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建议大总结 殡葬改革的意义

生态殡葬改革方向

作者:张存义 发布时间:2014-8-3 浏览次数:9

生态殡葬 改革方向

--深化殡葬改革回顾与研究

殡葬改革,民政部门:推行火葬,决不“倒退”。汉族百姓:入土为安,别逼火化。研究人员:尊重自愿,生态殡葬。盼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顶层设计、定夺。

殡葬改革,国计民生大事,牵涉到十三亿人中国梦的如期实现乃至六十亿地球人的尊严、安康与幸福。

殡葬改革----以推行火葬为核心内容的“殡葬改革”,从1956年算起,58年了。58年的社会实践雄辩证明:强制火葬不科学;生态殡葬切实可行。

强制火葬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与《宪法》相抵触、与节约相违背、与环保相对抗、与国情相矛盾、与腐败相伴生、与民生相冲突、与实践相脱离、与毛泽东思想格格不入、与邓小平理论水火不容、与三个代表大相径庭、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与中国梦离心离德。

生态殡葬切实可行。主要表现在:既符合《宪法》又尊重自愿、既叶落归根又回归自然、既入土为安又不占土地、既节约又环保、既尊重民俗又有所创新、既利国又利民、既廉政又防腐、既百姓拥护又社会稳定、既造福当代又恩泽子孙。

其论证论据(数据)请看殡葬改革建议网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的、28.5万字的、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入土为安》一书。

生态殡葬既非乱埋式土葬,又非骨灰安葬。因为乱埋式土葬影响机械化耕种;骨灰安葬(伪生态真破坏)打着殡葬改革的旗号开得是中国梦的倒车(因为火化过程浪费油电钱财污染空气),挂着节约土地的招牌干得是欺凌土地的实事(因为建火化场骨灰堂骨灰墙骨灰公墓不仅都占地而且都是永久性占地),讲得是冠冕堂皇做得是赚钱的买卖(因为真正的火葬是不保留骨灰的,一旦保留并永久性占地安葬,实际上是对火葬的自我否定。全国哪个经营性骨灰公墓每平米不得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生态殡葬,就是尊重人民自愿,节约、环保、科学、尊严、人性化出殡;不占地埋葬(处理)遗体。汉族人多地少的平原地区实行不封坟头的平地深埋。在多数人还愿意封坟头的情况下,以村为单位在较偏僻的地块,先栽树后于树木行间浅埋逝人(再过若干年,老百姓比现在更珍惜土地,会自觉实行不封坟头的平地深埋的)。

老百姓反对强制火化,不是愚昧无知、观念落后,而是聪明伟大。因为强制火化既不科学又劳民伤财。不科学的规章制度,老百姓会认可拥护吗!

生态殡葬(平地深埋科学土葬等。生态殡葬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捐赠捐献器官遗体,这需要政府引导奖励等)尊重自愿、科学节约、既达到了入土为安又做到了与时俱进。老百姓自己的发明创造,渴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其制定成新政策、新法规!

生态殡葬,改革方向。不仅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正能量,而且能为世界殡葬管理树起一根标杆。

人间正道是沧桑。简要回顾一下中国五十八年殡葬管理历程,很有必要。

1956年4月27日,毛主席在《倡议实行火葬》书上签字。

倡议书共三段,第二段内容是:我们认为安葬死者的办法应当尊重人们的自愿。在人们中进行火葬的办法,必须是逐步的;必须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不要有任何的勉强。中国的绝大多数人有土葬的习惯,在人们还愿意继续实行土葬的时候,国家是不能加以干涉的------

1958年1月11日《人民日报》、1月12日《新闻日报》发表黄炎培副委员长《试倡平地深葬》文。是一种公开建议性质,各报先后转载,纷纷表示赞同。

1958年1月29日黄炎培副委员长给毛主席写信,建议《试倡平地深葬》,请主席审阅。两天后又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撰写了一份《试倡平地深葬,避免可耕地浪费案》提案,交人大会议讨论,毛主席对黄炎培副委员长的良好建议,给予了肯定。

1958年2月29日,毛主席给黄炎培副委员长回信:一个月前赐书中论及深葬事,适获我心,将来适当时机,可能推广实行。

1977年5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遗容。

1982年,卫生部在“高等医学院校工作会议”上,向全国卫生战线的同行发出倡议,在身后自愿捐献遗体。这一倡议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也为世界殡葬改革打下了一个基础。

1983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党组关于共产党员应简办丧事、带头实行火葬的报告的通知》,以中办发{1983}75号文发布。

1985年1月21日,孙大光、肖克、罗青长等23位中顾委委员,向中央书记处建议:取消遗体告别仪式。

1985年2月8日,国务院《殡葬管理暂行规定》颁布施行。其核心内容是:凡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便利的地区,应逐步推行火葬。

1985年8月杨尚昆、胡乔木、余秋里等中央领导同志,联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极大的鼓舞了后人。

1985年11月9日,许世友将军遗体在老家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村土葬,实现了他:活着报效国家,死后孝敬父母、入土为安的意愿。

