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p2
p3
p4
↑来到我们的住地天堂草原
离开五当召,由S311道去往东北方向的希拉穆仁草原。这里距五当召约 150公里,离包头市在220公里,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大草原,在达茂旗的东南部,其南距呼和浩特市近100公里。
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色的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建于乾隆34年(1769年)的喇嘛寺庙——普会寺,故又名召河。希拉穆仁苏木(乡)人口2000多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00米。这里属高原草场,为国家三A级景区。
驱车约莫两小时,午间我们途经西乌兰不浪乡。这个有近9000人的乡镇,大中午的街面鲜有人迹。我们选择了较为醒目的不浪宾馆吃午饭,感觉还非常不错,具有民族风味,没有了一般景区的人流、价格、吃食等方面的鼎沸。正值午时,里面吃饭的人不过寥寥几人,却乐得安宁。饭后,行驶个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拉希木仁草原。
在途中,经过了一处叫不上名字的村庄,导游告知是这一带有特点的红土房子,定睛望去红土面墙,在田野、树木、蓝天白云点缀下分外夺目,很是漂亮。只是赶路没有停车拍照,想着回程再抽时间补上。可哪知返程却不经此地,失去了再未见到的这等风光,更何况天气阴雨绵绵,即使再过此地,也会失去蓝天白云的护佑。曾经几次都有过类似经历,可总未记上心来,必会留点缺失。
看到刻有希拉穆仁草原的巨石和门楼,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希拉穆仁草原的地界。这里是上世纪末开放旅游的大草原。放眼望去,辽阔的草原随丘陵起伏,一望无垠。只是难见牛羊,这与保护草原,防止草原退化乃至沙化有关。车奔驰在草原的柏油路上,不时的会见到散布在草原上各种名号的度假村或接待旅游中心,查看地图标记的约有六七个之多,由此足以见得希拉穆仁草原之大。我们的住地是天堂草原,处在乌兰淖紧东面,环境还算不错。
到了天堂草原,还没有下车,穿着蒙古族鲜艳服饰的几位姑娘唱着敬酒歌,捧着哈达,托着酒盘笑迎而来,好一番草原盛情,一番热闹的见面礼仪,大家不由得喜笑颜开。
走进蒙古包,房间简陋但还算舒适,只是卫生间没有热水。可比起当晚看到自带帐篷住宿的驴友,那倒真是好得多了。尤其是后半夜又下起了雨,蒙古包听雨真切,那蜗居在帐篷的驴友们则更是自不待言了。
夜的草原,伴着中雨更显凉意。拉希木仁草原的7月昼夜温差变换,晚上凉意如秋,空气清新,一扫正午的炎热,恬适而惬意。
↓途经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
p5
p6
↓我们就是在不浪宾馆用的午餐
p7
↓势如军帐大营
p8
p9
p10
p11
p12
↓实为蒙古包客房,不过是砖混结构,而不是原始的毡包.
p13
p14
p15
p16
p17
↓蒙古包
p18
p19
↓蒙古包客房处在草原腹地
p20
p21
↓这里还有蒙古包式的歌舞巴,名为乐翻天。蒙古包外墙上书写着“喝一瓶啤酒,免费跳舞K歌”。
p22
↓敖包蒙语意为“堆子”,即木、石、土堆。原本是辽阔的草原上人们道路和境界的标志,用以指路、辨别方向和领地的界标。后演变成天和神的象征并用来祭祀,以祈福人畜两旺、幸福安泰。敖包顶端竖起长杆,上面插经幡、弓箭等物,号为禄马风旗,是蒙古民族兴旺和尊严的标志。相传,禄马风旗源于成吉思汗的军旗。成吉思汗征战欧亚大陆的军旗是天蓝色的,旗面绣有骏马,在长方形旗帜的四角以狮、虎、龙、凤作为陪衬,这就是禄马风旗。蒙语称“嘿毛利”,意为“命运之马”。敖包周边矗立着玛尼杆,杆顶是锋利的三刃钢叉,导游解释说是权杖。
敖包被视作氏族保护神,大凡路人经过都会下马,献上钱财酒肉,或剪下马鬃马尾系其上。希拉穆仁(召河)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敖包是“红格尔敖包”,就在天堂草原东北方向5公里多远。而天堂草原的敖包估计是旅游应景之需,可我却没有去求证。
p23
p24
p25
p26
p27
↓放眼辽阔的大草原
p28
p29
p30
相关文图链接:
《五当召》
《战国赵北长城遗址》
《黄河晚霞》
《包头印象》
《包头黄河大桥》
《甘南行——合作市及近郊风光掠影》
《甘南行——卓尼大峪沟风光》
《甘南行——驶向卓尼大峪沟的沿途风光》
《甘南行——雨中的桑科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