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探究学习方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探究学习方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张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研究原则】

本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原则:

1、强调探究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原则。一讲到探究式学习,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交流等步骤。实际上,探究学习方式有多样化的设计模式。从自主获取信息的现成程度分,探究式学习区分为两大类:接受式探究、发现式探究。

在接受式的探究学习中,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场馆)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所搜集到的信息是现成的,顶多只需略加整理即可。

在发现式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信息可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经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整理、分析来获得或发现。

2、面向全体并关注个别差异的原则。

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学习,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尽可能让他们在小组中学会探究;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适合其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

3、提供足够的支撑条件的原则。

探究式学习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充足的材料等。有了足够的支撑条件,不仅有利于激起探究活动,也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深入。

4、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原则。

探究活动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应正确评价。

5、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的原则。

探究过程中得到的结论不能盲从,也不能固执已见。应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解释、学会倾听,善待批评意见。

【课题基本概念界定】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里并非要求学生研究深奥的知识,而是要求他们在学生过程中具有探究的欲望,能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1月)为选题、撰写方案,理论探索阶段:组织学习了探究学习理论等现代学习理论,著名教师的教学经验,兄弟学校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各学科根据主课题确定子课题,并确定课题组长及课题组人员,制定了子课题研究方案。这一阶段,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和理论分析法。

第二阶段:(2002年2月~2003年12月)实验研究阶段:根据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并在实践中注重资料、经验、成果的积累。在实验中,构建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充实和完善。举行课题中期汇报活动,广泛听取教研室与教科室领导、兄弟学校教师的意见,以取得预期效果。这一阶段,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2004年1月~2004年6月)为深入总结阶段:在第二阶段基础上,深入分析和归纳,而成结题报告,汇总整理各阶段成果资料,进行科研成果的总结性汇报活动。

【具体做法】

一、重视组织建设,构建管理网络。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组建了“总课题组——子课题组——一线教师”的一条龙课题管理体系,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长,全面主持研究工作。确保各课题组有组织,有具体的研究目标、内容、计划、措施,便于课题有条不紊地开展与管理。

二、重视教师理论学习,推进课题研究深度。

理论是课题研究的先导,我们经常性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多种理论信息。我校先后多次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领导来校指导科研工作,邀请石梅、报慈小学教科研分管领导、上海教科院王洁博士、苏州教研室潘家康、袁卫星来校作专题讲座,邀请兄弟学校教师来校作课堂教学交流。学校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大型学术交流活动,然后回校作好传达。每学期有计划地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举行课题专项学习活动,各课题组负责人定期精心作专题讲座。要求教师做好理论笔记,定期检查,促使课题组成员能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实施并审视所从事的研究活动,使课题得以迅速启动,并且良好地运行。三、加强过程管理,促进校本研究。

我们十分重视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突出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使课题研究纳入日常教学管理行为之中,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

过程管理中,我们努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实行“计划——实施——反馈——调整”流程管理:每学期校长室召集各课题组负责人确定学期课题研讨活动总体安排;然后,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召集成员制定好该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子课题组定期向总课题组作反馈,在总课题组指导下及时调整,排出困扰问题,寻求进一步解决方案。

2、定期举行课题研讨活动。每学期围绕课题开展研讨活动,其中有课题中期汇报活动,也有片级教研活动,更有各学科市级研讨活动。促进了课题交流,为学校赢得了专家进一步支持。

3、全员参与活动:每学期各课题组成员都要上好一堂课题研究课,教师实践课、公开课需要突出研究课题。

实施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课题研讨课以“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反思——再实施——再反思……”的流程进行,强调执教前的专业学习,执教后的深入反思与专家引领,以课例为载体带动教师发展。

2、打造“张小论坛”: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张小论坛”这一教师的网上交流场所,教师及时把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随笔、课题研究成果等发布在论坛上,相互学习、促进。特别是开展新教育实验后,教师积极投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活动,大家的反思气息将更浓,研究意识会更强烈。

四、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从纯粹“接受”转向“探究”知识。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探究学习方式。我们要求教师:

1、关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不同水平的学生,其探究的意识、探究的能力会有差异。比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倾听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问题,甚至要重视学生异想天开的“创见”。又如,教师可按学生的差异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可按“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探究小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教师要牢记,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论成功大小,和教师都是平等的。

2、平等地参与到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去。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自由地选择问题、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感和认同感,缩短师生心理距离,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投入探究活动中。

3、重视评价方式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方式的变革,还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如果没有评价方式的改革作为保障,肯定难以深入进行。面对学生探究中的“发现”教师要充分肯定,面对学生探究中遇到的困惑、失败,教师可以延迟评价,积极鼓励其重燃信心。教师还要改进评价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赞扬之真心,批评之善意,探究成功之快乐,探究虽失败但仍有意义。

