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浦东的老港垃圾填埋场 老港垃圾填埋场地址

垃圾长出生态城,上海将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2005.09.14《解放日报》宋鹏霞)

  南汇老港在上海“臭”名远扬,因为那里是生活垃圾的填埋场,20年来一直臭气熏天。但记者昨天从上海城投获悉,未来十年,这里将建成一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生成最小化、绿带环抱的“生态城”。  在老港建一座“生态城”,最难啃的“硬骨头”是面积比5个上海动物园还大的老港一二三期生活垃圾填埋场。今年底,这里将结束填埋垃圾的使命。上海城投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长期堆放垃圾的土地进行二次开发。有关专家介绍,老港一期填埋场是1985年启用的,地下垃圾经过10多年陈化,已成为没有臭味、污水的矿化垃圾。技术人员进行了小规模的复垦试验,使用专门的分拣设施对其进行分拣,其中40%的腐质土用来进行盐碱地改良,30%不可降解的塑料、橡胶等回收再利用,而剩余的30%砖块等垃圾则可用来回填造地。这样一举多得:废弃的土地,在挖除垃圾后可以用于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多年沉淀积存下来的垃圾,重新得到循环利用;原本满满当当的垃圾填埋场重新“生出”一部分库容,可以循环使用,这对上海这样的土地资源紧缺城市,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复垦废弃土地,仅是老港建设“生态城”的第一步。上海城投计划用10年时间,在1万多亩的老港土地上建设一个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废弃物综合处置产业园区,集中处理上万吨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危险废物等。他们将在复垦的土地上广泛招商,引入各类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调度,使上游企业的废料变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最大限度地削减最终污染物的产生。  老港“生态城”的环境也将是绿色的。上海城投将在老港产业园区周边建设宽200米、长6000米的绿化隔离林带,而园区内的绿化覆盖率将超过50%。 
    上海老港填埋场四期运营,50年将无垃圾填埋之忧    (2005.12.13《解放日报》宋鹏霞)

  图为上海老港填埋场的生活垃圾被土工膜覆盖。(记者:邵剑平)
  12日,目前亚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上海老港填埋场四期正式投入运营。这个接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卫生填埋场,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多达6300吨,让上海今后50年无垃圾填埋之忧。据悉,该填埋场还将利用沼气进行发电。  位于东海滩涂边的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占地面积为361公顷。老港填埋场四期设计库容达8000万吨,可使用约50年,远超过填埋垃圾总量2000万吨、使用20年的招标要求。  专家介绍,我国绝大多数垃圾填埋场都存在处理工艺落后、管理粗放、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上海老港四期从设计、建设、运营各环节减少渗滤液的产生,并通过填埋区底部铺设双层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有序导排处理,避免污染地下水。老港四期采用高维填埋技术,可将沼气收集发电。

    老港镇恶臭弥漫,垃圾场称无能为力    (2008.08.29 东方网 朱雯婷)
  位于老港的废弃物处置公司,整个处置场地(一到四期工程)每天要处理近万吨生活垃圾。
关于浦东的老港垃圾填埋场 老港垃圾填埋场地址

  垃圾填埋、堆积后,表面被覆上一层pv膜,洒上除臭水,以做简单的去污除臭处理。

  工程车正在进行垃圾填埋作业。

  污水处理系统的氧化处理池。污水经氧化处理后,再进行矿化和雾化处理。
  日前,东方网夏令热线接到很多上海市南汇区老港镇和惠南镇居民投诉,他们一年四季遭受“嗅觉污染”的困扰,最近更为严重。那里弥漫着时而像粪便、时而像腐败动物尸体的恶臭。而这股异味的源头就是当地居民俗称的“垃圾码头”——老港垃圾填埋场。    老港镇居民称臭味难忍  东方网记者驱车到达老港镇地界时,空气中隐约出现一股莫名异味。两个务农回家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老港垃圾场的臭味经常传来,冬天还好点,天气一热就不行了。”而到了离老港镇垃圾处理码头三公里处的军港公路和南港公路交界处,臭味更加浓烈。  住在附近的一位杂货店主告诉记者:“这个味道一年四季都有,夏天一刮东南风更加难闻,有时垃圾处理码头的职工骑车出来背后跟着一群苍蝇,苍蝇最多时,随手一抓一大把。不过这两年稍微好些了。”老港镇居民吴老伯称,大量来自市区的垃圾运输船和垃圾车每天将成吨垃圾运到垃圾场。“垃圾处理厂设在这里,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少刮南风,多刮北风,生活在这里真怕今后得啥病。”    垃圾场工作人员承认空气检测不符标准  目前老港垃圾场有两家公司在作业。“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在南汇区老港海边,占地5000亩。这里就是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二三期)。从1985年开始,它承担了全市约90%生活垃圾的处置任务。  该公司运营管理部工作人员苏先生表示,目前大部分生活垃圾已转移到“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即“垃圾填埋场四期”进行处理。每天,两家公司都要处理八千吨生活垃圾以及一千吨污泥。不过由于技术原因,运到这里的垃圾没有分类、直接填埋,南汇区环境监测站在填埋场边界测出的空气不符标准严重超标,而直接排入大海的污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符合国家所规定的COD100以下的一级标准,目前只能做到COD300以下的二级标准。某种程度上污染了周边海域。    垃圾场周边环境未来几年仍无法改善  2005年底,位于东海滩涂边的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为361公顷,目前仍然在扩建中,预计2010年前后完成。完工之后的垃圾处理厂虽然尽量避免污染地下水,但对于周围居民的空气质量依然无法改善。  对此,苏先生解释说,在填埋垃圾前无法分类,这样有害物质就不能降解,空气自然好不了。他们唯一能做的是今后用集装箱把垃圾从市中心运到垃圾填埋处,减少途中恶臭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当然这样是治标不治本的。苏先生向记者诉苦道:“我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也一直担心老了之后会得什么病!现在我们是企业化运作,每处理一顿垃圾,市环卫局只给我们30多元,勉强做到收支平衡,想要治本根本不可能。”
    上海市垃圾处理———    运用科学手段,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010.07.21《经济日报》梁晓亮)
  老港垃圾填埋场的员工正在进行灭蝇工作。 

