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采访整理/张素闻 (2007年9月采访于广州光孝寺菩提甘露坊)

海涛法师1959年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中,俗名黄荣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父辈家境殷实,福报深厚,自小就享受安乐与富足的家庭生活。黄荣享中学时代即接触基督教,直到大学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阴差阳错,没能继承父志去读商科,却去台大读了观光系,观光系其实就是旅游系,黄荣享从小就爱玩会玩,到了观光系,更是如鱼得水,但已开始关心人生的意义。

毕业后,黄荣享经营旅行社地产等事业十年,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却深感人生忙忙碌碌,汲汲营营,不知所为何事。未出家前,有感于事业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接触道教,企图借道教的清净无为来协调内心的疲惫与干涸。

1992年,有缘到慧日讲堂,见到敛眉含首的佛像与出家法师自在的行仪,赞叹羡慕,拜道光法师为师,其时,道光法师尚是在家法师,净土五经倒背如流。“我很佩服他,于是开始背经书,那时心里就很羡慕出家了!”自此,黄荣享深入经藏,见如海智慧,烦恼渐渐安顿。黄荣享的儿子黄一伦自小就特别有佛缘,四岁即说要出家,“从他开始想要出家那时,每晚,我常跟太太商量,小孩子有这个因缘真的要出家,就让他出家,我们赚那么多钱,就盖一间大的道场给他出家好了!对小孩也不错!以后也就不用娶妻、生子、做事业,他若愿意过这种生活也很好。”结果,儿子五岁的时候大哭,要和爸爸一起出家。儿子黄一伦,一直是黄荣享出家的助缘。

更大的出家因缘是母亲的癌症,母亲胆癌病重之时,黄荣享跪在床头读《地藏本愿经》,发愿:“希望真的出家好好修行,学地藏菩萨,希望母亲,要么早点舍报,不然就早点好起来。”奇迹的是,母亲的癌症果然不医自愈,至今生活得很好,黄荣享心地上升起正信的力量,犹如朗日彻照,于是,四处求法,想要出家。

俗世中的太太对出家人很护持,很会布施,“我布施还没有她厉害,假使我今天布施九十万出去,她就把它补到一百万,我布施‘十’的,她都布施‘百’的”,但却极爱黄荣享,她一生最重要的男人(监护人表哥、丈夫和儿子)都要出家,而她自己却不能相随而去,所以,她竭尽全力阻止丈夫出家。“我若接触那一个出家人,她就会找那个师父沟通,所以我找很多出名的法师想要出家,结果他们都说你好好的赚钱,护持佛法就好了!结果没有人让我出家”。

这样对抗了将近2年,儿子成全了他的出家因缘,俗世中的儿子简直是海涛法师的恩人:“孩子带给我很大的福报,从开始有身孕到出世,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利,动产、不动产越来越多。因为跟他结善缘,我要出家的时候,除了这个孩子同意我出家、希望我出家,没有人夸奖、赞叹我出家。”孩子不仅答应父亲出家,而且懂得去安慰妈妈与外婆,海涛法师见儿子这么懂得护持佛法,便给儿子跪下来,行了大礼,自此出家。俗世中的太太见拦不住丈夫,只好去写离婚书,两个要在尘世脱离婚约的人,在律师事物所,成功劝慰了失和的律师夫妇,俗世的太太更建议律师将佣金供养海涛法师,姻缘已了,却成道友。

海涛法师的信仰就是佛的教化:“我们所有的世界是在我们内心;世界是以心为主导,而心必须要适当的训练与净化。”出家后的海涛法师不仅出离了感情的占有与家庭的占有,而且勇猛地荷担了如来的家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日以继夜地通过佛法讲座、电视、广播、旅游朝圣及传授八关斋戒等活动,培养社会大众对正信佛教的认知。海涛法师的同理心与自我觉察意识非同凡人:“一旦你用理解之钥打开了爱之门,你将体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如果你还没有办法接纳他人,那是因为你尚未能接纳自己。如果你与你周围的人斗争,便是因为你心中有挣扎。”

