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陈启佑

[导读]

《永远的蝴蝶》是台湾著名作家陈启佑先生的一篇小小说。作品情节很简单,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一个雨天,“我”的恋人樱子自愿帮“我”到马路对面去寄信。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年轻的生命消逝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至极的故事,却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原因就在于作品巧妙而高超的表现艺术。其中有几点尤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是作品以“雨”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悲剧因“雨”而生,小说开篇写“雨”,正是对不幸和灾难起因的一个交代。樱子遭遇不幸后,又写“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成为一生一世的一场雨”。显然,“雨”又成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以“雨”贯穿全文,也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凄凉的氛围。二是作家善于反复运用细节。如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以此使“我”的情感思绪变化的脉络和层次更加清楚明显;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这是对“我”的心理刻画,突出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三是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正因为作家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作品才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原文]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

问题: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这个主人公的?

2、文中为何反复提到"蝴蝶"并以“永远的蝴蝶”为题?

3、赏析句子

(1)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身难忘了。

(2)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参考答案】

1.(1)樱子。(2)用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把樱子的狡黠可爱和乐于助人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

2.因为樱子被车撞后,仿佛像蝴蝶飘落在地面。所以反复提到蝴蝶,并且表达作者永远会把樱子记在心里的感情更深层次。

3.(1)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樱子为我掉进无限深渊,怎么不叫我终身难忘?

(2)春天本是生机黯然、无限美好的。却说它仿佛像枯寂的秋天,凸显作者绝望悲伤的心情。作者

《永远的蝴蝶》作者陈启佑,笔名渡也、江山之助,台湾省嘉义市人,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教 陈启佑

于嘉义农专、台湾教育学院。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筹备委员、中华自然文化学会理事等职。曾获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发明奖,中国时报叙事诗奖,中央日报新诗奖,联合报文学奖,新诗《竹》被选入国中国文课本,论文《美丽的“错误”》被选入教育部实用技能班国文课本,散文《吃桑叶的哲人》被选入康轩版国中国文课本。渡也老师十六岁开始创作,高中时代即与友人合办《拜灯》诗刊,并曾一度加入“创世纪”诗社。在创作态度上,主张“诗的内容不深奥,题材尽量广阔,关怀民生疾苦,剥析时代沧桑。”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走社会写实路线。散文则以小品为主,三十三岁前,老师走的是唯美路线,从《永远的蝴蝶》始,其作品内容“逐渐离开小我、软性、唯美的象牙塔”,改变后的文章内容“勾勒人世、人性,冷讽热嘲,呈现忧郁沈痛。”在评论上,新诗和古典诗都是他研究的对象。[1]

[1] 赏析

赏析一

《永远的蝴蝶》就像一支低沉而哀怨的悲曲,幽幽道来,委婉动人。读罢此文,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场景:阴雨中,樱子如蝴蝶般轻轻飞了起来,又缓缓落到了街面上。雨是冰凉的,街面是湿冷的,蝴蝶的飘飞是凄美的,又是令人伤痛的。作品写了樱子在雨中穿过马路帮“我”寄信,不幸横遭车祸罹难,情节极其简单,却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我想是有以下三点原因的。

第一,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

全文笼罩在一片阴雨的氛围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情感的深入,雨的悲剧氛围也是愈来愈浓厚的。开篇写雨,“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各色灯火,映出了一对年轻人情投意合的美妙情感世界,而阴雨的氛围、湿冷的柏油路则奠定了全文悲剧的情感基调。接着写雨是“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了我眼镜玻璃上。”“我”不会想得到这竟是樱子对“我”的最后的一点亲意,也是“我”生命中关于樱子的最后一丝回忆,故“我”对这细微的小雨点是满怀眷恋的。目睹樱子遇难后,“更大的雨点溅到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可再也不是顷刻前樱子伞上的雨点了,它们是残酷的打击,“溅到我的生命里”,将打击“我”的一生。“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至此,雨境与心境交融,哀痛之情达到了极致。雨是这场灾难的象征,也是人物内心痛苦的象征。

此外,“湿冷冷”的街面以及“孤单地站着”的邮筒,在“我”眼里,它们似乎都冷酷无情地看着这一切,也许它们早就预知了灾难,却并没有给他们一个预兆,并没有去挽救他们。“虽然是春天,好象已经是秋天了。”这也是“我”当时对环境的一种主观感念,脑中一片糊涂的“我”只是“茫然”,甚至近乎无动于衷,只是本能地感受到一种异样的失重,季节开始颠倒,世界开始倾覆。外物与内情的相互融合,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第二,修辞艺术上,反复与反差巧妙结合。作品所运用的反复修辞并不只是单纯的反复,而是与反差效果巧妙结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如作品三次提到“骑楼”,从两个人的骑楼,充满着温暖的气息,到遭受飞来横祸,“茫然”的一个人的骑楼,到心存樱子还活着的幻想,等她寄信回来的一个人的骑楼,骑楼反复出现,内容却各不相同,相互观照,形成了一种反差。作品还两次提到雨点溅到眼镜上,情感上却是温情与打击的反差;数次提到湿冷冷的街面,与“我”眼里滚烫的泪水形成反差。