  老港四期垃圾填埋发电厂的发电机组。
  世博入园人次,不断刷新。很多数字,也在悄悄地跟着刷新。来自上海世博会指定环境卫生服务商————城投环境实业公司的数字显示,世博开园一个月,园区内共清运生活垃圾近3500吨,餐饮垃圾近1000吨。  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本来垃圾产生量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世博会期间到沪旅游人数的增多,其垃圾处理任务显得更加庞大和繁杂。  好在上海早有准备。记者在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附近的码头,看到码得整整齐齐的集装箱静静地等待运转,很难想象,一个个干净整齐的集装箱里,装的都是运到老港等待处理的垃圾。  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绍清告诉记者,和其他城市一样,原先上海市区大部分生活垃圾由各区的环卫车辆从居民区运至码头装船,采用散装,水、陆联运方式运到老港填埋场,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成为市容顽症。去年10月,投资近10亿元、亚洲最大的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中转转运系统在老港垃圾填埋场开始试运行,使上海市生活垃圾实现“打包”运输。包括世博园垃圾的市区内垃圾,每天被运送到徐浦码头,再被压缩装进集装箱,经由水路到达老港。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仅是用集装箱运垃圾,上海走在了前头,其实上海垃圾处理的步伐,相较于我国其他大型城市,均是走在前列的。    垃圾填埋:眼里的一切都是细节、细节、细节  走进位于上海市南汇区老港镇东部的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辆洒水车正在往地上喷洒着能泛起松散泡沫的液体,曲绍清告诉记者,正在喷洒的是一种从美国进口的除臭剂,这样可以使垃圾填埋场区内味道清新很多。  记者脚下的这块占地361公顷的东海滩涂围垦区,垃圾总库容约为8000万吨,设计日处理垃圾4900吨/天,约可使用45年,主要处理上海部分中心区和近郊区的生活垃圾。“自从2005年12月老港四期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开始,老港的日处理量一再增加,2006年平均每日接收4900吨,2007年为6370吨,2008年达到7900吨,现在世博会期间日接受垃圾量超过1万吨,占上海生活垃圾总量的60%左右。”曲绍清说。  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老港要做到的不仅是规模第一,还要做到质量“标杆”。如何达到标杆,记者看到的不是什么复杂的高精尖技术,全部都是细节、细节、细节。  除了在填埋场区内喷洒除臭剂,记者注意到所有从老港进出的垃圾运输车都会在填埋场门口,运用电脑程序“洗个澡”。一辆辆垃圾车看上去都透透亮亮的,不会引人反感。不仅要“洗澡”,这些垃圾车还要“称体重”。老港填埋场门口设立的动静两用、双向磅桥系统,合计四台地磅投入使用,每天给进来的环卫车称重,称重信息自动上传至上海市市容局信息库。称重系统非常繁忙,每天要称重100次以上。综合称重系统的数据以及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算的垃圾压实程度数据(保证压实密度始终保持并高于0.8吨/立方米),经过测算的结果,用以保证库容的有效使用和渗滤液的收集。  除了这些外部环节,垃圾处理本身更能显示老港的标杆意义。  就像是挖一个坑,然后用垃圾盖楼,目前老港四期已经盖到第二层,等前两层夯实稳固以后,再盖第三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估计盖到最后,会盖到12层—15层楼高。老港所采用的地基加固技术,增加了有限场地的填埋容量,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经测算因为地基加固技术,老港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延长了25年,节约土地225%。  填埋的垃圾多了,首要的一点就是高安全标准的防渗系统,以防止污染物渗漏。据曲绍清介绍,老港填埋场的防渗系统是用了基底、有纺土工布、碎石层、无纺土工布保护层、1.5毫米糙面HDPE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层、600毫米碎石导流层、轻质有纺土工布等层层叠叠10道防线,所有防渗都是双保险的系统,使得垃圾和地下水之间无丝毫缝隙可言。  垃圾挤压所产生的渗滤液,老港填埋场用了厌氧、发酵、膜处理以及超滤四种工艺,使其渗滤液处理后能达到行业排放三级标准。在日常填埋作业中,他们采取分单元作业方式,使未填埋单元的雨水与填埋活动单元的渗滤液分离。对于填埋标高已经高于地面的区域,实施覆土和HDPE土工膜的覆盖,将该区域的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引入周边的雨水沟。  垃圾水处理安全了,还有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老港填埋场利用水平和垂直收集井收集气体,填埋气体经处理后发电,多余的填埋气体由火炬燃烧。目前老港有2台1.25兆瓦的发电机组在工作,马上将要增加两台,达到5兆瓦的发电能力。现在这些电力是供填埋场自用,预计今年10月填埋场的发电将实现上网,今后将总共会有12台发电机组、总发电量20兆瓦实现并网。届时,上海市民的一部分用电将来自老港的垃圾填埋气体发电。  据老港填埋场运营商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周小华介绍,目前老港的发电成本是每千瓦时0.6元,上海市的波峰电价是0.6元,波谷电价为0.4元,工业用电是0.8元,而如今的上网电价定在0.55元,显然还要靠政府的补贴,垃圾发电才能划算。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填埋气体发电每千瓦时国家补贴0.25元。“垃圾处理费才是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收益来源,而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首先是为了减少污染、环保,其次才是资源再利用和盈利。”周小华说。    垃圾焚烧:垃圾焚烧发电的重点不在发电,而是无害  为了让上海市民放心,让周边居民放心,老港与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的长期检测计划,包括地表水、河流底泥监测、填埋气体监测、地下水监测等,都会进行实时或不定期检测。他们甚至成立了灭蝇小组,根据蚊蝇繁殖规律,科学灭蝇,真是细致到家了。  位于上海嘉定区的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垃圾焚烧厂,总投资约9.3亿元,日处理能力达到1500吨,处理量占上海垃圾总量的10%。  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工程分二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设置功率为1.2万千瓦的中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2套,余热发电上网,进行能源再生利用。一期工程于2003年11月开始试烧生活垃圾并进行热态调试,2005年1月1日开始商业运营。二期工程基本实现国产化,增加一条日处理能力为500吨的焚烧线。于2005年9月完成调试进行试运行,11月一、二期合并进入试生产,实现全场最终规模“三炉两机”生产。2006年1月1日二期工程进入商业运营。  全面运行后的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实际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19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达60多万吨,解决了服务区范围内的垃圾处置问题,使原生垃圾减量约80%以上;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吨垃圾发电约300千瓦时左右,每年达1.4亿多千瓦时,其中输入华东电网1亿多千瓦时,可提供12.5万多户居民的生活用电(按每户800千瓦时/年计算)。  本项目也是与外商合作开发的,主要设备均是引自欧洲,并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的特点进行了本土优化。“预处理+MBR系统”的组合工艺,解决了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难题。  事实上,提到垃圾焚烧,人们往往并不看重其焚烧产生的电量,而是紧盯另一种物质,那就是二恶英。当初上海在设立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时候,之所以引进欧洲设备,大概也是有这样的考虑,毕竟垃圾焚烧发电在欧美相对成熟,引进欧洲设备及运营商,可以部分打消公众对垃圾焚烧的种种疑虑。  记者注意到,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厂区门口设立了一个公共电子显示屏,将其氮氧化合物、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实时排放指标公布于众,接收社会和环保部门的实时监督。  曾一手建立了澳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FrancoisREDLOFF先生是江桥厂的总经理。他说,不仅是公众关注排放物的问题,这何尝不是他们每一个建设者和身处其中的运营商最关切的问题?  为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总投资的70%都用在了烟气控制系统。烟气净化采用了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石灰浆+活性炭+袋式除尘器”(半干法)工艺进行处理,并安装了在线检测仪,实时监控烟气排放情况。为保证垃圾充分燃烧,确保烟气在850摄氏度以上炉内停留2秒钟,以控制二恶英的产生。烟气控制系统如此昂贵,除了工艺要求高外,为保证设备故障时,废气也能达标排放,企业还增设了备份的泵系统,喷加的活性炭也比国家要求的更多。目前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烟气处理、二恶英的控制,均达到了欧盟标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对二恶英的调查报告显示,控制二恶英最有效的手段即是对废弃物的充分、完全燃烧。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共有6座大型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其中填埋场3座,焚烧厂2座,生化处理厂1座。尽管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走在了前头,但与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上海市的垃圾处理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上海除了在垃圾填埋和焚烧等处理技术上进一步摸索,同时也正在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政企合作模式、垃圾处理补贴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索。
