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班 的意思 班门弄斧的意思

家班 百科内容来自于:



家班,即家庭戏班。民间戏曲教育的一种形式。由私家蓄养童伶,延师教习,专为私人家中演戏之用。家班多为昆曲班,是明清时昆曲演出的主要形式。



家班,即家庭戏班。民间戏曲教育的一种形式。由私家蓄养童伶,延师教习,专为私人家中演戏之用。家班多为昆曲班,是明清时昆曲演出的主要形式。

家班产生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繁荣于天启、崇祯年间。入清以后,家班依然盛行,清乾隆中叶后,地方戏兴起,昆曲家班渐衰。

家班有三类:家庭女乐,即由女伶组成的家班;家班优僮,即由女伶组成的家班;家班梨园,即由职业伶人组成的家班。

明清时期大户士大夫人家中的戏班,就象《红楼梦》中大观园造好后采买的十二个戏子、教习等一套班子。

家班是昆曲有别于元杂剧和京剧的重要特征,明清两代士大夫普遍蓄养家伶的风气,推动了昆曲的普及和流行,同时也促进了昆曲文学剧本创作的繁荣,完善了昆曲舞台演出的体制和表演规范。从审美特征到舞台演出体制,昆曲的很多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家班阶段的烙印。这种影响和痕迹主要表现在:尚雅的美学趣味及含蓄优美的演出风格;生旦戏、折子戏为主的舞台传统;歌舞并重的表演形式;有别于明星制的以剧本为中心的角色制。

家班代表

孔府家班

山东曲阜孔府的家乐早已有之,而自清代康、乾以来,孔府为了接驾,长期办有昆班。在清朝各代衍圣公中,要算第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最嗜好昆曲,他办的孔府昆班最有特色。孔庆镕字陶甫,精于诗文书画,富有才学,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其所著《铁山园诗稿》中,具体反映了家班演出昆戏的情况。他看了《玉簪记》写的《戏后和韵》诗中说:“含桃每见常抛掷,怪底潘郎易动情。”看了《浣纱记》写的《同人观剧席上得句》诗中说:“歌非越女情终好,酒被吴娃劝不休;依旧笙箫行乐地,华筵重设动人愁!”

推考孔府专办昆班,实始于明代天启崇祯年间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荫植之手,他从苏州聘来昆曲伶工,办了两个昆班,一个称为大戏房,是成人班;一个称为小戏房,是少年班(小昆班)。自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至民国初年,孔府先后有瑞庆、裕祥、长庆、华庆等三十多个戏班。曲阜师范大学徐振贵教授为了撰著《孔尚任评传》,曾查考了《孔府档案资料选编》,有关孔府昆班的演员和剧目没有留下具体的记载,却见到康熙十八年(1679)十月二日至三十日的账单上,写明了大小两个戏房开销了四百九十多两银子,用途是“生、旦、外、吹歌、教习的工食银”。而小戏房自八月初一至十月二十五日,在不到九十天的时日中,共吃肉二百二十一斤半。可见孔府昆班的人数之多和开销之大。这是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的时代,也正是孔尚任三十二岁那年的事。由于孔府昆班极盛,所以涌现了《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这样杰出的戏曲大家。

孔府昆班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孔庆镕逝世而衰歇。嗣后因徽调、皮黄等花部乱弹腔勃兴,孔府戏班变昆班而为皮黄班。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时期,孔府专设京戏班,但孔祥珂本人还喜听昆曲,常嘱京伶为他清唱昆曲。到了民国年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在孔府内办了两个戏班,一个是京戏班,一个是山东梆子班。孔府中上演的京戏剧目很多,但就是不能演《打严嵩》和《打金枝》,因为严嵩的孙女嫁给了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乾隆皇帝的女儿嫁给了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所以那两个剧目成了孔府内定的禁戏。而京戏班中有些京昆剧目,则仍然不时露演在孔府中。1936年12月16日,孔令贻之子孔德成和孙琪芳在孔府举行隆重的新婚大典时,还特邀山东剧院在“奉祀官府”的戏台上演出了昆剧。(俞为民,吴新雷)

包松溪家班

清代道光年间扬州包松溪的家班。包松溪,官运司同知,为盐务官员,家甚富。道光二十四年(1844),购扬州旧园,拓新栋宇,改名棣园,园内建戏台,备戏班,演出昆曲。一时名士常赴园中作琴樽之集,兼观演出。雅爱昆曲的士大夫亦借台借班,琢磨曲词声韵及道具化妆诸方面的技艺,极一时之盛。(明光)

黄潆泰家班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扬州黄潆泰的家班。黄潆泰,扬州盐商总管,家巨富。家班演员极多,达二三百人,戏箱值银二三十万两,演员的行头按季节不同而裘葛递易。演《浣纱记·采莲》和《琵琶记·赏荷》,满场皆用纱縠造景,场面豪奢。(明光)

朱青岩家班

清代嘉庆年间泰州朱青岩的家班。朱青岩(或写作朱光岩),字鲁瞻,号药圃,官中书,精音律。据其侄朱宝善《海陵竹枝词》载:先叔青岩公“尝蓄歌童十余人”。班内有演员萧佩亭较为知名。该班散后,部分伶工曾投江南诸家班。(明光)

