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视频:最近一次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与史前文明

原文地址:视频:最近一次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与史前文明作者:赵自强

视频:最近一次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与史前文明

(2011-03-13)
史前文明视频

科学家:史前文明在南极大陆

最近一次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的首次鉴别过程

来自: Sarah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197511/

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的发现,既是笔者60年代初期开始,对西伯利亚冰冻猛犸象的存疑的长期思索,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是大量的第四纪沉积物多学科研究资料积累;第二是科学技术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航天理论和实践;第三是考古工作中对史前文明文物的发现和积累;第四是厨房里的合理的物理模拟。本文就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进行了地质学、地理学、天文学、航天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论述,这些认识是否正确,有待于学者们最严格的审视和挑剔。给全世界都提出了一个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课题。

一、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实际定义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一方面在围绕着太阳进行以一年为周期的公转;同时又绕着自己的自转轴进行以一天为周期的自转。除此而外,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自转轴有极其微小的变化。本文所说的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是指:地球自转轴沿经线方向发生的突发性快速翻转现象,简称为地球翻转。这是地球在太空中运转时,自身具有的第三种重要的自然运动现象。

二、未解的科学难题共同指向全球性的大运动

自然科学使人类能够以科学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但是在许多学科中,都存在着未能科学解答的疑难问题。例如: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等环北极的生物群的暴毙死亡问题[1,2];美国发现的海生的鲸与陆生的动物骨骼堆积在一起的问题,以及美国内陆320公里的地方竟然还有海生鲸类的骨骼的问题[3];法国的“含骨角砾岩”的成因问题,以及西西里岛的“百牛大祭”的大量河马骨骼堆积的问题[4]等等。这些从美洲到欧洲到环北极地区的特殊沉积现象,用传统的地质学知识是无法合理解释的。这不是局部的灾变,应该是具有全球性的灾难变化的记录。
南美洲安第斯山里面的的喀喀湖的特殊现象,问题在于在3800多米高的湖泊里有海洋生物[5];无独有偶的是,在距海洋2000公里的亚洲贝加尔湖的淡水里,生活着海豹、海螺、海鱼、海绵[6]。究竟是什么样的机制把这些海洋生物搬运到陆地的淡水湖里,并且还能够繁衍生息呢?圣经中记载了神秘的“诺亚方舟”故事,人们在欧亚交界的亚拉腊山上确实也发现了大洪水沉积现象和哥菲木船板。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远古神话故事中,都有与圣经记载的毁灭世界的大洪水内容相似的记载。这些现象和故事,说明在人类可以传承的历史时期内,曾经有过至少一次全球性的洪水灾难。
哈普古德教授曾经就古老地图的问题进行过成功的研究,提出了南极曾经处于无冰的温暖地带的问题[7]。加拿大阿克塞尔·海伯格岛的冰冻森林,也被学者发现并进行了研究[8]。这一个南极,一个北极的温暖状况,应该是现在的极区曾经处在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带的证据。它调整变化到现在的状况时,应该曾经发生过全球性的灾难性大变动。
祆教经典记载,古代伊朗人的祖先居住在地球上名为“亚利安纳乐土”(AiryanaVaejo)的人间福地。每年七个月是夏天,五个月是冬季。这个草木茂盛、流水潺潺、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五谷年年丰收的人间福地,一夕之间转变成不见人烟的荒野,每年有十个月覆盖在冰雪下,只有两个月是夏天[9]。这种一夕之间的变化和变化前后的状态,正应该是地球曾经发生巨大变动前后的真实状态记录。这并不是唯一的人文记录。柏拉图在记述阿特兰提斯的情况时,也记录的是在一天之内,阿特兰提斯陆地就永远消失了。
在科学上,古地磁极在地质历史中发生倒转是已经记录在案的事实,只是还没有合理地解释它[10];新仙女木期的全球气候大变动的记录也是有案可查的[11];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从何而来?这些科学记录下来的资料,和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要有全球性的统一的大运动动作,才可以合理地出现那些科学能够记录、但不能够圆满解释的现象。
地质学资料、地理学的记录、学者们的发现和研究、古老文献的记载、现代的科学成果集中到一起,共同指向的是:曾经有一次全球性的灾难性大变动。到目前为止,科学上还没有发现和研究过它。

三、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现象的类比和翻转路径

航天理论告诉我们,失重是空间飞行环境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在绕日公转轨道上运动的地球,其失重状态应该与人造轨道卫星所处的失重状态是相似的。美国探险者1号卫星在自转运动之外发生的翻转事故[12];1998年5月19日,美国的银河-4通信卫星突然发生严重故障,星上姿控系统控制处理器失效,导致卫星翻滚,卫星停止工作[13]。这是轨道卫星会发生意外翻转的实例和证据。处于空间轨道上的地球其实与轨道卫星的失重状态没有太大的差别。以失重漂浮状态运动的地球,当它的质心发生变动,或者是动能发生变化时,它的自转轴应该可以极其突然的沿某一条经线方向发生翻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翻转路径呢?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的,在这个方向上的转动惯量特别大,很难有办法影响其原有的旋转运动。可是自转轴的方向就不一样了,“刚体动力学证明,当刚体绕最大主惯量轴或最小主惯量轴自旋时,都具有陀螺定轴性。但是,实际的卫星不是刚体。卫星包含弹性部件,并装有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所需要的液体燃料。这会引起卫星中弹性部件振动和液体燃料在燃料箱内晃动,这些运动都要消耗卫星的转动动能,卫星的运动终将趋于最小动能状态。在角动量守衡的情况下,最小动能状态就是卫星绕最大主惯量轴旋转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卫星绕最小主惯量轴自旋,且有内部机械能耗散时,标称自旋轴将在空间翻转[14]。”这在理论上已经说明了象地球这种有气圈、水圈和液态外核的天然卫星,由于实际上可能发生的地球内核的异常运动、两极冰盖的不均匀扩大和缩小、地球自己的膨胀和收缩、地外物体对地球的意外撞击等等,都能够造成地球有内部机械能的耗散,其动能状态自然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标称自转轴的空间翻转。
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没有能够识别出地球自转轴可以发生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因而把天王星的自转轴平卧着在黄道面上的运转[15],把金星的逆向自转[16]都视为异端。因为它们的自转轴的状态,为利用万有引力理论建立太阳系起源的假说,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转,应该是非常协调而统一的。从九大行星各自自转轴呈现的不同方位看(表1),在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时间段之外,应该曾经发生过若干次自转轴的翻转运动。它们各自显示的自转轴状态不同的运转方式,以天然的历史瞬间的存在状态,无声地证明了地球自转轴是可以翻转和应该翻转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它们。当科学界认可了行星自转轴可以发生翻转运动的科学认识时,利用万有引力理论建立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就可以在科学上立足了。

太阳系九大行星自转轴与北天极交角简表 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
与北天极交角 <28 177 23.45 23.98 3.08 26.73 97.92 28.8>60
-------------------------------------------------------------------------------------------------------------------注:数据摘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分册 行星

四、最近一次地球翻转前的状态和自然现象

最近一次地球翻转发生以后,造就了目前地球的现状。那么地球翻转发生之前地球自转轴应该处于什么状态呢?根据中国的古老文献《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17]。“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的真实历史意义应该是:能够记录下来上述的天象变化,必须要有先期的天象记录,在地球翻转的大灾难之后,能够继续观察天象并记录资料的时候,将前后时期的天象进行仔细的对比研究以后,才可以得出那珍贵的11个字的古天文研究成果。而天倾西北的现象正是地球翻转以后的地面观察记录。既然发生过天倾西北的天文现象,那么把地球自转轴的北极向西北方向退回去,应该能够恢复最近那一次地球翻转之前的状况吧。在最近的一次地球翻转运动之前,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应该处在西侧北纬20度左右的低纬度位置。也就是说,象现在的天王星一样躺在轨道面上运转。如果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的话,我们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发现那种异常状态的特有现象:
1、加拿大阿克塞尔·海伯格岛的冰冻森林[8],显然那是温暖气候下生长的森林。要解决在北极圈附近生长森林,或者是把太阳搬到北极去,或者是把北极翻转到低纬度。第一种假设不可能,第二种假设完全可以实现。关键是接受地球翻转的新观念。
2、大型食草动物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资料。在北纬30度更偏南的地区,晚更新世的四川资阳动物群除含有犀牛、水鹿和剑齿象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成分外,还包括一般只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猛犸象,其性质比较复杂[18]。而在墨西哥也发现了猛犸象的化石。这些情况就是北极处于极夜时,部分猛犸象向南迁移生活的证据。
3、美国学者查尔斯·哈普古德教授曾经详尽地考证了不少的古本地图[7]。哈普古德教授认为,费纳乌斯地图显然证实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看法:被冰雪完全覆盖之前,南极洲曾被人类探访,甚至定居过。果真如此,这件事一定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费纳乌斯地图显示,最初绘制南极洲地图的人,是生活在极为古远的时代,……”。作为科学先驱,他的研究成果除了假设的机制是错误的而外,其勇于探索的方向和大多数成果依然是可信赖的。
4、新仙女木期事件是末次冰期最重要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欧洲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认识到新仙女木期(YoungerDryas)气候突变的存在,后来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许多孢粉资料证实,西欧及北美许多地方在1.1-1.0万年(碳14年代)时气候发生突变。近20年来南欧、北美东部、南阿尔卑斯山、太平洋和南极、北极格陵兰地区的孢粉、冰碛物、冰芯等指示出新仙女木时期的气候剧变。在中国青藏高原湖区、内蒙古孔赉诺尔湖以及陕西沙漠/黄土过渡带高分辨率湖沼泥炭记录中也都发现在1.1-1.0万年期间气候有明显的突变[11]。
5、据东方网2001年2月22日消息: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发现一处钟乳石溶洞群,是中国北方地区纬度最高的石灰岩溶洞,属喀斯特地形。如果单独用现在的气候带的观点去分析,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可是按照地球翻转论的观点,当两极处于近赤道位置时,就是在北极圈内和南极洲也可以发育壮观的溶洞群。可以科学地预测,南极科学考察工作,能够在今后发现留存在南极地区的古老溶洞。
6、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的第2册中,“(19)尼罗河在泛滥的时候,它不仅泛滥到三角洲上去,而且也泛滥到被认为是属于利比亚和阿拉伯的那些地方上去;它泛滥到离两岸有两天的路程的地方,有时远些,有时则近些。关于这个河的性质,不管是从祭司们那里,还是从别的人那里,我都听不到任何东西。戏特则想从他们那里知道,为什么尼罗河从夏至起便开始上涨并一直上涨一百天,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过去以后,它的水位立刻就退落并减弱水流,这样在整个冬天一直保持着低的水位直到第二年夏至再来的时候。我曾向埃及人打听,尼罗河有怎样的性能而使自己具有和所有其他的河流相反的性质,但关于这件事,我从居民那里得不到任何说明[19]。”希罗多德记述的尼罗河的特殊现象总是事出有因的,谁能够解释清楚呢?地球自转轴的北极如果指向太阳,在北半球的夏天即极昼时期,地球上的水体在太阳起潮力的影响下是会向太阳凸起的,所谓尼罗河奇怪的涨水现象,其实就是地中海持续起潮现象而已。在最近一次地球翻转之前,地球的低纬度地带是春、夏、秋、夏的气候状况,而两极是春、夏(极昼、热带)、秋、冬(极夜、寒冷)。两极不存在巨厚的冰川堆积,海水水位比现在要高出几百米,而且随着极昼和极夜的交替,海水还会分别向极区发生至少三个月的起潮涌动,全球气候是温暖、湿润、多雨的状态。
7、祆教经典记载,古代伊朗人的祖先居住在地球上名为“亚利安纳乐土”(AiryanaVaejo)的人间福地。那个时候,亚利安纳乐土气候温和,物产富饶,每年七个月是夏天,五个月是冬季。这个草木茂盛、流水潺潺、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五谷年年丰收的人间福地,一夕之间转变成不见人烟的荒野,每年有十个月覆盖在冰雪下,只有两个月是夏天[9]。这种一夕之间的变化和变化前后的状态,正应该是地球翻转前后的真实状态记录。
8、部分哺乳动物在环北极区域大规模死亡。一般学者认为,皮坚肉厚、浑身毛茸茸的巨象能够适应寒冷的天气,因此在西伯利亚发现它们的遗骸并不感到诧异。研究人员证实,公元前11O00年大灾难发生之前,居住在西伯利亚的34种动物,包括奥西普巨象、巨鹿、穴居的土狼和狮子,其中至少有28种只适合居住在温带地区[20]。这一来,我们就必须面对一个令人困惑的事实:一种神秘的力量似乎隐藏在幕后,主导了这些大规模的生物暴毙行动。没有温暖的北极极昼,植物不会在极地范围茂盛生长,动物也不会在环北极区域大规模集中。
9、南美洲野马的绝灭。达尔文在访问南美洲后所说的:“面对物种绝灭的现象,没有人比我更感到惊讶了。当我在〔阿根廷〕拉普拉达港(LaPlata)发现乳齿象、大懒兽、剑齿兽和其他已经绝种的古生物--它们共同生活在相当晚近的地质时期--所遗留下的骨骸中嵌着一枚马齿时,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西班牙人把马匹引进南美洲之后,它们在旷野中奔腾出没,繁衍得十分快速,这证明南美洲的地理环境适合马匹生长,那么,本地土生土长的马匹为什么会在相当晚近的时期绝灭呢?[21]”在北极处于低纬度的时期,北极的极昼时正是南极的极夜时期,南美洲的野马必然向北极地区迁徙,食肉动物也接踵而致,伴随地球翻转的发生,南美洲的野马也就没有能够返回自己的祖居地。
10、在印度的古经文苏雅西德汉塔中,有这么一段:“一年只升起一次的太阳,落下后神明保管半年[22]。”按现在的地球自转轴的方位,这种现象实在难以正确解释。只有把现在的地球自转轴的北极,安置在低纬度位置上,这些现象就完全顺理成章了。