作品中最明显的反复最强烈的反差要数寄信了。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剧的导火线,故在作品中一再提及,出现了六次,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这是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善良体贴的樱子正为寄这封信的小事而罹难,“我”哽咽难言,一再喃喃自语“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她是要帮我寄信的”,作品最后才揭示信的内容:“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全文就在这里结束了,既解开了悬念,又把人物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偏偏是这样的一封信,偏偏樱子为寄这样一封信而遭难,偏偏樱子不知道这样一封信的内容。反复中,悲剧意味渐次深入,同时构成了前后的强烈反差,“我”本欲给樱子惊喜,樱子却正为她所不知的惊喜而身亡,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悲痛,“结婚”与死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以想见,“我”是悲上加悲,痛彻心扉的,而读者也不禁为之扼腕,深深叹息。

第三,意象塑造上,蝴蝶给人一种凄美的震撼。春暖花开的时节里,蝶舞翩翩带给人一种快乐的美感,然而作品中的蝴蝶,它的飘飞带给人的是一种凄美的痛感。

把樱子比作蝴蝶,是艺术的加工,也是作品人物情感的需要。“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用蝴蝶的漂落形容樱子的死,是帏饰的修辞,也是“我”不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而把死看得异常的美。在作者笔下,在“我”眼里,樱子的死被诗意化了。对于樱子,她蝴蝶般的飘落,那么的宁静,那么的安详,痛似乎不存在了;对于“我”,蝴蝶的飘落是一种美丽的陨落,何等的眷恋,何等的悲痛!

纵使蝴蝶的飘落已经淡化了血腥的空气,“我”也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我安慰,然而悲剧的意味依然存在,因为蝴蝶本身就是一个凄美的意象。蝴蝶一方面具有美丽动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深深痛楚的内涵。作品把樱子比作蝴蝶,是因为在“我”心目中,樱子就如蝴蝶般的美丽可爱。蝴蝶的美更在于它所蕴涵的一种情感美。蝴蝶这种有翅膀的精灵,容易让人联想到飞翔,因此不难理解,“我”对心目中的蝴蝶——樱子是寄托了美好的爱情理想的,那就是:在鲜花灿烂的春光里,和樱子像蝴蝶般比翼双双飞。然而,蝴蝶美丽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深切的生命之痛——始于破茧之痛,终于成灰之痛。美丽地痛苦着,正是作品中的蝴蝶呈现出来的凄美意象。一场无情的车祸,蝴蝶飘然而去了,爱情的理想被击碎了,留给“我”的,只有永远的悔恨,极度的悲痛以及无限的寂寞。这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令人读之黯然。蝴蝶的飘落,其凄美其悲壮正如《雨蝶》这首歌里所唱的:“……就算流干泪伤到底心成灰也无所谓/我破茧成碟/愿和你双飞/只怕你一去不回……我向你飞/雨温柔地坠……”蝴蝶的凄美意象带给人的深深震撼,正是作品显著的成功之处。

永远有多远?佛云:一刹便是永恒。樱子手握一信,在阴雨中在拔尖声中轻轻飞起,继而缓缓飘落的瞬间,便是永恒,也是永远,樱子从此定格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永远的蝴蝶”。赏析二

文章有几点尤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是作品以“雨”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悲剧因“雨”而生,小说开篇写“雨”,正是对不幸和灾难起因的一个交代。樱子遭遇不幸后,又写“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成为一生一世的一场雨”。显然,“雨”又成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以“雨”贯穿全文,也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凄凉的氛围。二是作家善于反复运用细节。如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以此使“我”的情感思绪变化的脉络和层次更加清楚明显;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这是对“我”的心理刻画,突出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三是高超的谋篇布局技巧。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正因为作家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作品才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这篇小说中并没有血肉横飞的惨状,也没有痛不欲生的呼喊,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一幅具有浪漫色彩的美丽的图画。然而它的感人力量,却远远超出了一般性的对“惨状”“呼喊”的描写。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绘主人公失去亲人时的悲痛,完成这幅凄美的图画的呢?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了感觉变幻、虚实结合的写法。

