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17——上海教堂建筑三 近代建筑

东正教圣母大堂:

1927年,上海最早的东正教堂主显堂被军队占用,因此主显堂堂长西蒙准备在俄侨居住集中的上海法租界内修建一座新堂作为主教座堂。尽管东正教徒捐款踊跃,但由于造价巨大,工程款项一时筹集不齐,就先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的临时教堂,名字叫天使长加夫里洛教堂,暂时作为主教座堂和上海教区管理处。三十年代初,西蒙主教和后任的魏克托尔主教继续主持圣母大堂筹建工作,最终筹齐了款项,于1933年6月举行了奠基仪式。

教堂由协隆洋行著名的俄侨建筑师、画家利霍诺斯,技术监督是工程师津济诺夫,全部建筑费用共达15万元以上,1936年落成。旧址位于旧法租界亨利路(今徐汇区新乐路55号,与襄阳北路交口处)。教堂为拜占庭风格建筑,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30平方米。屋顶的设计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建筑特色,共有五座洋葱头样式的穹顶,主穹顶高35米,四周分别有四座小穹顶拱卫,穹顶以木架构支撑外面包裹天蓝色的铜皮,与蔚蓝色的天空融为一体。外观简洁流畅,各种装饰浑然一体,并不显得拖沓。教堂的布局与圣尼古拉教堂相似,只是体量更大,内部可容纳2500人做礼拜,四壁和穹顶上绘有精致的油画。二层俄西南角和西北角布置了两个唱诗台,突出在西立面上的两座对称的楼梯可以从室外直达唱诗台。

圣母大堂竣工后,立即取代了圣尼古拉教堂,成为上海东正教徒主要活动的场所。1962年2月,这里举行了最后一次宗教活动。八十年代,有关部门对建筑进行了修缮。1994年,圣母大堂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旧址曾多次易主,现为沪上一家颇有名气的西乐餐厅——阿罗圆顶音乐餐厅的营业场所。


 

犹太教摩西会堂&西摩会堂:

上海是近代中国犹太人居留数量最多的城市,据统计在1902年来到上海的犹太人已经有25户100余人。最初在华的犹太人主要居住在东北地区,这缘于沙皇尼古拉二世掀起的反对犹太人的热潮。此时正值俄国人大批移民中国东北,于是在俄国境内不堪欺凌的犹太人为了生计,纷纷选择到中国东北谋生。这其中还有一部分犹太人继续南下到了天津、青岛、上海等地。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大批在俄国居住的犹太人涌入中国,而无需签证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上海自然成为他们生存的乐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肆驱赶居住在东北的犹太人和白俄人,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来到了上海。到30年代侨居上海的俄罗斯犹太人已增至4000多人。

犹太教是犹太人信奉的古老宗教,犹太教形成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希伯来人中。犹太教信奉耶和华为救世主,其主要经典是《希伯来圣经》和《塔木德》(口传律法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从犹太教中派生出来的。犹太教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也成为犹太人一直遭受基督教世纪歧视和迫害的重要原因。对于这个命运多舛的民族,对于这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说,犹太教就是联系他们的精神纽带。

在上海居住的犹太人按照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组成了赛法迪姆、阿什肯纳兹(俄国犹太人)、中欧、波兰4个犹太人社区。在本章节中,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前两个犹太社区所建造的犹太教堂。

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于1907年再熙华德路建造了摩西会堂,堂名是为了纪念最早来上海的俄罗斯犹太人移民摩西·格林伯格。十月革命以后,抵沪的俄罗斯犹太人日益增多。1925年,在刚从海参崴抵沪的犹太人鲍里斯·拉宾诺维奇的邀请下,著名的犹太人宗教学者迈耶·阿许根那齐拉比(RabbiMeirAshkennaz)来到上海。阿许根那齐拉比来到上海后,担任摩西会堂的拉比,成为旅沪俄国犹太人的精神领袖,后来不仅俄罗斯犹太人,其他社区的犹太人遇到宗教法律问题时时也向他请教。1926年他成为上海首席大拉比,直至1949年。在他的带动下,犹太教在上海呈现了繁荣的发展。原来的摩西教堂已经显得十分狭小,为此在1927年,阿许根那齐拉比通过募捐集资在华德路(今长阳路62号)建立了新的摩西会堂。教堂为二层高建筑,砖木结构,为外廊式风格。外墙用红砖砌筑,入口为山字形,屋顶有线脚装饰。室内楼下是礼拜大厅,并设有涤罪浴室。楼上是拉比住房,并为上海犹太教公会的办公处。教堂还按照犹太律法,设立了拱妇女单独礼拜的专席。到1937年,俄罗斯犹太人社团又在法租界内拉都路(今襄阳南路)新建了会堂,能够容纳更多的教徒。

新中国成立后,摩西会堂因大批犹太人返回本国而关闭。原建筑经过常年的使用,与原貌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1990年,旧址由虹口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使用。1998年,对旧址重新维修后,摩西会堂被改为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以实物和文字资料的形式展示当年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状态。2004年,摩西会堂旧址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直至今日,每年都有全世界很多的犹太人来到上海,到这里缅怀先辈或是追忆自己当年在这里的生活。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同样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宽容的为这些无家可归的犹太人提供了安居之所。这些犹太人对上海,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摩西会堂旧址成为联系世界两个伟大民族之间世代友好关系的纽带。犹太世界伟大的领导人,已故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参观摩西会堂后留言:“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拯救了千万犹太人民,我谨以以色列政府的名义表示感谢!”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17——上海教堂建筑(三) 近代建筑

