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公学的中国人 哈罗公学

2006年09月20日 15:49 字体:大中小

在哈罗的日子里,身为中国人,如果没有一身“绝技”,根本无法立足。

文 □ 特约撰稿员 庞辛(发自伦敦)

哈罗(HARROW)公学是英国著名的男生寄宿贵族学校,是当地一位农民为了教育贫苦学生,根据伊丽莎白女王1572年颁发的王室规章建立的。19世纪以后它以教学认真而闻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毕业的校友有丘吉尔、拜伦、约旦国王侯赛因、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等名人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导者。

哈罗公学位于伦敦西北部,地势很平,中部突起一处高地,方圆几公里,称“HARROW ON THE HILL(哈罗在山坡上)”。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学校:坡下是西敏思大学哈罗校区,坡上就是赫赫有名的哈罗公学。整个高地全是学校的资产,许多地方都标有:私人地界,不得入内!

今年,这里来了801个学生,年龄在13到18岁。在它10%的外国学生里,有30多个中国学生,7个从大陆来,其余的来自香港。

神秘的大陆学生

在 “THE PARK”,一栋宿舍里,我见到了从北京来的OSCAR 邵,一个瘦瘦的,有两个红脸蛋的16岁男孩。他在这里读3年级,听说数学好得无人能比。邵11岁就来英国读语言,为13岁能上哈罗做了两年的准备。这个从景山小学来的北京孩子,第一次见到哈罗时竟有一丝失望。“太古老了,也不像我想象的像个学校,整个是个小镇。我喜欢现代一点的东西。”但是,这一丝失望很快就被学校现代的体育设施、剧场及教学设备给抹平了。这个学期他修13门课,除了必修的5门课程外,他还选了8门课。我惊叹于他怎么能应付得过来。他说各门课都会按学生的程度分成不同的组,进度适中,不会太有压力。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提出抗议,可以不交。另外,学科的内容重广度,并不是太深,对于他来说也容易得多。所以他还有时间打高尔夫,游泳,参加海军训练什么的。前段时间他拿了个物理比赛的奖,父母知道了很高兴,准备这个假期带他去东欧滑雪。

哈罗公学收费极高,每年25000英镑(合人民币约375000)的学费。一个孩子在这里读5年,除了学费还有很多杂费,所以每年没有30000英镑是呆不下去的。这样高的收费,即使大部分英国家庭也承受不了。我好奇地问他父母是干什么的?这个16岁的孩子老道得像61岁的政治家,蜻蜓点水地说了一下,到底我也没有搞明白他父母是做什么的。但我也不再追问了。因为在这个学校读书的孩子对于他们的背景天生地敏感。在这个学校里,凡是孩子来自英国的达官贵人、各界名流的,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学校以此为荣,孩子也沾光不少。比方说去年新生中有一个是英国一位著名影星的侄子,这个孩子就在去年不仅成了校长的圣诞卡片上的哈罗学生的形象代表,而且也是今年一系列重要戏剧演出的主角。现在读FIFTH FORM(相当于初三年级)的JOHN也是哈罗有代表性的一个男孩,有一天,我看见他爸爸到学校看他踢橄榄球,这个男人的面孔让我想起了刚出版的2005年世界前100位富人,他在前30位!第二天我问JOHN,他说他家兄弟3个都在这个学校读书,他同宿舍TOM的爸爸比他家还有钱呢。尽管英国人在财富、权力方面极尽炫耀之能事以满足他们仍然严格的等级观念,但是学校对中国大陆学生的来龙去脉却守口如瓶,当我提出想写一篇有关中国学生在哈罗的生活学习报道时,校长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只能写香港学生,不能写大陆来的。”

和 OSCAR 邵的聊天是我在问校长之前,所幸的是我们的谈话没有涉及到这些方面。尽管如此,当OSCAR再见到我时,他一再追问那天的聊天会发表吗?在哪里发表?