方竹楼家班

清代乾、嘉年间仪征县方竹楼的家班。方竹楼,名元鹿,字苹友,名画家,其画多署名竹楼。家巨富,蓄声伎。班内演员乳莺,长于《舞盘》诸剧,深得班主喜爱。后方家中落,班中演员多被同邑程夔洲家班聘去,遂散班。(明光)

程南陂家班

清代乾、嘉年间仪征程南陂的家班。程南陂,名程崟,字夔洲,一字南陂,号二峰,著有《二峰诗稿》。任武英殿纂修官,户部郎中,曾撰《拂水》一剧。据程晋芳《家南陂兄招观所谱〈拂水〉剧》可知,该班曾演出其自编剧作;又据方扶南《初至仪征程南陂郎中宴观家乐》诗记载,该班还演出曹寅的《虎口余生》一剧。所居临河,每奏伎,观者舣舟不可计。但该班演技尚低于同邑方竹楼家班一等,方家衰落后,程氏多方招聘方氏家班演员,声名大振。(明光)

恒知府班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知府恒豫所属的戏班。恒豫喜爱歌舞昆曲,其家班演员及演出活动不详。仅知班中场面艺人居纻山与《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友善。(明光)

德音班(江春家班)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江春自办的家班,亦称“江班”,为扬州“七大内班”之一。江春,字颖长,号鹤亭,诸生,后废举承父业,从事盐务,为扬州诸商总之首,多次主持迎接乾隆帝南巡的程仪,喜结交士大夫,爱好戏曲,与剧作家金兆燕、蒋士铨等人友善。该班组建迟于洪班,但江春竭力招聘苏州、扬州两地名优,罗致了徐班、洪班旧人,故时称德音班为“老班”。名优荟萃,善演剧目极多,如《牡丹亭》、《狮吼记》、《烂柯山》、《一捧雪》、《尉迟恭》、《琵琶记》、《疗妒羹》、《蝴蝶梦》、《水浒记》、《西厢记》等,尤擅“江湖十八本”。该班拥有精通诸行、熟悉戏班事务的“三通人”吴大有、董抡标、余维琛,后者为戏班总管。演员有小旦朱野东,善诗,演《梳妆·跪池》,风流绝世;王喜增演唱清响,飘动梁木;金德辉(从洪班转入江班)演《寻梦》、《题曲》诸出,缠绵至极;董寿龄工为侍婢,各种性格的婢女无态不呈;大面范秋年,擅演《铁勒奴》,尤以啸技为最,长韵嘹亮不可遏。场面人员有孙顺龙以鼓板著名,庄有龄、郁起英以笛子并胜,一细腻,一雄浑。该班主要服务于班主的自娱、待客,往往分为三、四部,同日分亭馆宴客。江春的友人蒋士铨所作《四弦秋》剧本刚脱稿,该班即登场按拍。必要时,该班亦听从两淮盐务衙门差遣,或为乾隆帝南巡御前承应,其社会演出情况与老徐班相同。行头极富,演出场面豪华,岁须万余金。江春殁后,该班归盐商洪箴远主持。(明光)

洪充实家班(大洪班、小洪班)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盐商洪充实自办的家班,或称“大洪班”,扬州“七大内班”之一。洪班虽为家班,但须听从两淮盐务衙门差遣,或为乾隆帝南巡时御前承应,其社会演出功能与老徐班相同。该班多招老徐班旧人,先后拥有五十位以上的演员,行当整齐,各擅绝技,演出频繁,技艺精湛。相当一批原先在老徐班默默无闻的演员到洪班后能崭露头角,如老生朱文元,擅演《邯郸梦》全本,声名鹊起;正旦任瑞珍,演技亦臻化境。其他著名演员如副净陈殿章,“细腻工整,世无其比”;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令人绝倒;名伶金德辉,是班中的小旦。场面人员擅绝技者,鼓板有季保官、王念芳、戴秋朗,闻名一时。弦子有杨升闻,为当时诸戏班之最。洪班活动时间较长,其早期演员多转入江班,后来洪班又另聘名角,与江班并存。洪充实另有童伶戏班,谓之“小洪班”,曾演灯戏,点三层牌楼二十四灯,可见其行头甚富,技艺不凡。(明光)

程谦德家班(大程班、小程班)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程谦德的家班,扬州“七大内班”之一。程谦德,名玓,扬州盐商。该班略迟于老徐班,行当齐整,行头甚富。见于记载的演员有:正生石湧塘,演《狮吼记》之《梳妆》、《跪池》,风流绝世,宗陈云九风月一派。大面冯士奎,以《水浒记》刘唐擅场。三面周君美,红黑面韩兴周。老生王采章,宗张德容一派。老外倪冲贤,老旦王景山,小旦杨二观。该班虽为家班,但须服从两淮盐务衙门的差遣,或为乾隆帝南巡时御前承应,其社会演出情况与老徐班相同。演员亦流动于其他内班,其中石湧塘、杨二观等都进了后起的江班。程谦德另有童伶组成的“小程班”,行头亦盛,《三国志》用“绿虫全堂”(艺人全部用绿色为主的行头)。(明光)

