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殊何新著译编年提要
说明
黄世殊先生编撰的《何新著译编年提要》,对何新三十六年来已出版发表的各种著述,分类、提要、钩沉做了系统的总结。全文六十余万字。(现已部分发布在网易何新博客:http://hexinbbs.blog.163.com)
此书对于研究何新的学术思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纲目。
【作者简介】黄世殊,粤籍学者,长期收集研究何新著作,所集资料甚为丰富,并著有《何新学术评传》(曾在兴华网发表,未刊本)。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是黄世殊先生多年研究汇撰的力作,此稿较系统地汇集编述了何新的著述和思想。
本博将全文发表。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
(1976—2012)
引言
这是一本具史谱性质的何新著译分类述要。
本提要系在我阅读何新先生著作之札记基础上编撰。在本书中,笔者略依四库之旨,对何新著述进行系统分类,编撰内容提要,考证逸事始末。疑惑不明者,则断以己意。
经数十年之艰辛探索,迄至于今,何新乃已构建了一个渊博的学术体系。此宏伟体系由目前已出版的数十本著作构成,盖已逾千万言。其内容则涵盖广博,包罗万有。但这并不是说,这一体系已经尽善尽美。相反,它是在不断反思与自我否定的探索中趋于成型的。如果要问这一进程何时完成?笔者认为,思考与探索,将纵贯于何新的一生。
概言之,何新学术体系,盖可划分为三大方面:
一、哲学与逻辑(形而上之学/方法论)
二、古典学术领域(历史文化研究)
三、现代学术领域(经世致用之学)
上述每一方面又包含了若干子项。如哲学研究可分为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哲学,并扩及于数学史、拓扑学、生物分类学、古天文学、古历法学、现代宇宙理论等。逻辑研究的重点则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研究与阐释,由此导出独立于古典形式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两大系统之外的新型逻辑学——泛演化逻辑学。
古典学术领域,包括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的朴学考据、传统中国社会的文化学与社会学研究、中西学术思想史比较研究、古典语言学(说文解字、小学训诂)、经学研究、典籍注译等。其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成果,又每多体现于对经学的训诂和解释之中,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学考证和绚烂新译。
而现代学术领域覆盖面之广博,则更殊为惊人。
如经济学研究,包括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世界经济形势的观察、西方经济学史与理论批判、列宁经济思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演化之轨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经济周期(或称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经济长波)的新考察、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宏观方向与计划经济体制的重新思考。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则是对马克思《资本论》和列宁经济思想的深入研究与思考。
政治学研究,包括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资本主义的比较、德日现代化经验的考察借鉴、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建国后国家政治发展轨迹、毛泽东研究(含战略思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体制的比较、近代西方国家理论与宪政民主学说等等,最后是新国家主义和新社会主义理念的酝酿、成型与提出。
战略学研究,包括中国古典军事战略理论、西方地缘战略学、当代中国外交史、国际战略形势研究等方面。
……如此等等。
可注意的是,这些领域的每一方面的研究,都足以耗费一个学者毕生的精力与才智。因此,限于时间和精力,何新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每一领域都罗掘无遗地作面面俱到的研究。他主要是对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涉猎,选择重点实行攻坚,提出、发现和解决关键性问题,使其“大”备于我。由此知道,学者并不是所谓“有学问的人”,而乃是永不满足、不断思考的人。所谓哲学,是求知之学、求智之学、智慧之学,是总方法论、总工具论。哲之本字晢。《说文》:“晢,昭明也。”余则谓,晢音转可通彻。以佛家言之,哲学亦即大光明、大圆通、大彻大悟之学。