    垃圾围城填埋难解围,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拟年内出台    (2011.06.08《东方早报》官平)  “垃圾围城”,这已是中国城市绕不开的问题。  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批转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6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下称《意见》)称,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  上海,也不例外。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3月底刊发在官网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上海日均生活垃圾处理量近1.9万吨,如果全部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则意味着日均需占用19200立方米空间(约占地5亩,平均高6米)来填埋。  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70%左右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对于“寸土寸金”的上海来说,填埋方式显然是难以为继的。  另一种垃圾处理方式——焚烧,则因排放污染物二噁英等问题,相关焚烧厂的选址颇费周章。近日,武汉、北京等地媒体纷纷曝出新建“节约土地”“可持续”的垃圾焚烧厂以应对“垃圾围城”,但其选址不同程度地受到所涉地区居民的反对,甚至出现争议事件。  摆在上海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面前的问题是,上海的垃圾量随经济发展增加快,但土地资源又非常稀缺,无论是新建垃圾填埋场还是焚烧厂,垃圾末端处置设施选址、落地显得尤其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徐文龙透露,以“国标”形式发布的《垃圾焚烧厂的污染控制标准》计划在年底前出台。    “垃圾码头”的恶臭  据北蔡御桥垃圾焚烧厂环保工程师陈皓菁介绍,目前,上海生活垃圾处理点主要有两座填埋场——浦东老港垃圾填埋场、浦东新区黎明垃圾卫生填埋场,两座焚烧厂——浦东北蔡御桥大型垃圾焚烧厂、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  6月5日,早报记者前往距浦西市中心近60公里车程的浦东新区老港镇(原南汇区老港镇)。经过近2小时车程,行至沪南公路建西路附近,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  一位当地女孩指路说,“去‘垃圾码头’,一直沿沪南公路往前走,闻到恶臭的气味就到了。”浦东老港垃圾填埋场,被当地居民称为“垃圾码头”。  行至“垃圾码头”,一块“闲杂人员,禁止入内”的牌子挂在一家名为“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门外。该公司外十米左右的一家小卖部老板告诉早报记者,“垃圾码头”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建设,垃圾填埋发出的恶臭味已经很多年,“刮东南风的时候,老港这块的恶臭味就特别浓,刮北风的时候恶臭味就轻些。”  离“垃圾码头”不远的中港,一位从1989年就在垃圾码头工作的缪姓女士说,垃圾码头附近的农民被安置在老港镇上,有住房补贴,但他们并不满意,因为搬过来之后还是能闻到恶臭味。  缪称,她丈夫也在“垃圾码头”工作,负责吊抓垃圾,一天最长工作10小时,回来洗完澡之后,身上还能闻到一些臭味。  距“垃圾码头”一两公里附近的一位农家乐老板抱怨,实际上老港居民一直都在投诉,但恶臭并没有消除。  对此,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绍清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承,2009年5月以前,老港一、二、三、四期都在运作,因为一、二、三期设备与工艺比较落后,且靠居民区近一些,老百姓意见比较大,所以市政府决定关闭一、二、三期填埋场,垃圾全部转到四期处理。  “四期全部按照国际规范来做的,而且还有填埋气体的收集系统,收集出来发电,另外大规范进行膜覆盖,在工作面上开放区域,用除臭剂进行喷洒,使得臭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大降低,老百姓投诉也快速下降。”曲绍清说。  曲绍清还表示,老港垃圾场一、二、三期虽然关闭了垃圾处理,但现在还要承担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厂大概每天两千多吨污泥的处理,而污泥臭味也很大,两个(污泥与垃圾)加起来的臭味处理起来就麻烦一些,目前正在想方设法去降低臭味。  据曲绍清透露,老港一期最早是1989年就开始建了,四期是2004年开始建设、2006年正式运行,“封场的一、二、三期,如果要完全降解,理论上需要50年,四期原先是可以用20年左右,现在用国外技术,寿命可以延长到45年。”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官网资料显示,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900吨,按此口径计算,该填埋区域使用年限可达45年。    16天堆出一座“金茂大厦”  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上述资料显示,目前上海一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有409.71万吨;综合处理75.45万吨;填埋处理79.13万吨;焚烧处理106.36万吨;物质回收利用的仅39.27万吨。按比例计算,卫生填埋及填埋处理垃圾量约占全部垃圾量709.92万吨的68.86%。  “垃圾越来越多,以后不知道填埋到哪里去。”陈皓菁6月3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提出质疑。  垃圾有多少?在今年5月上海一次“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局长马云(专栏)安提出一个比喻:上海全市16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可堆出一座金茂大厦。  对于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大中型城市来说,垃圾“填埋”难以为继,“焚烧”的空间又有多大?  垃圾焚烧,争议一直不断。反对垃圾焚烧的技术专家担忧,焚烧垃圾产生的二噁英的危害,而公众对垃圾焚烧的疑虑和不安主要是焚烧选址和二噁英对环境、身体健康的危害。  5月27日,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杨云奇在厦门“第四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研讨会”上说,尽管不少主张垃圾焚烧的专家称,可以控制二噁英排放并达到发达国家标准,但普通老百姓仍不希望它选址在自己家门口。  而主烧派的专家认为,垃圾焚烧具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经济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据华北电力大学一位教授介绍,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在800~1200摄氏度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  陈皓菁称,此前国家环保部门对于垃圾处理分两派,一个主烧派,一个反烧派,4月份国务院发了通知(即《意见》),突然“松口”放开焚烧了。  国务院在4月25日批转的《意见》中明确称,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要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但外界仍存疑虑。一种声音说,中国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焚烧过程中需要添加辅助燃料,导致焚烧成本上升;因居民生活垃圾未进行分类,垃圾中存在少量危险物可能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诸如重金属等进入残渣和飞灰。  陈皓菁说,御桥垃圾焚烧厂的垃圾从浦东小区直接运到焚烧厂,然后放在焚烧厂垃圾坑,夏季一天就可把垃圾中水分渗出,垃圾坑下有专门渗滤液处理装置,垃圾经发酵后再进行焚烧;不过,在冬季需要放两三天才好烧。  “在天气状况十分不好的情况下,比如下雪,就需要加点油。我们厂从2001年运行到现在快10年了,一开始没有经验(加油处理),最近这几年我们不觉得问题很严重。”陈皓菁称。  