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简介 亚历山大大帝的贡献


司马维





  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III,被某些人称为“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国王菲利普斯二世(PhilipposII,另译为“腓力二世”;在下文中,被简称为“菲利普斯”)之子,领导了马其顿王国与各希腊人城邦对亚洲西南部的侵略战争,是最著名的马其顿国王;在下文中,被简称为“亚历山大”。亚历山大领导的侵略亚洲西南部的征战过程,被后世称为“亚历山大远征”或“亚历山大东征”。



1.亚历山大之前的马其顿简史



1.1菲利普斯之前


  马其顿王国:最初在希腊半岛北部阿利阿克蒙河流域;很早就与希腊人的城邦交往,其文字是希腊字母;在下文中,被简称为“马其顿”。现存历史文献记载的马其顿出现的最早时间是公元前700 年左右。当时,珀狄卡斯一世 ( Perdiccas I ) ,领导马其顿人由其本土向东扩张,定都于埃盖,开创了阿吉德王朝 (Argead Dynasty ) 。阿敏塔斯一世 ( Amyntas I ) 使马其顿的势力范围越过阿克西奥斯河。其子亚历山大一世 (Alexander I ) ,于前 492 年左右即位,将马其顿的疆域扩展到斯特里蒙河,于前 450 年死去。亚历山大一世之孙──阿奇劳斯-世 ( Archelaus I ) :于公元前 413年夺得王位;将马其顿的首都迁到布诺莫斯(位于:塞尔迈湾以北偏西,韦沃里蒂斯湖与阿克西奥斯河之间),将布诺莫斯改名为佩拉 (Pella);积极引进希腊人的先进文化,增强了马其顿的实力;于前 399 年被暗杀而死。此后,马其顿,政局动荡,陷入混乱状态。亚历山大一世的曾孙──阿敏塔斯三世 ( Amyntas III ) ,于前(393 或392)年即位,统一了马其顿。


1.2菲利普斯二世


  阿敏塔斯三世死后,其长子即位但他在位时间很短;此后,阿敏塔斯三世的次子珀狄卡斯三世(PerdiccasIII)接任国王。公元前 359年:伊利瑞亚(Illyria,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西临亚得里亚海)入侵,珀狄卡斯三世阵亡,其子即位但还未成年;于是,阿敏塔斯三世的第三子── 菲利普斯二世,就任其侄的摄政,待局势稳定后自立为马其顿国王。

  菲利普斯二世:出生于公元前 382年左右;少时,曾经被作为人质送到希比斯(Thebes,另译“忒拜”,今称“锡韦”,位于希腊半岛中部);在希比斯,受到古希腊文化的熏陶,学习了希腊人的军事和外交;由此,非常推崇古希腊文化;成为国王后,改革了马其顿的币制和军事,聘请古希腊的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做其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公元前 359年,马其顿正处于危难之时。菲利普斯:一方面收买邻国,一方面将战略要地阿姆菲波利斯割让给雅典,以争取备战时间;于次年击败伊利瑞亚人。前357 年,菲利普斯,与 伊庇鲁斯的奥蕾姆庀娅斯(Olympias,莫洛西亚人的公主)结婚,使马其顿的西部边境安定。约前 352年,菲利普斯被推举为塞萨里亚同盟的盟主。前 (346-343)年间,菲利普斯,拉拢并收买了希腊人中的一些政客,利用希腊人城邦内部的纷争,将马其顿的影响和势力渗透到希腊人的各城邦。与此同时,马其顿将思瑞斯(Thrace,另译为“色雷斯”,由巴尔干半岛的中部至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黑海的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兼并。

  公元前 338年,菲利普斯统率马其顿军队在喀罗尼亚(Chaeronea,位于科林西亚湾与北埃维亚湾之间)战胜希比斯与雅典的联军。此战被后世称为喀罗尼亚战役(Battleof Chaeronea)。随后,菲利普斯召集所有希腊人城邦的代表到科林斯 (Corinth)开会,但斯巴达没派代表出席。菲利普斯,胁迫此次会议决定:所有的希腊人城邦,组成同盟,并且组建同盟的最高决策机构“希腊议会” ──按各城邦的军事实力分配相应城邦的代表名额。此同盟被后世称为科林斯同盟(League ofCorinth)。菲利普斯二世被推举为科林斯同盟的盟主。受菲利普斯鼓动,此次会议还决定:科林斯同盟的所有成员,准备进攻波斯帝国,并为此组建同盟军;同盟军的统帅由菲利普斯二世担任。次年:菲利普斯,休掉奥蕾姆庀娅斯,娶克里奥佩特拉(Cleopatra,马其顿的名门闺秀);奥蕾姆庀娅斯回到伊庇鲁斯。公元前336 年初,马其顿的先头部队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同年 7月,当菲利普斯二世准备亲率大军进入小亚细亚半岛时,他被刺而死。