海涛法师眼睛里的慈悲,相貌上的圆满与安详,使人难以相信法师是已近半百的人,他的修行方法似乎也很简单:接触生命中每一时刻的喜悦。把微笑、爱的眼神、快乐带给生命中每一位我们碰见的人。发挥你的才华,找出快乐,带给你自己和他人。禅观的喜悦能滋育正念、理解爱。试着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深刻快乐。立誓,在早上将喜悦带给一个人,在下午解除另外一个人的苦难。问自己:“今晨,我要将微笑带给谁?”这就是制造快乐的艺术。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就是佛菩萨的智慧。

海涛法师讲座的时候准备得十分充分,生命电视台的摄影录音人员全盘出动,自己带着各种要赠送结缘的书与法物,几乎不占用其他道场的东西。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中国大陆都印满海涛法师的足迹,为使大家更容易接受佛法,理解佛法,海涛法师甚至把佛意写进歌词,由僧人带领前来听法的人歌唱,因此,众人在海涛法师的道场就如回到小时候的课堂,通过纯真而欢愉的歌唱,找到丢失已久的“本初清净心”。禅、净、密,海涛法师在讲经的时候均有涉及,而这一切,无非是为了净化众生的心灵,发慈悲心菩提心了知空性,解脱自己的痛苦,也给社会注入祥和温润的法宝甘露。

海涛法师的讲座十分生动,为教导大家修“喉咙”的功德,他将杯中的水供养众生之后再饮用,说:“我们的喉咙上就坐着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当我们一想到喉咙上就坐着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我们就会慎语言与饮食。我们讲的话,如果是充满了爱心与慈悲,充满了关怀与温馨,别人就会感到无比温暖;相反的,如果我们老是喜欢讲一些伤害别人的话,或是尖酸刻薄的话,我们周围的磁场一定会变得很糟糕,自然就会感受到那种不和谐的气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一个作用力出去了,必定会有相等的反作用力回来。这代表什么?我们每一瞬的起心动念、一句话、一个行为,都会带一些什么回来。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好、对别人有爱心,这慈善的念头一出去,一定会有相对的温暖回流。”爱语侍亲,众生如母,就是佛菩萨的智慧。

近年,海涛法师奔走于全省各中小学及大专院校,对全校师生演讲,更推广各内类浅显易懂的漫画、书籍、送至各监狱、军队及学校,并担任多所监狱及看守所教诲师,结合僧才,全力推广监狱弘法,期使受刑者逞凶、斗狠、黑暗的心灵在佛法蕙日和风的熏习中,扫除尘埃,见到自性的光明。自性的光明,就是佛法中所说的“如来藏”,就是佛经中反复阐释的能照耀自己与照亮世界的最珍贵的“摩尼宝珠”。他的助手说:“在大陆,法师每天都讲三场,在台湾,甚至一天讲四场,有时候,我们回家了,坐在沙发上想看一会电视,想到法师还在宣扬佛法,就觉得惭愧无比。”

海涛法师的志业十分庞大,成立了佛陀教育中心、生命电视台、中华印经协会、中华护生协会以及慈悲佛曲协会等单位,各协会各司其职共同为传播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而努力。“佛陀教育中心在整个志业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脚色,各协会的会务都必须仰仗佛陀教育中心这个庞大的教育单位来推动;所有体系的活动消息以及内部期刊、会讯等数据,也都藉由教育中心这个据点来传递。并且各中心内全天候播放生命电视台节目,让信众能透过生命台电视节目的播放,认识佛教界各大法师、善知识,以及得知教内各项活动报导”。大愿大行,生命电视台覆盖全球,“除了播放高僧大德和善知识们讲经说法节目之外,还有成立了电视读经班、建立空中佛学院和创建生命大道场,将佛法善良风气藉由电视媒体传播的影响力深入每一个家庭。”家庭安稳,也就带来社会的祥和喜乐。“针对现代社会进步所衍生的种种文明病:离婚率攀升、忧郁症、自杀和堕胎潮的产生等问题,海涛法师将来还预计设立佛教医学、心灵咨询等‘生命专线’来帮助社会大众,以佛学的角度加上科学的新知,告诉人们如何避免及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就是海涛法师的宇宙责任,因为佛的智慧教导,海涛法师已经从小情小爱个人安乐超越到全球责任宇宙大爱,而且,也必将继续承担如来的家业,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佛智慧如日月照耀万物,如甘露滋润万物,海涛法师就如他的法名一样,是佛法智慧之海的温和波涛,所到之处,总令人洗涤尘劳断除烦恼。在喧嚣的闹世,海涛法师如三千年才开一次的优昙花,能叫人领悟佛菩萨的无穷深意。

问答:

记者:在您看来,佛学的核心是?