五、最近一次地球翻转时的速度及其毁灭性灾难

我们来估算一下发生地球翻转的时候,地球自转轴翻转运动的线速度。地球的大圆周长是40000公里,地球翻转一次大约完成四分之一的距离,即约10000公里。根据学者们的观察记录:“死亡来得太突然,猛犸象吞下的食物来不及消化……我们在猛犸象的嘴巴和肚子里找到野草、风信子、金凤花、菖蒲和野豆,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23]”按照一般的常识,食物进入胃里被消化到“全都保存完好,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的程度,可能应该在2小时之内,最多不会超过4小时。因为即使猛犸象在吃草之后死亡,胃里的消化酶和细菌不论猛犸象的死活,都会努力工作去消化那些植物。其实猛犸象的死亡是从正在吃草的状态,极其迅速地转入冰冻死亡状态的。如果以2小时地球翻转到位,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为5000公里/小时;如果以4小时计算,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为2500公里/小时;再退一步,按10个小时地球翻转到位,则地球翻转的速度仍然为1000公里/小时。本文采用5小时地球自转轴翻转到位,那么地球翻转的速度应该是2000公里/小时左右,大约为550米/秒。笔者从冰冻猛犸象的资料推测出来的地球翻转的高速度,真的有点恐怖,但是又是历史的真实。有了地球翻转的高速度,才有同一天里的极其特异的灾难记录,才可以搜集到无可辩驳的地质学上的铁证!
1、南美的的喀喀湖怪异现象。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边界贯穿其间的的的喀喀湖,它位于海拔约莫3810米的高原上,总面积8288平方公里,湖面222公里长,110多公里宽,深达300米。有关的的喀喀湖的奥秘在于,的的喀喀湖还保存着“海洋鱼类生物[5]”;换言之,虽然现在距离海洋数百公里,的的喀喀湖的鱼类和甲壳类生物,有许多却是属于海洋(而非淡水)生物类。渔夫在湖中打捞起的生物竟然包括海马,实在令人惊异。一位专家指出:“这个湖中发现的绿钩虾科和其他海洋生物,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这个湖所含的盐分比今天高出许多,或者,更正确地说,这个湖的水原本来自海洋。当年陆地上升时,海水被困在安第斯山中,从此与海洋隔绝[24]。”
地球翻转的速度高达2000公里/小时,地球表面的水体一时间会出现惯性滞后现象,但是紧接着的就是几千米的超级巨浪疯狂地汹涌澎拜,要追上翻转走了的自转轴,就必须加快海浪的飞扑行动。但是几个小时以后地球自转轴翻转到位,那是一次特别紧急的刹车。海浪呢?继续保持飞扑的高速度,又依照惯性去运动。再加上地球自转轴翻转到位时的摆动性调整,此时地球的全球性水动力变化的恶劣状况,较平常的水动力情况大不相同,必然有一场超级恐怖的海浪大洗劫。那些超级海浪一方面把海洋搅个乱七八糟;另一方面率领着后续的海水,洗劫全球的近海的和相对低平的陆地。
的的喀喀湖的成因是因为地球翻转的时候,以高达3000多米的超级巨浪,扫荡过平原和丘陵,飞扑安第斯山。的的喀喀湖的原来位置应该是一块山间盆地,在那一场浩劫之后,的的喀喀湖就成了远离海洋的高山上的海水湖。一万多年过去了,大自然还没有抚平那场浩劫的伤痕,还留下了这个最高水位线的标志和鲜活的生物标志。据此推测,在的的喀喀湖的湖底位置,应该能够以潜水方式发现一些史前文明的遗址和文物。学者波士南斯基教授实地考察记录了一些资料:“在冲积层中,我们发现一些沼生植物和人类的骨骼混合在一起,而这些人显然是死在大洪水中……此外,我们还发现一种古代鱼类的骨骼,和人类的遗骸共同埋葬在冲积层中”[25]。“发现成堆的石雕品、器皿、工具和各式各样的器物,这些东西经过一番剧烈的震荡,全都破碎成一团,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只要在这里挖掘一条两公尺深的壕沟,你就会发现,洪水的威力是如此的可怕。它结合地震的力量,将人类和各种动物的骨骼送到这里,跟陶器、珠宝、工具和各种器皿掺混在一块……一层层冲积土覆盖着整个废墟,沙砾中混合着的的喀喀湖的贝壳[26]。”这就是地球翻转的超级巨浪的科学效应。
2、根据《圣经·创世纪》中的记载,为了惩罚堕落的人类,上帝制造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只有诺亚乘坐着他的方舟,带着他的家人和一些无辜的动物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大雨不停的下了40个昼夜,雨停后,诺亚方舟在汪洋中飘浮了整整7天,“最后停泊在亚拉腊山脉”。实际的亚拉腊山的确是存在的,它位于土耳其、伊朗及哈萨克斯坦三国的交界处。科学界是不相信神创说的,可是面对着在3000多米的高山上确实发现的大洪水的证据,科学又有一点束手无策的尴尬状态。在这个问题上,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的自然现象的发现,可以以王牌的气势,帮助科学在神创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地球翻转时的巨浪有3000多米高,把的的喀喀湖都灌满了。那么高的海浪还能够有船在惊涛骇浪中成活吗?应该这样去考虑:巨浪卷起所有夹带在浑浊波涛中的东西,包括破船断桨、陆生的生物尸体(包括人)和植物、海生生物、原来几百年或几千年以来沉积的泥沙等等,先是洗劫平原和低地,然后是丘陵区,当其飞扑到高山区的时候,它将毫不吝惜地用海水洗涤山峰,并且把低地用海水和夹带物填满,把破船和尸体及泥沙丢弃在高山上。所以,可以在亚拉腊山脉上找到若干处沉没的、而不是停靠的“诺亚方舟”!从记录了大洪水的沉积物比较详实和准确的角度看,从记录了世界性的毁灭史前文明的大洪水的实际资料方面看,应该肯定“圣经”也有正确的部分。那些残留的船板应该是前一期史前文明存在的最好证据。既然超级巨浪可以长途奔袭,并冲高飞扑到亚拉腊山脉上,那么黑海、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等很有可能,是地球翻转时掀起的超级巨浪,留在大陆上的大海的小崽崽,就象的的喀喀湖一样!笔者相信进一步的科学考察将会证实这个预测。
3、亚洲贝加尔湖的生物群特殊现象问题。贝加尔湖在亚洲的中部距离大海2000公里的内陆。“贝加尔湖是淡水湖,但湖里却生活着许许多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海螺、海绵、龙虾等。贝加尔湖底还有l~1.5米高像丛林似的海绵,这在其他湖泊里是找不到的,奇形怪状的龙虾就藏在这个丛林里。一般鲟鱼都生活在沿海,而贝加尔湖的鲟鱼却已经完全变成淡水鱼了。[6]”可是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也不咸,为什么会生活着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呢?对此,科学家们作了种种推测,从18世纪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用10多种文学,在20多个国家里出版了2500多部有关贝加尔湖的著作,依然没有寻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可是根据前边的论述,它的奇异现象产生的原因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了。不仅仅如此,在乌克兰发现的被掩埋在40米以下深处的金字塔的现象[27],以及美国学者在黑海底下发现的古老的先民村落[28],都应该是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导致的浑浊的大洪水灾难的最好、也是最及时的注释。
4、玻利维亚的充满隐秘的城市蒂华纳科城是个谜一般的城市,它位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离任何地方都很远。号称“世界考古最伟大发现之一”的“太阳门”就在蒂华纳科城中。“这是一座用一块巨石雕成的建筑,约有3米高,5米宽,整块石雕的重量估计在10吨以上。雕刻在太阳门上的一群风格独特的动物图像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已经绝种的生物。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其中一种生物已经被辨识为“剑齿兽”。这是一种三趾两栖哺乳动物,身长大约2.7米,肩高l.5米,模样酷似犀牛与河马杂交生下的一种体型矮胖粗短的动物。……因为当时的工匠显然是根据实物雕刻太阳门上的剑齿兽图象。这些图像显示,蒂华纳科古城有资格被称为一本记录古代珍禽异兽的图画书。这些动物虽然已经绝种,却永远保藏在石头艺术中[29]。门楣横饰带上未完成的图像显示,有一天灾祸突然降临,迫使“正在为作品做最后润饰”的雕刻家,“匆匆抛下凿子,逃之夭夭”[30]。这个悲惨的日子也记录在石头上,人类的旷世艺术杰作“太阳门”,毕竟没有全部完成。按照当时的实际生物生存的年代可以确定,那些雕刻工匠生活在公元前11000年左右,就是地球翻转的突发灾难,洗劫了那些文明和雕刻工匠,也同时抹去了那些现在已经绝灭的物种。玻利维亚的帝华纳科古城和太阳门遗迹毁灭于发生地球翻转的公元前11000年左右的秋季的某一天。
5、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教授罗伯·修奇(Robert Schoch)博士,于1992年度美国先端科学协会的年会中,对不同学科的专家发表他的研究成果。他再度指出:“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和沟渠受到风雨的侵蚀。有的地方,至少在部分墙壁上,侵蚀痕之深达2米左右,使得外观看来蜿蜒弯曲,好像波浪一般。……因此,我要在此提出我的看法:我认为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和周围墙壁上的波浪纹,是从非常古老的时代,一个基沙高地上雨水多、温度高的时代残留下来的痕迹[31]。”地球翻转的反向推演,说明了在最近一次地球翻转之前,整个地球处于两极近于赤道、全球海面上升、中低纬度常年无冬、温暖多雨的气候状态。地球翻转论给狮身人面像的被溶蚀提供了气候上的支持。
据东方网2001年2月22日消息: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发现一处钟乳石溶洞群,是中国北方地区纬度最高的石灰石溶洞,属喀斯特地形,这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罕见。如果单独用现在的气候带的观点去分析,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可是按照地球翻转的观点,只要地球自转轴现在的北极处于低纬度地带,就是在南极和北极极圈内,也可以发现灰岩的溶洞发育现象。
金字塔船[32]是和“诺亚方舟”一样的科技水平制造出来的、可以在大海里劈波斩浪的航船。只不过金字塔船被完整地保存在埃及吉萨高地的地下,而诺亚方舟则被地球翻转的海浪,打碎在风口浪尖上,掩埋在亚拉腊山脉上的风暴潮沉积物中。二者殊途同归,一起证明了史前文明曾经有过辉煌的科技文明。
6、从古地磁学中可以知道,地球地磁场极性反转即磁北极转变为磁南极、磁南极转变为磁北极是反复发生的。这种反复发生的事件具有同时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磁性转向是遍及全球的,并不受区域和环境的制约。地磁极倒转并不是地球的内核在外核以及地幔中间,象精雕细刻的多层象牙球一样,可以相对发生大幅度旋转。而是地球内核的异常运动已经达到了,会破坏地球质心的原有平衡时,地球翻转就会发生。既然古地磁极性倒向已经为世界承认,与其正相关的地球翻转经过笔者论述之后,学者们经过激烈反对和痛苦思考之后,或迟或早都能够得到承认。二者的组合解析,将能够完整地标定地球在地质历史期间的翻转运动。新的地质学的架构中,不能够缺了这一个最重要的地球的天然运动状况。
20世纪50年代海洋地球物理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海底条带状磁异常,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科技进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海洋地壳为什么会形成如此规模、如此规律的磁异常条带?洋中脊裂谷的岩浆溢出,不能够推动几千甚至上万平方公里的巨厚板块克服摩擦和阻力发生运动。全球性的裂谷活动和统一步调的岩浆溢出,应该由全球性的脉动性运动才可以导致发生。地球翻转的自然运动给出了这种可能性。板块运动的原始驱动力,很可能来自于地球翻转的全球性大变动。
岩脉中有多期次充填现象,还有交切和穿插现象。那肯定是岩浆或残余岩浆在活动。促成其上穿和运移的初始动力,是否来自于地球翻转的地壳应力变化呢?构造裂缝应力性质的转换有没有地球翻转的周期性作用影响?断层运动的多期次脉动性是不是地球翻转的影响?同样的道理,成矿构造的多期次活动是不是地球翻转的影响?内生地质作用的脉动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与地球翻转的不均匀周期是否有因果关系呢?在那一种尺度上才是真正的同步行为?

六、结语

地球作为失重状态下的天然卫星,它的自转轴是可以发生突发性的快速翻转的。最近的一次地球翻转运动,发生在公元前11000年、距今13000年前的北半球秋季的某一天;地球翻转时自转轴运动的线速度达到2000公里/小时左右;地球翻转的路径是地球上的某一条经线方向;地球翻转的幅度大约在80-100度之间,每一次都不尽相同;地球翻转的周期有长有短,很可能是以“万年”为参考计量单位的、不定期的普遍行为。
每一次地球翻转运动,就是地球上生物界的一次大劫难;也是地球表层无机界的一次大动乱和大调整;对于地球深层也同样是一次大扰动。正因为发生了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极其强烈的异常变化,必然给生物圈带来难以估量的天灾,也曾经给人类的文明带来过灭顶之灾。本期文明依然受到地球翻转运
动的潜在的危险威胁!
全人类团结起来!我们应该以全球科学的发展,去应对未来的全球死亡的危险



人们只看到他想看到的世界。在历史观上也是如此。现代人的历史观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则充实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历史唯物论的内涵。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考古学家寻找从动物到人的“类人猿”的环节,然后用自己的推理把星星点点的考古资料联系起来,这就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科学进化史观。然而,科学进化史观无法解释在地球上发现的大量的超越当时技术水平的考古资料,比如:20亿年前非洲被运用过的铀矿,三叶虫上的人类足迹,矿石、煤块中的钙化了锤子的木柄,钙化了的人类手指,印度纯度极高的铁柱子等(这些网上都有照片)

  

 《光明日报》曾报道了湖南省澧县天目山森林公园发现的包裹在石头里的多种金属成分的类似汽车火花塞的人造物的事情。根据柏拉图的记载的来自古埃及的传说,大约在1.2-1.3万年前,在大西洋中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因火山爆发,沉到大西洋中,有一部分人逃到古埃及。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神州,远古时代有一个“人即神”的时代。按照佛教的宇宙观,宇宙不断地成住坏空,在成劫欲界人类文明生成发展,在欲界坏劫人类灭亡,在世界坏灭时,人类中相应的天道宗教流行,修德升华,随着下层世界一层层坏掉,人类一层层相应升华到高层天界,在空劫,色界天光音天以下全部坏灭。此届文明是从光音天天人下来的。当新的大劫开始,地球生成的时候,光音天的天人以光的形态飞到地球上,后来因为食“地味”,身体粗重,光芒和神通消失,被迫留在地球上。然后有了男女之别,逐渐有了私欲,有了私有制。文明不断地在发展与毁灭中轮回。

 

  下面这段文字是2005年我打印《光明日报》上的文字,发表在一个论坛上,后来这个论坛被封:刚才我搜到别人转帖的文字:http://www.bu5.net/bbs/dispbbs.asp?boardid=14&id=1116&star=1&page=11

  《光明日报》:工程师董妙先提出多四季学说

  递条子 发表于 2005-9-1810:34:32

  作者: 如此而已

  标题:<光明日报>:工程师董妙先提出多四季学说

  跳出太阳系,论证宇宙地球变化规律

  工程师董妙先提出多四季学说

  专家认为论在解决天地生关系问题上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光明日报》1993年5月5日,星期三

  本报讯(记者唐湘岳、湖南工人报记者何平)洪涝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出现是否有规律可循?全球变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宇宙开发事业如何避免盲目行动?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解答这些难题。我国湖南一位名叫董妙先的工程师,在他的自然科学专著《多四季论》中,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多四季论》的中心内容是:地球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地球公转,形成小四季,周期为一年。在地球参与太阳系,围绕太阳系和近星系的质心公转,乃至围绕银河系的银心及更大星系公转时,由于与不同强度的热源距离、辐射角的变化而形成多种不同周期不同程度的大中小四季变化。较大四季中包含着若干较小四季,较小四季的冷暖程度由它处在较大四季中的哪一个阶段来确定。这个规律对地球适用,对整个宇宙其他兴起都适用,并由此引起生物圈周期性地从一个星球转移到另一个星球。

  由于太阳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的在宇宙中的运转而形成的大四季周期性恶劣气候的巨变,造成生物周期性的大灭绝,地球上曾经经历过许多次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周期性地循环进化过程,这就是多四季学说中的“生物循环进化论”。

  生物圈还因此周期性地从一个星球转移到另一个星球,又周期性地像候鸟回归那样。回到原来的星球,这就是多四季学说中的“生物圈星际循环转移论”,也称作“宇宙候鸟回归效应”。

  人类也是受生物循环进化规律支配的。人类进化的过程在经过每一个残酷的特定夏季和特大冬季极其恶劣的气候的灭绝和驱赶后,当大地复苏时又会循环往复地进行,这就是多四季学说中的“人类循环进化论”。

  多四季论的理论基础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他的立论根据是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公认的三大科学事实,即天体做多层次的周期性的运转;气候呈多层次地冷暖周期性地变化,冷暖之间有过渡期;生物周期性大灭绝。

  多四季规律揭示,天文、地质、化石等各方面大量的证据也表明,地球上曾经经历过许多不同周期的四季变化。有一年及数年的小四季,一有500年、2,000、上万年的中四纪,还有长达500万年、26,00万年、2.3亿点(太阳绕银心运动的周期),多种不同周期的大四季,乃至有许多周期更长的特大四季。

  科学上的许多难题都可以在多四季论中找到答案。多四季论认为,由于各类小星体如行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呈周期性变化,地球的地轴成周期性变化,由此形成的小四季变化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出现的重要原因;掌握了小四季规律,人类将可以趋利避害,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兴便难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现在正处在某个中四季的冬末春初阶段,其中虽然包含了“温室效应”的因素,待其主导作用的是太阳系正以20公里/妙的速度向恒星团吴仙星座靠拢,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各地冰川将逐渐融化,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不可遏制,人类在沿海进行大规模建设时应考虑这个因素。

  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超越当时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史前文明遗迹与遗物,是因多四季变化而进化的上元地球人或外星人创造的。最近,在湖南澧县天供山森林公园发现一块三点四亿年前生成的“石包铁”奇石,石中镶嵌着两个金属圈(本报4月22日四版曾作报道),如果经过检测后证明他是人工制造物,它将成为多四季论中关于生物、人类循环进化的有力证据之一。

  《多四季论》在武汉出版以后,社会各界产生强烈反响。在教育界,从研究生、大学生到中小学生,从教授、讲师到中小学教师,争相购阅此书,纷纷留言、致信。在科技界,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高度评价说,多四季论“第一个跳出太阳系圈子,全面考察和论证宇宙、地球变化规律,很有创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南工业大学教授陈国达高度评价多四季论在解决天地生关系的问题上,“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工博士、湖南省科委主任陶敏,称赞它“对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均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以目前流行的‘温室效应’具有更高层次的价值”。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历史系教授爱德华?麦科德认为,多四季论“应引起全世界专家学者和所有人的高度重视”。一些联合国的官员看到《多四季论》和,认为它是一部“重大的科学创著”。我国出版界正在联系购买《多四季论》的版权。

  今年46岁的董妙先在湖南省衡东县沣塘水轮泵水电站从事教育工作。他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和物理专业,从小就养成了喜欢观察自然现象的习惯。从小学到大学,他除了坚持学好各门功课,还广泛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一切实地考察过我国南北地质差异和气候变迁情况。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董妙先终于创立了多四季学说,在1991年九月向世人公布了他的成果《多四季论》。

  《多四季论》是董妙先内部即将出版的著作《波宇论》中的一部分。在《波宇论》中,董妙先提出22条揭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本质的定律,多四季论是其中的第16条。

  《上元地球人或外星人是否存在?澧县奇石“石包铁”有望解谜》《光明日报》4月22日四版

  本报讯(记者唐湘岳、湖南工人报记者何平)湖南澧县天供山森林公园最近发现一块“石包铁”奇石。这块距今大约3.5亿年的混质细砂岩中,镶嵌着一大一小两个管状金属物。经检测发现,其金属物含有26种元素,其硬度10分罕见。专家认为:如果这块岩石中的金属物是一种在岩石生成之前就存在着高强度铁制合金,那么就证明了我国湖南学者董妙先提出的多四季理论中关于生物、人类循环进化,生物圈星际循环转移和存在上元地球人或外星人的观点是合理的。

  石头被发现时为灰白色,3公斤。两个金属圈均呈不规则圆形,明显凸出石面,有受挤压变形痕迹。大圈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分别为33毫米和29毫米;小圈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分别为失10毫厘和8毫米。两圈均未穿透岩石,嵌入深度尚不清楚。

  地质矿产部湖南省中心试验室通过光谱半定量分析发现,技术物理含有铁、钨、钼、镍、钒等26种元素,其中铁含量大于10%,钨和钼的含量分别为千分之二和万分之三,镍和钒的含量分别为万分之一点五和千分之二。金属物强度非常高,以至于在检测取样时折断了三类高碳钢钻头。该实验室技术负责人高维宝高级工程师说:“从其形状、强度和铁、钨、钼、镍、钒的比例大来看,它很可能是人工制造金属物。”

  天供山森林公园与常德市羊耳山煤矿3。5公里,属矿区勘探范围。1993年3月30日,该矿地质工程师王世斌、汤珍宝等到发现“石包铁”奇石的现场考察。客人肯定它出自发现而非从外地携带而来,两个金属圈不是折断的钻头,金属物镶嵌在里面不是由于人为的挤压旋转等方式嵌入的。岩石为混质细砂岩,初步判断形成于2.5亿~3.5亿年以前。考察结果令这位地质工程师大惑不解:“如果排除了由于沉积造成的铁制结构这种可能性,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两个人工制造的金属物大约有3.5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

  围绕石中金属物是人工制造还是自然生成的这个问题,地质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有40年钻探经验的工程师李志祥说,它可能是原始人用管状陶瓷或铜器具边冲击边旋转,但因为工具落后,仅在岩石上留下很浅而又不规则的凹痕便放弃了努力,护栏流水将附近的金属元素带到这里填充了凹痕,所以形成了金属圈。地质高级工程师钟泰山认为,人类掌握制陶和冶炼技术时间不长,在几千年道一万年的时间里沉寂这样多、这样硬的金属物不大可能。他认为“石包铁”很可能是与岩石一道产生的同生沉积结核,或者是在岩石生成以后产生的后沉积结核,例如贝壳、海百合和动物骨骼钙化石,由于流水冲刷带走骨骼钙化石物留下圈状凹痕,然后再度被金属元素填充形成圈状金属物。

  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博士林舸和研究员刘顺生认为,这可能是自然生成的以外,也不排除是外星人和上元地球人留下的人工制造物,但要经过严格的科学检测后才能下结论。

  一个民间科学家的惊世宏论

  ★六年前,<<光明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他的多四季学说,董妙先由此一举成名★

  湖南省衡东县洋塘水电站,是湘江支流米诃上的一个小水电站,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水电站里,住着一位身世坎坷而又名闻天下的工程师.他叫董妙先。(现为高级工程师).我国著名大地学专家鄂栋臣教授这样评价:"他是第一个跳出太阳系圈子全面考测和论证地球,宇宙变化规律的人".

  一年有四季,这是小孩都知道的常识.那么地球经历的季节变化是不是只有这个一年四季的变化呢?经过30多年潜心研究后,董妙先提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四季学说.他在<<多世纪论>>中认为:根据天文,地质,化石等各方�大量的证据证明,地球上曾经经历过许多不同周期的四季变化.有一年及数年的小四季,也有500年,2000年,上万年的中四季,还有长达500万年,2600万年,2亿多年的大四季.乃至有许多周期更长的特大四季.

  他指出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形成小四季,周期为一年.在地球参与太阳系,围绕太阳系和其近星系的质心公转,乃至围绕银诃系的银心及更大星系公转时,由于与不同强度的热源距离,辐射角变化而形成多种不同周期,不同程度的大,中,小四季变化.

  较大四季中包含若干个较小四季,较小四季的冷暧程度由它处于较大四季的哪个阶段决定.这个规律对地球适用.对整个宇宙其他星球也适用.并由此引起生物圈周期性地从一个星球转移到另一个星球.他在多四季论学说中,总结出三个规律:

  1.生物循环进化论,

  2.生物圈星际循环转移论,

  3.人类循环进化论.

  1991年7月,董妙先的<<多四季论〉〉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14万字的自然科学论著一问世,竟使武汉读书界掀起了一个"多四季论"热,此书也且迅速从武汉辐射到全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1991年10月武汉大学邀请董妙先回母校为数千师生作了专题讲座.

  新华社就此学说的问世播发了通稿.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也先后报导了这一学说.董妙先这一理论开始受到科技界关注.