上述各个方面的研究,既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同时又非截然界分、互不关涉,而是强烈表现出诸类学科相互渗透影响、融汇贯通乃至整合为一的一体化、立体式特点。其意旨,则蕴涵着从多角度、多方向、多时态去全面探索致民族文化于复兴和国家现代化道术的溥伟宏大之义。因此,如果综观何新学术思想体系,我们发现其研究视野和思考方向,是分别同时指向于过去、现在与未来。殆可谓“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哲学、逻辑在其中,则起着沟通、整合和维系三者的枢纽性之指导作用。
由是,理解和把握何新理论之关键,厥维其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和逻辑学说。在这里,泛演化逻辑遂成为启此关键的钥匙和工具。当然,作为具有总结性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哲学思想与泛演化逻辑,其具体内涵,不是一二语所可概括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近代百年以来革命战争与社会动乱的风雨磨洗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在一轮又一轮的启蒙、批判、革命、运动浪潮中崩解离析而几乎荡然无存的形势下,面对中土学术界的一片欧风美雨,何新却转首埋入批判者一贯视为“愚昧陈旧、“腐朽落后”、“封建专制”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故纸堆,出入儒佛老庄,爬抉经史子集,检读稗官野史,重拾汉学考证,以小学之术而问大道之学,杂学旁收,追索绳绳不绝的民族文化之精魂,并以复兴华夏传统文化自期,孜孜不倦,成绩卓著。从某种意义上说,何新学术体系可以视为近代以来中国学术演变历史的一个合乎逻辑的产物。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他筚路蓝缕,创榛辟莽,是最早将朴学、神话学、人类学、考古学、符号学、宗教学、经济学、地理学、天文历法学等多种学科有机糅合融化贯通为一体,用以研究中国古典文明,并抱有自觉意识与远大使命感的先驱者。这是他超越于先辈治学者的特出之处。甚至“礼失而求诸野”,把日本引以为傲的“太阳神”宗教崇拜的起源也考证得水落石出,可谓大出国人之意表。
在现代化和国际战略研究领域,他又是一位把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人权学、文化学、历史学、军事学、地缘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综合起来,研究西方近现代文明和中国外交战略与现代化问题的先行者。而他对上古中国经典文献近乎网罗无遗的破解和阐释,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在高度自觉地继承着两千多年前孔子曾经作过的挽救和传续古典学术伟大传统的工作,又仿佛是英哲培根《新工具论》精神理念在现代中国的生动写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由于具有深厚的黑格尔逻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经济学素养和惊人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尤其是对于毛泽东思想精髓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及长期生活磨炼于中国社会底层的丰富阅历,加之以对西方社会形态和历史文化传统洞察入微的精深理解,使得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问题,经常处于既宏观又具体、既辩证又历史的高瞻远瞩的有利位置,从而能够作出超越历史的多维度、立体式的观察和思考,发表合于现实和逻辑的深刻分析和独到见解。
综观何新迄今为止的学术探索之路,有这样一条主导线索:由哲学、逻辑学入手,切入文史艺术理论,出入于古典中国儒道佛文献、古希腊哲学、培根、笛卡儿、帕斯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诸大哲人的经典著作,有机吸收消化西方名家学派学术观念方法,继承和发扬汉清朴学考证的工具方法和理性传统,重新审视和评价伟大的中国古典文明,主要从社会主义理论渊源及其演变、地缘政治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总结近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运动的利弊得失、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历史和古典中国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其最高意旨,乃指向于追求探索致华夏古典学术于现代化、致中国文化于伟大复兴之新学术的宏大理想。