海涛法师:宗教的目的是提倡个人的良好质量,发展内在的力量与决心以及面对问题的勇气;并开发为人服务的智慧。佛学的核心第一个是空性,接受空性,就不会有烦恼;第二个是慈悲,帮助别人离开痛苦。

记者:那么,在《楞严经》里讲的“如来藏”这些呢?

海涛法师:《楞严经》主要讲的是断烦恼,它是追求智慧的一个经典。它讲的是本来的圆满的觉性,不要按照污染的人性过生活,要恢复每个人都有的圆满清净的佛性,无杂染,这样就不会堕落在欲望啊这样魔障里面。人生最大的困扰是──是非。

记者:您说的“直觉”是?

海涛法师:直觉就是一种清净心里所了解到的无错误的判断,佛学就是好的眼睛,让你看得更清楚,没看清楚就作判断结果会很痛苦。比如说结婚的意义在哪里?读书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读书不是为了赚钱,结婚不是找一个依赖,直觉就是按照你本来的佛性去分析判断,这样你才不会痛苦。

记者:我觉得您特别重视慈悲,比如说放生,这也是为了长养慈悲心吧?慈悲对当下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海涛法师:我想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自私的自我为中心的,是不智慧的,不是快乐的,慈悲是最快乐的。比如说帮助病人帮助穷人帮助农村帮助孩子帮助动物,这些,你去做,马上就能得到快乐。我想,没有人帮助病人之后会觉得痛苦,因为他去做这些慈悲的事的时候,内心就不会有烦恼。我想,自私会造成痛苦,慈悲才有快乐,这不是我强调的口号,是释迦牟尼佛愿大家都能去度众生,去慈悲众生。不然,现今的社会,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赚钱啊,突显自己啊,买好的车啊,这样,反而会造成一种压力,竞争的压力,有钱不见得是快乐,所以,我想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动物,才能找到一种真正的快乐,无苦之乐。行善的人最快乐。

记者:慈悲是“四无量心”里的。

海涛法师:基本上我们讲慈悲应该讲“慈悲喜舍”,只是说习惯了用“慈悲”两个字,慈悲一定要以喜舍作根本,舍讲的是无分别,如果没有喜舍,是不究竟的。喜舍是智慧啊,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一种无分别的给予快乐。有很多人讲我对我先生很慈悲啊,我对我先生很慈悲啊,但是她对别人对很多动物不慈悲,那这个慈悲就有所求了吧。慈悲是平等无所求的付出,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平等的广大的爱。

记者:了知空性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帮助?

海涛法师:了知空性就不会有压抑不执着啊,空性讲两个方面:一没有真实存在永恒存在的人事物,空。二讲人事物的相互依赖性,没有你怎么有我?没有老板怎么有职员?所以,空,第一个要净化自己,第二个要关心别人。了知空性之后,你跟世界是息息相关的,你跟人事物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不能脱离生存,要有这个“空性”的概念,自然起慈悲心。如果慈悲心没有空性作底的话,慈悲也不是究竟的。所以,观音菩萨讲《心经》要我们一定要有空性,才能有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

记者:《心经》讲的就是空性吗?

海涛法师:对,〈〈心经〉〉讲的就是空性跟大悲,不是单一的空性。你要有一个智慧的观照了解你跟众生的关系,而且了解你所存在的一切都只是缘起无自性空的,不要执着于眼睛看到的,应当‘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心经》最重后的力量在哪里呢?三世诸佛都是以空性去行大悲的,不退让阿娄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最后讲的是要我们大家追求空性,利益众生,就是空性显示出来的力量。观世音菩萨又叫观自在,观自在,内观自在,而且观世音菩萨,了解众生苦。所以,空性不能停留在偏空当中,有些人了知空性,但是没有慈悲,不放生,对人很冷漠,结果入了枯木死禅。

记者:人间菩提是不是就是人间佛教?