  中美两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人类学泰斗贾兰坡说:“道破天机多四季”。

  <<光明日报>>也就此刊发了众多人士的评价:

  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南工业大学教授陈国达评价:“多四季论在解决天,地,生关系问题上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湖南科委主任,理工博士陶敏评价:“它(指多四季沦)对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爱德华.麦科德认为:“多四季论应引起全世界专家,学者和所有人的高度重视”。

  一些联合国官员看到<<多四季论>>后,论认为它是一部"重大的科学创著”。苦心钻研数十年,董妙先至此一举成名


  1817年,考古学家Henry R. Schoolcraft和Thomas H.Benton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块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的脚印,长约10.5英寸,脚趾较分散,脚掌平展,与长期习惯于不穿鞋走路的脚印相近。脚步强健有力,脚印自然,各种迹象均表明:其压痕是在岩石很软时踩上去的。据鉴定,这块石灰岩石板有2.7亿年的历史[i]。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 Glen Rose的拉克西河(P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指恐龙脚印上。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法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手柄还紧紧留在铁锤的头上。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96.6%的铁,0.74%的硫和2.6%的氯。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现在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生活在同一时代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38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类人动物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二点五亿年历史。更早一些时候,有人在美国圣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岩石上,曾发现过一对人类脚印。据地质学家判断,这块岩石约有二点七亿年历史。最为奇特的发现,是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业余化石爱好者米斯特于1968年6月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他叙述说,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本一样打开,我吃惊地发现,一片上面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几个人穿着便鞋!”之后,1968年7月,地质学名家伯狄克博士亲往羚羊泉考察,又发现了一个小孩的脚印。1968年8月,盐湖城公立学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华特,又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同一块岩石中发现了两个穿鞋子的人类足迹。所有这些发现,经有关学者鉴定,均认为令人无法怀疑,是对传统地质学的严重挑战。犹他州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馆长马迪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那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也没有可以造成近似人类脚印的猴子、熊或大懒兽,那么,在连脊椎动物也未演化出来之前,有什么似人的动物会在这个星球上行走呢?”三叶虫是细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与虾蟹同类。在地球上存在时间从6亿年前开始,至2.8亿年前灭绝。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与之相比,很短,至于穿上像样的鞋子不过三千多年。这一切,又该作何解释?

  核反应堆原子能技术是人类近几十年中才开始掌握的一门高科技技术,而在非洲,却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考察,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个区域约五百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而人类只是在几十万年之前才开始使用火。那么,是谁留下了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是外星人的作品,还是前一代地球文明的遗迹?

  矿石中的人造物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

  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

  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个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用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誉为“精美绝伦”。

  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

  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均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

  1891年,伊利诺州摩里逊维尔镇的柯尔普太太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

  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强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

  不可思议的史前文明遗迹

  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约750英里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以南40英里处,有一个叫派恩的小岛。岛上有四百多个像蚁丘似的古怪古冢,用沙石筑成,高8至9英尺,直径300英尺。古冢上寸草不生,古冢内也找不到任何遗骸,只在3个古冢中各发现一根直立水泥圆柱。在另一个古冢中发现有两根并排的水泥圆柱。这些圆柱,直径从40英寸至75英寸不等,高40英寸至100英寸。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检验法测定,这些圆柱是公元前1095年至5120年间的东西。是谁在人类发明水泥之前就已使用水泥了?这些圆柱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在附近找不到任何有关的人类遗物?在南美发现一个秘密的隧道系统。这个隧道系统的秘密入口处由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把守,一直通向250米深的地下。隧道内壁光洁平滑,顶部平坦。其中有几处宽阔的厅洞,竟有喷气客机停机库那么巨大。在一处宽153米、长164米的大厅中,放着一张桌子,7把椅子。这些桌椅不知用何种材料制成,像石头又不冰冷,像塑料却坚硬如钢。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及南卡群岛一带海底,人们发现一条路面宽阔的平坦大道。潜水艇安上轮子后可以像公共汽车一样在大道上行驶。

  

  超时代的技术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珍藏着一张奇特的古代地图。这张古地图是18世纪初发现的,看样子是一份复制品。地图上,只有地中海地区画得十分精确,其余地区,如美洲、非洲都严重变形。然而,当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惊讶地发现,这张古地图其实是一张空中鸟瞰图。同阿波罗八号飞船所拍摄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这张古地图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样。地图上美洲、非洲的变形轮廓线,同阿波罗飞船拍摄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古地图上还绘出了南极洲冰层覆盖下的复杂地貌,同南极探险队在1952年用回声探测仪对南极冰下地形的探测图毫无二致。是什么人在远古时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摄的高技术?南美喀喀湖高原,古城第阿瓦拉克神秘的废墟,有一座用整块红色砂岩雕刻成的巨大神像。神像上刻有一幅完整无缺的星空图,以及上百个符号。考古学家多年研究,终于破译了星图及符号。他们认为,这幅星图所描绘的是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那些符号记述的是极为深奥的天文知识。这些知识是现代人类所未掌握的。数万年前居住在南美喀喀湖畔的古人类,又怎样掌握了超过现代人类的天文知识?更为奇特的是,1921年在非洲赞比亚,人们发现了一个古尼德人的头骨,头骨左方有一个边缘平滑的圆孔,这圆孔唯有子弹射击才能形成。而据考证,古尼德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有7万年。当时的人类,才刚刚学会使用石斧!

  还有,在巴格达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学家发现一组两千年前的化学电池,他们仿造古电池成功地获得0.5伏电压,持续工作了18天。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电池,是公元1800年发明的,距今不到200年。在埃及金字塔中,考古学家们从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发现一颗人造心脏。现代医学研制使用人工心脏不过十来年历史,而木乃伊的这颗人造心脏却在5千年之前,就已通过精密的外科手术安进一个男孩子的胸腔!

  是否存在着史前超文明

  以上种种超文明不解之谜,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一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相信后一种解释,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也有人认为,前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地球的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当然,这些仅是一家之言,或者说仅是一些猜测。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谜,倒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探索……

  圣经中的谜团

[转载]视频:最近一次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与史前文明
  《圣经》是世界上发行最多,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它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著作,也是古代中东地区特别是犹太民族的一部详细的编年史。《圣经》这个名词是公元四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约翰?克里索斯通取的,他把犹太人所有的圣书统称为《圣经》。在《圣经》中保留了众多的犹太民族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这些传说往往带有某些神话色彩,人们曾经以为那是古代人想象力的产物。但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重新审视《圣经》,竞发现在这些神话和传说之中,包含着某些超越时代视野的真实记载。

  《旧约?以西结书》第一章至第三章中以西结的一段描述,被认为是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最早记载之一。那是在犹太人的约雅斤王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撤掳走之后的第五年(即公元前592年),天上出现了一具奇异的“飞行器”,降落在迦勒底(今属伊拉克)的迦巴鲁河边,以西结写道:“我观看,见狂风从北方刮来,随着有一朵包括闪烁的大云,周围有光辉,从其中的火内发出路像光耀的精金。”能够扇起狂风,能发光,能喷出火焰,这是一种什么飞行器呢?下面以西结又说:“又从其中,显出四个活物的形象来。他们的形状是这样,有人的形象,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他们的腿是直的。脚掌好像牛犊之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行走并不转身,俱各直往前行。……活物往来奔走,好像电光一闪。”以西结观察得相当仔细,他并没有说他们是“人”。这些“似人的活物”到底是什么?是戴有宇航盔、身穿太空装、系着飞行装置的外星生物,还是受某种摇控指挥的太空机器人?

  以西结又有如下记载:“……活物的脸旁,各有一轮在地上。轮的形状和颜色好像水苍玉。……好像轮中套轮,轮行走的时候,向四方都能直行,并不掉转。四个轮轱周围满有眼睛。活物行走,轮也在旁边行走。活物从地上升,轮也都上升。”这是某种碟形或螺旋桨式飞行器吗?那轮辊上的眼睛是不是飞行器的舷窗呢?随后以西结“又听见一位说话的声音”,声音告诉以西结,要他按上帝的差遣,对本国子民传渝。他被带上飞行器,飞行器起飞了:“我又听见那活物翅膀相碰,与活物旁边轮子旋转震动轰轰的响声。于是灵将我举起,带我而去.……”飞行器把以西结带到他的流放同胞居住的地方提勤亚毕,以西结在他们中间“忧忧闷闷地坐了七日”。以西结的经历是一次乘坐不明飞行物的经历吗?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布卢姆里希对以西结提供的飞行器进行了思考和计算,并写成了一本名为《天穹开处》的书。他认为,以西结描述的飞船有着非常可信的程度。几十年内,人类的技术就能够制造出那种飞船。

  《圣经》中另一段引起很多人兴趣的描写,是《旧约*创世纪’第十九章》,上帝要毁灭所多玛和娥摩拉这两座罪恶之城。他派了两名天使来通知罗得带着全家逃离这里。天使带领罗得家人出了城,对他们说:“逃命罢。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他们逃出之后:“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田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玛、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那两名天使为什么要对罗德家人强调“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

  上帝用什么武器,能够在瞬间把两座城彻底毁灭?罗得的妻子回头一看为什么会带来灾难?那两座被毁灭的城市为什么会姻气上腾?直到1944年广岛和长畸被美国的原子弹炸成废墟之后,有些人重看这段文字,才顿感恍然大悟:只有原子弹才能一下子毁灭整座城市,只有原子弹爆炸的光辐射才能对看它的人造成致命的杀伤,只有逃离平原才能避开原子弹爆炸时冲击波的危害,只有原子弹的爆炸才能形成那冲天而起、从遥远的地方都能看到的烟云。古代人讲到神灵降下的灾难时,可能想到大火,可能想到雷电,可能想到洪水和瘟疫,但很难说他们能准确地凭空想象出某种高科技武器!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感谢远古时代那些犹太民族的先知,他们忠实而具体地记录下了那些当时他们还并不理解的事件,使今天的人们面对着这一切时,能够重新思考。

   沉没海底的城市──日本与那国岛海域遗迹

  半个世纪前,在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Yonaguni)南端,潜水员们在海底潜水时发现了人造建筑物的遗迹,包含被珊瑚覆盖的方形结构物、巨大带棱角的平台、以及如街道、楼梯及拱门状的建筑等。这可说是一座像是祭坛之类的古城遗迹,其范围东西长约200公尺,南北宽约140公尺,最高处约达26公尺。


地球上最古老的血肉之躯《科学画报》2000年第4期出版
纪伟国

1991年9月19日,一对德国游客西蒙夫妇正好在奥地利与意大利边境附近的阿尔卑斯山上漫步。突然,他们看见从冰雪中冒出来的一小部分头颅和双肩。夫妇俩起先还以为是被人丢弃的木偶玩具。后来他们确认这是一个真人,马上想到可能是一起意外事故或者一件刑事命案的受害者,于是叫来了警察。一位警察奉命来到3160米高处的奥地利和意大利边境,并使用气锤将“冰人”从山上搬了下来。经过一番周折,才搞清楚这起“命案”发生已经有50个世纪了。西蒙夫妇发现的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血肉之躯
5000年前……
5000年前的一天,他在高山山顶要隘深谷处的岩石中停了下来。我们无从知道他为何来到这高山地带。也许他是个牧民,赶着自己的牲口去南部过冬;他也许是个商人、巫师、探矿者或流浪汉。
他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凝视着山下的山谷。北面那座山看上去极其可怕,一条冰川流向深山峡谷,汇入咆哮的河中。南面那座山似乎要安全些,在秋日的月光下,山上是一团团橙色的松针,一条小溪缓缓地流向一大片绿色的草地。他在一处凹地内跪了下来,打开白桦树皮盒子。里面是用绿色树叶小心包裹着的几根木炭。如果不是在这么高的地方,他本可以用这些木炭燃起篝火,但此时是在几千米的高峰,任何木材只能当作引火材料。一块野山羊肉也许是早些时候捕杀的,另外,他还有一点浆果。
这人约二三十岁,身高1.58米。他的衣服是用兽皮做成的、帽子是用草编制的,皮鞋内塞满了草,为的是遮挡严寒。衣服里面的皮肤上刻着图案,也许是一种纹身——他的背部下方有几道平行的蓝色线,左膝盖背面画有十字,右脚踝上也有条纹。他手里攥着当时男子拥有的最有价值的斧头。
他抬头凝视着我们现在把它叫作阿尔卑斯山的山脉。似乎是出了什么事。这个熟悉这一带山脉和人的熟练而又孤独的游人遇上了麻烦。也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也许是他所带的食物太少无法维持遥远的路途,也许是某种疾病耗竭了他的体能。他将自己随身所带的物品一件件放在身边的石头中。随后在凹地中间的大石头上躺了下来,他向左侧躺着,他睡着了。这人就此再也没有醒过来。厚厚的积雪覆盖了他。虽然这是5000年以前的一幕,但是他躺在冰雪中,始终保持着被冰冻时存在知觉最后一刻的姿势。
睡着的史前人
冰人很快被命名为“奥茨”,这是根据他死时所在地的北部山谷命名的。这是自本世纪1922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木乃伊图坦卡蒙法老被发现以来,最能激起全世界人类想象的一具尸体。在几个月之内,有关奥茨的T恤衫、珠宝和流行歌曲应运而生。
一时间,对“奥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一位记者坚持说,冰人是一个恶作剧,是有人将英国博物馆中的埃及木乃伊偷出来放在冰雪中的。一个德国妇女声称,她正在撰写一本她和奥茨梦中幽会的书。由于冰人和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不同,可以认为冰人一直处于冷藏“保鲜”状态。一些妇女甚至提出,她们想怀上用冰人精子授精的胎儿。与此同时,全球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冰人的发现感到兴奋不已。尽管起初人们认为这具尸体的时间是在4000年以前,但却被视作人类迄今发现保存最早、最好的木乃伊,相比之下,图坦卡蒙法老的年代几乎是在冰人晚了1000年。
这个冰人是阿尔卑斯山冰川中被挖掘出的年代最早的尸体。以往发现的类似尸体只有400年左右的历史。3160米的死亡之地是目前欧洲发现的、最高处的史前人。同样,在这样的高度发现篝火灰烬也是第一次。
冰人身高1.58米,头发黑色,呈卷曲状,长度中等,蓄须,年龄在25~40岁之间,死亡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他身边的各种物品几乎都存在奥秘,具有考证意义。他身上的神秘符号如背后的平行线引起考古学家的兴趣。他们想知道,用皮带穿起来的石板是否是一种护身符。皮带上可能还有一只急救盒。冰人身上的纹身标记可以说明他的精神生活。科学家对此十分好奇,因为在1000年以前的木乃伊身上从未发现过纹身。冰人的纹身与现代水手或骑手的纹身不同。冰人的纹身一般在身体隐蔽部位,即在背后下部、膝盖下面和脚踝上,并不向人炫耀。他或许认为纹身可以为他提供某种超自然的神力保护。冰人的左上臂被折断了。这种损坏也许是工作人员将他装入棺材时造成的。
冰人另一只手的手掌张开着。掌心和手指之间的空间恰似斧头的手柄状。将他从冰雪中挖出来的工作人员即使再粗心也会发现这一点,难怪人们传说他是紧攥着斧头而死的。
“4000岁”还是“5000岁”?
斯平德勒说:“我一看就知道,这具尸体是4000年以前的。”实际上,这位考古学家的自信心来自于斧头的斧刃。斧头告诉他,冰人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上下不会相差200年。于是,人们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冰人。在大学解剖学院韦纳·普拉兹的负责下,木乃伊被保存在-6℃、相对湿度98%的冰库内,这与冰人被发现时的自然条件一样。普拉兹下令,冰人每次搬离冰库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只能作科学研究。自此以后,世界上最著名的报纸也不能破例打开那扇冰库大门。
然而,根据两个不同实验室的放射性碳分析,冰人所处的年代是在公元前3 500~公元前3 000年,要比斯平德勒极自信的最初断定早1000~1500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误差呢?  原来,斯平德勒是根据冰人斧头刀刃的形状确定时代的。因为早期青铜器时期的文物是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但是,研究结果证明该斧头的刀刃不是青铜。化学分析报告显示,这刀刃几乎是纯铜(两种金属看上去极为相似)。
这样,冰人就远远不是青铜器时期的游人。事实上,这个冰人是由公元前4 000年到公元前2200年中欧铜器时代的木乃伊。与此同时,冰人的归属也产生了国际争端。尸体虽然是由奥地利警察从山上搬下来的,但是勘测员确定冰人实际上死在意大利境内100米处。意大利要求奥地利归还尸体。经过长期的会谈,奥地利同意以后归还冰人。冰人尸体的保存是得益于地形环境。他死后不久,岩石凹地很快被冰雪覆盖,形成一个稳定的“袋囊”,冰川在他头上流淌了5000年。尸体碰到冰川通常会被冰雪运动压碎或撕破,人体组织和器官会裂变成面目全非的冰块。然而,这个冰人却成了天然木乃伊。露出地面的冰人保存完好,他的眼球毫无损伤。头脑和内部器官完好无损。冰雪压力使鼻子和嘴唇变了形,左臂向上翻。这是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尸体之一。冰人现在被存放在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冰库内,只有在科学家进行检查时才取出来。
复活
通晓人类学知识的艺术家约翰·古切根据现代科技提供的数据,重塑了冰人的半身像,展现了古代游人的真实神态。先用激光束扫描冰人的头颅,得到几千个三维坐标数据,输入电脑。接着,再找一位脸型大致和冰人相象的现代人头骨作为参考模特的三维图象平台,输入电脑。由于现代人的头骨没有表皮不均匀收缩的带来的小误差,冰人的头骨三维坐标数据就可以对应现代人的头像轮廓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作出修正。
随后他在丹佛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将电脑图象制作成塑料模型,雕塑出冰人头颅的复制品。随后加上塑泥复制出冰人面部,恰似魔术师让时光倒流一样,古切让冰人复活了。根据欧洲男子的解剖数据和自己的理解,按照编上号码的钉子图为面部添上了“肌肉和脂肪组织”。他制作了鼻部软骨组织,复原出破碎的鼻子和嘴唇(第2图)。确定了玻璃眼睛的位置。
最后,他用柔软的氨基甲酸巳酯制作出新的头部模型,点缀上饱经风霜的皮肤。具有鲜明特性的面部立刻显现了出来:宽阔的鼻子、突出的下唇以及突兀的下颏。最后再加上毛发。一副欲言启口的神态,冰人的眼睛非常警觉,似乎预感到凝聚在头顶的风暴,面临死神的逼近。
斧头和弓之谜
冰人携带着欧洲发现的最早的斧头——铜斧,斧上的缠包物和手柄完好无损。该斧刃的年代要早于在意大利北部雷梅戴罗索托墓地发现的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斧头。黑色的白桦树胶牢牢地将斧刃粘在生皮皮带紧紧包裹着的下面斧柄。斧刃作弄了斯平德勒,也让专家们感到迷惑不解。它是凹边的斧头而不是原始的平板斧。。冰人是如何在上面留下这样的凹痕的呢?欧洲铜器时代的专家们现在一致认为,冰人的斧刃属于典型的雷梅戴罗(Remedello)风格。雷梅戴罗是意大利南部阿尔卑斯山脉的墓地。但是,雷梅戴罗的时间是公元前2700年以后。根据冰人的放射碳年代,他怎么可能拥有几百年以后的雷梅戴罗斧头呢?这犹如中世纪武士的墓穴中发现了现代武器。冰人的衣服碎片被拼合起来。这工作看上去就像毫无希望的拼字游戏,碎片边缘凌乱湿润。这些碎片原先是由技艺娴熟的手精心缝制的。还有非常粗糙的修补处,这可能是冰人自己用草缝制的。
冰人留下的工具有梣木柄燧石匕首,其刀刃并不比箭头大多少,也许是用来切割兽皮或猎物的。匕首是在尸体附近被发现的,边上还有首次被发现的草编刀鞘。这些梣木柄的小燧石匕首遗迹与其他地方铜器时代的遗迹相似。但是,从没人见过这种编织得如此精致的存放匕首的草鞘。12根未完成的箭和无法拉开的弓也是一个谜。鹿皮的箭袋里面有2根用荚木制成的箭和12支未完成的箭,还有燧石头和羽毛。但是冰人的大弓却无法射箭。弯弯的6英寸紫杉木弓要比冰人还高,没有槽口,不能装弦。
包着14根箭的漂亮鹿皮箭袋也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这在铜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从未发现过的。有些工具就像是冰人昨天刚刚放在那儿的。比冰人还高的弓没有完成,用木头做成的扇贝看上去像刚刚砍削的。袋内所携带的燧石仍然有光亮的打磨痕迹。袋皮上甚至还有燧石、箭头划过的痕迹。在冰人的衣服碎片中发现了两颗很小的原始时代的麦粒。后来,又有一位研究者在他衣服皮毛的毛发中发现了相同的麦粒。这种麦粒只生长在低纬度地区。与此同时,因斯布鲁克大学的植物学家西格玛·博顿舒拉格率领的小组分析了冰人所携带的碳木。这些碳木是用阿尔卑斯山的各种树木制成的。这为我们研究冰人的家乡提供了证据:其中有一种树木生长在离冰人发现地朝南5~6小时路程,朝北至少是2小时路程的地方。这种植物证据说明,冰人有可能是来自南蒂罗尔的瓦勒塞纳尔斯。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位登山者是丢失或损坏了自己的武器,来这里收集制作新武器材料的。
也有人认为,他身上有纹身又携带着护身符和神奇的斧头,可能是位萨满教巫师,爬上山是与恶魔斗法的。最后,冰人还是敌不过恶劣的山区气候。因为,他的尸体没有骨折或疾病的迹象,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他是躺下后冻死的。在他头部附近发现的草编草帽无法抵御致命的严寒。


