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央电视台九台(纪录)《了解宇宙如何运行》栏目总编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总编:
最近在网上反复观看了科教片:《了解宇宙如何运行》,感谢你们使我了解到了当代天体物理学界是如何解读宇宙运行的。遗憾的是该片解说词中充满了许多错误观点:1.大爆炸源──能量为何从虚无中产生?又立刻爆炸?爆炸原理是什么?物质从虚无中产生违背了自然科学的能量守恒定律。
2.能量爆炸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将该公式中的质量和能量转换关系解读为能量与物质间的转变是极其错误的,原因是:质量是物理量,物质是客观存在事物,二者具有本质区别。能量与质量可以相互转换的原因是因为这它们都是度量物质体内蕴含中性能多少的物理量。(详见《宇宙物质结构论》)。
3.该片认为:大爆炸最先产生的作用力是引力,但对产生引力的原理是什么却没有解释,不知道产生引力的原理,如何能够断定‘最先产生的作用力是引力’?根据本人研箸的《宇宙物质结构论》论证:引力是物质体蕴含的中性能对实物基本粒子的引力效应产生的,引力效应与实物基本粒子距能量源的距离无关,引力大小才与距离成反比,所以,引力具有超距性。因此,只有能量而没有实物基本粒子存在是不会产生引力的。
4.粒子物理学认为:一切物质体都由基本粒子组成,但该片解读由能量转变的物质粒子却避开基本粒子和三代量子级粒子的演化过程,只用亚原子粒子一笔代之,证明该片制作人不知道宏观物质粒子是如何从基本粒子逐代演绎而成的。
5.该片认为: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末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产生,大质量恒星是由宇宙物质尘埃和星云在引力作用下收缩演绎而成,这就与热力学原理产生了一个悖论:如果宇宙物质尘埃和星云中心没有黑洞类的大引力中心,则星云物质应该根据热力学熵增大原理不断扩散开去,而不是聚合成恒星。
6.该片对黑洞的本质和内部组成结构并不清楚,就冒昧地解释:当黑洞内部没有多余空间容纳物质时,气体就会被吐出,形成巨大的能量流…点燃一颗类星体,类星体从所在星系云团中喷出物质,黑洞呑噬物质,直到星系云团中没有气体供类星体喷出,类星体萎缩而消失,只剩下黑洞和许多恒星…星系由此形成。如此解释由黑洞引发的两道射线天象是错误观点;对类星体和螺旋星系的成因解释也是不能够成立的。
根据《宇宙物质结构论》论证:黑洞是质量密度在1.6078乘以10的26次幂kg.每立方米以上的物质体,目前每个星系中心的黑洞都是本宇宙初期高速旋转的大黑洞爆炸产生的黑洞碎块,这些黑洞块是由质子核粒子紧密堆积组成的物质体,每个质子核带两个富余的正电荷。正电荷深藏在质子核中心粒子──前子核内的正电子中,所以旋转着的黑洞带有巨大的正电场和磁场。
当黑洞呑噬物质后,各种原子被撕裂成了原子核和负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沉甸在黑洞表面形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层。因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粒子核和绕核运转的μ子组成,μ子由一个负电子和一对中微子组成,所以原子被撕裂后产生的负电子在外层μ子的斥力作用下形成黑洞表面的云集层。因为两种自旋方向相反的负电子产生的粒子磁场分别与黑洞磁场偶合,向黑洞两磁极云集,所以在黑洞两极聚集了大量的负电子。当周围恒星风吹向黑洞时,恒星风内两种自旋方向相反的负电子就会分别向两磁极云集,直到云集的负电荷数与黑洞内部富余的正电荷数相等后,后来恒星风内的负电子就会从黑洞两极弹射出去,形成两束强大的射电流,并非因黑洞不能够呑噬更多物质而吐出。正因为黑洞呑噬的物质是覆盖在黑洞表层的,所以黑洞才会在呑噬物质过程中不断长大,而不是吐出物质。
