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书院概况 徽州大峡谷

徽州书院概况

【东南邹鲁】对古徽州的赞语。后指代徽州。南宋绍兴年间,著名诗人范成大任徽州司户参军,在任上曾作《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诗,其首句为"斯民邹鲁更丰年,雅道凄凉见此贤",首次将徽州比作"邹鲁"。元末,休宁学者赵汸在《商山书院学田记》中称"新安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故四方谓东南邹鲁。"正式提出"东南邹鲁"指代徽州。"邹鲁"原指春秋时的邹国和鲁国,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是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古徽州文教昌盛,名人辈出,称为"东南邹鲁"十分精当。

【安徽省行知中学】中学名。前身是歙县第一中学,198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改现名。并作为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的实验基地。学校占地450余亩,其中山场近250亩,拥有年加工300吨茶叶的精制茶厂和以生产文房四宝、套盒为主业的行知工艺厂。学校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建有大礼堂、行知楼、职业教育楼和电教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室及美术室,安装有卫星地面接收站和闭路电视系统。相继开设有蚕桑、多种经营、财会、水电、茶叶、机电、财经、美工、园艺、法律、烟草、文秘、水利等20多个专业。有教职工54人,自编各种教材20余种,约60万字。9年来已培养1460名毕业生。

【碧阳书院】书院名。在黟县城南。1563年,由官方就儒学原址扩建而成。因地处碧山之阳,故名碧阳书院。明代天启时毁塌,崇顿时修复。清代乾隆时,撤书院,复儒学。1808年,知县吴甸华重建碧阳书院于迎霭门外,有祠宇、讲堂、书舍等共110余间。书院设山长,负责全院事宜并主持月课,每月5日与20日为大课,12日与28日为小课。书院额定监生40名,童生20名。1906年,书院改为碧阳高等小学堂。

【崇一学堂】学校名。坐落在歙县城内小北街,座东朝西,系清式砖木楼房建筑,三间两进,中有天井。前进为教学区,后进为生活区。原为耶酥教会创办的崇一小学堂,1905年,改办为中学堂,即称崇一学堂,由耶酥教会牧师唐进贤主持。学堂开设课程有国文、英文、数学、理化、生物、教义等。学制为三年。1908年,学堂首届毕业生有16人,陶行知、汪采白、姚文采、朱家治等皆在其列。1984年,原崇一学堂校址扩建成陶行知纪念馆。

【东山书院】书院名。位于祁门县城东眉山。该处旧为汉列侯梅钥别墅,后为东岳庙。1521年,知县洪晰改建为东山书院。后经历代修茸与扩建,至同治年间有建筑19间。东山书院是半官半民性质的地方教育机构。书院内设董事会,有山长一人,负责全院事务。学长和首士各一人,分理学习、生活事宜。由山长延聘名师任教。生童常有百余人,入院后视学力高下,分授高中级课程。1905年,书院解体。次年,院址改办高等小学堂。

【福山书院】书院名。院址在今婺源县中云乡福山。1537年,湛若水门人创建。湛若水曾在此讲学,从业者甚众,书院左侧"总灵洞",即因湛若水与门人盘坐其中讲学,并大书"总灵"两字镌于洞壁而得名。1771年,书院扩建,中有讲堂,东、西有书舍11所,房60间,后有朱子祠。书院废于民国年。

【父子尚书】古代徽州科举佳话。歙县雄村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两人科举入仕,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分别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时称"父子尚书"。曹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先后有八人考中进士,有十人考中举人,朝野交誉,传为美谈。徽州至今仍流传"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之说。

【工学团】陶行知先生于三十年代初创办的平民教育组织。工是工作,学是科学,团是团体。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工学团的创立,旨在将工场、学堂、社会打成一片,以最敏捷的手段,对大众实施培养普遍的军事能力、生产能力、科学能力、识字能力、运用民权的能力、节制生育的能力等"六大训练",以达到人人生产、人人长进、人人平等互助、人人自卫卫人的目标,从而拯救整个中华民族于生死关头。1932年上海和宝山间(孟家木)办起的"山海工学团"即是这一组织的样本。

【还古书院】书院名。院址在休宁县万安古城岩。1592年始建,至1855年毁于兵,历时长达263年,是继歙县斗山书院、休宁天泉书院、黟县中天书院之后振起的阳明学派的学术中心。明万历至崇帧年间,阳明学派学者多次在此举行盛大讲学会,每会会期10天,听众多至于人。徽州府属县兼祀朱子及其父韦斋,唯还古书院独祀孔子,直到1692年始兼祀朱子。

【黄山茶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名。创办于1951年,原名安徽省祁门茶业技术班。1953年改班为校。1955年迁屯溪高枧,改现名。校园占地面积69337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设有普通、基础、茶叶、蚕桑、园艺五个混合学科委员会。11个实验室和15个教室。设有茶业、农学、蚕桑、园、艺、农业、会统、多经和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现有教职工78人。学生来源以安徽为主,茶叶专业的学生部分来自广西、山东、江西、江苏、浙江、上海、陕西、河南、甘肃等省市,曾接待过越南留学生和苏联实习生。

