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的魅力 什么是语言文字

在语言中穿行,美哉,乐哉!

这一段时间,学校里的读书节各项活动开展得是有声有色。每一次活动,我都认真组织着,想乘着这一“东风”,让孩子们能有所得。这不,在刚刚又开展的一项活动———写“阳光语录”中,有一个孩子的所写进入了我的视野:

聆听大海呢喃细语,瞭望海滩热带风情

仰望苍穹淳淳美景,品读人生漫漫之途

童年之乐无处不在,好好学习奋发向上。

这样的语言,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应该说已不错了,可稍微仔细点读一读……

我将这则“阳光语录”打入电脑,带入教室,展示于大屏幕……

读完这个孩子的阳光语录,如我所料,一阵掌声热烈地响起……

师: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生:老师,这则“阳光语录”写得好优美,好有诗情画意。

生:老师,我觉得“聆听”和“瞭望”对仗工整,整个句子也比较整齐。

师:我也有同感,不是有点语言基础的孩子还真写不出来呢?不过——还记得贾岛的《题诗后》中有两句话吗?“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去年我们也学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请同学们再读读看。

(机灵的同学们马上知道我的言外之意,立即都默默地读起来,我想: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等词语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片刻,一生举手)

生:老师,“品人生”,是一个大的概念,人们应该先有“童年生活”,有“好好学习”,后才能品味生活。

(很快,屏幕上的“阳光语录”变为:

聆听大海呢喃细语,瞭望海滩热带风情;

童年之乐无处不在,好好学习奋发向上。

仰望苍穹淳淳美景,品读人生漫漫之途)

(变动之后,一下子许多学生又很快举手)

生:老师,这样改,道理是有道理,但又有了新的问题:“好好学习”之后,怎么突然“仰望苍穹”,“仰望苍穹”与“品读人生”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建议把“仰望苍穹淳淳美景”放回去。“

生:老师,我也同意你们的说法,但海滩上不可能都是“热带风情”,比如我们这一学期刚学过的“烟台的海”就不是热带风情。

生:而且站在海边“聆听呢喃细语”可以,但站在大海边“瞭望海滩”似乎不太恰当,还不如直接说“聆听大海呢喃细语” “仰望苍穹淳淳美景”,这样对仗得更工整。你们看:“聆听”与“仰望”相对,“大海”与“苍穹”相对,“呢喃细语”与“淳淳美景”相对。

生:人的一生是丰富的,是多彩的,什么滋味都有,那就改为“品读人生酸甜苦辣”吧!

生,老师,什么是“淳淳美景”?我好像没见过这个词?

生:是的,我也没见过。

生:改成“奇丽美景”呢!这样一改也对仗了,

(一阵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

师:真不错,将我们学过的古诗、对联的知识也拿出来用了,而且你懂得舍弃,懂得比较中品味。是啊,有时看似优美的词句,但对于你的文章没用,不能为你所表达的中心服务,所以我们要舍得放弃。你们看,这样一改,现在语言是否也变得更凝炼了呢?

生:那剩下五个分句,不如把“好好学习,奋发向上”去掉吧!然后再把“童年之乐无处不在”,放到“品读人生漫漫之途”之前。

生:老师,其他三句都是动词再加上名词,再加上怎么样,而第三句“童年之乐无处不在”这句不是。但是我也不会改。

师:是啊,你读一读,如“聆听—— 大海”“仰望——苍穹”“品读——人生”,然后再倒过来念念:“大海”可以“聆听”“苍穹”可以“仰望” ,“人生”可以”品读”那“童年之乐”可以怎么样呢?

生:(高兴地)我知道了,享受“童年之乐”。

生:因为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为了与其他句子对应,把“童年之乐”改为“童年欢乐之光”,不,改为“欢乐时光”吧!

生:还有人生的“漫漫之途”似乎不好品读,“”漫漫之途”也不能概括整个人生的特征。人的一生是丰富的,是多彩的,什么滋味都有,那就改为“品读人生酸甜苦辣”吧!

(于是,屏幕上的字句再次变为:

聆听大海呢喃细语,仰望苍穹奇丽美景。

享受童年欢乐时光,品读人生酸甜苦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老师觉得你们都是一个一个小诗人了!