会长的“黑名单”

哈罗公学的中国人 哈罗公学
对大陆学生的情况,我不问了,倒是有人来问我。哈罗发展基金会的会长有一天神秘地把我招到他的办公室,打开电脑让我看。我一看,惊呆了,就像搞特工的,他的电脑中,哈罗每个大陆学生的父母辈,祖父母辈的资料,里面都有清楚的记录。他指着一个姓田的新生问我:“你知道他爷爷是干什么的吗?是在中央吗?”我哪能知道?!于是他给了我任务:“你能去问出来吗?”我不能,我告诉他:“中国有句老话,不该知道的最好别问。”他哈哈大笑,说:“我去问。”

哈罗的会长是专门给学校筹款的人。这位会长是中国关系学专家,经常把我拉到他办公室里去为他翻译来自两岸三地各界名流的动态。他最感兴趣的是,比方说澳门赌王何鸿目前是带三姨太出来还是四姨太?因为三姨太的儿子快到上中学的年龄,现在正在考虑上哈罗。而赌王热衷慈善事业的消息让会长期盼他的儿子们早日来到哈罗。会长当然不会忽略已经在哈罗就读的现香港证券交易所主席的两名孙子。每次有香港亲友来校访问这两名孩子,会长都会亲自陪同,设宴招待。会长不会说中文,但他“恭喜发财”的广东腔比我地道多了。这全得益于他频频访问香港的结果。从他回来描述如何被直升机从香港接到澳门赌场的经历来看,他的东方之旅总是盛况空前。“香港好啊,大方!”他总给我念叨这个。

平心而论,会长虽然由于工作关系,职业性地见钱眼开,但对于他名单里的香港小资族子弟,他也给予了适当的关怀。香港律师界、报业的子弟,多是凭优秀的音乐才能来到哈罗,这些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每年往返香港数次也是能享受头等舱的待遇。但如果让他们的父母为哈罗上千万的田径场项目或语言中心楼项目添砖加瓦,会长深知里面没有多少油水可榨。尽管如此,他还是尽量去参加学校举行的有这些孩子参加的音乐会,并吩咐我把音乐会拍下来,好发给他们的父母。会长有句精辟的话:“你往上爬的时候,尽量多交朋友,因为等你下滑的时候,你会遇到他们。”

会长的“黑名单”一年一年地在增加,今年他去北京的次数可是见涨……

少年音乐家的归宿

如果你听过哈罗的古典音乐会,有一点让中国人很自豪:台下,英国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屏息聆听;台上,大型交响乐队气势非凡,再仔细看,围绕指挥坐在最前排的,2/3都是中国孩子。音乐是来不了虚假的,没有卓越的音乐才华坐不了首席。去年,英国世界著名的三人协奏组合“CHILINGIRIAN” 来学校做指导,音乐学校派出的3名代表全部来自香港,这在崇尚西方古典音乐的哈罗,也算是个不小的震撼。

我曾经问过音乐学校的校长,为什么有那么多香港孩子拿到音乐奖学金到哈罗读书?他回答:“其实英国孩子和香港孩子开始学习音乐的岁数相差不大,一般都在4~5岁之间,但每天练习时间的长短就相去甚远。这里的孩子一开始每天顶多练半个小时,到大一点也最多1个小时,因为除了音乐以外,他们还有很多自己喜欢的事要做,比方说体育,交际等等。而香港孩子的练习时间远远不止这么点儿,这样他们的基础就打得很扎实。香港家长一开始就是按照专业音乐家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这一点对于他们今后往音乐专业方面发展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位英国老绅士补充道:“过多时间放在练习乐器上也有不足之处:在演奏技法上,香港学生讲究精确,但和英国学生比,他们缺乏对音乐的想象力。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强调。这种想象力来自对生活的理解,但我发现这些来自香港的学生对其他事情兴趣很少,学音乐的英国学生同时是击剑好手,马术专家,橄榄球健儿或热衷绘画、雕塑,但这些学音乐的中国孩子如果能跑跑步,打打乒乓球就很不错了。”

他的一番话让我记起有一次给一个拉小提琴的香港学生BEN拍人像,他刚在校内成功开完个人独奏音乐会。我们在学校最古老的有600多年历史的教室里拍摄了这位东方少年音乐家的艺术照。当我扛着机器设备往外走时,我吩咐他帮我把门锁上。因为是老房子,还是用的挂锁,门和门框上分别有一个锁扣,他居然把锁直接挂在一个锁扣上锁了下去。我当时也没有钥匙,他连连说:“我真笨,我真笨!”搞得我哭笑不得。他都18岁了,琴拉得那么好。

