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和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和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江都国际学校 毕老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板书课题)

2、解题。

“说”是“谈论”的意思,课题可理解为“说说千里马”,课文属论说文体。

3、作者简介(见后“资料包”)

二、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参照注释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

(3)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4)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  

1、参照注释,小组合作,弄通文意,逐词逐句理解。

2、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

①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② 一词多义:  

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四、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讨论:作者所说的“伯乐”和“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伯乐比喻善于发现、识别、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  

五、布置作业  

(1)字字落实,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提问重点词语的意思(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1、在作者看来“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明确:“其不知马也。”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三、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1、讨论:上节课通过讨论,我们已经明确了“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那么,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4、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四、联系实际,表达观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在古代封建社会,人才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伯乐”认可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那么,在当今社会,人才是不是仍需像古人那样等待“伯乐”去发现、去赏识,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呢?  

(学生自主发言、自由辩论,要求言之成理) 

五、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练习一、三。

3.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资料宝藏】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2、重温经典:《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juān)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④期(jī)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提示:该文选自2003年厦门市中考试题,可将其与《马说》进行比较,思考:如何评价涓人“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的做法?

附:板书设计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称:称呼、称谓。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答案: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

11、B12.D13.D

二、[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4分)(1)见,通“现”,表现。(2)临,面对。(3)子,你。(4)顾,回头看。

8.(1)驱使它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来喂养。(2分,直译、意译均可。)

(2)他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三、填空

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辙、苏轼、苏洵、曾巩合称“

2、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有名马:⑵只于奴隶人之手:。

死于槽枥之间:⑷ 一食尽粟一石: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⑹才美不外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⑼食之不能尽其:⑽鸣之而不能其意:

⑾执策而之:⑿其()真无马邪()

真不知马也:

答案:1.《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唐宋八大家2.(1)即使(2)屈辱,埋没(3)并列而死4)有时(5)通“饲”喂(6)通“现”见(7)况且。一样;等同

(8)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按照(9)通“才”(10)懂得

(11)走近、面对(12)表反问语气,难道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13)表推测语气,恐怕

四 、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7、本文的主旨是: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9、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10、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11、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其真不知马也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10.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1.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12.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注:参考其它资料综合汇编,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8241.html

更多阅读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主备人: 付启碧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以及说课稿 苏州园林说课稿

“语文知识在说明性文本阅读中的框架构建”研讨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三稿)教材解读:《苏州园林》选自八上说明文单元,这单元主要选取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

《风娃娃》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风娃娃教学设计

《风娃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了解“纤夫、船帆、断断续续”等词的意思,会写“吸、极”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风娃娃所做的五件事,随课文积累量词和“地”字短语;3.了解课文第二、三段的段式结构,初步

声明:《《马说》教学设计和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马说教学设计》为网友烟花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