【黄山林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名。创办于1958年。原校址设地汤口镇,1982年搬至屯溪稽灵山9号。占地面积510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现设有林业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二个专业,学制四年。其中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专业面向安徽、浙江、福建、山东、湖南、四川、贵州、陕西、广东等省市招生。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仪器价值约50多万元,图书藏量5万余册,每年订阅的教学、科研资料300余种。建校以来共培养专业人才4717人。

【黄山卫生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名。创建于1958年7月。位于屯溪区柏树路3号。占地面积3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310平方米,其中教学和办公用房8063平方米。学校设14个教研组,有12个教学实验室和临床学教室。共有教职工114人,其中各类高中级技术职称有56人,占职工总数49%。开设有医士、护士、助产士、妇幼医士四个专业,建校以来共输送毕业生4240人。近年来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项。

【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名。创建于1971年,原名屯溪第三中学。1988年改为今名。位于屯溪区徽山路。占地面积60亩,校舍建筑面积12520平方米。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高中级教师32人。现有13个班级,其中职业高中班六个,职业中专班三个。设有旅游专业(包括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财会、烹饪)、机电专业(包括电子电器、机电)、财经专业(经济管理)及纺织班。图书馆藏书27000册,报刊杂志数百种。校内实习基地建筑面积4788平方米。拥有标准客房78间、配有餐厅、会议室等。有供旅游、烹饪专业教学用的操作间三个,金工操作间一个。有物理、化学二个仪器室和供电子电器专业用的实验室。另设有田径运动场、操场、篮球场,体育场所面积达6500平方米。



【徽州藏书】古徽州六县私人藏书总称。徽州历代均有府、县儒学藏书,书院藏书和私人藏书,尤以私人藏书为著,誉满书林。南唐时,休宁人查文徵好学,喜藏书,手写经史数百卷。宋代,徽州学风日炽,藏书大兴。歙人吴豫建延芬楼,藏书万卷。休宁宋松年,家有柚云阁,致力于收藏唐代文献,成为著名的唐史学者。祁门汪伯彦嗜藏书,"未尝一日去书不观"。绩溪胡仔藏书极富,并从中采撷各家诗话,纂成《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100卷。元代,歙县郑绍祖、黟县汪大初和祁门的李伟,均以家富藏书称。明初,歙县方富侦、方銮、方大治一门,累世积书,乡里称"万卷方家"。休宁程敏政利用自己的丰富藏书,编辑刻印徽州第一部地方文献总集《新安文献志》,被称为明代最富的藏书家。歙县郑侠如丛桂堂藏书之富,闻名海内,黄宗羲晚年为搜抄稀有书籍,特地至歙县向郑借书抄录。鲍宁、汪廷钠、吴琯、吴勉学、胡正言等不仅为刻书大家,也是家藏万卷的藏书家。清代,寄籍浙江桐乡的休宁人汪文桂、汪文梓(又名森)、汪文柏兄弟三人,同以藏书而盛名于世。与汪氏同时流寓桐乡的歙人鲍廷博,家藏古异书籍达数千种,并精于校勘。1772年四库全书开馆,向民间征求书籍,鲍廷博献书600余种,多系宋元旧版。侨寓钱塘的歙人汪启淑,藏书亦富,四库开馆,献精醇秘本500余种。侨居扬州的祁门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两人,酷嗜典籍,常出高价购旷世之书。马曰琯丛书楼,藏书甲大江南北,四库开馆,由曰琯子振伯献藏书776种,居全国献书量首位。曰璐亦有专用于藏书的小玲戏山馆。侨居淮安的歙人程晋芳,购书5万卷,曾特邀吴敬梓至其家观书数月。寓居江苏昆山的歙人徐乾学,筑楼贮书数万卷,并告诫诸子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歙人潘祖荫寄籍吴县,藏书处称小胍望馆,中多宋元旧版,曾以三百金购宋本《公羊春秋何氏注》一册,尚喜"以贱值得之"。其它如吴焯瓶花斋、胡珽琳琅秘室、黄修博黄山楼、倪望重万卷楼、许承尧写经楼等,均以藏书知名当时。绩溪胡培翚于1873年创建世泽楼,与族人购置大批图书藏之,成为胡氏族人的公用图书馆。除上述藏书大家外,徽州一般诗书之家和仕商之户也有不同数量的藏书。