汪启源家班(汪府班)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盐商汪启源的家班,为扬州“七大内班”之一。汪班虽为家班,但须听从两淮盐务衙门的差遣,或为乾隆帝南巡时御前承应,其社会演出功能与老徐班相同。据《扬州画舫录》卷五记载,名角许天福原是“汪府班老旦出身,余维琛劝其改作小旦,《三杀》、《三刺》,世无其比”,后转入徐班。(明光)

张大安家班(老张班、小张班)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盐商张大安的家班,扬州“七大内班”之一。该班虽为家班,但须听从两淮盐务衙门的差遣,或为乾隆帝南巡时御前承应,其社会演出功能与老徐班相同。演出剧目丰富,诸如《西楼记》、《长生殿》、《西厢记》、《精忠记》、《占花魁》、《渔家乐》等,尤擅“江湖十八本”。演员多有绝技,老外张国相,工于小戏,扮法本最为出色,年八十余犹演《宗泽交印》而神光不衰。老生刘天禄亦工琵琶,以《弹词》为最。小旦冯大保,色艺无双,演《醉归》,有娇鸟依人之致。张大安可能另有童优戏班,谓之“小张班”,其行头极盛,如十二月花神衣,价值万金。(明光)

黄元德家班(黄班)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盐商黄元德的家班,扬州“七大内班”之一。黄元德,疑即黄源德,曾任扬州首席总商。该班虽为家班,亦须听从两淮盐务衙门差遣,或为乾隆帝南巡时御前承应,其社会演出功能与老徐班相同。著名演员为三面顾天一,以善演《义侠记》中之武大郎著称,观众亦以观此剧全本为幸。顾氏年八十余,尚能登台,演《鸣凤记·报官》,腰脚如年轻人。(明光)

老徐班(徐尚志家班)

西楼记

清代前期扬州徐尚志创办的家班,为扬州“七大内班”之首起者。徐尚志是扬州盐商,曾种御稻二亩。他从苏州聘来昆曲演员,组成戏班,阵容整齐,角色亮丽。徐班开启了乾隆年间扬州剧坛的昆曲繁兴局面,后人遂称之为“老徐班”。据《扬州画舫录》卷五记载,该班有二十多人,其中副末二人,老生三人,老外二人,大面三人,白面一人,二面二人,三面一人,老旦一人,正旦二人,小旦四人,擅演剧目有《琵琶记》、《寻亲记》、《西楼记》、《千金记》等几十本。该班虽为家班,但除服务于班主自娱和佐客之外,还要听从两淮盐务衙门的差遣,备演仙佛麟凤、太平击壤之“大戏”,多在寺庙舞台演出,亦常作社会营业性演出,活动于扬州城区及四乡。有时被人约请外出演戏,一部戏开价三百两银子。该班行头极富,《琵琶记》之《请郎》、《花烛》用红全堂,《风木余恨》用白全堂。演员各有特长,如老生山昆璧,声如镈钟,演《鸣凤记·写本》,观者目为“天神”。小生陈云九,年九十演《吟诗·脱靴》,风流横溢,人称“化工”。白面马文观,兼工副净,能合大面二面为一体,亦能为花面丫头。该班的好角都能开宗立派,小生有陈云九派,以风情剧擅长,传徒石湧塘,董美臣派,传徒张维尚;二面钱云从,娴熟“江湖十八本”,当时扬州二面演员皆宗钱派。场面人员亦多有擅绝技者,如鼓板朱念一,“声如撒米、如白雨点、如裂帛破竹”,他人莫及;弦子唐九州无曲不熟,时人呼为“曲海”;笛子许松如,“口无一齿,以银代之,吹时镶于断腭上,工尺寸黍不爽”。该班散伙后,演员多回苏州,被强行拉入织造府班,后又陆续返回扬州进入洪班、江班等其他昆班。(明光)

扬州七大内班

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六次南巡,扬州盐商为了逢迎乾隆皇帝,在两淮盐务衙门统领下,先后组织了雅部昆班和花部乱弹等戏班,以备接驾时供奉献剧。据《扬州画舫录》卷五记载,其中有七位盐商自备的家庭昆班在接驾中先后闻名,依次为徐尚志家班(老徐班)、黄元德家班、张大安家班、汪启源家班、程谦德家班、洪充实家班、江春家班(德音班)。这在戏曲史上称为扬州“七大内班”。其中首倡者为徐尚志,办班最早,可能赶上乾隆十六年第一次接驾,其他各班略有先后,但都不会太迟。它们虽为家班,但要听从两淮盐务衙门的差遣,在完成供奉皇帝南巡的任务后,尚须侍应官府;还出演于庙会戏台,作场于农村集市,也可以作营业性的公演,只是不准离开扬州地区,所以又称“内江班”。“七大内班”名伶荟萃,“江湖十二色”,色色俱备,周德敷、余维琛、山昆璧、金德辉等,均为一时之俊杰;剧目丰备,行头富丽,有“红全堂”、“绿全堂”等。演员之间多亲戚师承关系,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如小生有董美臣派、陈云九派,大面有周德敷派、马文观派等,各自授徒继承发扬。各班演员常有流动,互相串班,在艺术上起到了交流竞争的作用。整齐的阵容,一流的表演,灵活多样的演出方式,使它们在扬州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成为扬州戏曲活动达到全盛时期的重要标志。(明光)