海涛法师:人间佛教很多时候被人偏颇地理解了,以人为基础,就不去关怀其他的众生了,人间佛教以人基础去关怀众生,不是说就因此放弃了对其他非人的众生的关怀。人间菩提是指生而为人应该发起菩提心去帮助一切的生命。人是最殊胜的,人身难得,人甚至比天道还殊胜,畜生道鬼道它们太苦了,太愚痴了,没办法修行。人是在半苦半乐而且有智慧的状态里面,人间菩提是指把握住人的机会,去发菩提心,去广利益众生,使“无暇肉身”更智慧更圆满。

记者:现在学佛的人读经典的太少了。

海涛法师:对,因为有的人想速成法门,懒得读书,静不下来,觉得经典太深。我们当然想把经典弄得浅显一点,更利益众生,但是,每个人都还是要有思考的习惯,看书,才会让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但是,看书的人又不喜欢面对人群,很多人喜欢看书以后就变得冷冷的酷酷的,(恩,知识分子的贡高我慢)(记者旁白)这也不行,白读书了。书只是理论,读书只是个获得理论,理论要用在实行上。一个医生研究老半天,不看病人,这叫医生吗?现在的社会也有这样的状况,读书人一直读一直读,但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社会的关心对老人的关心对弱者的关心,没有了,没有了慈悲心。佛教是悲智双用的,有读书的理论,又有慈悲心。书读得越多的人,越有慈悲心,就对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一对翅膀,合为一体的,要上求佛道一定要下化众生,要下化众生一定要上求佛道,不能用一个翅膀飞。没有佛教的理论去慈悲是为了突显自我,是没有智慧的慈悲,慈悲是为了消除自我。布施是放弃对个人财产的占有欲望,为了消除执着与贪爱,消除自私自利。但是,不要有“我在帮你”的观念。

记者:但是,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

海涛法师:所以是很可怜的,经济代表一种欲望,看着好象很发达,穿金戴玉,实际上,内心空虚得很。

记者:那么,怎样从向外求转到向内求?

海涛法师:我想外在的财富会让人空虚,如果把这些财富不断地去帮助贫穷人,就会得到内在的财富——慈悲的财富,然后,再静下来,思考一些生命原理,得到智慧的财富。所以,佛教讲圣财,希圣财,比如说惭愧心、持戒、多听闻佛法、布施、平等的智慧啊,这些才是真正的圣财,功德法财。世间的金钱非常好,但是你要懂得用它。把世间的金钱拿来帮助人供养三宝,这样很好,如果赚钱只是为了突显自己是个有钱人,对我们来讲,是很可怜的。

记者:但是,很多商人会说:“是啊,我内心也很善良,我也很想学佛,可是太忙了,我没有时间。”

海涛法师:学佛不是时间,学佛是用心。你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用一个好的动机,一个不执着却充满了爱心去照顾你的职员照顾你的客户的动机,这就是在学佛。学佛不是脱离日常生活,六祖说“离世求菩提,恰如求兔角”,离开了当下的日常生活,去求菩提心,就象找兔子角一样。学佛不是没有时间,学佛就象空气一样,离开了空气,怎么可以活呢?所以,对商人来说,学佛是随时随地的保持一颗佛心一颗禅心来做生意,来面对日常生活,这就是佛法。

记者:禅定是什么?

海涛法师:禅就是一种心,一个注意心的状态。就象开车,开车就是禅,难道你开车不专心吗?不专心就死了。不要被事物转变了你的心,赚钱,不要被钱给赚了,谈感情,不要被感情给绑死了,有些人谈感情谈到后来没有这份感情就要死要活被情所困,也就不值得谈感情。

记者:那么,什么才是真爱呢?

海涛法师:佛教讲的真爱是慈悲,不是世间的假爱,世间的假爱是肉体的交换、金钱的交换、条件的交换等等,不是真爱。夫妻之间,乃至父子之间的爱都不是真爱。真爱是一种无痛苦的平等的无条件的无私的爱,爱人爱鬼爱敌人等等一切众生。真爱是无限的爱,平等,博大,象佛陀的爱,观音菩萨的爱。

记者:在爱里面,是不是最能看出人有没有舍心和出离心?

