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者研讨: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者研讨:

应避免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

2008-12-13 01:07

::实习生 杨一帆 王梓

12月7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清华熊知行楼举办了主题为“金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的学术座谈会,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北京大学刘世定教授、美国杜克大学高柏教授做了主题演讲。与会学者就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危机的议题,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研讨。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者研讨:
对于如何看待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从全球化的背景来看,中国遭遇的问题与传统经济危机的问题有相近的地方。如果把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的经济状况看作是传统的经济危机,现在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与当时美国的问题很相似。”孙教授解释说:“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产生的一个基本背景是,人们的生活状态正由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移。当时美国的胡佛竞选总统的口号是:‘如果我当了总统,保证美国的每个家庭锅里有两只鸡,院子里有两部车。’这个许诺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美国的一个特征——‘两只鸡’代表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的时代,而‘两部车’代表的则是耐用消费品时代。”

孙教授强调从“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的转变,正是他对中国现状给出的分析。“中国目前经历的情况与大萧条背景相似,因为中国也正在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往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变。但目前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将这种转移忽略了。这种转变要求中国整个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全面重组,而不是像美国,主要是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规范。”孙教授的分析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认同。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史天健教授认为,对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从“填饱肚子”到“过好日子”的转变这个角度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是一个创新。

北京大学刘世定教授则强调了目前社会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如何避免从经济危机发展到社会危机。刘教授说,由于中国目前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一些公共工程、国家项目的合理与否缺乏完善的制度予以保障,这可能导致一部分人钻制度的空子,造成社会不平等。“这些潜在的危险应得到重视。”刘教授表示。

刘教授还指出,经济危机会导致社会分化,一些产业可能会被迫出局。而通过经济危机引起的产业淘汰,是否真的就是优胜劣汰了?答案并不肯定。“对于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却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产业,应该对其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任其在经济危机中被无情淘汰,这才是我们面对经济危机应有的态度。”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认为,针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加强立法进程是关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7439.html

更多阅读

研讨:南海问题的由来

黄岩岛引发的又一次南海危机已近一月,南海问题从何而来又该如何解决?本期嘉宾认为,用武力解决并不明智,即使获胜也不一定可获主权承认,外界战略孤立还会影响人民对政府的支持,因此搁置争议是最求实的选择。何兵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出流氓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系出流氓,出呀出流氓~ 来源: 刘洋的日志最近几个礼拜连续去系里做秘书,上上周本科生中期检查,这周硕博面试。来到社会学系,人就喜兴得像喝了糖尿。现将流氓的、不流氓的轶事记录一下,供本系同学共赏。主要出场人物: 沈爷(大家知道

朴槿惠总统中国清华大学演讲(全文) 朴槿惠清华大学演讲

尊敬的陈吉宁校长、教职员、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到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与大家见面,我十分高兴。我见到各位清华大学的学子们,想起中国古籍《管子》中的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据我

社会学家郭于华:不要放弃自己的历史权利

     “在从事20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民口述历史的收集和研究工作中,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是关于苦难的讲述,屡屡体会到的是苦涩的味道—浓重的苦难,日复一日让人们在其持续中麻木的苦难,被密不透风的屏障遮掩的苦难。这些都不免让人感到沉

声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者研讨:》为网友风笹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