【徽州府学】古代徽州官办教育机构。府学宫始建于唐代,设于歙县城东北。宋代曾先后迁至乌聊山和江东道院址。1120年为方腊义军所毁。1141年知州汪藻重建。学宫中设知新堂(后改为明伦堂),左为先师庙,有为殖、懋、益、裕、毓、定、觉、浩八斋(后改为讲堂),为生员攻读之处。后相继建有御书阁、教授廨、训导廨、尊经阁、崇圣祠、文公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敬一亭、风云亭、观德亭、馔堂等。民国年间,学宫毁于火。府学教官由朝廷委派。宋置教授、学正、学录、直学各一人,元增训导一人,明置教授一人,训导四人,清置教授、训导各一人。府学学员分禀膳生员,增广生员、附学生员三等。清代学员名额为禀生40名,增生40名,附学生员在学政进行岁、科考试时,由所属州县遴拔25名;武生岁、科考试同时进行,录取20名。府学每年推选一名年资较深的禀生入国子监,称为岁贡生;每12年选拔二名生员人京,称为拔贡生;每逢国家庆典,推选一名生员入京,称为恩贡生。徽州的儒生科举及第者甚众。据不完全统计,徽属六县中举人者,明代298名,清代698名;中进士者,明代392名,清代226名。

【徽州精舍】徽州书院别称。歙具有斗山精舍、初山精舍,休宁有东山精舍,婺源有虹东精舍、东湖精舍、大白精舍。参见「徽州书院」。

【徽州科举】古徽州府属六县科举总称。徽州的儒生科举及第者很多。宋以前无全考。据道光《徽州府志》载,宋至清末的进士,歙县宋128人,明181人,清235人;休宁县宋159人,明65人,清190人;祁门县宋77人,明50人,清9人;黟县宋92人,明13人,清12人;绩溪县宋333人,明18人,清62人;婺源县宋287人,明1133人,清60人。六县的武进士宋25人,明57人,清97人;武举人明201人,清429人。古徽州人文郁起,教育硕果累累,流传不少科举佳话,如"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同胞翰林"、"兄弟九进土,四尚书"、"一榜十九进士"、"一科同郡两元"等。这些科举及第者,不少人成为朝廷的股肱大臣。居科名之先者,清代休宁一县便有戴有祺、汪绎、汪应铨、金德璜、毕源、黄轩、吴锡龄、戴衢亨、汪如洋、卫以衔、吴信中、戴兰芬12位状元;立相国之隆者有汪伯彦、许国、程国祥、曹振键等;阐理学之微者有朱熹、程若庸、陈栎、朱升、汪克宽等;昌朴学之风者有戴震、金榜、凌廷堪等;擅文章之誉者有罗愿、方回、程敏政、汪道昆等。由此可见徽州科举人才之盛。

【徽州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名。建于1934年。位于歙县徽城镇。建筑面积8235平方米。1985年,该校被安徽省定为试验陶行知教育理论改革师范教育的试点学校。

【徽州师范专科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名。创办于1978年3月。位于屯溪区戴震路44号。校园占地面积168亩,建筑面积40295平方米。拥有5024平方米的五层教学楼、4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及计算中心、电化教学室、语音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41个,图书藏量26万册。另有卫星接收站、教育电视台和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等设施。设有中文、政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英语、旅游九个系,教职工402人,其中专业教师208人,正副教授50余人,讲师80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二人。成立有"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戴震研究会"、"古籍整理研究会"、"胡适研究会"等学术研究团体。办有《徽州师专报》和《徽州师专学报》。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徽州师专夜大学。夜大学学制三年,设有中文、数学、物理等专业。

【徽州实验区】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名。全称为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和教育改革徽州实验区。1986年10月成立。实验区办公室与黄山市农科教办公室合署办公。实验区学习借鉴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从经济教育调查入手,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结构,并以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为突破口,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开展块状研究和实验。实验区建立以来,承担并完成了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陶行知研究和教育改革区域性实验",并通过验收。

【徽州书屋】徽州书院别称。清代绩溪有梅林书屋、东园书屋,歙县有枫林书屋,黟县有云门书屋、西园书屋、霭门书屋等。参见「徽州书院」。

【徽州书院】古徽州书院的总称。书院是徽州学者士子讲学读书之所。见于记载的徽州最早的书院是北宋景德、天圣年间(1004一1031)胡忠所建绩溪桂枝书院。宋末,徽州书院发展到12所。清代康熙年间,徽州府属六县书院达到54所,其中歙县14所,休宁11所,祁门4所,黟县5所,绩溪8所,婺源8所。最著名的书院是歙县紫阳书院,自1246年创建至1906年改办为紫阳师范学堂,长达660年,一直是新安理学的中心。徽州书院大多宗法朱熹白鹿书院学规,采取自学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的教学方法。学术风气炽盛,贤才辈出。著名学者汪维岳入元不仕,以陶渊明自比,设歙县友陶书院,讲学读书。元末,著名学者朱升隐居休宁商山书院讲学,后辅佐朱元璋,官为学士。书院有私办、官办两种。建置者多为名宗大族、富商巨贾,亦有学者名流、府守县令,书院亦有称精舍、书堂、书屋、文会、会所、学会、学堂的,如三峰精舍、中天书堂、梅林书屋、南山文会、东山会所等。1901年,全国书院改为学堂,徽州书院亦相继改称。