李调元家班

红梅记

《雨村曲话》的作者李调元是四川绵州罗江县人,他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及第,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考功司员外郎和直隶通永道。平生酷爱戏曲,不仅是理论家,而且是昆戏的实践家和教育家。他在乾隆五十年(1785)回归罗江故里后,在家里办起了一个昆曲科班。“多雇小童,亲为课曲”,“有吴县邹在中,侨居成都,善昆曲,延至家,教小伶。”(《续函海·新搜神记》)他在《戏作》诗里说:“先生实苏产,弟子尽川孩。书塾兼伶塾,英才杂俊才。”《梨园遣兴》诗云:“归来只在梨园坐”,“自敲檀板课歌僮”。他培育的这个“书塾兼伶塾”,能演唱大批昆曲剧目,如《红梅记》、《十五贯》、《白罗衫》和《笠翁十种曲》等。他还带了这个家班“逾州越县”到各地流动演出,为昆腔传入四川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吴新雷)

毕沅家班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如皋人黄振(1724—1773),字瘦石,别号柴湾村农。家境富有,辟园池亭馆,蓄养家班女乐。他精于音律,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四月至三十七年(1772)五月,写成《石榴记》传奇三十二出,演落第文人的坎坷遭遇。陈松《石榴记题辞》和顾云《石榴记序》中提及其家班中有女伶翠竹、小红、月香等,“歌喉圆啭,舞态轻翩”。黄家在如皋的北乡柴湾,所筑馆舍名为“斜阳馆”。黄振居家,喜阅元明以来的戏曲作品,每逢读到精彩的剧本,就摘出其中的折子交由家班演出。他和苏北的曲友多有交往,晚年曾带了《石榴记》剧本到南通樵栅昆曲社交流互访。(吴新雷)

黄振家班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如皋人黄振(1724—1773),字瘦石,别号柴湾村农。家境富有,辟园池亭馆,蓄养家班女乐。他精于音律,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四月至三十七年(1772)五月,写成《石榴记》传奇三十二出,演落第文人的坎坷遭遇。陈松《石榴记题辞》和顾云《石榴记序》中提及其家班中有女伶翠竹、小红、月香等,“歌喉圆啭,舞态轻翩”。黄家在如皋的北乡柴湾,所筑馆舍名为“斜阳馆”。黄振居家,喜阅元明以来的戏曲作品,每逢读到精彩的剧本,就摘出其中的折子交由家班演出。他和苏北的曲友多有交往,晚年曾带了《石榴记》剧本到南通樵栅昆曲社交流互访。(吴新雷)

毕沅家班

毕沅(1730—1797),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钱泳《履园丛话》记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家蓄梨园一部,公余之暇,便令演唱”。王文治曾将“五云”中两个男演员素云和宝云送去助演。(吴新雷)

王文治家班(彩云班)

牡丹亭

清乾隆年间江苏丹徒人王文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乾隆三十二年(1767)免职归里后,蓄养家班。他精于音律,亲自授艺。童伶中知名的先有瑶生、钿郎等,后来又有“五云”。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五云”分别为素云、宝云、轻云、绿云、鲜云,其中素云和宝云是优童,后赠予毕秋帆家,其他三人为女伎,长大后遣嫁。家班艺员更新换代,人数续有增加。据《随园诗话》舒某批语说,乾隆五十六年(1791),“其演戏用家乐约三十人,外有女子四人”。知其名者有淡云、微云、拂云等,号称“彩云班”。嘉庆五年(1800),汤贻芬在王家看戏后有诗赞美说:“十年彩云队,艳誉南北噪。”王氏家班艺事甚精,擅演的剧目有《牡丹亭》、《邯郸记》、《西楼记》和《长生殿》等。(丁波)

唐英家班

唐英是雍正乾隆年间的戏曲家,作有《古柏堂传奇》十七种。雍正六年(1728),他奉使监督江西景德镇陶务,乾隆年间,又曾兼理淮安关、九江关和粤海关税务,待遇丰厚,生活优裕,于是蓄养了一个阵容强大的昆曲家班,不仅演出汤显祖和李渔等大家的名剧,而且结合舞台实际进行自己实验性的创作实践。他自己的戏曲作品,都由家班排演上场。其友人商盘《将至九江》诗注说:“公有家部,能歌自制乐府。”乾隆十五年(1750),他为张坚《梦中缘》作序说:“余性嗜音乐,尝戏编《笳骚》、《转天心》、《虞兮梦》传奇十数部,每张灯设馔,取诸院本置席上,听伶儿歌之。”据《扬州画舫录》卷五记载,小旦名伶吴福田,字大有,原是唐英家班的成员,“幼时从唐榷使英学八分书,能背《通鉴》,度曲应笙笛四声”,可见唐英为提高家班演员的文化水平而亲自出力,培养造就了戏剧名伶。(吴新雷)