陈皓菁也坦陈,垃圾焚烧在很多小地方确实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但并不是技术不过关,主要是不舍得花钱。  据陈皓菁透露,焚烧一吨垃圾需要150多元人民币。倘若,上海全年垃圾均用焚烧处理,仅处理费每年就将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还不包括设备及劳动力、运输成本。  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郭骅此前公开表示,1吨垃圾的运输和处置成本需500元,上海去年平均日产生活垃圾近2万吨,倘若都推给老港填埋场,意味着上海每天要花费约1000万元来“消化”垃圾。    政府的补贴  陈皓菁称,浦东新区垃圾填埋和焚烧各占一半;浦西地区主要是以填埋为主,浦西有一个日处理量为1500吨的江桥垃圾焚烧厂,填埋主要在浦东老港镇,浦东还有一个填埋场在曹路——浦东新区黎明垃圾卫生填埋场。  “2009年计算下来,处理一吨垃圾需要150多元钱,现在估计要涨一点。”陈皓菁说,当初建设时是按照1400大卡设计的,御桥垃圾焚烧厂一天可以处理1400吨垃圾,其中还包括污水处理。  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官网资料显示,御桥垃圾焚烧厂系该公司旗下上海浦城热电能源有限公司所有,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座千吨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无论焚烧还是填埋,都能获得政府一定的补贴。  据陈皓菁透露,垃圾焚烧的成本主要靠政府补贴,一吨垃圾补贴240元,发电上网价格是0.5元/度,一天17万度电上网,自用电占25%~30%,“这样的话,公司运营的还可以。”  陈皓菁说,填埋成本也很高,填埋一吨垃圾的费用超60元,因为现在填埋处理不像以前那么粗放了,需要做三四层的防渗透,而防渗的成本是很高的。  6月3日,曲绍清称,不同规模的填埋场,填埋成本是不一样的,老港这边的垃圾处理成本也一直在调整,根据作业多少调整,很难估计一个准确的数字。  曲绍清说,填埋场只是垃圾处理最后的一个点,中间有四五个环节,比如垃圾从源头收集起来,运到中转站,再运到压缩站,压缩站运到集装码头,最后运到填埋场,整个过程和成本需要综合考虑。  至于填埋获得的具体补贴,曲绍清称这是在不断的调整中。  据了解,老港“垃圾码头”建设了一个利用填埋产生的沼气发电的电厂,目前装有两台1.25兆瓦的发电机组。“现在还没上网,入网建设还在过程当中,发电还是自用,还没有补贴,作为一种再生能源才有补贴。”曲绍清称。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电厂的每度电能获得0.25元的发电补贴。  “上海焚烧成本很高,虽然填埋要求高了成本也高了,但还是比焚烧低。”陈皓菁说,像御桥垃圾焚烧厂,政府盯得很紧,经常突击检查,环保部门要求定期把活性炭、石灰用量、发票、存根反馈上去,因为我们投资量比较大,所以比较规范,但我知道很多地方很便宜的,肯定以牺牲环保为代价。  因此,陈皓菁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垃圾收集后分拣再焚烧,浦东有个分拣厂,预计分拣之后可以有20%~30%可以不用焚烧。    垃圾分类:“原地踏步”  陈皓菁提出的“垃圾分类”,实际上在中国早已开始试点,争取“与国际接轨”。2000年,原建设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上海作为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十年来并未取得明显进展。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徐文龙6月3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垃圾分类之所以“原地踏步”,一是垃圾分类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居民素质、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分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另外对于垃圾分类概念不清,曾经一度实行过非常详细的分类,十几类,但实际上也是不现实的。  他还称,由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在不同阶段有捡拾垃圾的人(“拾荒大军”)已经捡了很多遍了,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初步分类,因此再将垃圾“细分”并不合适。  徐文龙建议,经过这么些年的努力,我们要回过头来走,不能学习外国,瓶子和纸类要分几类,要做比较实用简单的分类,没有必要在小区摆好几个桶。  目前,上海市已将先前的“四分法”简化成“干湿两分法”。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称,厨余果皮(湿垃圾)是产生垃圾渗滤液、臭气的主要原因,若把厨余果皮(湿垃圾)与其他垃圾(干垃圾)分开投放,有利于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有利于减少生活垃圾的运输处置量及相关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郭骅此前公开对媒体称,上海的土地资源稀缺,解决垃圾围城的最佳途径是从源头上减量。上海生活垃圾中厨余果皮比重约占60%,由于源头未分类,大量的厨余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一起焚烧、填埋,厨余垃圾含水量高,焚烧热力不足,处置效果不佳,拿去填埋则占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徐文龙还提出,原来垃圾没有经过分拣,也没有经过分类运输,老百姓把垃圾分类好了之后又合在一起运走,对老百姓积极性有影响。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各地进行试点,要求做简单、实用的分类,比如你有焚烧、填埋、堆肥,你就分三类,或者干脆就分干湿两类,干湿分开这种模式在很多城市正在试点,垃圾进行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才能建立老百姓基本分类的习惯。  根据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的宣传资料,厨余果皮(湿垃圾)包括居民家庭产生的剩饭剩菜、菜皮果皮、茶叶渣、过期食品等;其它垃圾(干垃圾)包括除厨余果皮(湿垃圾)、专项收运、废品回收以外的日常生活垃圾,如废弃餐巾纸、尿不湿、污染较严重的纸、塑料袋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电池、灯管、油漆桶、墨盒、硒鼓、过期药品等。    垃圾收费:争议中渐进  除垃圾分类外,管理者还希望在垃圾收费方面“与国际接轨”。4月25日,国务院发布《意见》称,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此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争议。  反对垃圾焚烧的人称,从长远看垃圾收费是发展趋势,有助于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加快垃圾无害化建设,并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节城市生活垃圾激增现象,但收费并不是万能的,突破“垃圾围城”也绝非“收费就灵”。  不过,在徐文龙看来,“谁污染谁付费”,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基本准则。“但垃圾收费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要根据中国国情与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和结构实行,但总的趋势,垃圾要实行居民付费,能不能一步到位,肯定是不现实的。”  5月27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正式提交审议,条例草案首次明确提出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社会单位将按桶收费,居民收费标准仍在调研当中。  徐文龙说,国外垃圾付费需要成本测算,通过什么车运了多远,采用焚烧还是填埋,基本成本测算后,折算到每户每人,而这在中国肯定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去年上海市环保局与市政协委员均提出过垃圾收费建议。  徐文龙告诉早报记者,实际上,垃圾要运输、焚烧处理,一吨没有200元钱是做不到的,一个三口之家每年大概产生一吨垃圾,折合每个月仅需20元,而一个月两三块钱的卫生费不可能完全处理产生的垃圾。“在国外,都是市场化,每家每户都需要交,一般随袋收费。”  “目前垃圾收费在国内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难有城市做到全成本的收费,基本走的是政府补贴、居民付费结合的模式。”徐文龙说。
    申城污泥处理新突破,老港填埋场“污泥固化”投用    (2010.08.09《解放日报》) 国内首条全封闭自动化城市污泥固化生产线昨天在老港投料试车成功,正式投产使用。这意味着申城污泥处理有了新突破———老港填埋场里的新式污泥处理生产线从开放式转为“地下”操作,全封闭处理使有害的污泥悄悄变成无害的垃圾覆盖土,避免了对空气土壤和地下水源的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了污泥处理效率。  在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申城近半数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都在这里进行固化处理,并作为垃圾的覆盖土循环利用。昨天投用的污泥固化生产线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泥1500吨,年处理量54万吨。
