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是个不怎么看古装戏的人,可自从看了几眼《甄嬛传》之后便不能自拔,索性在网上下载来看。一天N多集。都迷恋上“甄嬛”了。尽管宫廷戏中有许多险恶,许多争斗,许多不堪,但看过整个《甄嬛传》,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那里面最真的情谊——崔槿汐对甄嬛的忠诚,沈眉庄与甄嬛的情谊,温实初对甄嬛一如既往的爱怜。我最喜欢的,便是甄嬛与十七爷允礼的爱情。有着很多纠结,很多甜美,很多无奈,很多凄凉……在甄嬛尚待闺中时便对十七爷的才气有所耳闻。那年杏花雨中,皇帝以十七爷的身份与甄嬛初识,本就是切入甄嬛内心的一个点。而之前甄嬛夜探红梅园之时挂在梅枝上面的小像也一直有十七爷贴身保管着。甄嬛那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真真应了十七爷的情,倘若他们能从最初守候到最终,倘若不是皇帝缠绵了他们的爱情……
甄嬛成为弃妃之后,远去凌云峰养病。十七爷穿着贴己的衣服躺在冰天雪地里将自己冻透,然后环抱着甄嬛为她退去高热。在太妃那一曲合奏的《长相思》,人人都能听出里面的端倪。爱,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得更真实。凌云峰他们过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生活,那便是彼此真正想要的日子。大红的合婚庚帖上,允礼扶着甄嬛的手签下“甄嬛”二字,便是他们最想要的美好。怎奈在十七爷奉皇帝之命远行时,招人陷害,黄河水流湍急,已至于都认为十七爷往死。而甄嬛当时又怀有十七爷之子,家父甄远道又在被困宁古塔时身体抱恙,甄嬛那句“你可知道,有时候辜负比不辜负更难。”道出了她怀着遗腹子借皇帝之手保护孩子、自己、家人的纠结和艰辛。当圣旨下,甄嬛不日将接回宫中,赐“熹贵妃”之位时。编剧流潋紫就让十七爷回来了,推门而见一声“嬛儿,你是在等我吗?”之后他们的距离甚比阴阳相隔还要遥远。让人感到心痛和滑稽的是,皇帝竟然让十七爷把甄嬛从凌云峰接回宫中。回宫后,甄嬛的眼泪便再也没有一颗为皇帝而流。每一滴泪,都是为了她的允礼她的孩子,她和他的《长相思》而流。谁曾想当年甄嬛与允礼救下的蒙古人是一个大王。他悉知熹贵妃与十七王爷之事,借故向皇帝索要甄嬛。这根弦直拉动了十七爷的神经,皇帝也早有发觉趁机“引君入瓮”,十七爷为保全熹贵妃在边塞领军三年之久。让十七爷引来杀身之祸的最终是那每一封家书内必有的几个字——熹贵妃安。如此多疑又心狠的皇帝,如何能允许亲弟弟在边塞三年日夜惦着“熹贵妃安”?下旨让十七爷回京的时候,皇帝大概已决意除掉他了。可是,皇帝要甄嬛亲自去为允礼下毒。爱如此深,怕是如今也没有几人可以做到,甄嬛给自己倒的那杯酒原是有毒的;心心相印也便是如此吧,允礼趁嬛儿关窗之时偷换了酒杯,最后心甘情愿为甄嬛而死的那个人还是十七爷允礼。至死也是那句“你是我心底唯一的妻子”。又能如何呢?送皇帝最后一程的亦是甄嬛。那句“我是得到了很多,可有哪一样是我想要的呢?”与权力、与金钱、与地位,甄嬛想要的那个与之“白首不相离”的人,最终还是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