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五章
译文:
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万物当成刍狗,让它们自行荣枯。
圣人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成刍狗,让他们自行兴衰。
天地之间,正像一个风箱啊!虽空虚却不致匮乏,一鼓动就源源不绝。
议论太多,很快就会走投无路,还不如守住虚静的原则。
让万物自行发展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即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万物当成刍狗,让它们自行荣枯。「不仁」的「不」就是「大」,代表无以复加、超越相对的个别情况,「天地不仁」,就是天地大仁,意谓天完全没有偏爱,一视同仁,让万物自行荣枯。一棵树从枝繁叶茂到枯槁不堪,一朵花从争奇斗艳到随风飘零,各有自己的季节。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即圣人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成刍狗,让他们自行兴衰。古代帝国有兴盛衰亡四个阶段,上帝不需要特别照顾谁,趋势该如何就会如何。前一句讲的是万物自行荣枯,这句讲的则是人的世界自行兴衰。
「刍狗」是指以草扎成的狗,为古人的祭祀用品,当用之时备受重视,用完随即丢弃。《庄子'天运》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写:「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我译为:「刍狗还没有用来祭祀时装在竹筐里,盖着锦绣手巾,主祭者还要先斋戒再接送它。等到祭祀过后,路上行人踩踏它的头与背,捡柴的人把它拿去当柴烧了。」
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不正是任其荣枯兴衰吗?因此「不仁」是指没有偏爱,或者无心于行仁。除了有一些树如松树、柏树依旧长青,树叶在冬天总要凋零,这是自然规律,因为上天无心。花开都有季节,梅花在冬天独艳,玫瑰开在春天、夏天,不能更换。如果硬要造一个暖房,让冬天时也能百花齐放,此举不但违反自然,而且用人工做,所费不赀,效果却很有限。
天地跟圣人是对照的句子,天地与万物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天地就像一个场所,让万物在里面不断发展,但天地本身不介入。「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就是说天一定会盖住所有的地方,地一定会承载所有的东西。天之覆、地之载,中间就是万物。圣人同样也不会介入百姓当中一起做生意或其它事,他就像天地一样照顾所有百姓,让他们自己发展。一旦有偏心,就必须挪东墙来补西墙,最后左支右绌,反而麻烦。这就是所谓「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
虚空有无穷的可能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意即天地之间,正像一个风箱啊!虽空虚却不致匮乏,一鼓动就源源不绝。「橐」是指大风箱的外壳,「龠」是指里面的扇叶。推拉之后,扇叶就会制造出风来,两者合称「橐龠」,译成风箱。风箱本身没有风,但稍一鼓动风就出来了,而且源源不绝。「橐龠」是古代冶铸铁器时用以生风旺火的工具,里面虽是空的,但可以鼓动气流,正如天地之间万物流转,生生不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即议论太多,很快就会走投无路,还不如守住虚静的原则。「数」是指迅速。走投无路的话,想投靠谁都没有用,还不如「守中」。「中」与「冲」相通,「冲」即虚。风箱里是空的,守住风箱的空,就有无穷的可能。若只坚持一个原则,那么一旦出错,就无路可走了。「多言」是因为使用心思、卖弄智巧,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譬如朝令夕改,最后发现仍然无法解决问题,产生政治上的后遗症,反而危险了,还不如少说话。所以为政不在多言,许多事情本身会产生协调,自然出现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章的重心在于把「天地」跟「圣人」对照。圣人原本应该效法「道」,但是「道」太遥远、太深奥了,没有办法具体描述它的表现,天地反而很明显。天地还没被人为的污染改变,万物常常被改变,而天地毕竟是一个大的空间,上有天,下有地,中间的万物就好像百姓一样,春夏秋冬各自生长发展,人的社会生生灭灭,朝代的兴衰更替、经济重心的转移也一样。因此,圣人当效法天地。
作者:傅佩荣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7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