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内括号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其位置应紧贴所注释的词语。倘若正文在这里有标点,那么,标点要用在括号之后。如,

例1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书目答问补正》(清代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铅印本)史部的有关部分。(陈宏天《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例2不要拒绝小事情,不要满足小成绩(即使在你个人说来是很大的成绩,同整个革命事业比较也还是很小的),不要轻视小错误,我就把这叫做"三不主义",并愿以此自勉,切切实实做一点我们应当做的小事情。(林默涵《说"小"》)
例3还有一个"尺"字,似乎应该属于古今通用的一类,可是这里说邹忌身长八尺有余,显然比现在的尺小,严格说,"尺"的意义也已经改变了(汉朝的一尺大约合现在七寸半,这里的尺大概跟汉朝的差不多)。(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注释语如有标点,那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省去。如例1"经、史、子、集"后边,"铅印本"后边,例2"很小的"后边,例3"差不多"后边,均省去了最末一个标点。问号和感叹号之所以不能省,是因为如果省去了,就看不出它所要表达的语气了。如,
例4班主任梁老师认为,昨天我与校长讲话时态度不好(难道向校长申诉一下我们这样做的理由还有错吗?),让我写份书面检查,并且还要当面向校长承认错误,我真是想不通。(一学生日记)
例5这样做是对的(对极了!),应继续努力。(赵大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解说、辅导、训练》)
二、句外括号是注释整个句子的,其位置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注释语如有标点,照原样不动。如,
例693%的教师认为,对中学生进行职业和升学指导,在目前是"非常必要"的。(认为"可有可无"的占5%,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不清楚"或不填占1%。)(黄克孝《上海市中学生定向指导的状况与分析》)
括号及其内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是一个难点,同学们一定要从真领会,做到不但会辨别其正误,而且在写作中能够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