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试教育五大弊端 - 狄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应试教育的弊端的例子

中国应试教育五大弊端

论文 2008-01-25 13:56:37 阅读3531 评论21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存在很大弊端,由学生到老师几乎都反映过这一问题,可是,至今中国依然使用着这套称之为应试教育的教育制度什么是应试教育?

有一种说:“只要有高考,就有应试教育。”

这种说法,对目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认真的分析,同时对神圣的教育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因为,首先至少在几十年内高考不可能取消。即使在美国,某些州规定,本州高中毕业生都可以上大学,但要进入著名大学,竞争仍然很激烈,也要经过考试。美国大学教育采取的低门槛、高淘汰率的办法也不是我国所能采用的。其次,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老师教得很辛苦,但总的说来效果不好,这是比较普通的、公认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任其再继续下去。应该认真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为了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

什么是应试教育。我认为以下做法应该算是应试教育:

1.凡不考的就不认真教,甚至不教。

2.把教和学的重点放在解题上而不是放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上,用大量做题代替了学生的自学、思考和理解。

3.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而是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方法,结果是,学生遇到做过的题就会做,没有做过的“生题”即使是难度大的题也不会做,有时,由于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做过的题也错。据统计,许多学生高考中丢分、在中等难度的题或简单题上,这在教育工作中是一种反常的现象。

4.高中三年应学的内容被挤到两年或更少的时间内学完。因为赶进度,学生没有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东西真正学到手,形成夹生饭,然后用半年或多一点的时间复习备考,这时双围绕着题目转达,寄希望于押上考题。

5.不顾教学要秩序渐进的原则,不考虑学生的智力在三年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高一起就按高中毕业时应达到的水平去要求学生,因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甚至失去信心。

6.按照可能考入大学的优秀学生的情况安排内容及进程,致使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丧失信心,中等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况。对于优秀学生来主,由于布置作业太多,常常忙于做题而没有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一些问题,智力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反对应试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考试是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学习到一定阶段后,进行一次考试,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融会贯通,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反对应试教育也不反对做题。做习题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题,而且要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习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同学间围绕学习内容的讨论,钻研有关实际的问题,阅读课外书籍,参加果外科技活动,参观,听学术报告等等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束缚在做习题上,学生不仅不能学到科学方法,而且形成了一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要解决应试教育问题,考试制度本身也要进行改革,例如,高考的考试科目如何制定?文科类考生不考物理、化学,理工农医类不考历史、地理,对不对?政治课考试如何改革?高考是每年全国统一考一次还是按不同层次分开考试?其实在全国招生的重点校,可由国家教育部命题;省属大学本科由省教委命题;专科学校另行命题。这样,命题可更适合各个层次学校的水平,区分度会更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对号入座。因为学生有几次考试机会,还可减轻考试的偶然性造成的后果。试题本身也有可改进之处,题量过多,学生看一遍就要不少时间,精神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选择题比例太大是造成题量过大的主要原因。会考制度的推选使学生提前进入应付高考式的学习,必须加以改革。我认为会考的目的应该是测验各校的毕业生是否达到最低标准,所以会考成绩应该只会合格与不合格,不应该搞什么优秀率或优良率,不要搞评比。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学校检查了解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而不要简单地使应度教育加剧。

.当然,应试教育的存在必然有着它存在的理由,可是,经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了出来.通过近代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而言,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许多学生认为专业不对口,却又无法在本学科范围内找到自己所喜爱的的专业,致使专业技术性人才短缺;二、受过高等教育却常有有才无德之辈,致使我国社会安全等受到威胁,大学生向珍惜野生动物投毒,在网络上传播电脑病毒,更有甚者帮助犯罪组织制造毒品等等屡见不鲜,这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的应试教育在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纰漏,导致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道德水平却不高,利用自己的知识为恶;三、经济观念淡薄,非本专业学习经济者对于经济仅有个初步的概念,而学习经济者,对于经济仅有个初步的概念,而学习经济者所学的仅仅是概念,却位学习如何将起其应用至实际,所以各个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者鲜有能够赚得大钱的;四,多数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许多关于生活的各种知识和文学常识都无法作答,我认为是在于语文的教学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阅读量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五、许多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很头疼,而且还有许多英语在考试时能拿高分,可在与人交际,口语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只能写不能说,其问题在于英语学习中对语法句型太过重视而忽略了口语的重要性.以上是中国应试教育中存在的五个大的方面存在的弊端需要尽快更正的,其余的小问题也有很多,都不是太重要,也就不提出了,我不愿信口胡诌,将中国应试教育贬的一文不值,毕竟,没有了教育,一个国家便不会再拥有未来和希望,而拥有好的教育制度,无疑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方法,在此,我仅想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现行教育制度,提上几点建议,如有兴趣请往下看(联系方式QQ:601360650,邮箱wang.kexi@yahoo.com,博客: a601360650.blog.163.com)