主人公“我”对季节的幻觉是:“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给现实中的春蒙上一层萧杀凄凉的色彩,表现了“我”心中的深哀巨痛。“我”对距离的幻觉是:“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将现实中的五公尺,变化成心目中极其遥远的距离,突出了生离死别给“我”带来的莫名的悲伤。对“雨”的幻觉是:“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将现实中的小雨,变幻成一生中最大的一场雨,表明了恋人的死对“我”的打击之惨重……正是这一系列貌似“矛盾”的语句,将客观与主观,景与情融为一体,真切地表达了主人公深重的悲痛。

然而,最为成功的还是对恋人惨死瞬间的那一段由实转虚、感觉变幻的描写——“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将现实中恋人暴死于车轮的惨状,幻化成一幅夜蝶飘落的冷艳而深沉的图画;通过对恋人的死的美化,使“我”的感情得以升华,表达了主人公对已逝恋人的无限眷念。

《永远的蝴蝶》一文,还吸收散文特长,多采用第一人称,淡化情节,体现一种思想寄托和艺术追求。采用第一人称,容易使读者把自己与主人公的境遇联系起来,犹如身临其境,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让人感觉仿佛是自身的遭遇一样,更容易打动读者,催人泪下。 永远的蝴蝶

翟廷雅词曲

张 迈演唱

望着那轮明月

想着你最后的夜

你随风而逝的歌声

只能与我梦中相约

月亮啊为什么会缺

月缺时会不会流血

你随风而逝的身影

染红了整个季节

采不来镜中花

捞不起水中月

你随风而逝的眼神

是否已在红尘中湮灭

月光是多么的纯洁

能不能照亮那边的世界

你随风而逝的长发

把一切都省略

最后的夜

把思念再给我多一些

满天的星辰

是为你哭泣的蝴蝶

最后的夜

月光为你的离去而凋谢

今生和来世

你是永远的蝴蝶

流苏(白蓓蓓)

一条黑色的丝绒披肩。是父亲从塔吉克斯坦带回来送给祖母的礼物。祖母又送给了我。这个午后,我就披着它坐在客厅里,阳光从窗外斜斜地探进身来。落在木几上,杯子里泡着酽酽的红茶,伸手去端。披肩上绾结的流苏便滑落下来,仿佛过去了的许许多多的日子,丝丝缕缕,拂去而又来……

总觉得爱我的人不会离我而去,谁知去得竟是如此匆匆。两个月前,我的祖母还真实地坐在那里,两个月后,我竟连她的魂魄都抓握不住。心底的痛楚如肉中芒刺,不动声色,却又如影随形!

一阵凉意袭来,下意识地拉紧了披肩,那些流苏纷乱而又散开,各自滑下,在临近黄昏的光里微微抖动。

哦,流苏!

小时候,看祖母做“活儿”,在许多东西上绾结流苏,按东北地方话,祖母叫它们“穗子”。窗帘上有穗子,蒙着收音机和缝纫机的台布有穗子,祖父那绣着花的烟荷包上有穗子,父亲自行车的鞍座套上有穗子,都是祖母用各色丝线手工编结的。端午节里,我们姐弟几个的衣服上都挂“钱儿”——用铜钱大小的布片和细秫秸串成的吉祥物,下面也坠上穗子。童年的大部分记忆就是关于这个——寒冬的日子里,坐在炕上的火盆儿边,看着祖母结穗子。

几年前看小说《倾城之恋》,里面的女主人公叫白流苏,总觉得这般好听的名字惟有张爱玲那样的鬼魅女人才取得出来。那个穿着优质旗袍的女人,那个落寞怅惘的女人,那个在胡琴声里对镜起舞的女人,她不叫白流苏叫什么呢?

手中茶杯里的热气冒上来,氤氲缥缈中,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一袭暗红色的古香缎旗袍,高高的衣领遮住一部分脸庞,水样的眼睛闪着幽幽的光,皓腕上一对银质的镯子。她抬起手,拢了一下鬓边的发丝。和着身后蓦然响起的音乐节拍,那是她故乡的胡琴声,悠远而缠绵。

但这个女人不是白流苏。是我的祖母武香梅……

泪水潸然而下,那是水质的流苏。

技法+才气+挚情=美文

读罢白蓓蓓的《流苏》,第一感觉这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属于散文技法很明显的那种,再读。觉得技法的使用浑然天成,完全服务于内容,最大限度地为抒情服务,不经意间才情毕现,亲情汩汩流淌。