张适家班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镇江张家的昆班。张适之祖张玉书是康熙时的相国,父张逸少,在庄园中已办有家班。张适本人曾任直隶布政使等职,乾隆初罢官归里后,扩大家班,分为孙班和莫班两部,新秀甚多,名伶有荆玉、琼树等。乾隆十三年(1748),张适为忌者所讦,被逮入狱,家班遂散。(丁波)

李煦家班

李煦(1655—1729),字莱嵩,号竹村,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是曹寅的妻兄、曹雪芹的舅祖。他从康熙三十二年(1693)至六十一年(1722)连任苏州织造官长达三十年之久,专为皇室供奉昆曲戏班,选送演员,采办戏乐。《圣驾五幸江南恭录》记载他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安排接驾的演剧活动是:“三月十七日午刻,进苏州阊门,泊舟。织造李奏准……设戏台演戏恭迎。过街五彩天篷,张灯结彩,由大街至苏州织造府内,备行宫驻跸。”从《李煦奏折》中可以见到,他还培养了女戏班献给皇上。他家里长年养着优伶曲师,儿子李鼎更是迷恋昆曲,不仅亲自参加家班的演出,而且还花费巨额资金添置服装、行头。顾公燮《顾丹五笔记》说:“织造李煦莅苏三十余年,……公子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梨园,演《长生殿》传奇,衣装费至数万。”(吴新雷)

李煦家班

李煦(1655—1729),字莱嵩,号竹村,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是曹寅的妻兄、曹雪芹的舅祖。他从康熙三十二年(1693)至六十一年(1722)连任苏州织造官长达三十年之久,专为皇室供奉昆曲戏班,选送演员,采办戏乐。《圣驾五幸江南恭录》记载他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安排接驾的演剧活动是:“三月十七日午刻,进苏州阊门,泊舟。织造李奏准……设戏台演戏恭迎。过街五彩天篷,张灯结彩,由大街至苏州织造府内,备行宫驻跸。”从《李煦奏折》中可以见到,他还培养了女戏班献给皇上。他家里长年养着优伶曲师,儿子李鼎更是迷恋昆曲,不仅亲自参加家班的演出,而且还花费巨额资金添置服装、行头。顾公燮《顾丹五笔记》说:“织造李煦莅苏三十余年,……公子性奢华,好串戏,延名师以教习梨园,演《长生殿》传奇,衣装费至数万。”(吴新雷)

曹寅家班

长生殿

曹寅(1658—1712),字子清,号荔轩,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他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出任苏州织造,在苏三年,爱上了昆曲,不仅自备戏班,而且还自编剧本。他写了《北红拂记》,尤侗在题语中说:“倚舟脱稿,归授家伶演之。”据《西堂余集·年谱》记载,康熙三十一年(1692)小重阳日,曹寅的家班在拙政园中还演出了尤侗的《李白登科记》(原名《清平调》)。康熙三十二年(1693)以后,曹寅到南京继承父业担任江宁织造,其家班的昆曲活动更加兴盛。他连续创作了《续琵琶》、《太平乐事》和《虎口余生》等剧本,专门聘请了曲师王景文和朱音仙等做家庭教师,习曲串戏。张大受《赠曹荔轩司农》诗云:“有时自傅粉,拍袒舞纵横。”可见曹寅曾粉墨登场,亲自参与演出。特别是他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江宁织造府内让家班大演《长生殿》,将剧作者洪昇(昉思)尊为上客,奉于主座,艺苑传为盛事。金埴《巾箱说》记载:“曹公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昉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正由于家乐极盛的生活基础,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生动地反映了贾府梨香园家班大演昆曲的情节。(吴新雷)

湖北田氏家班

清康熙年间容美宣慰使田舜年办的家乐昆班。容美县位于湖北西南部(今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田舜年,字眉生,号九峰,热爱戏曲,作有《九峰三弄》之一的《古城记》传奇。其子田丙如,承袭父职。父子各养一个家班,女伶唱昆腔,男伶兼擅秦腔。顾彩《容美纪游》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看到田氏家班的情况是:“女优皆十七八好女郎,声色皆佳,初学吴腔。”“丙如自教一部,乃苏腔,装饰华美,胜于父优,即在全楚亦称上驷,然秘之不使父知,恐被夺去也。”据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说: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洞主田舜年,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可见其家班水平之高。(吴新雷)

刘氏枣园班

清康熙年间济南商人刘氏的家乐。金埴《不下带编》卷四记载,“历下泺口有卤贾刘氏,辟枣园为梨园以教歌”,金氏欣赏后赋诗说:“乐为《红梨》歌太繁,枣香香里舞新翻。”并称其家乐为“枣园班”。同书又记山东莱州“胡氏老枣树班”,也是唱昆曲的。(丁波)

陈端家班

清代康熙年间泰州陈端的家班。陈端,字方行,号琢余,官知州。返里后,纵情歌舞,建戏班,极声伎之盛。其住宅所在街道时人称为“歌舞巷”,至今犹存。(明光)

