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生于1905年,逝于1927年,牺牲时年仅22岁。如果卢德铭不死,朱毛井冈山会师成立红四军时,卢德铭肯定是副军长,前途无法估量。如果能活到建国后,十大元帅中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可惜历史不能假设,他有如一颗极为灿烂耀眼的流星,划过了历史的天空,虽然只是一瞬间的美丽,却足以让后人永久铭记。
少年卢德铭在求学时就广泛地阅读了如《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籍,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思想。当时的中国外遭列强吞并,内有军阀割据混战,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16岁的卢德铭在内心中树立了建立革命的武装以击败反革命武装,最终建立革命政权的坚定信念。
1924年初,卢德铭从报上看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他大喜过望,赶忙返乡,向父亲卢安炳提出要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一直希望儿子苦读成才,走仕途或商道光宗耀祖的卢安炳听说他要投笔从戎,当即铁青着脸断然否决了儿子的要求,说:“你还是好生读书奔前途,以后哪怕回家当个教书先生都行,就是不准去摸枪搞炮的,自古以来,当兵的几个有好下场的?不准去!”(腹语师评论: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自古美人与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卢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卢德铭耐心做父亲的工作,把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投笔从戎的念头向父亲一一道来,最后终于消除了父亲的顾虑。他还去宜宾漆树乡找到与孙中山交往甚密的老同盟会会员李筱亭,恳求他为自己向孙中山写一封举荐信。此后,他辞别父母,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广州黄埔军校。当他赶到时,考期已过,黄埔第二期学生队已开始了紧张的军校学习生活。卢德铭要求补考插队,但被校方拒绝。卢德铭几经努力,终于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看了李筱亭写给他的举荐信,沉吟片刻,说:“那好,我来考考你!”孙中山提笔在纸上写下试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接过题,略一沉思,提起笔来,将平常的思索变成了一行行激情飞扬的文字。孙中山看了卢德铭写的即席应试文章,不但字写得好,而且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满纸激情涌动,忠胆毕露。孙中山当即提笔给黄埔军校写了一纸推荐信。语重心长地对卢德铭说道:“希望你言行一致,报效革命!”(腹语师评论:孙中山先生不愧为一代伟人!他深深懂得观人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卢德铭如愿以偿,被分到了黄埔军校二期辎重兵队插队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门门军事科目争前列。孙中山来校视察时,蒋介石特意介绍了卢德铭的出色表现。“革命需要这些有为青年,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孙中山满意地说,“今后,全校学生要以卢德铭为楷模。”孙中山对卢德铭的赞许,一时在军校传为美谈。1924年底,卢德铭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25年2月,卢德铭任东征学生军侦探长(相当于侦察连连长),率学生军60人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机智勇敢,多次化装潜入敌营侦察敌情,为夺取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3月被周恩来函调到海陆丰帮助训练农民自卫军。6月于军校毕业,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科员。8月国民党右派杀害廖仲恺,卢德铭在全校师生闻讯举行的声讨大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11月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任该团二营四连连长,随部队在广东西江、高要、广宁一带反击地主武装,帮助当地成立农会,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5月,独立团担任北伐军先锋,从肇庆出发挺进湖南,6月初,卢德铭率部坚守安仁县城以北的渌田镇,不仅打垮了进攻之敌,还主动发起反击,全歼残敌,为主力部队夺取攸县创造了有利条件,受到叶挺的称赞。在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卢德铭指挥果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屡建战功,晋升为第一营营长兼团参谋长(当时林彪任该团见习排长。)。有诗赞道“血战两桥敌胆惊,四连直捣武昌城。铁军个个英雄汉,多次冲锋有德铭”。1927年,功勋卓著的卢德铭升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当日深夜,警卫团收到两封电报:一封为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周逸群发来的,召唤卢德铭速率部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另一封为军阀张发奎发来的,命令卢德铭星夜出发赶到九江待命。他当即和团参谋长韩浚、团指导员辛焕文研究,响应南昌起义,同时利用张发奎的调令将部队带走。8月2日,他率领警卫团2000余官兵乘船东下,前往江西南昌参加起义。因敌人在九江有重兵布防,改在湖北阳新县黄颡口登陆,沿武宁、靖安向南昌进发。当部队到达南昌附近的奉新县时,得知起义部队已南下,未赶上南昌起义。张发奎部队正在前面堵截,警卫团与南昌起义部队联系中断,要想顺利与起义部队会合已不可能。卢德铭果断改变计划,将部队带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休整待命,同时设法与湖南、江西省的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部队到达修水后,与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腹语师评论:此人在党史上非常有名,以后会重点介绍!)取得联系,受夏曦之命与辛焕文、韩浚三人离开警卫团赶往南昌参加指挥战斗。途经武汉时,找到了当时党留在武汉的主要领导人向警予(腹语师评论:中共著名领导人蔡和森之妻,也是著名中共烈士、巾帼英雄),并汇报了情况,向警予请示中央后,否定了夏曦的意见。第二天,卢德铭受向警予指令返原部队,在农协干部护送下经高安返回修水,参加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该团成为了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因为其他部队都是安源矿工和当地农军,战斗力很弱。而警卫团是参加过北伐的号称铁军的第四军之一部,战斗力很强!而且卢德铭党性很强,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如果没有当时身为秋收起义总指挥的卢德铭的强有力支持,毛泽东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英明决定根本就无法得到执行,因为那时的毛泽东并没有像后来的绝对权威,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俊为首的一些主要军官认为毛泽东只是一个会甩嘴皮,根本就不会打仗的书生,根本就不服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建议是置之不理,唯一能让他们又敬又惧又服气的就是老上司卢德铭。
1927年9月23日拂晓,部队从芦溪宿营地出发,分左右两路隔袁河上行进大安里。
此时,江西军阀朱培德的第三军第七师21团第三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从萍乡赶来追击。起义部队行进到离开芦溪15华里的山口岩时,遭到敌军伏击。(腹语师评论:据说,被伏击的原因是团长苏先俊过于麻痹大意,不仅未做好前锋侦察工作,反而被一名伪装成农会会员的反动地主的走狗引进了包围圈)部队仓促应战,损失很大。在这危急时刻,卢德铭挺身而出,率领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进山。上午9时许,当部队安全进山后,卢德铭与担负掩护的战士通过一片开阔地与前面的部队汇合。这时,敌21团第三营趁机占领了一个山头,居高临下向我撤离的部队射击。骑着白马的卢德铭目标较大,成了敌军的主要射击目标。激战中,卢德铭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第二天,当地一名好心的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将卢德铭埋在自己房屋附近的一颗大树下。得知卢德铭牺牲的噩耗后,毛泽东痛心疾呼:“还我卢德铭!”
卢德铭是我党我军早期优秀军事将领,他的不幸牺牲,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他对党的赤胆忠心,他的杰出的军事才华,他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都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的英名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