古物之谜

1967年4月10日,世界各国的许多报纸都报道了一条有趣的新闻:在美国科罗拉州古尔曼的“洛奇”矿山地下400英尺的银矿脉中,发现了人类的遗骸。与人骨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个4英寸的锤炼得极好的铜箭头。根据地质年代标准,这处地层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数百万年前人类就懂得炼铜吗?
1851年6月出版《美国科学》上有这样一段报道:人们在15英尺深的地下炸岩石时,发现的一个嵌在岩石中的金属花瓶。花瓶是锌和含有相当数量的银合金做成的。瓶身上有用银镶嵌的花束、人物和花环。做工非常精细。无论是地质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无法说出这个化瓶的来历。但从地质年代标准来说这一地层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
1891年6月9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莫利逊维尔市一个名叫卡尔普的妇女,在铲煤往灶里烧时,在一块分成两半的煤中发生一条金链。卡尔普太太以为金链是无意中掉进煤中的。然而,她很快发现这种想法不对,因为这条金链原本是裹在一块完整的煤中的,煤块裂开后,里面的金链才露了出来。这些煤是在石炭期形成的,也就是说,距今数百万年之前。
1845年,英国的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向“英国科学进步学会”提供的一份报告中说,英国北部的“卡因古抵”石场的花岗岩内发现了一枚钉子。据鉴定,这块花岗岩至少有6千万年历史了。按某些人的观点,6千万年前地球上尚无人类,那么所有上述种种古物,是什么人制造的?还有待科学的解释。

史前欧洲有黑人吗

   意大利的格里姆尔第山洞在本世纪一再成为考古学家关注的热点,并被大力发掘。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这些山洞居然有不少的考古地民,而每一层都显示着一种不同的人类生存时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这些山洞就被古代人当作藏身立足之地。目前从这些山洞里发掘出来的最早遗物居于旧石器时代,时间大概是公元前三万五千年左右,:这里发掘出的骸骨,属于克鲁马农人,也是欧洲大陆第一批真正的原始人。
然而在格里姆第山洞发掘的所有骸骨中,最令考古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两具史前的黑人化石。这两曲具化石一具是老妇,一具是个小男孩。她们合葬在一起,头顶上还有一块架在石柱上的保护板。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研究了这两具骸骨。根据她们头骨的形状、颜面骨的结构以及前臂的长度,她们属于尼格罗人种。通俗地讲,就是非洲黑人。
这个发现令考古学家们极为惊讶。人仍知道,尼格罗人一直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欧洲并没有黑人存在。据历史记载。直到1441年。葡萄牙海军军官安东尼奥·贡萨尔维斯在非洲里奥德奥罗海岸掳取了一另一女两个黑人,带回葡萄牙。后来贡萨尔维斯又和另一船队再去非洲。在那儿捕获了12名黑人,带回葡萄牙贩卖为奴。这是黑人被带到欧洲的最早记录。至于大批非洲黑人被贩卖到欧洲为奴,就更是后来的事了。可是这两具骸骨却属于三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如果那时的欧洲就有黑人在生活,那么他们是怎么采购呢?若说他们是史前欧洲的土著,那后来怎么又完全消失了呢?
历史似乎爱跟人类开玩笑,把人或事物放在他们不应该出现的时间和空间里,弄得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仍无法解释。

史前人类没有少年期从童年直接进入成年
大洋网   2001-12-0713:20:17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新的科学证据显示,史前人类并没有像现代人所有的少年期这样一个成长阶段,而是直接从童年期进入成年期。
  
  科学家们研究了"直立人 "的牙齿化石
  
  科学家们认为,我们的祖先之一"直立人"可能发展得更像类人猿,缺乏少年期。后来的人类进化出了少年期,以使儿童在成为成年之前有额外的学习时间。"直立人"在大约两百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部分地区,具有现代人类的许多特点,例如手臂较短。但对"直立人 "的牙齿化石进行的新的研究发现,"直立人"没有典型的少年期。
  
  对牙齿进行研究可以非常准确地推算出牙齿所有者的年龄,而牙齿的发育速度可以显示牙齿所有者进入成年期的速度。研究发现,"直立人"的成长发育与今天的类人猿非常相似:只花大约12年的时间就进入成年期。而现代人类却要花20年的时间才能进入成年期。
  
  看来,这种差别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如何使用我们的体积更大的大脑。对"直立人"牙齿化石所进行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类的少年期仅仅是在大约50万年前才进化出来的。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表示,因为"直立人"的脑部仍然像类人猿一样比较小,所以,"直立人"不需要一个像我们现代人类少年期那样的额外的学习期。

俄发现一亿年前人造地图(图)
  2002-06-11 10:49:39

  据俄《真理报》报道,俄罗斯拜西克省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著名科学家亚力山大·丘维诺夫博士日前在真理报网站上公布了一个惊人消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远古的乌拉尔山脉,存在过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他和他的研究机构在乌拉尔山脉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块远古时代的石板——一块用高科技机器制成的三维立体地图!丘维诺夫博士称,初步估计,该“三维地图”石板的年龄至少有1.2亿年。

  发现“古中国”象形文字?


图为发现神奇地图的乌拉尔地区。

  丘维诺夫博士道,“一开始,还没发现这块神奇的石板时,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在几千年前,是否有古代的中国人曾经居住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一带?因为我们在该地区的一些岩石上发现了一些像是3000多年前古中国的甲骨文一样的文字。我们通过研究所有乌法地区的档案资料,发现了一些18世纪末写成的档案笔记上,记载描述了200多块有象形文字和图画的远古时代的神奇石板。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这些石板可能跟古代中国在乌拉尔山脉的移民有一种莫名的联系。”

  “神奇之石”惊现地底

  丘维诺夫接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寻找这个远古时代的文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岩石上的图画和文字跟3000年前的那个时代毫无关系。在这些岩石上的图画中,根本一次都没有出现那个时代应该有的动物,譬如鹿什么的。我们先后组织了6个探险队考察了乌拉尔山脉无人区,终于在1999年7月28日,在地底下1.06米的地方,挖掘出了这个石板——我们称它为‘神奇之石’。这块石板长度是1.5米,宽度超过1米,厚度仅有16厘米,重量超过1吨。许多科学家参观这块石板后认为,这是一块浮雕——一个三维的立体地图!”

  刚开始发现这块神奇石板后,丘维诺夫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激动极了,他们以为发现了一块2000多年前制成的产品。很明显,这块石板是人造的,它共分3层,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贴在了一起,而第三层更像一种白色的人造瓷!尤其让人惊讶的是,石板表面的浮雕并不像是古代石匠用手工雕刻出来的,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一种先进而细腻的机器参与了该浮雕的制作。

  地图上山脉与“现代”稍有不同

  丘维诺夫介绍说∶“在这块石板地图上,能够一眼认出从乌法到撒拉维特的广大地区。石板地图上,乌法山脉的一侧和现实中乌法山脉的走向轮廓完全一致,地图上乌法山脉的另一侧跟现实中的稍微有一点不同。其次让我们疑惑的是石板地图上所谓的乌法峡谷,地图上,从现在的乌法城地区到斯特里托马克地区,地球的表面裂开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足有二三公里深、三四公里宽。我们通过地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地貌只在1.2亿年前才可能存在过,也就是在理论上的确有这条峡谷存在!这块石板地图如果描绘的是它被制作时的地貌,那么,石板地图的历史至少也有1.2亿年!后来我们设想,现在的乌夏克河可能就是由地图上的这条远古时代的峡谷演变而来的。”


  地图上竟有“水力发电站”

  据丘维诺夫博士称,除此之外,还有更让人惊讶的,在三维石板地图上还雕刻着两个宽500米、总长度达1.2万公里的河道系统,在这个河道系统内,包括12道300米宽、10公里长、2公里多深的大水坝,这些水坝使水产生一个巨大的落差,能从一边很容易地倾泄向另一边,整个水道系统极像现代的水力发电站!“如果当年真的建成过这个水道系统,那么,总共将有1000万亿立方米的泥土将被挖走。那将是几十个大金字塔的工程。”丘维诺夫博士最后说道。

“天外来石”惊现兰州(附图)
2002年06月26日09:38

兰州收藏家珍藏的一块内含螺纹形金属棒的奇石

 近日,在本报探访“外星人遗址”系列报道激发广大读者对外来文明的无限遐想时,一位兰州收藏家珍藏的一块内含螺纹形金属棒的奇石引起了众多专家和收藏家的极大关注,被大家疑为天外来“客”。
  记者在收藏者王志林先生的家中见到了他在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马鬃山地区旅游考察时发现并收藏的这块奇石。整个石头呈梨形球状,外表光滑,石质坚硬异常,通体的黑色散发着幽幽的神秘之光。奇石长轴长约8厘米,短轴长约7厘米,重约466克。令人称奇的是,石头内部竟然藏着一块长约6厘米的呈圆锥形金属棒,金属棒上有明显的加工螺纹痕迹。神秘的奇石受到众多地质专家及收藏家的极大关注,近日,省国土资源厅、省有色地勘局、中科院兰州分院地质矿产研究所、兰大资环院等10余位地质、地球物理学专家汇聚一堂试图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在对其人为造作的可能性及成因进行了现场讨论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块奇石极具收藏、研究及考古价值,不仅是全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
  在现场讨论会上,专家们对奇石的形成进行了多方面假设均觉不可思议。因为奇石中的螺纹金属棒与周围的黑色石质包裹物结合紧密,入口处和尖部裸露处的痕迹均不象人为造做,而且金属棒从粗到细螺纹本身粗细一致,没有因生物生长而形成的螺纹本身粗细的变化。有专家当场提出设想,地球在当今文明的形成之前,有过相当于当今文明的地史文明时期,此奇石也有可能是地史文明时期遗留下来的遗迹。也有专家提出,此奇石可能是陨石,它带来了地球外文明的信息。但专家们会后都表示,到底该奇石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其内含的螺纹金属棒到底是不是金属?这一系列的问题要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确认后,才能揭去这位天外来“客”神秘的面纱。(冯保、田海珠)

原载兰州晨报

巴格达电池
2002-02-2710:46:21

  在巴格达伊拉克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只简陋的小陶罐,外观虽不起眼,却被誉为考古学领域最令人吃惊的发现。因为尽管已有大约两千年历史,但以陶罐内装的所有物质及其制作意图来判断,这只陶罐却像是一个电池的外壳。

1936年6月,铁路建筑工人在巴格达附近偶然挖开一座古墓之后发现了这件神秘的物品。考古学家们赶来后,发现这座陵墓事实上是安息时期(约公元前250-公元250年)一个定居点的一部分。经过发掘,他们出土了大量物品,其中有带雕刻图案的砖块、陶器、玻璃和金属制品,外加一个内装奇特物质——一根一头封闭的铜管、一根铁棒和一些沥青碎屑的卵形陶罐。
在访问巴格达期间,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物理学家沃尔特·温顿听到有关此次发现的报告后,对这只陶罐做了仔细的研究,并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他说:“在铜制容器内放上一些酸,随便什么,醋也可以。嘿,转眼的工夫,你就有了一个能产生电压并释放电流的简单腔体。将几个这类腔体串联起来,便构成一个电池组,所发出的电流足以使电铃发声,点亮灯泡,或驱动一辆小型电动车。”

温顿指出,这件物品确实是电池,这是“显而易见和完全可信的”。他的惟一疑问来自于它的独特性质。考古学上的“一次性事物”始终是最难解释的发现。其实,此前在巴格达附近的安息古城泰西封已经发现了其他陶罐,只是温顿并不知晓罢了。那些陶罐是与护身符等多种神秘物品一起发现的。这种情况表明,炼金术士曾使用过这些陶罐,但我们仍然找不到它们作何用途的线索。温顿说,最理想的是这只陶罐应同金属线一道被发现,能找到一系列此类陶罐,才是比较好的事情,因为有了它们,疑点便会烟消云散。然而,正如温顿于1967年所指出的,如果不是电池,它又会是什么东西?“我不是考古学家,所以我直接提出了最容易提出的科学答案。我看不出它还能有什么别的用途,也许有更好的答案,但至今我还没有听到。”

25年过后,还是无人为这只神秘的陶罐提出真实可信的其他解释。而首要的事实仍然是:它作为一个电池工作得相当出色。美国进行过两项独立的实验,对陶罐及其内装物质的复制品做了测试。把醋酸、硫酸或柠檬酸也行——当作电解质,注入铜管,模型便产生电压为1.5伏的电流,18天后电流才消失。

可是,在两千年前,到底是什么人用电池做了什么事情?科罗拉多大学的保罗·凯泽最近指出,这些电池的使用者是巴比伦的医生,在没有电鳐鱼时,他们把它作为替代品使用,从而能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但是,在各种意见中,仍以伊拉克博物馆实验室主任、德意志考古学家威廉·柯尼希所作的解释最有说服力。他曾于1938年仔细研究过“巴格达电池”。柯尼希认为,将若干个这类腔体串联起来,从里面发出的电流可用来电镀金属。实验用复制品所产生的电压能够满足这项工作的需要。

事实上,为了给铜首饰包银,伊拉克的工匠们仍然在使用一种原始的电镀方法。这种技术可能是从安息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起一代代传下来的。3000余年以前,安息人便继承了近东地区的科研传统和公元前330年随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此地的希腊人的聪明才智。

我们可能永远也搞不清古代的电学实验究竟做到了何种程度。古代伊拉克的工匠们对他们的技术知识妥加防范,秘不外传;巴比伦泥板上确实列出了制作彩色玻璃的配方,但配方中往往夹杂着行话,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电镀的秘诀肯定是秘不外传的宝贵财富,或许从未以简洁易懂的文体见诸于文字。好在伊拉克还有数百个坟冢未曾发掘,博物馆中也有数千块泥板,泥板上涉及科学的文字在等人翻译。或许最保险的说法是,古人所掌握的电学知识,其涵盖范围之广可能还会给人们带来种种惊喜。【责任编辑:一心】



