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13:22:33分享人:壹個人的精彩来源:互联网25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第二单元教材简析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安排了《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四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本组课文题材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有人物故事,也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我给江主席献花》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雄伟建筑,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广场上令人神往的庄严的升旗仪式、盛大而热闹的节日场景。《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虎门销烟》介绍了1839 年 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切对话,领悟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统筹安排课后练习,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训练目的。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 2、学会本单元 30 个生字,其中 25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4、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6、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三、课文解读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课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主题是爱国教育。《我给江主席献花》让学生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天安门广场》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天安门广场雄伟的建筑、非凡的地位和辉煌的景观。《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教材。《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四、教 法:读悟结合 启发式 情境式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自由表达五、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六、教学时间: 5.我给江主席献花6、天安门广场 2课时 7、徐悲鸿励志学画 2课时 8、虎门销烟 2课时 习作 2课时 练习2 3课时5.《我给江主席献花》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知识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3、过程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课前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第二课时:自主探究,体情悟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自学质疑,初步体会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板书: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自主探究,体情悟道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 e、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 (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五、课堂检测:一、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雨 ( )的胸怀 ( )的笑容 ( )的挥动 ( )的花 ( )的等待二、写出几个表示心情喜悦的词语。 例:满面春风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997年 月日香港启德机场,兴高采烈的人们手拿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秩序井然的等待着中央代表团的到来。2,江主席一走出机舱,就向欢迎的人们_______,他__________地走下舷梯,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_____________的香港人,首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__________________、 呢?3,他望着_________________的我,微微__________________,爱抚的把我________________。我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采用了打比方和双关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四、拓展训练: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读读背背。 a,人生(不是)一种享乐,( 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劳动。——列夫托尔斯泰b,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爱因斯坦 2、江主席是江苏( )人,是我国第( )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香港在(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的区旗是( ),首任行政长官是 ( );澳门香港在(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的区旗是( ),首任行政长官是 ( )。 4,学唱歌曲《东方之珠》、《我的中国心》六、板书设计:5.我给江主席献花等待 兴奋激动献花 激动万分幸福 永生难忘七、学情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天安门广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天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4.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5.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 弄清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方位。教学难点: 理解广场令人向往的原因和国旗与旭日同升的含义。课前准备; 天安门相关图片或课件(如: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方位或图片)相关文件资料或课件(如:国旗与旭日同升)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教师过渡: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快快打开书,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自读要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红墙黄瓦 雕梁画栋 雄伟壮丽 蟠龙花纹 巍峨壮丽 遥遥相对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华灯齐放 (2)出示长句。 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三、精读细品,读中感悟。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课件相应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进行理解。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 a.提问: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 (b)找出方位词 b.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e.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入开国大典。天安门明朝建成,清朝重建,但真正让他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心”的却是1949年的10月1日那天,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呢?(3)指导学习第四段a.师语言渲染: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1.自由读2.出示图片3.组织交流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5.创设: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6.组织齐读。(1)过渡:历史翻过了四十七个年头,在这四十七个年头中,天安门广场上有一个场面是每天都要经历的,永远不变,那就是升旗。让我们去经历一下吧!(2)指名读。“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五星红旗代表的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强大。出示图:你们看,每一个来到北京的人都希望看看升旗,它们昂首肃立,面对国旗,如同面对——祖国,他们看国旗升起,如同看到祖国——像太阳一样蓬勃向上,日益腾飞。当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放国歌音乐)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齐读第五自然段。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2.师板书:花、灯、礼花、人们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4.出示黑板5.齐读6.根据成语引背转眼十一国庆即将来临,那时的天安门广场也充满了喜庆,来读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什么?抓住“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体会热闹沸腾。结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一个个大花坛”感受“五彩缤纷”的花园广场;“华灯齐放”“礼花飞舞”感受入夜的“一片辉煌”;“翩翩起舞”“纵情歌唱”体会人们的欢乐;指导抓住重点词读好句段。三、总结课文,指导背诵。四、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lǐnɡ xiù xuānɡào fèi ténɡ ( ) ( ) ( ) zhuānɡ yán jìniàn bēi huī huánɡ ( ) ( ) ( ) diāo yiánɡ huàdònɡ hónɡ qiánɡ huānɡ wǎ ( ) ( )2、四年级了,你的词汇量一定更加丰富了吧?咱们来比比看,谁组的词多。 博( )( )() 政( )( )() 费( )( )()3、比一比,再组词。 