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新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

埃及胡夫金字塔

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地面斜坡往上拖运,然后在金字塔周围以一种脚手架的方式层层堆砌。100,000 人共用了 30 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

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0公里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吉萨金字塔群的中央一座,也是最为高大的,被喻为“世界古代八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金字塔,形状像“金”字,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翻译为"金字塔"。



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居古代世界八大奇观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据一位名 胡夫金字塔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2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一方面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的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



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真是十分难解的谜。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96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

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化为英寸为单位联系。他由此想 胡夫金字塔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

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亿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它的周长正好是362.31库比特单位(320米)跟地球一年的时间差不多,它周长 ×2又是赤道的时分度,塔底周长(320.36×4)除以2倍的塔高(未塌落时,146.591米)就等于3.1416,和圆周率差不多,把它的自重×1015就是地球的自重,塔高×10亿,约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地球的子午线正好从金字塔的中心通过。两极轴心每隔25827年它们正好转一圈,金字塔的两条对角线的和,就是25826.6厘米。

这座金字塔规模巨大,气势雄伟,令人叹为止。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对他。大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至今仍然是远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大金字塔之谜不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在探索。

那时尼罗河每年泛滥,淹没田野达3—4个月。农民和劳工们无法种地,于是他们找到了建造陵墓的工作。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可能要花费30年时间。由于埃及人的生死观及信奉太阳神的影响,认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就像每天于东方出生及西方死亡,故金字塔都建于尼罗河西边。金字塔的建造反映着纯农耕时代人们从季节的循环和作物的生死循环中获得的意识,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300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建造陵墓。

吉萨的三座金字塔的排列是按照猎户座的腰(The Belt of Orion)排列,而以尼罗河作作为银河。因为地球有岁差数(precession)的问题,所以是按照1050BC的天象而定。猎户座对埃及人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们相信神是住在猎户座,亦即天堂所在。金字塔都是正方位的,但互以对角线相接,造成建筑群参差的轮廓。在海夫拉金字塔祭祀厅堂的门厅旁边的狮身人首像,它的写实性和金字塔的抽象性对比,使整个建筑全群富有变化,也更完整了。

胡夫王金字塔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少于1 胡夫金字塔度。虽然以观星来测定方位,但以肉眼可以令误差少于1度。回到公元前2500年,发觉四条坑道分别指向当时正在穿越子午线的四颗特殊恒星。它们分别对正小熊星座的第二颗星“帝星”、大犬座最明亮的第一颗星“天狼星”、“北极星”及天龙座第一星“右极星”。利用电脑我们证明公元前2500年前后,大金字塔的四条坑道对准了四颗恒星。而也知道坑道与恒星对应关系,因横行纬度不断在变而相对结束,就只有一个世纪左右。这个现象用天文学中的“岁差”。

利用电脑模拟回到公元前1050年,天上跨越子午线的猎户座三粒腰星的排列和地上吉萨三大金字塔排列格局是一样,而天上的星河和地上的尼罗河的位置分布也全对称。这种天地相互对应的关系并非偶然的巧合。

据英国《卫报》30日报道,这两位法国学者被媒体称为“业余埃及学家”,因为考古只能算这两人的“副业”。其中吉尔斯·多米昂是一位建筑师,让-伊夫·维德赫特是一位退休的房产经纪人。两位法国学者已经在金字塔方面从事了20年的研究。2000年,他们曾经借助雷达技术,在位于埃及梅登地区的另外一座金字塔里发现了两间密室。两位法国学者认为,传说中安放胡夫遗体的密室的位置就在大金字塔三间墓室之一的“王后墓室”的地下,但是要偏西一些,处于“金字塔的对角线交汇的地方、金字塔真正的心脏地区”。

法国埃及考古界的“龙头老大”尼古拉斯·吉马 胡夫金字塔尔对二人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且为吉尔斯·多米昂即将于本周三面市的新书《胡夫的密室》撰写前言。吉马尔在前言里写道:“如果密室一说被证实的话,那么这无疑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埃及考古发现之一。”但是也有不少埃及学者质疑“大金字塔密室”的猜想。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埃及葬礼考古学专家埃登·多森表示:“我认为,胡夫金字塔里藏有密室的说法是不可信的。从建筑学来讲,王后墓室下面建造一个秘密通道是不现实的事情。”

一直以来,埃及考古界的学者们都认为,大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是事先规划好的,整个建造过程也同预期的一样。但是“大金字塔密室”的猜想对这一说法构成了挑战。

多米昂和维德赫特认为,大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三个墓室按照计划修建好以后,建筑师发现它们的承重能力不足,只好回到图纸上重新规划。最后,古埃及的建筑师们在“国王墓室”的天花板上加装了一些每个重达50吨的花岗岩横梁,这个巧妙的设计为墓室减轻了承重压力。

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些横梁上出现了不少裂缝。考古学家一直认为,这些裂缝是在大金字塔修建完工后的几千年时间里,因为地震活动造成的。但是根据多米昂的发现,横梁上的裂缝在金字塔完工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因为在裂缝里发现了超过4500年历史的石膏痕迹,这说明当时的工人曾经试图修补这些裂缝。多米昂称,横梁的裂缝让金字塔的建筑师们不得不再次改变主意,放弃了原有的三间墓室,为国王的遗体寻找新的安放处。

多米昂说:“当时摆在大金字塔建筑师面前的问题是,大金字塔有三个墓室,但是第一个没有完工,第二个没有足够宽阔的入口可以放进胡夫巨大的石棺,而第三个的房顶已经开裂了。所以,他们只好另外修建了一个秘密通道,将国王的木乃伊安放在这三个墓室以外的一个密室里。”

两位法国人希望能在大金字塔内部继续自己的研究,直到找到传说中的密室。维德赫特说:“要想找到密室,只要将光纤放进金字塔岩石上的洞里,探测在这条秘密通道下面有没有可升降闸门。”按照古埃及的习俗,建造金字塔的工人会在安放国王遗体的房间外面用巨大的岩石和细绳安装成为可升降的闸门。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10万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人赞叹。

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有关金字塔的许多疑团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难以解释,探索和研究金字塔还在继续向着广度和深度开发。关于金字塔的各种议论五花八门,其中既有科学的考证明,大胆的推测,又有神奇的假设,想入非非的臆测,更有一些庸人,巫师提出种种扑朔迷离,荒诞不经的说法,妄图把人们引入迷魂阵中,不知不觉地跟在他们后面,成为他们宗教迷信宣传的俘虏。

下面介绍一些怪论供参考。这些说法的共同特点是否认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否认它是国王的陵墓,而是把它与神和上帝联在一起,给它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有人认为:在那邈远的年代,古埃及人怎么能达到如此高的科技水平?这些“超级知识”从何而来?为什么没有被继承下来?胡夫大金字塔不是古埃及人造的,而是外星人建造的。他们建造成后返回外星。比地球上文明更先进的“外星球文明”一直同人类保持着联系。

还有人认为:胡夫金字塔是由失踪了的亚特兰蒂斯岛先民所造。据说,这个岛屿位于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以西,在公元前一万年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后来在“悲惨的一昼夜”,该岛突然沉于海底。该岛的科学家们提前撤离,一部分人带着科技资料在埃及建立了科学中心,并参照该岛庙建造了胡夫金字塔,把他们的全部科学知识隐藏于塔的内部结构中。

再有人认为:居住在非洲阿特拉斯山中麓一个柏伯尔部落建造了胡夫金字塔。据说,古代撒哈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居住着几只部落。后来土地逐渐沙漠化,部落东迁至尼罗河河谷。酋长成了埃及国王。他们动用部落的法术。建造了金字塔。尔后,他们掐指一算,认为人类将蒙受一段黑暗的时期于是各部落立即疏散到世界各地,其中有一只转移到阿特拉斯山。

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金字塔局势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的石头是由石灰石和贝壳人工混合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于现在的浇灌混凝土。

另外,有人认为:胡夫金字塔不是陵墓,而是外星人到地球上来的一个降落地点,是天神下界的停留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秘密庙宇,一个仓库储藏着开天辟地以来直到世界末日的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天文台,用以观察苍穹,了解星辰的运行,占卜未来;是多功能的计量器可用于测绘大量土地,可计算时间,确定一年有365.2422天。

还有人说,胡夫在金字塔内的真正殡宫尚未发现,吉萨三座金字塔的下面有一座完整的地下城市,街道纵横,连通着地面上所有的金字塔,地下城门只有一种特殊的声音才能将他唤开,一里城门和发现胡夫殡宫,惊人之迹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虽然胡夫的金字塔被广泛的认同其是法老的陵墓,但因为至今也没有在里面找到胡夫法老(又称基奥普斯国王)的遗体,这使得人们对这座伟大的建筑物的具体作用产生了怀疑,于是各种猜测一时间不绝于耳。 这座巨大的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艺术上,它在技术上展示了复杂的美,艺术上则是简单的美。如今,七大奇观中只有为首的金字塔经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留存下来。难怪埃及有句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的神奇还不止于它的宏伟壮大,更离奇的是胡夫留下的咒语“不论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降临在他头上”,至今仍在考验着科学家们的智慧。

据了解,胡夫金字塔内目前包含着三个已知房间。“国王室”(其 胡夫金字塔中的两根管道不是通风管,一根指向猎户星座,另一根指向北斗星)——里面有一具巨大的花岗岩石棺,人们认为它正是胡夫木乃伊的葬身之处。不过事实上,如今里面空空如也。在“国王室”底下,有一个略小的墓室,它被称做“王后室”,尽管科学家倾向于认为它并不是给王后安排的。此外,在金字塔地底下还有一间从没使用过的小地下室。

然而日前,两名法国业余埃及学考古学家在经过多年的现场考察后,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新见解∶在胡夫金字塔内“王后室”下面,还有另外一个至今不为人知的“神秘墓室”,该秘密墓室可能正是胡夫法老的最终葬身之所!如今,他们已经通过地面穿透雷达,探测到了通往该秘室的一条秘密走廊!

