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日和,金陵旧事 金陵旧事



最近的问题终于被“你有什么打算?是考研保研出国还是工作?”代替,同样问的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你清明准备上哪儿玩?”

如果我仿照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格式来说,那就是——等过了清明就知道啦。

看到主页上满是迫不及待地表达或在候车室,或在旅游途中,或在家中逍遥的状态,而我坐在这个无比熟悉的地方,静候春日故事的发生。在书架上寻得一本书——《金陵旧事》,是现当代作家关于南京纪事的选集,设计和印刷中都散发着古旧的气息。虽然窗外是一派明媚的气息,拉着蠢蠢欲动的心到阳光下,但我仍是手捧一本书,在图书馆的冷色调里进行自己的旅行。

这些民国时期的才子学者的字里行间,大多怀着一种对六朝金粉的遗恨,对金陵古朴淳厚的眷恋。的确,南京有太多的历史记忆,处处勾人怅惘。可那些破损的老照片中,已难还原出旧时的样貌,此景此人,实属难再。心中尝试怀着旧人的情愫去抚摸着老南京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但脑海中不免浮现出挤挤挨挨的黑脑袋,在狭窄的古道上推搡,拍照胜利后迅速折返的景象,不觉黯然。仍想着王羲之等晋人大自然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他们内心伸出无数只触手抚遍崇山峻岭,体察着身体与胜景的同息共鸣,真是春日雅事。但又转念一想,也许书中、诗中所作,皆为作者心中渲染美化后的文字,而在雅集中争酒讨吃,作不出诗而憋得面红耳赤亦可能被过滤掉了。再糟糕的事情,但都被胜景群贤的兴致抹平了罢,传到后人耳里仍是让人心向往之。

我喜欢在南京城里穿街走巷,只走民宅和老街,看形形色色的人们怎样劳动,怎样地生活。尤其是在车水马龙后的一个转弯后,眼前面临的是无比清幽的老宅,安静的感觉顿时沐浴了全身,我十分享受这一刻的感觉。最给我这种感受的还是喧嚣之中的清净之所——鸡鸣寺,前一刻还浸淫在尘世的浮躁与迷茫中,后一刻心就像飘摇的叶片,风止而安定下来。没想到陈西滢女士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她说:

可是我爱南京就在它的城野不分明。你转过一个热闹的市集就看得见青青的田亩,走尽一条街就到了一座小小的山丘,坐在你的小园里就望得见龙蟠的钟山,虎踞的石头。你发愤的时候,尽管闭门下帏,不见得会有什么外来的骚扰;你如高兴出门游行,那么夏天有莫愁湖的荷花,秋天有玄武湖的芦荻,鸡鸣寺看山巅的日出,清凉山观江上的落日……

——陈西滢《南京》

朱自清先生也描述到了鸡鸣寺的一段:

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霍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霍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得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朱自清《南京》

这种悠然自若的神情,绝非现代人三五年的积淀所能速成的结果,也非沿袭一套方法所能习得的心境,而是潜心静气磨砺内心才能,自然而然地流露。但是触及眼前的情景,便明白是一件稀事,虽时常跟朋友感叹人心不古,却最后发现在时代的洪流中,连对自己的坚持都是一件甚为困难之事。只能希求自己尽可能地去看清一些事物,不要忘却心中的信念,尽量向“更好”的那一面迈开脚步。

再想一想过去人们的生活,没有带着那么多的金属音、机器声,而是天然的自然的、人的声音,因此总是充满熟悉,最贴近身体和血液的。看完萧乾的《吆喝》,没发觉自己已经笑得咧了嘴,但是翻下去的一页仿佛筑成了一堵墙隔在我与真实之外。我总觉的和人心有关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而一个操作复杂的机器总是比最冷漠的人还要难以沟通。或许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在急剧消减,人们逐渐染上了与人交往的害怕,而愿意同把自己当做主人的机器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少了亲密,我想去做的,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改变。再翻开《金陵旧事》,一段细碎生活的描写又把我拉回到那些故事中:

往时的货郎边走边说“大姑娘小媳妇!花一样的金步摇,可爱的玉搔头,还有梳子、耳环、梳妆的杂物……”但是现在的货郎什么也不说,默默地摇着粗糙的波浪鼓走着。

——(日)青木正儿《南京情调》

这里已经隐约可以看出世人对环境的疲惫,以及作者对眼前情景的失望。可是现在的货郎呢,早已瞧不见了。或许我以后会找一些朋友再去重温那历史片段中的货郎,给老去的南京人心中以慰藉。希望到时工业社会中的非自然声音可以给予一些生存空间。

清明第二日,应朋友之邀,参加了夫子庙的祭孔大会。他们社团承办了诵经、佾舞等表演,观看之后颇有感触。在有心而无力沿袭传统文化的当下,他们能集体六点半晨读经典,定期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夏令营等,感染和熏陶了很多学生。在缺少正念引导和信念支撑的消费社会,实为难能可贵。社团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得到了秦淮区政府的大加赞赏,他们希望传递夫子庙的“孝”文化,而非秦淮的金粉香艳的文化。在清明祭祀中华的文化祖先孔子,是位的让人们看到在崇尚“新”,崇尚“潮流”的时代,依然有一批学生在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坚持,在努力汲取先贤的思想,去寻觅一条积极智慧的人生之路。

而又回想起昨日看到的文人们对秦淮夫子庙的唏嘘感叹,多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如果看到当今的文化延续应该也是会称赞不已吧。司马訏所描写的秦淮之景也应该早已被人们遗忘了吧:

一间小小的楼房,被一盆炭火烘得十分燠暖,桌上的一对儿臂粗的红烛,烛光摇曳,照见壁间梅兰芳的《黛玉葬花图》。一张菱花床上叠着鹅黄色被褥,看来丰厚而且柔和,里面正藏着待价而沽的梦。

——司马訏《秦淮河畔的除夕》

说到南京的饮食,大概只有少数几个本帮菜馆延承了老厨子的技艺,但消费远在一般人之上。像南京传统的小吃大多都被挤到了街边小巷,不知是否还能吃出过去的味道。我向来对吃不怎么讲究,甚至一家南京传统的糕团店还是外地来的朋友带我去的,之后我便喜欢带朋友去那里品尝甜点。这家店在一条人流量尚可的路上,但似乎永远排着队,大多为女性,大概女性天生爱吃甜食的缘故吧。在动辄20元的港式、台式甜点店前,它依然保持着平价的糕团和甜粥,味道出奇地好。朋友尝过之后说,很难遇到有糖芋苗可以做的有他们家这样黏稠有味。那些柜台后面的阿姨们身着计划经济时代白围裙,用甜点来安慰心灵疲惫的都市白领们,在我看来是个十分了不起的角色。

书中数回提到了金陵干丝,我却从来没有听人提起过,也没有看到哪家饭店会特别提到这道菜。各式的烧饼倒是十分有名,有朋友来就点名要吃烧饼和皮肚面。但是书中提到了几十种小吃,大部分我都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作者们对这种食品工艺的描述更是充满了浓郁的南京味道。看到卢冀野先生写的烧饼,因为我平常尤爱吃饼类的食物,看了这篇真想回到历史中去寻这家三泉楼。

三泉楼饼

南京晨餐,以干丝烧饼著。干丝最著者为南门口清和园,主人为一僧人,僧死,屋圮,清和园之名久已为京人所遗忘矣,独门西三泉楼烧饼犹在。三泉楼在殷高巷,无论“草鞋底”、“蟹黄壳”、“朝笏板”均佳。草鞋底等,皆象饼之形而名,味香且酥,如以清和园干丝下之,可谓双绝。今年,小笼包饺盛行,干丝亦多以鸡丝、火腿、烧鸭、肴肉等煮之,味极浓,油腻厚而不耐细味,于饮食一道亦可觇世风矣。后起若奇芳阁、奎光阁之烧饼,与三泉楼制者其形相似,然味究不同。

——卢冀野《冶城旧话》

能留得住人心的还是这种带着传统文化味儿的小吃罢,可惜不知在各式花样的西餐广告面前,传统小吃还留存下多少。走过路边的小店,那南京味的“阿要吃啊”的招呼声中,仿佛看到历史的粲然一笑。饮食还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文化传承的好坏饮食也承载着重要作用。那些所谓的金陵传统美食只是徒有其名名,而失其实质,人们心不在焉地匆匆吃完,也丝毫觉不到食物的无奈。从前慢节奏的精熬慢煮,用心做菜,而当今技艺所剩无几,用流水线的方式生产出的食物,人们也不会想到去专心致志地享受。如此想来,我们究竟失去了多少好东西呀。

清明时节,春光当好。在这个祭祖缅怀祖先的节日中,在想象中去缅怀曾经的南京城也是很适合的。在鸟鸣中醒来,跟随春光小憩,眼中也点缀了粉和绿。只是忽而又身处新街口,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穿过形形色色的消费时,仿佛存在着巨大的荒芜,被淹没在岁月的底层,一点一滴地消逝着。心中所产生的奇异和陌生感让我刹那间停住了脚步,茫茫然想回头去看,但也明知道看不到自己想看的事物。只能随着人潮向前涌动,再回到桌前弄出这样几行文字。

近日又看了日本作家泉麻人的《东京昆虫物语》,是一本生机盎然的小书。作者同样带着绵长的感伤去怀念与他相遇的昆虫们。不止是各种昆虫在大都市几乎销声匿迹,视线所及之处,大自然也是,历史也是,文化情怀也是,这样就体会到了作者那种寂寞的心情。泉麻人在书中提到一个日本的成语——“小春日和”,感觉充满了暖意,又有春光不凉不烈,恰恰好,万物一团和气。所以做了题目,纪念一下这段日子。



小春日和,金陵旧事 金陵旧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748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小和尚和师父的对话-完整版 小和尚和师父

原文地址:小和尚和师父的对话-完整版作者:eugene【师傅,你知道我在想谁么?】【昨天那个女施主。】【你怎么知道。】【我也在想。】【那你怎么睡得着?】【那是大方丈的闺女,想也白想。】【师傅,想必我在庙里呆不久了,我怕我控制不住自

小明和王猫 小明和王猫被禁

青春树动画团队的作品~我看过还不错的中国动画,很有中国特色我也想有个黄猫陪伴我成长王猫住在床边的墙里每个人都有X猫比如王小明的叫王猫张三的叫张猫李四的叫李猫虽然是很幼稚~但是有个王猫做朋友真的很好原创电视动画片《小明和

小樱和小狼的告白 小樱和小狼黄图片

小樱和小狼的告白s:还有一见钟情,虽然我和你都比雪兔哥小很多岁,不过,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吧。L: ……(脸红,跳下树)s:小狼,什么事?L:小樱,我……我……我喜欢你!T;和喜欢的人天长地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不过,我更愿意保持现状。s:那就是说,即使

声明:《小春日和,金陵旧事 金陵旧事》为网友各安天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