【集成书院】书院名。位于黟县黄村。1351年,黄村黄真元捐田630亩,立厚本义庄,庄内建集成书院,供族中子弟就读。清代道光年间,书院仅存遗址。据1836年俞正燮所撰黄村水口亭内楣额跋云:"今黄村水口外有红庙,殆书院遗址,而院基无可考。黄氏即水口基筑垣阁,署集成书院,不忘旧也。"

【绩溪考棚】古代科举考试场所。位于绩溪县城内。绩溪县学宫始置于1155年,现存学宫考棚为1512年所建,是安徽省唯一保存较好的一座明代考棚。考棚分头门和候考厅两部分,建筑面积374.5平方米。头门东西两面凹底花格墙上栿柁彩绘,八字花格墙、花脊、马头墙均保留徽派建筑特色。1990年10月绩溪县政府曾拨专款修茸。

【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名。由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该理论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其中"做"是中心。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此论对传统学教与做割裂的教育理论是一大革新。

【科学下嫁运动】大众科普教育理论名。由陶行知先生于30年代倡导并实施。陶行知认为:"资本家占有了科学,他们设立了科学研究室,开办了大学和专门学校,可是能够享受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只有他们和他们的子女。我们现在要做相反的工作,我们要使做工种田的人,拾垃圾的孩子,烧饭的老太婆也享受近代科学知识,要把科学变得象日光空气一样普遍,人人都能享受,这就需要一个科学下嫁运动。"为实践这一主张,他主编出版了不少近代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矿物、数学、农业、生理卫生等通俗易懂的自然科学教科书,创办了设有天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科的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以及利用无线电台传播科学知识的空中学校。1932年他于上海创办的自然科学园,也是一所自然科学的函授学校。通过这些活动,陶行知较有力地实践了他所提出的大众科普教育理论。

【连科三殿撰】古代徽州科举佳话。清代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六年王辰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状元吴锡龄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故有此佳话流传。

【两朝十举人】古代徽州科举佳话。参见[父子尚书]。

【隆阜中学】中学名。1922年由陶行知、江彤侯等倡办。校址在屯溪西郊隆阜镇三门里。初名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改为安徽省立第四女子中学,分初、高中两部,高中即为师范科。次年增设职业班,设织布、织袜、缝纫三个专业。1934年更名为徽州女子初级中学,仍没有简易师范和职业科。1938年改为徽州女子中学。1946年改为安徽省立休宁女子中学。1958年实行男女合校,定名为隆阜中学。1923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将游览长城时所得的一块长城砖赠给第四女子师范学校,勉励该校"在造就人才保障共和国的道路上迈进。"几十年来,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尤其是早期培养的妇女人才,为改变长期受理学思想禁锢的徽州妇女的地位作出了卓越贡献。1949年,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新建了图书馆大楼、科学馆、教学楼、礼堂和教师宿舍楼等。现有高、初中班27个,学生1280多人,教职工120多人。

【龙川书院】书院名。在婺源县城西北54公里的六山下。北宋嘉祐年间,甲路村张姓捐建。今尚存的院舍,是明初修茸后遗留下来的建筑。建筑体为砖木混合结构,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宽16.6米,纵深11米,周环高6.6米的砖墙,占地面积165平方米。二进院落,共五间,重脊,青瓦坡顶;檐前为八个对径80厘米的莲瓣石磉,余均系木磉,支撑梁(已蛀)枋的木柱共40根;青石板铺地。书院前有绣水潭,清溪水势弯曲,明代张聘夫有"萦村绕郭秀如脂,一带清光漫委蛇"之句。四周苍松翠柏,修竹幽兰,风景清秀。元代文学家胡炳文曾于此讲学、著书。

【明经书院】书院名。位于婺源县高砂乡考水村。1310年,乡人胡淀为其远祖明经进士胡昌翼创建,故称明经书院,胡淀族父胡云峰为书院建屋200间,捐田300亩。知州黄惟中聘胡云峰为山长,掌院事,教训诸生,并请御赐"明经"额匾,一时学者云集。1352年书院毁于兵火。1584年重建。1714年,胡氏合族将书院迁于凤山东麓。

【农科教统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新机制名。由黄山市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农业、科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农科教统筹"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主张围绕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教育、科技、农业部门各自的优势,把人才培养体系、科技推广体系、农业服务体系密切结合起来。通过统筹协调,综合利用各部门的财力、物力、人力,以求最佳整体效益。农、科、教三位一体,农业是目标,科技是动力,教育是基础,核心是"科教结合,为农服务。"黄山市农科教统筹机制的探索和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年一1983年,主要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由单一的"升学教育"转向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1984年一1986年,主要是抓好双向调查,促进经济与教育的融合,形成全社会共办大教育的格局。1987年一1989年,主要是从整体综合改革突破,建立农科教三位一体、振兴农村经济的新机制。