(老师正准备结束这段教学,突然又有一手举起)

生:老师这样读还是觉得不太上口,不太紧凑,还有点拖泥带水,我建议把“聆听”改为“听”,把“仰望”改为“望”……语言更简练了,排列也更整齐,朗朗上口。让我们似乎徜徉在大海的美景之中,陶醉在苍穹奇景之中,享受生活,品味人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屏幕上的句子又变为:

听,大海呢喃细语;

望,苍穹奇丽美景;

享,童年欢乐时光;

品,人生酸甜苦辣。)

生:老师,语言凝炼了,语句较对仗工整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了,但总觉得主题还是不太明朗。

(同学们又进入沉思之中,又是片刻――)

生:我觉得这两句话说出了人要放松心情享受自然,同时也要积极地对待生活,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这是作者的一种美好的心愿与希冀。我觉得与这与读书活动的主题蛮相似的:“阳光的心情,才能有阳光般的生活”。

师:那浓缩为“阳光心情,阳光生活”呢!

(老师又在大屏幕上加上了一句:“阳光心情,阳光生活”)

(大家又觉得“阳光心情,阳光生活”放在这里还是不好,不放吧,又正如那位同学所说,主旨不太明确,没有了“画龙点睛”之笔;放吧,又与上文不太相称。)

(正在大家举棋不定时,又在同学举手了)

生:老师,如果前面的话变为对联的格式,把“阳光心情,阳光生活”作为这一对联的横批呢?

(呵呵,较有新意。很快,大屏幕上又变了)

上联:听,大海呢喃细语,望,苍穹淳淳美景,

下联:享,童年之乐无处,品,人生漫漫之途;

横批:阳光心情,阳光生活

( 但很快,反对声又一片了)

生:老师,虽然横批不错,但上下联不是对联的格式。

生:老师,上下联的意思也不相近或相对。

生:那用“——”解释说明一下吧。

几经周折,最后终于定稿,

听,大海呢喃细语,

望,苍穹奇丽美景,

享,童年欢乐时光,

品,人生酸甜苦辣;

——阳光心情,阳光生活

下课的铃声响了,望着一个个红扑扑的小脸,望着铃声之后又跑到我身边继续述说着自己观点的孩子,我看到了希冀……

整个交流的过程,孩子们是在你说我补充,你谈我深入的品味中度过的,充实而又自然,带给了我心旷神怡,行云流水的感觉。

一、做一个关注人的‘人师’

一个简简单单的教学过程,却着实让老师、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好好穿行了一番。我想这还源于我当时没有“越俎代庖”。如果我大笔一挥,帮孩子改好,那也未尝不可,且耗费的时间不长;如果我只将写这个“阳光语录”的孩子叫来,教她改一改,那也不太麻烦。但其他的孩子呢?再说那样做也让这种读书活动失去了意义了!基于这两点考虑,我还是决定到班上让孩子们一起来试试看。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行走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将学生牵引至语文的路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做语文老师的本真——在点点滴滴的教学中,每一次都用心地去帮助学生亲近母语,感知母语,通过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在潜移默化中触摸语言,直觉大意,感知文字的“质地”与“芳香”。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精微隐秘的深处,引导获得最真切的感悟。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对一位老师所说:“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绝不是一个‘经师‘,而是一个关注人的‘人师’”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咬文嚼字,感受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

1、 在实践中感悟了语言的美

如果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语言比喻为物品,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仓库,学习的东西不加以整理、加工,那么仓库里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怎样梳理,怎样加工是学生们的难点。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生们“愤”之时“启“,在“悱”之时“发“,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探究的过程、一起实践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怎样梳理,怎样加工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新课标也说:“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大量的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也表明,只有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感知语言、领悟语言才能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才会由衷地对语言文字产生深厚的情感。

上面的案例中就是一堂语言文字实践课,同学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淀,产生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2、在对话中享受了流动生成的美

上例中,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相互对话其实就是在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整合,他们在以思引思中,比较、斟酌、咀嚼,将脑中原有的文本语言进行整理、加工,更难能可贵的是将中国的优秀文化——古诗、对联等特征都考虑到了,如词性相当,对仗工整、语言凝炼等,逐渐形成了向主体语言的转移,实现了规范、凝炼语言的内化,从而学会了如何建构自己的言语。他们享受着祖国语言的曼妙,似在语言中舞蹈,穿行,整个过程,闪烁着一种流动生成的变化美。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让语文课更有了“语文味”。

当然,没有不令人遗憾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孩子们毕竟是小学生,语言的积淀还只是沧海一粟,少之甚少,但每个同学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搜肠刮肚,竭尽所能,一改再改。最终这一“阳光语录”虽然还没有成为很优秀的语言作品,但在老师的心目中,学生们在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中感受到了运用语言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触摸了语言,感知了语言,语言文字的美丽与魅力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心里。学生有了自己的语文意识,有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悟能力,他们的心灵一定行走在语言与意义的世界之中,他们的内心是无比喜悦的,是乐在其中,陶醉在其中的,而老师——我又何尝不是呢?