宋荦家班

桃花扇

清代康熙年间河南商丘人宋荦的家乐。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早年与侯方域等曾结诗社,过从甚密。康熙朝历任刑部员外郎、江苏布政使、江宁巡抚、吏部尚书等官。性喜昆曲,蓄养童伶,知名的有阿陆、阿增(见陈维崧[定风波]词)。据《桃花扇》卷首吴陈琰题辞所记,宋氏家班常演的剧目是《桃花扇》。另外,宋荦之弟早在顺治年间就在商丘办了家班,班中有苏州来的名伶江生,侯方域作《赠江伶序》记其事。(吴新雷)

亢氏家班

清代康熙年间山西平阳(今临汾市)亢氏的家班。亢氏以盐商起家,在扬州和平阳分别建有亢园。《扬州画舫录》卷九记亢园在扬州小秦淮,临河造屋一百间。其家班则多在山西老家的亢园中演出,王友亮《记季亢二家事》叙说:“康熙中,《长生殿》传奇新出,命家伶演之,一切器用费镪四十余万两。”可见山西亢班排场之豪奢。据说,戏曲家尤侗也曾从苏州到平阳亢家作客,在亢园中编写了《李白登科记》杂剧。按:张林雨《晋昆考》述,亢氏的祖先约在明代成化年间自平阳寓居扬州,嘉靖二十六年(1547),亢思谦以“商籍”考中进士,亢秉忠于万历十六年(1588)、亢孟桧于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举人。至清代康熙年间,亢家成了盐商中的巨富,在山西原籍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园林,并且培养了远近闻名的家庭昆班,在晋昆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明光)

季振宜家班

清代康熙年间泰兴季振宜的家班。季振宜,字诜兮,号沧苇,顺治进士,官至御史,康熙时致仕回籍。钮玉樵《觚剩》记他家有女乐三部,皆十二至二十岁的女子,音姿妙选,歌舞出色;行头齐备,场面豪饰。陈维崧有[念奴娇]词《季沧苇宅夜看歌姬演剧》。(明光)

南季北亢家班

清康熙时南北巨富,一为江苏泰兴季振宜,一为山西平阳亢氏。俞樾《茶香室续抄·南季北亢》记载:“国朝巨富,有南季北亢之称。”两家均蓄有昆班,极一时之盛。详见下列分条。(丁波)

吴之振家班(玉笋班)

清代康熙年间嘉兴石门人吴之振的家庭昆班。因班中头牌演员艺名玉笋尖,故又号称“玉笋班”。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康熙中官内阁中书,与吕留良等选编《宋诗钞》闻名于世。其石门所居称为黄叶村庄,著有《黄叶村庄诗集》。集中有描述家班演出《牡丹亭》和《鸣凤记》的诗篇。吴氏曾带了家班宦游演出。吴江诗家叶燮看过玉笋班的戏,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所写《陈留署中作》诗中提及了名伶玉笋尖。(吴新雷)

张皜亭家班

清代康熙年间海盐张氏涉园的家庭昆班。浙江海盐的涉园,在清初以亭池林木之胜,甲于东南。涉园主人张惟赤,号螺浮,其子张?,号皜亭。父子两代培养了颇为可观的家班。康熙二十九年(1690)冬,吴江诗家叶燮曾在涉园看到张氏家班的演出,有诗纪事,见《己畦诗集》卷八《宴集张皜亭懋德堂观家优演剧》。(吴新雷)

乔莱家班(赐金班)

清代康熙年间宝应县乔莱的家班。乔莱,字子静,号石林。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内阁中书,举鸿博,授编修,累迁为侍读。康熙二十六年(1687)罢官归里,筑“纵棹园”,建戏台,购置家班,并自编《耆英会》传奇,亲自教导家伶演出。康熙二十八年(1689)皇帝第二次南巡至淮扬,特招该班御前供奉,主要演员管六郎因演技出众,蒙赏银项圈,因此称为“赐金班”。该班主要演出于乔莱家中,或自娱,或接待宾客。诗人叶燮曾应邀到宝应观看该班十位家优的演出,写下了《十伶曲》组诗。管六郎以姿容、演技著称一时,自皇帝赐银项圈后,名声更著。康熙三十三年(1694)乔莱死后,该班解体,管六郎即辗转到北京加入江湖职业戏班,亦“擅梨园一时”,士大夫争睹为快。(明光)

俞锦泉家乐女班

清代康熙年间海陵(今泰州)俞锦泉的家班。俞锦泉,名瀫,号水文,以廪生膺荐候选中书,与孔尚任、冒襄等人友善。该班伶人多达百数以上,全系女演员,时称女部。俞氏本人精通音律,不但亲自教导女伶,有时还亲自登台。家班常在府中的流香阁演出以佐客,亦多随主人外出访友而献艺于兴化、扬州等地。同时人观该班演出而作的诗词不少,如曹溶有《壬戌冬夜同巢民先生过水文宅观女乐赋十绝索和》,丁日乾有《扬州红桥舟中观女郎演剧歌(女郎俞水文家伎)》,孔尚任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作《再过海陵俞锦泉中翰留观家姬舞灯即席作》等,士大夫以能观赏该班表演为幸,可知其技艺不凡,颇负声誉。孔尚任多次观赏该班演出,在《舞灯行赠流香阁》诗中赞为“俞君声伎甲江南”。(明光)