【歙县第一工学团】教育组织名。设于歙县王充。1934年5月,在陶行知倡议下,"歙县旅沪同乡会普及教育助成委员会"成立,程霖生、陶行知任正副委员长。随即,委员会拨付歙昱公路公债二千元,派方怀毅回乡仿效山海工学团的做法创办工学团。10月,歙县西乡王充办起歙县第一工学团。工学团下设纺织、花果、农村、儿童四个分团。纺织工学团从上海购买织机和棉纱,生产芝麻呢、大衣呢、人字呢、白条布等,产品深受用户欢迎,其中大号人字呢在芜屯公路沿线物品流动展览会上曾得到安徽省政府颁发的优等奖。花果工学团采取土地、劳力入股的合作方式创建。农村工学团以村民捐赠的一片土地为基地进行造林种稻生产。儿童工学团组织失学儿童边读书边纺织,以工养学。工学团推行"小学生制",以陶行知所编《老少通》和《平民千字课》为教材,在成人中开展扫盲活动。工学团办有图书馆,由小先生分送图书给各村农民阅读。歙县王充是全国推行小先生活动成绩显著的地方之一。歙县第一工学团得到陶行知的充分肯定。

【歙县县学】古代官学名。旧在歙县县南。950年置。宋代附于州,1250年州守谢堂始建于县治左,置田二顷余。明清两代,县学宫几经修建,至清代末年拥有大成殿、明伦堂、泮池、斋舍、尊经阁等建筑。1906年,县学废,学宫改为官立两等小学堂校址。县学教师,宋代设主学、直学、学长、学谕、学宾、斋谕各1人。元代设学正若干人。明代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清代设教谕、训导各一人。清代历任教谕33入中,举人出身22人。县学学生均有定额,经县试录取。开设文武二科。1859年县学有文生44名,武生40名。

【歙县行知小学】小学名。创办于1947年,曾一度停办,1981年9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复校。学校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19平方米。有幼儿至五年级六个教学班,教职工218人,其中专任教师16入。开展"文化早餐"、"社会实践"实验。1990年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基金会"陶研优秀成果"奖。

【歙县中学】中学名。创设于1943年8月,几经易名,1952年秋改今名。位于歙县城东路、练江河畔问政山下。占地65亩,建筑总面积16742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图书馆藏书3万册,订有273种期刊,143种报纸。有教职工138人,其中任课教师91人。至1991年,学校共培养高中毕业生4413人,其中2186人被录取到各级高校深造。

【社学】古代徽州官办乡村教育机构名。社学从属于府学、县学,分设于各乡,办学经费由地方政府筹拨。每乡设社学一所,每所设教师一二人,政府免其差役,使教乡里子弟,是府、县学功能在乡村的延伸。清代康熙年间(1662一1722),徽州境内,歙县设有社学112所,休宁县140所,婺源县140所,祁门县27所,黟县13所,绩溪县30所,全府共计562所。嘉庆年后,由于徽州络绅势力的衰微,社学逐渐衰落。

【生活教育论】教育理论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包含着陶行知的教育方针及内容:"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论。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的特质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要办求大众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教育。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反对死读书,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生活教育论"在中国教育思想界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省立第四太子师范学校】学校名。校址在屯溪区隆阜三门里。1922年,由安徽省教育厅长江彤侯、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陶行知等人倡办。首任校长程宗泗。1923一1924年,四女师在陶行知影响与支持下办起平民学校,参加学习者达2000余人。当时陶行知将他游览长城时所得到的一块"长城砖"送给四女师,并致信表示他对四女师的期望,1928年,四女师改为省立第四女子中学,简称皖四女中。1934年更名为徽州女子初级中学,1938年改为徽州女子中学,1945年更名为省立休宁女子中学。1949年,更名为皖南区屯溪女子中学,1951年,皖南、皖北合署,又改称安徽省屯溪女子中学。1958年,实行男女合校,改为屯溪隆阜中学。

【十里四翰林】古代徽州科举佳话。四翰林指清代同治十年(1871)梁耀枢榜洪镔、郑成章、黄家惺、汪运轮四人,四人同科得庶吉士。四人皆属歙县西乡人,他们的家乡岩镇、郑村、潭渡、西溪四村镇都在丰乐河畔,相距仅有10余里。如此相近的同乡四人同榜高中,俱归翰林,诚为罕见,故有此佳话流传。

【石台书院】石台古代的教育组织与学术机构。石台书院有六所。鸣凤书院:位于老广阳县城南崇寿寺之右,创建人及年代不详。碧澜书院:位于老广阳县城,以学宫之前碧澜溪命名,为1524年石埭知县包沐所建。紫潭书院:位于石埭县城安以西,附近有城子山,环绕如城,风景宜人,山前有紫潭,邑人吴必显世居于此,1487年吴必显建紫潭书院。丁公书院:位于老广阳县城的山川坛之东,先是丁恭愍公祠,1539年,祠迁于石埭县四部,祠址设书院。陵阳书院:位于老广阳县城西舒溪河之滨,由明代三朝元老毕锵子毕以范首倡。长林书院:先是社学,1541年知县曾仲魁改建,地址由老广阳县城城隍庙左移至城南旧学明伦堂后。