关于胡夫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认为∶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全都经过事先设计,工人们按照设计图来进行建造。但多米恩和弗德赫特却相信,在金字塔建造过程中,设计思路曾反复发生变化。当古埃及建筑师发现原来设计的“国王室”可能无法承受上面的巨石重量时,就开始重新回到了图纸上。

据了解,“国王室”的屋顶被几道每根重达50吨的花岗岩石梁增固着,将屋顶隔成了4个小空间,大英博物馆古埃及和苏丹馆副馆长杰弗里·斯潘塞说∶“这个设计是为了将金字塔中心的巨石重量分散到边上去。”然而,这些花岗岩石梁上显然能够看到一道道裂缝,斯潘塞解释称,考古学家们通常认为这些裂缝是在金字塔建成很久后,在某次地震中被震裂的。

不过多米恩却不这么认为,他相信这些石梁上的裂缝在金字塔建造时就出现了,古埃及建筑师们对此一清二楚。多米恩的证据是,在一些裂缝中,被抹了一些年数达4500年之久的灰泥,多米恩相信,这正是古埃及建筑师试图亡羊补牢、加固屋顶的证据。

多米恩在他的新书《基奥普斯的墓室》中写过,“胡夫金字塔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结到以下一个理论,胡夫当年一共为自己建造了三个墓室,第一个墓室(王后室)没有建造完成;第二个墓室(还未被发现的秘室)可以投入使用;第三个墓室(国王室)上面出现了裂缝。因此,胡夫最后被葬在了第二个墓室之中。”多米恩称,他认为“王后室”并不是胡夫墓室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入口太窄,根本无法抬进胡夫的大石棺。

位于埃及开罗的法国东方考古学协会著名古埃苦艾报价家让·皮埃尔·科蒂吉安尼从一开始就对多米恩和弗德赫特的金字塔研究印象深刻。

据科蒂吉安尼介绍,他之所以对两人的研究感兴趣,是因为他将他们的雷达探测数据提供给一名法国地面雷达数据专家进行过分析,该专家的解释印证了两人的猜测。科蒂吉安尼说:“这名专家为一家大公司工作,该公司的工程之一就是为将来从巴黎到斯特拉斯堡的特别快车设计轨道线路,如果这名专家说在这儿铺设轨道很安全,那是因为他发现这儿的地底下没有空洞。我想他是不会出错的,否则的话,将来就会出大车祸了。”

科蒂吉安尼称,第二个令他感兴趣的原因是,两名业余考古学家假想的“神秘墓室”位置,正位于“王后室”底下偏西处,在结构上那儿正是“整个金字塔的心脏”所在,所以那儿很可能真是胡夫法老象征性的最后安息地。

虽然胡夫的金字塔被广泛的认同其是法老的陵墓,但因为至今也没有在里面找到胡夫法老(又称基奥普斯国王)的遗体,这使得人们对这座伟大的建筑物的具体作用产生了怀疑,于是各种猜测一时间不绝于耳。这座巨大的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艺术上,它在技术上展示了复杂的美,艺术上则是简单的美。如今,七大奇观中只有为首的金字塔经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留存下来。难怪埃及有句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神奇还不止于它的宏伟壮大,更离奇的是胡夫留下的咒语,至今仍在考验着科学家们的智慧。



奥林匹亚宙斯巨像

宙斯(Zeus)希腊众神之神,是奥林匹亚(Olympia)的主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拜占庭的菲罗撰写记述世界七大奇迹说:“我们以其他六大奇迹为荣,而敬畏宙斯神像。”

据说奥林匹亚的祭师,对菲迪亚斯的杰作非常欣赏,就委任他的子孙负责好好保存宙斯的神像,永享荣华。

宙斯是古希腊神谱系中的第三代神王,他是全能之神,能明察、洞悉世间任 宙斯头像何事物和事情,不管是人间还是在神山上,他都是神喻之源,他决定着神灵和人的命运。





宙斯(希腊语:Ζε??,或Δ?α?),天神,古希腊神话中最高的神,罗马神话中称朱庇特(拉丁语:Jupiter),为克洛诺斯(Κρ?νο?)与雷亚(Ρ?α)所生的最小儿子。克罗诺斯通过推翻他的父亲乌拉诺斯获得了最高权力,他得知他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被自己的孩子推翻,于是把他的孩子们吞进肚子。他的妻子瑞亚因为不忍心宙斯也被吞进肚子,于是拿了块石头假装宙斯给他吞下。宙斯长大后,联合兄弟姐妹一起对抗父亲,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经过十年战争,在祖母大地女神盖亚的帮助下战胜了父亲。宙斯和他的兄弟波塞冬和哈迪斯分管天界、海界、冥界。从此宙斯成为掌管宇宙的统治者。木星的拉丁名起源于他。

宙斯与多位女神和女人生下多位子孙,当中有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兄妹、狄俄尼索斯、赫拉赫勒斯等。宙斯为了接近女神和女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他总是偷偷摸摸的,所以总会令赫拉生气。为了不被赫拉知道他的外遇的所在地,他总会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去阻碍赫拉。宙斯也有一些男性情人,如盖尼米得。

位置:宙斯神殿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为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区;目前这地方尽是一片黄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腊时期,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更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那地位于雅典城墙外,到了哈德连帝时代为了扩大雅典城规模,将城墙往外扩展,才把神殿纳入城内。

奥林匹亚宙斯巨像建造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57年。神殿本身则是采多利克式(Doricorder)建筑。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 奥林匹亚宙斯巨像殿顶则用大理石兴建而成,神殿共由34条高约17公尺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石柱支撑着,面积达41.1公尺x107.75公尺。庙前庙后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岛的大理石雕成。庙内西边人字形檐饰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风格。这么建造,天上宙斯大神是否喜欢?据说菲迪亚斯建造雕像时,曾亲到奥林匹斯山问宙斯神,而大神以降下霹雳闪电,打裂神庙铺道作回答。至于神殿主角“宙斯”,采用了所谓'克里斯里凡亭’(chryselephantine)技术,是在木质支架外加象牙雕成的肌肉和金制的衣饰。宝座也是木底包金,嵌着乌木、宝石和玻璃,历时八年之久才完成。

在旅行家沙尼亚斯巴(Pausanias)的<希腊游记>一书中,曾对宙斯神像作了详细的描述,书中记载:“宙斯神主体为木制,身体裸露在外的部份贴上象牙,衣服则覆以黄金。头顶戴着橄榄枝编织的皇冠,右手握着象牙及黄金制成的胜利女神像,左手则拿着一把镶有各种金属打造的权杖,杖顶停留着一只鹫”。至于他的宝座,神像头上与头后,雕着“典雅三女神”和“季节三女神”(春、夏、冬)雕像;腿和脚饰有舞动中的胜利女神与人头狮身史芬克斯,希腊其他诸神装饰,底部宽6.55公尺、高1公尺,而神像约高13公尺,相当于四层楼高的现代建筑。神像身后挂着由耶路撒冷神庙劫掠得来的神圣布幔。菲迪亚斯更精密地规划四周变化,包括由神庙大门射向雕像的光线,为了令神像的脸容更为美丽光亮,更于神像前建造一座极大而浅,里面镶了黑色大理石的橄榄油池,利用橄榄油将光线反射。矗立期间更有工人前来擦拭象牙,称为“菲迪亚斯抛光工人。“。

宙斯像的构成材料,年代背景以及装饰用的雕像,都能详细说明,但是菲迪亚斯的作品风格却很难确定。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菲迪亚斯雕塑神像的技术达到巅峰,能使神像具有高不可攀的庄严气概。特别是宙斯像,能够在普通的宗教形象外,增添了独特的性格,为了要找出这句话的真正涵义(菲迪亚斯神像雕塑的原作至今已全部遗失),多年来,专家学者曾对菲迪亚斯神像的复制品作过个别研究,希望能找出其中共同的特点。他们特别注意雅典巴特农神殿的装饰雕像,据说菲迪亚斯曾经负责监制这些雕像。当然,现在很难断定,菲迪亚斯曾亲手雕过哪一件石像;因为他既要担任监制工作,而且要负责雕塑神殿内的阿西娜巨像,一定非常忙碌,不过,很可能所有雕像的设计和全部风格都由菲迪亚斯一人决定。最接近菲迪亚斯风格的作品,可能是庙内东边横饰带上的神像,只是规模不同而巳。这些神像,在早期的严肃风格与后期轻松及精巧的风格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

宙斯神殿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为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区;目前这地方尽是一片黄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腊时期,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更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那地位于雅典城墙外,到了哈德连帝时代为了扩大雅典城规模,将城墙往外扩展,才把神殿纳入城内。

宙斯神殿是希腊的宗教中心,由城邦和平民送来的祭 宙斯神殿品种类很多。几百年来,一直在露天神坛叩拜宙斯。神坛据说是用献给宙斯的各种祭品的灰烬造的。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公元前五世纪由当地建筑师伊利斯人李班(Libon of Elis)监建一座宏伟的庙宇,作为宙斯神殿,并于公元前456年完成,庙前庙后的石像都是用派洛斯(Paros)岛的大理石雕成,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菲迪亚斯(Phidias)负责。







庙内西边人字形檐饰上的很多雕像,十足是雅典的风格。当时是为了神殿需要雅典式的雕像,抑或由于菲迪亚斯的声誉远播,建筑庙宇的人特别请他到奥林匹亚担任雕刻工作,现在无从查考。

有一说法是,菲迪亚斯在雕塑巴特农神殿的阿西娜巨像时,被指控盗用宝贵材料,遭受贬黜,离开故乡雅典过放逐生活,终老奥林匹亚。这说法唯一可信之处就是菲迪亚斯与当时名政治家培理克里斯(Pericles)是朋友,对他的名誉采取的任何打击行动,都会对培里克里斯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菲迪亚斯开始逃亡。

在奥林匹亚所进行的现代发掘工作,最早的一次是在一八二九年由法国考察队主持。历时六星期。使近代人士对奥林匹亚有更多了解的,则是德国的考察队。他们从一八七五年开始,差不多一直没有间断地发掘,虽然找出了宙斯神殿以及装饰用的雕像,并且局部恢复了宙斯神殿原来的形状,但始终没有发现宙斯神像本身的踪迹。然而,在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八年间,考古学家进行一连串令人兴奋的发掘工作,在距离宙斯神殿不远的地方,挖出菲迪亚斯工作地方的遗址,形状大小与神殿的主室相同。菲迪亚斯可以在这种类似神殿的环境中,雕塑宙斯像而不致妨碍神殿的工作。菲迪亚斯必定在雅典挑选了一批工作人手,带到奥林匹亚。在他的工场遗址上发现很多公元前435年制造的雅典陶器(菲迪亚斯完成宙斯像后,于公元前432年去世),还有象牙、玻璃、金匠工具,以及赤陶模型的碎片,看来是供制造神像部分衣饰之用。出土的陶器当中,有一个残破不全的杯子,杯子有刻工精细的文字:“我属于菲迪亚斯”。

神像昂然地接受人们崇拜达九百多年,但最后基督教结束一切。公元393年,罗马皇帝都路(Theodsius)一世,毅然颁发止竞技的敕令,古代奥林匹克竞技大会也是在这一年终止。接着,公元426年,又颁发了异教神庙破坏令,于是宙斯神像就遭到破坏,菲迪斯亚的工作室亦被改为教堂,古希腊从此灰飞烟灭;神庙内倾颓的石柱更在公元522年及551年的地震中震垮,石材被拆,改建成抵御蛮族侵略的堡垒,随后奥林匹亚地区经常发生洪水泛滥,整个城市埋没在很厚的淤泥下。所幸的是,神像在这之前已被运往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现称伊斯坦堡),被路易西收藏于宫殿内达60年之久,可惜最后亦毁于城市暴动中。



奥林匹亚的取圣火处

虽然宙斯神像已消失于世上,但他却以另一方式至今犹存,伟大的宙斯 宙斯神像模拟图脸孔了变成东正教的全能基督像。在伊斯坦堡科拉的圣方济各小教堂内,顶端宝座上坐着的就是化为基督的奥林亚宙斯神。这尊异教神祇究竟如何转化为代表基督形像?考古学家估计有几种原因,第一,奥林匹亚神像本身就是极其完美的奇观;第二,神像代表最高神性几乎已达千年之久.

