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霜按:中国由于人多地少和北方牧区生态脆弱的原因,只能仿效美国模式养牛,高度依赖价格高昂的玉米和大豆。玉米、大豆随着能源化和金融化程度的加深,价格呈现长期上升的趋势,中国养牛业的成本竞争力一路下降。以牧草为饲料的新西兰奶牛业靠成本优势横扫中国乳制品市场,说明了饲料成本对养牛业的决定性作用。缅北人少地广,牧草资源丰富,具备以草养牛的条件。若能充分发挥这一天然优势,以低成本的有机牛肉填补中国牛源紧缺、肉价飞涨的广阔的牛肉市场,欲求不富其可得乎?建议果敢军民和其他缅北跨境民族关注这个问题。
【摘自《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牛业突围崛起的战略支撑点》(《中国牛业科学》2012年02期)】我国养牛业由于片面追求专业化、规模化,导致了种养分离、乳肉分离,催生出大量依赖精料的规模化专业化育肥牛场这种怪胎。在玉米能源化金融化背景下,饲料玉米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我国单一精料育肥模式的养牛业由于饲料成本上升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之中。
新西兰发展本国特色养牛业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由于新西兰本国不种植生产玉米、大豆,只种植青贮玉米以补充饲草资源,所以新西兰不盲目追随世界畜牧第一强的美国,不搞美国模式的规模化、设施化养牛业,而是选择了适合自己国情的低成本放牧饲养方式。为防止被纳入美国的全球产业体系之中,为保持产业发展的自主独立性,新西兰奶牛养殖放弃了高单产,因而不用补饲精料,不需要从美国、巴西进口玉米、大豆,避免了受制于人的困境。新西兰奶牛业不仅原料奶成本低,还不受国际市场玉米、大豆价格波动的困扰,使新西兰乳业得以稳定持续发展。
在我国不论肉牛业还是奶牛业,都采取美国养牛模式实行规模化饲养,都选择精料育肥精料换奶的生产方式,我国肉牛奶牛业是种养分离,搞养殖的不搞种植,饲草饲料需要花钱购买。在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涨价的情况下,养牛业饲料成本不断大幅提高,这是养肉牛、奶牛都不挣钱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与新西兰养牛业的主要差距。
我国奶牛肉牛养殖不能照搬美国模式。我国不拥有掌控玉米市场的定价权,我国养牛业不能采取精料育肥产奶方式,以减少对玉米大豆的依赖,以摆脱国际化风险。
北美加拿大养牛业采取的是美国模式,南美的巴西养牛业采取的也是美国模式,但是他们采取美国模式能够捞到好处,可以获得共享资源,是利大于弊。诸如加拿大利用与美国毗邻的地理条件,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就近获得了美国提供的牛肉市场资源;巴西通过对美国农业模式的跟随模仿,成为美国全球农业联盟的小兄弟,成功地搭乘在美国的列车上免费分享美国在强势双边农业谈判中获得的好处。巴西农业与美国农业是同质化的,巴西的土地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巴西还有大量的未开发土地,巴西人口仅几千万,是典型的地多人少的国家。巴西同美国一样不存在农民问题,巴西选择充当美国农业的小兄弟是正确的战略选择。美国正在推行粮食全球化战略,也迫切需要把巴西拉进来入伙,以壮大自己的队伍。巴西趁势捧场美国当自己的带头大哥,自己则沾光老大哥走南闯北、吃香喝辣,搭载美国战车横扫世界农产品市场。
中国农业与美国农业是不同质的。我国的国情特点是人多地少,存在无法解决的人地矛盾问题,而且农业资源与市场资源是多样化的,不适合生产大宗化、同质化农产品。在全球化农业定位中,不能以进攻全球农产品市场为目标,而是以保障国家农业安全为目标,保证重要农产品细分产业链能够自主独立。如果跟随模仿美国农业模式,把美国养牛业软件硬件都输入进来,就会自废武功成为美国农业的附庸。
……
我国农区养牛业采取规模化精料育肥方式,由于我国不拥有玉米大豆的定价权,在玉米被金融化饲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养牛业需要面对巨大的成本上涨压力。虽然我国草原牧区采取放牧方式养牛,养牛业饲草成本比农区低得多,但是我国牧区养牛业也是脆弱的,主要是自然生态灾害风险。现在牧区冬季雪灾频率增多,暖季干旱灾害程度不断加剧,在当前牲畜超载过牧、生态恶化的情况下,也无法对全国养牛业提供战略资源支撑。牛业饲养周期长,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风险,或者是国际化因素导致的市场风险,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养牛业各种成本上升,致使产业链正常运行受阻,势必会出现牛源短缺问题,也会受到母牛来源问题的制约。这些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能够解决的问题,都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才能重新获得。养牛业崩盘后,在市场体系下恢复元气比在计划体制下更为困难。
新西兰采取的是草原放牧养牛模式,其饲草饲料成本是极低的。为避免新西兰以低成本优势为突破口将中国养牛产业根基冲垮,中国养牛业需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农牧交错带对于我国养牛业而言是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区域定位,我国目前只有农牧交错带,养牛业才具备与新西兰养牛业交手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