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逼格回暖,《我心灿烂》、《北平无战事》和《四十九日祭》分别在三个时期的三个时代背景下研磨国民性,同时彰显创作良心。所谓好料沉淀,品质追求都压到了这年尾。
张黎的《四十九日祭》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相比张艺谋电影,故事更加舒展的《四十九日祭》在张黎风格化叙事和影像追求下,一面是更加残酷而真实的战争呈现,一面是愈发丰满而个性的人物呈现。电影在压迫性的危患关头围绕着内尔和玉墨做文章,电视剧则是战争长卷下的大群像塑造。剧中,电影版的孟书娟张欣怡照旧,近水楼台的小宋佳顺理成章地顶替倪妮,贝尔的假神父使命交到张嘉译饰演的法比手里,小感意外的是胡歌接棒佟大为完成一个铁血硬汉的生命祭礼。
张黎的作品向来不去掩饰演员自身的光彩,对他的小宋佳如此,对在剧中出现的其他演员亦然。尽管以一身德式武装亮相,导演主观镜头还是让观众一眼就认出了钢盔下那个标志性的下巴颏。问题随之而来,张黎这不明摆着让胡歌与《金陵十三衩》的佟大为死磕吗?在对电影的诸多迂回中,戴涛是张黎对张艺谋电影改编少有的借用之一。因为篇幅容量大了,戴涛不必像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那般急于流血,而是被张黎安排在了玉墨的藏玉楼下写意与抒情。写意之处主要体现在镜头调度上,大难将至,大战在即,他却以督战之名,守在一个青楼之下,在雨中,他是青楼女子窗外别样的风景。至于抒情,抒的并不是戴长官自己的情,而是作为烽火中的见证人,若有若无地旁观着玉墨与孟繁明错爱,同时审视着战争前后这群如落叶飘零的别样生命体。
在让胡歌铁血之前,张黎先要他的柔情。冬夜的雨噼啪打在他的钢盔上,打在他的雨披上,打在他翘起的二郎腿上,镜头摇曳着,装点着玉墨的凄情。对面风情万种的玉墨,咱陆军军官断断不能失却风采,无需胡歌言语旁白,一个举手投足,加上德式装备和军官身份渗透的信息,就足以告白,他不仅是个训练有素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军官,还是个经过世面而不失身份的公子帅哥。部下搞不定的散兵游勇,他三言两句就能将他们呵回自己的战线,他在与交通部要员孟繁明的对话中,几乎搞得对手狗急跳墙,而他在与玉墨的交集讲求的是平衡,包容与浪漫中看到的是博大的情怀。
抵抗日军入城的那场戏被保留了下来,张黎把浦生的护卫使命留给了另一位川军老油子,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不再以秀特技为目的,而是以戴长官的临战统帅力魅力为主诉,他与20年老兵油子李全友番号不同军衔有别,短暂的交集中却碰撞出铁血军人的本色。掩护学生逃离的那场戏也被保留了下来,张黎在此间还为他加了一点料,即同时还掩护了玉墨等几位的逃离。在他眼里,战火中没有干净的女人和肮脏的女人之别,只有受难的女人,而保护女人,是军人,更是作为一个男人的天职。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在他的这一战争视角中,学生与妓女爬上了同一辆车,命运就此紧紧捆绑在了一起。而他的部下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也为此挂了彩。显然,导演意图借戴涛的个人情怀,告诉观众,他与张艺谋不同,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化解了张艺谋以以贱换贵的偏狭。而胡歌与佟大为的对位PK,也因为导演给胡歌人格的加料而变得没了可比性。最终这种人格与情怀化为爱的情愫,并被战火演绎的压抑而凄美,唯有牺牲才能收场。
【扫描左图或查找“yihaoting_1”关注“1号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