1993年5月22日,民政部办公厅:“关于不得参加非民政部门举办的殡葬工作研讨、培训等活动的通知”以民政部民办函{1993}81号文件发布。

1995年12月11日,《民政部关于加快殡葬事业发展的意见》以民政部民事发{1995}27号文件发布。

1997年7月21日《殡葬管理条例》颁布施行。

其核心内容是:凡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便利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

1998年开始,部分省区《殡葬管理条例或办法》颁布施行。

其核心内容是:凡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便利的地区,强制实行火葬;并划分出火葬、土葬区。但绝大部分县市都在老百姓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划成了火葬区。如,河南省全部县市统统被划成火葬区,只有几个乡除外

2000年10月24日《遗体捐献管理规章(草案)》座谈会在首都医科大学举行。

2001年5月,河南省濮阳市展开了全市强制平坟扩耕运动,因为老百姓反对,不了了之。坟头呢,高坟头变成了半高坟头,土摊在了四周,占地更多了。后来,老百姓为了多种庄稼,又把坟头四周的土封了起来。

殡葬改革建议大总结 殡葬改革的意义

从那时起,河南省濮阳市林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存义、河南省濮阳市林业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俊朴等,便开始了自费殡葬改革的系统研究工作。

2003年6月,《中国现代殡葬大全》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

2005年2月27日,张存义、张俊朴带着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关于农村殡葬改革最佳办法的建议”信,专程赴京,在中国林科院门口通过邮局寄往中南海。又将复印件送至《中国老区建设》编辑部。

2005年3月下旬,《中国老区建设》编辑部记者曹晖主

任,亲临河南濮阳安阳三个县进行实地采访。

2005年4 月22日,陈耀云:生态葬现状调查,在陕

西日报发表 。

2005年5月15日,《中国老区建设》以“关注农村殡葬改革”为题,登出了曹晖长达万言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切中时弊、建议中肯,社会效益显著。

2005年9月12日,河南省《内部参考》第34期,登出了河南日报梁振廷记者“如何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报告,省长李成玉当日就作出重要批示:农村殡葬改革应关注,一定要稳妥向前推进,不能变成收费项目。

2005年9月16日,河南省副省长刘新民又在《内部参考》第34期上批示:请培新同志(孙培新同志---省民政厅长)迅速按李省长批示精神,抓紧制定农村殡葬改革新方案。

2006年2月5日,寇英来:“我给国家殡葬改革提一

项建议”,在西安晚报发表。

2007年5月14日,新华网等公布了国务院法制办《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短短二十天时间就收到意见和建议一万两千多条。

2009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民政部共同主持的《全国殡葬改革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务院法制办郜风涛副主任作了:“坚持殡葬改革方向完善殡葬管理制度”的主旨讲话(国务院法制办政策法规司李建司长代其讲话),郑重把“是否还要强制推行火化”等管理上涉及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方向性顶层设计重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集纳民智,倾听民意。

大会上,四位反对强制推行火化的代表(张存义、史志立---濮阳市委党校副教授、汪俊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博导、崔家田---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分别作了重点发言,并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2009年12月23日,民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仍然是继续坚持火葬不动摇不“倒退”。并倡导政府为火化买单。

2010年3月31日,《殡葬绿皮书》发布,还要坚定不移单推行火葬,拟确保火化率不下滑。

2010年4月2日,《法制日报》记者李立“是否取消强制火化争议太大”,在《法制日报》上发表。

2010年4月4日,山东省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栏目,举办了“是否取消强制火葬”70分钟辩论会,赞同取消强制火葬的全国电视观众占87.9%。

2010年12月2---3日,民政部主持的“中国殡葬改革促进会”在江西赣州召开。核心内容仍然是推进强制火葬不放松,并提出了惠民殡葬、绿色殡葬、公益殡葬、科技殡葬等新称谓。可反对强制火化的科技人员认为:政府为火化买单不叫惠民,反而是民政部门的一种误导。买单经费即老百姓的纳税钱应该用到工业、农业、科研、国防建设上,何况只是买了一小部分单;绿色殡葬非绿色,因为火化过程已经严重污染了空气,骨灰公墓安葬石材水泥包装,沃田白化成灾;每平米少者上万,多者几万几十万,都得缴到经营性公墓老板手中,而且生命已死缴费不止,这怎能叫公益殡葬呢!火化不科学,骨灰安葬永久性欺凌土地,与科技殡葬不沾边。

2011年4月2日,《法制日报》记者李立“殡葬管理条例争议太大,修订基本搁浅”《法制日报》刊登。

2012年4月4日,《南方都市报》记者杜强、叶雨阳的“强制火葬没有法理依据”,在该报发表。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表示:对于是否强制火葬,民政部门尚在分析评判中。

