整清秀,但不规矩。四字两行款写的大而肥,字迹都比较拙。署“体盒殿”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用瓷,款式写的方正严谨。民窑瓷器篆书图章款较多,字迹很草。
光绪、宣统青花
光绪朝青花瓷既有黑褐色也有淡蓝闪灰的,仿康熙青花颜色浓艳,但纹饰没有层次。光绪民窑青花瓷中开始出现“洋蓝”色,蓝中闪紫红,非常扎眼,青花飘在釉面之上。常见纹饰有龙凤、云鹤、花卉、花鸟、花果、狮球、八仙、八宝、博古、山水、人物、百鹿等。光绪青花瓷胎子厚重笨拙,比同治时的坚致,有的比较细密。釉面粗松稀薄,白中泛青,有的很白。常见有赏瓶、龙缸玉壶春瓶、绣墩、灯笼尊、茶壶、蒜头瓶、天球瓶、贯耳瓶、餐具、盖罐等,造型比较规整。民窑瓷器较粗糙,大器很多,如大瓶、大罐等。
光绪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多用楷书,也有篆书的,字体修长清秀。“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以及“光绪年制”四字款均有。民窑多不署款,有款“丁未玉海堂制”、“兴邑复古窑造”、“清华珍品”、“乐道堂主人制”、“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癸卯制”、“嘉泰松轩”、“俭存斋”等款的。光绪仿康熙青花瓷较多,冰梅罐上的冰只平涂,并不画出冰渣;所仿的花斛、棒槌瓶、大罐等胎体均不够坚致,釉面稀薄不匀没有坚硬感,胎釉结合也不紧密。纹饰虽艳,但没有层次、浮而不沉。光绪仿康熙浆胎青花瓷,手感轻飘,胎和釉均没有坚致细密感。
宣统时的青花瓷色调浓艳明快,不晕散,所绘纹饰比较精细。常见纹饰有龙凤、团龙、夔凤、流云、牡丹、缠枝莲、八卦、云鹤、海水怪兽、松竹梅三友、荷莲、宝相花、八宝、八仙、博古、五谷丰登等。宣统青花瓷胎子极细极白,瓷化程度很高,胎轻体薄,非常匀称;釉面匀薄,颜色很白很亮,高度玻璃化。因是现代化生产,胎体很规整。主要器型有赏瓶、棒槌瓶,玉壶春瓶、盖罐、碗、盘、杯等。青花官窑的款都是楷书,一般六字两行,字体清秀工整,笔画圆润有力。民窑器有年款的多为印章式红彩款,大部分无款的和光绪青花相似,不易区分。
图为故宫博物院藏“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朝历时34年,由于清政府顽固的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对内采取高压专制统治,对外保守投降,致使政治腐败,管理混乱,经济落后,市场萧条,民不聊生。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不断从沿海向内地渗透。洋人凭借各种优势,大量的不择手地掠夺中国优质古瓷。不少官员和商人,投西方人所好,醉心于发古玩之财。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景德镇仿古瓷买卖应运而生。
同治以来,中国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光绪登基后,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在中国志士仁人中酝酿,民族资本有所发展,这个短暂的兴盛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同光中兴”。景德镇处于内陆山区,相对闭塞,便于控制。清政府为了满足醉生梦死的生活,曾拨巨款给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并加强了管理,致使景德镇官窑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和光绪二年(1876年),景德镇御窑厂先后为朝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其中专供内宫使用的瓷器上署有“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和“坤宁宫制”等款识。另外,光绪十年(1884年),为慈禧五十寿辰制作赏赐瓷,花费了白银15000两。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慈禧六十大寿烧纸了两批瓷器,共花费白银128400两。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慈禧七十岁“万寿庆典”烧制的瓷器又耗费白银38500两。这数次生产的瓷器,品种众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陈设瓷、赏赐瓷等各种类型。从“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乐长春”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光绪官窑青花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优质的仿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康熙、乾隆瓷的水平,而大部分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光绪特点。