品读——让语文课散发语言魅力

2010-06-06 20:29会山中心学校 马小惠[博客]3741 字, 阅读 3, 评论 0

本文收录在601019: 马小惠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与手段走进了课堂,霎时间,语文课变得形式多样起来。但是,细细回味,总觉得如今的语文课缺少了些什么?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抓住文眼 读中品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本色的品味”。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施耐庵用他的一枝生花妙笔,细腻地刻划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尤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都要在反复品读中去体会,这样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领略到大家风范,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传神。

再如《钱学森》这篇课文通篇以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内容的感知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就会觉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若是能通过品读语言文字,零距离地与课文对话,就一定能走近科学家,并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紧紧地抓住能体现钱学森杰出才华的三处地方和表现钱学森爱国情怀的几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研读,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深深留在学生的心中,还使学生从平淡、朴实的语言中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二、潜心会文 推敲揣摩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了这段心理活动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推敲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是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学生在与文本作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同时,也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

再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这一部分内容是通过一段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廖廖几句就表现出人物鲜明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深刻认识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我先让学生读读这段对话,说说周瑜、诸葛亮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然后再通过细细品读,揣摩周瑜的每一“问”用意何在?而诸葛亮的每一答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研读每一问一答中,透过语言文字,发现了周瑜表面客客气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从中,学生更体会到了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也能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潜心会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多元探读 激活思维

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学生的探究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第4段“勘测线路”时,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以及那颗强烈的爱国心,然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来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语言。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时说的话”就采用了设置情境的方式来进行多元朗读:在施工委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作人员“———”;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语重心长地勉励工作人员“———”;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严肃而恳切地勉励工作人员“———”。而“詹天佑不怕重重困难,勘测线路”这一部分则通过想像情境,交流画面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如引导学生想象“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深夜灯下,伏案绘图”等这些画面来身临其境地读,体会詹天佑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詹天佑的内心活动”这部分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解读: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铁路,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那又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明白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是否能表现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语文教学,就要带领学生亲近母语,感受母语,通过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在潜移默化中触摸语言,直觉大意,感知文字的“质地”与“芳香”。要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精微隐秘的深处,引导学生琳琅满目的发现,获得最真切的感悟。教师要联系语境通过直观演示、比较、辨析等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文字的准确精妙;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比较等形式品词析句,品味语言文字的形象生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感受语言美,提高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揣摩“言外之意”,善于引导学生寻觅语言丰富的潜台词,让学生深入文本,透过表面文字,感受语言的深层含义。以此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激情与智慧,让语文课保持原汁原味的本色!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优美、最智慧的语言之一。语文课,要让学生亲近母语,感受母语,在潜移默化中触摸语言,直觉大意,感知文字的“质地”与“芳香”。每一位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带领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导引者。特级教师于永正曾在一堂课始,让学生说说“吃饭”与“读书”的相似点,意在让学生明白读书与吃饭一样,是要咀嚼品味的。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课文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乎每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式。通过审美的教育,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美育一直受到冷落,尽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由于人们美育意识淡薄,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有现实意义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美的思想情感要通过精妙的语言来表现。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论是研究诗词的构思美,还是分析散文的意境美,都是要经过对语言美的分析才能完成。有的作品句式灵活,变化多端,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去体味、琢磨,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语言是美的核心,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要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得以闪光,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作者为景物连用四个“白”:“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世界”、“洁白的小褂”,反复渲染,一幅幽静高远,色彩优美的夜景呈现在面前。作者用“白”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受,寄托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感情。体味作者苦心经营的关键词语,可使学生领略作者用字的匠心。