五、构建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不但关注教学方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心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就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往往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建构了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在关注教学方式的同时,把关注的重点移向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教学模式的变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比如数学学科,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新授课可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模型——生活化的解释、应用、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复习课或练习课可采用“唤起知识背景——提供生活化的问题情境1——学生探究——小结——生活化问题情境2——学生探究——小结……生活化的问题情境3……总结”模式展开,其中,生活化的问题情境1、2、3……是一组具有相关背景的情境。

又如语文学科,构建了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有目的的情境——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语文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根据教学结构,不同年级不同的课文特点,初步建构了不同的探究性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介绍方法——反思学习,归纳方法。(2)揭题质疑——初读交流——质疑梳理——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质疑延伸。(3)自学——了解和熟悉内容——发现问题(包括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和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再次自学——小组合作或集体讨论,解决问题。(4)自学——熟悉内容——概括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评价,提出自已的看法——课外搜集有关材料,进一步探究。

再如自然学科,根据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柴西琴老师指出的:“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信念与假设下进行的,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式和交流等。”从它的纵向看,自然学科探究学习模式大体要经历这样五个步骤:1、观察提问——针对观察的现象提问,提出能够引发探究的问题。2、假设猜想——基于观察对事物的结果或发展趋势提出预测。3、调查研究——制订计划、收集整理信息。4、归纳、解释——归纳综合、提出结论,找出合适的模型。5、交流推广——将自己探究情况以多种形式告知别人,通过制作模型、角色扮演、写论文或调查报告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

教学模式的变革,促使教师在备课时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以往曾被忽略的东西(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富有个性和充满自信,并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等),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六、运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使学生的探究走向“深层”。

在探究学习开展之前,教师要根据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提供的条件等因素对探究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象有所预测,对探究活动及时调控、改进。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教师应主要掌握以下教学策略: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策略。

皮亚杰认为,主动参与(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从他们的兴趣、意愿出发,调动他们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例如提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目标,激起其探究欲望。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例如一年级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时,教师要借助教具渗透操作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操作时要充分展开,层次分明,要点突出,表象清晰。问题的解决不是最终的目的,随着学生进一步主动参与探究,学生新的研究问题也会被不断激发出来。

2、加强合作学习策略。

“小学生探究学习方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合作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加快沟通速度,培养社会适应性。心理学上的集体动力论还认为,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利于探究。合作探究前,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引导学生确定探究任务和探究预期时间;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要点记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小组长记录、整理,形成集体的意见。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

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于生活与实践的需要,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创造之源。教学,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动手、动脑、想办法,找资料、独立自主地研究探讨,从而增强探究的欲望、效果。例如,“比和比例”的教学中,我们可努力淡化例题与习题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数学活动的开展与数学模型的建立”(同一时刻,物体高度与影子的比值相等)以及“数学模型的解释与应用”(猜测并设计金字塔高度测量办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由于这样的探究活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数学化、实际解决,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也将得到应有的拓展与提升。

4、以综合促探究的策略。

综合化是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也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思路。当前,我们应努力抓好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抓好新设置的综合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整合,抓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小课题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现实的生活素材引出教学,加强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利用丰富的学科知识去感悟探究,体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例如,在开展《常熟名胜景点研究》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做小导游”的环节:课前,让学生查找常熟名胜景点的分布情况,然后,让学生画游览路线图,做导游;可以让学生结合路线图介绍各景点的人文历史典故。学生通过查找景点的有关知识、做小导游,有效地提高探究意识、探究能力。

5、以开放促探究的策略。

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由于师生本身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于拈来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包括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设置开放的问题,预设开放的结论,提供开放性题型,安排开放的交流机制,让学生在开放中探究。教师要努力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学校引向社会与大自然,有可能的话,还要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进行探究。

【实验效果及思考】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一方面,加深了教师对“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使学校广大教师的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促进了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理念收获。

1、“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显然是越来越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消极、被动地接受着知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受到较大的扼制。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海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并以几何级方式增长着,学生更有必要掌握好新的学习方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变革,研究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正是应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

2、牢固确立了“发现真理比得到知识更重要”的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其核心思想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倡导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不应该是挂在教师嘴上的流行口号,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教师的作用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并给予学生质疑、问题的机会;要留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不再仅是专业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倡导者;不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中的“唠叨者”、“嘱咐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谋”、“陪伴者”、“引路人”。总之,“教师的责任不是灌输与教给技巧,而是去唤醒、鼓励、启发。”(第斯多惠语)“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语)

3、重视学习方式的新理念促进了“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

现代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学习,特别是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身内在的反思、体验。“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较之传统教学方法有重要突破。

从学习内容而言,“探究学习”使教师突破了教科书的框框,学生主动地从电视、互联网、图书馆、家庭、大自然中、社会上获得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

从学习方式来看,“探究学习”打破了学生被动地听、讲、说的传统方式,学生们自主地通过查资料、调查、参观访问、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

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探究学习不仅强调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也强调学生的相互合作;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中开展,也鼓励学生合作着把生活作为大课堂去研究。