2012年5月,《殡葬改革建议网》正式开设。二零一四年八月二日止阅览人数225169人次。

2012年春夏之交,河南省周口市展开了一场疾风暴雨般的平坟运动,百姓反对,劳民伤财,不了了之。

2012年11月16日,中新网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628号国务院令。公布《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修改为“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之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把“拒不执行,可以强制执行。”删除掉了。

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民政部门起尸火化、非法罚款、侮辱遗体等“权利”没收啦!老百姓非常满意。

2012年12月25日,中央电视台四频道,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河南平坟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欠妥,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2013年6月张存义、史志立、李乃岭(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党委书记秘书)、晏振军(河南大平会计师事务所所长)主编的,28.5万字的《入土为安》一书,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该书核心内容是:火化不科学,强制火化伪科学。入土为安回归自然顺天应人。建议取消强制火化,实行生态殡葬。

2013年12月1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行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党员干部,一要文明节俭办丧事;二要带头推行火葬和生态安葬,强调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火葬区,党员、干部去世后必须实行火葬,不得将骨灰装棺再葬;三要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四要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

2014年3月27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贯彻两办意见、

推进殡葬改革暨第四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

2014年5月,安徽省安庆市出现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尽现象,民政部门不承认与6月1日0点0分全市统统实行火化火葬有关。

2014年5月29日,新华网(记者丁永勋)谈安徽安庆市殡葬改革:改革不能以逼死人为代价。

“一刀切”改土葬为火葬,真的有利无害吗?两个月内就要改变延续几千年的习俗,这合理吗?恐怕这些都要打上问号。如此蛮干,感情和利益受损的都是群众,受益的恐怕只有那些获得好看政绩的官员,这恐怕算不上什么打破不合理利益格局的真改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心里有杆秤,任何一项改革,如果绝大多数老百姓无笑容无实惠无红利不高兴不答应不认可,都无意义。

关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8日在全中央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上讲: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科学评价机制。要及时了解群众诉求等。

李克强总理2014年6月4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讲:法无授权不可为。我们依法行政就要定下来这个规矩。法律没有规定的既不能越位越俎代庖,也不能越权行使法律没有规定的权利。

2014年7月11日人民网:习近平系列讲话读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2014年07月11日新华网:李克强总理: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

他表示,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

向雾霾等污染宣战,这是因为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人早晨一起来,就打开手机查看PM2.5的数值,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

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我们去年出台了国务院治理大气污染的十条措施,在161个城市进行PM 2 .5数值的监测,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多的。这不仅是要让人民群众提高自身防护的意识,更是给政府增加责任。

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熟视无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要严肃追查责任。

生态殡葬研究人员还盼望:政府对明目张胆“名正言顺”浪费油、电并向空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的火化场或不科学的强制火化制度宣战。

通过对五十八年长时间的殡葬管理历程回顾,进一步雄辩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殡葬管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适者生不适者亡,入土为安不仅是中国特色,而且是世界应用。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仅不是陈规陋习,而且是陈年老酒。要说是“陋习”也是简单、节约、文明、科学、环保的风俗习惯;生态殡葬早晚终将取代强制火化和骨灰占地安葬;殡葬改革应该依靠群众,走生态殡葬之路。

我们坚信:13亿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殡葬改革一定能于依法治国、反腐败法制化零容忍,老虎(揪出薄熙来、审查周永康)苍蝇(2014年以来揪出375名官员)一起打,全党内外全国上下齐拥护齐欢呼的党情国情环境中;一定能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行时,深入调查研究、摒弃部门利益(完善制度才能根治腐败)、重新顶层设计、确保与法有据、实现规制创新、达到百姓满意。

我们坚信:一部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的、老百姓内心叫好的、引领世界殡葬改革方向的,新《殡葬管理条例》或《殡葬法》一定能够制定出来,落实下去。届时,中央放心、政府省心、制度创新、空气清新、百姓舒心、财政省薪、社会温馨、梦想成真。

2014年8月3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7381.html

更多阅读

殡葬改革建议大总结 殡葬改革的意义

生态殡葬改革方向作者:张存义 发布时间:2014-8-3 浏览次数:9生态殡葬 改革方向--深化殡葬改革回顾与研究殡葬改革,民政部门:推行火葬,决不“倒退”。汉族百姓:入土为安,别逼火化。研究人员:尊重自愿,生态殡葬。盼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人员安置问题 南方电网改革人员安置

(2011-06-30 12:50:04)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说:“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难处是人员,改到痛处是转换(即转换经营机制、发展方式)。”,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的难点和核心是职工安置,职工安置的背后是产权。中美嘉伦认为

股权分置改革与大小非 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股改”全称是股权分置改革。这是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出现频率最高、最热点的一个术语。要准确理解股权分置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上市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家或代表国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市场化的倒退

     从上市公司热衷于聘任退休官员等过于随意的情形来看,这暴露出很大的问题。独立董事究竟是什么,要懂什么事,谁适合当,有何资质要求?如果说这一块可以放松的话,只要官阶到一定的级别,对企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就可以当独董了。甚至阿

声明:《殡葬改革建议大总结 殡葬改革的意义》为网友踏笛声过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