2.生平经历



2.1远征之前


  菲利普斯二世死后,其子亚历山大三世被安提帕特(Antipater,约前397 – 前 319,马其顿将领)拥立为马其顿的国王。

  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 356年,由奥蕾姆庀娅斯生于佩拉;相貌英俊,身体健壮,擅长狩猎,喜欢骑骏马奔跑;13岁时,亚里士多德成为他的教师;在亚里士多德的教导下,学习过哲学、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喜爱的文学作品是《荷马史诗·伊里亚特》;然而,更热衷于军事;在喀罗尼亚战役中,率领马其顿军队的左翼歼灭了希比斯的神圣敢死队;具备谋杀其父的嫌疑。

  成为国王后,亚历山大杀害了所有的可能取代自己而为马其顿国王的亲属;同时,奥蕾姆庀娅斯,回到马其顿,杀死了克里奥佩特拉。此后,亚历山大三世以马其顿国王的身份继任科林斯同盟的盟主。不久:希比斯人起义;亚历山大,平定了起义,摧毁了希比斯城;希比斯的领土被瓜分,绝大多数希比斯人沦为奴隶。

  按照菲利普斯既定的进攻波斯帝国的计划,科林斯同盟组建了同盟军。同盟军:是马其顿与各希腊人城邦的联军;其大部分是马其顿军队,其余是各希腊人城邦的军队;由三万步兵和五千骑兵组成,由亚历山大三世任主帅,由帕米尼奥(Parmenio,马其顿将领,约前 400 – 前330)任副帅。


2.2占领小亚细亚半岛


  公元前 334 年春,亚历山大三世:委任安提帕特为马其顿的监国,并且委派他代理科林斯同盟的事务;然后,统帅同盟军并亲率骑兵,渡过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海峡,东北邻接马尔马拉海),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在随军出征的人员中,有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有史官记录进军的情况,有测绘人员绘制地图。

  亚历山大与其心腹密友海菲森(Hephaestion,极可能是亚历山大的同性恋人)凭吊了特洛伊(Troy,小亚细亚半岛的古代城市,位于达达尼尔海峡西南端东南岸地区,《伊里亚特》故事的发生地)遗址,亚历山大祭拜了阿奇里斯(Achilles,《伊里亚特》的男主人公,亚历山大的偶像),据说:海菲森祭拜了帕特罗克勒斯(Patroclus,阿奇里斯的心腹密友,他与阿奇里斯的情谊或许是同性恋)。

  公元前 334 年 5月,同盟军与波斯军队在格瑞奈科斯河(Granicus,另译为“格拉尼卡斯河”,流入马尔马拉海)相遇。亚历山大的突击部队,冒着密集的标枪,涉水登岸。亚历山大,亲自率领骑兵冲击波斯军队的左翼,亲手杀死多名波斯将领;波斯军队惨败。此战被后世称为格瑞奈科斯战役(Battleof Granicus,另译为“格拉尼卡斯河战役”)。

  格拉尼科斯河战役后,亚历山大:沿海岸南进,解放了小亚细亚半岛的各希腊人城邦;公元前 334年冬,进军安纳托利亚高原;次年,到达戈狄耶坶(Gordium,另译为“戈尔迪乌姆”;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古代城市,位于萨卡里亚河畔)。据说:在戈狄耶坶,有人向亚历山大展示了一个奇妙的绳结;按当地的神谕,谁能解开此绳结,谁就能统治亚细亚;亚历山大立即用剑将此绳结砍开。同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的绝大部分地区,抵达西利西亚(Cilicia,小亚细亚半岛东南部的古代地域,托罗斯山脉、梅尔辛湾和伊斯肯德伦湾之间的平原)。


2.3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


  公元前 333 年夏秋之交,亚历山大三世与波斯帝国皇帝达瑞耶斯三世(DariusIII,另译为“大流士三世”,在下文中被简称为“达瑞耶斯”)在西利西亚的伊苏斯 (Issus)相遇。同盟军,以步兵方阵为中军,以骑兵为两翼,逼近河对岸的波斯军队。亚历山大,率领骑兵抢先渡河冲锋,首先击溃波斯军队的左翼,然后攻击波斯军队中的希腊雇佣兵。达瑞耶斯弃军而逃,波斯军队全线溃败,达瑞乌斯的家眷(包括: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亚历山大俘获。在此战中,亚历山大负伤。此后,亚历山大,沿地中海东岸南下,占领了所有港口,使波斯舰队失去了所有基地。海岛城邦泰瑞(Tyre,另译为“推罗”,今称:苏尔,Sur)坚持抵抗。亚历山大,筑起一道跨海长堤并摧毁了泰瑞的城墙,历时七个月攻陷泰瑞。不久,亚历山大,遭遇加沙 (Gaza)军民的顽强抵抗,攻克加沙后将城内居民卖为奴隶。