姆大陆的繁荣与沉没 ─摘自九二第十期《奥秘》
亚特兰提斯大陆(大西洲)的故事令人神往,吸引了无数科学家、探险家矢志不移地追寻其踪迹。许多探险家、科学家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失去的大陆,以极大的兴趣探索姆大陆的繁荣与沉没,及其与世界文明的联系......
很久很久以前,太平洋上有一个姆大陆。大陆上有巨大的神殿和7座洋溢着椰子绿的美丽都市,人们在灿烂耀眼的阳光下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据说姆大陆文明之始至少要追溯到5万年以前,可是......
一个不幸的日子光临了,先是大地令人毛骨悚然的呜动,接着是火山一些活动,最后致命的一击是地盘呜动、喷火和地震同时爆发,大地像海浪般地起伏,火柱将天空染成地狱的色泽,美丽的城市像积木般崩塌了,姆大陆文明就此消失于汹涌的太平洋上。
人们可能会问,即然姆大陆已经消失了,是怎样得知它的存在的呢?这得从120年前发生在印度的大饥荒开始说起,1868年印度中部发生了空前大饥荒,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派兵增援,维持治安,其中有一位特别喜爱东方文化的青年军官詹姆斯.乔治瓦特陆军上尉,因他的身材矮小,少了点军人的威严,但却赢得了当地居民和印度教僧侣的信赖。有一天,乔治瓦特在一座寺院里观赏墙壁上的浮雕,有位熟识的高僧走过来说:“你对这有兴趣?”“嗯!这看起来好像图案,也许还有什么意义呢?”高僧点头说:“是的,这不只是装饰,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它的意义。”说完后又教他这些文字的读解。此后,乔治瓦特与这位高僧成了挚友,从他那里学会了各种图案和象形文字的读法。
后来他们在寺院的秘密仓库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粘土板,满是由直线和曲线组合成的图案字,传说上面刻着远古世界的人类故事。乔治瓦特和高僧一起开始研读古老的粘土板,经过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共同努力,终于释读了粘土板的内容。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从母国姆大陆派来印度的“神圣兄弟那卡尔”所记载的前所未闻的历史故事。
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哪来如此文明、发达的一块大陆呢?尽管粘土板上明确记载着姆大陆的一切,他们还是难以置信。有志探险、好学不倦的乔治瓦特,决心奉献一生去探索这座传说中的大陆。
乔治瓦特首先寻访印度各地寺院,然后前往西藏、泰国、柬埔寨,以及太平洋群岛,探访有关姆大陆的遗迹和传说。根据冒险旅行中的调查所得,乔治瓦特确信太平洋沿岸确实有过姆大陆的存在。因为不仅复活节岛,太平洋沿岸许多国家和岛屿都流传着“失去母国”的故事。他也知道西班牙马德里博物馆珍藏的,由鲁.布朗琼翻译的《特洛亚诺古抄本》中也有关于姆大陆的记载。这些古抄本虽是用古代墨西哥的玛雅象形文字书写的,其原著却是和“神圣兄弟那卡尔”的粘土板一样,出于姆大陆的圣典《神圣灵感之书》。乔治瓦特花费半生心血搜集了大量资料证据,又经过细心的整理撰写,于1926年出版了《遗失的大陆》一书,详细描绘了姆大陆以往的繁华兴盛及其毁灭经过。
姆大陆土地辽阔,东起现今夏威夷群岛,西至马里亚纳群岛,南边是斐济、大溪地群岛和复活节岛,全大陆东西长7000公里,南北宽5000公里,总面积约为3500万平方公里,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
姆文明诞生于常年夏天绿意盎然的大地,并且创建了地球上第一个大帝国,名为“姆帝国”。姆帝国的国王称“拉姆”,位表示太阳,姆表示母亲,因此姆帝国又被称为“太阳之母的帝国”姆国宗教崇拜宇宙的创造神──七尾蛇“娜拉亚娜”。姆帝国的首都喜拉尼布拉同各大城市,均铺有整齐的石板大道和运河,城市干道和宫殿墙壁都以熠熠闪光的金属装饰,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姆人有很高的智慧又精于航海,便经常组织殖民团向海外发展。最初的一团由卡拉族人组成,向东航行,从中美洲抵达南美洲,在当地落脚生根,创建了“卡拉帝国”。维吾尔族人向西出发,在东北亚上岸深入内地,开拓了从蒙古到西伯利亚大片土地,称为“维吾尔帝国”,首都建在贝加尔湖以南。那卡族的一团也是向西航行,却在南亚缅甸登陆,沿印度方向开拓,建立了著名的“那卡帝国”,那卡人的智商很高,科学技术水平超出姆国之上,他们发明的飞行船,经常飞回姆国,带去各种珍奇物品和金银宝石。
姆帝国虽然日趋繁荣,但潜在的危险却始终存在,灭顶之灾是突然降临的,所以不少史料馆将其说成是神的惩罚。国王虽拥有太阳母亲之伟力但为时已晚。整个大地及其城镇,森林,人和动物已渐渐沉落,最后被桔红色的熔岩汇流成的巨在深渊所吞没。
姆大陆被太平洋吞没距今已有1.2万年。各殖民国也因母国的丧失而走向衰落。卡拉帝国受姆大陆沉没的冲击,大地开使隆起,亚马逊河干涸,形成安第斯山脉,都市变成丛林,人们又回归于原始生活。维吾尔帝国也发生大地隆起,西藏变成高原,中亚成为不毛沙漠。那卡帝国虽有发达科技,维持了短期繁荣,不久也发生内乱,走向自我毁灭。后来印度神话所传遍空中战争,超级兵器等故事,大概就是指的这场内战。
乔治瓦特毕生探索研究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作者已逝,而他笔下的姆大陆之谜,却引起了后辈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并展开了长时间的争论。持否定态度的是学远派。他们怀疑太平洋上存在过担负海上交通的某种文明圈,按历史发展常识,很难想象数万年前有如此庞大的世界帝国,而古粘土板也未见公诸于世,所谓的姆大陆只不过是乔治瓦特自身的幻想而已。而探索派的学者却列举太平洋群岛大量古代遗迹和民间传说,力证姆大陆的确存在过。比如柏那贝岛上由98座人工岛及其他建筑物所组成的巨大遗迹──南玛塔尔,就属于与小岛文化极不相称而与姆文明有某种联系的超古代文明。
南玛塔而98岛全系人工建筑,每个岛上均有用玄武岩所造成的城壁、正宫、神殿和住宅,岛与岛之间有运河相连,显示以往的南玛塔尔应是和威尼斯一样的水上城市,昔日荣华可见一斑。
令人深感兴趣的还有土亚摩土群岛上与玛雅金字塔极为相似的祭坛,塔普岛的奇妙石门,迪安尼岛石柱,雅布岛的巨大石币,努克喜巴岛石像等,这些距离遥远的小岛遗迹,竟有着明显的相似点,而且各岛都有着大岛沉落的传说。
姆大陆沉没原因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火山?地震?还是与冰河期的未期一同沉没?看来姆大陆的争论,亦如亚特兰提斯大陆、雷姆力亚大陆的争论一样,还将长期持续下去,不经过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发掘,没有大量的确证,怕是很难画出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有地下王国吗?─车乃亮编
深邃无垠的广袤太空,光怪陆离的宇宙现象,浪漫神奇的地外文明......这一切,足以诱引人们仰目向天。然而,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脚下这片大地又所知多少呢?别的且不说,自50年代以来,不明飞行物直闹得整个世界沸沸扬扬,难道它们真的全部是来自地外吗?
奥克洛150万年前的原子反应堆、古老而神秘的大西国文明、奇深莫测的玛雅文化......这一切史前文明的缔造者难道真的因为突变全部灭绝了吗?
史前证明,自哺乳动物诞生至今,地球上从未发生过全球性的灾难。那么那些掌握着并不低于现代文明的远古智慧的人们究竟到那里去了呢?有没有可能因地球气候局部时间的恶变或其它什么原因而转入地下了呢?
据国外披露,卫星探测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之下有一规模极其宏大的“地下长城”,我国古代一些朝代曾建过地下长城,不知与其是否有联系?
美国人造卫星“查理”7号飞经北极圈拍摄后,在底片上竟然显现北极地带有一个孔,难道这是通往地球内部的入口吗?这或许只是推测?
北极探险家巴特少将的报告更是令人惊愕。他驾机越过北极时,居然莫名其妙地飞入地球内部,看见了许多奇异的植物,美丽的湖泊和各种各样地在地面早已绝迹的动物,难道地球内部真的存在一个世外桃源吗?
远在19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斯特山脉中一个叫布朗的采矿者,发现一处类似巨人住的人工地道。洞穴中有用巨大铜锁住的巨大房舍,墙壁间有黄金铸成的盾和从未见过的物品,墙壁上还画着奇怪的图画和文学。
第二次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上士兵希伯在和侵缅日军战斗中与战友失散被遗留森林,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一处被巨石隐蔽的洞口。希伯冒险进入洞内,竟然发现里面被人工光源照得亮如白昼,俨然是一处庞大的地下城市。希伯正看得惊迷时,突然被抓住,一关就是4年,后寻机拼命逃出。据他说这个地下王国通向地面的隧道有7条,分别在世界其它一些地方开有秘密出入口。
1968年1月美国TG石油公司勘探队在土耳其西方大洞穴地下270米的地方,发现地底深邃的岩盘隧道,洞内高约4--5米,洞壁洞顶光滑明亮,显然为人工磨成。洞内到处是蛛网似的横洞,俨然一个令人扑朔迷离的迷宫。
无独有偶,数年前的一个夏夜,在中国贵州安顺县龙宫附近一座山半腰的洞内,射出一束强光,光柱呈桶形,直经足有4米,扫过500米田野,径直射向对面山坡,照得四周村庄田野通亮,时间持续有数分钟之久。据当地县志记载,清顺治年间亦曾发生过这种奇景。然而那个山洞当地人非常熟悉,洞内空无一物,那么强光源从何而来呢?
或许有人会问,若真的存在这个地下王国,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回到阳光明媚的地面来生活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这个地下王国的居民长居在地下,或已演化成嗜热的硅生命体,已不可能再适应地面的生活。
有一点是肯定的,假设地下王国真的存在,那么他们必定掌握着高于地表人的科学技术,诸如飞碟等一系列所谓之谜也就不难获得答案了。且不说是否真的存在着一个地下王国,难道地球内部确是空的吗?不少地球物理专家认为,地球的现有重量是6兆吨的百万倍,假如地球内部不是空的,它的重量应远不止此。
地下王国之说,引发了科学界一场有关“地球空洞说”的激烈争论,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但是它启发了我们地表人,当地球气候发生骤变或其它地表灾难发生时,我们地表人转入地下或许比移居外星球更具现实意义。 (奥秘 1997.3)

神秘之岛

蓝蓝海水苍茫无际,湛湛青天幽远深邃。在这碧海蓝天之间,一座小小的岛屿格外引人注目。说它小,因为它只有120平方公里;说它引人注目,受人青睐,因为它蒙上了一层十分诱人的神
秘面纱,人们很难把它揭开,去窥探小岛的真正面容。
一位学者这样说道:“复活节岛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和天宇,寂静和安谧笼罩着一切。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总是在谛听着什么,虽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倾听什么,并且总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似乎门庭以外有什么超乎我们感觉以外的神圣之物存在着。”
神秘、诱人,不可思议,这是世人对复活节岛的评价。当你看完这本书,会感到这个评价是公正的。

现在位置主页上古文明

罗格文海军上将的发现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费尔南德斯在智利海岸边发现了三座无人居住的小岛,他以自己的名字给这一群小岛命了名,这就是智力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其中的一个小岛,因为上面曾囚禁过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后来英国作家笛福又据此写出了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因而闻名于世,并被称作“鲁滨逊岛”。
胡安.费尔南德斯的发现虽然不大,但却增强了他航海探险的信心。6年后,他又扬帆前往东南太平洋去探险,希望能发现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人寻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陆”。
胡安.费尔南德斯的航线和6年前一样,仍沿着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谁知,茫茫大海戏弄着胡安的船只,骤然而起的风暴把他们吹离了南美沿岸,探险船象一叶浮萍似地随风向西飘去。
许多天过后,海风把胡安探险队送到了一块辽阔的土地附近。这是什么地方啊?水量丰沛的河流浇灌着土地,面庞白皙的居民衣着十分讲究,举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鲁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费尔南德斯高兴极了,认为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辈和倒霉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陆。遗憾的是,他没有登上这块新发现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国之后,胡安.费尔南德斯立即着手做全面的准备,打算率领一支探险队再度驶往“未知的南方大陆”,进行一次规模巨大的详细考察。为了保持自己对这一“神秘大陆”的发现权,他一直守口如瓶,没有对外透露过自己这一惊人的发现。可是,胡安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他就猝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这个发现,他也始终没有成为哥伦布第二。直到几十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这个西班牙航海家的发现。
胡安.费尔南德斯真的发现了“南方大陆”吗?否!
哪么他发现的是什么地方呢?有人说是复活节岛,但至今还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十六世纪的西班牙编年史中,曾记载着航海家阿列瓦莱.孟达尼亚.杰.涅依拉在南太平洋发现了复活节岛,但这功劳不能算他的,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能证明复活节岛是他发现的。
109年后,即1687年,著名的英国大海盗爱德华.戴维斯奉英国女王的命令,驾驶着“孤独者幸福”号三帆巡洋舰,前往南太平洋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他首先到达了海盗们最喜欢停留的太平洋上的天然避难所加拉帕戈斯群岛,然后调转船头向南驶去。在南纬12°30ˊ,距南美海岸150里格(1里格为5.92公里),“孤独者幸福”号突然剧烈地震荡起来。原来秘鲁沿岸发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面剧烈震荡。这次地震摧毁了秘鲁的卡亚俄城。戴维斯惊吓过后,继续驾驶着“孤独者幸福”号向西南驶去。
一天凌晨,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孤独者幸福”号突然触到了低低的沙岸,熟睡的船员被震耳欲聋的响声惊醒,纷纷跑出船舱。他们担心船被海浪抛到岸上搁浅,坚决要求戴维斯调转船头驶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维斯同意了。
天亮后,展现在船员们面前的却是一片陆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岛屿!航海长利奥涅列.瓦依费尔详细描写了这个未知的海岛:
“我们离岛有四分之三里格。由于早上十分晴朗,没有雾或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岛上的一切。在西方大约12里格处,我们看到了一连串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里格,我们看到岸上有许多鸟类的羽毛。我多么想上岸去看看啊,但船长却怎么也不同意,太遗憾了。这个岛在卡亚俄城以西500里格处,距加拉帕戈斯有600里格。”
胡安和戴维斯都声称他们发现了“未知的南方大陆”,达人们都不相信。于是,更多的人们前往南太平洋,寻找这一神秘的“未知大陆”。正是在这种探险中,欧洲人才发现了复活节岛。
那是在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雅格布.罗格文率领一支分舰队在胡安和戴维斯所到过的海域里,在距智利3000公里的东南太平洋上首次发现了举世瞩目的复活节岛。
当时,他们正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上,负责了望的水手突然发现远方的海面上有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他立即向船长罗格文汇报。罗格文听到后惊奇不已,因为海图上标明这里没有任何陆地。罗格文立即命令船只驶往那里。待船只驶近后,他看到这确实是一个岛屿,于是便在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一个点,并在墨点旁边注上“复活节岛”,因为那天正好是复活节。他一点也不知道,他是在给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个岛屿命了名。
这是一个三角形的岛屿,面积不大,还不到120平方公里。岛上有三座火山,整个岛屿都被火山熔岩和火山灰覆盖着,即没有一条河流,也没有任何树木,只有荒草在地上生长着,老鼠是该岛唯一的野生动物。
罗格文一行一踏上这个小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岛上山峦起伏,层峦迭嶂,拉诺-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蓝的天幕上显得雄伟挺拔,岛上有许多石块砌成的墙壁、台阶和庙宇。在该岛的南部,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石墙的残迹,石墙的后边耸立着几百尊石像。这些巨大的石像背朝大海,排列在海岸边,上面还刻着人物和飞鸟鸣禽的花纹。这些石头人站立在巨大的石头平台上,面部表情十分生动,有的安详端庄,有的怒目而视,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满脸横肉,杀气腾腾。在拉诺-洛拉科火山上,他们也看到了不少这样巨大的石像。
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块石头雕成的。有的石像头上还戴着巨大的石头帽子,耳部有长长的耳垂。
罗格文总共发现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里,还躺着150尊未完成的雕像。那里还有石锛、石斧、和石凿等石质工具。显然,这就是那里的原始雕刻工具。
罗格文海军上将认为这座小岛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陆”,也不是其他探险家(胡安、戴维斯等)所看到的小岛,而是一个新发现的岛屿。他召集全体人员开了一个会,拟定了一个宣布发现一块新土地的决议,分舰队所有的舰长都在这一文件上签了字。就这样,复活节岛被人发现,开始为外人所知了。

迷 之 岛

复活节岛无意中被罗格文发现了。笼罩着复活节岛的神秘面纱也一点一点地被人们揭开。
复活节岛,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天起,就以一个“世界之迷”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引起了世人的格外瞩目。
但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人们越是了解复活节岛,就越觉得复活节岛神秘莫测。几百年来,探险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语言学家、民族志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海洋学家,甚至火山学家等都蜂拥而至,纷纷踏上这个小小的大洋孤岛,试图揭开复活节岛的秘密。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考察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当然也走了不少弯路。他们有的声称自己找到了解开复活节岛之迷的钥匙,有的宣布自己揭开了复活节岛的秘密,还有的面对这难解的世界之迷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在不断的研究着复活节岛。
是啊,在这四面都是汪洋大海的小小孤岛上,人们不了解的秘密实在是太多了。
人们一踏上复活节岛,就会感到全岛被一种奇异而神秘的气氛所笼罩,而造成这种气氛的主角,便是那一座座高大的石像。
1722年,当雅格布.罗格文海军上将第一次发现复活节岛时,就谈到了那耸立在岛上的几百尊石像。这些石像形态各异,大者十多米,小者也有三、五米,重量有十多吨。有的石像还戴着几米高的石头红帽子。海边的石像都站在石头平台上,平台长六十米,高三米。
这些世界罕见的巨大石雕究竟是代表什么呢?是神?死去的部族首领?神秘的外来者?宇宙来客?还是活着的人?人们对此纷纷猜测不已。
又是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雕刻了这些石像?它们是怎样运到海边,又是怎样放置到巨大的石头平台—阿胡上去的?为什么雕像的头顶要戴上一顶硕大的红色石帽—普卡奥?石帽又代表着什么呢?是发式?还是头饰?最后,这些石像又是什么时候翻倒在地的呢?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推倒的?如果世人,那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起义的奴隶?还是暴动的野蛮人?亦或是相互敌视的民族呢?如果是大自然的伟力,那将是何种自然力呢?是地震?火山爆发?席卷一切的海啸?还是陆地下沉?
这些疑问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人们也在认真地研究和思考着它们的答案。人们还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复活节岛那众多的奇特名称。
1722年4月5日,罗格文就把这个岛命名为复活节岛,意思是“我主复活了的土地”。这是荷兰人的称呼。西班牙人和拉美各国称它为“依列.杰.帕斯柯阿”,也是“复活节岛”的意思。
其他欧洲各国,如英国、波兰、保加利亚、法国、德国等,也都各自用本国的语言称它为“复活节岛”。
1770年,西班牙船长唐.菲力浦.冈沙列斯继罗格文之后再次发现了复活节岛,把它命名为“圣卡洛斯之地”,并把该岛献给西班牙国王,但这一称呼并没有得到世界的公认。
所有这些称呼,都是欧洲人的叫法。它们都同罗格文海军上将最早给该岛的命名相一致。
可是,当地的土著居民又是如何称呼自己的土地呢?
波利尼西亚人以及太平洋诸岛的土著居民把复活节岛叫做腊帕-努依岛,即“大腊帕岛”。这个名称是同“腊帕-依基岛”,即“小腊帕岛”(在复活节岛的南方)相对应的。至于复活节岛的居民,则把自己的家乡称做“吉-比托-奥-吉-赫努阿”,即“世界中心”。
地处南太平洋中的孤零零的一座小岛,怎么会叫做“世界中心”呢?这个富有诗意的名称是复活节岛原来的名字呢,还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法呢?
当然,还有其他称呼。例如:著名的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在1774年拜访复活节岛时,曾记录到该岛的三个名称:“瓦依胡”、“麦基”、“塔马列希”;俄国学者米克罗霍.麦克拉依也记录到“玛塔-基-捷-拉恩吉”,即“上苍的眼睛”这一名称。还有人记录了该岛的另一名称“希基-阿依-拉恩吉”,即“天涯”。
但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些名称很难说是复活节岛的真正名称,比如“瓦依胡”就不是整个岛的名字,而只是岛上某个地区的名称。
此外,复活节岛上的文字也是一个不解之迷。
1770年,西班牙船长菲力浦.冈沙列斯来到了复活节岛。他最惊人的发现是岛民们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1864年,第一个踏上复活节岛的西方传教士,法国人埃仁.埃依格也曾看到过岛民用独特文字写成的“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当地居民管它叫作“会说话的木头”。
这些古怪的象形文字,很可能是解开复活节岛之谜的钥匙,但时至今日,人们也无法解读它。而且,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条板最后竟被付之一炬,烧掉了。现在,只有少数几块刻有象形文字的科哈乌.朗戈-朗戈条板十分偶然地落到了研究人员手中,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
至于岛上的居民,也是研究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人们争论的焦点是,谁是复活节岛最早的居民?他们来自何方?
1722年,当罗格文海军上将发现复活节岛时,他看到了岛上的居民有着不同的肤色:“他们有的肤色为褐色,就颜色的深浅程度而言,他们和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肤色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则完全是白皮肤,也有皮肤带红色的人,似乎这些人在太阳底下晒烤过。”当时还有一个完全是白人的土著人登上了罗格文的船。
参加冈沙列斯探险队的阿古埃尔也说到:“岛民的皮肤有白色、黝黑色和微红色。他们没有厚厚的嘴唇和扁平的鼻子,他们柔软的头发染成了黑色,也有些人的头发是红色或淡褐色的。”
二百年后,英国女学者凯特琳.斯科列斯比.劳特列吉于1915年考察了复活节岛,她写道:“罗格文的笔记中所提到的各种肤色的人,至今还在那里生活着,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区别。当我们收集岛民的家谱时,
他们都把自己同最遥远的祖先挂上钩。岛民们十分肯定的说,奶奶的姐姐苏逊是白皮肤,而奶奶的妹妹赫米玛却是黑皮肤。最后一位真正的国王或领袖,却又完全是个白人。很明显,我们是在和混血种打交道。”
现在,谁也不怀疑,复活节岛现今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但他们是在较晚的时期里才来到复活节岛的,而早在公元四世纪时,复活节岛就已有人居住了。他们是谁?又来自何方?他们是一个种族呢,还是两个或更多的种族?从发现复活节岛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但至今也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
有人根据复活节岛居民有把耳朵拉长的习惯,推测说现代波利尼西亚人(包括复活节岛居民)的祖先来自东南亚;也有人根据人的头盖骨,认为复活节岛人来自美拉尼西亚;还有人说他们是来自南美大陆,复活节岛居民是南美古代印第安人的后裔。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后,复活节岛本身的存在也是一个迷。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孤岛。三角形的岛屿并不大,总面积不到120平方公里。岛屿的北海岸长16公里,西海岸为18公里,东南海岸最长,也只不过24公里。岛上的最高点拉诺—阿洛依火山海拔只有511米,比波利尼西亚诸岛的许多山峰都低。
复活节岛是由三座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一个火山岛,整个岛屿至今还被火山熔岩和火山灰覆盖着,至今,复活节岛还在发生着惊人的变故。一些完全可以信赖的船长也不断报告说,他们在这一带的海域里发现了新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后来却不见了。
胡安.费尔南德斯和爱德华.戴维斯曾在复活节岛一带海域里发现过辽阔的土地,土地周围还有别的小岛,但等到罗格文海军上将于1722年发现复活节岛时,他只看到岛上起伏的山峦,周围已经没有任何土地或岛屿了。
1802年古依恩船长在复活节岛以南50海里、以西300海里处的海域里发现了重重悬崖和层层峭壁。可是现在,复活节岛周围海域里只有一处悬崖,那就是萨拉—伊—戈麦斯岛,但它是在复活节岛以东约250海里处。
1809年,赫涅维尔在南美沿岸的海域里,即秘鲁的卡亚俄城和智利的瓦莱帕莱索城之间,发现了层层山岩。
我们知道,早在1576年,胡安.费尔南德斯就曾在这里发现过鲁滨逊岛和神秘的陆地。但在费尔南德斯和赫涅维尔之后,任何人再也没有在那里发现过什么岛屿或山岩。
1879年,皮诺科船长乘着“波捷斯诺”号在这一海域里也发现了一座小岛,他把这座岛命名为“波捷斯诺”岛。这个小岛呈椭圆形,岛高120米,岛围1200米。但从此以后,谁也没有再看见过这个岛。1935年,海图上也不再标出这个岛了。
1912年,英国“格罗埃洛恩”号船长在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宣布,他在复活节岛不远处发现了一个岛屿,船上的所有军官也都证实了这一发现。但当后来智利战舰“巴克达诺”号奉命前去寻找这个岛时,它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复活节岛是一个火山岛,它处在“太平洋火圈”上,即太平洋海底火山地震带上。岛民们的神话和传说中都一再提到,以前,复活节岛很大,后来大部分土地沉入水下,只剩下现今这么大了。但科学考察却证实,复活节岛不是在沉没,而是在上升。
这样看来,关于复活节岛本身的形成史还是一个迷。
一个小小的岛屿,却有着这么多的不解之迷,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跟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神秘的大洋孤岛吧。