【私塾】指古代徽州私人设立的童蒙教育组织。徽州私塾历史悠久,遍及全府城乡。早在宋元时,已是私塾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私塾有一户或几户联合聘请先生到家教读的;有先生设馆招收学生,收取束脩的;也有宗族以宗祠地租收入开馆以培养本族子弟的;还有私人捐募开馆免费招生的。私塾以教读内容分亦有两类,进行启蒙教育的称蒙馆,开讲"四书五经"的称经馆。学生从数岁到20余岁皆有。教材最常用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盂子》、《大学》、《中庸》等。私塾教读重视识字、书写,强调熟记、背诵,从识字、描红开始,到学对、吟诗、作文,均视学生程度安排教学。从事私塾教学的人往往具备一定的才学与声望,如黟县就有知名塾师胡敬庵、黄采珍、胡蓉父、胡霭溪等。1910年,清廷颁布《私塾改良章程》,但至民国期间,徽州私塾仍大量存在,如歙县有569所,休宁县有306所,黟县有143所。建国后私塾经过改造,逐渐为小学所取代;

【私学】指私人筹款所办的学校。私学为徽州办学重要方式之一,徽州历代捐资兴学、私人办校都很盛行。私人办学资金大致有三类。一是宗族祠款。1905年歙县唐模许品山倡议,许氏宗饲创办敬宗两等学堂,每年拨款240元。绩溪城区胡氏高等国民学校,是由胡氏宗饲每年拨款200元建立。婺源县尤多宗族办学,如程氏小学堂、汪氏小学堂等皆是。二是富商投资。创办绩溪仁里思诚学堂的程氏兄弟便是巨富典商,创立初期每年捐款1000余元。休宁潜阜吴志仁服务于南通大生纱厂,1921年捐资10000元创办裕德国民学校于潜阜。歙县许村大商人许静夫的后人创办仪耘小学,经费来源于许家在东北一处芦苇产业的岁入。三是个人集资。自1911年至1920年,歙县县内捐资办学有36人,金额达16492元,捐款人中有教育界17人,商界6人,政界4人,群众12人,捐赠500元以内的28人,500一1000元的7人、1000一2000元的3人。此类集资徽州各个属县俱有,不胜枚举。

【陶行知全集】文集名。陶行知著,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1983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集》采取分类编年体例、分编为6卷:卷1至卷3为论著类(包括论文、演讲记录、提案和自撰外文论著的中译稿等);卷4为诗歌类;卷5为书信类;卷6为其他类(包括编写的课本及科普读物,自撰外文原稿及翻译的外文著作等)。《全集》的编纂,以手稿或最早印本为据,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为序。对于作者在原著重新发表时有所增删者,其增删部分,或用注释加以说明,或将修改文字用附录形式置于原著作正文之后,以便对照。《全集》各卷卷首,均有图版及手迹;第一卷至第三卷的各卷卷未,附有相应时期的《陶行知年表》;第六卷卷末,附有《陶行知著译系年》和《笔名录》。《全集》各篇正文之后,均交代写作或发表时间以及原著来源。少数正文之后,附录有必要的资料。

【屯溪第一中学】中学名。1949年8月创建。曾名屯溪中学、屯溪高等中学,1970年起改用今名。安徽省重点中学,1987年被国家教委列为教育整体改革试点中学。位于屯溪区黎阳沿河路。校园占地面积104亩、建筑面积15014平方米。有实验楼、电教楼、图书馆和教学楼,其中电教楼立有电影放映、电脑、语言、航模、无线电等专业室,并拥有各种型号的微机: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另有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及600平方米室内体育场。有教师95人。1979年以来,为学校输送1078名本科生,出过五名安徽省文、理高考“状元”。

【同胞翰林】古徽州科举佳话。清代康熙年间,歙县唐模村人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两人俱考中进士,一授编修,一授庶吉士,均属翰林院,故有此说,今唐模村头"同胞翰林"石头牌坊依然完好无损。

【小先生制】大众教育形式名。陶行知为解决普及大众教育师资问题的"穷办法"。陶行知认为实行"小先生制"有四大优点:第一,可以解决女子教育;第二,使人进步;第三,使知识为公;第四,使学校与社会流通。陶行知所办"晓庄佘几岗自动学校"即以小孩自己教自己。在上海所办"工学团"中,"小先生制"亦广泛试验与采用。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新颖的一页"。