《荷塘月色》一文语言细腻,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文中的叠词运用精巧传神,给人以美感,堪称一绝,如文中的开头和结尾,作者不愿打破一个“静”字,用“悄悄”出门,“轻轻”回来。这两个叠词巧妙地融进了作者的深沉的心情,与全文的意境、情调也和谐统一。月色下的荷塘呢?“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有“田田”的像“亭亭”舞女裙的叶子。这一连三个叠词,展现了荷塘的“曲线”美和叶子的丰盛美姿。接着,朦胧月下,微风善解人意,送来“缕缕”荷香。这一“缕缕”不仅写出荷香的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写出了沁人心脾的温馨。叶美,花美,当然离不开“脉脉”的流水,这一“脉脉”传神之笔,赋予了水的姿和情。它不仅写出了流水的文静之态,更绘出了流水饱含情思之韵。全篇课文像这样的叠词,共有二十处之多,它使文章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教学中如能抓住一些关键性叠词分析,拨动学生美的心弦,启示他们情思萌发,从而也就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文学作品所描摹的形象之所以能唤起读者的美感,是因为经过文字的刺激,能观此思彼。这个“思”就是想象、联想,通过想象能使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再现文章或诗词中所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特别是那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描写,往往要涉及到景物的形、声、色,因此,教学时就需要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展开联想,使脑中图景清晰起来,立体起来,把书中的无我之境想象成有我之境,使外物与内情融合,从而引发审美情感。

如《风景谈》中的“沙漠驼铃”就是一幅要求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去直接感受美的画面。画面的开头是:“茫茫一片”、“纯然一色”、“寂静”、“热空气作哄哄的火响”,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的是:死寂、干渴、燥热,使人感受到的是肌体的疲惫和虚弱。然而作者笔锋一转:驼队出现了“柔美的铃声”,压倒了“哄哄的火响”,“惺红的大旗”战胜了“柔弱的目光”。驼队的出现带来了生的希望,昂然高步的骆驼队的方阵出现,使人感到无比的壮美。这时不由得使人感到:“是人点缀了自然”,“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这样的感受你能说不是对人性美的一种认识?

文学作品是作者审美观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美的力量在于他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的揭露,读者只有深入到审美对象的内里才能产生与作者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所以,不把审美感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就不能使学生产生深沉稳定的审美情感。

《风景谈》中“石洞雨景”、“花园情侣”、“桃林茶社”、这三幅画面是作者匠心独运,以景衬人,借景发挥的点睛之笔。其中“花园情侣”与“石洞雨景”是组对比的画面。教学时要求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来辨别“美”与“丑”。结论是前者景美、衣美、人平庸,而后者是景丑、衣丑、精神美,联系现实生活,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不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美吗?

当今的社会,培养怎样素质的人才能跟时代同步前进?应该首先是对人的意志、品质、情操的培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虽然写的是他人他事,只要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样能收到育人的效果。

法国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名著,他们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当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这艺术殿堂漫游时,就要挖掘教材中能体现美感的语言文字,调动种种教学手段来感受教材中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善、美。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一定的美学知识,就不能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词藻优美的散文,还是感情丰富的诗歌,离开了美的欣赏,偏离了情感教育,只抓住了一些字、词、句而游离于宏观分析之外,那只能是干巴巴的说教。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他们感受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永昌电厂子弟小学 王亨桂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通往心灵的桥梁。”是的,美的语言带给人美的享受。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及早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经典之作,是作者在生活中审美体验的结晶。例如:低年级课文中所选的古诗儿歌《小池》、《咏柳》、《雪地里的小画家》、《柳树醒了》……以和谐的音韵美、鲜明的节奏感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语言范例。再如:《匆匆》、《秋天的雨》、《桂林山水》、《荷花》等小美文也以优美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句,散发着语言艺术的瑰丽光彩。而童话、寓言、小说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往往具有一种深沉而含蓄的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到:“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只有认真读、细细想,才能领会出那含蓄、深沉的意境美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和文体结构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语言艺术的潜移默化中,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进一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美
语言文字的魅力 什么是语言文字

1、巧用媒体,品味教材语言美

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语言美,细细去品味语言美,自觉接受形象美的教育。

我执教《翠鸟》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美在何处。回答时,有学生说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找找美的地方,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下述句子:“翠鸟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并附上一幅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句子和老师写的句子的比较,得到了这样的感受:书本上的句子用词优美,准确、精致地刻画了翠鸟羽毛的色彩和花纹的美丽,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生动具体,使翠鸟显得更加活泼可爱。而老师出示的句子则缺乏这种美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亲身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优美形象,进而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2、朗读指导,依靠范文培养语言美