阿尔忒弥斯神庙

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希腊神话阿耳忒弥斯女神的神庙(《圣经》翻作亚底米,即罗马神话的月亮女神狄安娜),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425尺,宽230尺,有126根高60尺大理石柱。据称建筑时间前后长达120年(相比之下,大希律王建耶路撒冷圣殿也只用了46年)。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庙被黑若斯达特斯焚毁。该神庙至今只剩下一根柱子。这座神殿引的遗址位于今天土耳其的爱奥尼亚海滨,《圣经》里把这个地方称为以弗所(Ephesus),而现在它被称为或者翻译为艾菲索斯。



以弗所城像许多古老而神奇的城市一样在岁月里沧桑。19世纪后半叶人们的一次偶然的发掘才使它重新为世人所知晓。考古学家们用刷子而不是铁铲在这里工作了多年,才终于确认这就是《圣经》里曾经提到过的那座著名城市以弗所的遗址。传说圣母玛丽亚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由圣保罗及耶稣的门徒带领来到以弗所附近的山上安度晚年。时间大约是在公元34~45年间。

以弗所,这座小亚细亚西岸的滨海城市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由来自古希腊的爱奥尼亚人所建,是一座典型的古希腊殖民城市,后来它在众多的殖民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古希腊工业和文化中心之一。到公元前6世纪时成为雄霸小亚细亚西部大片土地的吕底亚王国(Lydia)境内的工商业中心。此后饱经战火蹂躏,先后被波斯、马其顿、帕加马和罗马所占领,到中世纪渐趋衰落,成为一片废墟。

现在,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除了残垣断壁什么也没有,那个在古希腊时期盛极一时的城市早 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1]已被时间蚕食,它的肢体像一具远古生物残缺不全的骨骼化石,散落一地。而当年,这座临海依山的港口城市曾是多么的美丽和富庶,那旖旎的风光使它成为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无数的观光客慕名从各地赶来一睹它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朝觐和贸易,给它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也逐年增加,最强盛的时期,居住在以弗所城里的人口达到了30万之多。想想当年,这里该是何等的繁华,海面帆影点点,港口万船待发,大街小巷车如流水,马似游龙。

总的说来,以弗所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宗教兴盛。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不管富裕还是贫穷,都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对神的信仰与敬畏。因此修建一座大型的神殿用以祭祀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灵便成为这座城市的人们急切的渴望。

阿耳忒弥斯神殿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了。当各地前来朝觐的人们络绎不绝、与日俱增的时候,以弗所人终于发现他们原先建造的那座圣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祭祀的需求了。因为虔诚,因为争先恐后,香客之间还会不时发生一些摩擦,因此修建一座大型神殿成为当务之急。很快,修建神殿的计划就得到了吕底亚王国克罗伊斯国王的支持,这位财富如山的君王远近闻名,他一向热心宗教事业,为此他慷慨解囊。希腊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也因此获得了一个一展身手的大好机会,于是,一座希腊艺术与亚洲财富相结合而孕育的建筑杰作诞生了。

那是大约公元前550年的事情,以弗所人在他们原先建造的那个简陋的圣坛的位置上开始了这座被称为阿耳忒弥斯神殿的大型工程的建设。神殿由希腊建筑师车西夫若恩设计,当时希腊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亚斯、坡留克来妥斯和克列休拉斯等也参与到了这一宏大的工程当中,神殿中的许多技艺精湛的青铜雕像和阿耳忒弥斯神像也出自这几位艺术家之手。

有关这座神殿名称的由来,我想有必要在这里作一个简要的介绍。阿耳忒弥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主掌狩猎与野兽的女神,后来被视为月神,在罗马神话中她又被称为戴安娜,她是宙斯和利托的女儿。除了掌管狩猎,她还照顾女人分娩,保护少男少女,更是一位贞洁的处女,人们对她崇拜有加。但阿耳忒弥斯神殿并非用以祭祀这位女神,而是以弗所人为祭祀一位安那托利亚(小亚细亚)古老的女神而修建的,而安那托利亚的女神被以弗所人比作心目中的阿耳忒弥斯,因此神殿以阿耳忒弥斯的名字命名。

阿耳忒弥斯神殿是古希腊最大的神殿之一,其规模超过了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也是最早的完全用大理石兴建的建筑之一。它以建筑风格的壮丽辉煌和规模巨大而跻身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它还一度享有对逃亡者的“庇护权”,其地位之显赫,由此可见一斑。在建成后的近200年时间里,它巍然屹立在以弗所东北郊的一座高山之上,迎接着摩肩接踵前来朝觐的人们,它很快成 阿尔忒弥斯神庙的油画为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希腊移民城邦的香客们向往的圣殿。









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这座壮丽的神殿在一场大火中变成了废墟。据说这场火灾是一个名叫希罗斯特图斯的纵火狂所为,这个家伙长期以来寂寂无为,急于想通过实施一项能引起轰动效应的举动使自己万古留名。他非常清楚,能够让人青史留名的好事不是谁都能做,那就干点坏事也成。于是,火光中,神殿坍塌了。

这里说句题外话,传说就在那天晚上,一个不平凡的生命降生了,这个人后来在这个世界上建立了惊天动地的霸业,他就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后来,一位名叫普卢塔克的历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女神“太忙于照料亚历山大的出生了,以至于无法营救自己受到威胁的神殿”。

这座神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没有了它,人们的灵魂也仿佛无所归属。后来,人们又在神殿的原址上按原样重新建起了一座神殿,比原来的神殿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建筑,其占地面积达到了6050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神殿内外都用铜、银、黄金和象牙制成的精美浮雕加以装饰,而神殿中央则设有一个呈“U”字形的祭坛,供奉着阿耳忒弥斯女神的雕像。这座重建的神殿在此后连绵不断的战火中傲然挺立,直到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时遭逢了厄运,那帮强盗将神殿内的财宝悉数劫走,神殿也在这次劫掠中惨遭破坏。

重建之前的阿耳忒弥斯神殿其规模已是相当宏大,底部最上层台阶长约100米,宽约55米,神殿三面环绕着两排共计127根巨大的圆柱,每根高达18米,它们支撑着上面巨大的屋顶。神殿重建的时候,其高度还略有增加,同时在底座平台的四周还增建了数级阶梯。神殿中心的神龛上部没有加盖屋顶,这样人们在神殿内也可以仰望蓝天,他们的心愿和灵魂也可以从这里直达天堂,与神同在。神殿正门入口处立着36根刻有装饰性浮雕的柱子,这些柱子上刻有40~48道浅凹槽。神殿四周的柱子上也环绕着一条装饰雕刻的中楣,同时还有狮头形状的喷水器。屋顶的三角楣饰也相当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两根柱子之间的跨距通常超过了6.5米,而神殿中长于8米的石块也随处可见。所有这些,无论从建筑的设计还是工程技术上讲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座神殿称得上是当时最高水准的建筑精品。

风格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新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
从风格上看,阿耳忒弥斯神殿属于柱式建筑,柱式建筑发源于古希腊,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代表着古希腊建筑最成熟的风格。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谈到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时曾经说,它“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而柱式建筑确实最能体现这一优点。阿耳忒弥斯神殿也属此类建筑,具有柱式建筑的基本特性。

说到这里我似乎需要自说自话地来一个设问,以便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神殿建造者是如何将那些巨大的石块抬起并放置到预定位置上的?

事实上,早在公元前515年,希腊建筑师就已经在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起重设备了,但在阿耳忒弥斯神殿的建造过程中这些起重设备却毫无用处,因为这座建筑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它所使用的石块体积和重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座大型建筑,这使建筑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里有一则记载中的故事可为佐证。神殿最早的建筑师伽尔瑟夫农(Chersiphron)在接手这项工作后一直是信心十足,他夸口说他要建造一座流芳千古的伟大建筑,但当工程进展到要将入口处的大门楣抬起到设计高度的时候,他才发现他所有的经验和设备都不足以完成这项工作。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工程无法推进。据说,伽尔瑟夫农为此数日寝食难安,彻夜不眠,却依然一筹莫展,精神几近崩溃,甚至到了想要自杀的地步。

但不久之后,一个灵感在他就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从他脑海中一闪而过,救了他一命。聪明的伽尔瑟夫农尝试着用沙袋垒起一道斜坡,使其达到比石块将要安放的预定位置略高的地方,然后将巨大的石块顺斜坡向上拉牵,当石块被拉上坡道,到达适当位置之后,就将底层的沙袋逐渐掏空,这样,斜坡将作为一个整体缓慢下降,放置在斜坡之上的石块也同时随着斜坡的下降而下降,直到石块准确地安放到需要安放的位置上。这和埃及人筑造金字塔时使用的起重方法十分相似。

伽尔瑟夫农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还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他灵机一动,又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工程所需石材需要从11公里外的采石场搬运过来,而那些石材一般重量都在40吨左右,如此长距离的运输,光靠人力和通常使用的运货马车是根本无法完成的。这还不光是马车运载能力有限的问题,事实上,普通的马车根本就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重量,那些巨石刚一放上去马车就立即散了架。这时,伽尔瑟夫农的新办法显示了他超凡的智能,他将开采出来的圆形石柱固定在两个近似于轮子的圆形木架的中轴上,在畜力或人力的牵引之下两个圆形木架会像两个超大的滚轮一样地转动,这样就可以很轻易地将那些巨大的石块搬运到施工现场了。后来,伽尔瑟夫农的儿子梅塔杰尼斯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使父亲的这个聪明的办法更加完善。梅塔杰尼斯将一根开采出来的长条石块的两端装进巨大的木轮中央,使长条石块直接充当两个木轮之间的中轴,这样,不仅圆形石柱,就是方形横梁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搬运了。