首先,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乃当务之急,也是最复杂,涉及的方面及影响力也是最广泛的.我认为应当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日后求职,工作及生活都有者莫大的帮助,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依层次高低,经济实力分别与各校外企业合作,让学生进行模拟经营,模拟应聘及各种离校后面向社会可能会发生的活动进行训练,让学生可以尽早的了解其全过程,在其过程中可教授学生一些方法,这么说可能有些朦胧,那么举个示例吧,就我校发展程度和及周围环境而言,学校可与周围几家食品店,灯具店等的店铺老板商量好,付给他们一定数目的钱,破坏了或者丢失了什么东西的话另行赔偿,让其将店铺转交予学校数日,然后由若干学生一组,,在店铺内经营,任由学生们进行各种方式的经营,看最后盈利为多少,当都进行此活动后,再进行讨论、总结及交流各自的经营方法再由老师进行评价及讲解,教授学生一些改进的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另外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某些公司联系,请同学们提前体验一下即将面临的工作面试等方面,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毕业后一些求职尴尬等问题。当然仅增加社会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当今学生的道德观念的缺失十分严重,小学犹甚,粗话脏话“信手拈来”,出口成“脏”,脱口而出,骂功之高超,态度之嚣张,语言之精辟,似黄河之水,奔流而至。不可断绝,与我国骂功鼎盛时期—三国时期相比,过之甚矣,我是该感叹语言上有了进步呢,还是该感叹学生的素质日况愈下?更有甚者对在校老师进行侮辱,殴打的事件层出不穷,广西壮族自治区ⅹⅹ市ⅹⅹ县多次出现殴打老师现象,甚至有一六年级学生叫人将一老师殴打致残,现行制度下老师体罚学生属于违法,而学生殴打老师的现象却越来越多,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呢?事实上,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我们的父母,学生的家长有很多都经历过那个混乱的时代,是知青的下乡劳动,不是的更不用说了,无法接受到正式的教育,造成了人才断层,因此,在那个十年间生活过的多数人素质都不高,又是多年养成的各种坏习惯,自己也浑然不觉,已经传给了自己的子女,学生们耳濡目染,受到家庭恶劣行为习惯的影响远大于在学校中所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导致了学生中有许多有才无德的人出现,而同学间在相处过程中又相互影响着,往往坏的影响的传播速度要远胜于好的影响,因此,学生的素质又进一步降低。显然要恢复体罚学生的制度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见效的,要从根本上着手,只能由家长着手,可是且不说一个人多年养成的习惯难以改变,就从数量上而言,就算每个学生仅有一名家长,那全校那么多的学生也让我们望而却步了。因此,办法无他,只有从学生的方面着手,虽然不够彻底,但是至少比较现实,我认为应试教育在道德素质教育方面做的不够,应加大道德教育力度,不仅如此,我认为更好的办法是再另行开设一门新的必修课程—礼仪课,这门学科对于道德素质教育有能动作用,因为礼仪是为了让他人觉得你的素质高,尊敬他人,具体可以从中外用餐各方面礼仪进行学习,我并非提倡什么小资情调,礼仪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也曾提倡过礼仪治国,古人的素质不必说,自然有明显高于现代人,从各个典籍中即可反应出来,当然,我们不必见面就作揖,至少我们要对现代交际的各个礼节有所了解,免得外国人说咱们素质低,况且大家都对他人有礼貌,相互尊重,相互友爱,共建和谐社会不好吗?我可以断言,礼仪课程是一门很有意思的课程,学生也一定会喜欢的,试想一个充满尊重与友爱的和睦国家,将会多么美好,这一切将会从礼仪开始,同时礼仪可以一定程度地更正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素质教育的更正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够采纳我的建议,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我仅能做到的事了。仅仅改变学生的素质自然不够彻底,不能使中国的教育跟上时代的脚步,更重要的是改革教育体制,才能将中国教育彻底革新,更有益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具体我认为应该提前文理分科时间,且将分科分的更细致一些,在学生接受了足够将来在社会上使用的基本知识后,便可以进行分科,允许学生向着自己所喜欢的方向发展,这样做可以减轻学生的不必要负担,可以更为专心地向着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起来就不会厌烦,分科时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科或几科感兴趣的,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如果认为这样学生的发展会有影响,那么请看前提,是接受了足够将来在社会上使用的基本知识后,而且,可以将几个与学生选择科目有密切关系的科目与选择科目进行“绑定销售”,与其强推给学生的科目相比,想必学生更喜爱的是自己选择的科目,不在乎再多那么一科两科的,况且若喜爱一个科目,那么与其相关的几个科目想必也会感兴趣的,至少学起来较其他科目要容易得多,且如此分配可以使得各科目的成绩优化,各科人才不断从校园中涌出,虽然每个人的选择面变小了,但是方向是自己选择的,即使选择面小,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高校,无形中降低了理想实现的难度,可以更好的达成目标,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知道现行的教育中想要培养的是什么?全方面人才!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同时学习那么多的科目,最多是全面,根本作不到全精,退一步说,就算有这样的人才,你让他做什么?他什么都会,可是不会分身,无法同时做很多事情与其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培养一个全方面的人才来做极为有限的事,不如让更多的人专精一门或几门功课,成为单方面的人才,与其他人配合,都只从事一样自己所精通的工作,那么照生产效率来看,全方面人才将工作全权负责,而但方面的人才相互配合,就如同流水线生产一般,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质量,只要精通自己所喜爱的方面即可,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为国家服务,至于担心某一方面人才短缺,其实也不必担心,像如今,IC行业人才短缺,可由于工资较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IT业,至今已经不再缺乏了,因此,不必担心一方面的人才缺乏。还有一点,现今学校对于艺术生不重视,以正式科目无情地抹杀了对于艺术的追求,每周仅在那么可怜的一两节课,无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应该考试照考,科目照学,要知道艺术生未来的路与其他学生不一样,他们真正所需要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对于艺术领域的探索,对自己认为的真正艺术的追求,直到获得认同后,再向下一个目标努力,一生都在对艺术的憧憬与追求生活着,其中艺术生特别是音乐艺术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很重要,对于几年后,在18—20岁之间走上艺术之路犹为重要,因此,在校学习音乐、美术知识的时间应加长,并不是要求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与自己的道路毫不相关的知识,而现今的教育制度则扼杀了这一梦想与希望,依旧照教授非艺术生的方法来教,这样不分主次,使得艺术生很困惑,两相耽误,用大量的精力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无疑是放弃了自己的艺术之路,而全心学艺术,没时间去学习,那么考不上艺术学院,一切的努力就会白费,也就告别了艺术之路,这很矛盾,到底学什么?这是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所在,教育体制的不足,造成的后果如不及时改正,将有更多的人受到误导,白白浪费了青春年华。也许韩寒说的对,学习好似去澡堂洗澡,我们不能一出门就将衣服脱干净,也不能穿着棉袄洗澡!!!!!!