民窑青花瓷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走的是商品化道路。因此品种众多,风格迥异,精粗皆有。
胎釉
官窑青花的胎土精良,细腻洁净。胎质比同治时期好,瓷土淘洗较细,胎质较细密,但胎体仍显厚酽。釉面有青白和白色两种,常见“波荡釉”现象。器物足墙微向里斜,足跟较圆滑。
民窑器粶粗均有。瓷胎体贠量略有提髐,胎土筛练较细,胎质细白缜密。也有部分为纯白色,与现代瓷釉面相近。光绪仿康熙瓷器与真品相比较,则胎薄体轻,硬度不够。
光绪青花整体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釉色白中泛青。也有一部分釉色粉白,上有爆釉形成的芝麻黑点。釉色青白为主,有一部分浆白釉,釉层薄,致使青花纹饰如浮釉面,缺乏含蓄与韵味。釉面不平,波浪纹现象较多。
青料
光绪青花所用青料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浙料,保持着淡蓝清新的传统蓝色,主要用来绘制官窑等高档瓷器;第二种是色泽明丽纯蓝的青料,多用来绘制仿古瓷器,在青花中能见到有规律排列的藏青色点;第三种是色泽鲜艳带紫的蓝色,俗称洋蓝,自同治时期开始就有了,光绪中档瓷器大量使用这种青料,是典型的光绪发色,色调漂浮、线条晕散;第四种是蓝中带黑或带灰的发色,这是含杂质较多的土青绘制的,一般用来绘制粗瓷。
官窑青花有两种发色,一种画晚清风格的牡丹、双燕纹饰的作品,呈色纯净细洁,娇润可爱,不见重染瘢痕;也有的显浅蓝色调,是光绪官窑青花的特有呈色。还有一种呈色是青中含紫,明艳亮丽,只要细心就可以在青花上发现细小而均匀的重染青花色点,这种青花呈色多在仿古瓷上见到。青花派生品种有:黄地青花、青花加紫、青花粉彩、绿釉青花。
民窑青花发色多样,有纯正的靛青,也有浑浊的灰青,还有使用化学钴料发色的洋蓝。
造型
光绪瓷器烧造量大,距今时间比较近,因此遗留下来的传世作品超过任何朝代。
光绪官窑瓷器的造型比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丰富的多,凡是康、雍、乾时期有的较高档的品种,光绪时期都有仿制。如玉壶春瓶、灯笼尊、牛头尊、凤尾尊、棒槌瓶、天球瓶、柳叶瓶、太白尊、赏瓶、净水钵、香炉、马蹄尊、笔筒、书缸、蒜头瓶、执壶和各式盘碗、盆洗、盅盏等无一不仿。
另外还有杯(花卉杯、钟式杯)、漏碟、圆碟、折腰盅、印泥盒、匙、活环双耳花熏、葵花式洗、漏壶、鼻烟壶、盖壶、八方小罐、提梁壶、端把茶壶、钵缸等。大件器皿略有增加,如筒式大花盆、大盘、大鱼缸、大盖罐等。
光绪青花瓷在器物线条的圆润、胎体的轻薄上已超过道光、咸丰和同治。仿康、雍、乾的器物,虽难以乱真,但从造型上看却已伯仲不分了。
光绪民窑青花瓷数量巨大,基本上囊括了自清以来所有的传统器型,原来已经消失的器型又开始出现,原来没有的器型也被创造出来。品种繁多、质量不一,与咸丰、同治时期的青花瓷相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器型大多以仿康熙青花瓷为主,主要有赏瓶、玉壶春瓶、蒜头瓶、撇口瓶、狮耳瓶、胆瓶、葫芦瓶、扁瓶、长颈瓶、梅瓶、双耳瓶、壁瓶、荷叶盖罐、大罐、大海碗、云龙纹大盘、缠枝莲纹成套餐具、大缸等。
民窑仿古瓷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有的仿的超过官窑仿制水平的,但也有仿的不好的,形似而神不似,甚至形神俱不似,但底部竟赫然写着“大清康熙年制”,可见当时仿古瓷业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人皆想为。有一丝不苟的临摹者,仿的惟妙惟肖;有随心所欲者,却因功底太差,所造之物一看就知道是主观臆想之物,完全不具备古瓷特征。
纹饰
光绪青花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
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各种植物花卉描绘时往往留白边,细部处理过于简单,人物纹描绘的较草率,缺乏生气,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
传统纹饰题材有缠枝莲、八宝勾莲、云龙、团龙、团凤、双凤、缠枝宝相花、竹石蕉叶、海水八卦、松鹿纹、松鹤、山水人物、婴戏(十六子)、飞蝠、虎、松石人物、八仙、三果、海水异兽、五伦图、寿字、诗句、荷花、云鹤、灵芝、梅雀蝶、松鼠葡萄、九桃图、回文等。除此传统纹饰之外又出现了绶带鸟、杏林春燕、松竹梅、缠枝莲、三星人、王秋献瑞、野壑围猎、水仙、寿桃、八哥、游园仕女、金石文字等。
光绪时青花纹饰多样,虽有不少仿古纹饰,使画法更简单,布白更平稳,内容更丰富。在青花绘制中,咸丰、同治青花瓷大多仅浓淡两个层次,光绪青花在技术上远远超过咸丰、同治时期,与康熙时期青花一样,青花浓淡可以达到多个层次;于康熙青花不同的是,康熙青花发色在釉下,光绪青花发色在釉中。