就是这个BEN,还有参加三人协奏组合的3个香港学生,都得到了英国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两个去了帝国理工读经济,一个在剑桥读法律,一个在牛津学医。有一天下午茶时间,会长跑到我办公室和我喝绿茶闲聊,他突然问道:“我真不理解这些这么优秀的香港少年音乐家,为什么都去学医,学经济,学律师?”我说我问过BEN,这是他们父母的意愿。香港父母实际得很,除非你是超一流的音乐家,想靠搞音乐糊口难啊。当医生、律师多挣钱啊。以后没准还能把孩子往这里送呢。再说,万一这里面出了个香港首富什么的,你不又该忙了吗?他听了又哈哈大笑,然后摇头说:“可惜,可惜!人一辈子总要干点自己喜欢的。”

中文教学事件

遗憾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在哈罗教了9年中文课的台湾老师杨太太在过完新年不久突然接到了学校的辞职信。信中校长先生言简意赅地解释,因学校对中文课进行调整,决定由东方部主任史密斯夫人替代杨太太教汉语。史密斯夫人是谁?她是英国人,在哈罗教了几年日语,在她替换杨太太的时候,和另一个中文老师学了12个小时的中文。

“这简直就是欺负人!”杨太太半夜给我打电话,“把一个只学了12个小时汉语的人替下我一个教了10多年中文的中国人,就因为她是英国人?!太小瞧我们中文了。”

其实就是英国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摇头,谁都知道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一个外国人,没有一点汉语基础,要达到教汉语的程度,非一年半载是不能拿下来的。杨太太决定打探这个决定的背后原因。

学中文在近几年开始热了起来,在英国800所公立中学里,均开设了中文课,从去年开始,更有少数学校把中文设置为必修课。伊顿公学便有3名中文老师,而且均为中国人。谁也没有想到哈罗公学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杨太太打听出来的结果是:“史密斯太太的先生将从今年9月份起出任一间宿舍的管家。”哈罗有11个宿舍,这11个管家的权利不一般,管吃管住管学习,校长都要让他们三分。“史密斯太太的日语课时每况日下,她于是要求上中文课以弥补收入上的不足。”

这一切都是权利和利益之争。

杨太太带了个在英国挺厉害的记者去找校长讨说法,迫于压力,校长亲自考察了3位中文老师的课——这在哈罗的校史上还是第一次。后来,杨太太收到学校寄来的3500镑的赔偿和公正的教学评价信,中文事件到此告一段落。但史密斯太太能否教中文?家长知道了以后会有何反应?学生能在她的班上坚持多久?游戏还没有结束。

校长的中国牌

在哈罗的日子里,身为中国人,如果没有一身“绝技”,根本无法立足。就连有一身“绝技”的杨太太也只好妥协。谁让这个学校这么有名呢?

我在哈罗的3年中,学校和中国的互访较多,因为天天在学校呆着的中国人就我一个,所以除了给会长翻译一些港澳台的花边新闻外,北京的访客我都参与接待。北京来的可不是一般的学校,那都是我们在国内梦寐以求也挨不上门槛的一流好学校。校长也都是要去开人大,共商国家大事的中流砥柱人物。中国方面还总是大包小包地备了些礼物赠送各方面人士。哈罗对他们的来访一般很重视,参观学校,介绍教学理念,安排与中国学生会面等等。但吃在餐厅,住在学校宿舍,没有特殊礼物。我常想,哈罗校长的中国牌打得真是好:中国学生不仅给他增加生源,提高考试成绩(哈罗的中国学生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为哈罗的整体考试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大方的家长还给他投资捐款,发展哈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4334.html

更多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 王朔杂文

丑陋的中国人研究起初,我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立刻决定买下来,此书看来并没有白买,读罢此书深感惭愧,总是在抱怨的我才知道,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做的是透过这些表观看到本质,我读了《教育的陷阱》和《丑陋的中国人》,其中都是较问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丑陋的中国人txt下载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有了美国人写了本《丑陋的美国人》,美国国务院拿来作为他们行动的指南。后来日本跟着写了本《丑陋的日本人》,台湾作家柏杨在1986年写了首版的《丑陋的中国人》。在《丑陋的中国人》一文

可悲的不知羞耻的中国人 维卡克里克斯不知羞耻

(亲爱的博客管理员朋友:我在百忙中花了两天时间做了这篇《可悲的不知羞耻的中国人》,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母亲遭劫难,兄妹应同心!”——我坚信:您我都是爱国之人,都希望我们的祖国母亲更有尊严!更加强大!!……因此,我对该文作了修改

声明:《哈罗公学的中国人 哈罗公学》为网友凉世弥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