李书云家班

清康熙年间扬州李家的昆班。李书云名宗孔,别号秘园。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员外郎、御史、给事中等职。康熙中解印归里,与戏曲家交往,办了一个家班。他精研音韵之学,与《十五贯》作者朱素臣合编了《音韵须知》一书。朱素臣校订的《西厢记演剧》,李书云为之作序,而且由家班排练演出。据冒辟疆《戊辰(康熙二十七年)中秋即事和余羽尊长歌原韵》诗中回忆,冒氏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到李书云的仁安堂赴宴,观看了家班演出全本《西厢记》,演技“入扣”,而且用了琉璃灯彩,艺术效果很好。冒氏在诗中称赞说:“癸亥同游在扬州,李家灯月真希罕”;“梁溪既远教坊绝,北曲《西厢》失纲纽;君家全部得真传,清浊抗坠咸入扣!”(吴新雷)

吴绮家班

清康熙年间江都(今扬州市)人吴绮的家乐。吴绮(1619—1694),字园次,号听翁,又号红豆词人,清初戏曲家,工于南曲。顺治十三年(1656),他在京中奉旨创作传奇戏《忠愍记》,歌颂杨继盛的高风亮节,得宠于顺治皇帝。康熙五年(1666),出任湖州太守,招饮四方名士,歌宴无虚日。康熙八年(1669)被劾罢官,到苏州与戏曲家李玉和朱素臣交往。后归扬州,家居二十多年,以声伎自娱。曹溶[摸鱼儿]词记“吴园次招集米山堂”,“又集米山堂观剧”,描写“翠暖氍毹”,反映了吴绮家班的情况。(吴新雷)

翁叔元家乐

清康熙时常熟翁叔元退休后,“颇极声伎之乐”,“尝于暮春开宴东园,以女乐二八侑酒”。时人有诗云:“只有天风吹不散,红氍毹上数枝花。”(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丁波)

侯杲家班

清代康熙年间无锡侯氏蓄养的家庭昆班。侯杲字霓峰,家住无锡城内东映山河,仿秦松龄寄畅园而筑“亦园”。园内蓄养家乐昆班,并建戏台,名为“百尺楼”。吴兴祚任无锡知县时,常去亦园观剧,词曲家万树在康熙十三年(1674)以前,就住在亦园,与侯杲之子侯文灿切磋词曲之学。万树后来创作《风流棒》等传奇剧,是与他在亦园中观摩侯氏家班的经验密切有关的。黄卬《锡金识小录》卷十记载:“国朝惟侯比部杲梨园数部,声歌宴会,推一时之盛。”(吴新雷)

李渔家班

清康熙五年(1666)前后,戏曲大家李渔在南京自办的家班女乐。与一般的家乐很少公开演出不同,李渔亲自带领家班往来于公卿之间,经常作职业性的公演,以博取酬金。演员大多由李渔本人亲自教习,流动演出于北京、山西、陕甘、江浙等地。主要女角有乔复生、王再来等,常演剧目有李渔自编的《笠翁十种曲》,以及经李渔修订过的传统剧目,如《明珠记·煎茶》、《琵琶记·剪发》等。(丁波)

尤侗家班

清顺治、康熙年间苏州尤侗的家庭昆班。尤侗(1618—1704),字展成,号悔庵,又号西堂,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顺治九年(1652)拔贡,任永平府推官。顺治十三年(1656),尤氏三十九岁时,去官归里,在苏州葑门内新造桥尤氏旧宅,营建“看云草堂”戏厅,并蓄养童伶十人组成家班,自任教习。其所作杂剧、传奇多种,大都由其家班搬演过。《西堂全集》(康熙聚秀堂原刊本)载有《草堂戏彩图》一幅,画面上有优伶九人,正在献演其以揭露科场舞弊丑闻为题材的新剧《钧天乐》传奇。此外,尤侗编写的杂剧《黑白卫》,王渔洋观读后极为欣赏,将剧本亲自带往如皋,请冒辟疆家班排练演出。(桑毓喜)

王永宁家班

清初苏州人王永宁,原为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婿,曾置宅于拙政园中,蓄养女乐一部,招饮演剧。康熙十年(1671)秋,戏曲家李渔、余怀等曾在园中观赏王氏家班演出《牡丹亭·惊梦》和《邯郸梦·舞灯》诸剧,余怀作有[鹧鸪天]、[玉楼春]词记其事。同年八月,王氏家班又曾去太仓王时敏家祝寿演出。刘廷献《广阳杂记》说,王永宁尝奏女伎于苏州石湖行春桥畔,“连十巨舫为歌台,围以锦绣”,传为“吴中胜事”。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起兵反清,王永宁忧惧而死,家班解散。(桑毓喜)

陆可求家乐女班

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淮安山阳人陆可求有女乐一部。陆氏别号密庵,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福建提学佥事,升布政使参议。他常以唱曲宴客,时人有诗《陆密庵斋宴集》说:“更有梨园第一部,奉持乐器来逡巡。”(丁波)

