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北师大那位听众的意见
2 、他对“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曲解。
石先生根据这话说孔子讨厌两种人,一种是爱说话的(巧言),一种是长得漂亮的(令色)人。听了这个解释,实在瞠目结舌!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是说故意说讨好人的话,所谓油嘴滑舌讨好人;所谓令色,就是装出和善的面色来讨好人,也就是平时所谓的谄媚像。这当然是孔子所讨厌的,不独孔子,今天有谁喜欢么?当然,你也可以觉得谄媚人很好,这是你的自由,但是这个解释你得知道,这是个知识点。
这些解释都是有文字训诂的根据的,在文献中有相互的印证,这不是说可以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的问题!这是死知识点!没得商量。可见他真是没有好好读过《论语》!
三、石毓智的解读
1、古往今来,大众思维的一个误区就是:凡是圣人说过的话,都是有道理的,因此就造成了“曲意逢迎”、“为圣人讳”的现象。这位仁兄就是这其中的只会“跟风”的一员。
2、石毓智的新解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美女”时代,“美女”已经成为一个女性的代名词了。姜昆2009年春晚的相声讲,30 年前你说某个女性“性感”,一定会得到一句“呸!你这个臭不要脸!”现在,你叫一声“美女”,满大街的女士都回头,以为你叫她们呢。一个人胆敢站出来说,“长得漂亮就是一种错误”,天下的男子都会认为,这个人一定不正常。说这话的人,没有人出来揍他,算是他的幸运!
然而,我们的夫子,却多次发表类似的言论。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有三处孔子对“令色”的批评: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阳货》)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章,上面一句话又是该章的第4句。孔门弟子在编订老师的言论时,一模一样的话出现2次,类似的话又出现多次。可以推断,这是孔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天天讲,月月讲,给弟子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才会出现上面重出的情况。
孔子反感两类人,一是善于言辞的,二是长得美好的。
子贡、宰予、冉有等,都是言语科的优秀生,孔子则经常折辱他们,我们在其它章节将分别详细讨论。这里只谈“令色”。
很多学者都把《论语》中的“令色”解释成“满脸装着使人喜欢的面色”,“谄媚的样子”。“装着”、“谄媚”都是负面的字眼,当然人们会认为孔子批评的有道理。千百年来,后人注释《论语》,都有一种为圣人讳的倾向,以为夫子说的话,还能没有道理?其实,“令”本身并没有这些消极的含义,它在先秦都是一个积极形容词,作“美好”讲,比如《诗经·大雅》“令闻令望”,今天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对方的女儿为“令爱”,儿子为“令郎”。
“色”则是强调视觉方面的观感。那么,美好的观感,既包括天生的长相,也包括态度。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通常只有心灵美和外在美结合得好的,才能给人以真正美好的观感。那些假的、装出来的样子,特别是一副谄媚的样子,给人往往是憎恶的感觉。大家都看过电视里的狗腿子、太监,他们见主人,都是满脸堆笑,给谁留下了美好的观感啦?当然,这里的“色”应该是中性的,男女都包括,但是“色”通常指的是女性。
孔子厌恶女性,既表现在言论上,又体现在行动上。
孔子把女人与小人归为一类,他那句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按照夫子的逻辑,女子中色美者,就等于小人中的小人。这是整部《论语》唯一一句关于女子的言论,那么地刻薄,今天还有不少情场挫折的男子把它作为攻击女性的理论根据。这句话还透露了一个重要讯息,夫子拙于跟女人打交道,在情感上可能受过伤。你干嘛离人家那么近,让人家不自在,甚至觉得有些性骚扰;又干嘛离人家那么远,叫对方觉得你跟人家有仇似的,招致人家不高兴。这不正是夫子您提倡的中庸之道派上用场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