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咏早梅古诗赏析 早梅阅读答案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咏早梅古诗赏析

川 雪

梅花不畏冰雪,凌寒独开,成为寒冷冬天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古今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主要花卉。有的梅花得地气之先开得早,有的品种本自就是早梅,古人在咏梅时抓住这一特点,描摹形态,抒发情感,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

先看南朝诗人谢燮的《早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梅花早发的原因,是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再看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早梅》: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颜开。 少妇曾攀枝,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此诗赞扬早梅凌寒独自开的大无畏精神,和少妇喜爱梅花的心情。“看不足”极写她对春光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早梅》以梅自喻,别有意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高远广阔碧蓝的天空的背景,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连连不断的打击,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 诗人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诗人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诗人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诗人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事实上诗人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唐代僧人齐己的《早梅》,也颇有寄托: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颔联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此联像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梅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颈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了。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意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再看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首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但诗人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 “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寒梅”指花开之早,还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扣紧“早”字;“白玉条”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这是对梅花外貌的描写,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临村路傍溪桥”,从生长环境中表现早梅的高洁品格。花草本无知,不会选择生长环境,但这里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独自悄悄地开放。这就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这样就使诗的意境显得开阔,进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洁。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不知近水花先发”是承上两句对早梅的铺写之后的转折,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疑是经冬雪未销”写出“不知”的缘由,用一“疑”字,更为传神,它将诗人刹那时的惊喜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似乎诗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怀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压枝头。这就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比喻出梅花的洁白与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从而含蓄委婉地把诗意落到实处,使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加强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将梅花写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季节(早春)、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唐代诗人许浑《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诗人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晚唐诗人熊皎的《早梅》,赞美早梅凌寒独开的品格: 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 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 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 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 诗的意思是:江南时近腊月,雪压树枝,梅花在百花未知晓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尽情开放。世人皆为百花惋惜,岂不知这是上天的意愿让它们推迟开花。不要责怪梅花没有浓艳的颜色,她的芳香正四处吹遍。此诗赞美了早梅凌寒独开的坚强意志,曲折的反映了诗人遭受压制、不被理解的苦闷心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咏早梅古诗赏析 早梅阅读答案

明代诗人道源的《早梅》,写得别有情趣: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其它颜色一点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在小溪水流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此诗写出了诗人循香寻花、看到早梅的欣喜之情。

再看清代诗人宁调元的《早梅》: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诗人借早梅抒情,通过写梅花的孤高,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在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丽词句,只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梅花孤高挺秀的形象,从而巧妙地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感情。 诗一开头就用“姹紫嫣红”描写了一个美好的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娇艳美丽,都争着在春天开放。唯有梅花耻于此,不屑和它们一起去赶这个时髦。诗人借用东施效颦这一典故,用一“耻”字,写出梅花不肯随波逐流的可贵品格。第二句“独从末路见精神”,进而勾画梅花不同凡花的精神。梅花独僻蹊径,在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地方开花飘香,显现出它独有的奕奕神采。写梅花在不为人注目的场所独自开花,正透露出诗人孤高自处的情怀。 三四句随着“独从末路”展开,描绘出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在溪山深处的苍崖之下,早梅凌寒开放了。它并不依靠等待春光到来才开放,虽然只有星星点点的几朵,却有自己独特的品格。这两句没有写梅花的色、形、咏等特征,而主要是突出梅花的精神和灵魂,歌颂它不趋时尚、不赶浪潮,于艰难环境中“数点开来不借春”的独立不迁的坚强意志。 这首诗贯串着一个“独”字,“耻效颦”体现了“独”,“不借春”也体现了“独”。又贯串着一个“见”字,见于“末路”,见于“溪山深处苍崖下”,既“独”又“见”,既孤高又勃发,写出了早梅的特色,更是青年诗人的美好人格理想的一种体现和象征。诗人投身革命,历尽磨折,身陷囹圄,也可谓身处末路,但他意志坚强,大义凛然,正与梅花的精神相同。诗人勉励自己要永葆革命的青春,不惧怕环境的险恶,不根据政治气候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态度。通过对梅花孤高挺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反对封建黑暗统治,不肯随波逐流的精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51223.html

更多阅读

冯骥才小说《大回》阅读 低调冯骥才阅读答案

      大回   冯骥才(1)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叫惯了大回,反倒没人知道他的名字。(2)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手里一根竹竿子,就是钓鱼竿;一个使针敲成的钩,就是鱼钩;一根纳鞋底子用的上了蜡的细线绳,就是

鸟是树的花朵 阅读答案 以夕阳落款阅读答案

鸟是树的花朵①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繁叶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②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老家的麻栎树 老家的梦花树阅读答案

在我的老家屋背后,是连绵的大山,山上有一个叫八棵丛(又名八棵松)的山岭,据说这里曾有八棵几个人合抱不了的大松树,因此而有此名。可惜这几棵大树在大炼钢铁的年代毁掉了。八棵松虽然不见了,但有一棵麻栎树却让人惊叹不已。八棵丛海拔700

声明:《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咏早梅古诗赏析 早梅阅读答案》为网友傲藐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