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2南京旅游
这里是--曾经大名鼎鼎的“首都电厂”,在孙中山提出的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方针后,它引领和推动过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这里--是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发电厂,1909年由“江南财政局”调拨库银建造了“金陵电灯官厂”,为“江宁将军府”和“两江总督府”晚上照明;这里是--罪恶滔天的日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1937年12月17日在煤炭港江边日军杀害了3281名中国士兵和平民;这里是--为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立过战功的地方,邓小平乘坐电厂“京电1号”小火轮,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炮火中抵达南京后,毛泽东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战号令;2009年,在它即将百岁的时候,它正式地退休了。一个世纪的轰鸣喧嚣,嘎然而止;一个世纪的工业遗产,何去何从......但是,我感到它还是我儿时印象中的“下关电厂”,我感到它仍是近代南京史的重要地标......
上图和下图,是已经停产的大唐南京发电厂和1920年时的电厂。
看着这寂静且荒芜的场景时,我立刻想到是的要留下一张正面的照片。机位没有退路,我只好用LEICA35mm/f2.0的挂机头,拍下了这竖拍4张横接片的全景图。我先后三次深入这百年电厂,镜头中看到的好像是它的最后的时光......
灰尘悄悄地洒落在了黄色的管道上,好像是在告诉人们,它已经度过了4年的闲赋岁月。
尽管“上海电机厂”的红字还十分清晰,上图前景中虚化的仪表及指针,显示出这油漆斑驳的庞然大物早就停摆啦。其实我是听说和冲着德国发电机去的,到了一打听才知道,早就卖给湖北的一家发电厂了,据说现在还能发电呢。
顺着钢制楼梯攀上第二层,满眼的各种设备,仿佛还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
这些排列整齐的银色管道,作为摄影人首先考虑的是画面构图,而照片留给老工人们的是他们熟悉的岗位,和火力发电的印记。
这个角度显示了三层的设备分布和生产流程的关联。
共产党是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墙上大红色的标牌显示出最基层的党组织--“党小组”,在企业中发挥着作用。
柱子上搪瓷制作的图画和标语,警示:安全生产关系到三代人的家庭幸福!真是比天还大的事情。
这是电厂厂区南边的建筑和设备,背景是中山北路的住宅楼。
看到这巨大的变压器,我想起了一段史料:当时“金陵电灯官厂”有3台100千瓦的发电机,可供1.8万盏电灯照明,余电太多,因此就在1910年8月的【南洋官报】上刊登广告,凡官绅学士商各界,如需要安装电灯者,每盏安装费为大洋5元,每盏每月电费为1.2元大洋,无论冬夏迟早,每天供电8小时…
上下两张照片,从地面到半空中,巨大的设备昭示着昔日的辉煌。
“防空警报设施,严禁攀登触摸”,落款是“下关发电厂人武部”。
工人在分类回收金属材料。
上下图片:重型铲车和满载的重型卡车,一车一车地往外运送。
在电厂标志的150米大烟囱下,陪同的人说这是老汽轮机上的关键部位。
这退了色的“大唐”标志,无疑是最后的“东家”。从“金陵电灯官厂”到“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南京市电灯厂”、“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南京下关发电厂”,最后到“大唐南京发电厂”,这不断“改名换姓”的背后,正是中国百年电力发展的缩影。
“京电1号”小火轮,现在陈列在离电厂不远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建筑前。
这小红楼是电厂的办公楼,它曾经是汪精卫的办公地。它的后面是具有地标建筑的150米高的电厂烟囱,还可以看到巨大的电厂设备仍然伫立在那里。
站在电厂小红楼顶的平台上,竖拍5张横接片,才把这电厂的老邻居--1928年建成的中山码头,收进了画面里。而它的背后就是滚滚的长江…...和太多太多的故事。我在想,一个世纪虽然弹指一挥间,一个电厂虽然在这里终结了,但是,它带给南京城的100年的“光明”历史,将永远记录在几代南京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