2.4解放埃及


  公元前 332 年下半年,亚历山大抵达埃及。波斯军队:于前 343年攻入埃及;随后,建立埃及的第 31 王朝,对埃及人施行暴政。因此,埃及人,将亚历山大视为解除暴政的救星,热烈地欢迎了他,并且拥立他为国王。亚历山大,到孟菲斯(Memphis,位于:尼罗河西岸,今开罗西南方向)祭祀了埃及人的神祗,扩建了尼罗河三角洲的地中海沿岸城市拉库提斯;由此,这座城市后来被改称为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另译为“亚历山大里亚”)。


2.5进军波斯本土


  公元前 331 年春,亚历山大向波斯本土进军。达瑞耶斯遣使向亚历山大表达了和平意愿:以巨款赎回家眷,并且将女儿嫁与亚历山大,双方停战。但是,亚历山大依然向波斯本土进军。

  公元前 331 年 10 月 1 日,亚历山大与达瑞耶斯在高格米勒(Gaugamela,另译为“高加米拉”;位于:底格里斯河东北岸,今摩苏尔附近)相遇,两军发生激战。对于此战的具体过程,不同史料的记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结局是:亚历山大亲率骑兵冲击波斯的中军,其步兵方阵相继发起攻击;达瑞耶斯逃往巴克特瑞亚(Bactria,中国史籍称之为“大夏”,约在兴都库什山脉与阿姆河之间)。此战被后世称为高格米勒战役(Battleof Gaugamela,另译为“高加米拉战役”)。

  高格米勒战役后,亚历山大自封为“亚细亚之王”。巴比伦城(Babylon,位于:幼发拉底河东岸地区,今巴格达以南)不战而降;亚历山大,入乡随俗,向玛达克(Marduk,另译为“马尔都克”,两河流域古代宗教的主神,巴比伦城的保护神)敬献祭品。波斯帝国的首都── 苏萨(Susa,位于:波斯湾、底格里斯河与扎格罗斯山脉之间,卡尔黑河畔)望风而降,亚历山大占有了波斯皇帝的巨额财富。亚历山大进军亚洲后,奥蕾姆庀娅斯与安提帕特的关系不融洽;公元前 331年,奥蕾姆庀娅斯回到伊庇鲁斯。前 330 年初,波斯帝国的陪都 ──波斯波利斯城(Persepolis,位于:扎格罗斯山脉东南部,科尔河东北侧)被亚历山大劫掠并摧毁。同年 3 月,亚历山大动身追击达瑞耶斯。公元前 330年,达瑞耶斯三世,被波斯帝国的巴克特瑞亚与粟特(Sogdiana 或Sogd,大致在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两地的总督── 贝苏斯 (Bessus) 谋杀;于是,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帝国形成。

  达瑞耶斯死后,贝苏斯,自立为波斯帝国的皇帝,继续抵抗亚历山大。公元前 330 年秋,亚历山大派人杀害帕米尼奥,其原因已无法被考证。前329 年,亚历山大俘获并处死贝苏斯。


2.6入侵印度河流域


  尽管,部下非常思念家乡;亚历山大,却决意继续向前进军,欲打到世界的边缘;他认为:世界的边缘就在印度河以东不远处。公元前327 年初,亚历山大,俘获巴克特瑞亚某部族的公主 ── 罗克瑟娜(Roxana) ,随后娶她为妻。前 327 年夏,亚历山大侵入印度河流域;此后,他遭遇当地国王珀茹斯(Porus,统治杰赫勒姆河与杰纳布河之间的地区)的极力抵抗。前326 年,亚历山大在杰赫勒姆河(JhelumRiver,印度河的支流,汇入杰纳布河)畔彻底击败珀茹斯。此后:珀茹斯归顺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委任珀茹斯继续做当地的国王;亚历山大向东进军至比亚斯河(BeasRiver,印度河的支流,汇入萨特莱杰河);由于其部下拒绝继续前进,亚历山大只好决定回师。至此,亚历山大的征程已达 17600公里。