重建这座巨大神殿所耗用的时间现在我们已经无可稽考,但它遭逢厄运的时间我们却大抵清楚。公元262年,哥特人的悍然入侵使神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后来,以弗所人曾试图再次重建神殿,但由于耗资巨大而难以实施,重建计划无奈搁浅。但这个愿望一直深埋在一代又一代以弗所人的心中,从未改变。

神殿的再度毁灭

然而,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小亚细亚的落地生根使这一愿望最终化为了泡影。基督教强大的势力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信仰,后来以弗所人也大多改信基督教了,神庙的重建自然变得不合时宜。公元5世纪初叶,以弗所为东罗马帝国所占领,奥德修斯二世将神殿视为异教徒的聚集场所,下令彻底拆毁。从此,这座伟大的建筑奇迹便从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今天,我们只能从作为文物的以弗所人的钱币上看到这座神殿大致的模样。

阿尔忒弥斯神庙位于土耳其以弗所,濒临爱琴海,是土耳其著名古代建筑遗迹,堪称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神庙大约在公元前652 年初建,当时是木结构。第二次修建时,采用石料建筑。第三次重建于公元前570 年,共花了10 年时间。当时以弗所是个庞大富有之邦,聘请了著名的古希腊建筑师, 造成了古代亚洲的第一个爱奥尼亚式石柱庙宇。公元前550 年,吕底亚国王克勒索斯再次进行修建, 断断续续地进行了100 多年才告完成。第三、第四次修建奠定了神庙的规模,从此闻名遐迩。

阿尔忒弥斯神庙是一座长方形白色大理石建筑,长125 米,宽60 米,高25 米,占地面积6300 多平方米。庙宇的回廊有137 根圆柱, 全用大理石雕成,每根圆柱高约20 米,底部直径为1.59 米,柱石千姿百态, 整个建筑看上去俨然是一个廊柱之林,给人一种庄严、恬静、和谐的感觉。大理石圆柱的柱身下部均有形态各异的人物浮雕,造型优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顶盘由一个带有3 个盘座面的框缘组成,盘座面上装饰着一排花边似的齿饰,在框缘上面是刻有四轮战车的浮雕, 细致精巧,精美异常。神庙于公元前356 年被焚毁。后在亚历山大王的帮助下,按原建筑式样重建, 更加富丽堂皇。在漫长的岁月中,阿尔忒弥斯神庙屡遭洗劫,变得满目疮痍。然而人们从现在残存的建筑物地基和石柱遗迹中,依然可以想见它当年的雄姿。

神庙1869 年被发现,1982 年土耳其考古学者在遗址3 米深处发掘到上百件重要文物,其中有纯金妇女塑像、金、象牙制作的项链、耳环、手镯等饰物。陈列在以弗所博物馆内的阿尔忒弥斯神塑像,是一件价值无比的艺术瑰宝,神像比真人还高,面容慈祥,神情生动,形态逼真,雕刻艺术细腻传神,是世界上所发现的阿尔忒弥斯雕像中最古老、最完整的一个。

阿耳忒弥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和森林女神, 也有人把她敬奉为月亮和光明神,和太阳神阿波罗是一双孪生兄妹。根据神话传说中的描绘,女神头戴城邦王冠,头部两侧有异兽头像,身着饰有丰衣足食的人物和各种圣物的衣服,手持神杖,背上背着神弓神矢, 身旁还有赤牡鹿等动物作伴。

月亮女神:与阿波罗的职责类似,只是她是在夜晚加着月之车飞过天际

狩猎女神:在女侍从的簇拥下,穿行于丛林中狩猎

丰产女神:在著名的古代七大奇迹之一——阿尔忒弥斯神殿中以百乳女神的形象供奉

在远古的狩猎时代,许多的狩猎活动是在夜晚进行的。月亮对先民的狩猎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古代先民的思想中,月亮的周期性变化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是会相互影响的,故而也会影响到狩猎的结果。另外,女性的生殖能力强盛又是大地丰产的象征。从而决定了,居住环境周围猎物的多少以及狩猎结果的多寡。结果,母系社会的女性生殖崇拜又被加上了一层特殊意义,随之阿尔忒弥斯这一有着三种形象的女神形象也被创造并流传下来。她是古老的月亮崇拜与女性生殖崇拜的集合体。

人类社会进入了农耕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阿尔忒弥斯的前两种形象被淡忘了,但其丰产的形象依旧有着重要的崇拜意义。所以就出现了百乳女神的形象。其实这是古老的女性生殖崇拜的延续与强化。

亚历山大灯塔

远在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灯塔建建于大约公元前270年,亚历山大灯塔的名气远远超过了金字塔,人们一提到埃及,首先想到的是雄伟神奇的灯塔,而不是法老的陵墓―金字塔。这座135米高的巨型灯塔屹立了1000多年之久才被地震所毁;从公元前281年建成点燃起,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伊斯兰大军征服埃及,火焰才熄灭。它日夜不熄地燃烧了近千年,这是人类历史上火焰灯塔所未有过的。

世界公认的古代七大奇观[1]有两个在埃及,一个是名列七大奇迹之首的吉萨金字塔,另一个就是名列第七位的亚历山大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它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亚历山大灯塔的烛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亚历山大灯塔的遗址在埃及亚历山大城边的法洛斯岛上。公元前330年,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埃及,并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北端即地中海南岸,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这是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在以后的100年间,它成了埃及的首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且也是整个地中海世界和中东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国际转运港。



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发生地震,灯室和波西顿立像塌毁。关于此事,传说东罗马帝国一位皇帝企图, 盖特贝城堡攻打亚历山大,但惧于其船队被灯塔照见,于是派人向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进言,谎称塔底藏有亚历山大大帝的遗物和珍宝。哈里发中计下令拆塔,但在黎民百姓的强烈反对下,拆到灯室时便停止。880年,灯塔修复。1100年,灯塔再次遭强烈地震的破坏,仅残存下面的第一部分,灯塔失去往日的作用,成了一座瞭望台,在台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1301年和1435年两次地震,灯塔全部都毁掉了。

亚历山大灯塔(The Lighthouse of Alexandria)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楼由四层组成并微微向内倾斜,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 亚历山大灯塔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顶灯楼。第四层,矗立着8米高的海神波塞冬站立姿态的青铜雕像。整座灯塔都是用花岗石和铜等材料建筑而成,灯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整个灯塔的面积约930平方米。聪明的古希腊著名建筑设计师索斯特拉特还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镜子把灯光反射到更远的海面上。这座无与伦比的灯塔,夜夜灯火通明,兢兢业业地为入港船只导航,它给舵手带来了一种安全感。





亚历山大灯塔不仅外部造型美观考究,内部结构也严密复杂。塔基的几层有50多个房间,供住宿、办公或造作用,也可以是天文学家、气象学家观察天象的专用房间。为克服单调感,求得整体建筑具有艺术性的视觉造型,因而建有许多相当于楼房的层层窗口。一些研究者认为塔身下层内部宽阔,从这里修筑了通道塔顶的倾斜的螺旋式上升的通路。在通道中层和上层的倾斜梯上还分别筑有32个和18个台阶。正中间有一个相当于现代电梯的人工升降装置,用以运送火炬燃料及各种物品,保证火炬长年日夜不息。

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雄伟壮观的灯塔竖立在法洛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人们将它称为“亚历山大法洛斯灯塔”。

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

公元14世纪,亚历山大城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摇晃的大地以巨大的力量摧毁了这座古代世界的建筑奇迹。这座亚历山大城的忠诚卫士,这顶亚历山大城的王冠就这样消失了。又过了一个世纪,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埃及及其海岸线,下令在灯塔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城堡,并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埃及独立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馆(Naval Museum)。1996年11月,一组潜水员在地中海深处发现了据说是亚历山大灯塔的遗留物。

尽管现在那里灯塔已荡然无存,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国际旅游者前去观光。如今法罗斯岛已经同市区相连,因此汽车经过城西的渔港,可直接开到博物馆门口。城堡是一所典型的阿拉伯建筑,它的总体成四方形,但每个角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炮楼,造型上既整体统一,又有多样变化。

城堡正门的广场上陈列着一些古老的兵器,其中有19世纪点火发射的大炮。它使人想起1882年7月11日在这座城堡里发生的一场战斗,当时英国舰队入侵亚历山大,埃及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博物馆大厅左右两侧的大玻璃展览窗内各陈列着一艘古船模型。左为距今三四千年前法老时代的尼罗河船,它的外形很像中国龙舟,船身狭长,备有十多把木桨,头尾刻有荷花和纸莎草浮雕图案;右为公元六七世纪伊斯兰时代的帆船,船上的风帆可以灵活转向,这两个船模证明了埃及人民自古就掌握了航运技术。大厅中央是一幅油画,画面描绘着埃及共和国创始人纳赛尔总统检阅海军的场面。

一楼的展品介绍了埃及上古时代(公元前3200-前332年)的航海成就和当时著名的海战。那里好几幅从法老墓内发现的有关造船、打鱼、海战的壁画给参观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至少有4500年历史的古都孟菲斯法老金字塔内的捕鱼图,逼真地描绘了当时船舶的结构及规模,那时船上可乘十多个人,并有竹篙。此外还有一幅与此同时代的造船图,生动地展示了古埃及先民用纸莎草制造船只的生产过程。纸莎草是非洲特有的植物,外形类似芦苇,浸泡后能把它压扁,可代替纸来画画、写字,同时又可将它捆绑成束,编结在一起做成船只,这就是埃及最原始的造船业。一楼还有一件巨型浮雕壁画复制品(原件在尼罗河上游卢克索神庙中),它描绘了公元前1486-前1468年第18王朝的五艘帆船,从尼罗河经过苏伊士古运河、大苦湖、红海,最后到达索马里贸易的情景。这幅浮雕壁画造型写实,极为细致地展示了当年海船的结构和设备,表示了海上贸易的场面。人们可以看到船上装载着牛、羊、猴子以及金银财宝,码头上水手们挑着树种、扛着粮包正走上甲板。

一楼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表现埃及海船围绕非洲远航的沙盘。它告诉观众,在公元前664至前525年埃及第26王朝时代,当时的法老曾派遣以“涅克哈”号(Nek Hao)为首的船队探索非洲海岸线。它们从红海苏伊士附近出发,绕过好望角,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最后到达亚历山大,历时3年。过去只知道航海史上最早绕过好望角是在1497年,系葡萄牙人迪亚士所为,亚历山大航海博物馆提供的这一史料,使人耳目一新。