关于何学,目前国内不乏论者。可谓见仁见智。或谓何新之学术至为庞杂无体统,盖一“现代杂家”也。此实为入名山不识宝之言。何新之学,非七宝楼台。读何新书,若无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容易堕入盲人摸象之肤见。尤其国学经典和神话训诂部分,如果不具备古典历史文化知识,则将为之目眩神迷,淹不能出。言“杂家”者,盖尚不能摸其门墙,何谈登堂入室?实际何新学术自成体系,极有逻辑。诚如其自述所言:“我平生所治诸学,虽貌似芜杂,实际皆有来源及去脉。”(何新《新国家主义经济学·序言》)。又说:“我之哲学观乃对冲20世纪西方主流思潮语言分析学派之新逻辑主义。经济学、政治学则为对冲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政治思潮之新国家主义。文化及历史观则为对冲胡适疑古学派之新证古主义及新历史主义(此方面论著已经汇总为多次出版之《何新经典新解》系列中)。我平生治学之全部主旨与目标皆为复兴(满清统治以前之)中华文明,并曾经试图鼓吹以中华文明为主体统合新天下体系。盖此哲学、经济学及历史文化学已成三足鼎立,足以构成一套具自适、自足、自洽性之思想系统也。”
何新认为:“学问最高之境是融会贯通。我治学视野宽阔,更求汇通与贯通。”他总结自己的治学说:“我的学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古学,研究国学及古代经典的。一部分是新学。这一部分是活学问——研究于国家、于民生有用和能用的学问,即前人所谓‘经世致用’之学,就是关于经济,政治,国计民生以及关乎国际形势和全球战略问题的大学术。”(何新《总结我的国学和史学研究:追本溯源古为今用》)
因此,何新是穷天溯地的通家。
我谬以为,何新学术体系具有四大特色:
一是朴素性。通观其各类著作,决不作故弄玄虚、游谈无根之论。反权威、反潮流始终是何新学术人生的主色调。不管这种权威/潮流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但是,拒绝庸俗,摒弃教条。破中有立,继往开来。不是华言美辞、玩弄术语的浅薄之谈,而是深入历史、扎根现实的致用之术。不是开讲于经院学府的深奥玄论,而是面向于普罗大众的经世之学。不是志在新奇的时髦之作,而是理性务实的拓荒之学。
二是思辩性。立论审慎,逻辑严密,叙述朴谨。他从不轻易相信二手著述资料,而是秉承实事求是精神,十分注重对于经典著作语辞和传统范畴之原始意义的考证、辨析和梳理。如有所疑,必穷溯其源,厘其始末。以此确立学术之本根,作到纲举而目张,根深而叶茂。这也正是他所谆谆劝诫于年青人读书治学的重要原则。
三是包容性。涵盖广博,吞吐百家,出以新意。读其书,仿佛行军作战,常于不经意处,遭逢其伏兵。其学术有类征战,长于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如共济会问题、希腊伪史考、中美汇率战等,皆犁其庭穴,扫空万古。其廓清烟雾,穷追不舍,皆如此类。而他最为擅长的还是哲学逻辑、朴学考证与中国历史这三大方面。
四是原则性。壁垒森严,爱憎分明,明夷夏之辨。总是把关注目光投向最广大的社会底层人民。以国家主义为宗旨,以民族利益为本位,以民瘼疾苦为导向,以实践标准为取舍,从不掩饰自身立场。痛恨以学术干禄、以理论欺世、以道学卖国的伪学者和伪学术。
我所理解的何新学术思想体系,盖如是也。
本书所收著述,起于1976年,结于2012年。资料来源,主要根据已出版何新著作(包括期刊杂志及报纸)。间亦参考“何新中国论坛”网站、兴华论坛以及经何新先生授权而发表于网络博客的著述。在编年提要之后,是本人关于何学研究的若干文论,另附我校核的《何新著作版本年表》。希望由此,为读者提供一份何新学术的详细索引,为研究者提供一部何新思想的简明纲要,同时尝试建立一个何新体系的学术基因库。
本书之提要,基本内容来自何新著作。同时全文载录了部分重要论文。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本提要不妨视为何新著作之简明本。笔者在通读全文基础上,对其重要观点加以整理和归纳。整合提要的同时,对原著原文作基本校对。而对于哲学、逻辑、经济等问题,笔者无学,未敢赞一辞。
本书之汇撰始于2008年。以事冗人碌,时有辍作。近年稍获闲暇,因可潜心董理之。迤逦于今,终成此稿,但我却未敢放松。盖余阅读何著,颇有何学渊博而穷于检索之感。因不惮谫陋,汇集以飨读者,庶几免去搜检之苦。语云:“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何新先生学博,尚多未刊布之手稿也。此后仍当增补修订。本书跨度大、范围广,涉及大量文献,未及从细校对,疏漏错谬,在所难免。尚希阅者不吝批评指正。
是为序。
黄世殊
2012年12月11日记于阳明浦
目录
序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
引言
何新简历
一、逻辑6
二、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研究
四、文学
五、美学
六、小说
七、学术史
八、文化学
九、人类学
十、训诂学
十一、神话学
十二、经学
十三、史学
十四、宗教学/佛哲学
十五、现代化研究
十六、学者对话
十七、政治家会谈
十八、外交官对谈
十九、记者访谈
二十、学术演讲
二十一、世界战略研究
二十二、国际形势评论
二十三、经济学研究
二十四、经济评论
二十五、政策建议
二十六、政协提案
二十七、政治评论
二十八、政治学研究
二十九、共济会研究
三十、生物战研究
三十一、杂论
三十二、序言
三十三、书评
三十四、书信
三十五、传记
三十六、述忆
三十七、诗词
附录:
【一】何新著作版本年表
【二】何新代表作全文
【三】何学研究
何新与《培根论人生》
何新古学的思想渊源
古典学术的复兴与变革
论何新的国学研究与古典汉学传统
诸神的黎明——文化语义训诂学初探
何新在中国现代学术史的意义
何新学术思想人生述评
沧海烟客读何新《趔趄三韵》意译
何新《湘魂》旧体诗意译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