    探访浦东臭味之源老港垃圾填埋场    (2011.08.24《东方早报》周宽玮)  前日早晨起,浦东多个地区居民反映空中弥漫酸臭味,市环保局称经过监测发现臭源来自老港垃圾填埋场,恶臭原因主要是垃圾在运输、填埋中泄漏导致,而东风和东南风将臭气向浦东地区扩散,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见早报8月23日A14版)。昨天,早报记者在老港垃圾填埋场附近走访,仍能闻到空中未散尽的臭味,周边老港镇居民抱怨称,已受恶臭侵袭多年。  负责监管老港垃圾填埋场工作的上海废弃物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在垃圾填埋和覆盖过程中,可能是前段时间台风将覆盖垃圾用的PV膜部分破坏,导致未能完全覆盖垃圾整体从而使得臭味泄漏。对于臭味的影响范围,该工作人员强调,对老港镇以及周边影响可能性较大,对其他地区影响甚微。  昨天,当早报记者到达离填埋场约3公里外的南港公路军港公路附近时,一股臭味在空中弥漫开,持续性地忽浓忽淡地向人的鼻腔袭来,味道类似臭鸡蛋以及发酵的酸臭体。因为靠海,垃圾基本从码头运输,因此老港垃圾填埋场又被当地居民形象地称为“垃圾码头”。  住在填埋场西边3公里处某自然村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表示,前天早上7点多是臭味最浓烈的时候,之后味道逐渐变淡。该村多名村民抱怨,自从上世纪80年代填埋场建成以来,只要是刮东风或东南风,类似垃圾腐败的酸臭味就会从东边的填埋场飘来,“最怕夏天刮东风,有时门窗都不敢开,臭味进来饭都吃不下的。”村民说,由于离填埋场很近,臭味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整天有来自市区的垃圾运输船和原南汇区的垃圾车将大批各种生活垃圾运来,一路上臭味飘散。  一位老阿姨告诉记者,她丈夫在里面做吊车工,一天的工作下来,回家洗完澡后还能闻到异味。  据介绍,老港垃圾填埋场占地361公顷,日处理垃圾量超过1万吨,占上海生活垃圾总量的60%左右。
    老港垃圾填埋场臭味扰民有望减轻    (2011.10.18《劳动报》樊姝倩)  让不少居民深感烦恼的垃圾处理场臭气扰民现象有望减轻。昨天,市人大代表就“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举行专题督办检查。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将在年底前完成市郊垃圾处置末端设施的规划方案,减轻老港垃圾填埋场的作业压力,使周围居民尽可能免受臭气干扰。此外,代表们还就垃圾分类减量、餐厨垃圾管理、垃圾收集运输以及完善相关管理法规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座谈。    重担不能老港一肩挑  长时间以来,浦东部分地区的居民经常会闻到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臭气,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而相关部门给出的答复,也屡屡将矛头指向老港垃圾填埋场。作为上海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老港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万吨。在此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带来的臭气问题成了众矢之的。  朱洪明和尹邦奇代表,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老港。朱洪明代表认为,上海盛行东南季风,而老港恰巧位于上海的东部,这使得臭气传播成为可能。他建议开展广泛调查统计,切实解决垃圾填埋场的选址问题。而尹邦奇代表则建议,老港在处理垃圾时能采用多元化的开发循环模式,减轻对周围百姓生活的影响。  对此,市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陆月星表示,将加强基础建设,增强末端处置能力,力争在年底完成市郊垃圾处置末端设施的规划方案,“不能千斤重担压在老港一家身上”。    推进速度比预计缓慢  截至9月底,全市17个区县共有475个小区试行了垃圾分类投放,尚不到目标1000个小区的一半。市绿化市容局坦言,这一推进速度略显缓慢。代表们直言,不能为了完成目标而只重视推进速度,更应该注重经验的累积。代表庄振文和史领空均表示,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处置。裴蓁代表更是毫不讳言,“生活垃圾分类,是政府的实事工程,而不是形象工程。”  陆月星回应称,生活垃圾的分类减量,是一场持久战,不仅涉及收集、分类、处置这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涉及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甚至是变革。同时,垃圾分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考、系统研究、系统推进。主管部门将在试点中发现和总结问题,从而更好地完善、调整、推广。    更多靠市民积极参与  据了解,当初为了在小区内试点垃圾分类,曾专门设立了一批分类员,而这批分类员的政府补贴在年底就将到期。裴蓁代表认为,生活垃圾的分类,更多的还是应该依靠百姓参与,“而不是一支专业的、靠财政补贴的垃圾分类队伍。”不少其他代表也表示,国外的经验是把垃圾分类的理念普及到孩子中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为了便于居民实践,分类标识也应该清晰明了。  记者获悉,在市十三届人大代表书面意见中,市绿化市容局共收到涉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题的书面意见25件,其中,主(合)办的23件均已完成答复。而对于代表们在昨天座谈会上提出的新建议,市绿化市容局也承诺将在两周内和代表进一步沟通,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市湿垃圾末端处置能力不足    ——市绿化市容局答复市人大代表:已启动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修改    (2011.10.18《上海商报》宋杰)  2011年上海市人大代表书面意见集中督办昨天拉开序幕,“生活垃圾分类”成为首场专题督办。记者从督办现场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市绿化市容局共收到91件代表书面意见,其中53件完成答复,27件书面意见被“解决采纳”。    分类试点总体进度较慢  据悉,截至9月底,市绿化市容局共收到91件代表书面意见,其中主(合)办60件,会办31件,内容涉及生活垃圾分类、森林防火、绿化养护、市容景观、城管执法等内容。  市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陆月星介绍,目前,主(合)办件中已完成答复的为53件,“两会”期间代表书面意见均已完成。其中,办理答复代表为“解决采纳”的27件,占答复总数的51%;正在解决的19件,占36%;计划解决的2件,占4%;留作参考的5件,占9%。  据悉,目前分类试点总体进度较为缓慢,从今年5月份启动至今,已有475个试点居住小区进行了干湿垃圾的分类投放,计划11月完成1000多个小区干湿分类。据介绍,目前湿垃圾资源化缺乏相应标准造成了末端处置能力不足,湿垃圾(居民户内餐厨余果皮垃圾)只能进入了干垃圾的处置系统。    痛批“老港”规划设置不妥  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书院镇党委书记朱洪明提出,老港垃圾处置场严重污染环境,暴露出垃圾场规划设置不合理的缺点。他说:“上海东南季风为主,而老港垃圾处置场就在最南边,原来10公里附近区域闻到的臭味范围现在正在扩大。书院镇在老港镇的南边,以前是闻不到臭味的,现在也能闻到臭味了。”  对此,朱洪明提出了“关于切实解决好老港垃圾处置场严重污染环境问题的建议”,他说,“我们首先开展臭气规律调查,通过臭气扩散模型研究,提高臭气控制效果。老港镇埋场西侧防护林带、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老港污水厂改造工程、南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完成;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终场覆盖正在施工中。”    餐厨垃圾沟通机制正研究  据悉,关于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利用方面的代表书面意见有3件。其中,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国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庄振文提出了“关于以引导和扶持再生利用技术政策,进一步提高餐厨垃圾管理实效的建议”,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教授级高工夏希纳提出了“关于建立市餐厨垃圾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餐厨垃圾监管的建议”;上海浦东裴蓁调解工作室主任裴蓁提出了“关于落实餐厨垃圾终端处置的建议。”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餐厨垃圾监管;将餐厨垃圾的管理纳入各区(县)政府的绩效考核;加大地沟油黑作坊的排查与取缔力度。”在昨天的代表书面意见督办上,市人大代表夏希纳此前提出的这一意见得到了绿化市容局的明确答复,“解决采纳,研究沟通协调机制,并已启动对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修改。”  在答复结果中,市绿化市容局明确,“在加强废弃食用油脂监管方面,已会同市食安办、市公安局等部门,研究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同时透露,“已启动对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修改”。  市绿化市容局党组书记陆月星表示,对餐厨垃圾今后将联合多个部门,加强源头申报管理,约束餐厨垃圾的生产单位,“同时,将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废弃食用油脂管理体系,规范专业收运作业”。
    走访老港填埋场:处置全市50%以上生活垃圾,期待分类减负    (2012.01.31 新民网 袁蓉)
  作业车辆碾压垃圾,将“垃圾山”压得更紧实一些。新民网记者袁蓉老港回传