上古时代部分的结尾是一幅新创作的壁画,画上古埃及爱因--斯哈门教堂的祭士向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传经送宝,背景是地中海和古埃及海船。不知上古时代埃及使者和柏拉图是否有所交往,但画面主题思想是令人信服的,它说明航海的伟大历史作用,它将古埃及的文明传播到了欧洲,连柏拉图那样伟大的智者也得到了很大的裨益。

博物馆二楼展出的是埃及公元前3世纪“希腊时期”直至当代的航海和海军历史。楼梯口拐角处布置着法罗斯古灯塔的复原模型。模型展现了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港的繁荣景象:海湾中百舸争流,帆墙如云;在高耸云霄的灯塔导航下,一艘希腊式的海船正鼓帆进港。

二楼陈列着许多大幅历史画。那里有描绘12世纪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领导人民抗击十字军入侵的油画,油画表现的是阿拉伯半岛上哈拉战役的场面,海岸上两军骑兵短兵相接,海面上埃及海军痛击敌舰,充分显示了埃及人民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从这幅画上的埃及军舰可以看出,13世纪时埃及的船舶较前先进,多桅多帆,体积也较大,形状很像中国的楼船。

在近代部分,博物馆用了很大篇幅突出埃及人民为收复、保卫苏伊士运河而作的斗争。人们不仅可以看到19世纪开凿运河的情景,而且还能看到埃及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为争取运河国有化所走过的斗争历程。展厅中有一组表现1956年12月塞得港巷战的泥阿萨德阿萨德阿萨德阿萨德一幅描绘英法入侵部队狼狈撤退的油画旁,陈列着当年战争中的海军英雄画像、立功战舰的模型以及战利品。

在总督托勒密一世宣布将建造灯塔之后,灯塔大概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完成,他是埃及的首位马其顿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将军。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大帝32岁的时候意外身亡之后于公元前305年称王,并很快宣布了灯塔的建造计划。灯塔在他的儿子托勒密二世执政时期建成。 根据传说,托勒密禁止索斯特拉特(Sostratus of Cnidus)将他的名字刻在他的作品上。尽管如此,建筑师还是将以下的铭文留在了灯塔的基座上: “Sostratus,Dexiphanes之子,Cnidian,代表在海上航行的人们将此献给神Saviour”;希腊文的原稿是 “ΣΟΣΤΡΑΤΟΣ ΔΕΞΙΦΑΝΟΥ ΚΝΙΔΙΟΣ ΘΕΟΙΣ ΣΩΤΕΡΣΙΝ ΥΠΕΡ ΤΩΝ ΠΛΩΙΖΟΜΕΝΩΝ”这些铭文藏于一个石膏涂层的下方,在它的上方是一段赞扬灯塔的建立者托勒密的铭文。许多世纪之后,石膏被腐蚀掉了,露出了Sostratus的名字。

在956年,1303年和1323年的地震中,灯塔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当阿拉伯旅行者Abou Haggag Youssef Ibn Mohammed el-Andaloussi于1166年参观了这个建筑物之后,他记载道:

“ 灯塔建造在岛屿的末端,成正方形,每边大概长8.5米,灯塔的西面和北面被大海所环绕。底座的尺寸,从顶端到底端大概高6.5米。然而,在面临大海的朝向,由于建造和倾向于一座陡崖的关系,那部分的底座比较大。平台的高度随着灯塔的墙不断地变窄而增加,直到达到它的最大值。

与灯塔的其他地方比起来,在这一边它被建造的很牢固,石材和基座的形状被设计的得很精美。我在此写道的灯塔的那一部分是近年来新建造的,因为原来建造的部分需要替换。

在朝海的南边,有一段我看不懂的古老的铭文;它不是灯塔本身的铭文,因为它被刻在一块坚硬的黑色石头上。海浪和海风将背景石头不断地侵蚀,铭文变得越来越清晰。字母A的尺寸稍微大于54厘米。字母M的顶部特别明显,就像铜锅炉上的巨大的洞,其他的字母的大小差不多都一样。灯塔的入口位于一个很高的地方。有一段高约183米的斜坡通向入口。斜坡由一系列弯曲的拱门支撑;我的一个同伴来到了下面的一个拱门处,他伸直了他的手臂,但还是不能触到拱门的两边。总共有16个这样的拱门,它们一个比一个高直到灯塔的入口,最后一个拱门特别高。 ”

el-Andaloussi对规模的描述与Thiersch的画作或建造图纸并不吻合,因为根据这些画作和图纸上所绘的周围的灯塔周围的其他物体的比例,灯塔至少占地80x80英尺。

盖特贝城堡于15世纪建造在灯塔的遗址上,它使用了灯塔的一部分石料。古代人要求灯塔的灯光要能从35英里外就能看见。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说提到灯塔的光能在敌人的船未到达港口之前将它们烧着。

灯塔是一座以浅色大石块建造成的砖石建筑,灯塔由一下三部分组成:底层是一个有混凝土核心的正方形地基,中部是八角形的塔身,顶层为圆柱形的灯火楼。在它的最高点有一面巨大的镜子,它能用来在白天反射太阳光;在晚上,灯火楼里会生火。现存的一块由亚历山大造币厂生产地罗马硬币显示了在灯塔的四角都建有特里同的塑像。在罗马时期,灯塔的顶部建有海神波塞冬的塑像。

16世纪绘制的灯塔想象图1303年和1323年的两场地震摧毁了灯塔,1480年,当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使用灯塔遗留下来的石料在灯塔的遗址上建造了盖特贝城堡。

亚历山大灯塔(TheLighthouseofAlexandria)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楼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顶灯楼。灯楼上面,矗立着8米高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站立姿态的青铜雕像。整座灯塔都是用花岗石和铜等材料建筑而成,灯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整个灯塔的面积约930平方米。聪明的设计师还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镜子把灯光反射到更远的海面上。这座无与伦比的灯塔,夜夜灯火通明,兢兢业业地为入港船只导航,它给舵手带来了一种安全感。

方形塔基14米高,实质上是覆盖在大岩礁上的一座三四层高的大棂。在塔基正中拔起的下层塔身有71米高,同样为方形,上端四角各有一尊《波赛东之子吹海螺》的青铜铸像,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用以表示风向和方位。中层塔身又缩成细柱形,9米高。在中层塔身的八角方位上立起八根石柱,共同支起一个圆形塔顶。这个洋葱头形的圆塔顶,成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的重要参考借鉴物。上层塔身之上是一圆形塔顶,其中一个巨大的火炬不分昼夜地冒着火焰。塔顶之上铸着一尊高约七公尺的海神波赛东青铜立像,为这座建筑增添了神话与艺术的风采。

亚历山大灯塔的外部造型非常美观考究,内部结构也十分严密复杂。

塔基的几层有50多个房间,估计这些房间是值班人员住宿、办公或操作各项业务,也可能是天文学家、气象学家观察天象的专用房间。三层塔身本不适用,为克服单调感,求得整体建筑具有艺术性的视觉造型,因而建有许多相当于楼房的层层窗口。一些研究者们认为塔身下层内部宽阔,从这里修筑了通到塔顶的倾斜的螺旋式上升的通路。在通到中层和上层的倾斜梯上还分别筑有32个和18个台阶。正中间有一个相当于现代电梯的人工升降装置,用以运送火炬燃料及各种物品,保证火炬长年日夜不熄。

据传,火炬的作用除本身的火焰光芒外,还设有一个凹面金属镜,反射出的耀眼的火炬火光,使60公里以外的航船能遥望到灯塔的方位,从而不会迷失方向。可径直向亚历山大港驶来。

1994年,一些潜水员在亚历山大港东部港口的海床上发现了灯塔的一些遗址。通过卫星照片,更多的遗址随后显现了出来。

Nova其中有一期节目讲到了亚历山大灯塔。通过潜水,人们能够看到灯塔的遗址。

亚历山大灯塔亚历山大灯塔是世界著名的七大奇迹之一,但早已沉入汪洋大海。它的下落一直令人困惑,更引人猜测。最近,法国和埃及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即将对亚历山大灯塔展开考古勘探和探索发掘,试图让“历史真相浮出水面”。

首次以水下作业为主的考古活动将集中在埃及北部城市亚历山大一带的海域进行。埃法两国抽调了顶尖科学家,并配备齐全的潜水设备,以应对变幻莫测的海上气候和四处密布的暗流。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考古活动将使用最先进的高技术设备,如水下摄像机、水下照相机、水下机器人、声呐遥感水下探测仪、地磁仪、浅地层剖面仪、GPS全球定位仪等,从而保证不遗漏任何一处可能的遗迹。

此外,为搞好这次水下考古,埃及还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多方整理有关亚历山大灯塔的历史资料,调查研究有关海域的气象条件和地质资料、海流速度、水文状况以及潜水可能遇到的技术限制等。 埃及对通过考古找到灯塔寄予厚望。文化部长胡斯尼在批准这项计划时说,能够找到亚历山大灯塔,将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他还提出了具体目标,即希望考古队能够发现具有托勒密王朝设计风格的灯塔塔基石板,并对海底历史文化遗存及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相对于陆地古墓挖掘来说,水下考古更需借助尖端科技,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其难度和复杂性不亚于探测外太空。但是,法埃两国科学家对这项将历时三年的工程充满信心,他们希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有所收获。

虽然联手寻找亚历山大灯塔还是第一回,但法国和埃及有过联手考古经验,包括成功的水下考古记录。

2005年5月,埃法水下科学考察队在地中海海底发现三处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迹和两处地下古城,并打捞出不同时期的各种雕像、器皿、浮雕、钱币等珍贵文物。

亚历山大灯塔2007年7月,美国的一个科考小组用振动空管从亚历山大的地中海水下6米深的沉积物中提取深水标本,化验表明其年代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久远。同时,他们还在亚历山大发现了可能是建筑用的高含铅量陶瓷碎片以及来自埃及其他城市的建筑石料和下水道中的有机材料。由此他们推测出,早在亚历山大大帝到来之前,这个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的地方就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殖民地。

人们一般认为,亚历山大灯塔建于托勒密二世时期,由古希腊建筑师索斯查图斯设计完成。灯塔高120米,加上塔基总高度约135米,比当今世界上最高的日本横滨港灯塔还高29米。灯塔巍然屹立在亚历山大港外1500年,但因在两次地震中极度受损,最终于1480年完全沉入海底。

也有人认为,这个灯塔并不存在,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因为除了文字记载,并没有人见过它的实物。好在埃及有关部门根据考察资料绘出了亚历山大灯塔的复原图,法埃学者联合水下考古也证明了亚历山大灯塔是“确实存在”的。