经研究论证表明:黑洞的物质量达到1.6乘以10的53次幂kg级左右就会发生爆炸,爆炸原理是:如此大质量级的黑洞中心出现了由基本粒子:正电子、负电子和中微子组成的第一代粒子──前子,当黑洞自引力压把前子压碎,释放出正电子和负电子后,两种电子碰撞,正、负电能就会发生中和反应转变成中性爆炸能,引发黑洞爆炸。爆炸后产生的各种质量级不等的黑洞块就变成了各级星系的引力中心。夸克核粒子组成的大质量级黑洞块就变成了本宇宙核,本宇宙核质量约8.55乘以10的52次幂kg,是维系各超星系团和类星体绕其运转的引力中心。并非是所谓“暗物质”产生的引力维系的。本宇宙中的常规物质是爆炸前黑洞表层的原子核紧密堆积体在爆炸后产生的。详见《宇宙物质结构论》。
7.该片提出了所谓“暗能量”概念,认为“暗能量”产生的作用力与“暗物质”的引力相反,换言之,“暗能量”产生了星系间的斥力。这种观点同样是错误观点。因为,他们不清楚中性物质体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样还存在斥力。引力是物质体蕴含的中性能对实物基子的引力效应感生的无限引力场产生的,斥力是两个中性能量源间的斥力效应感生的有限斥力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斥力场具有短程性。两种力是根据《自然对立统一法则》构建的(详见《宇宙物质结构论》),所以宇宙中并没有所谓“暗能量”存在。
关于观测到星系间存在“加速膨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本宇宙天体结构是“本宇核──超星系团绕子”结构,当观测与本超星系团相背运行的超星系团向其近核(本宇核)点运动时,就会发现该超星系团在加速远离我们而去。(详见《宇宙物质结构论》)。
8.该片对太阳系的成因解释和对行星磁场成因解释也是错误的,太阳系的形成机制见《宇宙物质结构论》。
9.现代物理学对太阳内部核反应机理的解释是:氢燃烧(聚变)生成氦。这种理论是错误理论。因为氦由氦核和绕核运转的2个负电子组成,氦核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正四面体,中子由一个质子、一个负电子和一对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中微子组成(见中子的衰变);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绕核运转的1个负电子组成,四个氢原子要聚合成一个氦原子缺少了4个中微子,换言之:如果是氢燃烧(聚变)生成氦,则不但不能够释放出粒子,相反要吸收外界的中微子,这与太阳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和负电子相悖!而且轻核相互聚合需要结合能,而不是释放能量。
正确的解释是:恒星核反应层是氘核和氚核云集层,高温表明氘核和氚核的运动能量很高,氘核和氚核间的强相互碰撞会产生裂变,裂变释放出质子和中子,中子因碰撞随之裂变释放出质子、负电子和一对中微子;质子沉甸在太阳核(黑洞碎块)表面,负电子和中微子向外喷射出来形成辐射层,并与太阳大气层底部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等形成对流层;付出能量的中微子波变成了可见光波…。(详见《宇宙物质结构论》)。
10.大爆炸后的产物演绎出了四种等级的“天体核──绕子”星系结构:一级星系是恒星系,天体核是恒星,绕子是类木星;二级星系是螺旋星系,天体核是质量在10的40次幂kg级左右的黑洞,绕子是矮星系、球状星团和恒星及其恒星系;三级星系是超级星团,天体核是质量在10的45次幂kg级左右的黑洞,绕子是星系群、团;第四级星系是本宇宙,本宇宙核是8.55乘以10的52次幂kg的黑洞,绕子是超级星团和外层的类星体。其他星系群团中心黑洞质量级不足以牵引周围天体形成“天体核──绕子”星系结构,只能够组成群、团。行星──卫星系是由恒星系内岩态类木星碰撞后衍生的星系。并非每个恒星系内都有行星──卫星系(详见《宇宙物质结构论》)。
关于三代物质粒子的组成结构和核力原理等详见《宇宙物质结构论》。
以上内容虽然显得“狂妄”,但是,为了维护真理,小人物只能借助新闻媒介传出心声。如有冒犯,请多海函!如果需要了解《宇宙物质结构论》,可发信到本邮箱luozicai2010@sina.com,或通过电话:0755─265265与罗先生联系。
谨致:诚挚的敬意!
拙笔人:罗自才2013.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