除了教育体制的问题之外,科目之间的教学方式也很有问题,其中典型的便是语文和英语两门语言学科的教学。

对于语文的学习多是对课本文章进行讲解,学生们感觉现行语文课有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每篇课文,即使是最浅显的课文,人们都能够围绕它设计出成百上千道考试题。

第二,每篇课文,即使是千古名篇,讲课时你缺了课,只要基础好,期未或升学考试,成绩照样优秀。

针对第一个特点,有的青年教师想方设法猜题押题,讲课对题海,千方百计想堵住各种各样的偏难怪嗄题,于是面面俱倒,疲于应付。有一位教师讲《白毛女》用了四课时,找了不少练习册上关于《白毛女》的考试题,都给学生讲了,自己感觉尽到了责任,觉得出《白毛女》肯定没问题了,不料期末考试居然出这样一道试题:“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这段唱词表现出喜儿的什么性格。这位老师十分后悔:我讲了四节课,怎么就不猜到出这道试题呢?学生在教室答卷,语文组老师便讨论答案,大家猜了一大堆,什么坚强的性格,乐观的性格,什么通用性,自信……结果一拆封看评分标准,大家猜的都不给分,标准答案是什么呢?原来是天真。大家百思不解何以必须是天真,其实,就是出题的那位看了这段唱词,便产生了一个天真的想法,谁不“天真”就扣谁的分。面对“天真”这类试题,谁要想都猜到了,押到了,讲到了,那真会教得苦不堪言,学生也会学得苦不堪言。