亚历山大灯塔(Pharos)成了许多语言中“灯塔”一词的语源,例如希腊语(φ?ρο?),保加利亚语(фар)和许多其他的罗曼语,例如法语(phare) 意大利语(faro),葡萄牙语(farol),西班牙语(faro),罗马尼亚语,和加泰罗尼亚语(far)。

许多埃及的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尖塔都模仿了亚历山大灯塔的三层式设计,这足以显示灯塔在建筑学上的广泛影响。

尽管现在那里灯塔已荡然无存,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国际旅游者前去观光。如今法罗斯岛已经同市区相连,因此汽车经过城西的渔港,可直接开到遗址博物馆门口。城堡是一所典型的阿拉伯建筑,它的总体成四方形,但每个角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炮楼,造型上既整体统一,又有多样变化。

城堡正门的广场上陈列着一些古老的兵器,其中有19世纪点火发射的大炮。它使人想起1882年7月11日在这座城堡里发生的一场战斗,当时英国舰队入侵亚历山大,埃及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博物馆大厅左右两侧的大玻璃展览窗内各陈列着一艘古船模型。左为距今三四千年前法老时代的尼罗河船,它的外形很像中国龙舟,船身狭长,备有十多把木桨,头尾刻有荷花和纸莎草浮雕图案;右为公元六七世纪伊斯兰时代的帆船,船上的风帆可以灵活转向,这两个船模证明了埃及人民自古就掌握了航运技术。大厅中央是一幅油画,画面描绘着埃及共和国创始人纳赛尔总统检阅海军的场面。

一楼的展品介绍了埃及上古时代(公元前3200-前332年)的航海成就和当时著名的海战。那里好几幅从法老墓内发现的有关造船、打鱼、海战的壁画给参观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至少有4500年历史的古都孟菲斯法老金字塔内的捕鱼图,逼真地描绘了当时船舶的结构及规模,那时船上可乘十多个人,并有竹篙。此外还有一幅与此同时代的造船图,生动地展示了古埃及先民用纸莎草制造船只的生产过程。纸莎草是非洲特有的植物,外形类似芦苇,浸泡后能把它压扁,可代替纸来画画、写字,同时又可将它捆绑成束,编结在一起做成船只,这就是埃及最原始的造船业。一楼还有一件巨型浮雕壁画复制品(原件在尼罗河上游卢克索神庙中),它描绘了公元前1486-前1468年第18王朝的五艘帆船,从尼罗河经过苏伊士古运河、大苦湖、红海,最后到达索马里贸易的情景。这幅浮雕壁画造型写实,极为细致地展示了当年海船的结构和设备,表示了海上贸易的场面。人们可以看到船上装载着牛、羊、猴子以及金银财宝,码头上水手们挑着树种、扛着粮包正走上甲板。

一楼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表现埃及海船围绕非洲远航的沙盘。它告诉观众,在公元前664至前525年埃及第26王朝时代,当时的法老曾派遣以“涅克哈”号(NekHao)为首的船队探索非洲海岸线。它们从红海苏伊士附近出发,绕过好望角,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最后到达亚历山大,历时3年。过去只知道航海史上最早绕过好望角是在1497年,系葡萄牙人迪亚士所为,亚历山大航海博物馆提供的这一史料,使人耳目一新。

上古时代部分的结尾是一幅新创作的壁画,画上古埃及爱因--斯哈门教堂的祭士向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传经送宝,背景是地中海和古埃及海船。不知上古时代埃及使者和柏拉图是否有所交往,但画面主题思想是令人信服的,它说明航海的伟大历史作用,它将古埃及的文明传播到了欧洲,连柏拉图那样伟大的智者也得到了很大的裨益。

博物馆二楼展出的是埃及公元前3世纪“希腊时期”直至当代的航海和海军历史。楼梯口拐角处布置着法罗斯古灯塔的复原模型。模型展现了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港的繁荣景象:海湾中百舸争流,帆墙如云;在高耸云霄的灯塔导航下,一艘希腊式的海船正鼓帆进港。

二楼陈列着许多大幅历史画。那里有描绘12世纪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领导人民抗击十字军入侵的油画,油画表现的是阿拉伯半岛上哈拉战役的场面,海岸上两军骑兵短兵相接,海面上埃及海军痛击敌舰,充分显示了埃及人民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从这幅画上的埃及军舰可以看出,13世纪时埃及的船舶较前先进,多桅多帆,体积也较大,形状很像中国的楼船。

在近代部分,博物馆用了很大篇幅突出埃及人民为收复、保卫苏伊士运河而作的斗争。人们不仅可以看到19世纪开凿运河的情景,而且还能看到埃及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为争取运河国有化所走过的斗争历程。展厅中有一组表现1956年12月塞得港巷战的泥塑。1956年的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宣告收复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英法殖民主义者不愿退出历史舞台,悍然发动战争,妄图强占塞得港。人们从泥塑上看到了当时的鏖战场面:海面上敌舰密布,空中伞兵纷纷降落,狂轰滥炸使塞得港变成了废墟,但埃及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断垣残壁中同英法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近代历史的最后一组展品,是表现埃及人民保卫运河主权的胜利。在一幅描绘英法入侵部队狼狈撤退的油画旁,陈列着当年战争中的海军英雄画像、立功战舰的模型以及战利品。

巴比伦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始终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列为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为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妃子所建造。

空中花园周长500多米,采用立体造园方法,建于高高的平台上。假山用石柱和石板一层层向上堆砌,直达天空。从远望去,花园就像在天空中一样。假山共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用大石柱支撑,层层盖有殿阁。为防止渗水,每层都铺上浸透柏油的柳条垫,垫上再铺两层砖,还浇注一层铅,然后在上面培上肥沃的土壤,种植了许多来自异域他乡的奇花异草,并设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

动人传说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丝(Amyitis)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 美丽的空中花园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

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淹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伊拉克文明优越论是萨达姆产生“阿拉伯领袖欲”的心理基础。伊拉克历史上曾创造了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新巴比伦文明,在辉煌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伊拉克又充当了中坚,这份遗产让历代伊拉克人自豪不已,萨达姆更是继承了这份遗产,并在新的时代里大加兜售。他曾对外国记者们自豪地说:“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一次公开演说中他提到,伊拉克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盏闪光的指路明灯”。他上台以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掘、整理、保护和恢复历史古迹,在全国设置了1万多处古迹保护场所。在巴格达的枣拉公园原样复建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巴格达市内博物馆众多,其数量在中东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其中巴格达博物馆众多,其数量在中东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其中的巴格达博物馆可位列世界最大博物馆的行列之一,里面收藏了远古时期曾经在两河流域生活过的各个民族的文物,反映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塞尔柱和萨珊等各个时代的文明情况。伊拉克复兴党领导集团通过这些手段激发国民的历史自豪感,向世界展示伊拉克民族超人的智慧。这些做法为世界各国所共用,无可厚非,但确实也折射出伊拉克复兴党领导集团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这一点,联系到他们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和行为,便可一目了然。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 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为了发展旅游业,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与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遗址的计划,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博物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犹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石碑的上半部是镌刻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莫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政府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市内仿古重建了宁马克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风韵。

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也就是1894年,(中国夏朝的时候)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还制定了一部法典名叫《汉莫拉比法典》;这个地区由于没有天然的屏障,所以产生了古巴比伦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趋势。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 亚述人描绘的空中花园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诺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诺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 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人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巴比伦王国灭亡

存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难题,地下水的冲击使古巴比伦城有完全被毁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为许多国家的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摩索拉斯基陵墓

摩索拉斯基陵墓据说,哈利卡纳苏斯的毛索洛斯墓庙,约45米高,底座上部呈阶梯形的金字塔状,卡里亚王国摩索拉斯国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顶端。陵墓毁于公元三世纪的一次地震中。

摩索拉斯基陵 摩索拉斯基陵墓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353年,建造地点:现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区。这座伟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筑由两名希腊设计师设计,外面装饰以奇异的雕刻花纹。甫一建成就声名远播,公元15世纪初毁于大地震。现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还收藏有一点剩余的雕刻。



摩索拉斯基墓庙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乘30米,高45米,其中墩座墙高 摩索拉斯基陵墓历史版本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3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架古代双辆战车。此墓庙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庙的雕塑据说所有雕塑均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伯亚克西斯(Bryaxis)、李奥查理斯(Leochares)、史卡帕斯(Scopas)和提莫西亚斯(Timotheus)分别负责陵墓的一边。古代作家常说摩索拉斯王陵,像银白云团高悬城市上空。

在15世纪初哈利卡纳素斯被侵占,新的统治者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将毛索洛斯墓庙的一些石头用作建筑材料.时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内.自从19世纪开始,毛索洛斯墓庙一直有进行考古学的挖掘,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关毛索洛斯墓庙的资料,令我们对毛索洛斯墓庙的形状和外观有更多的认识。

它是小亚细亚加里亚国王摩索拉斯(?~公元前353年)之墓,公元前4世纪中期,建于首都哈利卡纳苏(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布德伦港)。加里亚是阿那托利高原西南部的一个小国,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它就和小亚细亚海岸的其他希腊城邦一样,屈从于波斯帝国的统治。国王摩索拉斯于公元前359年把国都迁到哈利卡纳苏,对之进行重建,然后下令修筑自己的陵墓,可惜他未能看到这座声动后世的陵墓竣工就去世了。去世前,他把政权留给了王后阿提米西亚,这位未亡人深谙亡夫的心愿,决定完成他生前的愿望:造一座精致宏伟的陵墓。如其所愿,这座大墓果然成为希腊古典时代晚期陵墓方面最有名的建筑。

摩索拉斯陵墓集中表现了统治者追求威严与豪华的思想。许多优秀的希腊建筑师与雕刻家都被聘请参与这项工程的建设。除了要完美地传达出国王本人的意愿外,他们还力求使之成为一座融汇希腊和东方特色的创造性的宏伟建筑。在古希腊建筑师庇者阿斯等人的设计监造下,这座陵墓确实成为他们所希望的那种样子。

摩索拉斯王陵与阿尔特米斯月神庙不同,虽然建造历史高达一千五百年以上,仍旧傲然屹立在世。直至15世纪初,十字军认为哈利卡纳素斯是一个重要战略位置,决定建造巨大的圣彼德要塞,而建造要塞的材料就是陵墓的的石材;他们将所有陵墓内外装饰嵌入要塞的城墙内,令整个陵墓几乎不留痕迹。

1859年,英国考古学家查理士.牛顿爵士对著名的毛索罗斯王陵墓展开发掘,并将幸存的石狮雕像、圆柱及人像的碎片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特别室内。

繁荣的哈利卡纳素斯城,现在不过是一个寂寞的小渔村而已,人们已经不能指出那座美丽摩索拉斯王陵的所在地,甚至没有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座宏伟的建筑物矗立於此。虽然市内中央广场的遗迹依然存在,却没有任何痕迹确认此地曾有陵墓,有的只是四处杂生的野草罢了!

