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孔子迎来仕途的春天,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 冢宰

十、孔子迎来仕途的春天,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

■孔子当上中都宰

■孔子当过几天小司空

■孔子任大司寇,代行相事,在夹谷会盟中立大功

■孔子堕三都

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迎来了仕途的春天,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经历了夹谷会盟和堕三都等重大事件,直至公元前497年农历春三月,被迫再次离开鲁国。

一、孔子当上中都宰

(一)平叛阳虎后,孔子何以会被任用

可以从季桓子和鲁定公两个层面理解。季桓子和鲁定公暗自拨打算盘时,都认定了孔子会对自己有利,虽然他们都在为自己打算,但在任用孔子上具有一致性。

对于季桓子来说:1、父亲季平子死时就有交代,要相信孔子,要依赖孔子。2、在平叛阳虎的政治斗争中,孔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了季氏,季桓子觉得孔子这个人往后可用。3、鲁国名义上是鲁定公的,但实际上是季家在操纵。目前鲁国是个烂摊子,大夫家臣各行其是,互相掣肘,收拾这个烂摊子,季家必须给国家选拔人才。4、孔子是比较合适的人才,他的政见对眼下治理鲁国也是适宜的:“忠恕”可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君臣关系,“仁政”可以博得民众的拥戴,“德治”可以用来限制家臣等私人的武力,“中庸”可以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基于以上几点,季桓子多次奏请鲁定公让孔子上朝任职。

对于鲁定公来说:1、平叛阳虎,也是帮他铲除了一个祸害,他自身也是受益者。2、孔子是忠君的,曾为鲁昭公奔与呼,他的忠君思想,让鲁定公与孔子有一种亲近感,很想依赖孔子。3、鲁定公想摆脱“政不在君而在大夫”的命运,很希望有人来帮助他,任用孔子,也许能够培植对付三桓的势力。基于这些,鲁定公决定委任孔子为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

◆枝:虽然如此,鲁定公对孔子的能力还是有所怀疑的。孔子在齐,齐景公不用他,从这些事上,鲁定公怀疑孔子的政见不合时宜。所以,先把孔子放到下面试试,如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再提到朝中不迟。

◆枝:鲁定公面试孔子时可能会问:我听说,为君主者可一言而兴邦,可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回答:设若君上知任重艰难,臣子知事君不易,上下谨慎,全力从事,不近一言而兴邦吗?设若君上一意孤行,不听劝谏,不近乎一言而丧邦吗?

鲁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该如何?孔子回答: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主执政。政者,正也,君行端正,臣下便会竭力服从。为人臣者难矣,办事衷心耿耿,人或以为谄也;潦草敷衍,误国误民,君主又会加罪其身。

(二)孔子治理中都,中都得大治

孔子接手时的中都:衰败不堪,游民多,乞丐多,盗贼多,社会风气败坏,富人奢侈,商人欺诈,女人失节。

孔子当上中都宰,首先是率领弟子视察民情,走访三老、明绅和各界名流,了解中都情况,听取他们对治理中都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查看和走访,孔子对中都了若指掌,治理的办法也随之形成。

孔子对所带弟子进行人事安排。派曾皙专司钱谷,闵损专司刑名,颜回专司文牍,子贡专司文教。并对原有书吏差役进行教育。

孔子的治理方案:第一,实施预防水旱灾害之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第二,发展工商,安置游民乞丐。第三,以仁德教民,改良地方风气。第四,提倡节俭,革除奢侈恶习。第五,制定养生送死规则。第六,设立乡校,少年一律入学读书。

孔子治理中都的成效:上任不到一年,中都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后人作诗赞曰: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器不雕伪。行之一年,四方则焉。

二、孔子当过几天小司空

孔子治理中都,中都大治,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很快,鲁定公又委任孔子为小司空。

司空掌管全国土地,兼工程建设。

当时的大司空是孟孙氏世袭的官职。这也就是说,当时孔子是在他的学生大司空孟懿子手下工作。

孔子一上任,带领弟子和署衙工作人员跋山涉水,勘察土性,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然后根据勘察所得和年轻时做委吏、乘田的实际经验,将全国土地划分成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即高原)、原隰(即平地)五种类型,再根据这五种土性的特点,因地制宜,或植树造林,或发展鱼盐之利,或栽种果树,或种植各种不同的农作物。