  处置场里有南北两个码头,通过船运接受集运或散装垃圾。新民网记者袁蓉老港回传

  垃圾经填埋后,会发酵变成沼气,填埋场内的管道将收集这些沼气,进行发电。新民网记者袁蓉老港回传

  上海每天产出的垃圾不断增加,去年生活垃圾日均处理量为1.8万余吨,作为填埋场的老港分担了其中50%以上的垃圾。老港还有多少余地?是否能扛住垃圾之重?1月30日,新民网记者实地走访了老港生活垃圾处置场,探其生存现状。    接受申城50%以上的生活垃圾  老港处置场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地处东海滩涂围垦区。处置场里有南北两个码头,通过船运接受集运或散装垃圾。记者在北码头看到,不时有船只载着集装箱而来,码头上亦排列着装有垃圾的集装箱。  工作人员介绍称,集装箱抵达码头后,会进行吊装作业,车辆短驳至填埋场四期,经称量后直接填埋。记者在填埋场看到,作业车辆碾压垃圾,将“垃圾山”压得更紧实一些。垃圾经填埋后,会发酵变成沼气,填埋场内的管道将收集这些沼气,进行发电。  据了解,填埋场四期平均目前每天接受9000余吨的生活垃圾,占全市生活垃圾的50%以上,大多为混装垃圾。    “垃圾山”最高可达32米  据悉,老港前三期填埋场已满负荷,停止填埋,目前启用的是填埋场第四期。第四期占地361公顷,2005年12月12日正式投入运营,填埋场总库容8000万立方米,可使用约50年,如今已填埋了1400万立方米。  新民网记者了解到,老港填埋场第四期设计日处置量为4900吨,如今每天需要“消化”9000余吨的垃圾。老港第四期堆高极限为45米,不断“堆高作业”下如今垃圾堆最高已达32米,仿似一座小山。    期待垃圾分类给填埋场“减减负”  老港填埋场第四期总经理是个“老外”,中文名字叫白礼培。他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四期填埋场2010年接受生活垃圾日均量为9950吨,2011年的日均量是9500吨,减少了500吨左右,符合上海垃圾减量5%的目标。  他称,国外许多国家都在尽量控制不再往填埋场增加垃圾,“上海目前推进的垃圾干湿分类是个好措施,对填埋场的运行有好处,湿垃圾单独降解后无需进行填埋,不用占用土地资源”。  白礼培同时介绍称,老港目前正在建造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置设施,预计2012年底可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填埋场每日可减少3000-4000吨的生活垃圾。他同时建议,上海可有针对性的研究垃圾处置方法,如焚烧发电、堆肥、生化处置餐厨垃圾,电子垃圾处置等。
    顽症从久治不愈到难觅踪影——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掠影    (2012.05.03《中国安全生产报》)  一年运输距离长达250多万公里,可绕赤道63圈——这里所说的不是快递公司,而是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港公司)。自1985年建设运营以来,肩负上海城市环境安全运营重任的老港公司,累计填埋处置生活垃圾4200多万吨。目前,该公司担负着上海市市区约70%城市生活垃圾的起卸、运输等任务,对上海城市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曾几何时,老港公司超载、超速等违章违规顽症久治不除,安全事故一度居高不下,安全生产陷入困局。  如今,记者站在平坦的马路上,看着整齐的橙色车辆作业线和集装化吊机,远眺南北长约4公里的防护林带,不禁心生疑惑:是什么催生了老港公司的巨变?接下来的走访让记者揭开了谜底。    奖惩有度的治本之策  老港公司坚持推行安全风险抵押承包机制,每年与各部门、分公司及班组和员工层层签订责任书。为完善安全风险抵押承包机制,老港公司试点推行安全积点制,为吊机驾驶员和车辆驾驶员设立个人安全积点账户。  账户初始安全积点为1200点。驾驶员完成日基础任务量则奖给基础安全积点,超额完成任务奖励相应积点,查处违规操作则扣除相应积点。月度个人账户安全积点余额超1200点的,可以申请由公司按每点1元的标准回购,余额不足1200点的必须向公司购买充值积点补足。  消息一传出,员工们反响强烈。“管理太严了,钱包一不小心就要‘缩水’了”,“为了小错‘点点’计较,这工作没法干了”。为此,公司结合“夏季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同时还给每位驾驶员家属寄去了一封安全书信,随信附上驾驶员的安全行车记录。  安全积点制在老港公司试行以来,不少驾驶员不仅没有因积点制被罚空钱包,反而因保持零事故的安全记录而赚足了积点。  同时,为了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老港公司实行举报奖励办法,审议通过安全基金章程,设立安全专项基金,对员工制止违章、排除隐患、主动提出安全管理建议等行为给予奖励。2011年,老港公司评选“金吊奖”1名、“银吊奖”2名、“金驾奖”1名、“银驾奖”3名、“银安管奖”4名,发放奖金47950元。    消除隐患的精细管理  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一直以国内规模最大为荣,但这个“大”经不起细看。近年来,老港公司实行精细化管理,细化生活垃圾装卸、运输、填埋等环节责任,力争做到精益求精、细致入微。  在上海市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开通试运行期间,集装箱起卸操作规程是老港公司制定精细化管理手册的一个具体争论焦点。运行之初,按照集装箱起卸的国际操作惯例,应采用“弧线操作法”。由于公司集运码头不像其他港口码头有专用的堆箱场地,且桥吊起身高度较高,因此采用“弧线操作法”,势必存在起吊箱与场地堆箱相碰撞的隐患。负责集运码头管理的一个分公司随即提出了“门线操作法”,即集装箱起卸采用直线垂直操作,犹如沿着门框垂直的两边起升。这一操作法虽然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但在生产效率上打了折扣。繁琐的操作步骤使车辆等待时间延长,桥吊司机、集装箱卡车驾驶员议论纷纷。  要安全还是要效率?老港公司坚持安全、效率统筹兼顾的原则,确定了“门线操作法”的工艺规范,一方面加大设备投入,减轻生产压力,另一方面细化作业规程,总结了桥吊“二二一二”操作法,归纳了“桥吊十不吊”口诀。这些内容被写入《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装卸运输精细化管理手册》《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精细化管理手册》《精细化管理图册》。  集装化运转系统的开通,使老港公司逐步实现了由散装模式向集装化装卸运输模式的转变。    悄然培养的内生动力  老港公司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智慧和潜能,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原来,在通往桥吊驾驶室的通道上装有两扇安全门,两扇门之间存在1米左右的间隙。当“小车”纵向移动时,两扇门错开,间隙周围没有防护措施,人员经过时就有高空坠落的危险。“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1米距离,不是小小的间隙,而是一道“安全鸿沟”。为了填平这道“沟”,公司将通道安全门改进纳入合理化建议实施项目中,拿出一定经费“悬赏妙招”,鼓励员工参与技术攻关,献计献策。  “桥吊操作移动时禁止人员在桥上走动”,“移动一扇门,将间距缩短,使人无法在当中站立”,“加装一个接触器,两扇门任意一扇打开时,电源随即切断,桥吊就无法移动”……就在“诸葛亮”们你一言我一语中,一套完整的改进方案诞生了。  “金点子”有了,说干就干,不到3天时间,通道安全门改进项目在7台桥吊上全部实施完毕。桥吊厂商在定期回访中,对这一改进方案竖起了大拇指。在老港公司合理化建议评选中,通道安全门改进项目荣获二等奖。    顽症面前的持久攻坚  老港公司处置生活垃圾以来,拾荒队伍不断扩张。300多名拾荒人员在填埋作业区横冲直撞,爬上垃圾运输车“精挑细选”,与推土机争抢垃圾。有的在围栏网下挖洞,有的盗走公司拦堵的铁门,敲坏大门铁锁,敲断6号桥钢筋栏杆。顽症一日不除,安全便一天没有保障。  为此,老港公司实施“三步走”战略,彻底整治垃圾拾荒。首先,加固“围墙”。老港公司投入125万元,在场区四周用围栏网封闭,有效阻隔了闲杂人员的进入。其次,全面封堵。老港公司联合老港派出所、边防所及环境物流公司开展联手整治,变驱赶为堵截,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再其次,查缺补漏。有的拾荒人员将尚未凝固的水泥填料挖开后伺机进入场区。对此,值班人员与拾荒者斗智斗勇,采用蹲点的方法牢牢守住洞口,一旦发现围栏破损,立即让待命的施工队在第一时间填补。  集中整治历时三个多月。目前填埋场内已看不见拾荒者穿梭的身影,拾荒现象彻底消除。