2.7回师巴比伦


  亚历山大,乘船顺印度河而下,然后经陆路于公元前324 年春抵达苏萨。

  为了巩固马其顿对波斯的统治,亚历山大,霸占达瑞耶斯的长女 ── 斯妲忒拉(Stateira) 为妾,将达瑞耶斯的次女 ── 德瑞普忒斯 (Drypteis)送与海菲森为妻,将大量原波斯贵族女子赐与其部将为妻,鼓励其士兵娶波斯女子;他们举行了集体婚礼。不久,海菲森因病而死,亚历山大陷入极度悲痛的状态,其精神受到沉重打击。

  次年春,亚历山大抵达巴比伦城。



3.结局



  公元前 323 年 6 月,亚历山大三世,死于巴比伦城,享年 33岁;此后,其遗体被装入金棺送往埃及的一座宏伟的陵墓安葬;其死因至今不能被确认。

  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死后:其兄菲利普斯三世(PhilipposIII,弱智),被立为亚历山大帝国的皇帝,无实权;珀狄卡斯 (Perdiccas)成为摄政;罗克瑟娜,派人杀死斯妲忒拉与德瑞普忒斯姐妹俩,在巴比伦城生下亚历山大三世的遗腹子 ── 亚历山大四世 ( AlexanderIV );亚历山大四世被以珀狄卡斯为首的将领们立为亚历山大帝国的联合皇帝,安提帕特继续担任马其顿监国并管理科林斯同盟,亚历山大帝国被各将领割据。不久,亚历山大帝国陷入军阀混战的状态。

  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的死讯被传到希腊半岛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人城邦发动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叛乱。次年 9月,马其顿军队击败雅典军队。此后,马其顿虽然剥夺了雅典的主权,科林斯同盟却解体了。

  公元前 321 年:珀狄卡斯,进攻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 ( Ptolemy I ) ,抵达埃及后被其部下密谋刺杀而死。此后:珀莱珀康(Polyperchon)被安提帕特委任为马其顿的代理监国;安提帕特,来到亚洲,被推举为亚历山大帝国的摄政,携带两位皇帝和罗克瑟娜返回马其顿。

  公元前 319 年,安提帕特死,珀莱珀康继任摄政。此后:安提帕特之子 ── 卡山德 (Cassander),攻占了马其顿和希腊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挟持了菲利普斯三世;珀莱珀康,被卡山德逐出马其顿,携带亚历山大四世与罗克瑟娜,逃到伊庇鲁斯,与奥蕾姆庀娅斯和伊庇鲁斯国王结盟。前317年,在别人唆使下,菲利普斯三世指定卡山德为摄政。此后:奥蕾姆庀娅斯,率军攻入马其顿,处死菲利普斯三世;亚历山大四世与罗克瑟娜被珀莱珀康带回马其顿,亚历山大四世由奥蕾姆庀娅斯辅佐;卡山德,率军攻入马其顿,包围奥蕾姆庀娅斯。前316 年春,奥蕾姆庀娅斯投降且被卡山德处死;此后,亚历山大四世与罗克瑟娜被卡山德囚禁。

  公元前 310 年,亚历山大四世(13岁)与罗克瑟娜被卡山德杀害,阿吉德王朝灭亡;不久,亚历山大帝国正式解体。

亚历山大大帝简介 亚历山大大帝的贡献


4.评价



  亚历山大三世:是一位勇敢、机敏、喜欢冒险且幸运的统帅;残酷,野心勃勃,但缺乏深远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谋略;未必理解其父策划进攻波斯帝国的真实政治意图,偏离了其父既定的战略计划,从而为他的亲属、国家和民族招致了祸殃;是一个表面辉煌而实则失败的人。

  对于笔者的上述评价,很多读者(尤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崇拜者)会不以为然。对此,笔者不作解释,还是让读者根据史实以及各自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去思考吧!





司马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45872.html

更多阅读

认识台湾由此进系列十七 简介台湾岛内的交通情况 台湾岛内机票

认识台湾由此进系列(十七)简介台湾岛内的交通情况东西宽约80公里,南北约450公里,(形状有点像一条红薯),,由于中央有一条南北纵向贯穿全岛的《中央山脉》,所以自古以来,台湾东部由于受到高大中央山脉的阻隔,所以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在经济殇的开发

狄奥根尼---挡住亚历山大阳光的哲学家! 亚历山大

 据说狄奥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狄奥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大

让·梯若尔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公司金融理论 梯若尔

关于让·梯若尔应该知道的五件事让·梯若尔(Jean Tirole)成为今年第二位获得诺贝尔奖(Nobel Prize)的法国人,他以对限制寡头垄断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于他荣获“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Sveriges Riksba

声明:《亚历山大大帝简介 亚历山大大帝的贡献》为网友与你同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