这三方面的变化,促进了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动性。

二、实验成效。

1、“探究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和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学习更加主动。主要表现在:A、问题意识强。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信息,喜欢问“为什么?”“怎么样?”。如语文学科,学生不仅能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还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敢于向权威挑战。B、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强。学生喜欢合作学习方式。我们发现,一些在课堂乐于表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他们变得毫无拘束,尤其是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下,往往是争论不休。为了弄清一个问题,他们不局限于课堂、教科书,能通过网络、图书室、报刊杂志以及身边的人来解决问题。C、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强。学生喜欢问“这个知识可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堆木料”问题时,让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情境,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想办法,最后讲道理。这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究。有的运用转化思想,用梯形面积的知识巧解“堆木料”问题中的总根数;有的运用优化思想,找求层数的最简便方法;有的运用比较思想,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总根数……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探究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锤炼,学生正由传统的“听众型”转化为“研究型”的学生。

又如,我校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34项,已完成17项,目前正在开展的17项。通过教师的辅导,学生在各种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六(2)班小课题汇报活动课《绿色小组在行动》获市一等奖。学生获奖详见下表。

学生发表、获奖情况一览表(统计截止到2004年5月20日)

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2002~2003学年2003~2004学年合计

全国级省级苏州市级市级全国级省级苏州市级市级全国级省级苏州市级市级全国级省级苏州市级市级

发表文章1329711345

个人获奖3322333911384453741253277

2、促进了教师队伍迅速成长。

我校是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师资基础相对薄弱。但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培训、研讨、交流、激励、评比、评价制度,开展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教师们边教边研,互相启迪,取得了明显成果。从2001年9月起,已围绕本课题出刊《张小教研》17期,《常熟教育科研》1期,共计文章近420篇;教师专题理论笔记约720万字。我校邀请上级教研室、教科室领导、兄弟学校骨干教师来校作专题理论讲座16次,作课堂教学指导共计18次,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理论水平,课堂教学能力。三年中,新涌现出常熟市级教学能手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市级以上获奖、发表文章共计184篇次,苏州市级以上17人次,省级以上67人次。其中,数学课题组结题报告获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自然学科魏雪芳老师获市评优课一等奖,数学学科葛林芬老师获市评优课二等奖,袁飞、葛林芬、龚立新获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教师获奖情况详见下表。

教师发表、获奖、表彰情况一览表(统计截止到2004年5月20日) 2000~2001学年2001~2002学年2002~2003学年2003~2004学年合计

全国级省级苏州市级市级全国级省级苏州市级市级全国级省级苏州市级市级全国级省级苏州市级市级

发表文章23211117131010736486184

个人获奖321814363121515100

个人表彰1711191131

3、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特色研究课题。

通过积极的课题研究,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究学习已成为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1年9月始,学校共举行市级以上课题研讨活动7次,得到市教研室、教科室领导、专家,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的充分肯定。2004年2月,我校两位青年教师还为苏州唯亭实验小学的领导、教师执教了两节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研讨课,赢得了他们的大力赞赏。

【我们的思考】

1、辩证地处理探究性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

我们研究“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课题研究,显示了我校教学改革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发现一些传统的学习方式,诸如记忆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和重要性,因为不是任何知识点都需要通过探究获得的,甚至对于探究学习得到的结论,学生也要进一步理解、记忆。教师应研究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具体目标,学生的基础,具备的教学条件等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切不可机械使用。

2、教师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度。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些无效现象,如:

现象1: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充分展开讨论,三两分钟草草收场。

现象2:学生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懂得倾听、吸收别人的意见。讨论结束并没有做归纳和小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现象3:小权威大包揽,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过于依赖、盲从。

说明我们在努力创设探究学习环境条件的同时,还应积极关心探究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效度。参与度包括参与探究的学生人数的多少、思考探究的深度、参与的自觉性程度;效度包括课堂教学提出的问题、提出的学习任务的解决程度、投入时间与产出效果比、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只有参与度、效度高的探究学习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小课题研究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和我们研究的“探究性学习”都强调学生探究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过,前者更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我们前一阶段的研究研究中,已能重视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们不但要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小课题研究中,还要规范“培训——选题——研究——成果汇报”的管理过程,力争提高学生研究的自主性、积极性、成功感。

4、不以成果多少、大小苛求学生。

实际上,很多学生的探究结论是非常稚嫩的,我们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有新发现,新创造。只要是学生经过了探究活动的,我们都应肯定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活动。

5、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探究学习的研究。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引发学习的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敏感度、应用信息能力),进而增强其探究学习能力,是我们今后应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5884.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度徐州市教师个人课题结题报告 徐州市课题管理中心

一、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将绘画融入小学纸艺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界定:绘画:指绘出的图或画。也指作画,即用笔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物、墙壁等表面上画图或作其他可视的形象。纸艺:纸的艺术,即普通的纸通过折叠、裁剪、修饰成为

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学会选题1、有问题意识:(1)从教育教学的疑难寻找问题。(2)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3)从阅读和交流中发现研究问题2、选题的一般方法: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拟题)第二步: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拟题纲)v第三步:根据实际,敲定选题(定题)3、

声明:《“小学生探究学习方法”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网友我很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