光绪民窑青花纹饰题材有花鸟、云龙、云凤、凤穿花、凤凰牡丹、山水人物、博古、荷莲、百鹿、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此外还不少寓有吉祥福寿之意的内容,如麒麟送子、富贵白头、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福禄寿”三星等,这些纹饰尽管俗气,但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纹饰多布局松散,层次不清,画工草率。
款识
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民窑也大多书写“大清光绪年制”的楷书款,但书写潦草、字体歪斜,位置不正。民谣款还有落具体年号的,如“光绪辛巳年制”、“光绪十五年上月完立”、“光绪辛丑廿七年置”、“光绪九年世忠堂”、“光绪二十八年陶工仿制”等多种,年款一般不加圈框。光绪民窑的伪托款多用“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清宣统青花瓷
清宣统青花松竹梅纹碗
注释:图为故宫博物院藏“清宣统青花松竹梅纹碗”。
清宣统(公元1909—1911年,清末代皇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时期,宣统皇帝在位仅三年,历时很短。青花瓷多见仿古之作,水平也很高,几可追迹康熙青花。由于时代的进步,此时制瓷已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宣统瓷已具有现代瓷的特征。
据《清档》记载,在宣统二年,清政府命景德镇御窑厂为皇宫烧造了一批瓷器,主要是白釉素瓷,其中也有为数不多的青花瓷。宣统青花基本上是光绪青花的延伸,虽然做工方面有所加强,但技术上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宣统二年(1910年),由清政府主导在景德镇成立了江西瓷业公司,总厂设于景德镇,分厂设于鄱阳。公司聚集了当时清朝一批杰出的瓷业人士,他们试用机器制瓷和煤窑烧瓷,采用了当时的先进方法,生产出不少精品瓷器,其中包括一部分青花瓷。一些满清王公贵族在景德镇订烧瓷器,署款“来鹤堂制”、“济世堂制”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瓷器加起来数量不大,流传到今天的作品很少,故而非常珍贵。
民窑瓷器继续沿袭光绪传统,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还没有对民窑产生任何影响。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特别是满足广大农村市场的需要,民窑粗瓷产量大大增加,间或生产少量仿古瓷和艺术瓷,中档瓷器几乎不见生产,给人们的印象是景德镇瓷业急剧衰落,这正是受当时形势所迫的写照。
胎釉
宣统官窑瓷胎坚硬,瓷化程度高。胎质纯净、细腻、洁白。用手轻叩瓷胎能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音。如果把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同类的青花瓷盘作一比较,宣统瓷胎最薄,其次是光绪,最后是同治。
民窑青花瓷的胎体多数较轻薄,胎质细密而莹润,有现代瓷的特点。器型更加规整,胎质高度瓷化,釉面火光十足。
宣统官窑釉面有两种,一是青白釉,一是纯白釉,以白釉居多。釉表面不见气泡点,洁白透亮,釉层很薄,但施釉均匀。宣统官窑釉面洁白,与现代釉汁基本相同。究其原因,是在光绪后期,景德镇御窑厂来了一些曾在日本留学专供窑业的人才,如张浩等人,他们通过学习化学方法,把釉汁中微量铁元素清除干净,从而使官窑釉汁达到了洁白的程度。民窑釉面于光绪时期的相同,只是施釉较厚。
青料
青花呈色有三种:第一种是精炼传统青料,鲜亮娇润、釉中发色,色分多层,稳定不晕散,多用于官窑装饰;第二种蓝中带灰,多用于民窑粗器;第三种青中含紫,明艳晕散,色浮釉表,是进口的化学青料,多用于绘制民窑瓷器。
造型
宣统官窑青花瓷器数量较少,目前所见的有玉壶春瓶、赏瓶、纸槌瓶、盖碗、盖罐、香炉、坛、杯以及各式盘碗等,与光绪器物没有多大区别,只是造型更加规整,胎体更加轻薄,修胎更加精致。碗盘圈足处理非常精细,圈足外墙内倾,内墙垂直,圈足成滚圆的泥鳅背状。
宣统民窑青花瓷器与光绪青花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日用瓷多余陈设瓷,粗瓷多于中高档瓷,青花瓷的品种比光绪时少得多。宣统民窑青花与官窑青花相比,是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民窑青花瓷器朝着粗糙方向发展,讲究便宜耐用。因此目前所见到的宣统青花,大多胎体厚重,造型笨拙,修胎简单,足底粘有窑砂。
纹饰
宣统官窑青花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如龙凤、八仙、八宝、八卦、云蝠、云鹤、团花、缠枝莲、寿字等仿清三代纹饰,构图严谨,绘画风格与光绪差不多,但画工更细腻。
宣统民窑青花纹饰基本上是继承光绪纹饰的传统,少有创新。
款识
宣统官窑青花瓷只有“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一种。青料色泽明快、鲜亮,不晕散。字外无圈框,字体似光绪款,笔法遒劲,字体秀丽,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宣统时期的堂名款有“来鹤堂制”、“济世堂制”、“宜春堂制”等。