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美读”,就是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这种有声有色的课文,只有朗读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用词之精当。文中第三段写听泉时的美妙感受,作者用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一串排比句式,将四中不同的泉声分别比成“轻柔”的小提琴声、“清脆”的琵琶声、“厚重”的大提琴声、“磅礴”的铜管乐声。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朗读,积累美的语言,进而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小学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始终以培养学生语言美为教学宗旨,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教学语言美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出儿童美的心灵。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作者: 佚名 来源: 互联网 更新日期:2009-1-7 阅读次数:170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德、识、才学的综合体。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全程运作中的基本载体,无论是组织讲解、引导、点拔或评价,教师都要依靠教学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方能出色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语文教学具有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特点,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自然地将课文里秀丽的文笔,曲折的故事,隽永的哲理,完美地传授给学生,就要求教师用语言艺术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令学生佩服。可以说,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是语文教学的魅力之源。但只要掌握几个主要特点,那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就有所遵循了。

一、清晰度

所谓清晰度,就是教师的表述清楚,不含混,不糊涂;阐释明晰,不费解,不牵强。清晰度似乎是对教学语言的起码要求,否则,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但从另一方面看,清晰度也是对教学语言的很高要求,去粗取精,支杂存菁,不断追求清晰,是每位语方教师毕生都在进行的言语磨练。那么对语言的清晰度又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首先是准确简洁。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述应确切、中肯、规范、合乎语法,不能废话连篇,语病百出,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让学生听了昏昏然。其次是晓畅明白。语文课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教学语言明白易懂,顺口悦耳,这样才能开启教和学信息传递的双边渠道,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再次要严密有序。教学语言严密有序,环环紧 扣,合乎逻辑,才能呼来引人入胜,如教薄松龄的《狼》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语言:"狼与人斗,谁胜谁负呢?狼怎样追人、缠人、骗人,最后被人杀死?屠户又如何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呢?这个《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呢?"通过层层逼进的追问,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形象化

语文教学要能吸引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形象化,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通过了"电"带"磁"一样。使学生不仅能专心地听,而且能激起强烈共鸣。

怎样使教学语言形象化?

化抽象为具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是要说"理"的,而说理难免抽象、枯燥,学生就会觉得费解,甚至生厌。因此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如教生字、记字音、辨字形等,不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效果就不会很好如"游泳"的"游"字,学生往往误写成""字。虽多次订正,但还是一错再错,于是再次订正时,我就边板书边念:有水()的地方(方)大人(人)带着小孩子(子)去游泳。通过这形象的讲解,学生很快便记住了。

以态势助说话。教学语言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是一种"无声语言",而且也是对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可以大大提高语言的形象化,特别是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通过这个"窗户"及时向学生传递语言不能充分表达的信息。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投去欣赏的目光;学生有精彩的回答,老师要投去惊喜的目光。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善于运用眼睛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表示态度,进行教学。

给语言添一点"佐料"。在教学中适当引人相关的谜语、小故事、笑话等,就如烧菜用一味精、葱、姜类的佐料,可以使做成的菜香鲜可口,教学语言加一点"佐料",同样会使叙述增加形象性,使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教说明文《中国石拱桥》、《隆冬话竹》时,我先由学生猜谜语:①什么是挑起大地的扁担?②"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峰与蝶",由此而导入课文,学生兴趣盎然。解释"推敲"一词时,引入了贾岛与韩愈的故事,学习《标点的故事》时,顺便进了几个有关巧用标点的笑话,这些"佐料"生动形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真诚感

"教师以爱生为天职",教学语言的真诚感正来源于这种伟大的无私的学,教师只有在心中装满了"爱"和"蜜",口中的语言才能"甜"而"暖",令学生如坐春风,如沐雨。教学语言的真诚也是师生间精神沟通原艺术。记得有一节课读到"侏儒"一词时,我解释说,"侏儒是指身材特别矮小的人,"没想到学生的目光"刷"地一齐投向坐在前排的一位个子最小的同学身上,有的还轻轻地发出了"嘿嘿"的笑声。这位同学似乎感受到大家投来的异样的目光,脸一下子红了,并把头低了下去。我感觉到,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我立即补充说:"个子矮小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志气和奋发努力,他们照样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关键是自己要有自信心。"我的真诚的话使那个学生又抬起了头,并向我露出了微笑。