    垃圾船上的党代表    (2012.05.24 东方网 陈珠还)  “水手、驾驶、轮机请到每个部位去检查一下,然后向我报告”在一张方桌前,刘必胜向他的同事们一一下达了“命令”,在确保本航次助航设备、舵设备、救生消防设备等各种设备均正常后,刘必胜右手一挥,表示可以起航了。  刘必胜,上海城投环境实业物流有限公司三分公司的一位船舶驾驶员,市十次党代会代表,每天驾驶着他的“必胜号”行驶在上海内河的“黄金水道”上,将一船船市民的日常生活废弃物从蕰藻浜码头运送到老港垃圾填埋场。起锚、开航、掌握方向盘......工作平凡却维系着城市的新城代谢;上船、装货、起航、操舵......枯燥繁琐却一直坚持了30个春夏秋冬。    “20年的青春被水闸给关掉了1/3”  在船舶休息室的桌子上,放着一本《航行日志》,是每天船员必做的功课,从虎林路码头开始,依次历经蕰藻浜口、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西闸、东闸等地点,最终到达目的地老港,每到一个点,船员们就用笔记录下到达的时间点,整齐划一。从航道上说,这条航线包括了蕰藻浜、黄浦江、大治河、环卫清运河,全程约111公里,耗时10-12小时。  从蕰藻浜码头出发,一直到进入黄浦江水域前,船始终慢悠悠地行驶着,刘必胜说这是因为当下蕰藻浜水域还没进入汛期,水位较低,而沿岸有较多违规停靠的船只,如果不小心就可能发生许多碰撞事故。  “进入黄浦江就可以提速了,但是黄浦江到大治河间有一个虎口,那就是大治河西水闸”谈到这个关口,刘必胜笑说,自己的青春年华有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侯闸”上,最长的一次侯闸时间为8小时,“当时水位高,船舶囤积又密集”。    “老大好当,陆家嘴难捱”  进入黄浦江水域后,航道一下子宽阔了起来,但是刘必胜依然小心翼翼地掌着舵,注视着前方,没有丝毫松懈。“在黄浦江上要么不发生事故,要发生就是大事故了”刘必胜告诉大家,以前曾在环卫水运的船长中流传一句话:“老大好当,陆家嘴难挨”,说的是陆家嘴水域是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口,水情复杂、航道复杂,不少船“老大”因此“大意失荆州”。而随着随着苏州河整治,梅圆路码头和垃圾转运站搬迁,加之军工路、张华浜码头大型集装箱船舶靠离岸、调头频繁及不太遵守航行规则的个体船队大量涌入航道,让整个航道环境愈加复杂。  就连刘必胜自己,也曾遭遇过惊险的情况,但凭借着他的经验和果断的作风成功地避免了碰撞,甚至是可能沉船的事故。“如何防止航行中的磕碰?”不善言辞的他开始琢磨起这个问题,他对本系统发生的碰撞事故,一例例进行剖析,组织班组成员进行技术分析,假设险情及处置方式进行正反两方辩论,这些经验总结最终形成了“刘必胜船舶航行避险操作法”。  刘必胜笑言,自己驾驶的船叫“必胜号”,这让他“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万一发生事故就怕被对方嘲笑:“看,还必胜呢!”。    “世有三大苦活:撑船、打铁、磨豆腐”  30年前刘必胜从江苏的农村来到上海,顶替他的父亲参加环卫水运工作,当时他开的是木质驳船,无论是船上生活环境还是船舶自身的运输能力都远落后于现在,真应了那句古话“世有三大苦活:撑船、打铁、磨豆腐”。此后,随着港口建设推进和现代航运水平的不断提升,运输垃圾的船只经过多次“改头换面”,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360吨、500吨的集装箱货机驳。  “以前都是木船,船员以船为家,一天24小时,吃住都在船上”提起当年的辛苦,刘必胜不断感叹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船员们的水上生活质量也大大得到了提升,以刘必胜驾驶的500吨集装箱船为例,不但装有空调、船用电脑、电冰箱等生活电器,还配有全球定位系统、桥梁避碰系统和通讯系统,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在桌子上的《班组管理台账》上,记载着全船11位船员的年龄和职称,记者注意到,其中仅有两位26岁的小伙子,一位19岁的实习生,其余均已年过50,行将退休。“船上工作很苦,工资也不高,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刘必胜说,作为市十次党代会代表,自己特地就此提案,希望通过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建设完善的培训平台来改善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  据悉,目前上海通过航运送至老港垃圾填埋场的垃圾约占总量的70%,而上海城投环境实业物流有限公司下三个分公司日均运送垃圾已突破1万吨。  每天,有数十艘垃圾船往来于集装箱码头和垃圾填埋场,它们迎朝霞送晚霞,身后犁下的航道维系着整个城市清洁的命脉。
    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气发电并网,年发电超一亿千瓦    (2012.10.11《文汇报》赵维光)  亚洲最大的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昨天正式并网,标志着这一上海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重要基地,逐渐由单一的无害化处理基地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固废基地转变。据悉,项目满负荷生产后每年可向上海电网输送绿色电力约1.1亿千瓦时,解决约10万户居民的日常用电。  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由一、二、三、四期工程组成,占地面积达6.5平方公里,日处理生活垃圾近10000吨,占全市垃圾产出量的50%以上。垃圾填埋场堆体中有机垃圾发酵产生的填埋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这两种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  为了提高老港填埋场的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填埋场填埋气直接排放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市发改委核准了“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气体回收发电工程”项目,建设总规模为15MW,采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机输出电压10kV,发电所用燃料100%来自填埋气。  发电项目由上海老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营。该公司由上海城投控股旗下的上海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出资60%、香港隆国有限公司出资40%组建而成。根据填埋气产气规律,项目分阶段安装机组,目前已完成2台1250kWDUETZ发电机组,2台1356kWDUETZ发电机组,4台1398kWGE颜巴赫燃气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已达10.8MW。相关的辅机设施,包括主厂房、高低压配电间、2套5100立方米/小时的预处理设施、110kV变电站等也已完成。计划明年年中新增3台1398kWGE颜巴赫机组,届时将达15MW总规模。  上海城投总公司总经理孔庆伟介绍,今年8月31日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气体回收发电工程CDM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该工程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之一,建成后的第一个7年计入期内年均二氧化碳减排量约66万吨,为上海唯一、国内最大的甲烷回收利用类型CDM项目。  据测算,工程完全满负荷生产后,一方面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节约标准煤约3.78万吨;另一方面,每年可减少填埋场区约8100余万立方米可燃易爆填埋气体直接向大气中排放,彻底改变填埋气无序排放的状态,对减少臭气和改善填埋场周边空气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常务副市长杨雄出席并宣布并网。
    “做一天环卫工人”    (2013.02.28《浦东时报》黄静)  春节后上班第二天起至3月1日,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的177名机关干部、后备干部、团支部书记分批体验新的“岗位”——做一天环卫工人。穿上藏青色的作业服,搬运着重达七八十公斤的垃圾桶,闻着令人作呕的臭味,这些“新手”感受着一线环卫工人的辛劳与付出。  “同车的环卫工是个小伙子,他看我没吃早饭,就让我赶紧把面包吃了。要不然,等从垃圾焚烧厂出来,就没法吃下去了。”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署长助理陈秀芝回忆道。她此次体验的是跟车作业工,负责进小区清运垃圾,然后再运到垃圾焚烧厂处理。同去的这名小伙子去年5月进入这个行业,第一次将垃圾箱运到焚烧厂后,他三天没有胃口吃饭。顾雪峰是环保市容局林业部主任科员,他体验的岗位是将垃圾从惠南生活垃圾中转站运送至老港垃圾填埋场。面对老港垃圾填埋场高高的垃圾山时,顾雪峰感叹,垃圾分类真的迫在眉睫。  克服雨雪、严寒等恶劣天气,放弃休息时间,与环卫工人同吃同劳动……的体验者有所感,如环卫工人工作的苦与累;有所悟,如垃圾不落地、垃圾源头减量的重要。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党工委副书记顾兵兵告诉记者,组织“做一天环卫工人”活动,是在落实“走千听万”基础上,该局推出的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体验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将收集、汇总、整理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一些环卫行业的需求或问题。”他表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8459.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安全的手抄报图片 小学生手抄报图片大全