王孙骖家班(粲者班)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泰州王孙骖家蓄养的戏班。王孙骖,字参马,号受轩。康熙时考中举人,官宜黄知县。该班原为明末扬州的职业昆班,因战乱流亡到泰州,投靠王孙骖的父亲,被收留为家班。王孙骖之兄因班中有三名女演员,便将家班改名为“粲者班”。(明光)

吴兴祚家班

清初两广总督吴兴祚(1631—1697),字伯成,号留村,原籍浙江山阴,后移籍辽东清河,为汉军正红旗人。顺治七年(1650)以贡生授江西萍乡知县,康熙元年(1662)补江苏无锡知县,康熙二十年(1681)由福建巡抚升任两广总督。吴兴祚及其子吴秉钧曾居留江南,多阅老伶奏伎,洋洋盈耳,颇喜聆曲按拍。吴兴祚好“接交游,海内名士尝聘致署中,暇则诗文觞咏,往往倾箧赠之”(《越中杂识》中卷)。及至晚年,在肇庆总督两广时受人诬害,“自崧台解组待命五羊(广州),犹蹑屐花田,泛舟珠海,与骚人墨客吟咏唱和”(《肇庆府志》卷十七)。其任无锡知县十三年,与宜兴万树父子故交,爱万树才学,转迁粤西时,就邀万树至肇庆府中,“一切奏议皆出其手,暇则制曲为新声。甫脱稿,大司马即令家伶捧笙璈,按拍高歌以侑觞”(《增修宜兴县旧志》卷八)。吴兴祚在江南时有无家班不知,但在粤西肇庆已确有家乐。在肇庆府中,吴秉钧、吴棠祯叔侄,吕守斋、吕药庵叔侄,皆好昆曲,与吴兴祚、万树探讨穷研,度曲以娱。据康熙二十五年(1686)吴秉钧为万树《拥双艳》所作序文说,万树的剧作大多在吴府家班搬演过,有的剧作“以卷帙太重,急难开演,已请山翁(万树号)节而传之。其他小剧,若《珊瑚球》、《舞霓裳》、《藐姑仙》、《青钱赚》、《梵书闹》、《骂东风》、《三茅宴》、《玉山庵》等,几于盈箱充栋,陆离杳缈,不可方物,俱令家优试之氍毹上,观者神撼色飞,相与叫绝”。吕药庵序亦说:“先生每脱一稿,则大司马留村先生必令家伶演之登场,授之梓人。”而且秉钧、棠祯、守斋、药庵也有剧作出示,“家大人即命拍新词侑觞”。吴兴祚于军政之余,嗜好戏曲音律,曾著有《宋元声律选》,尤喜昆曲新声,故吴府家班伶人多以清唱新词、搬演新剧,供主人遣兴消闲。(李晓)

徐尔香家班

山西五台县东冶人徐尔香,拔贡出身,在清顺治元年到十八年(1644—1661)之间,在家里办了一个小昆班。据张林雨《晋昆考》引清人徐继畬《松龛先生文集》记载,徐尔香“性旷达不羁,好声歌,蓄小戏一班,教之度曲”。(吴新雷)

查继佐家班(十些班)

明末清初海宁人查继佐(1601—1676)的家乐,为浙中名部。该班创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其家僮和侍婢有妙解音律者十人,均以“些”字作为艺名,号称十些班。如云些、月些是童仆,柔些、留些是女姬。查氏的蒋夫人亦善度曲,“亲为家奴按拍,正其曲误”(《查东山先生年谱》)。清康熙初,查氏因“庄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8738.html

更多阅读

香港知名广告人朱家鼎的传奇一生 热血传奇知名玩家

香港知名广告人朱家鼎的传奇一生龙东东 / 文其实上个月写《香港广告杂记》系列时,手头就收录了不少朱家鼎先生的资料,本来想把他收录到最后一篇写香港广告代表人物的篇章里的,考虑到当时朱先生已患重病入院,由于朱生太太红姑的原因,八卦

晒晒我班的大合唱——《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班会

晒晒我班的大合唱——《我的中国心》红五月大合唱比赛不以我班的准备时间为转移,今天,周五晚上在大南厅如期举行。两天时间,从选曲、构思,到排练、购买服装,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背歌词,分小组练,特别是樊静宇、许翊辰、薛宇更是立下了汗马功

中美博弈,中华家必胜的八个原因:xiniqi198259|2014-06-26

中美博弈,中华家必胜的八个原因!(2014-06-26)最近这几天,许多网友都觉得我对中美博弈的分析太过乐观,对于这种看法,我不否认,不过,我的“乐观”可是有原因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在我看来,现今的中美博弈,咱们中华家占了八个方面的优势

我们班的铁公鸡徐子欣 徐子欣

一进师范附小五(3)班的大门就可以看到第四组第二排的那个男孩。他有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如蓝宝石般的眼睛,翘翘的鼻子上架着一副小眼镜,红红的嘴唇如娇艳的玫瑰花,圆脸,看起来文质彬彬。可他在我们班大名鼎鼎,是个十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关键词】:巴金《家》作品艺术成就《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31年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1935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家》的单行本。大半个世纪以来,《家》一版再版,成为中国新文学中最畅销的的

声明:《家班 的意思 班门弄斧的意思》为网友十里荒凉胭脂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