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活动遗迹。它们是地球历史的鉴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由于它们的形成、保存和发现、挖掘都是极其复杂、极其偶然、极其难得的过程,所以具有极高的科研、欣赏和收藏价值。
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板块俯冲、挤压作用的影响,使辽西产生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盆岭相间的构造格架,形成了大小不一、先后不同的16个构造盆地。朝阳地处河湖沼泽盆地与山岭相间的构造格局中,火山间歇活动使盆地以火山沉积岩为主,赋存有极为丰富的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最精美的文字、最生动的语言,记录了生命进化过程和各种地质事件,为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物证。
植物化石包括蕨类、银杏类、松柏类等,既有高大的乔木,又孕育了低矮的植物。表明当时的气候是温暖而湿润的。从鸟类及爬行类化石来看,它们有食植物、昆虫及肉类等杂食性的不同类型,而大量的裸子植物及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过度类——买麻藤类,以及被子植物的大量出现,给那些杂食的恐龙类、鸟类提供了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可以想象,当时的朝阳地区,玉界琼田、碧波万倾、植物繁盛、气候温湿,是地球上最丰富多彩的“热河生物群”乐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最美妙、最生动、立体的生命画卷!
自从1987年发现的第一块鸟化石以来,在朝阳境内发现的鸟化石已达14属19种,数量已逾千枚。各种古脊椎动物近于原位埋藏,保存完好,形态逼真。除骨骼等硬体部分完整保存外,相当多的化石还较完整地保存了包括羽毛在内的皮肤印痕、胃脏残余物和其他软体组织,为生物的进化及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除鸟类化石外,又相继发现了数十件带毛的恐龙化石,表明了恐龙类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此外还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翼龙类、双壳类、昆虫类、植物类等门类众多的化石。特别是1998年,在朝阳的北漂上园距今1.45亿年前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代表了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的出现,它较以往国际公认的最早被子植物出现的时期要早1500万年以上!因此,朝阳也被古生物学家誉为“世界上第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这些一系列珍贵而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震惊了世界,引起了国际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朝阳的化石主要保存于距今1.5亿——1.2亿年前的地层中,这一时期正是生命进化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科学家们指出,朝阳的古生物化石“解决了演化问题的世界悬案,在鸟类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方面,无疑是窥视大自然奥秘的一扇天窗。”美国著名古鸟类专家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考察过朝阳四合屯化石产地后,称赞说“这些沉积和这些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在这个世界级化石宝库中,生物群呈水、陆、空爆发性辐射演化,不同类群个同一类群中原始和进步的类种共生。加强这一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对解开生物进化的若干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这一生物群的发生、发展、灭绝、复苏和辐射,与古地理、古气候,以及与火山频繁喷发制约关系的深入研究,必将为进一步揭开东亚中生代晚期以来的环境变化规律,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
1996年以来,已有美、加、英、德、法、日等5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古生物学家前来朝阳参观考察,国内的专家也已达几千人次。朝阳已成为全球古鸟类、古生物研究的中心,是世界的化石宝库,也成为众多科学家、学者以及化石爱好者、收藏者神归梦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