针对第二个特点,学生感觉,别的学科,知识结构清楚,每天每节课的知识都一环扣一环。少上两节课,心里就很着急,怕落下课程。语文呢?有的优秀学生说:“别说少听几节果,就是一个月不上语文课,我的语文成绩也不会低。”问他语文成绩优秀的原因,原来他的学法是:任你万道题海,我有一定之规。他扎扎实实学字、词、句、语、修、逻,认认真真作文,又喜欢读中外名著。尽管他不做练习册,对过细的分析课文也不感兴趣,但却能以不变应万变,每次考试,成绩都优秀。这说明语文学科知识也有规律,也有较稳定的结构方式。

我常想,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通常都要带上一张地图,一路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少在死胡同里兜圈子,节省时间,顺利到达。

学语文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

不仅如此,我认为应重新编写语文教材或直接废除!很疯狂的想法吧?且不论想法疯狂与否,先看完,如存在什么遗漏再请补全。老师大可指定对学生有意义的书籍进行通读后写读后感,无须再对课文进行讲解,只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来对各类文章进行阅读,说到阅读,实则不必将其内容完全融会贯通,只要求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关键在于数量与速度,加大知识面,什么别人的感悟啊,见解啊都抛到一边去,只需用心的将其翻阅一遍,如果有本能让你有感觉或真正打动你的书,那么再仔细的品读,不管什么名家只类的人对这本书写下的评论如何如何,只要你自己的感悟就足够了,读出自己的情感,寻求自己的见解,这才是真正的汉语言文学。那么如果像这样学习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弊端呢?比如会影响学生的识字量,不如原先学习生字词认的字多?会有很多字在应用的时候不会读,不会写?其实这样的话大可不必担心,在看书时可以放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在身边,遇到不会的字时查查,印象会格外的深刻,反而对识字有帮助,想必真正喜爱文学的人也会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吧?也许还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原先教科书上要求背诵的课文怎么办啊?如果实行这样的教学,那些学生背什么?背什么,需要背么?不说100﹪的高中生,就1﹪的高中生中也没有人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背出初一时背过的朱自清先生写的《春》,不记得的话换一篇,有10﹪的高中生能在没准备的情况下完整的背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么?没有吧?这就充分证明了单单依靠背诵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是行不通的,只有将其应用到自己所写的文章中,印象才是最深刻的,一般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了解到其真正的价值.再者就是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了,其实可以另行开设有关语法知识应用方面的课程,当然具体的方案这里就不再明确的提出来了.再来便是写作问题,许多学生的作文都言之无物,也有学生反映过,写作时不知道写什么东西,举个事例都挺费劲的,其实这都是由于阅读量的不足,知识面不够宽广,许多方面的文章都未涉及到,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空洞,不知所云,反反复复就那么就件事情,别人没烦,自己都觉得烦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写的最多的一篇做文就是《最难忘的一件事》,我当时才几岁啊,哪来那么多难忘的事情,只能一次次照搬第一次写的内容上去,自己都烦了,因此,在作文的题材选择上是很重要的,现在考试中只要是高分作文,不用看,一定写的是应试作文 为什么写文章要有固定的模式,为什么对作文的定义是一定要有优美词句。
中国应试教育五大弊端 - 狄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应试教育的弊端的例子

为什么所谓的好文章都要在写大道理,所谓的好词句不过是把形容词颠倒来用,比如本来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用来形容风景,本来用来形容风景的词用来形容人,然后阅卷老师就会文章说怎么怎么语言优美。几个听过N遍,具有悠久历史的大道理在老师看来也是百看不厌,他们会自豪的说该生的文章是如何如何有内涵。

考场作文让不会写作文的人变得虚伪,为了分数,他们不得不用大量的排比充斥其中。其实所有的排比都在说同一件事情。高一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说我作文写得不错,但只有感悟是不够的,缺少文采,缺少引用名言古诗。那时的我为了提高分数也照他说的做了,事实证明这招的确好用,只是文章写得越来越不像我的文章了。所以我高2开始在周记里写不是考场作文的文章,感觉颇爽,所以此次考试也这样写,结果得到历史最低分44分。