孔子任小司空时间很短,旋即又被提升。

三、孔子任大司寇,代行相事,在夹谷会盟中立大功

公元前500年,孔子52岁。

孔子任小司空不久,即被提升为与三卿(司徒、司马、司空)并列的司寇,掌管全国的公安司法工作。司寇之职原由叔孙氏世袭。

(一)鲁用孔子,齐国害怕,谋划夹谷会盟,使鲁国臣服

孔子当上司寇,在鲁国已渐渐掌握了实权。这让邻国齐国十分不安。齐国生怕鲁国政清民安,国势强盛,威胁齐国的安全。于是,齐国不断有人劝谏齐景公出兵伐鲁,使鲁国臣服,以消除隐患。

这时候晏婴已死,齐国的太宰是黎鉏。黎鉏是晏婴临终前推荐给齐景公的接班人。晏婴临终时嘱咐:齐的威胁在晋而不在鲁,齐鲁比邻,应世代友好,以抵御强晋。黎鉏因顾及到晏婴所制定的国策,献计齐景公说:齐鲁修好可威震东方,使强晋不敢觊觎齐国。鲁昭公欲除三桓,兵败奔齐,晏婴太宰冷遇之,昭公去齐适晋。鲁之阳虎叛乱投齐,齐不纳,晏婴太宰扬言欲杀之,阳虎逃晋。晋已两次获罪于鲁,齐应乘机与鲁君会盟,以祝贺鲁国大治为名,而离间晋鲁之间的关系,令鲁远晋而亲齐,成为齐的附庸。

于是,齐国邀请鲁君于是年六月(公元前500年盛夏)于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境内)举行乘车之会,永结盟好。鲁定公应允。

(二)鲁国不得不赴约,急需相礼之官

鲁国这时必须赴约。晏婴死时,齐国遣使报丧,鲁国并未派人吊丧,已经失礼。如今齐侯盛情相邀,如若拒绝,再次失礼,齐则有理由刀兵问罪。

鲁定公赴约,相礼之官十分重要。不仅要熟知礼仪,权谋善辩,更需临危不惧。只有这样,才能不失礼于对方,不失威于盟坛。按照惯例,两君会盟,皆由冢宰相礼。但季桓子担心这个苦差事弄不好丧权辱国,便举荐孔子为相礼官。这样一来,既可在鲁定公和天下人的心目中改变季氏弄权的印象,又可充分借助孔门弟子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势力。为了让孔子和齐国觉得名正言顺,为了让孔子有足够的分量,季桓子与鲁定公商议,先委任孔子代行相事,再命其任相礼之职,全权总理会盟事宜。鲁定公自然是同意的,孔子代理冢宰,可以强公室,抑私家,削弱三桓的势力,改变鲁君世代受人摆布的局面。季桓子和鲁定公同床异梦,一拍即合。

乘车之会乃修友好,不以暴力相凌。孔子受命后,考虑到历史的经验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指出“虽有文事,必有武备”,建议鲁定公命左右司马训精兵五百乘,护驾前行,伏兵于夹谷隐蔽之处,以备不测。

◆枝:孔子代理冢宰后是十分高兴的,喜形于色,笑容可掬。子路问他:由尝闻夫子言,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如今夫子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喜不自抑,岂不是自食其言吗?孔子笑着说:为师今日之喜,亦依古人之言,即君子乐以贵下人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喜得高贵之位,可以向在下之人劝善惩恶,实现余生之志,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三)夹谷会盟的曲曲折折

公元前500年盛夏,齐鲁两国在林密谷幽的夹谷会盟。

齐是这次会盟的发起者、东道主,在夹谷建有祭坛。

齐鲁两君会面的当天,各自献上了见面礼——大雁。第二天,齐景公先去坛台,令黎鉏迎接鲁定公来坛会盟。孔子偕鲁定公来到坛边,鲁定公举步欲从西阶登坛,孔子提醒鲁定公稍后。黎鉏上坛报与齐景公,齐景公下坛迎接,于是两位国君携手从东阶登坛。孔子与黎鉏随后。

登坛后,两国国君祭拜天地,歃血为盟。黎鉏献四方之乐为两国国君助兴,妄图使乐队于混乱之中劫持鲁定公。紧急关头,孔子跳出护驾,并命鲁国司马斩杀带头乐工,以正礼法。齐国阴谋失败。