海涛法师:要看人有没有智慧,舍就是一种放下,接受无常。执着爱情会很苦,所以,一定要告诉自己要放得下,接受无常,不要执着,但就是很困难。哎呀,我觉得很苦,很苦就要用佛法,不要强求别人来找你。要有智慧控制心内苦楚的泛滥。

记者:那如何超越内心的孤独呢?

海涛法师:内心的孤独是因为自己的私欲很强,不要去追求这些错误的私欲。我们说吸毒犯罪,实际上,谈感情也是一种罪一种苦,只是世间的法律没定它的罪,基本上,这个是苦的,你要放得下,要修忍辱,忍辱就是忍耐,耐得住孤独。

记者:“八正道”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可贵的地方?

海涛法师:要是按照八正道生活,生活就不会有苦,现世来世都不会有苦。正确的知见,正确的语言模式,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职业,正确的努力,努力之外还要保持正确的念头——不执着,正确的思维,正确的心态、如果不按照八正道就不可能解脱,如果按照八正道去生活,最后一定解脱,这是佛提出的八个生活的方法。

记者:修行是不是我们的元思维的发育过程?

海涛法师:修行是方法,如果用修行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找到生命的根本目的,要把修行的思维模式去套入旧的思维模式,要用新的方法,就象拿手电筒,如果你打开了,你就不会跌倒,如果你不打开,你有可能跌倒。佛是个老师,随时按照佛讲的方法去思维,去观照,就可以找到真正的心理状态,真正的佛性,应该用什么办法去面对事情。心理学家不见得是个究竟的老师,好象科学家研究出了很多医药,但是很多科学家不能治疗自己的癌症,这就是不究竟,所以,我们要用究竟的思想来处理事情。

记者:成佛究竟是个什么状态?

海涛法师:我想我们没有成佛,但是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成佛以后,就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悲心圆满的能力包括神通去帮助众生。(比如十八不共法,比如日常生活中都很难修到的身口意的智慧行。记者旁补)对,这是生命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朝前走,一步一步,最后成就。

记者:很多人修了十多年但是心态还是没有转变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海涛法师:第一个没有依止一个很好的上师或者很好的和尚,方法上跟他的上师是不具足的。不管任何修行仪规都是在净化你的心,都是为了培养慈悲心出离心菩提心,为了的达到这个目的,要有很好的人帮你,所以,要有个正确的上师教导你。

记者:您出家多少年了?感觉怎么样?

海涛法师:十五年了,1993年出家,基本上,我们已经不知道世间的感觉了,每个人都在跑,我也在不断地跑,现在,因缘到了,恢复了一个正确的生活模式,也知道最后的目标就是成佛。出家前会生病,出家后也会生病,但心态已经不一样了。出家以后,知道肉体是苦的,受想行识也是空,能接受这个苦,然后利用这个苦来修行。

记者:您的经历特别传奇,而且也快50岁了?对人生有些什么感触?

海涛法师:感触只是说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生命该走的路,所以,我们现在很迫切地要告诉每一个人,这个光明的路应该怎么走,我们自己也痛苦过,也曾积极地去寻求生命的快乐,用尽各种世间手段,所谓多彩多姿就是这些,物质财富啊,钓鱼啊,喝酒啊,女人啊,事业啊,后来发现,这些都是造成痛苦的,不究竟的。我们现在比较幸运,可能过去世种了个很好的因,可以信闻佛法,乃至出家,那么,现在,除了自己好好努力修行之外,还要能积极地去弘法,用各种方法,让别人也能学到佛法。他要修什么都没关系,每个人的病不一样,需要也不一样,修小乘大乘都没关系,要念佛要持咒,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找到这个离苦得乐的方法,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让别人也能离苦得乐。

记者:您的说法形式很活泼,很取悦众生。

海涛法师:对啊,不这样,对方怎么会听?必须要有方法,就象一部好的手机,必须要外表要好,功能要好,车也是这样,杂志也是这样,色彩要好,文字要好,是引导大家关注的途径。讲经必须要包装,但这个包装是慈悲的,不是为了突显自己。不包装,很严肃地讲苦集灭道,结果大家都瞌睡,这就很不好了。慈悲的观音菩萨三十二相,随类应化,也是为了让别人离苦,不是为了突显自己,是为了引导别人,佛祖也特别善于观机逗教,因势利导。