这座陵墓是非常有名的古建筑,人们都竞相模仿;但仿造者却无法告诉你当初陵墓为何有名?

按照希腊标准,陵墓并非大建筑,甚至也不是特别精美,甚至在希腊审美观下,是一座相当丑陋的建筑物。但为何成为奇观?

答案必须在希腊古文记载中寻找,记得摩索拉斯那段铭文吗?“我是摩索拉斯.卡里亚王,我躺在博德鲁姆坟冢下,装饰着独一无二的人与马大理石雕像。”其闻名之处是它的雕刻;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的摩索拉斯王陵遗迹中,有世界上古老希腊像的雕刻碎片,是栩栩如生的真实人像,既高贵壮实、又伟大;这是第一次活生生的男女雕像,而不是天神站在闪闪发光的大理石柱上;彷佛建造者在告诉访客,这些人就是你。这就是陵墓成为奇观的原因,让神奇都会市民昂首阔步而行。而“Mausoleum”一词更被现代人解作陵墓之意。

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东岸古国腓尼基的城邦——西顿的著名诗人昂蒂伯特最早提出了“世界七大奇迹”这一称谓,用来指称古代,特别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年)西亚·北非和爱琴海地区的7种令人崇敬及规模或辉煌程度无与伦比的建筑。后来古希腊、罗马一些旅行家的著作中,对这七大奇迹也陆续作了记载和描述。不过无论是诗人还是旅行家,都不得不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使他们的足迹和见闻遗憾地局限在西亚、北非和地中海范围之内,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类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比如中国、印度、波斯等地区的文明则因超出他们的视野和想象而未被囊括进去。尽管如此,这一显然片面的说法却也在对其内容的参差传说中流传下来,并在公元6世纪时,有了较固定的说法,它包括:1.埃及的金字塔;2.巴比伦的空中花园;3.以弗所的阿耳成弥斯神殿;4.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5.哈利卡纳苏的摩索拉斯陵墓;6.地中海罗得岛上的太阳神巨像;7.亚历山大城(法罗斯岛上)的灯塔。

由于斯科巴斯等希腊雕刻名家的加盟,摩索拉斯陵墓成了一座希腊雕刻艺术的展览馆。柱廊之间和台基座四周都饰有雕像、群像和浮雕,墓前还有大理石雕成的石狮护卫,这些均出自于这些艺术家之手。令人扼腕的是,这些艺术珍品早已佚失,只有部分彩带浮雕、摩索拉斯夫妇的车马群像以及巨大的大理石马、狮雕像被找到。其中被认为最卓越的彩带浮雕要算表现希腊人同亚马孙女战士战斗场面的一部分,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摩索拉斯夫妇的大理石立像,这座塑像人物头发后披,容貌庄严,对光线和阴影的处理非常出色。

摩索拉斯陵墓具有爱奥尼亚式建筑的特点,柔和俊秀、活泼精致。同时它成功地吸取了古代东方的各种艺术传统,与希腊建筑风格溶为一体,又呈现出繁华宏大的特征,被誉为后来许多壮丽陵墓建筑的典范。而且它的美名远扬竟至有了造词之功:拉丁文中“陵墓”一词即源于它。

这座被毁掉的绮丽豪华的陵墓,曾派上过其它实际用场:十字军①入侵到哈利卡纳苏城时,骑兵团曾经用它的石料来修建城墙。这使得摩索拉斯墓的残迹更少得可怜。不过,它依然能引起世界各地的旅行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人们从残存的废墟遗址中,可以依稀辨认、领略古代文明的光彩。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港口的入口处,公元前282年完工。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巨像铸造完工后过了56年,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港口的入口处。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巨像铸造完工后过了56年,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从太阳神巨像的建立到毁坏只过了仅仅56年的时间。然而这座巨像却在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观的名单里赢得了一席之位。老莆林尼说过:“但是即便在它倒塌在地时,仍不失是为一个奇观。”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不仅仅是一座巨大的雕像,更是居住在美丽的地中海岛屿——罗得斯岛上的人民团结的象征。罗得斯岛巨像位于希腊罗得斯岛(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的港口。公元前的罗得斯岛是重要的商务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罗德港于公元前408年建成。历史上罗得斯岛曾经被许多势力范围统治过,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大帝。但在亚历山大大帝归天之后,全岛又陷入了战斗。 罗得斯岛巨像马其顿(Macedonia)侵略者德米特里带领四万军队(这已超过了整个岛上的人口)包围了港口。经过艰苦的战争,罗得斯岛人击败了侵略者。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们决定用敌人遗弃的青铜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筑了十二年,高约33米,与纽约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复杂的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但这个伟大的雕像建成仅仅50年多后就被强烈地震毁坏了。传说中雕像两腿分开站在港口上船只是从腿中间过去,非常壮观而有趣。 这座巨像其实是希腊人的太阳神及他们的守护神赫利俄斯(Helios),由建筑师Chares设计,经过十二年的兴建,罗得斯岛巨像于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铜包裹,以后更被用作灯塔。但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却把这幢伟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盖成为了巨像的致命伤,巨像从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边。公元654年,罗得斯岛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遗迹运往叙利亚,使这个奇观的考察更加困难。



太阳神巨像复原图

古希腊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中都是由各个城邦制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城邦国家在国界之外只拥有很有限的权利。在小小的罗得斯岛上就有三个城邦:Ialysos、Kamiros和Lindos。在公元前408年, 罗得斯岛巨像这三个城邦联合成了一个区域,并有统一的首都:罗德。这座都城商业发达,并和它的重要盟友,埃及的托勒密一世存在着很牢固的经济联系。公元前305年,托勒密一世的对手,马其顿王国安提柯一世,为了打破罗德—埃及联盟包围了罗得斯岛。但他们从未能攻入这座城市。公元前304年达成和约时,安提柯一世撤除对罗得斯岛包围,而且舍弃了巨额的军事设备。罗德斯人为了颂扬他们团结一致(的精神),把这些军事设备变卖后,用所得的钱建造了他们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巨大雕像。建造这座巨像花了12年的时间,于公元前282年完工。巨像在港口矗立了许多年,直到公元前226年一次强烈的地震突袭了罗得斯岛。城市遭到严重的破坏,巨像也从它最不牢固的地方——膝盖处断裂开了。罗得斯岛人得到了埃及托勒密三世及时的援助,这笔援款足够应付修缮这座倾倒的纪念碑所需的全部花费。但是,一纸神谕却阻止巨像的重建。而托勒密的援助也被谢绝了。 在近一千年时间中,残破的雕像一直倒在废墟中。公元654年时,阿拉伯人入侵罗德斯岛。他们拆分了残存下的太阳神巨像,并把它们卖给从叙利亚来的一名犹太人。据说为了运输这些残片到叙利亚,不得不动用了900头骆驼。尽管我们不知道巨像的真实形状和外观,但现代重建的雕塑笔直地矗立着,比那些古代绘画更精确地再现了雕塑的原貌。尽管巨像已经不在,但这个古代世界奇观却激发了现代艺术家们的灵感,譬如以建造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而闻名于世的法国雕塑家奥古斯都·巴托尔迪。罗得斯岛的多利安人民谨以此高耸入云的铜像献给您,太阳神,以纪念他们平息了战争的狂涛并用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荣耀了他们的城市。他们不仅在海上而且在陆地上,点亮了自由的火炬。——太阳神巨像上的提辞。从太阳神巨像的建立到毁坏只有短促的56年时间。然而这座巨像却在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观的名单里赢得了一席之位。老莆林尼说过:“但是即便在它倒塌在地时,仍不失是为一个奇观。”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不仅仅是一座巨大的雕像,更是居住在美丽的地中海岛屿——罗得斯岛上的人民团结的象征。

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The Colossus of Rhodes)是七大奇观中最为神秘,因为它只有五十六年的生命便因地震而倒下,至今考古学家仍未确定它的位置及外观。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位于爱琴海东南部的罗得斯岛(Island of Rhodes)上。古典学者表示,类似巨像的雕像大多是竖立在神庙旁,但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庙位于城中央山丘上,庙旁没有任何巨像影迹,却发现一道重要线索,巨像时代的巨大城墙从城镇一直延伸到港口,证明罗德斯港大半是人工建造的,也表示巨像可能就在全新港口城墙的尾端。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铸造于公元前302年,是为了纪念公元前305年发生的一场战争。

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国王继承人之一安琪柯的儿子米特里.波里奥克特企图谋取霸权,进攻罗得斯岛,罗德人民英勇奋战,打败侵略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次保卫战的胜利,罗德人用缴获的青铜武器12.5吨,熔化后历时12年之久,铸造了这尊高达36.5米的太阳神阿波罗巨像。这一艺术造型是罗德雕刻艺术的珍品。令人遗憾的是于公元前224年毁于一场地震。 亚历山大灯塔长久以来,有关巨神像的模样众说纷纭,一般人都相信它是两脚分开、手持火把,站立于罗得斯岛Mandraki港口的入口处,船只由其胯下经过,然而,研究显示以港口的阔度和巨像的高度来计算,这种结构是不合常理,因为巨像跨越港口入口必须要四分一公里高才能办到,不论以金属或石块来建造,跨立的巨像绝对无法承受巨大张力和冬季强风,而且倾倒后巨像的遗迹亦会阻碍著港口,所以估计真实的巨像应该立于港口东面或更内陆的地方。至于姿势根本不知道,到底站立?坐下?或是驾著马车?至今仍无人知晓。

罗得斯岛上的太阳神巨像被喻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从建立到被毁只有短短的56年,但有关它的传说却远播四方。这座神奇的雕像是如何建成的。它的形状怎样?倒塌之后又去了哪里。罗得斯岛位于爱琴海与地中海交界处,西距希腊大陆450公里,北距土耳其大陆19公里,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7万。这个弹丸之地的北端就是罗德市,它是全岛的首府,全岛60%的人口集中在这里,举世闻名的太阳神巨像就坐落在罗德市的码头边。游人一登上码头,就可看见两座圆形石柱和柱上的两个铜雕小鹿,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渺小、空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雄伟气势。