教学语言诚心、诚实、诚意,才能取得学生对教师的无限信赖,而这种信赖又是教学获得高效,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幽默感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庸智高雅,并因此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民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学习。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 得到最大的快乐。要达到这种境界,妙趣横生、轻活泼的幽默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师生沉浸在享受高雅、 睿智的语言欢乐之中,课堂氛围也随之会显得活跃、和谐和轻松。当然,教学语言中的幽默,决不是为幽默而幽默,而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求借助于幽默,努力提高传授和训练的信息容量、密度,真正作用于开启学生的心智。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还是许多特点,只要我们不数断摸索、研究,熟练地运用,就能使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就能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就能收获最优的教学效果。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学习张书记讲话心得体会

近日,《不可忽缺的美学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张书记所说:黑格乐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它不仅足以陶冶情操,而且影响着人的世界观,在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建设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着很大的能量。美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中均有所体现。而在语文学科中美更体现在一篇篇感人的美文中,体现在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中。“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想组织得好、引导得好,就离不开教师富有魅力的美的语言。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用美的语言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创造一种使学生感到亲切、愉悦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活力,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才能称得上是美的语言呢?笔者以为达到以下四个效果的语言一定能让学生爱上语文、爱学语文。

一、诗歌语言的优美。

众所周知,诗歌创作需要激情,诗歌朗诵更需要激情。诗的语言常常让我们感叹,让我们心中涌动着种种情愫,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随着诗人一起流泪欢笑。这就是美的语言。同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果像诗歌一样,有时像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高昂处,如雷鸣海啸,令人振奋;悲愤处,如金属坠落,掷地有声;这样一定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学生,将其置身于一个故事,一幅画面,一腔真情,一个疑问之中,身临其境地随着教师一起去欣赏、去陶醉、去品位、去感悟……这样美的语言一定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天长日久,学生何愁没有美的情愫。

二、故事语言的魔力。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因而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要有讲童话故事般的美和魔力。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深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鲁迅先生从容的讲课风度,娓娓动听的语言,常能一下子抓住听众,使人获得真知。一次,上海某大学举行“美的阶级性”讲座,先由一位教授主讲。只听这位教授满口生硬的术语、名词,使人越听越糊涂,不少人就走掉了。轮到鲁迅先生讲时,他从家乡农民讨媳妇,不要“杏眼柳腰”、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式的“美人”而要“腰圆臂壮”、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农家姑娘谈起,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由于阶级地位的不同,形成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的不同,从而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美的阶级性”。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语言能表述得明确、具体、通俗,让学生一听就懂;要尽量用直观性语言,把内容讲解得生动些,使学生形成一个个印象清晰的概念,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三、相声语言的幽默。

有人说,相声是笑的艺术。把相声与幽默联系起来,应该是自然的。相声大多极富喜剧性,幽默又属喜剧的具体形态。相声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幽默之中,让人们在爽朗的笑中,感受生活的张力,掂出生活的真相。而这种感受与掂量又常常在不自觉当中。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妨也来点幽默,让学习成为愉快的生命历程。有人曾在两所学校近八百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你欣赏哪种教学风格”一问时,选择“照本宣科”的占2.2%,“慷慨激昂”的占5.8%,“娓娓道来”的占4.7%,“幽默诙谐”的占39.9%;在回答“你最喜欢哪种课堂气氛”一问时,选择“严肃认真”的占10.3%,“亲切的”占22.7%,“宁静的”占7.4%,“幽默的”占31.5%。可见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是颇受学生欢迎的。

四、散文语言的温馨。

提到散文,大家都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读散文,就犹如到大自然中去漫步,看到了叮叮咚咚的泉水、星星点点的野花、弯弯曲曲的小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清新,心中顿觉豁然开朗。我们的工作,面对的是一颗颗敏感而美好的心灵,只有心中充满了爱,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我们的语言才会像冬日暖阳温暖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高高兴兴学习,开开心心生活。每次提问,教师总是面带微笑:“请谈一谈。”“讲得真不错。”“你真会动脑筋,再给大家讲一遍,好吗?”提问结束后,总是客客气气地说一声:“请坐下。”温馨愉悦的话语,温暖了每一位学生的心。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的自己的朋友。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只要心中装着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一定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正如张书记所说:“有了全社会美育水平的大提高,大普及,才有美的环境创造,美的生活享受。”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施晓珍