记者:您讲的经既有净土也有密也有禅,老少咸宜。

海涛法师:对啊,基本上还是那句话:老少咸宜。听众各个层面的人都有,我们必须随顺他们的喜好,有的人喜欢念佛,有些人喜欢持咒,有些人喜欢打坐,实际上万法归一,都是一样的,目的还是清净心空心慈悲心菩提心,所以我们随时赞叹这些法门,但是也随时不离开我们修行的本质:信心、慈悲心、菩提心等,不管你是念佛打坐,免得念佛的人排斥打坐的,免得打坐的排斥持咒的,不能弘扬单一法门,弘扬单一法门就只能度单一的人,不能让每个人都学到佛法,所以各种方法都要了解,而且要尊敬。学佛就象吃饭,有些人喜欢吃饺子有些人喜欢米饭有些人喜欢吃粉面,不要紧,象自助餐一样,什么都有,只要大家都吃饱就好了。

记者:佛教里强调“真空妙有”,什么是生活中的真空妙有?

海涛法师:妙就是拥有而不痛苦,放下执着而去有,就是妙有。比如说,钱并不是生命的目标,奉献才是生命的目标,放下对金钱的执着,再去赚钱,使用金钱,这就是妙有。放下一个自私的痛苦感情,使用观音菩萨的慈悲无痛苦的感情去爱众生,这就是真空妙有。很多人出家后就不理众生了,什么都不接触,这是偏空了,假空,所以,还是要去面对众生,要用慈悲的感情去关心众生。

记者:修行的过程是不是就是不断净化自己的过程?

海涛法师:修行要先净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训练第七意识末那识,然后输入到我们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心始终是相续的,永远在相续,必须随时保持这个相续的心,包括来世转生,都不能停留在感官和欲望,而应该停留在正确的清净自在当中,佛法又叫心法,你不能放弃心灵的训练。比如一直放生一直拜佛,但是忘了放生是为了培养慈悲心,忘了拜佛是为了忏悔以及发菩提心,那就象机器人,没意思了。羊吃草是无心的,我们吃素是有心的,我们吃素是在培养慈悲心,断欲望,用这种心来吃素就是修行。

记者:戒定慧必须一步步来吗?

海涛法师:如果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杂染在,就用不上我们所学会的佛学知识,就象〈〈楞严经〉〉所说,不断男女淫欲,乃至还在吃肉,怎么修都是魔。戒定慧还是要一步步来,讲,人都会讲,怎么讲都好,但是实修就必须落到实处,持戒就是落到实处。就象一个人谈恋爱,写情书是很冷静的,但一吵架就一点都不冷静了。我做生意的时候,不吃肉不喝酒,大家反而更信任我,因为他知道我这个人很端正,老老实实,根本不用应酬,应酬是两个人喜欢吃喝啊,跟做生意没有关系。我那时做旅游做地产生意的时候,那些客户怎么会想去吃素呢?但我请他们吃素,吃很好的很贵的素,慢慢地,大家都开始吃素,一个人吃素,就少一些众生被杀,众生的肉就象我爸妈的肉,我怎么可以吃啊?必须持戒才能更好地得到定和慧。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记者:您很强调八关斋戒?

海涛法师:八关斋戒是佛规定的佛弟子受五戒的都应该要守八关斋戒。因为凡夫虽然受五戒,但是不相应于解脱。守八关斋戒是那天过一个解脱人的生活,跟出家人一样,早起做功课,不吃晚餐,不化妆,没有夫妻生活等等,免得一直沉迷在世间。很多大富长者,很会布施,盖了很多庙,比如说李嘉诚,他布施很多吧?但是没有守过八关斋戒,布施几百亿美金都还不如守一天的八关斋戒。因为,佛经说,用一百年的时间在天下大布施都还不如一日一夜守八关斋戒。不容易,真正佛法的目的就是出离生死,八关斋戒就是那一天过一个出家人解脱生死断欲望的生活,这样才能断真正离苦,八关斋戒就是一种清修的方式,特别适合于在家菩萨,八关斋戒本来就是对在家居士设置的。

记者:您出家的时候孩子黄一伦才6岁吧?现在,他还好吗?

