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阐述:
杜甫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同样一首诗,不同人生阅历和文化生活背景的人去欣赏往往烙上鲜明的个性解读特征,何况“诗无达诂”呢。为此,一般读者对古诗的解读首先自然要依据文章追求共通见解,然后再根据自身实际作个性化解读:即通过知人论世感悟诗人的生活世界,进而走进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阅读境界。因此,在古代诗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启发学生的阅读心智,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会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吸收诗歌的精华,进而丰富学生的诗歌素养,实现诗歌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作内容
2、结合诗作内容理解诗人内心
3、积累古诗精美的语言
4、积累古诗阅读的方法
教学方法:品读 联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教学导入
1、老师引名诗句推崇李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学生试读,初步感受诗人失意而不乏乐观的情怀。
二、教学铺垫
看屏幕显示的相关背景资料,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诗歌风格。
三、教学活动
(一)朗读,感受诗歌意境,积累阅读方法
提示:把握节奏、重音、语速、抑扬
方法:听读、仿读(个别读、齐读、轮读)
(二)探究,理解诗歌内涵,体会名句的表达作用
活动一 品读:欣赏诗中的美句(名句、警句)
感悟:警句,让诗文生辉
联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方法:找警句、品其意、作积累
活动二 说读:理解诗句的言外之意
方法:析典故、说体会,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悟:用典,使诗歌表意传情含蓄、雅致
联读:《忆东山二首(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旁批:心情郁闷怅惘,表达对谢安的仰慕之情
活动三 背读:鉴赏诗中的辞格。
方法:以“欲登”二句为例,理解修辞的作用
感悟:修辞,可以美化诗作的语言
联读:《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旁批:诗句如话,意境如画。
四、阅读小结
诗歌,丰富我们的素养
阅读,开启我们的心智
附:
《行路难(其一)》课堂练习
一、填写
文常填写
1、李白(701—762)字,自号,世称。他是唐代与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李白的诗想象,风格,色彩,语言。
3、《行路难》共首,写于诗人入朝被谗失意之后。课文所选是其中的第首。该诗沿用汉乐府旧题,抒发了诗人的心情,表达了的信念和的追求。
赏析填写
4、开头四句,以夸张的笔法领起,渲染出的宴饮气氛,衬托出诗人内心的。
5、“欲登”二句,以和作比喻,对“行路难”作正面描写,写出了“四顾茫然”的。
6、“闲来”二句,巧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7、“行路难,行路难”照应上文句,传达出诗人的内心。
8、末二句,笔锋一转,诗人在沉郁中奋起,坚定了诗人的信心,重新鼓起勇气。千古名句,激荡人心。
二、李白诗歌联读
1、忆东山二首(其一)2、夜下征虏亭
不向东山久,船下广陵去,
蔷薇几度花。月明征虏亭。
白云还自散,山花如绣颊,
明月落谁家。江火似流荧。
2、横江词六首(其四)4、客中作
海神来过恶风回,兰陵美酒郁金香,
浪打天门石壁开。玉碗盛来琥珀光。
浙江八月何如此,但使主人能醉客,
涛似连山喷雪来。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
①第1首写于李白奉诏长安时,抒写的是对东山的向往之情,实际表现的是对谢安的仰慕之情。“东山”,位于浙江上虞西南,是东晋名士谢安的隐居之地。山旁有蔷薇之洞,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都是谢安的宴游之处。
②第2首诗是开元十四年(726)春夜诗人离金陵往广陵时所作。征虏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为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名。该诗诗句如话,意境如画。
③天门,即今安徽当涂县、和县的东西两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式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④此诗写于开元二十七年(739),时李白初至东鲁兰陵游览,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和昂扬振奋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