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克.索迪认为:
史前文明毁于核大战

众所周知,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今不过2000年,但是7000年前的人类却建筑起埃及金字塔。人类懂得穿上衣服的历史至今不过4600年,但是,大西洋海底却发现了1.1万年前的精致铜器。此外,世界各地还发现并证实了2万年前的铁钉,3万前的壁画以及4万前的牛羊骸骨中赫然的子弹穿过的痕迹。
这样相互矛盾而发人深省的例子有很多。这些奇迹是来自“外星人”或来自我们的祖先?世界各国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类进化至今是不是只是30-40万年历史呢?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人类进化至现在,已经有上百万年历史,通过碳14已经精确地估算出某种高度文明的产物远在3-4万年前就已出现。而它的范围之大,使我们有理由相信3-4万年前,人类有一个活跃,鼎盛时期。
我们的地球曾经不止一次遭到大洪水、大爆炸、大灾难的侵袭,因此古文明可能一毁再毁,古人类也死而复生。
对于这些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前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
最近从海底探测获得的资料显示,那些在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被称为“奇迹”的亚特兰梯斯,可能正沉在百慕大三角的西方。由水中拍摄的照片和实地勘测可知,1000年前的人类已能举起数百吨的巨石了。这个“大洪水”时代以前的文明废墟,其海底墙壁和海中道路的浩大精妙,无殊于今日视之为谜的7000年前埃及金字塔。
也许在1.2万年前,人类对宇宙的知识已经超过了今日;也许在三四万年前或十多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有了数次这种文明的高峰。我们仅仅可以知道地球文明史的高峰是人类创造的,但无法得知人类文明的进程。
有一部著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写成于公元前1500年,距今有3400多年了。而书中记载的史实则要比成书时间早2000年,就是说书中的事情是发生在5000多年前的事了。
此书记载了居住在印度恒河上游的科拉瓦人和潘达瓦人、弗里希尼人和安哈卡人两次激烈的战争。令人不解和惊讶的从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看,他们是在打核战争!
书中的第一次战争是这样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稳坐在维马纳(类似飞机的飞行器)内降落在水中,发射了阿格尼亚(可能类似火箭武器),它喷着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潘达瓦人的上空黑了下来,接着,狂风大作,乌云滚滚,向上翻腾,沙石不断从空中打来”。“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曳,这种武器发出可怕的灼热,使地动山摇,大片的地段内,动物倒毙,河水沸腾,鱼虾等全部烫死。火箭爆发时声如雷鸣,敌兵烧得如焚焦的树干”。
第二次战争描写更令人毛骨悚然,胆颤心惊:“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此火箭似有整个宇宙力,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尸体被烧得无可辨认,毛发和指甲脱落了,陶瓷器碎裂,盘旋的鸟在天空中被灼死”。
看到此惨状,现代人会立刻联想到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威力。在原子弹还没有产生的年代,许多学者一直认为此书中的那些悲惨的描写是“带诗意的夸张”。可是到了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这些描写就似原子弹爆炸目击记一们准确。
后来考古学家在发生上述战争的恒河上游发现了众多的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中大块大块的岩石被粘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知道,能使岩石溶化,最低需要1800度。一般的大火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只有原子弹的核爆炸才能达到。
在德肯原始森林里,人们也发现了更多的焦地废墟。废墟的城墙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筑物内的石制家具表层也被玻璃化了。除了在印度外,古巴比伦、撒哈拉沙漠、蒙古的戈壁上都发现了史前核战的废墟。废墟中的“玻璃石”都与今天的核试验场的“玻璃石”一模一样。
由此而论,国外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克.索迪认为:“我相信人类曾有过若干次文明。人类存在时已熟悉原子能,但由于误用,使他们遭到了毁灭”。
这可能吗?大部分科学家们认为这仅是一种附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但是另有一些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我们的地球早已存在50多亿年了,而人类文明仅仅有5000多年历史有些“说不过去”。谜,现在仍未解开……(《世界经典谜案》远方出版社出版)

现在位置主页上古文明

马耳他岛上的神秘车辙

考古学家们早就对位于地中海马耳他岛及其相邻的戈佐小岛灰质高地上的神秘车辙激动不已。这些车辙有的地方深达60厘米,呈直线状并列向前延伸,有时又呈现急转弯状。在有的地方车辙分叉,而后又合在一起。按地质学家们的估计和测算,这些神秘的车辙大约已有了3OOO年的历史。由于马耳他岛台地上的石灰岩十分坚固,因而专家们认为要辗压出这些车辙的车辆必须是一些重型的四轮车,而且轮子很大,在同一条道上来回行驶辗压。可令人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人干吗要在这两个小岛上频繁地驾车行驶呢? (摘自奥秘99/12)

现在位置主页上古文明

太古地层中的人类脚印

距今l万多年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被认为是可考历史中确实存在的地球人,而化石证据告诉人们,人类的祖先早出现于300万年前。如果我告诉你,在距今5亿多年前的地层里发现人的脚印,你一定不会相信,然而,这又是有据可查的。
1978年,隶属于美国哈奎尔兹公司的科学家W.J.曼斯特,在犹他州西部的羚羊镇采集岩石时,当他割开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寒武纪地层时,里面发现了一个脚印,脚印长25厘米,脚趾部分宽约8厘米,脚后跟部分宽约7厘米,脚后跟部分下凹1.5厘米。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个脚印下,有三叶虫被踩踏的痕迹。
1984年,在英国的冬米亚湖附近,在5.4亿年前的奥陶纪地层,也发现了一个如浮雕一样的脚印。
1987年,在美国圣路易士距今2.3亿年前的地层里,发现了一个裸足脚印:五个脚趾及脚弓清晰可见。
2.3亿年前的地层中遗留明显的裸足脚印,是个长约45厘米的“大脚”。
还有一些应该不属于现今人类的脚印:在美国的内华达州的蛋白石矿山,发现了超小型的脚印,它出现在蛋白石的原石里,长仅约3.8厘米,比人类婴儿的脚还小,莫非这个脚印是不知什么时代造访地球的外星人所有?
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帕卡斯巴库近郊,发现了长约36厘米的完整足迹;在美国堪萨斯州巴克斯塔矿区的砂岩中,则发现了长约90厘米的巨型脚印。
上述这些脚印,都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碳14测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脚印最近的也是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的,而且,排除了人工塑造的可能。
就人类已知的知识来说,这些脚印的主人应该是人。
问题是,如前所述,我们人类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是数百万年前的事。而在数亿年前,人类应该没有出现,也没有出现过跟人类足迹类似的大型动物,不是化石已经证实的哺乳类、爬行类动物遗留下来的。
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例地层中的脚印被报道,且均为严肃的科学杂志。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说这是人为的恶作剧。
但这些脚印大都是存在于三叶虫生存的年代。如果是人为塑造的话,他们是怎样将雕做好的脚印刻在岩石上再埋人地层深处呢?这不仅需要花费骇人的费用,还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结论大概只有一个:在大约数亿年前,地球上已经有长着类似人类的脚,有的甚至穿着可能的“鞋子”,用双足直立行走的大型或巨型生物。可能会是外星人噢!摘自2000/2“奥秘”

现在位置主页上古文明

难解的谜团

1976年,前苏联瓦什卡河岸上,发现了一块拳头大的闪着白光的怪石。经分析.是一块稀有金属的合金,其中锡占67.2%,澜占1O.9%,钕占8.7%,还有铁、镁、铀、铝,但没有铀的衰变物。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块人造合金,年龄不超过10万年,地球上没有类似的天然物,它很可能是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下冷压而成。对这样小的粉末物质,加如此高压,其设备和手段,即使是现代文明社会,也无法达到。是谁,用什么方法,制造了这块合金?
1891年6月10日,美国伊利诺斯州一位叫卡尔普的老太太在往炉中加煤时,从碎成两半的煤块中,发现了一条做工精致的金项链。卡尔普太太原以为该项链系别人不慎掉在煤堆中的,后来发现,碎成两半的煤块中间有个槽.刚好能搁置项链,证明这条项链系夹在该煤块中的。煤主要形成于石炭纪,距今数亿年。那时候,谁戴过这条项链?

现在位置主页上古文明

海底发现天线?

  海洋调查船耶鲁塔尼安号在1964年8月29日拍摄了一张引人争议的照片。
  南美凯普恩以西一千六百公里、四千一百十四公尺深的海底拍得的,发现一个突出泥质海底,类似天线的物体。
  船上的科学家们曾提出不少见解,都认为不可思议。
  这个像天线一样的物体具备左右的对称性,杖状部分全部九十度分岐。生物学者杜曼.赫普金斯博士认为它应该不是植物,因为以那样的深度来说,光线无法到达,因此不可能起光合作用,植物无法存活。
  人为制造的物体也不应列入考虑。试想人类如何将它安置在那里呢?
  像这样的物体,早就知道它的存在。过去海洋调查船肯尼号,在非洲喜望峰以西五百六十叁公里,深四千八百四十二公尺的深海也曾拍摄到过的物体,具有发光性的。


沉没海底的古陆之谜 王小波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曾经草木茂盛、功物成群的黄东海大平原,变成了浩淼无际的滔滔大海。更今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洋深处,竟沉睡着一片神奇的古陆。
日本列岛将要沉没?
1977年9月至12月,—支由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前苏联等多国海洋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海洋考察队.在执行国际深海钻探计划的第56和第57航次时.“格洛玛·挑战者”号考察船在日本海沟及其附近海域的—个多个地方进行钻孔.获取了长达73米至1l57米的地层样品,当科学家们对这些海底样品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不禁大吃—惊:原来这个靠近日本海沟的太平洋底,竟然在以前还是一块高耸在海面之上的陆地!
这块神奇的陆地大约在2200万年前曾出露在日本列岛以东12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东距日本海沟约l00公里,它长达200多公里,宽约80多公里,现在潜伏在2600米深的海底,其上部还复盖着1000米厚的沉积物、由于著名的海流——亲潮暖流现从这块沉没的陆地上流过,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将它命名为“亲潮古陆”、亲潮古陆的发现,震动了日本地学界,使人们对日本列岛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学者更是惊呼“日本列岛将要沉没!”似乎由亲潮古陆的兴哀看到了日本列岛的凄怆未来、—时间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科学家在思考,社会各界在讨论:千万年以后,列岛沉没了,日本怎么办?
亲潮古陆的奥秘
根据钻孔的岩性及年代测定,科学家揭示了这块古陆的变迁历史,岩芯中的底砾岩不可能由日本列岛供给,只能由附近的陆地供给。科学家对这些砾石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的平均年龄值大于2200万年,这种砾岩的产生大概是新老第三纪的交界时期在陆地上进行的。
据此似乎可以认为,在6700—2500万年前,亲潮古陆开始下沉,覆盖在不整合面上的砾岩层就成了上部地层的底砾岩;接着沉积了100米厚的浅海砂岩,以后就保持着深海沉积的特性,迄今接受了近1O00米厚的沉积物,其中含有较多的火山灰及硅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更奇的是,在距今约1000万年的地层中还含有冰川漂砾,这可能是由冰块或冰山带来的。看起来、这块古陆真是饱经沧桑,在2200万年期间,它竟下沉了近3000米,令人咋舌。古陆上不但沉积了大量陆源物质和生物碎屑,还经受了无数次火山喷发的洗礼和冰川冰块的光临,使其难见天日,而且似乎还有继续下沉的趋势。
海底的神秘巨石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近日报道,在日本冲绳岛南部的那国岛附近22.5米深处的海底有一块神秘巨石,它呈亚述国的古庙塔形状,宽约183米,高27.43米。早在10年前日本潜水员在潜水的就发现了这块神秘巨石,不过当地人一直把它当成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产物,并末特别加以重视。美国和日本地质学家进行实地考察后证实,日本海底的这块神秘巨石已有10000年的历史,比埃及左塞法老台阶状金字塔要早5000年,是人类最古老的建筑物。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家罗伯特·肖赫教授曾潜水到海底研究这块神秘的巨石。发现这块巨石有好几级,每级高约1术,很像台阶状的金字塔。虽然不排除这块神秘巨石可能是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但肖赫教授承认他从未见过这样轮廓鲜明的自然产物。
为了解开这个谜.日本琉球大学的地质学家木村正纪教授也曾亲自潜水到海底去研究这组有五层结构的神秘巨石。木村教授认为这组巨石绝不是自然界的产物,如果它们确是海水侵蚀而成的,那么在其周围肯定可以发现碎石,可实际上连一小块碎石都没找到。奇怪的是,在这块神秘巨石的附近还有几座高2米、宽10米的类似小石墩,小石墩的模样与神秘巨石大同小异,显然这块神秘巨石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造之物,木村教授认为这块神秘巨石很可能是古代冲绳人为祭祀海神所建的一座神庙,根据当地居民的说法。这位古代海神能给冲绳岛人带来幸福。海洋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冲绳与那国岛—带的陆地是在公元前8000年的冰期末期沉列海底的,地质学家们据此认为、日本海底巨石可能是人类发现一个新文明的证据,因为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表明人类有能力在10000年前建造这样的建筑物。
除了海底的神秘巨石外,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近海大陆架,水下探险家们还常常发现海底有古森林的遗迹、沉溺的河谷、水下阶地,甚至人类居住的遗址。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曾经是繁华的陆地。那么,为什么过去的陆地现在被海水淹没了呢?
古陆为何沉入海底
不少学者认为,陆地被海水淹没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关。当地球处于寒冷的冰期时,大量的水凝结成固态的冰储存在大陆上,致使全球海面普遍比现代低。在距今1.8—2万年的玉木冰朗最盛期,亚洲沿海的海面比现在要低130—16O米,从而使现今的大陆架地区广泛出露成为陆地。以后气候转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就使这些地区重新被海水所淹没。
可是,亲潮古陆却与此不同,它处在2600米水深的深海底,显然亲潮古陆的沉没只用海平面上升来解释是不行的。那么这个深海古陆又是怎样沦为海洋的呢?唯一合理的推断足,在6700万年的白垩纪的某个时候,亲潮古陆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垂直运动,对于这—点,多数学者是认同的,因为人们已经找到了类似的地质情况。但今人不解的是,在离日本海沟仅90公里的地方,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近3000米的垂直地壳升降,确实是十分奇特的现象。这引起了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的极大兴趣,在揭开亲潮古陆面纱、观察其庐山真面目的同时.纷纷寻找它沉没的原因。
是不是因为火山喷发或地震造成地壳垂直升降导致亲潮古陆沉没的呢?因为这—地带正是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部,在2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完全有可能使亲潮古陆沉入3000米深的海底。但这种解释无法说明下沉近3000米距离的机理过程。有—种流行的看法是,这块古陆的沉没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运动的反映。然而依据板块构造理沦,“板块”主要作水平运动,亲潮古陆竟能在短期内发生如此显若的垂直下降运动。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另—种意见则认为,日本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汇聚带,当其东侧的太平洋板块沿海沟向下俯冲时,可能使它受到了牵引,以致把当年的陆地也拖下了水而沉没海底。
那么,亲潮古陆的奥秘解开了吗?不说别的,它究竟是—块曾与日本相连的半岛还是一个独立的岛屿,人们尚未弄清楚.至于它为何下沉更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要想解开亲潮古陆沉没之谜,看来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摘自《科学24小时》3/2000

印度河文明之谜摘自九三年一期《奥秘》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灿昨天。而且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无前例的。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哈拉巴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残址。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外来物品,只写了个简单的报告,此后50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不出所料,以含哈拉巴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600公里处的马享佐达摩遗迹,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人们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考古学家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然而令人激动的还不仅是它的面积和年代,不久,人们就发现虽然这些遗址属于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并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哈拉巴出土的印度印章进行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人能释读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准,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马享佐达摩和哈拉巴有出土,于是专家们推断,马享达摩与哈拉巴都是都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准不一样,当然这只是推测。
为了进一步证实马享佐达摩和哈拉巴的都市性质,考古学家对马享佐达摩进行了最广泛的发掘。马享佐达摩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分西侧的城堡和东侧的广大市街区。西侧的城堡建筑在高达10公尺的地基上,城堡内有砖砌的大谷仓和被称为“大浴池”的净身用建筑等,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谷仓的庞大,这似乎显示了这个城市当时的富足。不过装满大谷仓的谷物是怎样征集来的呢?
市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宽10余公尺,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烧制过的砖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在其它古代文明中,砖块只用于王宫及神殿的建筑。最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完整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就连现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都市也未必能动达到。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拉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面对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们不禁瞠目结舌。住宅区各处均设有岗哨。从挖掘结果看,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设施的城市,这是一个什么社会形态的社会呢?为什么它没有宫殿,所有的住房水准又都一样?完全不同于宫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及国王、法老陵密布、贫富悬殊的埃及呢?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广泛而积极的经济活动的表现。这所有的一切出于何人的规划?这个设计师可以说具有现代化的头脑。另外,整个马享达摩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
这些城市的统治者是什么人?考古学家按照惯例首先在马享达摩寻找王宫和神殿,结果一无所获。这又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方法统治这块辽阔的国土?而且马享达摩和哈拉巴有着完全相同的城市建设,难道它们都是首都?因为没有神殿,能不能用其它古文明中的例子──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国王同时兼任法老或祭司王来推测统治者呢?所有遗址中确实没有发现有祭司王统治的痕迹,难道5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文明已经废弃了君主制?这么大的国土不可能没有统治者,考古学家又仔细研究第一块和以后出土的印章,但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印章上的字还是无法读解。那么,它是否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如果是,这两个城市为什么又没有神殿和宫殿呢?
因为有一小部分印章上刻有神象,于是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宗教遗物。但也有人反驳说,这完全是家族或个人的保存品,不能说明整个国家具有宗教性质,况且出土的近3万枚印章有神象的只是很小部分。谜团越来越多。有人认为只要能够释读印章上的文字,就可以解释这个文明的来龙去脉。其实,文字固然可以使人了解整个文明的起源和衰落,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必须从多方面研究,以触类旁通。
究竟是什么人创造了这个文明,开始人们曾误以为是受其它文明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但是进一步考古发现,无论是文字还是印章都是其它地方看不到的,而且出土人类骨鉴定也表明这里的人融混了许多人种的要素,不是现在已知的某个特定民族。
那些当时在今天已经无法居住的地方建设如此高度文明的城市的人,如果不是印度人的先人,那又是什么人呢?印度河文明是怎样被废弃的?后者可以从马享达摩出土的人骨上找到一些线索。这里出土的人骨,都是在十分奇异的状态下死亡的,换言之,死亡的人并非埋葬在墓中。考古学家发现这些人是卒死的,在通常的古文明遗址中,除非发生过地震和火山爆发,否则不会有卒死的人。马享达摩没有发生过上述两件事,人骨都是在居室内被发现的,有不少居室遗体成堆地倒着,令人惨不忍睹。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的遗体用双手盖住脸呈现出保护自己的样子。如果不是火山爆发和地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令这些人瞬间死去呢?这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谜,考古学家们提出了流行病、袭击、集体自杀等假说,但均被推翻了。无论是流行病还是集体自杀,都不能解释“一瞬间”死去。而且有谁一边又在井边洗物品,在浴池里洗澡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印度考古学家卡哈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卡哈博士的报告说:“我在9具白骨中发现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不用说这当然不是火葬,也没有火灾的迹象。”是什么异常的高温使马享佐达摩的居民卒死呢?人们想起了一些科学家推断的远古时代曾在世界不少地方发生的核战争。马享达摩遗址与古代假想中的核战争有无关系呢?事实上印亚大陆是史诗神话中经常传诵的古代核战争的战场。公元前3000年的大叙事诗《马哈巴拉德》中记叙的战争景象一如广岛原子弹爆炸后之惨景,提到的武器连现代化武器也无法比拟。更重要的是如此毛骨悚然的惨痛记忆留传至今,是非1945年“广岛”事件所能相提并论的。
另一首叙事诗《拉马亚那》描述了几十万大军瞬间完全被毁灭的景象。诗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决战的场地是被称为“兰卡”的城市,而“兰卡”正是当地人对马享佐达摩称呼。据当地人说:1947年印巴分治后属巴基斯坦而被禁止发掘的马享达摩,有不少似广岛核爆炸后遗留下来的“玻璃建筑”──托立尼提物质。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托立尼提沙漠中试爆量,沙因高温凝固成的玻璃状物质。答案似乎出来了。但推断必竟是推断,虽然科学家越来越相信地球上出现过数次文明并被毁灭,但在完全结论以前,要人们信服马享达摩的遗弃与核战争有关还为时过早。
有人认为,印度河文明与其它文明是同时堀起并存的。是不是可以说,印度河文明发展之初,受到过外来文明的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高度文明。
还有人提出,印度河文明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众说纷纭。有一点可以肯定,印度河文明的特殊性和神奇性,使其过去、现在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奉献着无法取代的财富,它不仅是印度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一环,揭开它的谜底是今人的重任,最终定能揭开。