海涛法师:现在他21岁,好象大学一年级,读什么专业,我没过问过。

记者:你出家的时候给儿子跪下了,现在,这段俗世中的父子情现在又是怎么样的呢?

海涛法师:我想,我只有充满了感恩,因为,没有这个小孩,我不知道爱是什么。我想我们对小孩的爱比较接近于佛的爱,希望他快乐,不会吃醋,或者有半点犹豫,跟夫妻的爱还很不一样,所以,因为如此,就会很懂得付出,懂得感恩,因为父母也是这样爱我们的。因为自己生过小孩,所以,看到别人在关心儿女的时候,我就很懂得他们的感情,因为我也是这么爱过的。但是,爱他不是让他光有钱,比如我这个小孩,他这辈子都不用为钱操心,那他忙什么?我们把钱留给了他,他根本不用想钱的事情。但是钱能解决所有事情吗?他还是有他的痛苦,比如说他所爱的老爸不在。

记者:那您的孩子他现在有信仰吗?

海涛法师:基本上他有他的信仰,他还是一个佛教徒,他也在修行,配合她妈妈的修行的方法。我也不能过问,一过问就执着,但是,我现在要学习平等的爱,我不能对他特别执着,而且,也不适合跟他多接触。因为跟他多接触,毕竟他没办法把我当作出家师傅,他在感情上可能还会把我当作父亲,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好的方法。我必须要放开,听起来比较残忍,但是,这就是修行必须要面对的。我们眼前不能只是我的父母我的儿子我的太太,我们眼前看到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我们用对父母对儿子对妻子的爱去关心他的。亲情会让人很深刻,但是,深刻是苦的根源。

记者:深刻是苦的根源?

海涛法师:是啊,因为一深刻,你就不能不看到他。出家好几年,有一次,我经过我们家附近,在一个公园,我就左看右看。另外一个师傅就说:“师傅,我看到你凡俗的眼睛。”我说:“你好厉害,是啊,我在找我的儿子。”起心动念,人家也会看得出来,因为他以前都在那里玩,我经过就会看他有没有在。对方提醒了我这个事情,我要惭愧,满地都是人,我特别要去找我的儿子。真爱,就是完全平等无分别的慈悲,就是要当每一个生命都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儿女。

记者:十五年的出家生活后,您自己的“心的工程”现在建设得怎么样呢?

海涛法师:我只能说我们现在关心的是整个世界,我们中国也好,东南亚也好,美国也好,动物界也好,鬼界也好,关心的范围扩大了。现在去看,会觉得出家之前我很渺小,很自私,事业好象做得很大,但是,怎么忙都是在忙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妻子儿女,出家之后,关心的层次越来越扩大,我们要有个众生责任全球责任宇宙责任,要关心世界,不能在渺小的圈子里想着自己的利益。也为了去关心其他更多需要关心的东西,要学很多东西,所以,时间不够,佛还有很多法门是关心众生关心世界的,应该认真地把它们学好,现在,总觉得时间不够,但是,努力就对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2775.html

更多阅读

人大附中学子成长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

20年辉煌之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发布日期:2010-05-0719:30:22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锐(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杨锐,1986-1991年就读于人大附中第二届数学实验班。随后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6年北大本科(含一年军训)毕业后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李旭东:从个人投资者到私募大鳄

在股海中挑战自我。现年32岁的李旭东1999年涉足股市,2000年辞职专心在家炒股。他应聘到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先后做过客服、操盘手、投资顾问等工作,2003年通过国家证券资格考试,多次在模拟比赛和实战比赛中表现不俗。在短短3年时间完成

转载 今日首推 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

直接冲击50后60后70后的消费社会学观原文地址:【今日首推】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文化属性演替与互联网投资策略作者:申万研究80后“非主流”亚文化促“视觉系”互联网迭代催生照片美化、照片分享应用火爆。80后人

声明:《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为网友棈樹喖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