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胜利大桥的驻守武警战士。
守桥武警支队的业余文化生活。
对弈。
军营驻扎地有一大片武警支队自己耕耘的菜地。
丰收的果实,是辛勤汗水的收获,喜悦的笑容,是耕耘劳作的甘甜。
盛夏的菜园,葱郁成熟着绿色的瓜菜果蔬。
武警战士在田间劳作的场面。
军营的后厨。
军营的后厨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厨房,干净整洁的一丝不苟,摆放有条不紊,在细微之处尽显这军队的严谨作风。
这传说中的军被,被整齐地有棱有角的叠放。好像一个十分规矩的箱子一样。
其中的一个营房。
每个年轻的武警战士都有一颗年轻的心,都有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愿望。
镜头中军人的任何一个物品都很整洁,摆放的也非常整齐。
军营的黑板报宣传栏目,是当今社会不多见的,依然有着传统的宣传效果。
武警战士的文武风姿。
拍摄地点:沈阳市和平区胜利大桥南武警中队
拍摄时间::2012年7月15日下午14:30—17:30
拍摄方式:辽宁百名摄影师“八一”进警营活动
武警支队简介:
中队简介:
中队于1954年8月由黑龙江省公安直属大队组建为黑龙江省军区公安第三团一营一连;1969年4月中队调防到沈阳,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省军区步兵第七团一营一连;1983年1月定编为为辽宁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第三支队一中队;2005年5月,因编制体制改革,由三支队一中队调整为一支队一中队。
在1968年1月26日,齐齐哈尔市化工厂(TNT烈性民用炸药)发生了特大火灾,当时一连担负齐齐哈尔市425库警卫任务,闻讯后,留营的十七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火海,同火魔展开殊死搏斗,经过几小时的浴血奋战,在兄弟单位、市消防队及群众的合力下,终于扑灭了大火,避免了一起恶性爆炸事故,在扑火中战士王德彬、何文宝、徐亚光壮烈牺牲,14名干部战士光荣负伤。为表彰中队的英雄壮举,同年12月6日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中央军委颁命令,授予一连为“为人民战胜烈火的英雄连”荣誉称号。
自68年命名以来,中队官兵坚持以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时刻不忘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英雄历史,以“为人民战胜烈火的英雄连”的荣誉为鞭策,努力建设过硬连队,培养合格战士,部队建设基础逐年夯实。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四次,27次被评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中队党支部24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1人当选党的九大代表,3人赴京参加“双拥”、“双先”表彰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先后有158人立功,其中一等功8人,二等功14人。
近年来,中队官兵以振兴英雄连队为主线,把“打得赢”、“不变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扬“立说立办、日事日毕、如琢如磨、尽善尽美”的作风,瞄着弱项集思广益求发展,着眼规范凝心聚力抓落实,中队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先后4次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9次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拍摄日记:
第一次参加拍摄军营活动,对我来说既神圣凝重又陌生好奇。以前只是路过胜利大桥从未驻足停留观望过,更不知道这座大桥还有武警在驻守,当我行驶到胜利大桥的时候,依然在视野范围内,没有寻望到武警支队的营房,在胜利大桥转了几圈,终于打听到营房所在地了。
很多影友早早地就赶到了,我兴奋地拿出相机拍摄起来,突然相机提示没有装“内存卡”!!!我的天呀,怎么会是这样?结果翻遍了摄影包也没找到一个卡,想起来昨天拍摄荷塘,换了相机换了包!真闹心!犯这样的高级错误还是第一次!看着影友们拍合影了,我没敢向前,因为没有卡无法参加拍摄活动了。我懊恼自己:这可是参加拍摄军营活动!没带卡,就好像是战士上战场没带枪一样!!但是心有不甘,借卡吧。于是希望找到熟悉的影友,结果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个和我用一样卡的老师,这位老师德高望重,我知道他,可他并不认识我的情况下,把他的备用卡借给了我,我高兴地连声说谢谢,便投入了拍摄活动。
第二天我从城东,乘坐2个多小时的公交,把卡还到同城西边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