台湾宜兰北方海底发现神秘的神殿及金字塔
和讯提供 (07-21 12:01:08) 据和讯报道:台湾宜兰北方海底发现神殿、金字塔,这些海底神殿和金字塔距宜兰仅六十海哩,年代至少一万五千年。在海底发现的人头雕像,虽历经久远的岁月,但五官及脸孔仍清晰可辨;此外,在人头像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不可思议的象形文字。
  据台湾当地媒体报道,离台湾宜兰只有六十海哩的与那国岛,其南面海岸由东延伸至西的海底陆续发现古神殿的遗迹。
  经过学者专家长达八年的实地调查,发现该海底古城可能是一万五千年前,琉球群岛与中国大陆还连在一起时的古文明,后来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化而突然沉入海底消失。
  根据由木村政昭教授领衔的琉球大学海底调查队的最新报告,整个石垣岛的东南至东西方延岸的海底,最近二年又陆续发现各种不同的石砌建筑、柱穴、灵石、人头雕像、拱门及几合图形的海龟等,甚至最近也发现了雕刻在石墙上的“象形文字”。
  木村教授指出,他确信该海底遗迹是古文明的遗物。木村教授很有自信地断言:“由于冲绳周边海底考古学的研究,将会让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见天日,古老的『海底龙宫』传说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沈没在海底的『MU文明』也让海底龙宫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我确信与那国的海底遗迹,是一万二千年前突然消失的『MU文明』。”
  约在半世纪前,即有渔民发现与那国岛的西南方海底有巨大的金字塔、古城堡;当地的潜水专家把它取名为“遗迹潜水观光区”。所谓的“MU文明”,是由本世纪初美国学者詹姆斯柴吉吾德提出的“消失的MU大陆﹂而来。根据柴吉吾德的说法,有史以前的太平洋全域,包括日本、冲绳及台湾等都还是整片相连的大陆,在这一块比南美洲大陆还大的土地上,曾有过高度发展的“MU文明”。
  依据詹姆斯柴吉吾德的假设,“MU文明”与“消失的MU大陆”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动,一夜之间沈入了大海之中。
  由于,该文明距今一万二千年前,因此除了口述之外,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一般咸信,“MU文明”仍安静地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等待著人们去挖掘出它的真面貌。
  事实上,约在半世纪前,即有渔民发现与那国岛的西南方海底有巨大的金字塔、古城堡。
  一九八六年,当地的潜水专家把它取名为“遗迹潜水观光区”,于是吸引了不少摄影家及观光客潜入海底遗迹观察,因此也引起琉球当地学者的注意,并开始著手学术性的海底考古研究。
  大约二年前,位于与那国东南方的新川鼻海底“神殿”,即被海底考古调查队以电脑合成方式绘制成立体图,并依其中的海龟、灵石、广场等祟拜物的方位判断,该遗迹可能是古文明居民聚会祟拜的神庙。
  至于,神殿北面二个半圆形的“柱穴”,有考古学家指出该低洼洞穴可能是女巫举行仪式前沐浴之处,也有可能是让即将献给神的处女清浴的水池。在半圆洞穴东边近处的灵石,其摆设的方位及方式与冲绳及日本本岛的民间信仰类似。此外,神殿东方的拱形城门、巨石叠成的城门等,与于一万年后才兴起的琉球王国建筑类似。
  在城门附近发现的二块重叠巨石,有人推测这二块巨石是城门下方的基石;由二块巨石整齐重叠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长方形人口雕孔等看来,该巨石显然是经过人力加工而成为城堡的一部分。
  琉球大学海底调查队于立神岩正下方,最近发现了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以及明显有人工雕琢痕迹的石砌,甚至还有古代的象形文字群除了神殿的种种发现外,位于与那国岛东南海岸的“立神岩”,最近也有惊人的新发现。立神岩自古以来即是岛上居民的祟拜对象。
  根据当地的传说,古时有一位青年坐在立神岩上,突然海上风浪汹涌而来,当人与石都即将没入海中时;该青年开始在岩上闭目虔诚祈祷,当他眼睛睁开时已被引到陆地安全的地方。
  由于这项传说,立神岩因此成为岛上的守护象征,该神岩附近的海域因此也成为神灵出没的“神圣海域”。很奇妙的是,琉球大学海底调查队于立神岩正下方,最近发现了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以及明显有人工雕琢痕迹的石砌,甚至还有古代的象形文字群。
  这项新的发现,不但与美国学者詹姆斯柴吉吾德提出的“MU大陆”不谋而合,而且也显示当地传说所暗示的万年前“地层下陷”的事实。该新发现的人头雕像,虽然经过长久的岁月,在海底摄影技术下,其五官及脸孔仍清晰可辨。
  在立神岩下方发现了巨大的人面雕塑
  此外,就在巨大人头像的附近,海底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不可思议的象形文字。依据调查队的整理及分析,那些象形文字群与古代与那国岛流传的象形文字很类似,只要解得出象形文字的意思,“消失的MU大陆及MU文明”可能就这样出土了!
  事实上,除了与那国岛周边之外,在冲绳及日本本岛海域内都有类似“MU文明”的遗迹,而且由巨大的石砌遗迹看来,彼此之间可能是由同一个文明衍化而来。
  譬如,在与那国最西端的西崎海城,最近发现了以岩石堆砌的巨大金字塔,而这个重大发现不但冲击日本的考古学界,甚至连日本历史学者都相当震惊!
  在这个巨大金字塔的最上方,有类似城门、回廊、了望塔等建筑物。此外,城门的上方还有清晰可辨的纹样,犹如图绘也像是象形文字。
  由于,“西崎金字塔”才刚被发现不久,因此有关的学术研究并没有详细被公布;但一般认为,该海底金字塔的发现可能是解开“消失的MU大陆及MU文明”的重要关键。
  有相关的报道指出,在西崎金字塔附近已发现了古代石器,以及刻在石器上的文字。西崎金字塔的造形很像奈良飞鸟地方的“益田岩船”,但也与远在太平洋对岸的墨西哥马亚文明的金字塔很像。


印度河文明之谜摘自九三年一期《奥秘》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灿昨天。而且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无前例的。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哈拉巴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残址。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外来物品,只写了个简单的报告,此后50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不出所料,以含哈拉巴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600公里处的马享佐达摩遗迹,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人们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考古学家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然而令人激动的还不仅是它的面积和年代,不久,人们就发现虽然这些遗址属于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并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哈拉巴出土的印度印章进行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人能释读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准,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马享佐达摩和哈拉巴有出土,于是专家们推断,马享达摩与哈拉巴都是都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准不一样,当然这只是推测。
为了进一步证实马享佐达摩和哈拉巴的都市性质,考古学家对马享佐达摩进行了最广泛的发掘。马享佐达摩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分西侧的城堡和东侧的广大市街区。西侧的城堡建筑在高达10公尺的地基上,城堡内有砖砌的大谷仓和被称为“大浴池”的净身用建筑等,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谷仓的庞大,这似乎显示了这个城市当时的富足。不过装满大谷仓的谷物是怎样征集来的呢?
市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宽10余公尺,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烧制过的砖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是难以置信的,因为在其它古代文明中,砖块只用于王宫及神殿的建筑。最令考古学家惊异的是完整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就连现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都市也未必能动达到。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拉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纵横交错,遍布整个城市。面对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们不禁瞠目结舌。住宅区各处均设有岗哨。从挖掘结果看,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设施的城市,这是一个什么社会形态的社会呢?为什么它没有宫殿,所有的住房水准又都一样?完全不同于宫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及国王、法老陵密布、贫富悬殊的埃及呢?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广泛而积极的经济活动的表现。这所有的一切出于何人的规划?这个设计师可以说具有现代化的头脑。另外,整个马享达摩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
这些城市的统治者是什么人?考古学家按照惯例首先在马享达摩寻找王宫和神殿,结果一无所获。这又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方法统治这块辽阔的国土?而且马享达摩和哈拉巴有着完全相同的城市建设,难道它们都是首都?因为没有神殿,能不能用其它古文明中的例子──古印加、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国王同时兼任法老或祭司王来推测统治者呢?所有遗址中确实没有发现有祭司王统治的痕迹,难道5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文明已经废弃了君主制?这么大的国土不可能没有统治者,考古学家又仔细研究第一块和以后出土的印章,但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印章上的字还是无法读解。那么,它是否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如果是,这两个城市为什么又没有神殿和宫殿呢?
因为有一小部分印章上刻有神象,于是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宗教遗物。但也有人反驳说,这完全是家族或个人的保存品,不能说明整个国家具有宗教性质,况且出土的近3万枚印章有神象的只是很小部分。谜团越来越多。有人认为只要能够释读印章上的文字,就可以解释这个文明的来龙去脉。其实,文字固然可以使人了解整个文明的起源和衰落,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必须从多方面研究,以触类旁通。
究竟是什么人创造了这个文明,开始人们曾误以为是受其它文明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但是进一步考古发现,无论是文字还是印章都是其它地方看不到的,而且出土人类骨鉴定也表明这里的人融混了许多人种的要素,不是现在已知的某个特定民族。
那些当时在今天已经无法居住的地方建设如此高度文明的城市的人,如果不是印度人的先人,那又是什么人呢?印度河文明是怎样被废弃的?后者可以从马享达摩出土的人骨上找到一些线索。这里出土的人骨,都是在十分奇异的状态下死亡的,换言之,死亡的人并非埋葬在墓中。考古学家发现这些人是卒死的,在通常的古文明遗址中,除非发生过地震和火山爆发,否则不会有卒死的人。马享达摩没有发生过上述两件事,人骨都是在居室内被发现的,有不少居室遗体成堆地倒着,令人惨不忍睹。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的遗体用双手盖住脸呈现出保护自己的样子。如果不是火山爆发和地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令这些人瞬间死去呢?这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谜,考古学家们提出了流行病、袭击、集体自杀等假说,但均被推翻了。无论是流行病还是集体自杀,都不能解释“一瞬间”死去。而且有谁一边又在井边洗物品,在浴池里洗澡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印度考古学家卡哈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卡哈博士的报告说:“我在9具白骨中发现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不用说这当然不是火葬,也没有火灾的迹象。”是什么异常的高温使马享佐达摩的居民卒死呢?人们想起了一些科学家推断的远古时代曾在世界不少地方发生的核战争。马享达摩遗址与古代假想中的核战争有无关系呢?事实上印亚大陆是史诗神话中经常传诵的古代核战争的战场。公元前3000年的大叙事诗《马哈巴拉德》中记叙的战争景象一如广岛原子弹爆炸后之惨景,提到的武器连现代化武器也无法比拟。更重要的是如此毛骨悚然的惨痛记忆留传至今,是非1945年“广岛”事件所能相提并论的。
另一首叙事诗《拉马亚那》描述了几十万大军瞬间完全被毁灭的景象。诗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决战的场地是被称为“兰卡”的城市,而“兰卡”正是当地人对马享佐达摩称呼。据当地人说:1947年印巴分治后属巴基斯坦而被禁止发掘的马享达摩,有不少似广岛核爆炸后遗留下来的“玻璃建筑”──托立尼提物质。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托立尼提沙漠中试爆量,沙因高温凝固成的玻璃状物质。答案似乎出来了。但推断必竟是推断,虽然科学家越来越相信地球上出现过数次文明并被毁灭,但在完全结论以前,要人们信服马享达摩的遗弃与核战争有关还为时过早。
有人认为,印度河文明与其它文明是同时堀起并存的。是不是可以说,印度河文明发展之初,受到过外来文明的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独特的高度文明。
还有人提出,印度河文明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众说纷纭。有一点可以肯定,印度河文明的特殊性和神奇性,使其过去、现在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奉献着无法取代的财富,它不仅是印度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一环,揭开它的谜底是今人的重任,最终定能揭开。
  如果,有证据说明西崎金字塔与马亚文明是同一个根源,那么整个亚太的文明起源说就要全部改写了。与台湾近在咫尺的古文明发现,当然也势必冲击台湾考古学界及历史学界了!(完

浙江龙游石窟群考察报告
上海市 UFO研究会 楼锦洪

位于浙江省龙游地区的地下石窟群,自从1992年被发现以来,经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了考古界、旅游界以及有关方面的关注。从金华市区出发,行车一个多小时大约70余公里的路程到达目的地。此地处浙江中部,属衙州境内,一个叫石岩背的小山村,这个座北向南、背山面水的小村落,自古就有“风水宝地’之说。站在村前眺望远处,一条衢江环绕而过,视野开阔,颇有神往缥逸的感觉。村边临江处有一座竹林禅寺,寺中香火袅袅,佛音阵阵。1992年6月9日,吴阿奶与其他三个村民动用四台抽水泵连续17个昼夜的抽水,终于为人类展现出又一个可以与UFO相提并论的世界之迷。在吴阿奶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宏伟壮观的气势,扑朔迷离的奇迹。令人惊叹叫绝,也让人百思不解。半天时间的寻秘却让人终身难忘。现将个人考察的初步观点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一、龙游石窟的规模与特点
有人断言:龙游石窟是我国继万里长城、参始皇兵马佣之后第九大奇迹。从初步考察而言,笔者认为,较万里长城、泰始皇兵马佣,无论是从成因还是规模、从工艺还是价值,龙游石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龙游石窟的规模浩大恢宏
从已经开发的七个石窟来看,石窟的工程浩大恢宏、模式基本统一。造型、格局、风格如出一手。全局着眼,分布合理。最小的一号窟,约300平方米、二号窟约900平方米、三号窟约1200平方米、四号窟约2000平方米、五号窟仅700平方米。五个石窟的地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据了解,就在石岩背村方圆1平方公里的地下,类似的石窟共有23个,而在龙游地区2.88平方公里的地下估计有50到70个以上基本相似的石窟。如果按平均每个石窟以1000平方米的面积来计算,一个石窟就要排出土方2万立方米,以50个石窟计算则至少可排土方100万立方米,若以一人一天可排土方0.3立方米,则需要200万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有人作过统计,若每天投入1000人不分刮风下两、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耗费六年的时间,况且模式统一、工艺讲究、精雕细凿,实际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人们的理论推算。
2、龙游石窟的设计精巧科学。
龙游石窟的气势壮观,设计精巧科学、施工规范先进,确实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石窟项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一尺左右,犹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阶上下,成锯齿形,锯齿间相隔达三米,其中台阶到洞口要有四米。每个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撑着项部,多则四根,少则一根,最大的周长为10米,最小的周长为5米。且三角形,尖朝里,面朝前,每个石窟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的5米。在一号石窟站立抬头10米左右处,清晰可见一幅岩画,内容是马、鸟、鱼三种动物。这是已发现的7个石窟中唯一的窟内岩画。线条浑厚古朴,粗旷流畅,很有意境。
3、龙游石窟的施工痕迹依然犹新。
工程浩大、设计精巧的龙游石窟,竣工的确切时间无从考证。龙游的人文记载约始于汉代,此前无古籍可查。在周、秦史料及唐朝文献中,韩愈曾撰写《徐偃王庙碑》,其中有“凿石为室,以祠偃王”的记载,所谓偃王及西周第五个皇帝(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年)且不谈凿石为室的“室”该有多大,又与龙游石窟有何联系尚存在许多疑问,若果真是,石窟的凿成距今至少已有2500至3000年的历史,星转斗移的岁月,旱涝战火的洗礼,背天的山坡已变迁,裸露的岩石也风化,而石窟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态、纹路、痕迹却依然如新,犹如昨日所为。
二、龙游石窟的解折与疑问
许多专家学者经过考证,引经举证对龙游石窟提出许多解折,但是因难以自圆其说而无法从根本上让人信服。
l、陵墓说(包括皇宫说、储藏说等),据韩愈撰写的《徐偃王庙碑》记载为据,有考古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是古代帝王的陵墓或皇宫、储藏室,难免有许多牵强之处。第一,作为皇陵或宫殿是皇室成员起居安息之地,为什么石窟中没有留下半点皇族的随葬品或宫中遗物;第二,既然是皇陵或皇官,理应对如此宽畅的宫殿作适当的分隔,如百官朝拜的龙庭、帝王起居后宫,将士卫兵住处等,而石窟中空空如也,毫无遮档之痕;第三、如果是皇宫就有一班前护后拥的人马,必然会有人间烟火的遗迹,而石窟的项和壁却依然如新;第四,石窟上下阶间距很大,运输进出都很有一些难度,难道不考虑水火、地震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灭顶之灾吗。
2、采石说(包括采集其他矿产资源),有专家认为:龙游石窟是古代人采集石料而留下来的废弃洞窟,也难圆其说。第一,采集石料最安全、最经济的方法应该是露天作业,既能保证安全又便于开采,何必要精心设计如此的方式进行地下挖掘;第二,石窟内石料属红土积沉岩。据目测,裸露在外的岩石很容易风化,如此容易风化的石料,又何必花如此浩大的工程去开采;第二,地下作业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如挖掘设备、采光设备、搬运设备等,当时又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第四,既然是采石废弃的洞窟,又何必要如此规则的修饰。
3、屯兵说。有专家提出龙游石窟曾经是越王复仇的练兵屯兵之地,理由是怕被奸细发现而告密,故挖地下石窟进行备战;其疑点仍很多。第一,挖掘石窟并非一朝一夕所为,要把数年的大好时间用于挖洞,又用数年的时间进行练兵,岂不荒废消耗本来已弱小的实力;第二,因担心奸细告密屯兵而挖,难道就不担心奸细破坏造成窟毁人亡的悲剧;第三,在石窟屯兵自然采光无法解决,人工采光又没有留下烟火痕迹又如何解释;第四,屯兵地必须道路通畅,进出便捷,这是兵家常识,而石窟上下一条道,间距有三米,如何体现兵贵神速的策略;第五,既然是屯兵练兵,总会有一些冲冲杀杀的场面,应该留下一点碰碰撞撞和刀刀枪枪的痕迹。
4、外星文明说。UFO研究者根据实际考察,分析众多疑点,提出了外星文明留下遗迹的观点。很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也有不少疑点。第一,如此浩大的工程项目该有多少外星人或设备参与作业,能有如此多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吗?第二。从整体看,石窟挖掘非常规则,凿痕整齐划一,外星人必然利用先进的挖掘设备作业。但是,仔细观察,凿痕也有细微的变化。与其说肯定是大型挖掘机械之功,还不如说出于能工巧匠的一人之手;第五,外星人挖掘石窟的目的何在?如果为了居住而挖掘如此工程,倒不如自己携带材料建造地球考察站更经济安全。如果是为采集地球元素而作,又何必搞得如此规则精细呢?如果是
为给地球人一点馈赠。挖掘如此数量的地球石窟,真不如挖一两个石窟再放一二件外星之明产品更经济、更能表达外星人的意思。
三、个人的初步观点。
据本人对石窟的仔细辨认和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就目前掌握的素材,要断然得到结论,还为时过早,准确的答案还有待于石窟彻底的发掘和全面的考察。不过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1、龙游石窟不是自然形成的溶洞。浙中地区是丘陵地带,据考证,在距今约三亿至二亿五千万年以前,即地质年代的晚古生代石炭纪与二叠纪时期,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随沧海桑田的变化,浙中地区地壳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壳抬升隆起,产生褶皱和断裂。造成该地区多溶洞的地形。例如金华的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兰溪的地下溶洞等。但是很明显,龙游石窟根本区别于以上的溶洞。
2、龙游石窟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活动提供越来越先进的地下开采机械。使人类地下施工更安全更有效。例如地下煤矿的开采,地下交通的挖掘等。但是,现代人们从安全、经济、美观的角度出发,一般的地下工程都是直线挖掘,成形后经过绝对的加固再作美化。而不是在挖掘的原型上交接进行修饰。再说,如果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应该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工程。而如此浩大的项目。又是18世纪以后形成,在历史记载中必然会留下详尽的记录。显然,龙游石窟的形成与现代人的作业思想方式及时间不相适应。
3、龙游石窟也非古代人所为。浩大的工程,低下的生产力,成为鲜明的对照。不可能是个别人和一般人所创造。除非是君主成首领才能组织如此规模的挖掘力量。如万里长城的修筑,而万里长城的修筑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但是劳民伤财地动用如此时间和力量来挖掘毫无目的的地下名窟,实在没有必要。所以,龙游石窟也不会是落后并不富足的古代人闲情逸志的产物.
龙游石窟留给人们古朴辉煌的同时更多的深不可测的神秘,它可以与埃及金字塔遥相呼应,可以与UFO之谜相提并论,值得广大有识之士去考证探索,去解开这个就在我们身边的世界之谜。