【内容摘要】:语文课的语言,不同于其他课程话语那么明确、精准,相对而言语文课的语言要来得含蓄得多、委婉得多;同时讲求幽默,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而幽默又是语文老师的素质体现,优秀的语文老师无不具有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品质;语文老师上课还要做到抓住重点,抑扬顿挫,要做“表情达意”的里手,驱“情”以动人。我们的语文老师,只有用自己美的语言,才能粘住更多的学生,才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生辉,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语文老师 语文教学 语言美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要把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除了我们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充分地备课等外,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上课的语言美是个关键。同一句话、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文老师说出,学生的反应会截然不同。譬如,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有些老师会直言不讳地去责骂甚至体罚学生,而郭沫若的老师对小郭沫若偷桃违纪之事却说:“昨夜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马上答曰:“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你看,同样是批评,效果绝然不同:小郭沫若不但勇敢地承认了错误,无形当中还培养了男子汉敢作敢当的精神,而且空前地高涨了学习热情。很明显,我们看出郭沫若的老师的语言美在含蓄、美在文采。

何谓语言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上语文课暨做班主任的一些经验、体会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语言美,美在含蓄。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话语明确、精准,相对而言语文课的语言要来得含蓄得多、委婉得多。很多时候讲究含蓄。比如,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多用与学生谈话式、对话式、提问式、探讨式等上课。在谈话、对话、提问、探讨当中循循善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学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上杜甫的《石壕吏》时,如果这样问学生:“老妇人对差役说了些什么?”学生只好复述课文,思考的价值就不大。如果我们把问题稍微变动一下“老妇人为什么对差役说这一席话?”味道就不同了。后面的问语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就会想到一连串的问题:老妇人说了什么?她说三个儿子的目的是什么?说出孙子和媳妇的用意又是什么?不说出老翁的原因是什么?老妇人苦苦哀求无效,最后向差役提出了什么要求?老妇人为什么要提出自己应征的要求?问题思考清楚了,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深刻理解到:老妇人一家的遭遇是悲惨的,老妇人被征,只能说明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这样提问,抓住了全诗的主旨,体现了诗人的构思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理解到诗人写此诗时痛切而又委婉的含意,与作者产生共鸣。

面对早恋的学生时,我们做班主任的就不能直言直语、露骨地去批评学生。如果此时你非常露骨地、毫无顾忌地去指责他们,甚至报告家长去严惩,那么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对立,后果更糟。如果我们老师在感情上理智些,在话语上含蓄些,我想会有效果的。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找几个未熟的酸酸果,分别给他们吃,问味道如何?他们此时往往都是酸弯了腰状,嘴里直说“酸、酸……” “你们的事,就是这酸酸果!”他们猛然、愕然、愧然,酸果僵在嘴边……此时,我再乘机动情地告诉他们“任何的果子,只有在它成熟的时候是最甜的,而爱也一样,成熟的爱,需要成熟的条件,就像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浇水灌溉,需要施肥,需要修剪,需要除害虫一样。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两颗虽然赤诚却不冷静的年轻的心是无法一下子承担这么多的。由此而影响学习,最后以学业失败而告终,那代价是不是过于惨重了?”由于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们果真将感情暂束之高搁,成绩又上升了。

二、语言美,美在幽默。

我个人认为,幽默是语文老师的素质,优秀的语文老师无不具有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品质。相对而言,现代的学生是不太喜欢一本正经的老师,他们倒乐意接近幽默的老师。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当年幽默的钱玄同教授在北师大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一学生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曾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

“贵姓?” “姓伍。” “多大年纪?” “十五。” “家住哪里?” “保安府。” “干什么工作?” “唱大鼓。”

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牙齿。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

“贵姓?” “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学生听了都捧腹大笑。笑后牢牢掌握了知识。

我要求学生课堂尽量讲普通话时,举一例:文革时,有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下乡演出,报幕员普通话走火,说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现在‘嘎势’演出!”(学生笑弯了;“嘎势”——方言,为:“开始” 意)以后就特注意咬准字音,以防走火。