关于安全的手抄报图片——简介整理了些关于安全的手抄报图片,供大家欣赏。关于安全的手抄报图片——关于安全的手抄报图片关于安全的手抄报图片 1、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永在我身边。放学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直接回家关于安全的手抄报

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 八卦神探国语

母亲节就要到了,整理出十大关于母亲的电影,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永远年轻。健康。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步骤/方法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 1、妈妈再爱我一次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抵都还记得记忆里的那一次集

关于爱的六个谎言 武志红爱的八个谎言

关于爱的六个谎言武志红谎言(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下无数谎言中的No.1。这个谎言如此绝对,以至于很容易被驳倒。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找出一个例外就可以驳倒这个断言,而这样的“例外”又实在是太多

名言警句系列之十一关于公平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大全

关于公平的名言警句符同权1.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傅玄)2.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3.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4.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张蕴古)5.公生明,偏生暗。(荀子)6.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在中国,关于大麻的刑罚 中国古代刑罚大全

最近关于各种大麻的的新闻不断,昨儿看到陈同学被入刑事罪,顺手查了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大麻的刑罚,发现原来我国的刑法相当地科学。跟毒品相关的行为,主要分为三类,自用,教唆收容他人,运输贩卖,牵扯到未成年人的,都要从重处罚。在这三类

声明:《关于浦东的老港垃圾填埋场 老港垃圾填埋场地址》为网友一生酷到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