宣统民窑青花款,见具体年号款和干支纪念款,以楷书为主,篆书为辅。如用楷体书写“大清宣统庚戌制造”款,与光绪款识写法基本一致,随意而草率,位置不正,书法水平低。[1]
清代纪年款
清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的纪年类款,从款识内容看,主要分为朝代款(又称年款)和干支款两大类。年款多用于官窑器上,干支款多见于民窑器上。官窑年款以楷书或篆书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为多见,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个别的落于近口沿、足内沿等处。六字楷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个别为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以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作三行排列,少数作一排横列,极个别的为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栏,个别的围以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作上下右左钱文排列。清代纪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珐琅彩款、矾红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类,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纪年款中占主导地位,珐琅彩款则集中出现于康、雍、乾三朝,随着珐琅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矾红彩款。刻划和模印款则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厂官釉、仿钧釉、炉钧釉等。从字体上看,整个清代纪年款不外乎楷、篆、隶几种,其中楷书居于主导地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篆书款出现于康熙晚期,当时只用于供祝寿用的金釉蓝团寿字和五彩三多纹器上。雍正时篆书款增多,许多仿制名窑的品种上均喜用篆书款。乾隆时楷书、篆书款平分秋色。嘉庆及其以后各朝,篆书款数量渐减,基本以楷书为主。
元代纪年款
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资器上。既有彩书、墨书款,又有刻划款。常落款于外底、颈、肩、腹部等处,位置不固定。如广东遂溪窑出土碗模外壁刻有“大德六年”款。元紫金釉贴花牡丹纹三足炉外底刻有“大德七年制”款。元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盘上落有“大德八年”款。元定窑刻划花鱼纹盘外底刻“至元八年制公用”款,前五字直书,后二字横书。元代白釉瓶上落有“大元国至元十九年九月十四日记耳”款。陕西铜川立地坡古窑址出土的残瓷片上刻有“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款。山西琉璃龙莲花香炉上刻有“至大元年午汾阳琉璃寺诏伍塘城造”款。湖南衡东麻园窑址出土擂棒残器上刻有“延佑四年”款。元代磁州窑白瓷枕的外底有墨书“至治二年前五月十五造磁齐居(君)仁”款。元龙泉窑青瓷大花瓶上刻有“泰定四年丁卯岁仲伙吉日谨题”款。1979年江西丰城县征集的出土于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上有青花料楷书“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款;同时征集的出土于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塔式盖罐颈部有一周青花楷书款为“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收藏于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有青花料楷书“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款。元磁州窑白釉褐花罐外壁釉下有褐彩书写的“至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款。另外,元代瓷器上还有一种不书年号的干支纪年款,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钧窑双耳兽足炉上落有“乙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款。
明代纪年款