次日,齐国又设宴,招待鲁国国君,赔礼请罪。黎鉏献上宫廷雅乐,玩弄新的阴谋。五位女乐扮作文姜和齐宫宫女,唱着齐诗《载驱》表演。《载驱》的内容是齐景公之先祖诸儿与其妹文姜的乱伦丑事。女乐扮作文姜向鲁定公献花,无异于骂鲁定公是禽兽。孔子大怒,叱责齐国侮辱鲁君,不仅破坏齐鲁两国兄弟之盟,而且以淫词诬骂了齐国先的祖。齐国失礼,无奈诛杀女乐。黎鉏机关算尽,也没有使齐国占到便宜。

最后,缔结条约时,齐国要求鲁国:齐国出征时,鲁国需出三百乘兵车相从,否则便视为破坏会盟。这显然是要鲁国无条件地承认自己是齐国的附庸。

考虑到两国强弱悬殊的客观形势,孔子认为这一条虽然难以拒绝,但却不能无条件地接受。他向齐景公提出,归还昔日齐国侵占的鲁国汶阳、郓、龟阴三地。齐国不得不归还了三地。

孔子随机应变,以礼为器进行外交斗争,不用一兵一卒,以弱胜强,保全了国格,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四)夹谷会盟后鲁定公十分感激孔子,背着孔子建谢城

公元前499年,孔子53岁。夹谷会盟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孔子的威望,加上孔子以礼律己,对上恭敬,对事认真,更博得鲁定公和季桓子的赞赏和信赖。鲁定公欲将齐国归还的土地封给孔子。孔子提醒鲁定公,公室衰微,朝政旁落,弊全在分封。孔子未受。鲁定公背着孔子在龟阴建了一座城池,命名为谢城,感谢孔子在夹谷会盟中为鲁国立下的不朽功勋。

◆枝:孔子任大司寇期间办理的几件案子:

1、慎溃氏的儿子娶亲,极其奢侈腐化,并僭用太子结婚的仪仗。慎溃氏与季桓子的关系盘根错节,孔子不好处理。子贡出面,用计使慎溃氏变卖了家产,举家离开鲁国,到楚国去做丝绸生意。

2、淳于氏仗着与季孙氏有点联系,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强娶民女,抢占别人新婚妻子。孔子将其车裂于市。

3、沈犹氏用盐水办草料喂羊。羊口渴大量喝水,喝得腰圆体壮,很多人购买他的羊,买回去要不了多久就会死去。孔子令其退回羊钱,并罚重款以责其过,通告全国以彰其咎,诲其同类。

4、曲阜书香子弟公慎氏,生性懦弱,其妻貌美但作风不轨,公慎氏不敢管。颜回用童谣之计使其出妻。

四、孔子堕三都

公元前498年,孔子54岁。

(一)孔子出仕后、堕三都前取得了显著的政绩

孔子做大司寇以来,不仅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而且把鲁国治理得政清民安,一派盛世升平景象。男的勤于农桑,女的严守贞节;市场上欺骗行为绝迹,公买公麦,童叟无欺;乡校星罗棋布,读书声朗朗盈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敬互爱,户让互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署衙清净,诉讼日稀。

孔子的工作鲁定公满意,三桓满意,万民称颂。人民编成歌舞称赞孔子:衮衣章甫,实货我所,章甫衮衣,惠我无私。在这个时候,孔子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筹划着下一步的打算。

(二)令孔子痛心的鲁国的根本弊病还摆在那儿,孔子准备革除之

孔子执政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令他十分痛心的鲁国的根本弊病尚未拔除。孔子对鲁定公虚位,三桓擅权,家臣跋扈的混乱局面很不满意。他感到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公室,即树立国君的绝对统治权威;抑三卿,即使三卿特别是季氏严守臣道,不得僭越;贬家臣,即使家臣老老实实地效忠于主人。孔子希望按照周礼使鲁国首先获得大治,实现政清人和,然后再以仁政、德治的鲁国为基础,扩大仁政、德治的影响,尊天子,服诸侯,统一天下,实现大同。这便是孔子的理想与抱负,是他一生为之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鲁定公不好管三桓,是因为三桓的势力太大;三桓管不了家臣,是因为家臣立足的城池兵强城高。看到这些,孔子决定堕三都。

(三)孔子堕三都策略的可行性

1、对于鲁定公来说,急于摆脱傀儡政权,急于打倒三桓,急于实现自己这个君王说了算的目标,因此对于孔子的“强公室、抑三桓、贬家臣,堕三都”的策略来说是求之不得。

2、对于三桓来说,和鲁定公一样,同样存在着自己的属下——家臣势力太大、自己管不了的难题和苦恼,三桓也急于破解这个瓶颈。

季孙氏的封地费邑,他的家臣公山不狃掌控着。夹谷会盟调用兵车,公山不狃就不出一兵一卒。公山不狃已经三年不向季桓子缴纳田赋了。叔孙氏的封地郈邑,他的家臣侯犯掌控着。侯犯乃马正出身,身高力大,武术超群,野心勃勃,希望挟持叔孙氏,控制三桓,总揽鲁国大权。孟孙氏的封地成邑,公敛阳掌控着。虽然反叛的迹象尚不明显,但也令孟懿子不大放心。