栋( ) 袖( ) 政() 冻( ) 抽( ) 征() 沸( ) 淡( ) 壮() 佛( ) 谈( ) 状()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 )梁( )栋 ( )紫()红五彩( )( ) ( )()壮丽 ( )( )黄瓦 ( )()锦簇1.描写建筑物的词语:2.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天安门是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6、人民领袖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人民的地方。2.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它们分别是 、 、 、 和 ,是按方位顺序写的。点明位置的词语有、 、 。7、连一连。雄伟壮丽的 青 松 装 点 墓碑高大挺拔的 人民大会堂 题 写 家园翩翩起舞的 人 群 举 行 典礼8、选词填空。宽广 宽大宽阔a. 汽车在()的公路上穿梭来往。b. ()的会议厅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四百多张椅子。c. ()的田野一望无际。八、请在下面方框内画上你们学校的方位示意图,再借助方位词,用一段话介绍你们学校。九、拓展与延伸。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坐落在广场北端的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虽饱经沧桑却依旧朝气蓬勃、威严四仪。你去过“天安门广场”吗?去过的写写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没有去过的,选择文中的一幅插图,想象假如当时你就在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你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试着写下来。四、板书设计6.天安门广场天安门 新中国的象征 雄 纪念碑 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 意伟 纪念堂 节日到来 美丽热闹 义壮 博物馆 非丽 人民大会堂 凡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徐悲鸿是怎样立志学画的。 2.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含义。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读书时要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二、名画导入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三、名篇初读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一定也非常强。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做到读通,读顺。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给文章分段,是中年级的一项学习目标。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 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 怎么? (第4——6自然段) 第三段 结果 (第7——8自然段)四、交流活动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中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内容。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1.默写本课词语 2.回忆上节课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师相机板书。 3.交流在网络上搜集的资料。二、问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指名读,评价。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四、品味感悟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是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之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总结: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一)学习4——6自然段“怎样励志学画”。 1.默读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a.这三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总——分) b.找一找,画一画,你认为描写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语或句子。 全班交流。 a.让学生了解第四自然段为过渡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b.师引导学生抓住“每逢节假日”、“常常”、“一整天”、“潜心”“一间小阁楼”、“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等词语创设情景,并相机引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等语句。以此帮助学生体会徐悲鸿为了学画,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勤学苦练、生活清苦,帮助学生积累和内化相关语句。 齐读4——6自然段。 (二)学习7——8自然段“励志学画的结果”。1.讨论:徐悲鸿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回报了吗?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2.说一说外国学生的变化,理解“有眼不识泰山”。七、总结拓展 1.小结课文内容。 2.诵读爱国名言。八、布置作业 1.用上课后第三题的词语,复述课文主要内荣。 2.阅读名人励志故事。九、板书设计 为什么 受辱 (1——3)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怎样 奋发努力(总—分) (4——6) 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 (7——8)十、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jì gǎibiàn cuò wù ( ) ( ) ( ) jī nù qīng kǔ yōu yì ( ) ( ) ( ) bù zhī pí juàn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博( ) 导( ) 州( ) 搏( ) 异( ) 洲( ) 奋( ) 列( ) 怒( ) 愤( ) 例( ) 努( )3.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⒈】清:①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②寂静③公正、廉洁④清楚⑤清贫⑥单纯 ⑴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⑵乡村的夜晚到处是那么清静。() ⑶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⒉】临:①靠近,对着②来到,到达③将要④照着字画摹仿 ⑴同学们正在细心地临摹这幅画。() ⑵读到这儿,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四(1)班夺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 拔河比赛的冠军被四(1)班夺得了。 ⒈一个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徐悲鸿创作的油画轰动了整个画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⒈功夫不负有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有眼不识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句子,答题 ⒈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 “震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那个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虎门销烟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抓重点语句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前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1.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3.你们了解林则徐吗?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虎门销烟 水泄不通 历史 装点 顿时伟大壮举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4)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5)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课文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A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B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C 销毁的鸦片数量多。(板书:二百多万斤二十三天) (3)指导朗读。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 指导诵读: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指导朗读。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4)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5)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三、拓展练说(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3)说说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4)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师小结: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提醒学生注意是把一件事分步骤写具体。)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六、板书设计:虎门硝烟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击嚣张气焰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表明不可欺侮震惊中外伟大壮举七、课堂检测:1.组词。 寨( ) 迅( ) 消( ) 装() 赛( ) 讯( ) 销( ) 状() 塞( ) 汛( ) 稍( ) 壮() 分 fen( ) 担 dan( ) 应 ying() fen( ) dan( ) ying( )2.查字典。 A.史 查( )部,再查( )画。 赤 查( )部,再查()画。 B.寨 音序为( ),音节( )。 斤 音序为( ),音节()。3.近义词。 分外( ) 顿时( ) 持续()4.反义词。 