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款始自永乐朝,后成定制。但永乐官窑年号款只见四字款,官窑瓷器上落六字双行或三行楷书年号款并围以双重圆圆这一最常见的体式,则始自宣德朝;常见的六字双行围以双重方框的体式,始自成化朝。还有—种常见的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沿的六字或四字年号款的体式,也始自成化朝。明代官窑瓷器纪年款以朝代款(又称年号款、年款)为主,民窑瓷器纪年款则以干支款较为多见。明代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兼用暗刻、模印、釉上彩和白泥料书写。落款位置以器物外底最为多见。也有在器内底、近口沿、颈、肩、腹、流、柄等处的。官窑年款字体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体外,其他朝未见。款字排列方式,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最为多见,六字三行、一排横书、一行直书、六字环形、四字钱文排列等极少见。官窑年款多由宫廷出样、御窑厂有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严谨规整。民窑纪年款则大抵随意书写,字体多草率不规。据有关专家考证,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始自洪武二年()369年)。止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此期间官窑瓷器上的纪年款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较多见,其他朝则少见。有人根据明代各朝官窑瓷器上年款的特点,将明代官窑瓷器年款总结为五句口诀,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浆胎;
民国时期的《饮流斋说瓷》作者在其文中有好几次提到“浆胎”瓷器,说“浆胎必轻”,桨胎质轻而松。还在说胎釉之三处注解:“( 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桨以成肧胎,凡极轻而薄之器属之。)”
理解汉字有时不免望文生义,自有人理解“浆胎”大概是“注浆之胎”。因此,有个别瓷厂(窑)为了仿古,先制作了型腔而后注浆的工艺,但全都失败了,最后对“注浆之胎”的工艺制瓷作了完全的否定。我略有开热塑模具的经验,也知道些许脱模的道理,对“泥浆注胎”轻薄器型,向来认为是不可行的。
可是,还真有些个专家,把‘轻而薄之器’(胎厚1厘米,小口大肚形器)鉴定为“注浆之胎”,这就让人有点笑不出声来了。
那么“浆胎”称谓,缘来何处呢?因为不可能有实物支持,所以,我的分析和结论是:那是常人及《饮流斋说瓷》作者对既轻而薄的瓷器,一种在制瓷工艺上没有根据和定论的猜说;或者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词不达意的没有求证的道听途说。
但《饮流斋说瓷》是一篇大作,洋洋洒洒从远古制陶一直说到清末瓷器,论及胎、瓷、釉、色、画、窑口、款式诸多方面。大凡读过此文的瓷器爱好者,甚至瓷器鉴定专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该“说瓷”篇的影响。
或许看客要问:黄昏红日,你说没有“注浆之胎”,那既轻而薄的瓷器,其胎骨究竟是什么?又应当叫什么名称才名副其实呢?
更多阅读
清朝唯一生过皇帝的原配皇后 清朝咸丰皇帝皇后和妃
清朝皇帝中,从太祖努尔哈赤到乾隆帝,这6位皇帝没有1位是由其父亲的原配皇后生的。对此,乾隆帝心中十分不甘。他决心从自己的下一代开始,嗣皇帝一定是由原配皇后所生。乾隆帝为此做出了努力。他即位后不久,就秘密立原配皇后孝贤皇后生的
元青花拍卖价格 元朝青花瓷价格
元青花拍卖价格——简介本文由冷锋Neil编辑整写,如果不妥或者沟通请联系本人。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
清朝皇帝妃子的等级中 清朝皇帝妃子照片
清朝皇帝妃子的等级(中)三宫六院体系对于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泛泛之谈,皇帝后妃的编制历朝历代虽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数量上并不相同。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
FC灵幻道士通关,绝佳的惯性打斗操作,神秘的清朝僵尸题材,神作 维生素钓鱼配方绝佳
任天堂FC游戏机上的灵幻道士,英文名PHANTOMFIGHTER,是一部那个时代的神作,诞生于佳作辈出的1989年,由PONYCANYON公司发行。初次玩本作,是在初中时,这几天重新品味本作,颇为感慨,特以游戏的流程作文一篇,以纪念美好的回忆与对本作的喜爱。本作
热点作品:酒池肉林酒醒高烈度清朝明月光
清朝明月光by燕修篁 性格少女江明月在一次去雅鲁藏布江的旅游过程中,被一道离奇光柱摄回康熙年间,并以从天而降的姿态,华丽丽地干掉了暗杀皇阿哥的刺客群,从而开始了她波折横生的清朝穿越之旅。 七夕夜半、中秋月明、木兰秋猎、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