孔子清楚地看到了三桓与各自家臣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利用这一矛盾,打着“堕三都、贬家臣”的旗号,明的是为了帮助三桓,实质上是既打了家臣,也打了三桓,最终鲁定公一人得实惠。只是不敢让三桓知道这一层关系,要趁着三桓还没有明白过来赶快行动。

孔子提出堕三都后,季桓子首先响应。叔孙氏表示带头拆毁郈城。孟懿子见两家积极响应和支持,又是自己的老师在倡导,想想自己的成邑虽然公敛阳目下尚无叛迹,但难保永久,也勉强赞成。三桓共推子路为堕三都军事总指挥。

(四)堕三都提出后遇到的对抗

堕三都提出后,三桓被蒙在鼓里,但还是有眼明人的。少正卯就对孔子的意图看得很清。少正卯先到费邑,劝公山不狃待三桓堕郈之时,趁都城空虚而袭击之,一举夺得鲁国政权。又到郈邑,劝侯犯一方面据城抵抗,一方面遣使求援于齐,贿赂齐国冢宰黎鉏。并修书给黎鉏,言说鲁国正发生堕三都之乱,建议派大军压境,伺机攻城掠地,变鲁为齐之附庸。黎鉏接到信后,奏明齐景公,真的就派了司马穰苴率兵车五百乘到齐鲁交界下寨,以观动静。

孔子的对策。孔子获得这些情报后,认为夹谷会盟刚过一年,订盟笔迹未干,齐国未必能真心用兵于鲁。于是他派子路率兵车抵达国境安营扎寨,与齐军对峙。子路扎寨之地据郈城很近,让子路一军挡两面。令左右司马乐颀、申句须率倾国之兵虚张声势说是到郈城拆城去了,给陪臣制造出曲阜城空虚的假情报,实际上左右司马调兵遣将地周旋一番之后埋伏到了武子台内,护卫国都。

(五)堕三都之战

1、堕郈邑。堕郈部队到后,侯犯欲出城决一死战。郈邑委吏驷赤,是叔孙氏的心腹,也很得郈邑宰侯犯的赏识。他想先稳住侯犯,让堕郈部队赢得主动,劝侯犯暂时按兵不动,待齐援军到后,和齐军前后夹击,以稳操胜券。没想到齐军真的来了,如此一来,自己倒成了助纣为虐,害了主公。驷赤派心腹在城内散步流言:侯犯已将郈邑降送给齐国,齐侯已派大司马穰苴来接收,于郈十里处下寨。三五日内全邑居民一律劫往齐国边境垦荒种田,有敢不从着,诛其九族。驷赤发动兵变民反,侯犯出逃。于是郈城顺利地拆除了三尺高度,以符合周礼所规定的限度。

堕郈邑后驷赤成了邑宰。

2、堕费邑。孔子接鲁定公到季氏府武子台暂避。公山不狃得知鲁定公在季氏府,率军攻打季府。孔子登台喊话,劝说公山不狃弃暗投明,未果。孔子下令左右司马出击。公山不狃见大势已去,逃亡齐国。季氏率众赶往费邑,亦将城墙拆去三尺。

季氏委苦越为邑宰。

3、堕成邑失败。成邑宰公敛阳赶往孟懿子府劝说孟懿子莫堕城。公敛阳说:成乃鲁国北门,亦为主公之保障。拆除成城,齐兵来攻,凭何阻挡?万一朝中有变,主公有何仪仗?无成,即无孟氏。孟懿子醒悟。从此以后,孟懿子表面上支持堕成,将不肯堕成的罪责全部都推到了公敛阳的身上,暗地里却在坚决地支持公敛阳据成抵抗。成城攻取不下,无法堕成,鲁定公宣旨班师。