文章从一个午后写起,“我”披着祖母送给“我”的一条黑色的丝绒披肩。披肩上绾结的滑落下来的流苏有如逝去的丝丝缕缕的日子,那两个多月的日子使“我”因失去挚爱的祖母而无比伤痛,无论天气如何,心定然是凉的,于是“下意识地拉紧了披肩”,流苏再次滑下。接着文章由现实转入回忆,写到小时侯看祖母做“活儿”,在许多东西上绾结流苏,写到家里很多物品上都有祖母结的穗子,这是过去的困难生活中一个家庭主妇勤劳与聪慧的充分体现。接下来文章跳跃性地写到《倾城之恋》,其中的主人公叫白流苏,初读到此,我们觉得太牵强了,不就是名字上有流苏吗,其实不然,接下来的段落写到“茶杯里的热气冒上来”,“氤氲缥缈中,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尤其后面的描述,使我们马上想到了小说中的白流苏,而作者话语一顿,“但这个女人不是白流苏,是我的祖母武香梅……”,据此,我们不难看到,“我”的祖母也是一个曾生活在条件优裕家庭中的女子,她有着足够好的物质生活,有着足够好的精神享受。然而在所嫁人家的困难生活中,她不是以大家闺秀的身份自居,而是毅然承担起一个大家庭的生活重担,精心调剂着一大家人的生活。那样一个充满着对家庭的深爱的老祖母离去了,永远的离去了,怎能不让孙女潸然泪下呢。“泪水潸然而下,那是水质的流苏”,这里的流苏一词出人意料,叫人拍案叫绝。那不正是对祖母深切思念的物化具象吗,无限思念挚情,化作流苏泪。

文章以流苏为明线,以对祖母的思念为暗线,连珠缀玉,此为技法一;开头三段景物描写文字不多。“阳光从窗外斜斜地探进身来”,“一阵凉意袭来”,但恰到好处,很好地烘托了人物伤感痛楚的心情,此为技法二;文章还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欣赏作者的才气有二:一是联想到小说《倾城之恋》,可谓信手拈来,貌似败笔,实则大手笔,作用非凡;二是结尾一段,紧承前文,表面流水潺潺,实则感情的大潮波涛汹涌,且比喻新奇贴切。

最重要的。是作者对祖母深深的爱,对祖母永远离去的无限的痛。挚情,永远是散文写作中没有技法的技法。

参透人生便是禅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我有许多难解的问题,关乎心灵,涉及思想,让我困惑不已。随着人生境遇的不断改变,禅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什么是禅?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参禅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禅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来,我顽固地认为,修身养性固然不错,但我绝不可能达到不恨不怨的豁达境界。试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会不怨天尤人?生活中,被人伤害,为什么不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向敌人示弱,为对手鼓掌,这样的人生岂不是一种懦弱行为?难道好人就是软弱可欺的吗?

一直很欣赏这四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镜台,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读到以下四句偈语,一颗心才突然了悟,原来烦恼都是自己找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无一物,怎会染上尘埃?这之后,人生所有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了。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静。那禅精要义,就如奔流的溪水,温暖地流淌,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原野郁郁葱葱。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不惑之年的我,沉静地微笑。智洪与赵州禅师的境界,我永远无法企及,但我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不断地接近。

在偈语妙谛中参透禅机,在禅意玄机中觉悟人生。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佛说原来怨是亲。纵使别人怨恨我们,我们也要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人,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种种人生的磨难,我们的心灵就无从升华。心宁静,以致远。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间。人活着应该是努力让心灵得到升华,把现实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你关心的,应该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无物不美,但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

红尘中,许多人丧失了甘于平淡的朴实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挚的收获与拥有,不再有一颗丰盈的心。岂知,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淡,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4249.html

更多阅读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夫人的传奇 陈纳德和飞虎队传奇

在抗战时期,有一支美国支援中国的空军,教“飞虎队”。这支队伍,在同日军的作战中,屡屡获胜,给中国的抗日给与了不小的帮助。而这支队伍很传奇,它的队长陈纳德也很传奇,巧的是,陈纳德的夫人也是以为传奇人物。她就是小陈纳德几十岁的陈香梅。

2013.09.01永恒的爱陈百强 2pm 2013 09 01

  2013.09.01 Sun 晴(永恒的爱陈百强)  对陈百强的迷恋从学生时代开始,我想会是一生。因为陈百强,所以我为自己取得英文名也叫Danny。  他是我最喜爱的男明星,和他相关的一切都是从音乐开始。那时没有影像、也没有网络,从偶然得到的

关于陈蒨韩子高的疑点 陈蒨韩子高

1.李诩(《韩子高传》)、王世贞(《艳异编·卷三十一》男宠部·陈子高),两人均生活在明正德至明万历年间,冯梦龙(《情史·情外类》韩子高)出现在明嘉靖至明隆庆年间,王骥德(杂剧《男皇后》)出现在明末的崇祯年间,之前记述陈朝历史是陈、隋姚察及

声明:《永远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陈启佑》为网友空蝉星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