【新安中学堂】学堂名。在歙县城东门外。创办于1904年,知府黄曾源任总办,许承尧任监督。学堂建成校舍60间,可容纳学生200人。每年经费七千余两白银,设备资产颇可观,学堂实行五年学制,开设修身、经学、国文、英文、历史、算学、植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等11门课程。学堂教师多为社会名流,如历史教师陈庆琳、图画教师黄宾虹、国文教师江友燮与程致泽、英文教师严达等。1906年,许承尧、程庆琳、黄宾虹、陈钝等10余人在学堂组织"黄社",以"遵梨洲之旨,取新学以明理,忧国家而为文"为名,开展反清活动。学堂学生来自徽州各县,亦有部分来自外地。1914年8月,学堂改为省立第三中学,除经费由省拨付外,其余仍沿旧制。

【休宁儒学】古代官学名。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原址在县城东街,1136年迁南门之左。有大成殿、三夫子祠、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斋房、崇圣饲、敬一亭、明伦堂、忠义祠、孝悌祠。教谕及训导斋舍、邹鲁坊、贤隽奋庸坊等,建筑宏伟壮丽。

1905年废科举后,儒学停办。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颓废。据不完全统计,自清1647年到1822年,休宁科举及第者1049人,其中进士191人,贡生378人,举人480人。1691年至1853年间,考取三甲者有17人。

【休宁书院】休宁县历代书院的总称。休宁县书院始建于宋,历元、明、清三代,先后建有还古、海阳、天泉、率溪、西山、商山、秀山、柳溪、新溪、平山书院及东山精舍、寒泉清舍、集贤馆、万山家塾,共14所。官办二所,余皆为私办。其中还古、海阳、天泉、商山书院和东山精舍最为著名,名士朱熹、王阳明、朱升、湛若水等曾先后到院讲学。还古书院设万岁山(今万安镇古城岩),1592年建,后经多次重修,1855年毁于兵。海阳书院建于1635年,院址在县前街西南之良安驿旧址,1690年重修,后毁。1751年复建于北街,仍名海阳书院。1906年院址改办海阳高等小学堂。天泉书院,明嘉靖中建于七都石桥岩左门,清末毁于兵。商山书院在县南语田,元代建,延枫林朱升为师。东山精舍在龙源,元儒赵汸建,赵汸读书于此,后之从学者甚众。

【休宁溪口高级职业中学】职业中学名。创办于1976年,原属溪口实验学校高中部,1981年改为职业中学。位于休宁县溪口镇石坑村。学校占地面积120亩,拥有新建的教学大楼,理、化实验室,电视、电影、图书、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设有农学、茶果、多种经营、饲养四个专业,教职工35人。该校是黄山市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的试验点,中华职教社全国第一所特约实验学校,学校建立了与教学相配套的茶叶、林业、多经、食用菌系列,30个项目的教育、生产、实验、示范基地。并作为休宁溪口农科教的依托单位。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369名,培训青壮年农民6500人。1991年国家教委授予该校科教兴农先进学校。

【休宁中学】中学名。1912年由教育家胡晋接创办,曾名安徽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安徽省立第二中学、徽州中学,1949年秋改名休宁中学。位于休宁县万安镇新常村,前临万寿山与横江,背倚松萝山和琅源山,山明水秀,环境幽美。为安徽省重点中学。学校占地189.48亩,建筑面积14071平方米。其中教学主楼1678平方米,科学馆793平方米,图书馆8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在安徽省各中学名列前茅。另有2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篮球场七个。休宁中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材,语言学家胡裕树,农学家王泽农,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许根俊、许泽永、洪德元等均为该校毕业生。学校现有学生1200余人,教职员工160人。

【学田】指古代徽州为府学、县学所置的田产。按照官府的规定,学田收入全部入官,以供给府学、县学师生之禀禄,为府学、县学经费主要来源。学田设置由来已久,徽州府学田,经宋代不断增置,到元代初年已达1888亩。歙县学田在宋代已有200亩。到清代康熙年间,敏县学田263.95亩,休宁县学田283.62亩,婺源县学田235.9亩,祁门县学田94.5亩,又地一块、店房九间,黟县学田110.6亩,绩溪县学田59亩,店屋三间,松树一林。"学田"的存在,使府、县两级官费师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了保障,促进了古代的官学教育。

【一门八进士】古代徽州科举佳话。指歙具雄村曹氏一门明清两代出了八位进士的历史故实。雄村有一座四柱四楼"世济其美"石牌坊,上面刻有这八位进士的名字:明代的曹祥、曹深、曹楼,清代的曹学诗、曹文埴、曹坦、曹诚、曹振镰。参见[父子尚书]。

【一镇四状元】古代徽州科举佳话。徽州自古教育兴盛,文化发达。徽州儒生科举考试,屡占榜首。"一镇四状元"的佳话至今流传。北宋宝元状元吕溱,字叔济,岩镇人;南唐状元舒雅,字子正,岩镇人:明代正德状元唐皋,字守之,岩镇人;清人乾隆状元金榜,字辅之,一字蕊中,亦岩镇人。一镇状元有四,不多见,故为美谈。