历时半年之久的堕三都就此宣告失败。

(六)堕成邑失败的影响

1、季桓子也醒悟了,决定不再与孔子合作

他清楚地认识到,堕三都自己做了一桩赔本买卖。原想借助鲁定公和孔子,借助孟、叔两家的力量剪除公山不狃这个阳虎式的家贼。季桓子的阴谋是:想让孟、叔两家先堕城,若两家堕城成功,公山不狃则孤掌难鸣,势同瓮中之鳖,自己就好收拾他了。若两家堕城失败,自己仍毫发未损。没想到公山不狃抢先反叛,兵败逃亡。这样一来,家贼隐患除掉了,但拆除了费城,军事实力葬送殆尽。

季桓子开始怀疑孔子,为什么成邑攻不下来?孟氏兄弟均为孔子的弟子,子路又任总指挥,季桓子担心孔门师徒联手对付他。虽然没有证据,但季桓子清楚地明白了:孔子忠于季氏是假,忠于鲁君是真;堕三都的目的,贬三桓家臣是假,抑三桓强公室是真。季桓子认识到抑后坚决不能再和孔子合作了,越合作自己将吃亏越大。

◆枝:这时候孔子的弟子公伯寮又在季桓子的面前说孔子和子路的坏话。孔子弟子服景伯请示孔子想杀了公伯寮,孔子说算了。吾道能够实现,命该如此,吾道不能够实现,亦命该如此,公伯寮能奈吾之命何?

2、齐国趁鲁国统治集团又开始形成离异分裂的局面,送美女宝马离间孔子与三桓和鲁定公的关系

齐国黎鉏向齐景公献计:久劳必求逸,鲁国数年内外纷争,如今孔子代行相事,其君、相必好寻欢作乐。投其所好,送去美女良马,去其雄心壮志。孔子乃守礼之士,必要劝,堕三都嫌隙已成,如此一来,势同火上浇油,内讧必起,内讧一起,孔子在鲁地位难保。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齐国给鲁国送去美女80名,良马96匹。齐国不敢直接献给鲁定公,先在鲁国南门外演习,引诱季桓子和鲁定公。三十多岁的季桓子正当春望,煞是多情,先去观看,一看着迷,一连几天不上朝。孔子求见也拒不会见,并拉鲁定公下水。鲁定公经不住诱惑,最终下水,吧一切政事均交给了孔子。

孔子拜见季桓子遭拒,他意识到彼此相合不违的关系已经无法维持了。孔子得知鲁定公瞒着自己去偷看时,长叹其道不行矣。

◆枝:孔子拜见季桓子遭拒,伤心地回到家,幼小的孙子孔伋安慰他,孙儿能将爷爷的仁道传承下去,孔子甚感安慰,交代颜回,说着孩子较其父天子睿智,请回多费苦心,以尧舜之得教之,继儒业,传道统。

3、子路劝孔子用武力推翻季桓子

子路弹奏具有杀伐征战之乐的《大武》劝孔子用武力推翻季桓子,说此时举事,绝对马到成功:一则自己有权又有众多弟子,二则季氏刚除了公山不狃堕了费邑,正不堪一击。但孔子不愿走阳虎、公山不狃那样的反叛之路。子路批评孔子有六万禄粟便满足了。孔子说不义富且贵,于其如浮云。禄六万岂能碍其仁德之志!并告诉子路准备驾一叶扁舟,访得可行之隅而行之。但孔子对鲁定公和季桓子并未绝望,仍存幻想。郊祭将至,孔子想看看郊祭后季桓子是否仍将膰肉以礼送他,若送,说明还有合作的可能,若不送,就真的没有希望了,那就离开鲁国。

4、孔子未收到膰肉,被迫再次离开父母之邦

鲁国的郊祭进行得草率简单。郊祭结束,未给孔子送膰肉。孔子满腔热情化为冰水,多少年心血付之东流,流着泪说:凤凰不至,河不出图,吾之一生岂能就此了结!决定离开父母之邦,访问列国诸侯,寻求明君圣主,以行其道,达其志,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元前497年农历春三月,孔子伤心地踏上了离鲁之路,但却不知道往哪里去……

孔子走得很慢,盼着鲁定公或季氏派人挽留他。季桓子派的师乙出现了,但说的话不痛不痒,并非挽留孔子。

十、孔子迎来仕途的春天,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 冢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8909.html

更多阅读

江南的春天,春天的江南 江南的春天素称多雨

春天在文人眼里,也许独独属于江南。“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传唱千年的名句今时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耳畔。于是,在这初春,许多人带着对江南的向往,带着对江南春天的向往,向着江南出发了。路途上,他们大概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江南好》吧:江南好,风

声明:《十、孔子迎来仕途的春天,先后任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 冢宰》为网友丢不起的信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