宽阔( ) 激动( ) 繁重()八、课外实践: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录象。教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内容要真实,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学准备】提前安排学生自我总结自己的长处或本领,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请家长或朋友说说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为习作作准备。【教学准备】 两课时【教学过程】一、作前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想不想让别人了解你呢?能不能说说自己最得意、最具闪光点的地方?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长处或本领。 (板书:长处本领)如果把这些用笔记录下来,熟悉你的人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2》,写一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板题。(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启发谈话,激起写作欲望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介绍得更具说服力呢? 2、研读例文,探究写作方法(1)请大家轻声读例文,看看文中的两位小作者有什么长处或本领?他们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长处或本领的?学生读例文,思考后交流。例文《我真棒》主要写了男孩抱西瓜,说明他是一个力气大,活泼的小男孩。 例文《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主要写了小姑娘会跳舞。(2)小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长处或本领介绍清楚的?细读例文思考,交流。例文《我真棒》注意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小作者为了说明自己是个活泼、有力气的男孩,把抱西瓜的动作写得非常精彩。例文《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重点是描述学习跳舞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这是作者的心理活动。 (3)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3、教师小结,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2)要想把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向别人介绍清楚,就得抓住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介绍。(板书:一两件具体事例) 4、自由表达,学习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练说 哪些事情最能表现你的长处或本领呢?先静静地思考,然后同位互说。注意:说的时候,要先讲清楚你的长处或本领是什么?然后再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说明?一个同学讲完后,同位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2)集体交流评议谁愿意来说一说?请同学们认真听,看他选的事例是否有说服力?听完以后我们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生评价,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二、下笔成文1、先想想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或本领是什么,然后再想想要通过什么事情来表现,想好后把它写下来,要一气呵成,不会的字加上拼音。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习作2》教学设计三、选择1——2名同学的习作在班上交流,让大家共同评议。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详写、重难点)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学语文,学习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去介绍自己家的走法,并从中积累课外知识。2、帮助学生积累成语和古文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3、指导学生掌握“木”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变化。4、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大方地用恰当而得体、有影响力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朋友。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2、进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教法: 启发式 讲授法学法: 自主 合作 探究教具准备: 1、各类投影片。2、搜集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文名句。 3、搜集自己家附近地地名来历及变迁。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处处留心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1、指名读书上”开学了”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要是让你说,你会怎样说? 2、组织交流,指名评议:你觉得他介绍得清楚吗?你能根据他的介绍想象出他家的走法吗? 3、出示小芳的作业,思考:我们都没有去过小芳家,你现在能根据小芳的介绍想像小芳家的走法吗? 4、再读书上的介绍,思考讨论: ①小芳的介绍并不复杂,但是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么清楚呢?把小芳介绍中的关键词标注出来。 ②这都是一些什么词语?③由此可见,要想介绍清楚,要注意一些什么? 5、学习运用:刚才我们围绕“怎样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地走法”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再来尝试着说一说。二、训练学生尝试画出路线图 1、布置自学:请大家先仔细看小芳的路线图,然后把刚才的介绍给同桌听,让同桌按要求画出路线图 2、组织交流。3、提问:要这么清楚地画出路线图,要注意什么三、交流资料 1、谈话:课前,我们请大家搜集了自己家地名地来历及变迁。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交流交流。 2、组织交流。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预习成语。 ②小练笔:《欢迎你到我家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读背背教学过程:一、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举个例子。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 2、齐读成语。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5、出示《虎门销烟》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古诗名句,默读,思考:你知道这两句话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 8、教师补充介绍。9、交流感受:现在,听了这些故事,你再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觉? 10、指导朗读、背诵:让我们把我们的这种感情用朗读来表达,好吗?1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这类的诗句?给我们介绍介绍吧。二、小结,拓展训练,布置作业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1)记住这些慷慨激昂的诗句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3、布置作业: ①默写成语和诗句; ②搜集同类的成语和诗句。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练习表演。1、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第一次与你的家人见面,你总会向他们做介绍吧。一般你会怎么做呢?2、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 师谈话: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1、师:叫我一声。哎,你后面的人是谁呀?2、师: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3、师:想听听妈妈的想法吗?(教师介绍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应该是要博得父母的好感,所以,应该多介绍她的优点,表达自己的好感,语言可以有一些感染力。)4、过渡:看,介绍原来也有这样的学问呢!二、小组合作,学会赞美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2、大组交流。3、小结:介绍不但要多介绍好朋友的优点,关键还要真诚。三、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我的朋友》五、板书设计以身许国 碧血丹心 嫉恶如仇大义灭亲 敢怒敢言 忧国忧民横眉冷队 浩气长存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间隧道.教学总结.生活浪花.试卷分析.学习总结教学拾遗教学计划教学教育经典学习应用评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6432.html
更多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说心里话》教学反思——谭卫丽 作文教学,想让学生张口说话,需要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问题,才能让学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Huang kong chuandi ticao dongshi( ) ( ) ( ) ( )Piao piao you you zhi liao shi zhan( ) ( ) ( )二、比一比,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3、热总是从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共有3页彩色插图,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不懂就问”,第二页和第三页的主题是“勤于搜集资料”。第一页四幅小图,分上下两块安排。上面一块图的右下方是页页插图的主题,左边是一位小学生遇到疑难问
分享你的精彩!原文地址: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单元的日积月累作者:朝阳班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单元的日积月累一单元 (对联)1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2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3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