鹿是罗得斯岛的象征,当年巨像曾屹立在它的上方,看千帆竞逐。关于罗得斯岛,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代,希腊诸神为争夺主神之位展开了大战 罗得斯岛巨像,宙斯最后获胜,成为万神之王。志得意满的宙斯登上宝座后开始论功行赏,分封诸神,但独独忘了给当时正出巡天宫的太阳神阿波罗留下一块封地。阿波罗回来后大为不悦,宙斯乃施展神力,指着隐没于爱琴海深处的一块巨石分封给阿波罗,巨石欣然浮出水面,欢迎阿波罗的到来。这块晚到的封地被蔚蓝色的海水所围绕,风光秀丽,气候温暖,阿波罗颇为满意,便用爱妻罗德斯(爱神阿芙罗狄蒂之女)的名字,命名为罗得斯岛。他的三个儿子卡米诺斯、莫诺利索斯和林佐斯被分封在岛上各处,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在罗得斯岛确实存在过三个城邦,即卡米诺斯、莫诺利索斯和林佐斯。它们凭借罗得斯岛处在东西方交界处的地理优势,以及岛上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气候,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地中海上重要的商务中心。公元前408年,这三个城邦联合成统一的罗德国,并在岛的北端建立联邦首都,这就是后来的罗德市。罗得斯岛的繁荣富庶,吸引了希腊大陆上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到这里经商、定居或办学,岛上的文化也很快繁荣起来。正是在这个时候,岛民皮桑德罗斯写下了史诗《伊拉克利亚》,其后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来罗得斯岛招收弟子,讲授哲学;雅典的大演说家艾斯霍尼斯也在岛上办过学校。罗得斯岛文风极盛,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希波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希腊世界的一员,罗德国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公元前377年,罗德加入了雅典组织的第二次提洛同盟,共同抵御波斯的侵略,但是在别人的煽动下,罗德不久后(公元前356年)又退出同盟。希波战争后,希腊内部发生了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内讧中实力大大削弱,为随后兴起的马其顿亚历山大所征服,希腊世界从此衰落。小小的罗德国在亚历山大势力如日中天之时勉强维持了独立,但它的富裕却令周边大国虎视眈眈,必欲据之而后快。亚历山大、波斯都曾入侵过罗德,罗德国势岌岌可危。 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不幸英年早逝后,他的部将们争权夺利,帝国最终一分为三,安提柯、塞琉古、托勒密各据一方。

罗德由于在经济上与埃及联系密切,乃与托勒密一世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公元前305年,对罗德垂涎已久的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一世派儿子达摩瑞斯率领4万军队,大举入侵罗得斯岛。强敌压境,全岛居民撤守至岛东端海岬上的林佐斯城堡,进行殊死抵抗。林佐斯城堡建在突入海中的山丘上,三面陡崖高达100米,城墙依崖而建,城垛上有炮台镇守,易守难攻。这样,全岛居民凭借天险同仇敌忾,终于击败了入侵者。马其顿军队丢盔弃甲,大败而走。

公元前304年,双方签署和约。罗德居民为纪念这次胜利,把马其顿军队丢弃的铜制枪械收集起来,统统予以熔化,由雕刻大师哈列塔斯负责铸造一座太阳神阿波罗(罗德居民也称为赫利阿斯)神像,因为传说中阿波罗是罗得斯岛的保护神,当地居民以此来感谢阿波罗对他们的保佑。哈列塔斯用了整整12年时间(公元前294年至公元前282年)才把巨像塑成。 据记载,此神像高约33米,重12.5吨,手指比人高,大脚内部可作居住的窑洞。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外包青铜壳。传说太阳神雕像头戴太阳光芒的冠冕,左手执神鞭,右手高挚火炬,两脚站在港口的石座上,船只可以从其胯下进出。太阳神的台座上还镌刻着一首赞美诗:我们竖起你,赫利阿斯。直达奥林匹亚山巅。多利斯山区的罗德人敬仰太阳神, 罗得斯岛巨像位置你使小岛免遭横蛮。世界如此瑰丽,自由不容涂炭。

在古希腊,建造10米左右高的雕像并不罕见,但建造如此巨大的神像却是空前绝后的。怪不得巨像建成之初,便被同时代的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此巨大的雕像是如何铸成的?在缺乏起重设备的远古时代又如何把它竖立起来的?这些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也是太阳神巨像让人迷惑惊奇的原因之一。

巨神像体积太大,无法像建造一般雕像那样,先制出模型,然后分成几部分铸造,最后再进行整合和竖立。据文献记载,巨人像是分步建造起来的:首先,在建好白色的大理石基座后,把已铸好的脚到踝关节这一部分安装固定好。由于神像体积高大,所以神像的脚设计得比较大,使它能承受上部神像的压力。完成这一步后,雕像家指挥工匠在已完成部分的周围堆起巨大的土堆,然后站在上面接着做下一部分工作,这样一步一步向上发展。在每一步进行之前,雕塑家都先用一种铁制的框架和一些方形的石块从内部加固雕像,以保证雕像的稳定。就这样,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哈列塔斯创造了一个与真神相似的神像,“给了世界第二个太阳”。然而,罗得斯岛巨大铜像只矗立了50余年就惨遭不测。

公元前227年至公元前226年(一说公元前224年),罗得斯岛连续发生毁灭性的大地震,岛上的城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神像也从它最不牢固的地方——膝盖处断裂开了,倒塌在地,只留下台座和两条小腿。古罗马著名的自然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一书中赞叹道:“即使躺在地上,它也仍是个奇迹。”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向罗得斯岛人伸出了援助的双手,准备提供一笔巨额款项帮助罗得斯岛人修复太阳神巨像,但罗德人谢绝了托勒密三世的好意。 神像巨大的身躯横在地上,任凭风吹雨打,秋去春来。约900年后,即公元653年,阿拉伯人侵入罗得斯岛,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巨像残骸,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残骸运送到叙利亚,卖给了一位商人。据说那个商人用了880头骆驼才把残骸运完,以后巨像就不知去向。又有人说,巨像倒塌不久后就被人盗走,但贼船在海上遇风暴沉没,铜像埋在深深的海底。铜像究竟去了哪里?恐怕是无从知晓的了。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已不复存在,但有关这个神奇雕像的传说和猜测却经久不衰。

人们以史书中的简略记载为根据来构思它的规模,再加上自己的揣测,“设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太阳神巨像”的形象。早在公元11世纪,人们就对传说中的罗得斯岛神像外形作出这样的推测:巨像右手举着投枪,左手按着长剑,柱脚是很高的圆柱,四周环绕着起伏的海浪。但有人提出异议,说太阳神阿波罗像应该是头戴太阳光环,驾驭着马车,马车上载着一轮鲜艳的红日,而且传说中巨像的胯下能进出轮船。由于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驳倒对方,争论不了了之。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灿烂辉煌的古希腊文明使处在沉闷黑暗时代的人们目眩神迷,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又一次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找出那些尘封已久的古代文献,仔细研究后认定: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两脚宽宽地叉开,横跨在罗德港的两岸。阿波罗手持火把,威严地注视着往来船只。在这里,罗得斯岛巨像被设想成灯塔,它为进出罗德港的船只起着导航和保护作用。这个设想在崇尚科学、理性的近代遭到质疑。理由是:罗得斯岛巨像高达33米,按力学原理,巨像两脚间间隔最多只有10米宽,这样的跨度,稍具规模的船只进出都有困难;而且若是这种姿势,巨像的整体格局就会失去平衡。而据普林尼的记载和人们的传说,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布局合理,气势非凡。进入20世纪,史学家对罗得斯岛巨像的推测和争论还在继续。

1919年,法国史学家弗·普洛萨提出,罗得斯岛巨像应该是太阳神驾驭二轮四马车,矗立在罗德港口。反对意见称,据现有的残迹看,太阳神绝非驾车姿势,而且从力学角度看,这个底座根本无法支撑没有根基的四匹飞马的重量。 1932年,另一位名叫阿里别尔·加布里埃尔的法国史学家宣称模拟出了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巨像为立正姿势的裸体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贴体侧夹着长矛。这不由让人联想起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姿势,据说法国雕塑家奥古斯都·巴托尔迪正是受到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的启迪,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此外,有人提出疑问:罗得斯岛巨像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难道就是如此简单的浇铸而成吗?而且,这种立正姿势,也完全与原始的脚的站立姿势相矛盾。争论还在继续。1956年,英国历史学家盖尔别尔特·马力安根据他在罗得斯岛找到的一块浮雕,把巨像设想成这个形象:太阳神站在地上,右手挡在前额,双目远眺,左手背搭着一件长衫,长衫一直拖到地上,形成巨像的另一个补充支柱。但有人嘲笑说,马力安把太阳神当成了一位角斗士,或者干脆是牧羊人,哪里有神的气势和威严。

考古学家的努力似乎为了解真相带来了一线希望。随着对罗得斯岛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一枚出自公元前3世纪的钱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枚钱币上有太阳神赫利阿斯的头像,经专家鉴定,这个头像正是太阳神巨像作者哈列塔斯作品的临摹画。但遗憾的是,铜币上只有赫利阿斯的头像,没有身体,巨像的姿势依然无法推测。也许将来有一天,考古学家们能为我们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小小的罗得斯岛,如今游客众多,罗得斯岛居民依然享受着太阳神带给他们的恩泽。只是,满怀憧憬的旅客总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1984年春天,希腊政府提出准备修复巨像,也许这个决定会加快对巨像真相的揭示。不久的将来,世人也许能重新看到几千年前曾屹立在这里的太阳神巨像,领略巨像的雄伟风采。

希腊罗得斯岛遗迹表明当地早期受克里特人的影响。随米诺斯文化的解体,成为具有青铜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强大独立王国。多里安人(Dorian)统治时期,岛上各城市在地中海各地进行贸易,向意大利、西西里、西班牙和小亚细亚殖民,并控制了爱琴海几个岛屿。395年起受拜占庭统治。653~658年和717~718年被萨拉森人(Saracen)占领。曾被各路十字军用作休整和补给港。1523年後由土耳其统治。1912年落入意大利之手。1947年归属希腊。

公元前的罗得斯岛是重要的商务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罗德港于公元前408年建成。历史上罗得斯岛曾经被许多势力范围统治过,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大帝。但在亚历山大大帝归天之后,全岛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战争。马其顿(Macedonia)侵略者德米特里带领四万军队(这已超过了整个岛上的人口)包围了港口。经过艰苦的战争,罗得斯岛人击败了侵略者。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们决定用敌人遗弃的青铜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筑了十二年,高约33米,与纽约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复杂的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但这个伟大的雕像建成仅仅50年多后就被强烈地震毁坏了。传说中雕像两腿分开站在港口上船只是从腿中间过去,非常壮观而有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3801.html

更多阅读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新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

埃及胡夫金字塔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塔身是用230万块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伟大的巴拿马运河 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

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是: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众所周知: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它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1万多公里,航行于欧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的船只经由巴拿马运河,可减少航程

声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新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为网友野性小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