现在位置主页上古文明退回面首

龙游大型地下石窟群,外星文明的馈赠
浙江UFO研究会徐家麟主编

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浙江龙游石岩背村地下大型石窟群,自从公元一九九二年六月发现以来,虽经各大媒体炒作,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报道后,至今仍然笼罩着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尽管诸家蜂起,却仍无法解开一系列难解之谜。其中最关键的是谁建造的?建造于什么年代?建造的动机是什么?
一、龙游大型石窟:辉煌的东方地下金字塔群
我们知道:真知灼见来源于社会实践。为了考察地下石窟群,笔者多次来到龙游,仔细观察了石拄、石壁、穹顶和台阶:审视了每一条凿纹、每一处缝隙、每一幅岩画,终于发现这里的每一个石窟,都是一个地下金字塔,都是外星文明创造的巨石文化给地球人类的馈赠。
龙游地下石窟的形状,基本上是“倒斗型”。尽管这种“倒斗型”不太标准,洞口靠在一角,穹顶只有四分之一个圆锥体,下部是个长方体,与地上金字塔有些差异,但基本形状相似。至于差异,恐怕是为了建造时进出洞口的斜坡需而故意这样设计的;只有把出口靠在石窟一角,即现在的形状,使斜坡通道沿石壁而下,在结构设计上就显得比较合理。至于石窟内的高大石柱,由于内部结构与地上金字塔不一样,为了牢固而建造的加固设施。
其实世界各地的金字塔,形状也各有千秋。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尖顶四面型,但墨西哥丛林中的月亮金宇塔和犹如天文台的壁龛式金字塔,却又不一样。由于环境不一样,功能不一样,外星人的文化和审美观念不一样,金字塔的形状也必然不是从一个模子里浇出来的。由于埃及金字塔是外星文明的杰作或是在外星文明的指导参与下建造的巨石文化(这是金字塔成因的一家之说),墨西哥丛林中的金字塔虽然是玛雅文明的建筑物,但是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玛雅人是从外星球上来的星际移民。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龙游大型地下金字塔群也是外星文明赠于地球人的礼物。
同时,迄今为止我们已发现了地上金字塔,海底金字塔,龙游石窟的发现,弥补了世界上地下金字塔的空白。
二、石窟的建造,采用了高智能机械采掘设备
当我们分析了石窟的整体形状与外星文明的关系后,再来审视穹顶或石壁上的加工痕迹,就会更加感觉到石窟的不可思议了。
置身于地下石窟中,仰望着这些排列整齐的巨大鱼尾状石柱、望着凿痕整齐、朝向一致、纹理匀称的洞壁、洞顶,望着这个士红色的巨大空间。…….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悠远、永恒,岁月仿佛在这里凝固了。无论谁来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这一切,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经过反复研究以及和同行们的相互探讨、切磋,我们认为:当时的建造使用了一种高智能、可以万向调节、具有巨大功率、用高强度合金制造的采掘设备。理由如下:2号洞和3号洞的通道是农民为了发展旅游而人工开凿出来的。我们可以与原先的凿痕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人工凿出来的凿痕如此粗糙。如此凹凸不平,与机械开凿的石壁有天壤之别;尽管4号洞与5号洞的通道凿得平整一些,但仍无法与原来的石壁媲美,此其一;在穹顶和石壁的连接处,由于空间小,很难转变,人工开凿就不可能将凿痕加工得如此流畅和完美,此其二:在穹顶和石壁的连接处,几乎每个洞中都可看到没有凿痕的扒裂断面,这是用机械以45·的斜面挖掘到与石壁连接处时留下的“扒痕”,功率巨大,乃非人工所为的有力证据,此其三,在2号洞的东部石壁下,也留有机械扒裂的断面,此其四:在3号洞的右侧石壁转弯处,从上到下,留有S型螺旋刀痕,亦非人工痕迹,此其五:在穹顶及许多连接、转弯处,凿痕呈扇状展开。这是采用高智能机械设备所为,此其六……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事实说明了:高度发展的外星文明利用他们掌握的高科技开凿了龙游地下石窟群。
三、石窟岩画:留给人类开启这座迷宫的金钥匙
龙游石窟迄今己发现七、八十座,但岩画极小,只有四幅。其中一幅(其实是一组)位于一个未开发石窟的门口横梁上,图案是道家八仙法器,明显是后人划在上面的。另一幅“虾”,位于另一个未开发石窟的石柱上,虾形与现代虾不一样,很难鉴定它的创作年代。第三幅岩画位于l号石窟北面石壁上方,内容为马、鸟、鱼,成不规则排列。中间有一条石缝穿过,被发现石窟的农民用水泥补平时破坏了部分岩画。经分析,岩画上的鸟为长颈类动物,从它的嘴巴及眼睛来分析,象是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始祖鸟,正在引颈高歌或觅食;马很清晰,似乎是野马,正在奔跑,马头高昂,马尾扬起,四蹄腾空;鱼只有一个头部,宽阔的嘴巴比一般的鱼类大得多,眼睛长在头顶上,象是古代传说中的鳖鱼,正在张嘴觅食,水中浪获依稀可见。
这幅野马、始祖鸟、鳖鱼的岩画,说明当时的狞猎、捕鱼和养殖业已经形成。有人从图案中鸟的形状分析,认为是良渚文化时期的作品。但中国是个岩画十分丰富的国家,岩画的创作可追溯到六千年至三万年,这为我们推测这幅岩画的创作年代及石窟建造年代,提供了更大的时空背景。
如果说上述岩画为我们提供了考古年代的话,那么2号石窟的岩画恐怕是外星文明留给人类开启这座迷宫的金钥匙了。2号石窟岩画位于南部石壁,面积很大,几乎占了整个石壁的二分之一;图案由横坚不一的V型线条组成,也似闪电状,有点象甲骨文字。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石壁上的天然裂缝。这幅岩画在风格上是抽象的,岩画类别上属于符号型,在国内外的岩画中,尚无先例,也就没有类比性。
由于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内容一时还无法破译。当然,它因此为我国乃至世界岩画的内容和形式增添了新的种类:同时,这也正是它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笔者认为:破译2号石窟岩画的关键.是那些横坚、大小、粗细不一的V形基本单元图案。关于v形图案,据说埃及法老胡夫在岩石上发现了一个巨大的V形天然裂缝,才决定在现在的位置上建造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所以,2号石窟岩画上的V形图案与胡夫法老所理解的V形含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联想到外星文明参与了金字塔的建造,v形就有可能是外星文明某种特定意义的符号。因此,龙游2号石窟岩画。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留给人类开启这座迷宫的金钥匙,只是我们目前还不能破译而已。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证明龙游石窟是外星文明的馈赠这个论点。
四、外星文明的假设,使我们拔开迷雾见太阳
龙游石窟由于本身无一字记载、无一物佐证,所以谜团丛生,谜面众多。《江南游报》以“谜,至今无解”作了整版报道;兰溪民办研究所李紫贤先生对此列出了一百个无解之谜。总之,要解开这些谜团、谜面,仅仅依造常规知识确有困难。于是,就有了诸家之说,归纳起来,不外乎采石说、陵寝说、仓库说、藏兵说,并以此四说最普遍、最典型。其实,熟悉或了解龙游石窟的人士都知道,这四说,无论哪家之见,都无法各圆其说。以采石说为例,第一,若要采石,为何不露天采石,而要往地下采石?通风、采光、运输应该说露天方便多了:第二,若是采石,洞内穹顶、四壁、石柱何必要刻凿得如此匀称、流畅、均衡,极其壮观和完美?第三,若是外运造房屋、筑城墙,以每个石窟平均2万立方米石料和现己发现的80个石窟计算,就有160万立方米石料,如此浩大的工程,确“非万者莫为”,又为何无一字记载?再以仓库说为例,古姑蔑经济再繁荣发达,需要这么多仓库来存放货物吗?何况洞中湿度大,棉帛之类极易霉烂;那么高大的洞窟,储藏的利用率极低极不合算,于常理常情不相符合。至于藏兵说,更不值得一驳,这些石窟只有一个通道,敌兵只需一夫挡关,就万窟莫开了;凡要藏兵,须有退路:若无退路,只有死路。陵寝说是和巨石文化及地下金字塔说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参考埃及金字塔的用途作出的推测。再说,目前由于所有的石窟均没有挖掘到底层,所以还不能排除陵寝说。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大家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所有石窟几乎都没有投入过使用,有的还没有完成,仿佛一夜之间就放弃了。就象玛雅人建造在墨西哥丛林中的金字塔群一样,造好后,突然放弃而消失了,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龙游地下石窟群也是这样的命运,这样的谜。由此可以知道:这说那说,恐怕大多为无稽之说。
倘若我们能解放思想,丰富想象,活跃思维,大胆引用外星文明在地球上曾留下大量超文明遗迹的观念,包括埃及金字塔、复活节岛的巨型石像,大马士革北部的巴勒贝克平台,蒂瓦纳科神庙的太阳门、英国巨石阵等等。那么,无解之谜就成了易解之迹,有解之谜,就能使我们拔开迷雾见太阳。由此可见:龙游石窟之谜是和世界巨石文化之谜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孤立的、偶然的。
总之,龙游大型地下石窟群,使每一位前去考察的人们不得不敬畏于外星文明的伟大创造。它的辉煌和美丽,令人陶醉和入迷:它的神秘和深邃成为一个扑朔迷离的热门话题;它的古朴和悠远,让人赞美巨石文化的永恒。因此,我们希望、我们呼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更多的朋友加入到龙游石窟研究的队伍中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来探讨、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为繁荣旅游事业,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而努力!—游事业,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而努力!


沉没海底的古陆之谜 王小波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曾经草木茂盛、功物成群的黄东海大平原,变成了浩淼无际的滔滔大海。更今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洋深处,竟沉睡着一片神奇的古陆。
日本列岛将要沉没?
1977年9月至12月,—支由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前苏联等多国海洋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海洋考察队.在执行国际深海钻探计划的第56和第57航次时.“格洛玛·挑战者”号考察船在日本海沟及其附近海域的—个多个地方进行钻孔.获取了长达73米至1l57米的地层样品,当科学家们对这些海底样品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不禁大吃—惊:原来这个靠近日本海沟的太平洋底,竟然在以前还是一块高耸在海面之上的陆地!
这块神奇的陆地大约在2200万年前曾出露在日本列岛以东12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东距日本海沟约l00公里,它长达200多公里,宽约80多公里,现在潜伏在2600米深的海底,其上部还复盖着1000米厚的沉积物、由于著名的海流——亲潮暖流现从这块沉没的陆地上流过,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将它命名为“亲潮古陆”、亲潮古陆的发现,震动了日本地学界,使人们对日本列岛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学者更是惊呼“日本列岛将要沉没!”似乎由亲潮古陆的兴哀看到了日本列岛的凄怆未来、—时间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科学家在思考,社会各界在讨论:千万年以后,列岛沉没了,日本怎么办?
亲潮古陆的奥秘
根据钻孔的岩性及年代测定,科学家揭示了这块古陆的变迁历史,岩芯中的底砾岩不可能由日本列岛供给,只能由附近的陆地供给。科学家对这些砾石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的平均年龄值大于2200万年,这种砾岩的产生大概是新老第三纪的交界时期在陆地上进行的。
据此似乎可以认为,在6700—2500万年前,亲潮古陆开始下沉,覆盖在不整合面上的砾岩层就成了上部地层的底砾岩;接着沉积了100米厚的浅海砂岩,以后就保持着深海沉积的特性,迄今接受了近1O00米厚的沉积物,其中含有较多的火山灰及硅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更奇的是,在距今约1000万年的地层中还含有冰川漂砾,这可能是由冰块或冰山带来的。看起来、这块古陆真是饱经沧桑,在2200万年期间,它竟下沉了近3000米,令人咋舌。古陆上不但沉积了大量陆源物质和生物碎屑,还经受了无数次火山喷发的洗礼和冰川冰块的光临,使其难见天日,而且似乎还有继续下沉的趋势。
海底的神秘巨石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近日报道,在日本冲绳岛南部的那国岛附近22.5米深处的海底有一块神秘巨石,它呈亚述国的古庙塔形状,宽约183米,高27.43米。早在10年前日本潜水员在潜水的就发现了这块神秘巨石,不过当地人一直把它当成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产物,并末特别加以重视。美国和日本地质学家进行实地考察后证实,日本海底的这块神秘巨石已有10000年的历史,比埃及左塞法老台阶状金字塔要早5000年,是人类最古老的建筑物。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家罗伯特·肖赫教授曾潜水到海底研究这块神秘的巨石。发现这块巨石有好几级,每级高约1术,很像台阶状的金字塔。虽然不排除这块神秘巨石可能是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但肖赫教授承认他从未见过这样轮廓鲜明的自然产物。
为了解开这个谜.日本琉球大学的地质学家木村正纪教授也曾亲自潜水到海底去研究这组有五层结构的神秘巨石。木村教授认为这组巨石绝不是自然界的产物,如果它们确是海水侵蚀而成的,那么在其周围肯定可以发现碎石,可实际上连一小块碎石都没找到。奇怪的是,在这块神秘巨石的附近还有几座高2米、宽10米的类似小石墩,小石墩的模样与神秘巨石大同小异,显然这块神秘巨石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造之物,木村教授认为这块神秘巨石很可能是古代冲绳人为祭祀海神所建的一座神庙,根据当地居民的说法。这位古代海神能给冲绳岛人带来幸福。海洋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冲绳与那国岛—带的陆地是在公元前8000年的冰期末期沉列海底的,地质学家们据此认为、日本海底巨石可能是人类发现一个新文明的证据,因为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表明人类有能力在10000年前建造这样的建筑物。
除了海底的神秘巨石外,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近海大陆架,水下探险家们还常常发现海底有古森林的遗迹、沉溺的河谷、水下阶地,甚至人类居住的遗址。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曾经是繁华的陆地。那么,为什么过去的陆地现在被海水淹没了呢?
古陆为何沉入海底
不少学者认为,陆地被海水淹没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关。当地球处于寒冷的冰期时,大量的水凝结成固态的冰储存在大陆上,致使全球海面普遍比现代低。在距今1.8—2万年的玉木冰朗最盛期,亚洲沿海的海面比现在要低130—16O米,从而使现今的大陆架地区广泛出露成为陆地。以后气候转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就使这些地区重新被海水所淹没。
可是,亲潮古陆却与此不同,它处在2600米水深的深海底,显然亲潮古陆的沉没只用海平面上升来解释是不行的。那么这个深海古陆又是怎样沦为海洋的呢?唯一合理的推断足,在6700万年的白垩纪的某个时候,亲潮古陆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垂直运动,对于这—点,多数学者是认同的,因为人们已经找到了类似的地质情况。但今人不解的是,在离日本海沟仅90公里的地方,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近3000米的垂直地壳升降,确实是十分奇特的现象。这引起了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的极大兴趣,在揭开亲潮古陆面纱、观察其庐山真面目的同时.纷纷寻找它沉没的原因。
是不是因为火山喷发或地震造成地壳垂直升降导致亲潮古陆沉没的呢?因为这—地带正是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部,在2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完全有可能使亲潮古陆沉入3000米深的海底。但这种解释无法说明下沉近3000米距离的机理过程。有—种流行的看法是,这块古陆的沉没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运动的反映。然而依据板块构造理沦,“板块”主要作水平运动,亲潮古陆竟能在短期内发生如此显若的垂直下降运动。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另—种意见则认为,日本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汇聚带,当其东侧的太平洋板块沿海沟向下俯冲时,可能使它受到了牵引,以致把当年的陆地也拖下了水而沉没海底。
那么,亲潮古陆的奥秘解开了吗?不说别的,它究竟是—块曾与日本相连的半岛还是一个独立的岛屿,人们尚未弄清楚.至于它为何下沉更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要想解开亲潮古陆沉没之谜,看来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摘自《科学24小时》3/200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614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视频:田川寿美(日本正宗原版)《北国の春》

北国之春,正宗原版。原文地址:视频:田川寿美(日本正宗原版)《北国の春》作者:参战军人程明请点击下面链接地址欣赏日本正宗原版《北国の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zODg0MDg0.html?firsttime=100视频:田川寿美(日本正宗原

声明:《转载 视频:最近一次地球自转轴快速翻转与史前文明》为网友花很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