有时,幽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上课时的很多动作,无不能体现幽默。事实上也是,形体语言的幽默,有时更加幽默。

三、语言美,美在抑扬顿挫。

我们语文老师上课绝对不能用一个音调上到底,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觉得寡淡无味,甚至昏昏欲睡。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语调,效果会明显地不同。讲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又如讲读《看戏》中那写女主角的台步、唱腔的语段等。作者或化听觉为视觉,或融听觉、视觉于一体。讲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们老师一定要带着极为浓烈的、饱满的深情低回、动情地读教 “轻轻地我走了 / 正如我轻轻地来 / 我轻轻地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但我不能放歌 / 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极便于我们老师发挥抑扬顿挫地读诵的教法,这一课文我认为完全可以花50%的功夫去抑扬顿挫地读诵、读背,边读边揣摩诗的美妙的意境,把自己也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中去涵咏、体会。老师抑扬顿挫,学生亦顿挫抑扬。

四、语言美,美在抓住重点。

语文课,也应该切忌套话、大话、空话、废话。不要惟恐学生听不懂地对全文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讲,面面俱到、平均使力,这样既不可能讲清课文,学生听起来也觉得烦琐,不得要领,不能得到应有的美的欣赏。

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作者魏巍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打击敌人之狠,用了一系列动词,讲授时就必须抓住。像“猛插”、“切断”、“赶”、“占领”、“阻住”、“高喊”、“打”、“摔”、“扑去”、“抱住”、“掐住”、“紧握”、“衔”等等。紧紧扣住课文将这些动词讲深、讲透,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也就很好地揭示出来了。这样抓住了重点剖析,学生被强烈地感染,觉得过瘾,有亲临其境之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志愿军战士产生共鸣——恨敌人,这也是一种美的感受。

五、语言美,美在破难点。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课的难点就是全文里20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囊括了文言文里“其”字的所有意义和用法,用编序号逐个解之。为了巩固,我又选用了一则寓言,来趣练“其”字:

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这则寓言用了12个“其”字,几乎用尽了“其”字的用法,很典型、很有意味。第①个“其”字表推测“大概”意;第②个表假设“如果”意;第③个是指示代词“其中”意;第④个是自身代词“我、自己”意;第⑤个表“将来、将要”意;第⑥、⑨个是第三人称代词“它、他的”意;第⑦、⑧两个并用表选择“是……还是”意;第⑩个是指示代词“这、那”意;第?个表期望,有“希望”意;第?个表反问“难道”意。

难点一破,课文其他的问题就能应迎刃而解。学生不但学得有趣,而且学得有用。有时我们老师所讲之课,竟能使学生终身受用。

六、语言美,美在声情并茂。

声音好出,情难出,声、情得兼尤为难。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只是传声筒,我们要做“表情达意”的里手,驱“情”以动人。朱老的《春》可谓是抒情美文,尤其是课文四、五、六段,我们看之不够声读之,读之不够吟咏之,咏之不够情化之……老师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学生无不被强烈感染。冯梦龙说得好:“世界万物如散钱,唯情一线牵。无情亲者疏,有情疏者亲。”“情”,真乃一剂灵丹妙药,我们语文老师怎能漠视!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我们就要不断地去汲取。向古今中外名篇汲取,向鲜活的生活汲取。使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语文老师,都应该用自己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生辉,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⒈ 李镇西著的《做最好的老师》 漓江出版社

⒉ 高名凯,石安石主编 《语言学概论》 中华书局出版社

⒊ 戚雨村著的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9245.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钻石的3EX 什么是钻石的奶咖

什么是钻石的3EX——简介 很多买钻石的朋友都可能听到别人介绍3EX钻石,有人可能知道这是指钻石的切工,那么什么是钻石3EX?3EX切工是最好的吗? 3EX就是钻石的切磨CUT是EXCELLENT(优秀的),POLISH(抛光度)也是EXCELLENT,SYMMETRY(对称性)也

什么是微表情 看透人心的110个技巧

什么是微表情——简介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

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 什么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我的朋友,华南师大教授,才华横溢、青年才俊的刘良华博士曾有一句名言:一个有着强大偏见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这句话,在他的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如果,把“强大偏见”看成是有自己独特深刻见解,且有很执着的追求与坚守的精神的意思

声明:《语言文字的魅力 什么是语言文字》为网友鹿港巷口少年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