西摩会堂:

与生活相对窘迫的俄罗斯犹太人相比,赛法迪姆犹太人则是另一种生活状态。他们中的很多人居住在上海西部的法租界富人区内,大多从事商业,以知名富商沙逊、哈同、嘉道理为代表。

1917年,沙逊为纪念亡妻在旧西摩路(今陕西北路500号)建造了一座犹太教堂。这座教堂名为西摩会堂(OhelRachelSynagogue),1920年竣工。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砖木结构,造型类似于古希腊的神庙,是目前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教会堂。立面做三段式划分,底部是花岗岩基座,主入口设在东面,这是犹太教教堂的设计原则,这样能使教徒在祈祷时,都面向圣城耶路撒冷的方向。入口处设爱奥尼克式柱廊,檐口上方建宝瓶型女儿墙,屋顶为双坡式尖顶。面向陕西北路的立面上还建有一座神龛,拱形造型,拱顶饰拱顶石,两侧立倚柱装饰。内收的空间内造一座圆形的杯状雕刻,雕工细致、造型精美。教堂底部开矩形窗,立三角形山花,上方是圆形的小窗洞,饰有拱形窗套,山花和窗套内均嵌有石块装饰。多数犹太教堂有12个窗户,象征着摩西带领逃出埃及的以色列的十二个部族。

教堂内部保存完好,屋顶处建拱顶,两侧为列柱廊,西面设有大祭台,用汉白玉雕成。祭坛保存着犹太人心目中的圣物——约柜。约柜又名法柜(ArtofCovenant),是一个用木头造的柜子,相传约柜具有神奇的力量。至今,失落的约柜仍是圣经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团。

后来,西摩会堂还建设了犹太学校、开设圣经、希伯来语和文化课,这里是上海犹太社区最主要的教育基地,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犹太族青年。二战时期,这里还作为上海犹太侨民协会的会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犹太人的离开,西摩教堂作为宗教场所的使命也宣告结束。但他作为联系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联系纽带的功能依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来上海访问时,曾专程到这里拜谒,因为克林顿的夫人、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父亲在年少时,曾就读于摩西会堂。2001年10月,摩西会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列入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摩西会堂是唯一入围的中国近代时期建筑,与代表中国古代最高建筑成就的万里长城等一起荣列其中。这足见摩西会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之大。

怀恩堂:

上海怀恩堂旧址位于今静安区陕西北路375号,与北京西路交口处。该堂成立于1910年,最初位于虹口区北四川路,隶属于美南浸信会。浸信会(BaptistChurches)是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教派之一,十七世纪产生在英国和荷兰的流亡者中。浸信会属于清教徒中的独立派,他们主张教徒只有成年后才能洗礼,受洗者须全身浸入水中,称为“浸礼”。浸信会主张独立自主。浸信会并没有一个中央的总会,各地的分会都是各自独立。1814年,浸信会传入美国,1845年,美国浸信会分裂为美北浸信会和美南浸信会。

1924年,由于虹口一带的地价飞涨,美南浸信会出售了原址,在东宝兴路新建了教堂。抗战爆发后,虹口地区沦陷,怀恩堂被迫迁到爱文义路王家花园32号。1940年,教会购得法租界西摩路的一块地皮,并于当年开始建堂,1942年竣工。教堂建筑面积1834平米,外墙用红砖砌筑,拱券和檐部用白石装饰。大堂呈长方形,外观简化,没有传统哥特式建筑复杂的装饰构件,屋顶为双坡红瓦顶。东南侧建有钟楼,紧邻大门。堂内有1700多个座位,是当时上海容纳教徒较多的教堂之一。教堂经过文革的浩劫后,于1980年重新开放,并选举该会著名牧师戚庆才担任堂务主任。旧址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551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内家枪术之巅:明末董氏六合枪谱王堡六合神枪谱 颜紫元

中国内家枪术之巅:明末董氏六合枪谱(王堡六合神枪谱)颜紫元 2012-09-10董氏六合枪谱:出门枪威风杀气,急三枪扎遍天下,烹三枪天下无敌(按:此“烹”即心意六合拳中讲的“烹意”,多误作“喷”或“鹏”。周口心意六合拳最杰出的宗师杨祥麟师爷说

中国古代建筑的外观形象及其文化特色 古代史书中的侠客形象

中国建筑作为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体系,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传承积累,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的载体,不仅自身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其平面和外观上也最能给人们以生动而

中国历代美女之西汉篇《戚夫人、卫子夫》 戚夫人怎么死的

2012-12-11 12:32:16|分类: 【历史人物】 |举报 |字号订阅中国历代美女之西汉篇《戚夫人、卫子夫》戚夫人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一称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祖籍秦末汉初定陶(今山东定陶),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曾随刘邦征战四年,她也是西汉初

声明:《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17——上海教堂建筑三 近代建筑》为网友醉红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