我觉得这的确无奈,因为我觉得这次考试写的是我所有文章最满意的,可老师认为这不是我的水平,原因就是缺少优美的语言。一篇外表平常却思想丰富在它得到作家肯定之前大家都说他很一般,但当知名作家说他好时,所有人又不分青红皂白的说它好,其实那不过是很普通的文章,知名作家也有放屁的时候,可没人敢说他放得真香。我曾经在一次作文课上写过一篇文章,开头是很普通的记叙,吾同桌看到后说我怎么这么写这么没水平的文章,可当老师打高分后,他又说哎,原来你这么强。

现在人写感言总借助名人效应,比如一个歌手,在他成名之前没人会说自己理解他,但一旦他成名了,许多人便会说,我能从他的歌里读出什么什么的,那是一种什么心灵的感动之类的话。我觉得那纯粹是扯蛋,就我个人而言,我听乐音,并喜欢它主要是因为在音乐里我能最大限度的找到属于自己那份感觉,以其说是在听歌手的述说,不如说是在听自己的述说。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几乎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我曾去补习作文课,老师教育我说写作文最主要的写出真情实感,然而等我真正写出我的想法的时候老师却又说这是叛逆的,不可取的,文章需要的词汇,需要的是……9年的义务的教育让我懂得了许多大道理,但为什么一个叫竞争的题目从初1年写到现在,而且老师每次都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挑出哪篇是创新作文,我想那些老师比学生还创新,他们在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改法)这就是应试作文的一种本身的矛盾,在应试教育中只有用应试作文进行写作才能得到高分,但我们也会渐渐的压抑了自身的真实情感,想写的不敢写,即使写了也不会被认同,还可能被判为脱题,得不了多少分,你可以说为什么一定要写大家能一眼就看出来的“常识”?我言人所未言怎么了?我乐意!你乐意无所谓,可是面对人生的抉择时(如高考,中考)你还感放此豪言壮语么?敢,你一定是疯了。不敢,心里不憋屈么?所以我认为应该允许学生写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毕竟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模式自然不同,不要限制他们的发挥,给予学生们充分发展的空间,,言人所未言,感人所未感,相信一定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个人都拥有其自己的写作风格,自己的观点,任其发展自我,才能让汉语言文学注入新鲜血液,我真心希望汉语能像英语一样流传,不比英语流传的更广泛,让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不能再让老外在汉语言文学知识大赛上夺冠了!谈到英文,也顺便说说英语的教学方法吧,为什么我们的英语考试要在纸上?仅有那三十分的听力也仅仅是在听而不是在说,在读,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交流,而许多所谓的英语尖子生很多都只会说不会写,难到与人交流也要写在纸上么?其实我们对于一门外语的态度太过于严谨了,不必刻意的追求语法的绝对准确性,因为即使是一位70岁的英国土生土长的老人也不可能不说错语法,曾经有人拿高中英语试卷个三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青年人来作答,结果最高分也仅为85分,可见外国人对于书面语法并不是刻意的去追求,他们使用口语更多一些,与他们交流需要训练的不是在纸上书写而是口语,!在教育问题上,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也只能说这么多了,至于经济方面的教育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的清楚的,推荐看看罗博特清崎著《穷爸爸,富爸爸》!对于语文的教学方法可能不够具体,我会在下一篇论文中专门讲解。仓促之间撰写,有很多漏洞,请多提意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联系方式再重复一次QQ:601360650,邮箱wang.kexi@yahoo.com,博客: a601360650.blog.163.com

感谢能看完全文!!!!!

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要多多宣传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9409.html

更多阅读

引用 紫 忆 - 兰心蕙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兰心蕙质面膜

本文引用自云飞扬《紫 忆 - 兰心蕙质的日志 - 网易博客》转兰心的2011-09-29 15:00:54|分类: 兰心蕙质手工 |标签:紫色,是优雅的,线上亮亮的丝,增添几分活泼气息。秋天到了,该准备厚实的外套啦,七分袖,开衫,配上白色或是黑色的打底衣,应该很美

声明:《中国应试教育五大弊端 - 狄鲁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应试教育的弊端的例子》为网友柠檬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