【义学】一般指古代徽州由宗族举办的学校。亦称公学、义塾、家塾。家族所办义学,专为教导本家本族于弟,故入学不收学费,经费主要来源于族田族产。也有由私人捐田、捐款兴办的以帮助当地贫家子弟就学的义学。如1710年,淳安县知县杨廷杰就曾捐薪办义学一所。明清两代,义学在徽州相当普遍。象道光年间(1821一1850)歙县郑村的师山义学,三阳坑的梅溪义学,岔口的大公义学都是较为著名的义学。义学较好地补充了官办教育机构的功能缺陷,使受教育面相形扩大,同时也强化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

【瀛山书院】初名"双桂堂"。宋熙宁中邑人詹安建。1175年曾在"双桂堂"学习的詹騤殿试第一,遂取"登瀛"之义改名瀛山书院。位于淳安县西南38公里郭村乡马凹里村瀛山之巅。书院建筑呈东西向,有大观亭、仰止亭、得源亭、方塘等景观。历代屡修屡毁。今仅存得源亭、仰止亭、大观亭、方塘。得源亭、大观亭系1923年(民国12年)重修。得源亭内南面墙壁中嵌有:明方应时《得清(源)亭歌》、毛一瓒《和咏方塘诗》、清方世敏《和咏方塘二绝》、闵鉴《重书方塘诗》、民国姚桓《修瀛山书院记》等碑刻五通。方塘面积半亩,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即源出于此。朱熹曾三次来此讲学。1982年3月淳安县民政府定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毓文书院】书院名。在旌德西乡洋川村西之洋山。1796年由邑人谭子文捐款创办。先后聘任山长22人,皆有声望的饱学之士。生员来自江南徽州、池州、太平、宁国四府及广德州。

【紫阳书院】书院名。在歙县城内。1246年,徽州知名人士为纪念朱熹所建。朱熹原籍徽州,曾以徽州府紫阳山名命名书堂,以示不忘故里。故后人以紫阳称朱子,以紫阳之学称朱子之学。徽州紫阳书院始建府城南门外,有南宋理宗皇帝亲题"紫阳书院"匾额。元代三易院址,时兴时毁。明代正统年间,迁于县学右之射圃。1512年郡守熊桂亲自主教,肄业40人,唐皋、郑佐均在内,唐皋中状元传为佳话,书院声势日隆。1519年,郡守张芹在紫阳山中又建一紫阳书院,于清代日渐兴盛,康熙、乾隆先后亲题"学达性天"、"道脉薪传"两额。1790年,歙人曹文埴、鲍志道等于县学后朱文公祠遗址创建古紫阳书院,清末改办紫阳师范学堂,现为歙县中学校舍。清代紫阳书院课艺,以每月5日和20日为大课,6日和21日为小课。大课试八股文,小课试诗赋、古文、经解、策论。入学生员在府内六县录选,通常正额生80名,童生40名。



凤凰传奇 - 吉祥如意
很远很远的地方
天空离大地最近的地方
徽州书院概况 徽州大峡谷
伸手能摘下星星的地方
传说中的天堂
嘿 呀拉索 嘿 呀拉索
让我轻轻走近你温暖的心房
去亲吻格桑花开的芳香
默默默默我再次的把你凝望
望着你雪山圣洁的光芒
扎西得勒 我的家园
我快乐的地方
朝思暮想 魂牵梦绕
我深情的把你向往
让我轻轻走进 你清纯的梦乡
你自然的模样 你和谐的乐章
让我好好听听 你天籁的歌唱
你自由的飞扬 你快乐的时光
让我慢慢融入你深情的歌唱
让幸福眼泪自由的流淌
紧紧追寻风中歌声的方向
飘向那遥远遥远的地方
扎西得勒 我的家园
我快乐的地方
朝思暮想 魂牵梦绕
我深情的把你向往
扎西得勒 我的家园
我快乐的时光
自然奔放 和谐安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8300.html

更多阅读

徽州贞节牌坊 黄山小吃

  徽州古村落是点缀在徽州乡间的繁星,这些繁星是旅游部门的推介和文化部门积极推动下,尤其是宏村西递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进入人们视野的,也是因了黄山的知名度,伴随着黄山周边游的兴起而广为人们所知。  徽州古村落看点很多,看徽

古徽州十日游(十六) 游齐云山 齐云山住宿

古徽州十日游(十六) 游齐云山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因其“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齐云山面积110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集“丹霞地貌、道教文化、摩崖石刻、山水风光和恐龙化石”于一体的风景区,19

徽州文化博物馆 徽州文化博物馆 门票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为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馆址坐落在黄山市屯溪机场迎宾大道南侧,占地面积157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产业园区3000平方米

声明:《徽州书院概况 徽州大峡谷》为网友南栀北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